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脏腑病机(上)

脏腑病机(上)

2013-11-09 48页 ppt 1MB 34阅读

用户头像

is_245647

暂无简介

举报
脏腑病机(上)null 脏腑病机 脏腑病机 心的主要病理改变心的主要病理改变心病主症:心悸怔忡,心烦失眠,胸闷心痛,神情异常心的病机心的病机心气不足心阴不足心阳不振 心火亢盛心血不足 心血瘀阻【虚证】 心气不足 心阳不振 心阳暴脱 心阴虚 心血虚 【实证】 心火亢盛 心脉瘀阻 痰迷心窍 痰火扰心 null心气不足——即因心气不足,鼓动无力所致 【病因】 1、生成不足:肺、脾气虚。 2、消耗太过:久病失养、年高脏气衰弱;汗、吐、下太过。 【临床表现】 1.气虚表现:乏力,少气懒言。易自汗出,面色淡...
脏腑病机(上)
null 脏腑病机 脏腑病机 心的主要病理改变心的主要病理改变心病主症:心悸怔忡,心烦失眠,胸闷心痛,神情异常心的病机心的病机心气不足心阴不足心阳不振 心火亢盛心血不足 心血瘀阻【虚证】 心气不足 心阳不振 心阳暴脱 心阴虚 心血虚 【实证】 心火亢盛 心脉瘀阻 痰迷心窍 痰火扰心 null心气不足——即因心气不足,鼓动无力所致 【病因】 1、生成不足:肺、脾气虚。 2、消耗太过:久病失养、年高脏气衰弱;汗、吐、下太过。 【临床表现】 1.气虚表现:乏力,少气懒言。易自汗出,面色淡白,舌质淡嫩,脉沉无力(弱)甚至间歇。 2.心气不足,运血无力,血脉失充:心悸气短,动辄尤甚。 3.血行无力,心神失养:精神不振。 【病种举例】 心悸,自汗。 中医基础理论null身体由于元气不足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称为气虚。心气虚便是其中的一种,心主血脉,心气亏虚,不能鼓动血脉,亦不能养神,常表现为心悸,气短,多汗,过度疲劳则会加重病情,严重者则会发展成心阳虚。 1、禀赋不足:所谓禀赋不足就是先天体质虚弱不足,此原因可能会引起各种疾病的产生,同样可能引起心气虚。 2、年迈体衰:年纪大了,脏气渐弱,病后体虚。所谓脏气,即五脏之气,指五脏的机能活动,脏气不充,就是某个脏的功能降低,是虚证的表现。若心气不充,则就会引起心气虚。 3、疲劳过度:过度疲劳是指由于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过大、心理压力过重导致精疲力竭的亚健康状态。过度疲劳会引起心气损耗,从而导致心气虚的发生。 null4、久病不愈之人气血双亏,心气乏源,从而引起心气虚。 5、过汗,流汗过多,心气随之而泄,导致心气不足,引发心气虚。null心悸:心悸是一种自觉心脏跳动的不适感或心慌感,感觉心脏跳动不安,常伴有心慌的表现。心悸是心气虚的主要表现之一。 自汗:所谓的自汗就是在没有进行劳累活动的时候,没有因为天热及穿衣过暖和服用发散药物等因素而自然汗出的表现,多半是由于气虚阳虚引起,也是心气虚的表现之一。神疲体倦:所谓神疲就是自觉精神困倦的表现,体倦就是指肉体上感觉到疲惫。 由于心气虚,则会使心气不足, 鼓动无力,从而引起神疲体倦。null心阳不振—由于心阳虚衰,不能温行气血所致 【病因】 消耗太过:心气虚日久,阴寒邪气,久病耗伤。 【临床表现】 1.阳虚之象:背畏寒,形寒肢冷。舌淡兼胖,苔白兼滑,脉弱兼迟 。 2.血脉失温:心悸,心胸憋闷,刺痛。 3.心神失于鼓舞,精神萎靡,反应迟钝。 【病种举例】胸痹,心痛,心悸 【鉴别心阳不振与寒凝心脉】 心阳不振以心脏和全身机能活动衰弱伴虚寒症的鉴别要点。 寒凝心脉以痛势剧烈,突然发作,得温痛减为特点伴寒邪内盛症。 例如:年轻人在空调房时间过寒或者过久,出现心区疼痛。null心阳不振为心气虚损进一步发展而来,关键在阳气不足。 治疗时宜补阳之不足,因此治则是:温补心阳,养心安神。 1、心力丸:由人参、附片、蟾酥、麝香等成分制成。温阳益气,活血化瘀。用于心阳不振、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痹心痛、胸闷气短、心悸怔仲、冠心病、心绞痛等。 2、加味生脉饮,此药由人参、黄芪、附子、麦冬、五味子、等组成,每次服1支(10毫升),每日2~3次。 3、乐令建中汤(《和剂局方》):党参20g,黄芪20g,茯苓15g,炙甘草12g,生姜6g ,大枣10g,桂枝12g,桂心12g,细辛5g,半夏12g,白芍12g,当归15g,麦冬12g。 方中党参、黄芪、炙甘草补气,桂枝、桂心、细辛温补心阳; 茯苓、半夏健脾化痰;当归、麦冬、白芍补血养心; 生姜、大枣调和营卫,共凑温心阳、补心血、健脾安神之功。 若四肢厥冷、便溏、尿频、脉细者,属阳虚寒盛,可加用附片12~15克,以温补心肾之阳。心气不足与心阳亏虚 心气不足与心阳亏虚 气虚表现: 自汗、气短、 动辄尤甚。 阳虚之象: 手足不温 null心阳暴脱—心阳衰极,元气暴脱所致。 【病因】心阳虚极,津血耗伤,痰淤闭阻,寒邪伤阳。 【临床表现】素有心气虚、心阳虚表现,突发厥脱之象: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微弱,面色苍白,口唇青紫,脉微欲绝。多伴心痛剧烈痛彻心背。神失所养,还会出现神识模糊,甚至昏迷。 【病种举例】真心痛,脱证。中医基础理论null 当气温变化迅速,寒流到来时,温差、气压处于较大的波动状态,突然的寒冷刺激,会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出现急性心肌缺血,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因此提醒老年朋友,特别是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在早晚气温低的时候尽量不要进行户外运动,可以在室内做一些休闲活动,白天外出时要注意保暖,特别要护好头、手、脚,以免受寒冷刺激引发意外。当突然出现心绞痛,并伴心慌、气短、恶心、呕吐、面色苍白、有死亡恐惧感等症状,要警惕可能是急性心梗的前兆。寒冷季节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当气温骤降时,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耗氧量增加,心脏负荷加重。 null心阴不足——因心阴亏少,虚热内生所致。 【病因】 1、生成不足:肝肾阴虚。 2、消耗太过:久病失养、年高脏气衰弱;汗、吐、下太过。 【临床表现】 1、阴虚内热伤津:五心烦热,低热,盗汗,口舌干燥,两颧潮红。舌红尖瘦,脉细而数。 2.阴不制阳,虚火扰神:惊悸,怔忡,心烦、失眠、多梦。 【病种举例】 怔忡,失眠。中医基础理论null心血亏虚——心血亏少,脏神失养所致。 【病因】 1、生成不足:心脾劳伤,生血不足。 2、消耗太过:失血过多、久病失养、年高脏气衰弱。 【临床表现】 1.血虚不荣:面白无华,淡白而干; 唇色淡白,舌淡白。 2.血脉不充:脉细无力。 3.心神失养:心悸、心神不安、失眠、多梦易惊、健忘。 【病种举例】惊悸,失眠,眩晕等病。心阴不足与心血亏虚 心阴不足与心血亏虚 虚热内生 血行加速 血脉空虚 失于濡养null心火亢盛——心火内炽,扰神动血所致。 【病因】邪热内扰,痰火内郁,五志化火。 【临床表现】 1.热入血脉:身热面赤,口渴,尿黄便结,甚至小便赤灼涩痛;或口舌红肿烂痛;或吐血、衄血;或肌肤疮疡,红肿热痛。舌尖红绛,舌赤苔黄,脉数有力。 2.躁扰心神:心胸烦热,心悸心烦,夜不能眠,多梦,甚则神识不清,狂躁谵语。 【病种举例】 狂证,血证,疮疡。 null心血瘀阻 【病因】 1、因虚致瘀:心气亏虚、心阳不足。2、因实致瘀:气滞、寒凝、痰阻。 【临床表现】 1、血瘀之象:疼痛、面唇爪甲紫暗、肢冷、脉伏。 2、心脉瘀阻:心悸怔忡、胸部憋闷、暴痛。心痛彻背,旁引肩臂,时作时止(缓急阵发)心悸怔忡,而舌淡青,脉结或代 3、心神失常:紧张、甚者惊恐不安、濒死感。 4、不同主因造成的不同的兼症: 寒凝:形寒肢冷,遇冷痛剧,得温痛减,脉沉紧迟。 血瘀:痛如针刺,固定不移,舌暗紫有斑,脉细涩。 气滞:胀痛连胁,常喜叹息,郁怒易作,舌平,脉弦。 痰阻:胸闷突出,痰多体胖,舌胖苔腻,脉沉滑。 【病种举例】胸痹,心痛。 中医基础理论null痰蒙心窍证——由于痰浊蒙蔽心窍,神志失其清明所致。 【临床表现】 意识模糊,言语不爽,甚至昏睡不语,苔厚腻,脉滑。 1、因湿浊者,面色晦滞,脘闷作恶,痰多而粘,脉兼软(濡)。 2、因气郁者,神情抑郁,淡漠,神志痴呆,喃喃独语,举止失常,脉或寸短(寸沉)。 3、因风动者,突然昏仆,痰鸣吐涎,或伴抽搐,移时自止。反复发作,脉或兼弦。 【病种举例】郁病,癫、痫。null痰火扰心证——由于痰火相搏,郁扰心神所致。 【临床表现】 心烦失眠,躁扰发狂,痰多而黄稠,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湿热外感者,兼发热气粗,面红目赤,喉间痰鸣。 郁怒内伤者,兼言语错乱,笑骂无常,打人毁物。 【病种举例】 狂病。 狂病多因五志过极,或先天遗传所致,以痰火瘀血,闭塞心窍,神机错乱为基本病机,临床以精神亢奋,狂躁不安,喧扰不宁,骂詈毁物,不避亲疏,逾垣上屋,登高而歌,弃衣而走,甚至持刀杀人等凶狂之象为主,甚至持刀杀人。乃兴奋性精神失常为证候特征的多发精神病。以青壮年罹患者为多。null【病案分析一】 患者,女,52岁,心悸,胸闷反复发作5年,近2天因加班而加重。 现症见心悸不宁,劳则加剧,伴胸闷气短,神疲乏力,头晕目眩,形寒肢冷,面色苍白,纳呆,便溏,舌质淡嫩苔白腻,脉细无力。 病 位: 心 病 因: 久病、遇劳加重。 病 性: 虚证 整体状态:阳气不足(心阳不振 兼见脾阳不足之象) 血脉失温:胸闷气短,面色苍白,脉细无力。 心神失养:心悸不宁,神疲乏力。 辨证结论:心气不足日久而致心阳不振。中医基础理论null【病案分析二】 唐某,男,49岁,阵发性心前区刺痛5年,加重半年。 患者5年前出现阵发性心前区刺痛,伴汗出乏力,持续5分钟。可自行缓解。在医院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口服消心痛等控制病情,近半年发作比以往更加明显。 现病人瘦高,常心悸失眠,平素脾气暴躁,常因发怒而诱发心绞痛,发作时胸闷刺痛,气短汗出。不敢活动。二便正常,偶尔大便干。舌红苔薄,脉弦涩。 诊断:胸痹 辨证:患者阴虚体质,肝火易亢,旺火灼血成瘀,阻于心络,故而刺痛。旺火又容易耗伤气阴,使心的气阴两虚,故而先平息此旺火为治本之法。阴虚与肝火乃此人的病机。 处方: 白芍80麦冬20生地20丹参40三七15益母草70地龙30 黄芪50仙鹤草70瓜蒌40石菖蒲15五味子20远志10。 (摘自《用药杂谈》第132页) null【病案分析三】 李某,女,56岁,胸闷心慌伴乏力12年,加重一年。 患者自述患冠心病史12年,发作时胸闷心慌,易疲劳,动则气短,多方治疗,只能见短期疗效,近一年逐渐加重,体力明显不如从前,动辄气短心悸,下肢浮肿,口服利尿药后浮肿可消失,但乏力更加明显,后诊断为低血钾,现病人略胖,面色淡黄,口唇发紫,动辄心悸气短,胸闷。走路需要搀扶,下肢肿,平素肢冷,纳差,便稀。舌黯淡,脉沉无力。 【病案分析四】 陈某,女,56岁,发作性胸痛伴心悸1年,加重一周。 病人有高血压高血脂病史6年余,1年前因胸痛反复发作,在外院做心电图,冠脉造影等,被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住院半月后好转出院。此后,每因过饱,劳累诱发胸痛,发作时心前区绞榨样疼痛,伴汗出,含硝酸甘油可缓解,近一周明显加重,发作频繁,同时伴乏力,食少,胸闷,心悸,查病人体胖,唇紫,血压170/100mmHg,现在心悸胸闷,咳嗽痰多,手足麻木,时有头晕,乏力,纳差,二便调,舌黯淡苔白腻,脉滑细。肺的主要病理改变肺的主要病理改变肺的病机肺的病机null【辨证概要】 1、生理病理 (1)肺居胸中。肺病则胸中不适,胸闷胸痛。 (2)肺上连气道、喉咙,开窍于鼻,肺病则窍道不利,出现咳嗽,声音嘶哑,咽喉痒痛,鼻塞流涕,喷嚏。 2、证候分类与发病特点 (1) 肺病实证多, 六淫皆易致病。虚证少,只以气津不足为主。 (2) 外感多引起肺气宣发肃降失常,影响气机升降、呼吸功能和水液代谢;内伤多导致肺气不足、肺阴亏损。 (3)肺病常有表证,因为肺为华盖,其位最高,外合皮毛,气与卫通。 3、肺病四大主要症状:咳嗽、咯痰、喘促、胸痛。 4、肺失肃降与肺气不宣 (1) 肺失肃降病机特点:气机壅滞,水道不通则咳逆上气、 痰多喘满。腑气不通则便秘。金不制木则咳逆上气、胸胁胀满。 (2)肺气不宣病机特点:肺窍不利,呼吸不畅则鼻塞、流涕、咳喘、胸闷。卫阳被郁则无汗、发热、恶寒。 null 中医基础理论肺气不足——肺气衰弱,宣降无力所致。 【病因】肺气虚可由劳伤,久咳,暑热汗出太过及重病之后,或脾虚不能上升清气于肺,而致肺气亏少,功能活动减弱,形成肺气虚证。 【临床表现】 1、胸中宗气亏少,呼吸失司: 咳喘无力,少气短息,呼吸气短,语音低微,动则益甚,遇劳加剧,舌淡苔白,脉弱 (寸甚)。 2、卫外不固:自汗恶风,反复感冒。遇寒冷易发作鼻窦炎 3、肺气虚少不能通调水道,布散精气而致水液失调:咳嗽 咯痰清稀,痰饮,水肿。 4、肺气虚又可发展为肺阳虚,前述症状更加严重,且有背寒怕冷,反复感冒等阳虚表现。肺气虚也常可导致肾阳不足,使水液运行不利,出现尿频数,余沥不尽。 5、肺气虚可发展成心肺气虚证和肾不纳气证。肺气虚与脾虚或肾虚同时存在,可出现浮肿,小便不利。 【病种举例】久咳 ,虚喘,气虚感冒。null【阅读参考】肺气虚的治疗以补益肺气为主。 一、药物治疗 (1)对本脏虚损、肺气不足。症见气短喘促,或咳嗽,声音低微,神疲乏力,血压偏低,面色淡白或自汗,舌淡苔白、脉虚无力者,当补益肺气,宜用保元汤加五味子:人参9克、黄芪15克、生姜3克、五味子6克、炙甘草3克,加水煎煮,取汁,一日分2~3次服;或用开水浸泡,代茶饮。也可用人参胡桃汤加五味子:人参9克、胡桃仁30克、生姜3克、五味子6克,加水煎煮取汁,一日分2—3次服。 (2)对易患风寒感冒,症见鼻塞、头昏头痛、恶风寒、疲倦乏力、舌苔薄白、脉浮无力者,宜用玉屏风散加紫苏:黄芪15克、白术15克、防风12克、生姜6克、紫苏10克。加水煎煮取汁,1日分3次服。未患感冒,当益肺气固表,宜用玉屏风散(前方去紫苏)煎汤口服,1日2次。或用玉屏风丸1次6克(或冲剂),1日2次。也可用北芪片1次4片,1日2次;或用人参北芪片,1次4片,1日2次。 (3)对虚寒性慢性鼻窦炎,症见头昏、恶寒、自汗等。当以补肺气为主,兼以通窍、解毒。宜用鼻通宁滴剂(含辛荑、苍耳子)滴鼻,1次1~2滴,1日2~3次。或用鼻通丸(含辛荑、不食草、白芷、薄荷、黄芩、甘草),1次1丸,1日2次。均加服北芪片。 (4)对肺气虚兼肾阳不足,症见形寒而畏冷、清涕不收、小便频数、余沥不禁者。可补气温肾,宜用保元汤:人参9克、黄芪15克、肉桂6克、生姜3克、炙甘草3克。加水煎煮取汁,口服1日2—3次。 null二、针灸 1、咳嗽 取穴肺俞、风门、列缺、天突, 痰多配足三里、丰隆, 气急配定喘, 咳血配尺泽、孔最。用补法。 2、哮喘 取穴天突、定喘、内关、列缺、肺俞、肾俞、关元, 痰多配丰隆、足三里, 胸闷配膻中、气海,一般用补法。 可用灸法,取肺俞、肾俞、关元三穴。灸三壮。 三、推拿按摩 咳嗽、哮喘反复发作,在缓解期可用此法,以扶正固本,宽胸理气。 取穴:风池、大椎、肩井、命门、曲池、合谷。 常采用擦、拿、抹、摇、拍击等手法。null四、食疗 1、黄芪炖母鸡 生黄芪120克 母鸡1只 佐料适量。 作法:将黄芪放入洗净去内脏的母鸡腹中缝好,置锅中加水及佐料炖熟即成,吃肉喝汤,每周2次可常服。 2、羊肉火锅 羊肉50-100克 黄芪枣子酒10-50毫升 火锅料适量 作法:将羊肉洗净切薄片,放入火锅沸汤中边打炉边吃,同时饮服黄芪枣子酒,冬季常食之痰湿肺食 。 3、生姜汁 生姜饴糖各50克 作法:将生姜洗净切小块,用干净纱布包好取汁 取半匙加入饴糖上匙,沸开水冲服,每日2次 。 4、薏米杏仁粥 薏米仁30克 杏仁10克 冰糖少许 作法:将薏米仁洗净,杏仁去皮,冰糖打成碎屑 将薏米仁放入锅内,加水适量,至武火烧沸,再用文火煮至半熟入入杏仁,待熟后放入冰糖即成每日一次 。null肺阴不足——肺阴不足,清肃失职,虚热内生。 【病因】燥热、痰火、五志化火伤阴,久病耗伤肺阴。 【临床表现】 1、阴不制阳,虚火内生: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颧红升火,形体消瘦,舌红少津,脉细数。 2、肺津不足,肺系失润:口、咽、鼻干燥,干咳少痰,声音嘶哑。 3、热伤血络:咳嗽,痰中带血。 【病种举例】虚损,肺萎 “阴虚发热;阳虚怕冷;血虚发燥;气虚无力。”这四句话虽然不能涵盖辨证的全部,确使很多人理解了不同的虚证。 null风寒束肺证——由于风寒之邪外束肺系之表所致 【临床表现】咳嗽,鼻塞,痰涕清白,微恶寒,发热,无汗。 多伴喉痒,或伴身痛,舌平苔薄白,脉浮紧(寸显)。 【病种举例】风寒感冒,外感咳嗽。 风热袭肺证——由于风热外犯肺系之表所致。 【临床表现】咳嗽,鼻塞,痰涕黄浊,发热微恶寒,口微渴。 咽喉疼痛,舌尖边红,苔薄微黄,脉浮数(寸显) 【病种举例】风热感冒,外感咳嗽,风温初起。 风燥伤肺证——由于外界燥邪侵犯肺系之表所致。 【临床表现】干咳少痰,痰粘难出,口唇、鼻喉干燥。身热,微恶寒,反无汗,或鼻衄,咯血,胸痛(温燥)舌苔薄白而干涩少津, 脉浮或数或紧。 【病种举例】秋季感冒,肺燥 。 。 null痰湿阻肺证——由于痰湿浊邪,壅阻气道所致。 【临床表现】咳嗽痰多,气喘痰鸣,痰白粘稠,易于咯出,胸闷满胀,舌胖苔厚腻,脉濡或滑。 【病种举例】肺胀,久咳。 寒饮客肺证——由于客寒动饮,内客于肺所致。 【临床表现】咳嗽,气喘,痰多清稀,喉间哮鸣,形寒背冷,舌淡苔白滑,脉沉迟或沉紧。 【病种举例】寒性哮喘,支饮。 肺热炽盛证——由于邪热内炽,重灼肺脏所致。 【临床表现】高热烦渴,咳嗽胸痛,息粗鼻煽,咽喉红肿热痛;或伴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干,脉数而实。 【病种举例】温病,热喘。 痰热壅肺证 ——即由于痰热相搏,壅阻肺脏所致。 【临床表现】咳喘胸闷,气粗痰鸣,咯痰黄浊而量多,甚致咳吐脓血腥臭痰,多伴身热,烦躁胸痛,舌红苔黄腻,脉滑而数。 【病种举例】肺痈,热喘。 null【病案分析一】 张某,男,47岁,以咳嗽、痰多、潮热、盗汗1个月,咯血2天入院。 患者1个月前患感冒后出现咳嗽、咳痰黄稠,伴潮热,盗汗。现症见咳嗽、少量咯血,血丝痰呈鲜红色;伴五心烦热,盗汗,形体消瘦,口干欲饮,舌红苔少,脉细数。 脏腑辨证: 肺 病因病机: 外邪伤津,肺阴亏虚,虚热内生。 整体状态:阴虚(五心烦热,盗汗,形体消瘦。) 虚热伤津:口干欲饮,舌红苔少,脉细数。 热伤血络:少量咯血,血丝痰呈鲜红色。 中医基础理论null【病案分析二】 白某,女,64岁,咳嗽痰多12年,加重一周。病人在12年前因为感冒引起咳嗽,气喘,此后每年入冬即发,其他季节也会因感冒而发,前几年被确诊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每次发作都需要输液方可缓解,但又因感冒复发,反反复复,发作频繁。一周前又不慎外感,病情加重,现症见咳嗽气喘,痰白量多,胸闷不舒,平素食少纳差,餐后腹胀,肢体困重,动则汗出,舌苔白腻,脉濡。 诊断:咳嗽(西医诊断:慢性支气管炎) 辨证分析:患者胸闷不舒,平素食少纳差,餐后腹胀,肢体困重,乃脾虚之象,脾失健运,痰湿内生,上蕴肺中,故见痰白量多,痰 阻于肺,肺失宣降,故咳嗽气喘。反复感冒,动则汗出乃肺气已虚。 脾为生痰之源,脾健则痰的来源就会消除,这次病人因为外感引动伏在肺中的痰湿,所以治疗要健脾益气,泻肺涤痰,化痰止咳平喘。 【处方】党参30白术20茯苓20甘草10 陈皮15半夏15白芥子10葶苈子15车前子20 麻黄10旋复花30黄芪25五味子10 null【病案分析三】 田某,女,50岁,教师,1981年10月28日初诊,患者于10月15日因下痢新瘥即讲课,致声音欠扬,曾服胖大海等中药无效,昨日又连续上课,当晚声音嘶哑,不能出声。现病人声音嘶哑,不能出声,咽燥口干,咳声低微,无痰,舌红无苔,脉细数。 辨证:肺燥津伤型失音。 治以滋阴润肺。用麦门冬汤加减。两付后患者来再诊,语能出声,声音欠扬,续服原方三剂,讲话声音如常。(207) null【病案分析四】 某男,70岁,某矿厂退休工人,1968年初诊,患者病已月余,初起畏寒,身困,头眩,咳嗽,白色泡沫痰,继之咳嗽加重,动则胸满喘促,心悸气短,夜不能卧,面部和足部浮肿,大便溏,小便清。舌苔白润,脉浮滑而弦,曾到医院抗炎治疗无效。 辨证:表寒外束,痰饮内滞。 治则是温肺散寒,止咳定喘。方用小青龙汤加味。两剂。 二诊咳嗽稍平,白痰多,心悸气短胸闷,肢冷畏寒。面足尚浮,夜难入睡。脉濡滑,苔薄白润。此乃表解之后,脾阳虚,肺风痰饮未尽。予苓桂术甘汤加味。两剂。 三诊咳嗽稀少,痰少,思饮食。但神倦思睡,动则喘促,面足仍轻度浮肿,脉濡缓。两尺沉细。舌淡。此属痰饮渐消,老年心肾阳虚而作喘,用真武汤加味。服10余剂后,诸症平缓。(208)脾的主要病理改变脾的主要病理改变脾的病机脾的病机脾阳虚损脾气虚损 虚证 脾气虚 脾阳虚 脾虚气陷 脾不统血 实证 寒湿困脾 湿热蕴脾 null【生理病理 】 (1)脾居中,主大腹,脾病则腹部不适,腹满,膨胀,腹痛,挛急。 (2)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脾病则消化障碍,食欲减退,口味异常,便溏腹泻。 (3)脾主升清,脾病则清阳不升,头晕目眩,内脏下垂(脱肛阴挺)。 (4)脾喜燥恶湿,脾病则水湿停聚,水肿黄疸。 2、脾病主症:腹胀,纳少,便泄,困倦。 脾虚则腹胀,饭后更甚,纳少,口淡乏味,便泄溏薄,清淡, 困倦无力,舌淡脉弱,面色淡薄,或萎黄。 null脾气不足——脾气不足,运化失职(无力)所致。 【病因】饮食不节(洁)禀赋不足,劳思过度,年老体虚。 【临床表现】 1.气虚之象:面色萎黄,肢体倦怠,肌肉消瘦,或肌肤浮胖,水肿,舌淡苔白,脉缓弱(关尤甚)。 2.运化无权:食后腹胀,口淡无味。 3.升举无力:头目眩晕,腹胀便溏;内脏下垂,久泄脱肛。 4.统摄失司:出血。 【病种举例】泄泻、水肿、膨胀。 中医基础理论null脾虚气陷证——由于脾气虚甚,升举无力所致的病症,在脾气虚证的基础上,进一步出现:脘腹坠胀,食后与站立则益甚,眩晕气短肛门坠重,甚致脱肛,尿意频数甚至小便混如米泔(或伴内脏下垂)。病种举例:虚损,眩晕,久利,气淋。 脾不统血证——由于脾气亏虚,不能统摄血液所致的病证。在脾气虚证的基础上,兼现慢性出血现象。轻者易发肌衄,鼻衄,妇女月经过多;重者间发便血、溺血、妇女崩漏,血色暗淡,血质稀薄,久病则面色萎黄或淡白无华,舌淡薄,脉细弱。病种举例:阴斑,远血,崩漏。 null脾阳虚损——由于脾阳虚衰,温运失职所致的病证。 【病因】脾气虚日久,肾阳不足;过食生冷寒凉。 【临床表现】在脾气虚证的同时,兼现虚寒内湿现象。 1.寒从内生:腹痛时作,喜温喜按,大便稀溏,形寒肢冷,口淡不渴。 2.运化无权:饮食减少,腹胀腹痛。 3.水湿内停:肢体浮肿,小便不利,或带下量多、色白清稀量多。舌质淡胖,有齿痕,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病种举例】腹痛,泄泻,水肿,阴黄。 脾气不足与脾阳虚损 脾气不足与脾阳虚损 气血生成不足 中气下陷 脾不统血 以虚寒为主, 可见水液代谢 失调之征。null寒湿困脾证——由于寒湿内盛,中阳受困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脘腹痞闷或痛,口腻纳呆,泛恶欲吐,口淡不渴,腹痛便溏,头身困重。或肢体浮肿,小便短少,或身目发黄,其色晦暗不泽;或妇女白带量多舌胖,苔白腻或白滑,脉濡缓或沉细。 【病种举例】臌胀、阴黄。 湿热蕴脾证——由于湿热内蕴,阻滞中焦气机所致的证候。 【临床表现】脘腹痞闷胀满,纳呆呕恶,口粘,渴不多饮,便溏不爽,尿短黄浊头身困重,或身热不扬、汗出不解,或黄疸其色鲜明,皮肤发痒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病种举例】臌胀,湿温,阳黄。 null【病案分析一】 彭某,男,43岁,反复晨起腹泻5年,复发3周。患者于5年前因贪食生冷,腹部受凉,遂泻稀水便数日,后反复发作。3周前因受凉复发晨泻稀溏,每便日数次。诊见:晨起腹泻2~4次,完谷不化,脘腹胀满;脐腹冷痛喜暖,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细 。 脏腑辨证: 脾 病因病机: 寒邪伤阳日久。 整体状态:阳虚(脐腹冷痛喜暖,形寒肢冷。) 运化无权:腹泻,完谷不化,脘腹胀满。 阳虚及肾:晨起腹泻。 中医基础理论null【病案分析二】 杨某,女,71岁。患糖尿病10余年。一直服用中药调理,病情尚属稳定。近日胃脘疼痛,经某医院诊断为食管裂孔疝。服药不效,来我处就诊。现病人形体肥胖,面色苍白,上腹部持续性饱胀,疼痛时作,口干不欲饮。脉象沉软,舌淡苔白而润。 脏腑辨证:中阳不足,气虚下陷。 治以补中益气,升阳举陷法。 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7付。 二诊来,患者胃脘胀痛已止,复行钡餐X线检查,胃内壁光滑,未见龛影,扩张良好。说明食管裂孔疝已经消失。转方用益气和胃法调理而安。(219)(《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null【病案分析三】 肖某,女,80岁。初诊是1993年10月11日。病史:眩晕,倦怠乏力,大便色黑8个月。自1992年底患者日渐消瘦,时有眩晕,胃纳渐减,1993年2月,因眩晕严重,面色苍白,倦怠而就诊某医院,查大便潜血4+,血红蛋白4.7克,非蛋白氮明显增高。诊断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消化道出血。严重贫血。西医以止血输血治疗。但大便潜血不能控制,输血后一个月,血红蛋白又降到7克,中药以高丽参,归脾汤,补中益气汤,十全大补汤均无效。现在病人精神萎顿,眩晕倦怠,面白少华,声低气短,动则气喘,畏寒肢冷,口淡,纳差,小便频数而清,大便数日一行,量少色黑。唇淡,舌淡胖嫩而无苔,脉微细。 辨证:气不摄血,脾肾俱虚 治则:补气健脾,固肾止血 处方:高丽参15党参15黄芪30怀山药80 山茱萸10黄精18栗米须30田七末3 阿胶6鹿角胶6 (待续)null胃热证——由于胃中火热亢盛,消灼中焦所致的证候。 【临床表现】胃脘灼热,甚者灼痛,渴喜饮冷,消谷善饥,或见口臭,或牙龈肿痛,或齿衄、或便结尿赤,舌红苔黄,脉滑数。 胃寒证——由于寒凝于胃以致胃功能失常所致的证候。 【临床表现】胃脘冷痛拘急,得温痛减,遇寒痛剧,恶心呕吐,畏寒肢冷,口淡不渴,或见脘痛绵绵,喜按喜暖,或胃脘水声漉漉,呕吐清水,舌淡苔白滑,脉沉紧或弦。 食滞胃脘证——指饮食积滞胃腑而表现食积的证候。 【临床表现】脘腹胀闷疼痛,厌食,嗳腐酸馊或呕吐酸腐食物。肠鸣矢气,泻下不爽,泻下物酸腐臭秽。舌苔厚腻,脉滑。
/
本文档为【脏腑病机(上)】,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