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梯田人的故事

梯田人的故事

2013-11-22 18页 doc 49KB 76阅读

用户头像

is_888773

暂无简介

举报
梯田人的故事庄浪:梯田人的故事 ·1964年,中央发出“农业学大寨”号召后,学习大寨人,修建“大寨田”的群众运动在庄浪县大地展开。庄浪县委、县政府成立了农田基本建设指挥部,全县组织了5万多精壮劳力,筐挑、背篼背、推车推,拉开了庄浪县梯田建设的序幕。 1998年7月16日,水利部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在庄浪隆重召开了梯田化建设项目验收暨表彰大会,授予庄浪县全国第一个“中国梯田化模范县”的光荣称号,在黄土高原上树起了一座丰碑。 2002年8月5日上午,“庄浪县再造秀美山川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庄严的北京人民大会堂成功举行,庄浪人民坚忍不拔、勇于拼...
梯田人的故事
庄浪:梯田人的故事 ·1964年,中央发出“农业学大寨”号召后,学习大寨人,修建“大寨田”的群众运动在庄浪县大地展开。庄浪县委、县政府成立了农田基本建设指挥部,全县组织了5万多精壮劳力,筐挑、背篼背、推车推,拉开了庄浪县梯田建设的序幕。 1998年7月16日,水利部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在庄浪隆重召开了梯田化建设项目验收暨表彰大会,授予庄浪县全国第一个“中国梯田化模范县”的光荣称号,在黄土高原上树起了一座丰碑。 2002年8月5日上午,“庄浪县再造秀美山川先进事迹”会在庄严的北京人民大会堂成功举行,庄浪人民坚忍不拔、勇于拼搏、不畏艰难、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再造秀美家园的英雄壮举感动了中国。 2009年4月,庄浪梯田被列为全国文物文化保护遗产范畴。 ■核心提示 盛夏六月,山川吐翠,走进庄浪的沟沟岔岔,看山山青,看地地平,看水水绿,看路路通,看村村新,百万亩梯田像条条彩带接云天。 庄浪人改山修地不停,再造了一个山川秀美的“梯田王国”,前来考察的日本和以色列农业专家连声惊呼:真是人间奇迹,世界奇迹啊!2009年4月,庄浪梯田被列为全国文物文化保护遗产范畴。 咬定青山不放松 地处六盘山西麓的庄浪县,是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是甘肃省18个干旱县之一。明万历《庄浪县志》这样写道:“立群山之中,居偏隘之区,田不川,山不林,雨少干旱,雨多则寒,一遇早霜,秋木尽萎,果菜桑麻皆非所产”,曾是有名的“没治县”。当年,这里“十山九坡头,耕地滚了牛,麦子长得像马毛,亩产很难过百斤。”人民过的是“早吃野菜午吃糠,晚上清汤照月亮”的生活。山高地陡,水土难留,全县1553平方公里的土地,每年都有1000万吨泥沙流失,每年平均要被剥去6毫米土层。“天上下雨地下流,肥土冲到沟里头”、“无雨苗枯黄,有雨泡黄汤。”就是当年水土流失的真实写照。 1964年,中央发出“农业学大寨”号召后,学习大寨人,修建“大寨田”的群众运动在庄浪大地展开。庄浪县委、县政府成立了农田基本建设指挥部,全县组织了5万多精壮劳力,筐挑、背篼背、推车推,拉开了庄浪县梯田建设的序幕。 “十个陡坡坡,不如一个地窝窝”,饱受饥荒之苦的庄浪人,尝到了修田的甜头后,于上世纪70年代掀起了庄浪修田史上的第一次高潮。全县按照“等高线,沿山转,宽适当,长不限,大弯就势,小弯取直”的经验,几个大队或几个公社联合“作战”,打破社、队地界,统一规划,全面进行治理,全县只1000亩“改土战场”达13处。从最南边的关山脚下到最北边的岳堡,到处喇叭高扬,红旗招展,人如潮,车如流,舞镐成风,挥汗如雨。修田高潮时,10万人马战梁峁,干部们在山上搭起窝棚支起灶,铁匠们在地头架起炉子摆开砧,羊倌们圈好羊又提马灯去夜战,学生娃放下书包也扛起了铁锨。“白天千把锁,晚上万盏灯”、“大雪封山不停工,地冻三尺不收兵”,10年共修梯田33.31万亩。 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后,县上实行谁修、谁种、谁管,长期不变政策,推行“三集中”(集中领导、集中劳力、集中时间),“四统一”(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一、统一)的办法指导梯田建设,出现了几村联合连片治理一道弯、一面坡、一架梁的“推磨转圈”的重点工程,同时对上世纪60年代修的一部分“鸡窝田”和“带子田”进行了修理。修田最紧张时,两头不见天,夜里两顿饭,洗锅抹灶鸡叫唤。当年共建梯田35.2万亩。1986年,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视察庄浪,面对一望无际的梯田,欣然挥笔:“党员带头,战天斗地。” 进入上世纪90年代,掀起了庄浪县修田史上的第二个高潮。经过全县人民20多年的不懈奋斗,剩下的地都是些面小坡陡的“硬骨头”,县上实施了“四包、三定、两挂钩”政策,响亮提出“少生孩子多修地,五年实现梯田县”的奋斗目标。各乡因地制宜,规划了100亩、200亩和500亩战场,制定了县级干部包乡,乡级干部包村,村级干部包社的政策,10万大军在千沟万壑间摆开了战场,向32万亩“硬骨头”发起进攻。“大干60天,再建百亩田”、“大干苦干,实现梯田县”的标语随处可见。全县每年平均修梯田4.5万亩,田、林、路、渠实现配套,各地出现了“山顶沙棘戴帽,山弯梯田缠腰,沟旁林果锁边,沟底林草坝库”的新景观。1993年,庄浪县被水利部列为全国唯一的梯田化试点县,原国务院副总理姜春云、原国务委员陈俊生分别为庄浪题词:“愚公移山,大造梯田”,“锲而不舍,兴修梯田”。1998年5月,国内农学专家对庄浪梯田化县项目鉴定评语:“庄浪县梯田化建设工程是一项居国际领先的水土保持生态工程”。5月25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了记者李战吉,新华社记者申尊敬、谭飞的《庄浪人的骄傲》一文,庄浪人民坚持不懈修梯田的精神通过中国第一报的宣传,为全国人民所了解、熟知,在全国引起较大反响。7月16日,水利部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在庄浪隆重召开了梯田化建设项目验收暨表彰大会,授予庄浪县全国第一个“中国梯田化模范县”的光荣称号,在黄土高原上树起了一座丰碑。红绫揭起的那一刻,沉浸在喜悦中的人们流下了欢悦的泪水,与大自然苦苦抗争了30多年的40万庄浪人民终于扬眉吐气了。 修梯田的故事 34年来,庄浪县委、县政府九届班子10次易人不易志,矢志不渝改山修地,“山河面貌不变,农田基建不停”,一届接着一届干,每年都有新发展,使庄浪县梯田建设没有中断过。 “要给子孙把地修平哩!”为了这个朴实的追求,30多年来,历届县委、县政府都把修梯田当作民生工程。有的县委书记每年要到乡村劳动一个月,扛着一把锨,从庄浪县最东边的通边乡山上一直走到最西边的阳川乡,走到哪里住到哪里,晚上把发现的问题通过电话传到县委。 有的县委书记顶着压力,将救济款和回销粮的发放与梯田建设挂钩,将庄浪的梯田建设再一次推向高潮。他常对身边的人说:“宁可干着吃,也不坐着要”。李文清离开庄浪的前两天,他习惯地穿上自己的黄胶鞋,一个人在庄浪的山山峁峁转了一圈。他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哪怕困难大过天,也要修好咱们的梯田,如果有机会,我一定要回来看看。” 县委书记张力学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将梯田建设作为庄浪县最大的政治抓在手上。他带领一班人马制定了庄浪县梯田建设五年发展规划,至此,庄浪县梯田建设进入新阶段。 在梯田建设攻坚阶段,庄浪县水保局长田银厚组织了庄浪县第一支机修梯田队伍,修田速度由最初的每年1700多亩提高到8000多亩;阳川乡党委书记周斌武组织了全县第一个百亩梯田战场,老父身患重病,他顾不上回家看望,一次竟晕倒在工地上;赵墩公社副主任王继业在施工时拖拉机翻车砸伤了腿,住院一个月还未好,坐着架子车现场指挥。  现任县水保局长的张嘉科,从17岁高中毕业后就投身到梯田建设,从大队农田基本建设专业队队长,水保局半脱产水保员,到走上水保部门领导岗位,数十年来,全县所有的梁峁、山坡、沟岔都留下他的足迹,全县每块梯田他了如指掌,被人们誉为庄浪梯田建设的“活字典”。 春季定点,踏测,秋收后放线,深冬时节验收,全县21名水保员每年都要穿破4双以上运动鞋。每年深秋时节,他们要在齐腰的茬糜、茬荞地里画开挖线,衣裤常被露水湿透。如今,多数人脚麻腿疼,行步艰难。谈及此事,庄浪县水保局副局长张骅却平静地说:“全县的水保员都是这样的。” 水保员王德怀的办公室里,至今还挂着跟随他33年的黄挎包,里面装着被他称作三“宝”之一的皮尺,他说:“想起当年修梯田的情景,我总是心潮翻涌,我至今一见地埂就亲热,总想上去踏一踏。时间长了,总要把皮尺取出来看一看,摸一摸,我爱这一行。”治理寺雨河过程中,他在夜间扛石头时绊倒而砸折了手指;大战鳌背山时,验收完地回家晚了,半路被夜间觅食的野狼追上;被人们称为“史一脚”的水保员史应维,他在现场把规划图看一遍,能用脚准确地画出开挖线,他规划过的地从来没有出现过窝工和返工现象并能一次达标。 拉开了全县梯田建设序幕的郑河乡上寨村党委书记周治貌,带领群众劈石炸山修梯田,群众手搬肩抬背篼背,小石头用扁担挑,修一天和没修一样。他一看不行,叫人锯了几棵山梨树,让木匠做了40辆手推车,终于修成了几块像样的地。石头地用不上家具,全靠炸。先用黑火药,一炮炸不烂背篼大的一块石头,周治貌又带人制炸药,手烧得脱皮,一两个月都不能干活。他担心别人拿上钢钎砸伤了手,自己抢着带在身边,天寒地冻,滴水成冰,他的手经常被钢钎冻粘一层皮。朱店镇杨家湾村支书孔祥吉被意外的塌方埋住,被人抢救出来时说:“阎王爷不收做地的人。”他顾不上回家,患病的两个儿子没及时治疗而永远离开了黄土地。孔祥吉带领杨湾群众奋战了20多个春秋,共修2000多亩梯田,给所有的梯田修了机耕道,1975年,杨湾村率先告别了吃供应粮的历史,1977年,他作为平凉地区唯一的代表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全国代表大会。 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袭击了赵墩乡安家洼,300多亩待收的小麦和秋田全砸成烂泥巴,队长吓得撂下担子外出给人放羊,没主心骨的安家洼人哭成一片,准备拖儿带女外出逃荒要饭。38岁的会计高国仓挺身而出:“一人穷了可以外出逃荒要饭,村子穷了咋办?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什么困难都能克服”。高国仓带领全队劳力提着马灯上了山,一直干到腊月二十八。 杨河乡大山村支书赵长海身患肺癌,医院查清他的病情让他住院治疗,赵长海决绝地说:“我患的是绝症还住啥院,你们想赚我的钱,告诉你们,我没钱,也没时间!”在场的医生惊讶地问:“都病成这样了,你还忙着干啥?”赵长海说:“修理地球,该我修的已经修得差不多了,在我临走之前一定要修完!”就在大山村实现梯田化的前两天夜里,他倒在雪地中,再也没站起来。 “要让黄河流碧水,誓叫黄山披绿装。” 被人们称为“推土机”的孙旦来整整干了18个小时,一口气推完240架子车土后,昏睡在潮湿的土地上,妻子见了直掉眼泪,孙旦来醒来后却说:“改土五六年,我就睡了这么一个好觉。” 刘殿东和父母妻子临出门前,总要把年仅两岁多的孩子用绳子拴在窗框上,每次回来,孩子不是在哭叫,就是哭累了睡在炕头上,有时被绳子勒得口吐白沫。1974年9月9日,刘殿东一家人晚上回到家里,儿子因患中毒性痢疾已经休克,虽然抢救了过来,却留下了后遗症。 65岁的马玉林带领三个女儿修地10年,每天吃一块菜饼和两顿糊糊。他让心细的大女儿培地埂,身体结实的二女儿推车运土,14岁的小女儿装车,碰到沟沟坎坎,四人一起上。马玉林手上的老茧厚得握不住把,晚上用刀子刮,有时刮得殷红的血直冒。他家每年要换一把钢,两年得换钢锨。父女四人移土6600方,将分到的19亩零散的山地全修成了平展展的梯田。为了修地,马玉林耽误了女儿说婆家的时间,三个女儿出嫁时都是30岁的大龄女子。马玉林家提前8年实现了梯田化。村里修地时,支书特许他不再参加,可他坐不住,天不亮又扛着头和群众一起上地,马玉林得到了“活愚公”的美称。一位记者笑着说,马玉林把地修平了,却把自己修成了“S”形。 罗翻调18岁就挑起了专业队副队长的担子,她从专业队挑了20几个20岁以下的姑娘,组成铁姑娘队。铁姑娘干起活来个个赛如老虎,架椽打地埂手快,杵落如擂鼓,专向一伙男青年挑战,赶得男青年喘气抹汗的空都挪不出来。为了竞赛,铁姑娘队干脆住在工地上,晚上,架子车倒扣在地,两人一倒一顺睡下,第二天一身霜,冻得连路都不能走。县电影队把刘罗大队铁姑娘队的事迹制成影片在全县放映,“铁姑娘队,真能干,打的埂子直如线”在全县传唱。 1974年,罗翻调以铁姑娘队长的名义向全县铁姑娘队发出倡议:“地冻三尺,热心一丈,皮开肉绽,移山造田的决心不变。”罗翻调被全县人称为“黄土堆里的巾帼英雄”和“女强人”。 修田过程中,不少地方的年轻媳妇和少女组成了“铁姑娘队”和“铁梅班”,修田时她们抢在最前面,修坝打软堰时,她们钻在齐腰的水里,一干就是五六个昼夜,有时干着干着竟在水里睡着了。如今,她们已是50多岁的老人,不是腿疼就是腰疼,多是那时留下的后遗症。 他们与梯田共存 1974年1月14日凌晨4点多钟,21岁的区秀叶忍着心放下正在吃奶的女儿,从热被窝里爬出来,回头看了眼“哇哇”哭叫的孩子,冒着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上了改土工地。她一如既往地泼干猛干,早干完回去理家看孩子,就在她挖完最后一头准备离开时,一大块冻土塌下来,她再也没醒过来;魏秀兰为了抢时间多干些活,好早点回去给孩子喂奶,在别人休息时,她一人平整地面,不料平地塌陷了一个漩涡,将她一口吞没;张拴女修梯田时因土方塌压造成高位截瘫,临终前镇上干部前去看望,却听到了这样的话:“不要为我太费心,平整田地这么大的事,哪有不伤着、碰着的,不是碰伤我,就会伤了他。” 那天早晨,38岁的闫凤英同程玉华、程梅花最先到了改土工地,她们一口气干了几个小时后稍作休息。突然,一大片半米多厚的冻土轰然坍塌,将三个人压在下面,闫凤英当场牺牲,程梅花被砸伤了胯骨,至今不能下地干活;程玉华被砸昏过去,7天7夜后才开口说话。严凤英牺牲时,小儿子张新学才7岁。已经进入而立之年的张新学至今记得,母亲常年修梯田,脚跟上的皴口像娃娃口,就在母亲去世的前一夜,她疼得睡不着觉,半夜起来,让姐姐一针一针为她缝皴口。 上寨村开山炸石修梯田时,4个青年炮手点燃炮捻子后躲进附近的土窑中,听见 8眼炮只响了7眼。4个人等了一会没有动静,蹿上地埂探头观察,过了30分钟,年轻好胜的解文喜重新去接捻子,这时,突然一声巨响,解文喜被巨大的气浪抛掀向半空。 1974年10月,上寨专业队奋战三岔沟,东方刚露出晨曦,炮手杨立志和柳存和来到埋哑炮的地方,杨立志先动手掏炸药,掏了一阵,柳存和接着掏,不小心触发雷管引爆炸药,柳存和当场遇难。杨立志身受重伤,两天后医治无效身亡。柳存和牺牲时才18岁,杨立志刚过完22岁生日。 1976年初冬,上寨18岁的姑娘吴大娃休息时坐在车杆上吃豌豆,突然,解冻的地埂坍塌了,她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埋在土中,掏出来时已经停止了呼吸。村里人说,吴大娃遇难后的两三年里,深夜时分,人们能听到她的歌声在村里轻轻回荡,她的歌被刻录在她修过的梯田里,也刻在人们的心里。 庄浪精神走向了北京 34年,庄浪县共修梯田94.5万亩,人均拥有梯田2.5亩,每年增产粮食5197万公斤,每年可拦蓄径流4185万立方米,拦截泥沙433万吨。实现了水不出田,土不下山;大灾不减产,小灾保丰收,再造了一片山川秀美的“梯田王国”。 34年,共用了5670万个工日,仅土方就移动了2.76亿立方米,若把移动的土方堆成1米见方的土墙,足够绕地球7圈。 34年,全县共有126人在梯田建设中受伤致残,30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年龄最大的67岁,最小的只有17岁。 34年,庄浪人民顶烈日,冒严寒,忍饥渴,洒血汗,舍生命再造黄土地,铸成了“自强不息、崇尚科学、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庄浪精神。原甘肃省委书记孙英谈到庄浪精神时说:“有一种群策群力、团结协作、长期作战、锲而不舍”的精神。 庄浪人不甘落后、知难而进、顽强拼搏、改造自然的坚定信念和大无畏精神感动了各级领导和人民,引起了新闻界的关注。《人民日报》、《中国经济日报》、《农民日报》、《甘肃日报》等新闻媒体都做了相关报道。 1999年,由甘肃省委宣传部组织,“庄浪精神” 报告团在省城兰州及省内部分地州市巡回作了将近一个月时间的报告,每场报告,座无虚席,掌声如雷、为庄浪人民改山换地的精神感动。报告团在兰州宁卧庄大礼堂做完报告后,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握着报告团成员的手说:“你们讲得太好了,我是流着泪听完你们的报告的……”老人眼角湿润,手在颤抖。 2002年8月5日上午,“庄浪县再造秀美山川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庄严的北京人民大会堂成功举行,庄浪人民坚忍不拔、勇于拼搏、不畏艰难、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再造秀美家园的英雄壮举感动了中国。  为了弘扬庄浪精神,让庄浪精神永远激励后人。2006年,庄浪县在县城中心地带紫荆广场南侧修建了中国梯田化模范县纪念馆,共陈设实物128件,各类照片、题词等相关资料200多幅,雕塑、浮雕4组,用大量的实物资料全面反映了庄浪县从1964年到1998年梯田建设的奋斗历程和近10年来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辉煌业绩,该馆已确定为县、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目前,正在申请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接过梯田“接力棒”之后 如今的百万亩梯田,“沙棘戴峁顶、梯田缠山腰、刺槐封沟底、坝库锁沟道、道路网纵横”,梯田里种上了小麦、胡麻、全膜玉米、全膜洋芋,建起了田间水窖,长出了优质林果、蔬菜。 实现梯田化县的庄浪县,适时提出了“立足梯田、依靠科技、培育产业、提质增效”的梯田综合开发思路和“由梯田大县向产业大县迈进、由稳定增收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的二次创业目标,走出了一条“梯田+科技+兴水+产业”的旱作高效农业发展路子。至2008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8亿元,比1998年增长138%;其中农业增加值达到5.57亿元,比1998年增长80%;粮食总产达到13万吨,人均产粮达到480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27元,比1998年增长78.6%。 实现梯田化县后,庄浪人坚持修田不止,10年来新修、改造梯田4.5万亩,使全县梯田面积达到96.38万亩;同时完成重点小流域治理165平方公里,共建成治沟骨干坝和淤地坝45座、各类小型拦蓄工程1000多处,总库容1646.8万立方米,拦水总量达到460万立方米以上,解决了干旱山区3.8万人畜饮水困难;10年中,全县人工种草13.3万亩,完成荒山造林30.5万亩,绿化道路50条320公里,完成退耕还林55.45万亩,全县森林面积达到41.7万亩,比1998年增加10万亩,增长5%。人退山进,全县已建成了韩店郭漫、郑河下寨等24个移民新村,把关山林缘区和干旱贫困山区1250户9200名的群众统一搬迁到了条件较好的河谷川区。 山青了,水绿了,地平了,庄浪人又把目光投向了公路建设和人饮工程。10年间,修建农田道路108条380公里,配套修建通乡村等级公路182条300多公里,实现了乡乡通油路,全县62%的农户通上了干净的自来水。 广袤的梯田,为全县林果类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2008年,全县共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种植面积20万亩,其中全膜玉米16万亩,平均亩产786.公斤,年增产粮食3.4万吨;全膜洋芋4万亩,平均亩产鲜薯2500公斤,年增产鲜薯4万吨。目前,全县梯田特色产业基地面积已达66万亩,百万亩梯田年生产总值达10.44亿元。 全县共有各类果树经济林26.6万亩,全县果品总产量已达到7.5万吨,果品总产值达1.03亿元;全县果品收入1万元以上的农户达3000余户,收入达2万元以上的农户达1000余户。万军民的果品营销公司年可实现300万元的果品营销额;果品经销大户马明德年经销果品1000余吨,年销售收入达到100万元;阳乡、万泉镇的部分果农已靠发展果园走了小康富裕之路;全县生猪饲养量达到30万头,牛饲养量达到5.4万头,肉类总产量1.72万吨,总产值达到6.2亿元。 从梯田里解放出来的8.56万劳务大军仅2008年揣回4.45亿多元;以梯田为主的生态休闲游,已经成为庄浪县新的经济增长点。 高扬着“梯田精神”的庄浪人,用坚实的双脚踏出了一条小康之路,用勤劳的双手托起了一个山川秀美、富裕和谐的新庄浪。庄浪的明天会更好! 梯田环绕的村庄。 秋冬季节,庄浪县群众展开整修梯田大会战。 机械化整修梯田。 _1371285813.unknown
/
本文档为【梯田人的故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