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副猪嗜血杆菌

副猪嗜血杆菌

2013-12-20 4页 doc 35KB 71阅读

用户头像

is_858147

暂无简介

举报
副猪嗜血杆菌副猪嗜血杆菌(HPS)在环境中普遍存在,世界各地都有,甚至在健康的猪群中也能发现。对于没有副猪嗜血杆菌的健康猪群,初次感染到这种细菌时后果相当严重。这种病菌在大部分猪群中都是地方性的。母猪分娩时为新生仔猪提供了很强的母源抗体,仔猪体内的母源抗体通常可以维持到8周龄~12周龄。因此,这种病原对断奶阶段的仔猪影响不大或没有影响。随母源抗体水平下降,仔猪仍然受到母源抗体一定程度的保护,此时会出现亚临床感染,仔猪自身的免疫应答反应将被激活,从而保证以后不得这种疾病。但是,如果仔猪在母源抗体完全消失之后才感染到这 概述   猪副嗜血杆菌...
副猪嗜血杆菌
副猪嗜血杆菌(HPS)在环境中普遍存在,世界各地都有,甚至在健康的猪群中也能发现。对于没有副猪嗜血杆菌的健康猪群,初次感染到这种细菌时后果相当严重。这种病菌在大部分猪群中都是地方性的。母猪分娩时为新生仔猪提供了很强的母源抗体,仔猪体内的母源抗体通常可以维持到8周龄~12周龄。因此,这种病原对断奶阶段的仔猪影响不大或没有影响。随母源抗体水平下降,仔猪仍然受到母源抗体一定程度的保护,此时会出现亚临床感染,仔猪自身的免疫应答反应将被激活,从而保证以后不得这种疾病。但是,如果仔猪在母源抗体完全消失之后才感染到这 概述   猪副嗜血杆菌病,又称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也称格拉泽氏病,是由猪副嗜血杆菌引起。这种细菌在环境中普遍存在,世界各地都有,甚至是健康的猪群当中也能发现。随着世界养猪业的发展,规模化饲养技术的应用和饲养高度密集,以及突发新的呼吸道综合征等因素存在,使得该病日趋流行,危害日渐严重。   中国副嗜血杆菌在养猪场引起猪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的报道屡见不鲜,特别是规模化猪场在受到蓝耳病、圆环病等感染之后免疫功能下降时,猪副嗜血杆菌病伺机暴发,导致较严重的经济损失。 致病原因   对于采用无特定病原或用药早起断奶技术而没有猪副嗜血杆菌污染的猪群,初次感染到这种细菌时后果会相当严重。副嗜血杆菌,属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形态多变,有15个以上血清型,其中血清型5、4、13最为常见(占70%以上)。该菌生长时严格需要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或V因子),一般条件下难以分离和培养,尤其是应用抗生素治疗过病猪的病料,因而给本病的诊断带来困难。   该病通过呼吸系统传播,感染途径、方式多种多样。   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存在。   当猪群中存在圆环病毒、猪繁殖呼吸道综合症、温和性猪瘟、流感或地方性肺炎的情况下,该病更容易发生。这种细菌会作为继发的病原伴随其它主要病原混合感染,尤其是地方性猪肺炎。在肺炎中,猪副嗜血杆菌被假定为一种随机入侵的次要病原,是一种典型的“机会主义”病原,只在与其它病毒或细菌协同时才引发疾病。近年来,从患肺炎的猪中分离出猪副嗜血杆菌的比率越来越高,这与支原体肺炎的日趋流行有关,也与病毒性肺炎的日趋流行有关。这些病毒主要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圆环病毒、猪流感和猪呼吸道冠状病毒。据报道:副猪嗜血杆菌与支原体结合在一起,患PRRS猪肺的检出率为51.2%。   饲养环境卫生差,饲养密度过大,纯净水供应不足、营养性饲料使用过多(高能量、高蛋白、微量元素)等情况下该病更容易发生。   断奶、转群、混群或运输也是常见的诱因。 流行病学   猪副嗜血杆菌主要发生在断奶后和保育阶段的幼猪,发病率一般在10%-15%,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该细菌寄生在鼻腔等上呼吸道内,是属于条件性细菌,可以受多种因素诱发。患猪或带菌猪主要通过空气、直接接触感染其它健康猪,其它传播途径如消化道等亦可感染。只有较大的化验室在做实验室检验,故一般养猪场不易及时得到正确诊断。从该病发病情况分析,主要与猪场的猪体抵抗力、环境卫生、饲养密度有极大关系,如果猪发生过蓝耳病等,抵抗力下降时,副嗜血杆菌易乘虚而入;猪群密度大,过分拥挤,舍内空气混浊,氨气味浓,转群、混群或运输时多发。猪有呼吸道疾病,如支原体肺炎、猪流感、伪狂犬病和猪呼吸道冠状病毒感染时,副嗜血杆菌的存在可加剧它们的病情,使病情复杂化。   副嗜血杆菌可能导致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全身性疾病,各年龄段均有发病死亡的病例,以5-8周龄为甚。   猪副嗜血杆菌只感染猪,可以影响从2周龄到4月龄的青年猪,主要在断奶前后和保育阶段发病,通常见于5-8周龄的猪,发病率一般在10%-15%,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   急性病例:往往首先发生于膘情良好的猪,病猪发热、体温升高至40.5℃-42.0℃,精神沉郁、反应迟钝,食欲下降或厌食不吃,咳嗽、呼吸困难,腹式呼吸、心跳加快,体皮肤发红或苍白,耳梢发紫,眼睑皮下水肿,部分病猪出现鼻流脓液,行走缓慢或不愿站立,出现跛行或一侧性跛行、腕关节、跗关节肿大,共济失调,临死前侧卧或四肢呈划水样。有时也会无明显症状而突然死亡,严重时母猪流产。在发生关节炎时,可见一个或几个关节肿胀、发热,初期疼痛,多见于腕关节和跗关节,起立困难,后肢不协调,直至衰竭而死亡。   慢性病例:多见于保育猪,主要是食欲下降,咳嗽,呼吸困难,皮毛粗乱,四肢无力或跛行,生长不良,甚至衰竭而死亡。 临床症状及诊断   临床症状取决于炎症部位,包括发热、呼吸困难、关节肿胀、跛行、皮肤及黏膜发绀、站立困难甚至瘫痪、僵猪或死亡。母猪发病可流产,公猪有跛行。哺乳母猪的跛行可能导致母性的极端弱化。死亡时体表发紫,肚子大,有大量黄色腹水,肠系膜上有大量纤维素渗出,尤其肝脏整个被包住,肺的间质水肿。    解剖症状 胸膜炎明显(包括心包炎和肺炎),关节炎次之,腹膜炎和脑膜炎相对少一些。以浆液性、纤维素性渗出为炎症(严重的呈豆腐渣样)特征。肺可有间质水肿、粘连,心包积液、粗糙、增厚,腹腔积液,肝脾肿大、与腹腔粘连,关节病变亦相似。腹股沟淋巴结呈大理石状,颌下淋巴结出血严重,肠系膜淋巴变化不明显,肝脏边缘出血严重,脾脏有出血边缘隆起米粒大的血泡,肾乳头出血严重,猪脾边缘有梗死,肾可能有出血点,肺间质水肿,最明显是心包积液,心包膜增厚,心肌表面有大量纤维素渗出,喉管内有大量黏液,后肢关节切开有胶冻样物。    诊断 根据流行情况、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尤其是剖检病变),即可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细菌分离鉴定或血清学检查。在血清学诊断方面,主要通过琼脂扩散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和间接血凝试验等。   本病主要与传染性胸膜肺炎鉴别:猪副嗜血杆菌感染引起的病变包括脑膜炎、胸膜炎、心包炎、腹膜炎和关节炎,呈多发性;而典型的传染性胸膜肺炎则引起的病变主要是纤维蛋白性胸膜炎和心包炎,并局限于胸腔。 防治措施    严格消毒   彻底清理猪舍卫生,用2%氢氧化钠水溶液喷洒猪圈地面和墙壁,2h后用清水冲净,再用“双优碘”(聚维酮碘、增强剂)喷雾消毒,连续喷雾消毒3-5d。    加强饲养管理   对全群猪用“免疫干扰素”或“金桃素”(70%黄芪多糖、左旋咪唑、免疫蛋白等)加“金莫西林”(70%阿莫西林、缓释增效剂)饮水5-7d,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应激反应。    治疗方法   隔离病猪,用大剂量的抗菌素进行治疗,口服抗菌素进行全群性药物预防。为控制本病的发生发展和耐药菌株出现,应进行药敏试验,科学使用抗菌素。   大多数血清型的猪副嗜血杆菌对头孢菌素、氟甲砜、磺胺、强力霉素及喹诺酮类等药物敏感。   注射给药:(1)体温40度以上:“氟力佳”或“混感金刚”肌注一侧,“高烧无敌”或“金六甲”肌注另一侧,每次0.2ml/kg,1日1次,连用1-2d。   (2)体温38.5-40度:“氟力佳”或“混感金刚”肌注一侧,“清开宁”稀释“1g注射用头孢噻呋钠冻干粉”注另一侧,每次0.2ml/kg,1日1次,连用2-3d。   (3)体温38.5度以下:“氟力佳”或“混感金刚”+“维生素C”肌注一侧,“清开宁”+“蓝毒肽”+“排毒促食提神针”混合肌注另一侧,每次0.2ml/kg,1日1次,连用1-2d。   口服给药:(1)对于能少量吃食者:口服“金六氟”50g+“金奇氟”50g,混合拌料100-200kg,每日1次,连用5~7d。   (2)对于能少量饮水者:口服“金桃素”50g+“金莫西林”50g,混合饮水100-200kg,每日1次,连用5~7d。   (3)对于不能饮水和吃食者:将“金桃素”50g溶于1kg水中,给病猪强制灌服,数小20%时后病猪便能够自行饮水。   备注:氟力佳主要成分为氟苯尼考;混感金刚主要成分为普鲁卡因青霉素;清开宁主要成分为双黄连、银黄提取物;蓝毒肽主要成分为亚硒酸钠、维生素E、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等;排毒促食提神针主要成分为复合维B、维C;金六氟主要成分为50%磺胺六甲;金奇氟主要成分为20%替米考星;金桃素主要成分为70%黄芪多糖;金莫西林主要成分为70%阿莫西林。    免疫方法   用自家苗(最好是能分离到该菌,增殖、灭活后加入该苗中)、猪副嗜血杆菌多价灭活苗能取得较好效果。种猪用猪副嗜血杆菌多价灭活苗免疫能有效保护小猪早期发病,降低复发的可能性。免疫的同时最好结合科学的药物治疗,能达到标本兼治的功效。猪副嗜血杆菌病是以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和高死亡率为特征的传染病,严重危害仔猪和青年猪的健康,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母猪:初免猪产前40天一免,产前20天二免。经免猪产前30天免疫一次即可。受本病严重威胁的猪场,小猪也要进行免疫,根据猪场发病日龄推断免疫时间,仔猪免疫一般安排在7日龄到30日龄内进行,每次1ml,最好一免后过15天再重复免疫一次,二免距发病时间要有10天以上的间隔。   消除诱因,加强饲养管理与环境消毒,减少各种应激,在疾病流行期间有条件的猪场仔猪断奶时可暂不混群,对混群的一定要严格把关,把病猪集中隔离在同一猪舍,对断奶后保育猪“分级饲养”,这样也可减少PRRS、PCV-2在猪群中的传播。注意保温和温差的变化;在猪群断奶、转群、混群或运输前后可在饮水中加一些抗应激的药物如维生素C等,同时在料中添加以上推荐药物组合可有效防止本病的发生。   猪副嗜血杆菌病的有效防制,如同猪场其它任何一种疾病的防治一样,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加强主要病毒性疾病的免疫、选择有效的药物组合对猪群进行常规的预防保健、改善猪群饲养管理、重新思考猪舍设计,只有这样,才能有一个猪群稳定的生产。   猪副嗜血杆菌病发生呈递增趋势,且以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及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为特征,影响猪生产的各个阶段,给养猪业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因此,应对本病引起高度重视。
/
本文档为【副猪嗜血杆菌】,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