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英汉中动结构典型性与非典型性对比

2013-11-15 9页 pdf 784KB 31阅读

用户头像

is_774858

暂无简介

举报
英汉中动结构典型性与非典型性对比 2011年 12月 第 19卷 第4期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Journal ofXi’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Dec.2011 V01.19.No.4 英汉中动结构典型性与非典型性对比 杨佑文,岑海兵 (温州大学 外国语学院 浙江 温州325035;华东师范大学 外语学院 上海200241) 摘 要:中动结构是一种介于主动和被动之间,以受事或被动参与者作主语,句中存有一个隐含论元的结构。它是近 年来语法研究的热点之一。不同语言学理论对其从句法结...
英汉中动结构典型性与非典型性对比
2011年 12月 第 19卷 第4期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Journal ofXi’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Dec.2011 V01.19.No.4 英汉中动结构典型性与非典型性对比 杨佑文,岑海兵 (温州大学 外国语学院 浙江 温州325035;华东师范大学 外语学院 上海200241) 摘 要:中动结构是一种介于主动和被动之间,以受事或被动参与者作主语,句中存有一个隐含论元的结构。它是近 年来语法研究的热点之一。不同语言学理论对其从句法结构、形式生成、语义功能和认知机理等角度进行了研究。本 文基于认知的语义功能,运用典型范畴理论就英、汉中动结构的典型性与非典型性进行对比,指出英汉中动结构依据 其主语的不同语义格成分可分为受事和感事主语的典型性中动结构以及工具、处所和材料等主语的非典型性中动结 构。文章还就英汉中动结构的典型与非典型性分布及语义特征进行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英汉;中动结构;典型性;非典型性 中图分类号:H314;H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9876(2011)04-0001-08 Abstract:Middles distinct from the actives and passives are a kind of construction which takes the patient or the passive par— ticipant as its grammatical subject with an implicit argument.With quite a few years of heated studies,linguists have probed it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such as syntactic,generative,semantic and functional views.Based on the cognitive semantic func— tions,this paper sheds light on the proto—typicality and non—typicality of middle constructions in English and Chinese.It points out that the typical middle construction takes its patient as the subject,while its non—typical forms take instrument,location and material as theirs. Key words:English and Chinese;middle constructions;typicality;non·typicality 1.引言 中动结构(middle或 middle construction)具有主动 的形式、被动的意义。动词看似不及物,实则及物。它 在英语及一些日耳曼语系语言中特殊的句法形式使其 成为国外语言学界——特别是生成语言学派——研究 的主要句式之一(杨佑文 2011:18—23)。学者们对其之 所以感兴趣,主要原因一是因为概念本身。“中动结构” 的提出,无疑是对先前语言研究中只区分主动和被动结 构这种公理性的认识构成挑战。各种语言中真的都存 在中动结构吗?如果存在,其表现形式和特征如何?这 些都是语言学家必须回答的问题。二是因为特有的句 法语义特征。中动结构只允许动词的内论元(internal argument)出现在 主语 位置,同时又 没有执行被 动化 (passivization)操作,而且这类动词也非作格动词(erga— tive verbs),所以其生成过程一直是句法学家们争论的 焦点。当然,功能语法学家也试图对中动结构的语义特 征和句法表现间的因果关系做出解释。可以说,中动结 构已成为检验各种语法理论的试金石。 纵观近几十年关于中动结构的研究,大体可分为三 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以前,研究以传统 描写语法理论为主,从纯句法层面分析中动结构并只限 于单语种研究。代表人物如:Henry Sweet、Otto Jesper. sell、Curme等(参见杨晓军 2008)。Sweet首先指出英语 里除存在主动 、被动句外,还有一种结构其动词含被动 意义,该动词将其逻辑直接宾语置于主语位置,原施事 主语因为无定,故在结构中不曾体现;Jespersen修正了 Sweet关于中动结构(当时被称做 active—passive use of some verbs)的解释并援引文学作品为例,进一步阐述了 其语法主语的句法特征。他们都认为原施事主语不一 定存在或不重要。第二阶段从 20世纪60年代到80年 代,理论框架为形式语言学,尤其是生成语法,融入了对 中动结构的语义分析,认为该结构必须隐含一个施事成 分,以此区别于作格结构,并分析指出其语法主语可充 当多种语义角色,如:感事、工具、处所和材料等。他们 的另一大贡献是进行了跨语言的对比研究和历时 、类型 学研究(但相比之下类型学视角研究者甚少,只有 Kem. mer等人),代表人物如:Keyser&Roeper(1984:381— 416)、Fellbaum(1986)、Dixon(1982)、Lyons及 Van Oost— en等。Keyser&Roeper的研究框架是生成语法,认为中 动结构是移位生成的。利用生成理论的其他研究者还 有 Fagan(1988:181-203)、Robeas(1987)、Hoekstra&Ro— beas(1993:183-220)等,其中Fagan是“生成说”的 代表,Hoekstra&Robeas是“句法生成说”的代表。第三 阶段始于20世纪90年代,除形式语言学理论和功能语 言学外,认知语言学理论开始形成主导,从语言内部和 外部因素来分析此结构的形成机制及语义、语用功能。 · 1· 万方数据 主要代 表人 物 如:Langacker(1990,1991),Kemmer (1993)、Yoshimura(1998)、徐盛桓(2002:401-408)、何文 忠(2004,2005:9-14)等。他们区分了典型和非典型中 动结构,并分析 了感事、工具和处所做语法主语 的施事 性,使研究从典型结构扩展到非典型结构。然而,他们 的研究对中动结构的典型和非典型性的具体体现及形 成机理等方面都语焉不详,而且也没有多少这方面的对 比研究。因此,本文试就英语和汉语中动结构的典型性 和非典型性展开对比讨论。 2.英、汉中动结构的典型性 杨佑文(2011:18—23)认为,英语的中动结构具有原 型及家族相似性特征,因此可有典型和非典型之分。本 文结合英汉两种语言在中动结构方面的特点 ,进行英汉 对比,试图分析英汉中动结构的典型性与非典型性。 中动结构一般表现为[NP+V+XP(Adv./Adj.)] 的形态,主语为受事或被动参与者是构成该结构的必要 条件,即NP是谓语动词的逻辑宾语,但在句中充当主 语,V是兼具及物和不及物形态的简单主动形式的动 词 ,而且该动词后需带上一个表状态的状语/补语(补足 修饰语)。该句式表述一个事件过程的被动参与者由于 自身内在的特性而对事件的发生产生积极作用,使得事 件以副词或其等量成分所表述的方式发生。句子往往 表述的是一种恒时性特征。如: (1)This car drives wel1. (2)速食馒头蒸起来很方便。 2.1英汉中动结构的共同特征 英汉中动结构有着共同特征,具体表现为三个方 面。 2.1.1 NP为受事或被动参与者,句子表层不能出 现施动者 一 般认为,中动词含有两个论元:域内论元(internal argument)和域外论元(external argument)。域 内论元被 指派的是受事/客体题元,是深层结构的逻辑宾语 ,在表 层结构做主语;域外论元被指派的是施事/主体题元,是 深层结构的逻辑主语 ,而在表层结构中没有语音实体的 实现。多数学者认为,中动结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 其外部论元没有得到句法投射,句子存在一个隐含的论 元(implicit argument)。 (3)人死起来很容易,不知什么时候就没了。(何 文忠) (4)Some problems arise easily. 例(3)和例(4)符合[NP+V+XP(Adv./Adj.)] 的句法形态,但这两个句子的主语并非受事或被动参与 者,而是施事或主体。因而不能构成中动句。 (5)a.The floor waxes easily.(Keyser) b. The floor waxes easily by workers. f 6)a.The steak you bought cut like butter.(Fell一 . 2 · baum) b. The steak you bought cut like butter by me. (7)a.这种事做起来不容易。 b.这种事他做起来不容易。(主动句) (8)a.这台机器操作起来很简单。 b. 这台机器被他操作起来很简单。 (5)和(6)显示,英语中动句句法表层不能出现施 动者。(7)和(8)表明,汉语中动句如果加上施动者则 会使之变为普通主动句或者语法上不成立。这一句法 特征也是中动句同被动句和难易句(tough sentence)的 重要区别(参见何文忠 2004)。 2.1.2 NP为 V语义指向的客体论元 中动结构中动词的语法外显形式是主动态,但就其 概念结构而言,动词有明确的动作对象。在使用该结构 时,说话人认为其被动参与者似乎具有动作发出者的地 位,事件的发生似乎是由该被动参与者引发的。与这种 语义相对应,自然语言在句法上最方便的选择就是谓语 动词呈现简单主动形态。多数中动结构表现为典型的 受事主语的特征,动词和主语之间有着逻辑上的动宾关 系,在深层语义上,主语受谓语动词的支配,虽然动词的 被动形态消失了,但该动词是具有直接支配宾格能力的 及物动词。在非受事主语中动句中,谓语动词是既具有 不及物动词的形态,又具有不及物动词的语义完整性。 动词与主语之间即使没有逻辑上的动宾关系,但也形成 了较为强烈的致使关系(Chung 1996:281—317)。由于主 语自身内在的特性,该主语成为事件过程的被动参与 者,并对事件产生积极作用,使得事件以副词或其等量 成分所表述的方式发生。 一 个结构到底属不属于中动结构的真正条件,并不 在于[NP+V+XP]的结构形式本身,而取决于其中的 V和XP(Adv./Adj.)跟句法位置上哪个成分发生显性 或隐性的语义联系。中动结构的形成受V和XP论元语 义指向的制约。受事主语中动结构和非受事主语中动 结构的差别在于主语是否为谓语动词的逻辑宾语,而其 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动词语义指向的客体论元。K& G曾提出作格结构可用“all by oneself”来修饰,而中动 结构不可以(Keyser 1984:381-416)。 (9)a.This kind of glass breaks easily.(作格结构) b.This kind of glass breaks easily all by itself. (10)a.This ice cream scoops out quite easily.(中动 结构) b. %This ice cream scoops out quite easily all by itself. (11)a.这扇门容易打开。(作格结构) b.这扇门容易自动打开。 (12)a.这扇门开起来费劲。(中动结构) b. 这扇门自动开起来费劲。 因此,区别作格结构与中动结构的是动词 V的语 万方数据 义指向,作格结构中NP为主体论元,而中动结构中NP 为客体论元。 2.1.3动词后需要一个表状态的补足修饰语 英汉中动结构都要求一个状语/补语修饰成分,该 成分是中动结构句子成立的条件之一。没有该成分会 导致这些句子非法。 (13)a.The book sells wel1./b.;Ic The book sells. (14)a.His books translate easily./b. His books translate. (15)a.他的翻译起来很容易。/b. 他的书翻 译起来。 (16)a.这支笔写起来很流畅。/b. 这支笔写起 来。 徐盛桓认为,中动结构谓语动词后需带一个补足修 饰语成分是谓语动词有界化选择的结果(徐盛桓 2002: 401-408)。他的这一观点是根据石毓智、李讷的谓语结 构有界化理论而来。该理论认为,现代汉语的普通陈述 句的谓语在语法上要求一个量性成分使其有界化,否则 句子就会听起来不完整、甚至不合乎语法(石毓智、李讷 2001)。中动句的基本语义特征是表述状态并趋向于静 态,所以选择状态性状语/补语的限定手段以实施有界 化。补足修饰语成分也是中动结构区别于受事主语句 或意念被动句、作格结构的标志之一。如: (17)马牵走了。(意念被动旬) (18)The glass broke.(作格结构) 和中动句表述可能性不同,作格句、意念被动句或 受事主语句关注的是被动参与者在事件中所受的影响、 所发生的变化,描述的是实际的事件或状态,其谓语动 词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时态和体态,就使得这些结构谓 语已经具有了量性成分,因而并不要求有一个强制性的 副词或等效成分使之有界化,也不要求其副词具备非自 主性语义特征。 2.2英汉中动结构的典型性 中动结构主要是依据中动词的变形及其语义变化 演生而来,因此,英汉中动结构可根据其动词的不同论 元划分为典型中动结构(the Prototypical Middle Construc— tions)和非典型中动结构 (the Non-Typical Middle Con— structions)。还可以根据中动结构里做主语的不同语义 格成分将这两大基本类型进行次分类,具体见下文分 析。 2.2.1英语典型性中动结构 英语典型中动结构分为受事主语和感事主语中动 结构两类。该结构是由受事/感事主语名词性词组 (NP)+动词(V)+补足修饰语(XP)组成,其句法结构 可表述为 :NP+V+XP(NP PS/ES;V矗_+Vt./Vi.;x_÷ Adv./Adj./Prep.) 1)受事主语中动结构(the Patient—Subject Middle Constructions)。受事主语中动结构可根据中动词的不同 类型(及物或不及物)以及动词后的不同成分(副词、形 容词或介词词组)来区分不同类型;而且按其动词的时 体、做主语的名词性词组中心语(head)的词类和指称性 质、该结构所表达的语气(陈述、疑问、感叹和祈使)、在 整个句子里所处的位置、用于表比较的结构等呈现出不 同形式 ,试举例如下 : (19)a.Sports cars sell quickly.(Dixon,1991) b.The ladder fixes quickly and easily under the window ledge.(Yoshimura,1 998) C.Sarah has typical British fair skin that burns easily. d.The paint is soft,handles well and is easily thinned with water. e.The bike is handling well and that’S very im— portant at lakeside.(Yoshimura) f. Books about oneself never read poorly. (Stroik 1992) g.The middle house won’t let.(Dixon 1991) h.What sells slowly,but wears well?(Dixon 1991) i. French acquires more rapidly than Russian when Children are under six.(Yoshimura 1 998) a和b主要涉及中动结构做主语的名词性词组指称 性质。a中做主语的名词性词组是表泛指的(generic ref- erence),而且是名词的复数形式,泛指“所有的跑车”。 b中做主语的名词性词组是表特指的(specific refer. ence),是个体名词的单数形式。这两例中动词的时态 都是一般现在时;C和 d反映中动结构在句中位于不同 的分句地位;e中动词使用了现在进行体;f、g和h的中 动结构表示否定陈述和疑问语气;i是中动结构表示比 较的情况。 另外,介词在中动结构里也可用来做补足修饰语, 学者们普遍认为方式状语/补语是中动结构里最常见的 形式。如: (20)a.This wine drinks like water. b.Keep these pills away from the baby. They’re powerful,but they eat like they were candy.(Van Oosten,1986) 2)感事主语中动结构(the Experience—Subject Mid— die Constructions)。英语感事主语 中动结构的谓语动词 一 般是指心理状态动词(可参见Levin 1993:188—192的 四类心理状态动词的分类)。感事主语中动结构只有一 种形式。如 : (21)a.This child{astonishes/fi'ightens/frusrtates/ scares/shocks easily.(Yoshimura 1998) b.Little children amuse easily.(Levin 1 993) 2.2.2汉语典型性中动结构 汉语典型中动结构也可划分为受事和感事主语两 · · 万方数据 类。汉语典型中动结构是由受事/感事主语名词性词组 (NP)+动词(V)一起来/上去/着 +补足修饰语(XP)组 成,其句法结构可表述为:NP+V.起来/上去/着 +XP (NP---+PS/ES;V—Vt.;X—Adj./V/NP2+V2.)。 2.2.2.1汉语受事主语中动结构 汉语受事主语中动结构可以根据中动词后面不同 成分(起来、上去或着)以及动词的类别、做主语的名词 性词组的指称性质、省略或隐含情况、作补足修饰语成 分的类别和语义指向等来区分不同类型。 1)由一个受事主语名词性词组 、一个及物动词 + “起来”和一个形容词词组构成受事主语中动结构,是汉 语中动结构最典型的形式。 (22)a.这篇文章读起来很耐人寻味。 b.这槐树种起来好活,栽起来好长。(曹宏 2003) c.“饺子嘛”,朱盛笑道,“吃起来很好,包起 来就麻烦了”。(曹宏 2003) d.什么事情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用表意义的“起来”时,说话人表达的重点不是 在“起来”前的动词或形容词所表达的动作或状态上,也 不是在叙述某一具体动作或状态,而是从动词或状态表 示的方面去揣摩、说明和评论人或事物(刘月华 1998: 373)。因此,此类句子中的动作或状态一般没有时间性 或时间性不强。可表示过去 、现在或将来。通过对举,则 更能突出被评价事物的属性,如 b是评论“槐树”:从 “种”的方面来说“好活”;从“栽”的方面来说“好长”。c 评论“饺子”从“吃”的方面来说“很好”,从“包”的方面 来说就“麻烦了”。 汉语中动结构做主语的名词性词组有时在整个语 篇中被承前省略了(用空语类形式“e ”表示)或被隐 含了,被隐含的内容可以由上下语境补充出来(用[]标 明)。如: (23)他的诗j都很短,[e j]朗诵起来并不费功 夫。 2)由一个受事主语名词性词组 、一个及物动词 + “上去”和一个形容词词组构成汉语受事主语中动结构 , 是汉语受事主语中动结构中非典型的形式。 所谓的非典型是 因为用于 Vt.+一上去的动词远不 如Vt.+.起来的动词多。这种结构里动词的后附成分 “上去”是表结果义。由于结果义的“上去”表示“添加 或合拢于某处”或表示“通过动作使物体的一部分或次 要物体与整体或主要物体接触、附着以至固定”(刘月华 1998:131),所以要求跟它结合的动词必须具有[+附 着]的语义特征。能与表结果义的后附成分结合的动词 类别通常为a)“连、粘”类,b)“填充、覆盖”类,c)“踏、 踩”类。例如: (24)a.玻璃上有油,贴不上去。 b.那些洁净的青石板,踏上去很清爽舒适。 . . (曹宏 2003) c.厚厚的积雪踩上去/起来发出咯吱咯吱的 响声,大地上留下了一串孤独的脚印。 c中“积雪”是具有附着意义的动词踩的受事,动词 的后附成分既可以用“上去”,也可以用“起来”。 3)由一个受事主语名词性词组 、一个及物动词 + “着”和一个形容词词组构成受事主语中动结构,也是汉 语受事主语中动结构中非典型的形式。 (25)a.这件风衣穿着很合身。 b.这话儿听着可有点儿刺耳。 2.2.2.2汉语感事主语中动结构 感事在语义上最突出的特点是具有 [+人类]的语 义特征,只有人才具有感知性。一般把跟心理动词相联 系的属于各类心理活动的体验者或感受者或经验者称 为经事,把及物心理动词的主体所体验、感受或经验的 对象称为感事。感事与经事相对应,分别为心理动词的 主事动元和客事动元。 汉语感事主语中动结构是由感事主语名词性词组 (NP)+动词(V)+起来 +补足修饰语(XP)组成,其句 法结构可表述为:NP+V.起来 +XP(NP--*ES;V—Vt.; x—Adj./V/NP2+V2.)。事实上,汉语感事主语中动结 构里动词的后附成分通常只能用“起来”,一般不用“上 去”或“着”,因而其句法结构可改为:NP+V.起来 +AP。 由一个有生命的感事主语名词性词组 、一个及物动 词 +“起来”和一个形容词词组构成汉语感事主语中动 结构,是汉语感事主语中动结构中最典型的形式。如: (26)a.女人 了解 起来 可 真不容 易。 (杨 晓军 2008) b.丝毛狗宠爱起来比什么都娇贵。 也有由一个无生命的感事主语名词性词组、一个及 物动词 +“起来”和一个形容词词组构成汉语感事主语 的中动结构,但它只是汉语感事主语中动结构中非典型 的形式。如 : (27)a.计算机精通起来很费工夫。(杨晓军 2008) b.无关紧要的事忘起来很容易。 3.英、汉中动结构的非典型性 3.1英汉中动结构的差异 尽管中动结构是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共有的语言现 象,但它们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3.1.1英语中动词为简单主动态的“V”形式,汉语 的则为“V起来”(上去/着) 英汉中动结构在形态上最显著的差别就是英语中 谓语动词采用V的简单主动形态,而汉语中谓语动词V 后面总有一个粘着语素“起来”(上去/着)。这种形态 上的差异实际上是由相同特征的语义内容和英汉两种 语言不同的表层表现方式决定的。如前所述,中动结构 万方数据 的基本语义特征是表述事件的经常状态和一般特征,它 通常表示一种可能性,描述其表层主语的不受时空限制 的特性,或是其某一时期、阶段的特点。英语是通过谓 词的词形变化来表示语法意义的,因此用来表示这一基 本语义特征的最好的方式就是采用动词的一般现在时 形态,而汉语既没有形态标记又没有形态变化。因而关 于汉语语 法 的认知 语言 学理 论认 为 (石 毓智 、李 讷 2001),现代汉语句子的谓语动词必须用一个“动词 +量 性成分”来表示,以使动词获得语法身份。动词的量性 成分是从时间、性质、状态等方面为中心动词的发展设 立一个边界(有界化),主要有结果补语、体标记、时间 词、动量词等。这种量性成分往往是语法的要求,并没 有什么实际的意义(石毓智、李讷 2001:95)。根据《现 代汉语词典》(1997修订本)中的解释:“起来”常用在 动词后,表示动作开始并继续下去。有了这个粘着在动 词后的量性成分“起来”,汉语中动结构的谓词才得以获 得语法完整性,否则句子听起来就不完整,不能成立。 如 : (28)a.这项工作干起来费力。 b. 这项工作干费力。 中动结构表述的是与某一动作相关的某种状态,徐 盛桓认为要表述这一语义内容,就要将动作弱化为状态 (徐盛桓 2002:401-408)。汉语中的动词只表动作,与某 动作相关的状态的描述需要动词结合表状态的粘着语 素来实现。除了“起来”之外,汉语中还有其他一些用在 动词后的量性成分 ,如 :“上去、着 、得”等。“上去”用在 动词后,表示动作方向由低向高,或由近及远、或由主体 向对象;“着”是一种动词体标记,用于动词之后,表示动 作或状态的持续。关于“上去”和“着”粘着在动词后也 可以构成中动结构的情况,上下文中均有提及。 3.1.2英语中动结构允许动结式嵌入,汉语中不允 许 何文忠等指出,英语中动结构允许动补式嵌人,汉 语中动结构却不行,而汉语难易句却允许这样的嵌入 (何文忠 2004)。 (29)中动结构:a.Plastic tires wear flat easily. b.These buildings bum down easily. (30)a. 塑料轮胎磨平起来很容易。 b. 这些大楼烧毁起来很容易。 (31)难易句:a.塑料轮胎很容易磨平。 b.这些大楼很容易烧毁。 英语是有曲折变化的语言,动词的时体特征是以动 词的形态变化来实现的,其动词短语结构相当于单个动 词,也是通过中心动词的变化来表示其时体变化的。英 语中动结构谓语采用一般现在时形态来表述事件的经 常状态和一般特征,因而其中动结构允许动补结构的嵌 入。现代汉语动补结构是在动词的后面连接上形容词 作补语。动词表动作,而动补结构表示动作所达到的结 果状态(石毓智、李讷 2001:176)。汉语中动结构的形 态特征之一就是使用粘着语素“起来”(上去/着),而动 补结构表达的结果状态的语义内容与“起来”不相容。 因为“起来”表示动作开始并继续下去。这就是为什么 我们可以说“磨起来”却不能说“磨平起来”。现代汉语 的动补结构的类型极为丰富,其中由形容词或不及物动 词构成补语的VC结构一般来说排斥宾语,那么动作的 受事往往转化为话题而放在主语的位置上。只有 VC结 构经过语法化成为了一种稳固的语法手段之后,补语成 分失去其句法上的独立性而与动词凝固成了一个句法 单位时,动补结构才获得带宾语的能力。因而我们既可 以说“烧毁这些大楼很容易”,也可以说“这些大楼很容 易烧毁”。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汉语难易句允许动补结 构的嵌入。 3.1.3英语非受事主语中动结构少于汉语非受事主 语中动结构 一 般说来,构成英汉中动结构的必要条件是主语为 谓语动词V的逻辑宾语。对于中动结构的主语必须是 动词的直接论元这一点,学界基本有着共识,但何文忠 认为,这种界定把 中动结构的范围限制得太窄,因为很 多中动结构的主语并非受事(何文忠 2005:9.14)。他 指出,“汉语和西 Et耳曼语中都存在着大量的附加语中 动结构,它们具有跟典型的受事主语中动结构完全相同 的语义特征,没有理由将它们排除在中动结构之外。” (何文忠 2004)笔者赞同这一观点,中动结构的主语可 以由工具、处所等事件的外围参与者充当,还可以是方 式、对象等其他角色,这即是下文要论及的非典型性中 动结构。如: (32)这支笔写起来很流畅。(何文忠) 相对而言 ,英语中非受事主语中动结构的能产性较 低,但也并非不可能。如: (33)This pen writes wel1.(何文忠) 汉语非受事主语中动结构构句比英语的更自由,下 面一组句子可体现出英汉语中动结构在这个方面的差 异。 (34)a.这张床睡起来很舒服。 ( The bed sleeps comfortably.) b.这地方玩起来真痛快。 (:l:The place plays happily.) C.这馆子吃起来很气派。 ( The restaurant eats dignifiedly.) 英汉中动结构的这种差别是由英汉动宾结构构成 中动词对宾语的选择性差异造成的。英语中动词的宾 语通常只能是该动词的受事,而汉语中动词对于宾语的 选择十分自由。汉语动宾结构的语义关系灵活而复杂, 远远超过了“动作一受事”的语义范围。如: (35)a.吃大碗(工具)(to eat with a big bow1) b.住院(处所)(to stay in hospita1) · 5· 万方数据 C.读大学(处所)(to study at university) d.读博士(目的)(to work for one’S Ph.D) 因此,属于意合型语言的汉语,其动词对宾语的选 择 '卜分宽泛 ;而属于形合型的英语其动词对宾语的选择 则有着严格的限制,因而汉语中非受事主语中动结构成 句的条件比英语中的要宽松,汉语中许多表工具、处所、 对象的名词都可以进入中动结构充当主语 ,而英语中这 样的名词人句构成中动结构的频率远远低于汉语。 3.2英语非典型性中动结构 英语非典型中动结构是 以动词间接域 内论元做主 语的中动结构,即上文已提及的以工具、处所和材料等 间接格成分为语法主语的中动结构。Achema&Schoor— lemmer(2003)将其称为“附加语中动结构”(adjunct mid— dlc)或“非论元 中动结构”(non—argument middle),Yo— shimura(1998)将 其称 之为“间接格主语 中动结 构” (Oblique Subject Middles)。非典型中动结构可划分为 三类:lr具主语 、处所主语和材料主语中动结构。英语 非典型中动结构是由间接格做主语的名词性词组(NP) +动词(V)+(宾语)+补足修饰语(XP)组成,句法结 构可表述为:NP+V+(O)+XP(NP—IS/LS/MS;V— Vt./Vi.;0一() ect;x—AdV.) 3.2.1工 具主语 中动结构 (the Instrument—Subject Middle Constructions) 工具主语 中动结构是由工具主语的名词性词组 (NP)+动词(V)+(宾语 )+补足修饰语(XP)组成。 由 一个T具主语的名词性词组 、一个及物动词(有时带 有宾语)和一个副词词组构成工具主语中动结构,是非 典型中动结构中最典型的形式。 f 361 a.The knife cuts wel1. b.The key opens wel1. (37)Pene.ils create a nlore defined look than crayon, and as they contain nlore powder they last longer and do not smudge easily.(Davidse and Heyvaert 2003) f38)...a tool that cuts metal easily.Th e key opens wel1.(杨晓军 2008) (39)These scissors don’t cut very wel1. (36)为常用形式,(37)存在表比较的对象,(38)巾 的中动结构是一个限定性关系分句,并且动词还带有宾 语 ,(39)中的动词为否定形式。 3.2.2处所主语中动结构(the Location—Subject Mid— die Constructions) 英语处所主语中动结构是由处所主语的名词性词 组(NP)+动词(V)+补足修饰语(XP)组成。动词为一 般现在时是处所主语中动结构中最常见的时态。如: (40)a.The truck loads easily. b.London approaches easily,when there’S not much traffic.(Rosta 1995) 还有动词时态为一般过去时和动词时体为现在进 . 6 . 行体 的处 所 主语 中动 结 构。如:“Studio B recorded wel1.”(Dixon 1982)和 “The top loch is fishing wel1.” (Yoshimura 1998) 3.2.3材料主语中动结构(the Materia1.Subject Mid— die Constructions) 英语材料主语中动结构是由材料主语 的名词性词 组(NP)+动词(V)+(宾语 )+补足修饰语 (XP)组成, 其动词时态通常均为一般现在时。 材料主语中动结构有三种类型:NP+Vt.+Adv.P 型,如:“Cotton irons beautifully.”和“Polyester cleans fas ter than cotton.”(Yoshimura 1998);NP+Vt.型,如: “Glass recycles.”(Fagan 1992);以及 NP+Vt.+O型 , 如:“This wood carves beautiful toys.”和 “That whole wheat flour bakes wonderful bread.”(Levin 1993) 英语非典型中动结构除上述所列之外,其实还有一 些特有的形式,仅列两例以窥全豹 (41)a.My socks won’t scrub clean easily.(Carrier & Ramtall 19921 b.Those cookies break into pieces easily.(Car— rier& Randall 1992) a是由一个名词性词组、一个及物动词 、形容词作结 果补语和一个副词词组构成的形式,而且动词为否定形 式 ;b是由一个名词性词组 、一个及物动词 、介词词组作 结果补语和一个副词词组构成的形式 ,其动词为一般现 在时的肯定形式。 3.3汉语 非典 型性 中动 结构 汉语非典型中动结构也是以动词间接域内论元做 主语的中动结构,即以工具、处所和材料等问接格成分 为语法主语的中动结构。汉语非典型中动结构是由间 接格做主语 的名词性词组 (NP)+动词(V).起来/』 去/着+补足修饰语(XP)组成,其句法结构可表述为: NP+V一起来/I:去/着 +XP(NP—IS/I S/MS;V—Vt.;O 一0 hject;X+Adj./V/NP2+V2.)。 3.3.1汉沿工具主语中动结构 r具成分指动作所依靠的工具或事件中所用的器 儿 静态概念的:【具在主语位置 上经历 了主语化这~一 、坦 而扶得了受事或施事性 ,处在宾语位置上的工 具成分则经历了宾语化这一语法过程而获得了受事性, 而工具成分只有在状语 的位置上才仍然保持⋯1 具”的 语义角色(赵云秋 2004:76)。根据陈平(1994:401-422) 提出的各种语义角色充任主语和宾语的优先序列,“工 具”比较靠近施事。因此,按照语义角色在句法结构中 的配位原则,工具成分的主题化或主语化更为自由,容 易形成非典型性中动结构。 由一个丁具主语名词性词组 、一个动词加后附成分 “起来”或“着”(有时带有宾语)和一个副词词组构成 的是汉语非典型中动结构中的最常用形式。如: (42)a.这把刀用起来挺顺手的。 万方数据 哇 b.这辆自行车骑起来很轻松。 c.这杆秤称起(东西)来不太准确。 d.脚上剩下四大妈给做的棉布袜,跑起(步) 来叉软又不出声儿;他跑,他跳,活像一条去交战的狮 子。(杨晓军 2Oo8) 其中,a和 b中的动词后附成分“起来”之间没有加 插宾语,Ap的语义指向隐含施事或说话人或当事人,这 是工具主语中动结构最常用格式;c的动词后附成分“起 来”问加插宾语;而 d中的动词“跑”是不及物动词,带的 是其同源宾语(eogdate object)“步”,而且其主语成分承 前省略了。 3.3.2汉语处所主语中动结构 “处所”指动作行为发生进行的方位和场所,事物的 运动变化总是处在一定的空间场所,空间性是事物客观 性的一种表现,反映在句子语义结构中的“空间和场所” 语法上一般称为“处所”。处所词语并不等于处所成分: 处所词语是就指称来说的,处所成分是就语义结构中的 语义关系来说的。处所格主要由动作动词规定,在表层 句法结构中主要通过介词“在”和“于”等引进,也可以 通过语序引进。这种方式引进的处所格大都充当句子 的主语,一般特指,从而生成非典型中动结构中的处所 主语中动结构。 汉语处所主语中动结构是由处所主语的名词性词 组(Np)+动词(V)+起来/上去/着 +补足修饰语 (XP)组成。 1)由一个处所主语名词性词组、一个动词加后附 成分“起来”(有时带有宾语)和一个形容词词组构成的 是汉语处所主语中动结构的最典型形式。如: (43)a.上铺睡起来难受。 b.食堂吃起来方便。 e.水面小了,不够游;水面太大了,游起(泳) 来怪累。 d.高速公路开起(车)来很畅快。 a和b动词后附成分“起来”之间没有加插宾语;C 动词“游”是不及物动词,带的是其同源宾语“泳”;d中 动词“开”是及物动词,带的是直接宾语“车”。这些例 子 AP的语义都是指向隐含施事或说话人或当事人。 2)由一个处所主语名词性词组、一个动词加后附 成分“上去”(有时带有宾语)和一个形容词词组构成。 如 : (44)她们在树荫下的一张石桌旁坐下,四只小圆 的石凳,是用大理石做的面,坐上去光溜溜、凉津津的。 上例中的主语是承前省略了,AP的语义指向处所 主语。 3)由一个处所主语名词性词组、一个动词加后附 成分“着”和一个形容词词组构成。如: (45)a.这么深的兜掏着可不方便了。 b.这新床躺着特舒服。 此两例中AP的语义都是指向隐含施事或说话人或 当事人,一个是否定形式,一个是肯定形式。 3.3.3汉语材料主语 中动结构 材料格也是由动作动词规定。材料格在表层句法 结构中主要是通过介词“用”、“拿”、“以”等引进,在句 法结构中充当状语/补语。需要说明的是,材料格和工 具格在表层句法结构中使用的介词基本相同,都是 “用”、“拿”、“以”,但两者有区别:工具是动作行为得以 进行的凭借,它在动作前后不会发生性质上的变化;而 材料是动作使用或所消耗的物质,它在动作前后会根据 施事的意愿改变自己的性质或状态,变为另一种东西。 可见材料格和工具格是不同的格范畴,两者在形式上也 存在差异。和工具格一样,材料格除了通过介词引进 外,还可以通过语序引进,这种方式引进的材料格大都 充当句子的主语 ,一般定指,从而生成非典型中动结构 中的材料主语中动结构。 汉语材料主语 中动结构是由材料主语名词性词组 (NP)+动词(V)+起来/着 +(宾语)+补足修饰语 (XP)组成,动词时态通常为一般现在时。这种结构中 一 般不用动词后附成分“上去”,只用“起来”或“着”。 (46)a.桃源石很硬,磨起来很不容易。 b.鸭嘴是角质,就像指甲,没有神经,刻起来 不痛。 C.这种复合木地板擦起来特费劲儿。 d.这种石料刻着比较费劲儿。 a和b做主语的是光杆名词(bare noun),表泛指, “桃源石”和“鸭嘴”泛指的是所有的桃源石、鸭嘴或其 中如何一个,AP语义指向不同:前例中的“很不容易”是 指“磨起来”这个动作过程,后例 中的“不痛”是指主语 “鸭嘴”;C和d中做主语的是完整的名词性词组(full moun phrase),表特指。 汉语非典型中动结构除上述所列之外,其实也有一 些特有的形式,由于篇幅所限,这里仅举几例指来源、对 象、方式、和目的等语义成分做主语的中动结构。 (47)a.公款吃起来很“惬意”。(来源) b.名人采访起来很不容易。(对象) e.烧烤吃起来挺浪漫的。(方式) d.研究生考起来不容易。(目的) 何文忠(2004)认为,“与印欧语言相比,汉语的动宾 关系要松散得多。许多在西 日尔曼语 中必须借助介词 来引介的成分在汉语中均可直接作动词的宾语,体现出 不同的语义关系”。当说话人想凸显这些语义成分时, 就可以将其前景化为主语,通过被前景化的施事的某个 动作或过程来表述该主语的内在属性,从而生成各类由 间接格语义成分充当主语的非典型中动结构。因此,无 论是英语还是汉语的典型中动结构以及非典型中动结 构都有着极其复杂的变化,它们的表现形式及其分布也 呈现出非对称性的特征。 · 7 · 万方数据 4.结语 中动结构实际上体现的是说话人主观评判其结构 的主语所指对象是否有助于隐含论元实施某个动作行 为或过程,从而体现出某种属性、功能或价值。因此,英 语和汉语的中动结构依据该结构里做主语的不同语义 格成分可分为受事和感事主语的典型中动结构以及工 具 、处所和材料主语的非典型中动结构。本文认为基于 认知语言学典型范畴理论的英汉中动结构典型性与非 典型性的对比,可以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中动结构这一 复杂的语言现象,以期揭示英语和汉语中动结构在各自 语言中的分布情况及认知语义特征,为语言教学、翻译 和跨语言文化交流等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Ackema,P.&A.M.Schoorlemmer. 删 [M] Uil—OTS:Univer— sity of Utrecht,2003. [2]Chung,Taegoo.On English middle formation[J] Studies in Generative Gramnutr,1996,6(2):281-317. [3]Dixon,R.M.W.Where Have Aff琥e Adjectives Gone?And Other Essays in Semantics and Syntax[M].Berlin:Mouton de Gruyrer,1982. [4]Fagan,Sarah.The English middle[J].Linguistic Inquiry,1988(19): l81.203. [5]Fellbamn,C.On the Middle Construction in English[M] Blooming— ton:Indiana University Linguistic Club 1986. [6 j Hoekstra,T &1.Roberts.Middle construction in Dutch and English [A].In E Reuland and W.Abraham(eds.).Knowledge and Lan— guge,Volurm"1I:Lexical and Conceptual Construction[C].Dordrecht: Klumer,1993:183-220. [7]Kemmer,S.The Middle Voice[M].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1993. [8]Keyser,S.J.&T.Roeper.On the middle and ergative construction in English[J].Linguistic Inquiry,1984(15):381416 [9]Langacker,R.W.Com-ept,hnage,and Symbol:The Cogniti~ Basis of Grammar[M].Berlin/New York:Mouton de Gruyter,1990. [10]Langacker,R.W.Foundations ofCognitive Grammar,Volume II,De— scriptive Application【M].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 [11 JLevin,B.Engl~h Verb Classes andAlternation[M].Chicago:Univer sity of Chicago Press,1993. 【1 2]Roberts,I. e Representation of Implicit and Dethematized Subjects l Mj.Dowdretch:Foris,】987. 1l 3]Yoshimura,K.The Middle Construction in English:A Cognitive Lin— guistic Ana [D].Doctoral 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Otago,Dune din,New Zealand,1998. [14]曹 宏.现代汉语中动句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硕士论文, 2003. [15]陈 平.试论汉语中的三种句子成分与语义成分的配价原则[J]. 中国语文,1994(5):401-422. [16]何文忠.汉语和西日耳曼语中的附加语中间结构[J].解放军外国 语学院学报,2004(1):21-25. [17]何文忠.中动结构的认知阐释[M].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 论文,2004 [18]何文忠.中动结构的界定[J]外语教学 ,2005(4):9.14. [19]刘月华.趋向补语通释[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8. [20]石毓智,李 讷.汉语语法化的历程——形态句法发展的动因和 机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1]徐盛桓.语义数量特征与英语中动结构[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2(3):401-408. [22]杨晓军.英汉语中动结构式认知研究——基于语料库的对比分析 [M
/
本文档为【英汉中动结构典型性与非典型性对比】,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