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天津近岸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和放射性核素分布特征

2013-12-10 7页 pdf 774KB 23阅读

用户头像

is_580165

暂无简介

举报
天津近岸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和放射性核素分布特征 中国环境科学 2013,33(6):1053~1059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天津近岸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和放射性核素分布特征 郁滨赫 1,刘红磊 2,卢学强 2*,王中良 1,邵晓龙 2,袁 敏 2,赵 峰 3,李小娟 3,刘 旭 2,江文渊 2 (1.天津师 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天津 300387;2.天津市环境科学保护研究院,天津 300191;3.天津市辐射环境管理所, 天津 300191) 摘要:对渤海湾天津海域 14 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粒度、重金属和核素放射性活度测量,结...
天津近岸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和放射性核素分布特征
中国环境科学 2013,33(6):1053~1059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天津近岸层沉积物重金属和放射性核素分布特征 郁滨赫 1,刘红磊 2,卢学强 2*,王中良 1,邵晓龙 2,袁 敏 2,赵 峰 3,李小娟 3,刘 旭 2,江文渊 2 (1.天津师 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天津 300387;2.天津市环境科学保护研究院,天津 300191;3.天津市辐射环境管理所, 天津 300191) 摘要:对渤海湾天津海域 14 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粒度、重金属和核素放射性活度测量,结果显示,沉积物组成以粉砂为主,其粒径在研究 区横纵向上分别呈由南至北、由东至西逐渐变粗的分布特征 .重金属元素含量为 Cu:25.6~35.1mg/kg、 Pb:44.1~67.7mg/kg、 Zn:60~73.5mg/kg;210Pb活度为 13.2~35.3Bq/kg,137Cs活度为 0.05~1.28Bq/kg,重金属含量和放射性活度随粒径减小而增大,总体上呈由北至南 逐渐增大的分布特征,在中部和南部分别呈由西北至东南和由西至东逐渐增大的分布特征.这主要是因为细颗粒组分对 Cu、Pb、Zn、210Pb 和 137Cs 的吸附作用大于粗颗粒组分,因此,其分布受渤海湾水流及其所导致的粒径变化所影响. 关键词:表层沉积物;粒度;重金属;核素放射性;分布特征 中图分类号:X1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923(2013)06-1053-07 Characteristics of heavy metals and radionuclides in surface sediments from the inner Bohai Bay (Tianjin coastal sea). YU Bin-he1, LIU Hong-lei2, LU Xue-qiang2*, WANG Zhong-liang1, SHAO Xiao-long2, YUAN Min2, ZHAO Feng3, LI Xiao-juan3, LIU Xu2, JIANG Wen-yuan2 (1.College of Cit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7, China;2.Tianjin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Tianjin 300191, China;3.Tianjin Institute of Radioactive Environment Management, Tianjin 300191, China).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13,33(6):1053~1059 Abstract:Fourteen surface sediment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inner Bohai Bay (Tianjin coastal sea) to measure particle size, heavy metal and radioactivity. The sediments were majorly silt-size and the particle size decreases southwards and eastwards in study area. The ranges of heavy metal concentrations were 25.6~35.1mg/kg, 44.1~67.7mg/kg and 60~73.5mg/kg for Cu, Pb, Zn, respectively. The radioactivities for 210Pb and 137Cs were 13.2~35.3Bq/kg and 0.05~1.28Bq/kg, respectively. Heavy metals concentration and radioactivity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particle size, and generally increases both from north to south spatially. In particular, the level of heavy metals and radioactivity in the central and southern area increases southeastwardly and eastwardly, respectively. That might be due to the fact that the fine particles are more effective in adsorbing metals than coarse particles, and the surface sediment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can be affected by flow in Bohai bay. Key words:surface sediments;particle size;heavy metal;radionuclide;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中国近海分布了众多全新世纪沉积体,由于 其在沉积学研究中的重要价值而备受重视.渤海 湾位于渤海深处,是渤海的三大内湾之一,紧靠天 津滨海新区和河北曹妃甸新区,工业发展快速,陆 源污染排放量大,这些污染物均随入海河流(滦 河、海河、蓟运河和黄河等)输入渤海.沉积物研 究在海洋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国外学者 Asadov 等[1]发现沉积物的粒度与沉积物中的放 射核素的组成与活度有关,Buccianti[2]建立了土 壤中天然放射核素组成与土壤特征间的关系,国 内学者等近年来相继开展了对渤海湾沉积物的 研究,获得了该区表层沉积物组成分及分布特 征、沉积速率和地质演化进程等诸多重要成 果 [3-5],但我国学者对于渤海湾沉积物物理化学 特性的综合性研究较少.为了解渤海湾近海沉积 环境,本文以沉积物粒度作为出发点,表层沉 收稿日期:2012-10-20 基金项目:天津市应用基础及前沿技术研究项目(11JCZDJC241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3068) * 责任作者, 正高级师, xueqianglu@gmail.com 1054 中 国 环 境 科 学 33 卷 积物重金属、核素放射性以及重金属与放射性核 素的分布特征,探索渤海湾表层沉积的理化特征, 对其环境进行综合分析,为天津滨海新区海岸带 建设提供基础资料.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采集 本研究采样区域为渤海湾内湾,共设14个采 样点(图 1),分别按照南部中部、和北部布设.采样 日期为 2011 年 8 月,使用抓斗式采样器采集表层 2cm 的沉积物,样品采集后使用自封袋密封冷冻 保存.所有取样点均使用 GPS 系统定位. 39°20′N 39°10′N 39°00′N 38°50′N 38°40′N 38°30′N 11 7 °2 0 ′E 11 7 °3 0 ′E 11 7 °4 0 ′E 11 7 °5 0 ′E 11 8 °0 0 ′E 11 8 °1 0 ′E 11 8 °2 0 ′E km 图 1 渤海湾采样站位示意 Fig.1 Sampling sites in Bohai Bay 1.2 粒度分析 使用英国马尔文公司生产的 Mastersizer 2000 型激光粒度分析仪测量沉积物粒度,计算出 各粒级所占百分比. 1.3 重金属分析 根据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6],采用硝酸-高氯 酸将沉积物样品高温消解后,使用火焰原子吸收分 光光度计(TAS-990F),分别在 324.7,283.3,213.8nm 波长处,直接测定样品中的 Cu、Pb、Zn 含量. 分析过程中每批样品均做全程空白.实验中 聚四氟乙烯容器在1:1硝酸中浸泡48h以上,玻璃 容器浸泡 24h,用高纯水冲洗晾干后使用,所用的 酸均为优级纯,水为高纯水,以消除在实验过程中 所产生的污染及误差.实验过程中分析了水系沉 积物成分分析标准(GBW07309),分别控制样品 分析的精密度和准确度,Cu、Pb、Zn 3 种重金属 元素平行样的相对误差<5%,标准物的回收率均 在 80%~120%之间. 1.4 环境放射性核素分析 表层沉积物样品在实验室内阴干,研磨并过 100 目尼龙筛后装盒密封(21d 以上)待测.通过相 对测量法与标准源测定结果对比,使用 ORTEC 公司的高纯锗γ能谱仪,测量样品中 210Pb 和 137Cs 的放射性活度[7-8]. 2 结果与讨论 2.1 粒度特征 研究区域内表层沉积物的组成主要以粉砂为 主,平均含量为 69.38%,其次为黏土和砂,平均含量 分别为 18.51%和 12.12%(图 2)(砂:2~ 0.0625mm、 粉砂:0.0625~0.0039mm、黏土:< 0.0039mm).北部沉 积物的中值粒径在0.0126~ 0.0082mm之间,颗粒较 粗,平均粒径从西至东逐渐变粗;中部沉积物的中 值粒径在 0.0143~0.0072mm 之间,颗粒从西北至东 南逐渐变细 , 其中 5 号站位的中值粒径为 0.0143mm,在所有站位中最粗;南部沉积物颗粒较 细,中值粒径在0.0079~0.0072mm之间,平均粒径呈 由西至东逐渐变细的分布特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组 分 含 量 (% ) 采样站位 图 2 各站位沉积物组分构成 Fig.2 Particle size of surface sediment 砂(0.0625~2mm) 黏土(<0.0039mm) 粉砂(0.0039~0.0625)mm 6 期 郁滨赫等:天津近岸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和放射性核素分布特征 1055 2.2 重金属含量 样品中各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 Cu:31.7mg/kg、Pb:57.8mg/kg、Zn:68.3mg/kg,变 异系数均在 0.1 左右.图 3 显示了 Cu、Pb、Zn 3 种重金属元素在各站位的含量,总体上呈现出由 北至南逐渐增大的分布特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0 30 40 50 60 70 重 金 属 含 量 (m g/ kg ) 采样站位 图 3 各站位沉积物重金属含量 Fig.3 Concentrations of heavy metals in surface sediments Cu Pb Zn 重金属含量低值点均集中在研究区北部,分 布无明显规律 ,各站位之间波动较大 ,Cu:25.6~ 31.1mg/kg、Pb:44.1~53.5mg/kg、Zn:60~66.9mg/kg, 其中 4 号站位重金属含量在所有站位中均为最 低;中部沉积物重金属含量较为居中:Cu 为 32~ 33.1mg/kg、Pb 为 51.6~67.7mg/kg、Zn 为 66.8~ 71.5mg/kg,其含量由西北至东南逐渐增大,与粒 径的分布特征呈相反趋势;研究区南部重金属含 量较高,Cu: 31.4~35.1mg/kg、Pb:58.8~66.3mg/kg、 Zn:67.4~73.5mg/kg,变化较小,重金属含量呈由西 至东逐渐增大的分布特征. 2.3 核素放射性活度 210Pb 和 137Cs 的放射性活度平均值分别为 28.9,0.75Bq/kg,含量分别介于 13.2~35.3Bq/kg 与 0.05~1.28Bq/kg 之间.研究区北部沉积物放射性 活度较低 ,分布无规律 ,各个站位之间波动较 大 ,210Pb:22.5~32.7Bq/kg、 137Cs:0.34~0.81Bq/kg; 中部放射性核素活度由西北至东南增大,与粒径 的分布特征呈相反趋势 ,210Pb 范围是 13.2~ 34Bq/kg、137Cs 范围是 0.05~0.91Bq/kg,其中 5 号 站位 210Pb、137Cs 的活度分别为 13.2,0.05Bq/kg,在 所有站位中均为最小;南部放射性核素活度较高, 高值点均集中在此,210Pb:30.6~35.3Bq/kg、137Cs: 0.86~1.28Bq/kg,由西至东逐渐增大 .相较其他站 位,5 号站位的 210Pb 和 137Cs 放射性活度偏低.图 4 显示了 210Pb 和 137Cs 在各站位的放射性活度,大体 上呈现出由北至南逐渐增大的分布特征.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2 16 20 24 28 32 36 采样站位 21 0 P b 活 度 (B q/ kg ) 0.0 0.4 0.8 1.2 1.6 2.0 13 7 C s活 度 (B q/ kg ) 图 4 各站位核素放射性活度 Fig.4 Activities of 210Pb and 137Cs in surface sediment 210Pb(Bq/kg) 137Cs(Bq/kg) 2.4 相关性分析 为研究渤海湾沉积物理化特征之间的分布 关系,对黏土、粉砂、砂以及重金属与放射性核 素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于表 1. 表 1 沉积物组分、重金属和放射性活度间相关性分析 Table 1 Relationships of sediment components with heavy metals and radioactivities 项目 黏土 粉砂 砂 Cu Pb Zn 210Pb 137Cs 黏土 1 粉砂 0.355 1 砂 -0.749**-0.885** 1 Cu 0.416 0.323 -0.436 1 Pb 0.506 0.585* -0.666**0.684** 1 Zn 0.451 0.415 -0.518 0.905**0.782** 1 210Pb 0.867** 0.536* -0.811** 0.153 0.438 0.304 1 137Cs 0.723** 0.863** -0.971** 0.405 0.572* 0.4340.791** 1 注:**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在0.05水平上显著正相关 由表 1 可以看出,Cu、Pb、Zn 3 种重金属与 黏土、粉砂、砂之间的相关性由正相关到负相关, 1056 中 国 环 境 科 学 33 卷 相关性基本上依次递减,重金属含量与粒径大小 呈相反关系,粒径越大,其相关性越小. 210Pb、137Cs 两种放射性核素与黏土在 0.01 水 平上显著正相关、与粉砂呈正相关、与砂呈负相 关(其中 210Pb与砂在0.01水平上显著负相关),两种 放射性核素与黏土、粉砂、砂之间的相关性依次 递减,放性性活度与粒径大小呈相反关系,粒径越 大,其相关性越小. 重金属元素、放射性核素与各粒级之间的关 系,均呈现出随粒径增大而变小的趋势,这在一定 程度上说明细颗粒组分对这几种物质的吸附性 更强. Cu、Pb、Zn 3 种元素之间均表现出正相关 性,其中 Cu 与 Pb、Cu 与 Zn 之间在 0.01 水平上 显著正相关,因为 Pb 和 Zn 都是属于亲铜族(又称 “亲硫元素”)的元素,自然界中常与 Cu 共生,以 硫化物形式产出.它们在水体中会表现出相似的 性质,与硫的亲和力较强,能与沉积物中有机物在 厌氧状态下产生的 S2-结合,形成溶解度极小的硫 化物沉淀,而共同沉积到水体沉积物中[9]. 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受其自身性质的影 响颇为显著[10-11],沉积物的粒度是沉积物的特征 参数,对重金属的吸附、解吸和迁移有重要影 响 [12].将测量结果与渤海底质重金属背景值[13]进 行比较:Cu的含量在各个站位分布变化较小,除 4 号站位外,其余站位的 Cu 含量都超过了背景值 25.63mg/kg,最大值 35.1mg/kg 出现在 13 号站位, 是环境背景值的 1.4 倍;所有站位的 Pb 含量均超 过了背景值 16.55mg/kg,含量在各个站位分布变 化较大,最大值 67.7mg/kg 出现在 8 号站位,是背 景值的 4.1 倍;Zn 含量总体上分布比较均匀,各站 位的Zn含量都未超过背景值74.61mg/kg,最大值 73.5mg/kg出现在 9号站位.渤海湾有双环结构的 平均环流,北部为逆时针向环流,南部为顺时针向 环流,双环流流向湾顶后,从湾中部流出.渤海湾 紧靠天津滨海新区和河北曹妃甸新区,机械、金 属、制造等产业发展快速,工业排污量大.研究区 Pb 元素均超出背景值较大,由此推断,研究区可 能受到Pb元素的污染,其可能来自于周边工业区 排污,富集于近岸细颗粒沉积物中,并随着湾中部 环流扩散至 8、9 号站位附近,在此沉积. 2.5 讨论 沉积物的粒度与沉积物的重金属含量 [14-17] 以及放射性核素活度有关 [18-19],是描述沉积环境 的重要参数与指标之一,可以用来提取沉积环境 和物质来源的信息.粒度分析作为分析沉积特征 和动力过程的基础与主要手段,在海洋沉积学研 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渤海湾周围的河流主要有滦河、海河和黄河. 黄河入海泥沙量居世界各大河之首,是本区最大 的河流,年输沙量平均为 12 亿 t,入海物质较细; 海河平均径流量为 98亿m3,年平均输沙量为 600 万 t,但建闸后对河口的作用大为减小;滦河年平 均径流量为 45.5 亿 m3,每年入海泥沙约 1900 万 t,入海物质较粗,以砂为主[20].研究[21-24]表明,黄河 和滦河为渤海湾沉积物提供了最主要的陆源物 质,渤海湾北部的粗颗粒沉积物主要来自滦河入 海泥沙,而湾南部的细颗粒沉积物来自于黄河.黄 河口入海泥沙较细,而滦河的入海泥沙较粗,这与 研究区内沉积物的平均粒径特征吻合. 2.5.1 研究区北部 渤海湾的平均环流呈双环 结构,北部为反时针向环流,南部为顺时针向环 流 [21,25],受到 NNE-WWS(反时针 )向的环流影 响 [20],滦河的入海泥沙向西南方向运移并沉积于 渤海湾北部,由于物源影响,北部沉积物的平均粒 径在整个研究区中最粗.海水中悬浮的细颗粒泥 沙不易落淤停积,会传播到较远的地方,而粗颗粒 泥沙会在较近的地方沉积,久而久之,1~4 号测线 便形成由西到东粒径逐渐变粗的分布特征.北部 4 个站位的重金属含量与放射性核素活度分布 特征无规律可循,未受粒度分布特征影响,其中原 因可能与河流入海有关.蓟运河、潮白新河与永 定新河泄洪区位于研究区西北部(图 5,根据王 福 [29]文章重新编画),样品采集于 2011 年 8 月,正 值丰水期,研究区北部表层沉积物可能会受到泄 洪水流的影响,产生沉积混合与沉积物再迁移,其 中具体缘由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考证. 2.5.2 研究区中部 渤海湾中部 5~8 号测线在 沉积物粒径、重金属含量和放射性活度上,均呈 现出较一致的分布规律:沉积物粒径在测线上由 6 期 郁滨赫等:天津近岸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和放射性核素分布特征 1057 西北至东南逐渐变细,重金属含量和放射性活度 则呈由西北至东南逐渐增大的分布特征.其中的 原因可能有两方面:一方面,河口和近岸浅水区是 入海泥沙的主要堆积区,部分泥沙受水动力控制 以悬浮体的形式运移到开阔海域.海河口春秋季 多为东南风,平均风速 4.6m/s,最大风速 27m/s,大 于 17m/s 风速的天数平均每年 57d.在风力和水 流的影响下,海河口近岸堆积区的泥沙会再次悬 浮,随水流携带的悬浮体形式泥沙一同,沿东南向 进入渤海湾内;另一方面,双环结构环流使得渤海 湾口两侧的海水涌入湾内,而后从中部流出来维 持水量平衡,其流出方向是由湾顶部经湾中部流 出渤海湾.研究区域内的 5~8 号样点侧线,正处于 海河口的东南方向,渤海湾的中部,以上面两种方 式运移的泥沙,会在这一方向发生再沉积.海水中 悬浮的细颗粒泥沙不易落淤停积,会传播到较远 的地方,而粗颗粒泥沙会在较近的地方沉积 ,5~8 号测线便形成由西北到东南粒径逐渐变小的分 布特征,其重金属含量和放射性活度均呈由西北 至东南逐渐增大的分布特征.中部的这种分布规 律,证明了重金属含量和放射性活度会受到粒度 的一定影响,粒径细的颗粒比粒径粗的颗粒有更 强的吸附性. 39°20′N 39°10′N 39°00′N 38°50′N 38°40′N 38°30′N 11 7 °2 0 ′E 11 7 °3 0 ′E 11 7 °4 0 ′E 11 7 °5 0 ′E 11 8 °0 0 ′E 11 8 °1 0 ′E 11 8 °2 0 ′E km 图 5 渤海开发利用示意 Fig.5 Schematic map of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Bohai Bay 5 号站位沉积物粒径在所有点位中最粗,形 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与生物扰动有关.生物扰 动会使新老沉积物混合,令细颗粒沉积物重新悬 浮迁移.样品采集时,在 5 号站位收集的表层沉积 物中含有大量底栖生物(如牡蛎、蛤、多毛虫、 水螅虫和蟹类等),数量明显多于其他站位,这些 生物的扰动也是造成 5 号站位沉积物在所有站 位中粒径最粗、重金属含量和放射性活度最低的 另一个原因. 图 6 重金属含量和放射性活度分布特征 Fig.6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concentrations heavy metals and radioactivities of 210Pb and 137Cs in surface sediments 2.5.3 研究区南部分 黄河的入海泥沙在渤海 湾南部顺时针向环流的作用下,向西北运移并沉 降于研究区南部,其入海泥沙比滦河、海河细,使 得南部沉积物粒径在研究区内最小,以致南部沉 积物较北部和中部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和表面 能,可以吸附更多的重金属和放射性核素.同时, 从图 5 中可看出,研究区南部恰好处于独流减河 泄洪区的东部和东南部,受风向和水流的影响,泄 洪流会携泥沙向研究区南部流动,粗、细颗粒泥 1058 中 国 环 境 科 学 33 卷 沙受重力和絮凝作用的影响,粗颗粒在近距离落 淤,细颗粒会传播较远距离,即形成了南部平均粒 径由西至东逐渐变细的分布特征. 李爽[26]在对铯在土壤中的吸附性能的研究 中表明,土壤粒度越小,对铯的吸附量越大.吴梅 桂[19]在对长江口崇明东滩表层沉积物的研究中 也发现,沉积物中 210Pb 和 137Cs 的吸附受粒度影 响较大,粒度越小,吸附越多.研究区内表层沉积 物颗粒在纵向上由南至北逐渐变粗 ,横向上,在 中部由西北至东南逐渐变细、南部由西至东逐 渐变细,重金属和放射性核素的横纵分布均与 粒度分布呈相反趋势.以纵向分布为例,南部沉 积物的粒度较细,重金属和颗粒性核素更容易 吸附,而北部的沉积物颗粒较粗,与南部相比难 以吸附重金属和核素,重金属含量以及核素活 度较低.从图 6 中可以看出,表层沉积物的重金 属和核素活度呈现出南部高、北部低的分布特 征,与粒度南部细、北部粗的分布呈相反趋势 , 这种分布说明了 210Pb 和 137Cs 的活度变化受到 了粒度变化的一定影响,细颗粒组分对核素的 吸附作用要大于粗颗粒组分. 2.5.4 重金属含量 通过与齐凤霞[9]、徐亚岩[27] 和秦延文[28]对渤海湾近岸海域沉积物重金属的 研究结果相对比发现,本研究只有 Cu 的含量与 齐凤霞等人的研究结果吻合,其中 Pb 含量过高, Zn 的含量低(表 2). 表 2 重金属含量对比研究 Table 2 Comparison of concentrations of heavy metals between this study and other studies Cu(mg/kg) Pb(mg/kg) Zn(mg/kg) 文献 采样时间 27.21 17.34 98.92 [9] 2003 年 7 月 35.32 30.6 97.27 [27] 2008 年 4 月 30.67 23.31 79.67 [28] 2011 年 4 月 31.7 57.8 68.3 本文 2011 年 8 月 从表 2 中可以看出,2003 年至 2011 年间,Pb 含量呈上升趋势,Zn含量呈降低趋势.本文 Pb含 量过高、Zn 的含量过低以及这种趋势,推断其中 原因可能有两点:一是文献 [9,27-28]采用硝酸-氢 氟酸-高氯酸全消解的方法测量重金属,而本文 采用硝酸-高氯酸高温消解的方法测量重金属 含量,不同的消解方法会使本文得出的结果低 于硝酸-氢佛酸-高氯酸全消解方法所测得的结 果.本文Cu元素的含量与文献[9,27-28]的研究结果 基本持平,Zn元素的含量偏低,但 Pb元素含量却 偏高,这说明沉积物中有新的 Pb 污染源注入,渤 海湾海岸带建设(工业区、港口和围海造陆工程 等)可能会加重 Pb 元素污染的排放.二是水流量 的影响,徐亚岩和秦延文的样品采集时间为 4 月 份,处于平水期,本论文和齐凤霞的采样时间为 7~8 月份,处于丰水期,水流量的介入会加快沉 积速率并促进新老沉积物的混合,降低或加重 某种元素的蓄积量.由于样品采集时间的不同, 实验测得结果会有一定差异,具体原因还需验 证沉积物重金属的纵向含量,即柱状沉积物各 层重金属含量. 3 结论 3.1 研究区域内表层沉积物组成主要以粉砂为 主,平均含量为 69.38%,其次为砂和黏土,平均含 量分别为 12.12%和 18.51%;重金属元素含量的 波 动 较 小 ,Cu:25.6~35.1mg/kg 、 Pb:44.1~ 67.7mg/kg、Zn:60~73.5mg/kg, Pb 元素含量偏高, 研究区域受到 Pb 元素的污染.沉积物中 210Pb 的 放射性活度值介于 13.2~35.3Bq/kg 之间,137Cs 的 放射性活度范围为 0.05~1.28Bq/kg. 3.2 受渤海湾南、北双向环流和风力的控制,研 究区南部、中部和北部分别接受来自黄河、海河 与滦河的泥沙,在纵向上形成了由北至南逐渐变 细的粒度分布特征.横向上,中部呈现了由西北至 东南逐渐变细的粒度分布特征,南部则形成了由 西至东逐渐变细的粒度分布特征. 3.3 受粒度效应控制,重金属含量、放射性活度 与粒径分布呈相反趋势,纵向上呈由北至南逐渐 增大的分布特征,横向上,中部呈现了由西北至东 南逐渐增大的分布特征,南部呈由西至东逐渐增 大的分布特征,均与粒径的分布特征呈相反趋势, 说明 Cu、Pb、Zn、210Pb 和 137Cs 的变化受到了 粒度变化的一定影响,细颗粒组分对这些物质的 吸附作用要大于粗颗粒组分. 6 期 郁滨赫等:天津近岸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和放射性核素分布特征 1059 参考文献: [1] Asadov A, Krofcheck D, Gregory M. Application of gamma-ray spectrometry to the study of grain size distribution of beach and river sands [J]. Marine Geology, 2001,179:203-211. [2] Buccianti A, Apollaro C, Bloise A, et al. Natural radioactivity levels (K, Th, U and Rn) in the Cecita Lake area (Sila Massif, Calabria, Southern Italy): An attempt to discover correlations with soil features on a statistical base [J]. Geoderma, 2009, 152:145-156. [3] 李凤业,王宏,李建芬,等.渤海地区 210Pb、137Cs 同位素测 年的研究现状 [J]. 地质评论, 2006,52(2):244-250. [4] 杜瑞芝,刘国贤,杨松林,等.渤海湾老狼驼子海岸带 14C、 137Cs、210Pb 测年与现代沉积速率的加速趋势 [J]. 地质通报, 2003,9:658-664. [5] 王 宏,李建芬,裴艳东,等. 渤海湾西岸海岸带第四纪 地质研究成果概述 [J].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11,35(2):81-97.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 准化管理委员会.海洋监测第 5 部分:沉积物分析 [M]. 北 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土壤中放射性核素的γ能谱分 析方法 [M].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1989. [8] Lu X, Matsumoto E. Recent sedimentation rate derived from 210Pb and 137Cs methods in Ise Bay, Japan [J]. Estuarine, Coastal and Shelf Science, 2005: 83-93. [9] 齐凤霞,郑丙辉,万 峻,等.渤海湾(天津段)柱状沉积物 重金属污染研究 [J]. 海洋技术, 2004,9(23):85-91. [10] Salomons W, Forsner U. Metals in the Hydrocycle [M]. New York: Springer-Verlag, 1983:69-76. [11] Horowitz A J. A Primer on Sediment-Trace Element Chemistry [M]. 2nd Edition. MI: Lewis Publishers, 1991:136. [12] 韦彩嫩,牛红义,吴群河,等.珠江(广州河段)表层沉积物 中重金属的粒度效应 [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1,10:53-56. [13] 李淑媛,苗丰民,刘国贤,等.渤海重金属污染历史研究 [J]. 海洋环境科学, 1996,15(4):25-31. [14] Forsner U, Wittmann G. Metal Pollution in the Aquatic Environment [M]. 2nd Edition. Springer-Verlag, Berlin, 1981: 486. [15] 翁仲颖,黄延林.沉积物粒度对重金属吸附的影响 [J]. 环境工程, 1996,2(14):47-50. [16] 杜德文,石学法,孟宪伟,等.黄海沉积物地球化学的粒度 效应 [J]. 海洋科学进展, 2003,21(1):78-82. [17] 梁 涛,陈 岩.利用网格采样法比较潮间带沉积物不 同 粒 度 区 域 重 金 属 含 量 特 征 [J]. 环 境 科 学 , 2008,29(2):421-427 [18] Asadov A, Krofcheck D, Gregory M. Application of gamma-ray spectrometry to the study of grain size distribution of beach and river sands [J]. Marine Geology, 2001:179,203-211. [19] 吴梅桂.多核素在长江口崇明东滩表层沉积物的分布 及其环境指示意义 [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11. [20] 施建堂 .渤海湾西部的现代沉积 [J]. 海洋通报 , 1987,8(6): 22-26. [21] 赵全基 . 渤海表层沉积作用 [J]. 黄渤海海洋 , 1988,6(1):45-50. [22] 雷 坤,孟 伟,郑炳辉,等.渤海湾西岸潮间带沉积物粒 度分布特征 [J]. 海洋通报, 2006,25(1):54-61. [23] 赵保仁,庄国文,曹德明,等.渤海的环流、潮余流及其对 沉积物的影响 [J]. 海洋与湖沼, 1995,26(5):466-473. [24] 刘建国,李安春,陈木宏,等.全新世渤海泥质沉积物地球 化学特征 [J]. 地球化学, 2007,36(6):559-568. [25] 赵保仁,庄国文,曹德明.渤海的环流、潮余流及其对沉 积物分布的影响 [J]. 海洋与湖沼, 1995,26(5):466-473. [26] 李 爽,倪师军,张成江,等.铯在土壤中的吸附性能研究 [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 2009,36(4):425-429. [27] 徐亚岩,宋金明,李学刚,等.渤海湾各形态重金属的地球 化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11,30 (12):2560- 2570. [28] 秦延文,郑炳辉,李小宝,等.渤海湾海岸带开发对近岸沉 积物重金属的影响 [J]. 环境科学, 2012,33 (7):2359-2367. [29] 王 福.渤海湾海岸带 210Pb、137Cs 示踪与测年研究:现 代沉积及环境意义 [D]. 北京:中国地质科学学院, 2009. 致谢:感谢唐海县国土资源局对样品采集工作的帮助,同时也对张 晓慧、张发阔对文中图件所做的工作表示感谢. 作者简介:郁滨赫(1988-),男,天津人,天津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近岸海域环境污染与环境变化、环境放射化学研究.
/
本文档为【天津近岸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和放射性核素分布特征】,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