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人生难免磕磕绊绊

2010-01-02 3页 doc 17KB 21阅读

用户头像

is_109824

暂无简介

举报
人生难免磕磕绊绊人生难免磕磕绊绊,你想跟我们聊聊风雨兼程的抑郁和苦恼么;人生也总有收获的喜悦,你是否愿意跟我们分享你的快乐呢?请进入心灵驿站,我们静候你的来访…… 陶金玲 发表于 2006-4-30 20:09:00 我对孔子教育思想的研究 我认为孔子的教育思想,至今仍对我国的教育事业起着深远的影响。就孔子个人来说,他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是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而他的教育思想也成为了我国传统教育思想中的宝贵遗产,对我们将来从事教育实践有着行之有效的指导意义。 以下我将对孔子教育思想作一个简要的概述,我认...
人生难免磕磕绊绊
人生难免磕磕绊绊,你想跟我们聊聊风雨兼程的抑郁和苦恼么;人生也总有收获的喜悦,你是否愿意跟我们分享你的快乐呢?请进入心灵驿站,我们静候你的来访…… 陶金玲 发于 2006-4-30 20:09:00 我对孔子教育思想的研究 我认为孔子的教育思想,至今仍对我国的教育事业起着深远的影响。就孔子个人来说,他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是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而他的教育思想也成为了我国传统教育思想中的宝贵遗产,对我们将来从事教育实践有着行之有效的指导意义。 以下我将对孔子教育思想作一个简要的概述,我认为在他的教育思想中起积极因素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方面是,“有教无类,诲人不倦”;第二方面,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第三方面,学思并重,传习结合。我想这三方面对我们将来从事教育事业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这对我国当代教育事业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孔子创造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并、倡导了一整套正确的学习原则;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其次,他还提出了一系列有深远影响的教育思想;树立了良好的师德典范。孔子一生从事教育事业,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在德行方面表现突出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在语言方面表现突出的有宰我、子贡,办理政事能力较强的有冉有、子路;熟悉古代文献的有子游、子夏。在孔子的弟子中,有不少人都干出了一番成就,对于当时政治,尤其是对于孔子思想的传播,对于儒家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了解到,孔子对他学生产生影响,主要是通过言传,通过学习古代文献、传授各种技艺,而更多的、更为深刻的则是身教。他的勤奋好学,他对真理、对理想、对完美人格的追求,他的正直、善良、谦虚、有礼,他对国家的忠诚与对老百姓的关心,都深深地感染着他的学生与后人。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既是孔子的高尚师德,也是孔子提出的一条教育原则。孔子爱教育、爱学生,诲人不倦,他能平等对待学生,做到教学相长,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孔子是具有高尚师德的一代宗师。 一方面,“有教无类,诲人不倦”是孔子教育思想中的最重要的思想。孔子要求对平民阶级进行教育,而在以前教育仅仅是局限在最高统治阶层范围之内的事,办教育的目的,也只是为统治者培养接班人。学校的贵族化,阻碍了文明的普及与发展,也扼杀了平民百姓的求知欲望。 "有教无类"的含义是在教育方面不分阶级,不分贵贱,不分地域,不分贤愚,只要虚心向学的人都可以来接受教育而从善,对他们进行一视同仁地教育。孔子这一教育思想的提出,开创了文化下移和普及教育的新道路,是中国教育史上划时代的革命创举,也是人类教育史上一项很有革命意义的突破。孔子所创设的私学,也成了中国教育史上与"学在官府"相对立的"学移民间"的划时代的标志。他坚持不懈地克服各种困难和阻力,发展私学,用一生的心血和生命,谱写了成效卓著的教育事业的凯歌,在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历史上作出了巨大贡献。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一个人几乎用了成年之后的所有时间从事教育工作,培养出这么多有用的人才,真可以称得上诲人不倦了。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自古以来人们对孔子的称颂,也是孔子高尚师德的主要内容。孔子经常以此来要求自己。孔子教育学生,不但诲人不倦,而且毫无隐瞒,因而赢得学生们对他的无限尊敬和景仰。当他的学生以"圣"和"仁"来称赞他时,他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论语·述而》)孔子教育学生,不但诲人不倦,而且毫无隐瞒,因而赢得学生们对他的无限尊敬和景仰。孔子死了,学生们如同死了父母一般,在孔子墓旁结庐而居,守孝三年。子贡深得老师器重,师生之情胜过父子,他为孔子守墓长达六年。有这样诲人不倦的老师,才能有这种守庐三年、六年的学生。 第二方面,在教育教学上,孔子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是最有价值的东西之一。他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去教,因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所传授的方法也不同。由于孔子在教育方针上主张"有教无类",在招收学生时也做到来者不拒,这样,学生之间,在年龄、性格、爱好、智力、能力、品德、知识基础、学习态度以及意志力等方面就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孔子曾对有的学生作过评价: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论语子路》)。由此足见他对学生们的了解。为了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长,他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在教学中 "因材施教"。孔子因材施教,所以弟子各有所长。他划分专业,分科教育,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有首创之功。 孔子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对于如何传授知识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进行了探索和总结。传统教育偏重于记忆和理解,因此在教育方式上注重填鸭式的灌输而忽视启发式的引导。它把学生摆在被动接受的位置上,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能使学生的创造精神得到发挥与培养。这种教育方法违背了人具有创造能力,希望实现自己才能的本性。久而久之,必然使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打击与压抑,跟不上的学生就会对学习失去信心,失去兴趣,就会感到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甚至会失掉好学上进的品质。其实,这种倾向与孔子的教育主张和实践也是大相径庭的。"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论语·子罕》)这是颜回多年追随孔子学习的切身感受,他总结概括了孔子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 孔子追求的教学效果,是学生具有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孔子着眼点是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对学生而言,能够举一反三,是要具备"悟性"的。悟性人皆有之,但高低不同。颜回能够"闻一以知十",而子贡只能"闻一以知二"(《论语·公冶长》)。教师的职责便在于启发学生的悟性,悟性开发了,一通百通的"奇迹"便会出现。 总之,循循善诱是孔子教育思想中一条重要的原则。如果分开来讲,就是由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育、寓教于乐的兴趣式教育和循序渐进的阶梯式教育三部分组成。 第三方面,学思并重,传习结合。孔子一生大部分时间从事教育工作,他把"教"和"学"理解为一个整体,主张"教"、"学"并重。他不仅总结出了一系列教育原则和教学方法,而且还提出了一些学习原则和学习方法。学思并重,传习结合便是其中重要内容。 首先,针对学思并重。孔子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的精辟见解。 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意思是说读书而不动脑筋,不思考,完全相信书本上说的,就容易受书的欺罔。孟子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说的就是这个意思。相反,如果只是苦思冥想而不读书,不通过读书继承前人的知识,就会"殆",就会疑而不决。 正像韩愈所说:"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师说》)。总之,不论是学还是思,都是停留在头脑中的一种认识活动,而孔子讲的习,则是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获得能力的一个过程,是教育的一个环节。 其次是传习结合,在教学过程,就是把传授和练习相结合;对于学生而言,就是要把接受知识和练习、实习相结合。要获得知识,必须通过学习;要巩固知识并实际应用,只有通过时时复习和演习,从复习旧知识中推衍出新知识,扩大知识面,内心感受获得新知识的喜悦。只有通过复习和实践,才能使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孔子提出的学习过程分为五个阶段,即"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五个阶段实际上是以"思"为基本特征的"学-思-行"三个环节。习包括在行之中,它要求把书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以致用。以学《诗》为例,孔子说过:"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孔子当时传授的知识中,如道德、礼仪知识、做人的道理,都需要化为行动;礼、乐、射、御、书等,都需要反复练习。要能十分熟练地掌握上述种种技能,就必须把传授和练习密切结合起来。 从教育理论角度看,现代知识中的绝大多数学科,都需要进行实习,需要实验,需要动手去做。可见,学习不仅仅是要掌握书本知识,提高教育质量不仅仅是要学好文化课,还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孔子能在两千多年前提出把传授和练习、实习相结合,确实具有远见卓识。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他的高足颜渊说老师"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子罕》)尽管孔子的教育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会显出它的某些不合时宜,但其中的基本原则永远不会过时。溯源数典,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一座丰富的宝库,孔子在中国教育史上的贡献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是不可磨灭的。 最后,我认为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包括人的思想、行为等等。当然孔子的教育方式在当时就受到当代人的批判,因为孔子的教育是教官,不是教民。整个科举教育就是教您考官、做官的学校,是统治人的艺术,不是官民平等合作的艺术。 孔子当时的教育内容可能有些问题,可能有些狭窄,笼统地讲有点像文学院,官学院的味道,好象没有技术学院的味道。后来科举制度所传授的内容,不出五经四书的范围,完全是迎合政治需要的教育,这种教育比西方广泛研究、传授的教育方式差距很大。 就此看来,孔子的教育思想实际导致了从政者如何获得、维护当官的技巧,是为少数个人服务的。在这样的思想局限下,中国两千年来的政治制度稳定不变。现代社会不同,西方的政治教育超越了教人如何获得、维护当官的技巧,而是直接讲政治的原理、效率、技术,西方人为了达到最大的政治投资效益,政治像机器一样被不断地发明、、制造、对比试验,所有的从政人员,就像技术师一样在不断地构想更合理的政治机器,政治事物的处理就象流水生产线一样,一环套一环,很有秩序、效率和观赏性。 但总的来说,孔子的教育思想是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宝贵遗产,至今仍对我们的教育实践有着行之有效的指导意义。 最后,我意识到,对孔子的教育思想,我们应取精华去其糟粕,在将来从事教育过程中,要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从自我做起,不断的进行学习,及时的为自己充电。在传授学生知识时,要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根据每位同学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素质教育过程中,要做到学思并重,传习结合,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知识,提高综合素质。愿我们为今后的教育事业多奉献一份力!
/
本文档为【人生难免磕磕绊绊】,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