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05手少阴心经

05手少阴心经

2013-12-19 9页 doc 689KB 35阅读

用户头像

is_316810

暂无简介

举报
05手少阴心经手少阴心经 手少阴心经 (一)主要生理功能 1.主血脉 心主血脉,即指心气推动和调控血液在脉管中运行,流注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心主血脉包括心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 (1)主血:心主血的基本内涵,是心气能推动血液运行,以输送营养物质于全身脏腑形体官窍。人体各脏腑器官、四肢百骸、肌肉皮毛以及心脉自身,皆有赖于血液的濡养,才能发挥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以维持生命活动。血液的运行与五脏功能密切相关,其中心的搏动泵血作用尤为重要。而心脏的搏动,主要依赖心气的推动和调控作用。心气充沛,心阴与心阳协调,心脏搏动有力,频率适中,节律一致,血液...
05手少阴心经
手少阴心经 手少阴心经 (一)主要生理功能 1.主血脉 心主血脉,即指心气推动和调控血液在脉管中运行,流注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心主血脉包括心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 (1)主血:心主血的基本内涵,是心气能推动血液运行,以输送营养物质于全身脏腑形体官窍。人体各脏腑器官、四肢百骸、肌肉皮毛以及心脉自身,皆有赖于血液的濡养,才能发挥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以维持生命活动。血液的运行与五脏功能密切相关,其中心的搏动泵血作用尤为重要。而心脏的搏动,主要依赖心气的推动和调控作用。心气充沛,心阴与心阳协调,心脏搏动有力,频率适中,节律一致,血液才能正常地输布全身,发挥其濡养作用。若心气不足,心脏搏动无力,或心阴不足,心脏搏动过快而无力,或心阳不足,心脏搏动迟缓而无力,均可导致血液运行失常。 心主血的另一内涵是心有生血的作用,即所谓“奉心化赤”。主要指饮食水谷经脾胃之气的运化,化为水谷之精,水谷之精再化为营气和津液,营气和津液入脉,经心火(即心阳)的作用,化为赤色血液,即《素问?经脉别论》所谓“浊气归心,淫精与脉。”清?唐宗海《血证论》说:“火者,心之所主,化生为血液以濡养周身。”可见,心有总司一身血液的运行及生成的作用。若心火虚衰,可致血液化生障碍。 (2)主脉:心主脉,是指心气推动和调控心脏的搏动和脉管的舒缩,使脉道通利,血流通畅。心与脉直接相连,形成一个密闭循环的管道系统。心气充沛,心脏有规律的搏动,脉管有规律的舒缩,血液则被输送到各脏腑形体官窍,发挥濡养作用,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说“心者……其充在血脉”,即是针对心、脉和血液所构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系统而言。 脉为血之府,是容纳和运输血液的通道。营气与血并行于脉中,故《灵枢?决气》说:“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血液能正常运行,发挥其濡养作用,除心气充沛外,还有赖于血液的充盈和脉道的通利。血液是供给人体各脏腑形体官窍营养物质的载体,心血的充盛,使心主血脉的生理功能得以正常发挥。脉道通利,是指脉管富有弹性并畅通无阻。脉管的舒缩与心气的推动和调控作用有关。心阳与心阴协调共济,则脉管舒缩有度,血流通畅,既不过速而致妄行,又不过缓而致瘀滞。如此血液方能在经脉中流行不止,循环往复,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才能源源不断地获得血液供给的营养。 只有心气充沛,心阴与心阳协调,血液才能在脉管中正常运行,周流不息,营养全身,呈现面色红润光泽,脉象和缓有力等征象。若心气不充或阴阳失调,经脉壅塞不通,舒缩失常,不能正常地输送血液,人体得不到血液濡养,常见心悸怔忡或心胸憋闷疼痛,唇舌青紫,脉细涩或结代等症。 心、脉、血三者密切相连,构成一个血液循环系统。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必须以心气充沛,血液充盈,脉管通利为基本条件。其中心脏的正常搏动,对血液循环系统生理功能的正常发挥起着主导作用,故说“心主身之血脉”(《素问?痿论》)。 2.藏神 心藏神,又称主神明或主神志,是指心有统帅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和主司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心理活动的功能。故《素问? 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人体之神,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之神,是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和总体现;狭义之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情感活动及性格倾向等。心所藏之神,既是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广义之神,又包括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狭义之神。 人体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它们都必须在心神的主宰和调节下,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整体生命活动。心神正常,则人体各脏腑的功能互相协调,彼此合作,全身安泰。神能驭气控精,调节血液和津液的运行输布,而精藏于五脏之中而为五脏之精,五脏之精所化之气为五脏之气,五脏之气推动和调控五脏的功能。因此,心神通过驾驭协调各脏腑之气以达到调控各脏腑功能之目的。由于心所藏之神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故称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灵枢?邪客》)。同时,心为神明之脏,主宰精神意识思维及情志活动,如《灵枢?本神》说:“所以任物者为之心。”心是可接受外界客观事物并作出反应,进行心理、意识和思维活动的脏器。这一复杂的精神活动实际上是在“心神”的主导下,由五脏协作共同完成的。由于心为藏神之脏,君主之官,生之本,五脏六腑之大主,故情志所伤,首伤心神,次及相应脏腑,导致脏腑气机紊乱。 心之所以称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还与其主血脉功能,即生血和运血功能有一定关系。人体各脏腑形体官窍的生理功能,包括神志活动,都离不开血气的充养,而血气通过脉管到达全身各处,是以心脏搏动为动力的。只有当心主血脉的功能正常,全身各脏腑形体官窍才能发挥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使生命活动得以继续。若心主血脉的功能发生障碍,就可影响到各脏腑形体官窍。一旦心脏搏动停止,全身脏腑形体官窍的功能也即丧失,生命活动也随之结束。 心的主血脉与藏神功能是密切相关的。血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之一,如《灵枢?营卫生会》说:“血者,神气也。”心血,即在心脏与血脉中化生和运行的血液。心血充足则能化神养神而使心神灵敏不惑,而心神清明,则能驭气以调控心血的运行,濡养全身脏腑形体官窍及心脉自身。 (二)生理特性 心的生理特性是:为阳脏而主通明。心位于胸中,在五行属火,为阳中之阳,故称为阳脏,又称“火脏”。火性光明,烛照万物。心喻为阳脏、火脏,其意义在于说明心以阳气为用,心之阳气有推动心脏搏动,温通全身血脉,兴奋精神,以使生机不息的作用。心主通明,是指心脉以通畅为本,心神以清明为要。心脉畅通,固需心阳的温煦和推动作用,但也须有心阴的凉润和宁静作用。心阳与心阴的作用协调,心脏搏动有力,节律一致,速率适中,脉管舒缩有度,心血才能循脉运行通畅。心神清明,固然需要心阳的鼓动和兴奋作用,但也须有心阴的宁静和抑制作用。心阳能推动和鼓舞人的精神活动,使人精神振奋,神采奕奕,思维敏捷;心阴的宁静作用,能制约和防止精神躁动。心阳与心阴的作用协调,则精神内守,既无亢奋,也无抑郁。因此,古代医家把心喻为人身之“日”,如清?高士宗《医学真传?头痛》说:“盖人与天地相合,天有日,人亦有日,君火之阳,日也。”唐宗海《血证论》也说:“心为火脏,烛照万物。”实际是强调心以阳气为用,以及心阳的温通血脉和兴奋精神的作用,并非忽略心阴的作用。若心的阳气不足,失于温煦鼓动,既可导致血液运行迟缓,瘀滞不畅,又可引起精神萎顿,神识恍惚;心阴不足,失于凉润宁静,可致血行加速,精神虚性亢奋。 (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心在体合脉,是指全身的血脉统属于心,由心主司(见上)。其华在面,是指心脏精气的盛衰,可从面部的色泽现出来。“有诸内,必形诸外”,内在脏腑精气的盛衰及其机能的强弱,可显露于外在相应的体表组织器官。由于头面部的血脉极其丰富,全身血气皆上注于面,故心的精气盛衰及其生理功能正常与否,可以显露于面部的色泽变化。如《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心气旺盛,血脉充盈,则面部红润光泽。心气不足,可见面色★白光白、晦滞;心血亏虚,则见面色无华;心脉痹阻,则见面色青紫;心火亢盛,则见面色红赤;心阳暴脱,可见面色苍白、晦暗。故《素问?五藏生成》说:“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 2.在窍为舌 心在窍为舌,又称心开窍于舌,是指心之精气盛衰及其功能常变可从舌的变化得以反映。因而观察舌的变化可以了解心的主血脉及藏神功能是否正常。 舌为心之窍,其理论依据有四:①心与舌体通过经脉相互联系。《灵枢?经脉》说:“手少阴之别……循经入于心中,系舌本。”②心主血脉,而舌体血管丰富,外无表皮覆盖,故舌色能灵敏地反映心主血脉的功能状态。③舌具有感受味觉的功能。心主血脉,心之气血通过经脉上荣于舌,使之发挥鉴别五味的作用。故《灵枢?脉度》说:“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④舌与言语、声音有关。舌体运动及语言表达功能依赖心神的统领,故说:“舌者,心之官也”(《灵枢 ?五阅五使》)。 综上所述,舌与心在生理上密切相关。心的主血、藏神功能正常,则舌体红活荣润,柔软灵活,味觉灵敏,语言流利。若心有病变,亦可从舌上反映出来。如;心血不足,则舌淡瘦薄;心火上炎,则舌红生疮;心血瘀阻,则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若心主神志功能失常,则可见舌强、语謇,甚或失语等。 舌本为口中的实体感觉器官,并非为“窍”,与耳、目、鼻、口等孔窍性器官不同。心本有窍,《素问?金匮真言论》所谓“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是说耳之听声与心神相关。此外,舌通过经络与脾、肝、肾等脏也有联系,与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之说相合。 3.在志为喜 心在志为喜,是指心的生理功能与喜志有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在脏为心,在志为喜。”喜,一般来说属于对外界刺激产生的良性反应。喜乐愉悦有益于心主血脉的功能,所以《素问?举痛论》说:“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但喜乐过度则可使心神受伤,如《灵枢?本神》说:“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从心主神志的功能状况来分析,又有太过与不及的变化。精神亢奋可使人喜笑不休,精神萎靡可使人易于悲哀,如《素问?调经论》说:“神有余则笑不休,神不足则悲。”另外,心为神明之主,不仅喜能伤心,而且五志过极均能损伤心神。所以《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说:“愁忧恐惧则伤心。” 4.在液为汗 汗是五液之一,是津液通过阳气的蒸化后,经汗孔排于体表的液体,如《素问?阴阳别论》说:“阳加于阴谓之汗。”心在液为汗,是指心精、心血为汗液化生之源,《素问?五藏生成》有“五脏化液:心为汗”之说。 汗液的生成、排泄与心血、心神的关系十分密切。心主血脉,血液与津液同源互化,血液中的水液渗出脉外则为津液,津液是汗液化生之源。心血充盈,津液充足,汗化有源,既可滋润皮肤,又可排出体内代谢后的废水。汗出过多,津液大伤,必然耗及心精、心血,可见心慌、心悸之症。故又有“血汗同源”,“汗为心之液”之说。心又藏神,汗液的生成与排泄又受心神的主宰与调节。心神清明,对体内外各种信息反应灵敏,汗液的生成与排泄,就会随体内生理情况和外界气候的变化而有相应的调节,所以情绪紧张、激动、劳动、运动及气候炎热时均可见汗出现象。惊恐伤心神,又可导致大量汗出,故《素问?经脉别论》说:“惊而夺精,汗出于心。”由此可见,心以其主血脉和藏神功能为基础,主司汗液的生成与排泄,从而维持了人体内外环境的协调平衡。又,汗是阳气蒸化津液所致,汗多又可耗散心气或心阳,大汗可致心气、心阳暴脱而出现气脱或亡阳的危候。 5.与夏气相通应 五脏和自然界的四时阴阳相通应,心主夏。心与夏气相通应,是因为自然界在夏季以炎热为主,在人体则心为火脏而阳气最盛,同气相求,故夏季与心相应。人体的阳气随着自然界阴阳之升降而发生周期性变化。夏季则人体阳气隆盛,生机最旺。从五脏来说,心为阳中之阳,属火,故心之阳气在夏季最旺盛。一般说来,心脏疾患,特别是心阳虚衰的患者,其病情往往在夏季缓解,其自觉症状也有所减轻。而阴虚阳盛之体的心脏病和情志病,在夏季又往往加重。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的“阳胜则身热……能冬不能夏。”从预防角度来看,中医养神理论重视根据时令来调摄身心,在夏三月应当“夜卧早起,无厌于日”,尽量延长户外活动时间,使人的身心符合阳气隆盛状态,这样可使心的机能达到最大限度的扩展,发挥生命的潜能。从治疗角度看,中医学提出了“冬病夏治”的理论。如阳虚性心脏病在“水旺”的冬季易于发作,而“王气”是不易治疗的,故待到夏季心火之用事,内外阳气隆盛之时给以适当调理,藉内外阳气之盛,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手少阴心经:(1)从心中开始,出来属于心脏与它脏相连的系带,(2)下过膈肌,络小肠。 它的支脉:(3)从心脏的系带部向上挟咽喉,而与眼球内连于脑的系带相联系。 它的直行脉(4)从心系(即心与它脏相联系的系带)上行至肺,向下出于腋下(极泉),(5)沿上臂内侧后缘,走手太阴、手厥阴经之后(青灵),(6)下向肘内(少海),沿前臂内侧后缘(灵道、通里、阴郄、神门),(7)到掌后豌豆骨部进入掌内后边(少府),沿小指的桡侧出于末端(少冲),接手太阳小肠经。 本经如有异,表现如下:咽喉干燥,心口痛,口渴要喝水;还可发为前臂部的气血阻逆,如厥冷、麻木、酸痛等症。 本经所属腧穴能主治有关“心”方面所发生的病症:眼睛发黄,胸胁疼痛,上臂、前臂内侧后边痛或厥冷,手掌心热痛。 手少阴络脉为通里。在腕关节后一寸处分出上行,沿着本经进入心中。向上联系舌根部,归属于眼后联系于脑部。 手少阴脉络出现的实证,见胸膈部支撑胀满;虚证,不能说话。可取手少阴络穴治疗。本络走向手太阳小肠经脉。 手少阴经别,分出后进入腋下渊腋穴处两筋之间,归属于心脏,向上走到喉咙,浅出面部,与手太阴经在内眼眦会合。 手少阴经筋,起始于手小指内侧,结聚于腕后豆骨处,向上结于肘内侧,上入腋内,交手太阴经筋,循行于乳里。结聚于胸部,沿膈向下,联系与脐部。 其病症:可见胸内拘急,心下有积块坚伏名为伏梁;上肢筋有病,则肘部牵屈伸不利;本经筋循行部位支撑不适,掣引转筋和疼痛。 心经:起于腋窝终点的极泉穴,止于手小指少冲穴。 解决情志方面的问题,思虑、神志、睡眠、感情纠葛等,是调节心理、安定神志的经络。 要穴表 编号 穴名 说明 1 少冲 本经井木穴。小指末节桡侧,距指甲0.1寸。 功效:宁心安神,宣通气血,泄热苏厥,清热熄风。 本穴为心经脉气所出的井木穴,功专开窍醒神,泄热苏厥,凉血止血,善治中风昏厥,癫狂,大便脓血,吐血。还有通经活络作用。 主治:心胸疾患:心痛,心悸,胸胁痛。心肌炎,心绞痛,胸膜炎,肋间神经痛。神志疾患:癫狂,热病,中风昏迷,悲恐善惊,喜怒无常。脑出血,休克,小儿惊厥,癔病。本经所过处疾患:肘腋肿痛,手挛不伸,手掌热,目黄,口中热,嗌干,咽痛,喉炎。其他:大便脓血,吐血。 2 少府 本经荥火穴。第五掌指关节后,第四和第五掌骨之间。简便取穴:仰掌屈指,小指末端所抵于手掌处。 功效:清心除烦,安神定志,清利下焦。 本穴为心经的荥火穴,清心除烦的作用很强,主治善笑,悲恐善惊。心经火盛,易生痈疮;热邪下移小肠,下焦湿热,则会出现小便不利、阴痒、阴痛等,取本穴可泄热止痒。 主治:心神疾患:心悸,胸痛、善笑、悲恐、善惊。风湿性心脏病,心绞痛,心律不齐,肋间神经痛。 前阴疾患:阴痒,阴挺,阴痛。尿道炎,阴道及阴部瘙痒。 本经所过处疾患:掌中热,手小指拘挛。臂神经痛。 其他:痈痬。 配蠡沟,主治嗌中有气如息肉状。配三里,主治小便不利,癃闭。配心俞,主治痈痬,阴肿,阴痒。配内关、郄门,主治悲恐善惊,心悸,胸痛,心绞痛。 3 神门 手少阴心经输穴、原穴。尺侧腕屈肌腱桡侧缘,腕横纹上,豌豆骨后缘。 功效:安心宁神,理气活血。 神门能补能泻,心之实证虚证均可选用。养心安神,益智定惊的作用较著,是治疗心神疾患的要穴。歌曰:“神门主治悸怔忪,呆痴中恶恍惚惊,兼治小儿惊痫证,金针补泻疾安宁”。心主血脉,凡与心有关的血液运行障碍所致的病症,均可用神门穴,神门穴可起到理气活血,祛瘀止痛的作用。心开窍于舌,心与小肠相表里,心火上炎或热移小肠所致的口舌生疮,目赤肿痛及小便赤黄涩痛也可选用。 主治:神志疾患:心烦,善忘,不寐,痴呆,癫狂,痫症,头痛头昏。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癔病。 心系疾患:心痛,心悸,怔忪。冠心病,心律不齐。 本经所过处疾患:目眩,目黄、咽干,失音,手臂寒痛,麻木,尺神经麻痹,无脉症,舌骨肌麻痹。 其它:喘逆上气,呕血,热病不嗜食。 现代研究:针刺神门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有显著疗效。针刺神门可增强肺功能,使肺通气功能增加:对心源性喘息,针刺神门可引出心经感传,抵达胸部后,可立刻降低呼吸频率,效果显著。 (此穴重要,但很深,要掐或者用大拇指指节内侧硌它。1、帮助入眠,调节自律神经,补益心气,安定心神;  2、辅助治疗心痛、心烦、惊悸、怔仲、健忘、失眠、痴呆、癫狂痫、晕车等心与神志病证;3、治疗高血压;4、缓解胸胁痛、掌中热、便秘、食欲不振;5、改善心悸,治疗心绞痛、无脉症、神经衰弱、癔病、精神分裂症等。) 4 阴郄 本经郄穴。腕横纹上0.5寸。 功效:滋养阴血,宁心安神。 阴郄功同郄门,主治也以止血、宁神为主,但郄门更为常用。舌为心窍,心络痹阻之失语可选本穴。 主治:心神疾患:心痛,心烦,惊悸,怔忪,头痛,眩晕,惊恐。神经衰弱,心绞痛。 胸肺疾患:咳嗽,衄血,盗汗,吐血,小儿骨蒸。鼻出血,肺结核。 本经所过处疾患:腕痛,失语。局部软组织疾患,急性舌肌麻痹。 其它:胃脘痛。之宫内膜炎。 现代研究:针刺阴郄,可使部分癫痫大发作者的脑电图趋向规则化。该穴对膀胱功能有双向调节作用。 (有人睡觉手脚心发热或出汗,中医讲是五心烦热,睡不踏实,一烦热了就老想起来小便,其实也尿不出来多少,一夜起四五次。此穴专治五心烦躁、小便频数。这些穴位都在骨缝当中,点按时要把指甲剪平,然后有点往里掐的动作才能摸到这个穴位。) 5 通里 手少阴经络穴。 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1寸。 功效:宁心安神,清热通络。 针刺通里有清心火,安心神,通心脉,畅舌络之效,是治疗心神病、血脉病,小肠腑病及舌络、手少阴络脉病的重要穴位。 心属火,凡心火炽盛,或痰火内扰或虚火上炎,均可致神明被扰,心神不宁,通里清心泻火,宁心安神之力较著,刺之有良效。心主血脉,凡与心有关的血液运行障碍,如心气不足,或心络瘀阻所致的血病症,也可以通里为主穴。心气通于舌,舌为心之苗,心火上炎,熏蒸口舌,常见口疮、口腔糜烂;热毒上炎可见木舌、重舌;痰、瘀阻络可见舌体运动失灵,言语不利,凡此类舌络、舌窍之病变,通里也为治疗要穴。因本穴可清热凉血,活血化瘀,所以也可治疗如月经过多,崩漏等病。 主治:心神血脉疾患:心痛,虚烦,善忘,不寐,惊悸,怔忪,脏躁,痴呆,癫狂,痫证,头痛,头昏,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癔病,心绞痛,心律不齐。 妇人疾患:妇人经血过多,崩漏。月经不调, 本经所过处疾患:臂肘腕疼痛,咽喉肿痛,暴喑,舌强,舌疮,木舌,重舌,目眩。扁桃体炎,急性舌骨肌麻痹。 其它:热病头痛,血尿,盗汗,疔疮。甲状腺功能亢进。 配内关,乳根,治疗心绞痛。 6 灵道 本经经金穴。腕横纹上1.5寸,摸到底下有个骨头,贴着骨头边缘去揉就可以了。 功效:宁心安神,鸣金开音,舒络镇痛。 本穴为心经的经金穴,清心化痰的作用较强,善治痰火扰心,痰浊蒙蔽心窍的心悸怔忪、悲恐善笑。心开窍于舌,本穴穴性属金,故有鸣金开音,开官利窍的作用,可治暴喑不能言,口噤、舌强。 主治:心神疾患:心悸怔忪,心痛,悲恐善笑。心绞痛,心内膜炎,癔病,精神分裂症。 本经所过处疾患:暴喑不能言,舌强,不语;肘臂挛急,手麻不仁。急性舌骨肌麻痹或萎缩;腕关节炎,尺神经麻痹。 (功效:防治心脏早搏、房颤,慢性心脏病,减缓心律,平静心神。对长期有慢性心脏病的人非常重要,平时多揉此穴,保健。如心跳过速了,赶紧按灵道穴。有人老坐不住就是心里头老上火,按灵道就起到平静心神的作用了。) 7 少海 心经的合穴。横肘纹内边缘处。 功效:开启心窍,宽胸舒络。 本穴为心经的合水穴,水能克火,故本穴攻善泄热清心,主治癫狂善笑、健忘、痫证。本穴还具有舒筋活络,散结止痛的作用,多用于治疗手颤,臂麻,瘰疬,齿龈痛。 主治:心神疾患:心痛,癫狂,善笑,痫证。心绞痛,肋间神经痛,癔病,神经分裂症。 本经所过处疾患:暴喑,肘臂挛痛,麻木。急性舌骨肌麻痹或萎缩,尺神经麻痹。 配合谷、内庭,主治牙痛,牙龈肿痛。 (合穴治内府。所以它对心脏的整个调节都非常有好处。治疗内府、调节心脏、交通心肾、减缓心律、降低血压。拨动可治耳鸣手颤及精神障碍。心痛、胸闷、四肢不收、肩周炎、腋下瘰疬(颈淋巴结核)、腋臭、悲愁不乐、咽干、烦渴、干呕、目黄、臂肩不举、肘臂挛痛、冠心病、心绞痛、心包炎、脑血管病后遗症、 肋间神经痛、癔病、乳汁分泌不足。弹拨本穴可预防冠心病,肺心病。) 8 极泉 位于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 功能:行气活血。 主治:心痛,胸闷,胁痛,臂肘冷痛,乳汁不足。 可调心律,治疗两肋疼。探知心血管方面的问题,预防心血管早期的疾病。心痛、胸闷、四肢不收、肩周炎、腋下瘰疬(颈淋巴结核)、腋臭、悲愁不乐、咽干、烦渴、干呕、目黄、臂肩不举、肘臂挛痛、冠心病、心绞痛、心包炎、脑血管病后遗症、 肋间神经痛、癔病、乳汁分泌不足。弹拨本穴可预防冠心病,肺心病。 怎样预防和探查:用大拇指点按极泉穴,按后拨动一下它,拨动会发现里面有许多小筋,一拨动这个小筋,手指会发麻,串过来了,有电麻感。如果电麻感很明显证明心经是通的,也证明你的心血管功能是正常的。如果拨动时,只痛不麻,也不传导,说明心血管有瘀阻在里面。若不痛也不麻,,证明心血严重供血不足了,需要及时补充心血了。这个穴非常重要,它可以预防许多险症,如心梗、心绞痛等,需及早预防。极泉穴也治劳损性肩周炎。
/
本文档为【05手少阴心经】,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