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创作律诗和绝句的基本规则

2013-11-24 7页 doc 34KB 44阅读

用户头像

is_149414

暂无简介

举报
创作律诗和绝句的基本规则读题子网提供 www.dutizi.com 创作律诗和绝句的基本规则 众所周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唯中国独有的律诗和绝句也是如此。很多战友觉得写诗无从下手,其实写诗的规则很简单,创作和灵感都是来自生活,具有初中文化的人完全具备能力写律诗和绝句,只不过是很多人对律诗和绝句不感兴趣罢了。   一、律诗格律中的对仗   律诗分两种: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它们的共同规则是:每首必须是八句,中间两联即第三句与第四句必须对仗、第五与第六句必须对仗(诗词中的对偶,叫做对仗,即构成对联,词性相对,不允许不规则地重字)。首联也有对仗...
创作律诗和绝句的基本规则
子网提供 www.dutizi.com 创作律诗和绝句的基本规则 众所周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唯中国独有的律诗和绝句也是如此。很多战友觉得写诗无从下手,其实写诗的规则很简单,创作和灵感都是来自生活,具有初中文化的人完全具备能力写律诗和绝句,只不过是很多人对律诗和绝句不感兴趣罢了。   一、律诗格律中的对仗   律诗分两种: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它们的共同规则是:每首必须是八句,中间两联即第三句与第四句必须对仗、第五与第六句必须对仗(诗词中的对偶,叫做对仗,即构成对联,词性相对,不允许不规则地重字)。首联也有对仗的,尾联用对仗就极少。   七律是从五律发展而来的,为了便于掌握,我们可以把七言律诗看作是在五言律诗前边加了两个字、是五言律诗的扩充;可以把五言律诗看成是七言律诗的后五个字。   绝句也可以理解成是律诗的一部分,古人曾把绝句叫做截句。截句的意思就是可以截取律诗的前半部或者后半部,也可以像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那样,截取律诗的三四五六句,但这样的通篇对仗的绝句非常少见。最常见的绝句大多截取的是律诗的前两句与后两句,即第一、二和第七、八两句,这样就可以不必考虑对仗,创作起来自由、灵活。但是不能截取七言律诗的一二句和五六句;不能截取三四句和七八句。那样叫做"失粘(读年)"。"失粘"会造成相邻两联的平仄雷同,读起来缺乏节奏韵律美。这些规则起源于唐朝初期的诗人,古人认为初唐的一代大家--沈诠期、宋之问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律诗的对仗,有许多讲究,现在拣重要的谈一谈。   (1)工对。凡同类的词相对,叫做工对。名词既然分为若干小类,同一小类的词相对,更是工对。有些名词虽不同小类,但是在语言中经常平列,如天地、诗酒、花鸟等,也算工对。反义词也算工对。例如李白《塞下曲》的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就是工对。   句中自对而又两句相对,算是工对。像杜甫诗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山与河是地理,草与木是植物,对得已经工整了,于是地理对植物也算工整了。   在一个对联中,只要多数字对得工整,就是工对。例如毛泽东《送瘟神》(其二):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红"对"青","着意"对"随心","翻作"对"化为","天连"对"地动","五岭" 对"三河","银"对"铁","落"对"摇",都非常工整;而"雨"对"山","浪"对 "桥","锄"对"臂",名词对名词,也还是工整的。   超过了这个限度,那不是工整,而是纤巧。一般地说,宋诗的对仗比唐诗纤巧;但是,宋诗的艺术水平反而比较低。   清代的李渔编了一个《声律启蒙》,把一些可作对偶的词句编成歌诀:"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  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曾是私塾的必修课,可供大家参考。   同义词相对,似工而实拙。《文心雕龙》说:"反对为优,正对为劣。" 同义词比一般正对自然更"劣"。像杜甫《客至》:"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缘"与"为"就是同义词。因为它们是虚词(介词),不是实词,所以不算缺点。再说,在一首诗中,偶然用一对同义词也不要紧,多用就不妥当了。出句与对句完全同义(或基本上同义),叫做"合掌",更是诗家的大忌。   (2)宽对。形式服从于,诗人不应该为了追求工对而损害了思想内容。同一诗人,在这一首诗中用工对,在另一首诗用宽对,那完全是看具体情况来决定的。   宽对和工对之间有邻对,即邻近的事类相对。例如天文对时令,地理对宫室,颜色对方位,同义词对连绵字,等等。王维《使至塞上》:"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以"天"对"塞"是天文对地理;陈子昂《春夜别友人》:"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以"路"对"堂"是地理对宫室。这类情况是很多的。   二、律诗格律中的平仄   "平"就是汉语中的一声阴平、二声阳平。"仄(读则的去声)"就是汉语中的三声上(读赏)声、四声去声。古代诗词中,存在 "入声字", 入声字必须归纳到仄声,大约在1400年白话文出现后逐渐消失了。中华诗词学会在诗词创作比赛中"双轨制",即允许用今四声和古四声分别创作诗词,但在同一首诗词中不得新旧四声混用。毛主席写的诗词就完全按照古人的平仄规则创作,比如"北国风光"的"国"字、"金沙水拍云崖暖"的"拍"字就是入声字,我们不妨视其谐音为"果"、"迫"。现在的普通话的阴平和阳平声调中已经没有"福(音斧)黑(音贺)节(音姐)白一七八十不国节接识说读别伏佛侠俗值直泽洁活滴达隔壳吉扎托挖拔拂插摘拉吃合媳局屋织约绝则责服脱膝锡督格杰杂核桌植集橘石忽急曰烛竹笛答辐辖足鸭鸽宅穴觉学独熟决席族夺革袭职夕缺食失敌盒勺发得德哭出曲叔习"等480多个入声字了。   很多人常说的七律的平仄规则原则上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七分明"。(其实并不绝对是这样,因为有孤平、等一些特殊规则限制)。也就是每句的第一三五字的平仄可以适当放宽,而对第二四六七字,必须严格遵照平仄规律,每首的第一二四六八的句末,必须押同一个韵。第一句要与第二句之间要对仗、平仄完全与第一句相反时,可以不押韵。   "孤平"是律诗(包括长律、律绝)的大忌,所以诗人们在写律诗的时候,特别注意避免孤平。在词曲中用到同类句子的时候,也注意避免孤平。例如在五言"平平仄仄平"第一字必须用平声、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字必须用平声。这个句型中,第一字必须用平声;如果用了仄声字,就是犯了孤平。因为除了韵脚之外,只剩一个平声字了。   "三连平、三连仄"就是句尾的三个字是平声"平平平"、句尾的三个字是仄声"仄仄仄"。这个没有孤平那么严格。为叙述方便,按前人习惯把1、2句称作首联,3、4句称作颔联,5、6句称作颈联、7、8 句称作尾联。每一联的第一句称上句(也叫出句),第二句称下句(也叫对句)。第一句的尾字用平声时,就会与第八句的平仄模式一致,这叫"首尾呼应"。   七律的平仄格式只分两种,但正格偏格没有优劣之别:   (一)正格(字头平声起):   平平仄仄仄平平,(首联。第一句也可以换成: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首联)   仄仄平平平仄仄,(颌联,第三句必须与第四句对仗)   平平仄仄仄平平。(颌联,第四句必须与第三句对仗)   平平仄仄平平仄,(颈联,第五句必须与第六句对仗)   仄仄平平仄仄平。(颈联,第六句必须与第五句对仗)   仄仄平平平仄仄,(尾联)   平平仄仄仄平平。(尾联)   (二)偏格(字头仄声起):   仄仄平平仄仄平,(首联。第一句也可以换成: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首联)   平平仄仄平平仄,(颌联,第三句必须与第四句对仗)   仄仄平平仄仄平。(颌联,第四句必须与第三句对仗)   仄仄平平平仄仄,(颈联,第五句必须与第六句对仗)   平平仄仄仄平平。(颈联,第六句必须与第五句对仗)   平平仄仄平平仄,(尾联)   仄仄平平仄仄平。(尾联)   因为在律诗里面的第一个字平仄不限,所以这里说所的"字头"是指第二个字所言的。   仔细观察大家可以发现,所有句子只有四个类型: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例如毛主席的《七律.长征》诗中:(1)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2)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第五、六两句: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句诗的平仄是: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就本句来说,每两个字一个节奏。平起句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最后一个又是仄。仄起句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最后一个又是平。这就是交替。就对句来说,"金沙"对"大渡",是平平对仄仄,"水拍"对"桥横",是仄仄对平平,"云崖"对"铁索",是平平对仄仄,"暖"对"寒",是仄对平。这就是对立。正因为平仄在律诗中的这种交错使用,在吟颂的时候才可以得到抑扬顿挫的美感。这种语言的美感,是中文所特有的,世界上其它任何语言都不能与之媲美。我们应该为古人留给我们的这些文化瑰宝而感到骄傲自豪。可以试着吟颂律诗的格律,单单"平、仄"两个字的交错,就可以感觉到抑扬顿挫之美。知道平仄交错的规律、粘对的原则以及孤平、三平尾、三仄尾的禁忌。就可以很方便的记住律诗的格律。   律诗格律的特征决定了它与字数不限、句数不限的自由诗、只考虑尾字押韵、每句七个字或五个字的打油诗等其他体裁诗歌的区别:一是字数统一;二是韵脚一致;三是平仄限制;四是对仗严谨;五是很少重字。笔者的一首通篇对仗的律诗可以它的优点:   格律诗   沉吟节奏美,细看对联工。   语法修辞近,平声押韵同。   句短诗犹改,词精字不重。   意深情未尽,言少味无穷!   三、律诗中的"拗句"   至于律诗中"拗句"以及"拗句"补救,初学者知道有拗救现象即可,初学者暂不深究。例如: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的"夫"字,应该是仄声,但是固定词组不能改,作者用仄声的"问"字将其补救过来了;"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 "碧"字,应该是平,但是李白在下句中第五个字用"天"补救过来了;杜甫的"远在剑南思洛阳"中"剑"字虽然犯规、犯"孤平"了,但是这种情况律诗允许本句自救,即第五个字用平声字"思"来补救。   常言道"诗言志",战友们学写律诗和绝句,一定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不要为其所困。七律的形式的确高雅可爱,可以舒发人的思想情怀,尤其中间的四句(两幅对联),可以畅舒胸怀,展现对偶之美。一首诗创作的成功与否主要在它的欣赏性、艺术性,是否有激励人奋发向上、感人的力量和意境。真诚地祝愿战友们创作丰收! 读题子网提供 www.dutizi.com
/
本文档为【创作律诗和绝句的基本规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