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08.性传播疾病

08.性传播疾病

2013-12-22 50页 ppt 516KB 60阅读

用户头像

is_656509

暂无简介

举报
08.性传播疾病null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第八讲 性传播疾病主要内容主要内容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艾滋病 第三节 其他常见性传播疾病第一节 概 述第一节 概 述一、概念及种类 二、现状一、概念及种类一、概念及种类 传统的性病(venereal diseases, VD)是指以性接触传染为主的,具有生殖器明显损害症状的全身性疾病,又称为花柳病。主要包括梅毒、淋病、软下疳及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等。null ...
08.性传播疾病
null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第八讲 性传播疾病主要内容主要内容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艾滋病 第三节 其他常见性传播疾病第一节 概 述第一节 概 述一、概念及种类 二、现状一、概念及种类一、概念及种类 传统的性病(venereal diseases, VD)是指以性接触传染为主的,具有生殖器明显损害症状的全身性疾病,又称为花柳病。主要包括梅毒、淋病、软下疳及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等。null 近几十年来,随着医学水平的发展,特别是社会条件以及性行为的一些变化,性病的种类明显增多。为此,197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确定用“性传播疾病”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STD)一词代替原来的“性病”一词,把凡是通过性行为或类似性行为传播的疾病统称为性传播疾病。临床上仍从俗简称为“性病”。null 性传播疾病已成为性病的专用术语,其范围大大扩大了,除包括性行为引起的性器官直接接触传染的疾病外,还包括性行为时性器官以外的皮肤对皮肤、皮肤对黏膜、黏膜对黏膜的直接接触传染的疾病。 null 目前世界范围内已知的性传播疾病已达20多种。除上述几种外,还有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阴道滴虫病、病毒性肝炎、生殖器疱疹、传染性软疣、性病性念珠菌病、阴虱病、疥疮、艾滋病等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种类还可能继续增多。 null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艾滋病、淋病、梅毒属乙类传染病。国家卫生部制定的《性病防治管理办法》中所指定的性病为8种,即艾滋病、淋病、梅毒、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这8种疾病是国内公认的性病。在学术及临床上,一般也将阴部念珠菌病、滴虫病、细菌性阴道炎、阴部传染性软疣、性病肉芽肿(腹股沟淋巴肉芽肿)、阴虱病、巨细胞病毒感染归入性病范畴。二、现状 二、现状 性传播疾病是世界范围的传染病,流行非常广泛,已成为世界上社会、经济和公共卫生的严重问。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估计世界每年新增可治愈的性传播疾病3.33亿人,每天约有一百万受到感染。目前占居前四位的性传播疾病是梅毒、淋病、衣原体和毛滴虫病。并指出:性传播疾病在各地都有所增加,特别是在青少年中发病率上升更加迅速。null 目前,亚洲、非洲的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社会环境、性观念、生活条件等的改变,特别是“性旅游业”的崛起,各种性传播疾病的发病率显著上升。STD新发感染人数最多的地区是南亚和东南亚、其次是撒哈拉非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null 性传播疾病已不只是一个医学问题,而更重要的是一个社会问题,社会制度、法律、道德观念、精神状态、经济水平、医疗条件等社会因素对性传播疾病的影响起着重要的作用。 null 美国有关资料指出:到目前,美国性传播疾病患者高达6500万人,差不多占美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其中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者为2000万,尖锐湿疣至少在2000万人以上,12岁以上的美国人中20%患有生殖器疱疹。患过各种性传播疾病的人就更多,有资料显示,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有50%的年轻人在25岁以前患过性传播疾病,目前至少有70%的成年人患过性传播疾病。当前,每年有1500万个新的性传播疾病患者,其中300万为青少年。null 自从艾滋病流行以来,美国的艾滋病疫情一直很严重,始终保持每年4万例以上新感染者的水平。到2002年2月,艾滋病的病毒感染者已多达85~95万人。因患艾滋病死亡的已有47万人之多,多于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人的死亡人数。美国每年用于治疗性传播疾病的成本高达153亿美元。null 我国的情况又是怎样呢? 解放前,我国的性病流行十分严重,据解放初的调查报告,很多城市的患病率占人口总数的5%以上。梅毒患者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高达10%~ 48%,某些大城市为4.5%~ 10%。null 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性病防治工作,动用大量的财力和精力,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封闭妓院,取缔暗娼,对妓女给予免费治疗,并进行技能培训,使她们能自食其力,生活有了保障,铲除性病的传染源。同时,成立性病防治机构,制定防治规划,开展大规模的性病防治工作。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在1964年我国政府郑重宣布,我国已基本消灭了性病,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扬。 null 随着国际间交往越来越频繁和旅游业蓬勃发展,西方国家的“性自由”、“性解放”等性观念和生活方式通过入境人员、黄色书刊、影视等传播媒体进入国内,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腐蚀着一些人的心灵,使卖淫嫖娼等一些丑恶现象重新抬头,性病再度席卷而来,并迅速蔓延。性传播疾病已成为我国第二大常见传染病,有七成以上女性性工作者(主要指卖淫女)感染各种性传播疾病。目前,我国位于前四位的性病依次是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和梅毒;发病率居前三位的地区依次是广东、上海和海南。null 性传播疾病对人体危害十分严重,不仅可以引起生殖器官病变,还可侵犯其他脏器和组织,能引起各种并发病与后遗症,甚至导致患者残废或危及生命。不仅给患者的精神带来极大痛苦,经济上带来沉重负担,而且还会通过性交或生活的密切接触等方式在家庭成员中传播,殃及整个家庭,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和家庭构成严重威胁。同时,它传染性极强,很容易在社会上广泛流行,不仅败坏社会风气,污染社会环境,而且还会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危及国家的繁荣昌盛。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第二节 艾滋病第二节 艾滋病 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一种由逆转录病毒引起的人体免疫缺陷传染病。其病毒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俗称为艾滋病病毒。null 从1981年美国首次报道了5例艾滋病以来的短短的二十多年时间里,已席卷全球几乎所有的国家和地区。它的传播速度之快,分布之广,病情之凶险,死亡率之高实属罕见。有人称之为“世纪绝症”、“超级癌症”、“现代瘟疫”、“世纪幽灵”等。1988年,为了唤起人们对艾滋病的重视,世界卫生组织把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1997年起,则把它改为“世界艾滋病防治宣传运动日”,目的是为了扩大对艾滋病的宣传和防治力度。null 近十几年来,全球各国为控制艾滋病这种可怕的传染病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这一“世纪杀手”仍以令人触目惊心的速度蔓延着,而且其势头比十几年前更凶猛。看来,人类要战胜这种“超级癌症”,在短期内绝非易事。艾滋病和恐怖主义一起被联合国列为正在应付的两大挑战。一、艾滋病的流行分布一、艾滋病的流行分布 1981年6月5日,美国亚特兰大市疾病控制中心首次在《发病率与死亡率周刊》上简要介绍了他们发现的五例艾滋病病人的病史。1982年正式将此病命名为艾滋病。在此之后的短短二十年里,艾滋病在世界范围内迅速蔓延。20世纪90年代以前,艾滋病主要集中在欧美等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后,流行趋势发生了一些变化,发达国家的发病率较为稳定或略呈下降趋势,而发展中国家则呈急剧上升之势。艾滋病从美洲、欧洲迅速向澳洲、非洲和亚洲扩散。null 2009年全球新增艾滋病感染者260 万人,180万人死于艾滋病。截至2009年底,全球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总数为3330万人。null 非洲是目前艾滋病危害最为严重的一个洲。全世界艾滋病最为猖獗的5个国家均在非洲,它们是埃塞俄比亚、南非、赞比亚、津巴布韦和尼日利亚。仅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感染者高达2250万,约占全球感染者的67%,死亡人数占全球72%。其中,博茨瓦纳艾滋病成人感染率全球最高,达35%以上;南非是世界上艾滋病感染者人数最多的国家,感染人数高达570万,意味着有16%的南非人携带艾滋病病毒。 null 亚洲是艾滋病发展最为迅速的一个地区,呈现出快速上升的势头,现有感染者740万人左右,印度艾滋病感染人数与南非相当,并有迅速发展的趋势,成为亚洲感染人数最多的国家。泰国艾滋病成人感染率达1.8%,为亚洲感染率最高的国家。有人预测21世纪亚洲将是艾滋病的重灾区。null 我国的情况也相当严峻。1985年,我国境内出现首例艾滋病,是一位美籍阿根廷游客,随后艾滋病在我国迅速漫延开。截至2010年10月底,我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37万余例,其中病人13万余例,死亡6.8万余例。仅2009年,新增艾滋病感染者达4.8万人,死亡2.6万人。估计我国目前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74万余例(其中超过一半的人不知道自己感染艾滋病)。我国艾滋病感染人数居亚洲第二,世界第十四位。 null 在我国,艾滋病正在从沿海、沿边地区向广大的内陆和中西部地区蔓延扩散。至1998年6月,艾滋病已遍及全国的31省、自治区和直辖市。2010年卫生部通报显示,近两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艾滋病防治工作的不断深入,艾滋病疫情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呈现三个特点: ① 艾滋病疫情持续上升,上升幅度有所减缓。年报告感染者和病人数的环比增长率由2008年的16.8%降低到2009年的9.3%,2010年1~10月同比增长率下降了1.4%。null② 性传播已成为主要传播途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从开始阶段的吸毒、性乱人员等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性接触传播已成为主要途径,这给预防和控制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历年报告病例中异性传播所占比例从2008年的40.3%上升到2009年的47.1%;男性同性性传播所占比例从2008年的5.9%上升到2009年的8.6%。null③ 局部地区和特定人群疫情严重。报告最多的省份依次为云南、广西、河南、四川、新疆和广东6省区,累计报告感染者和病人数约占全国报告总数的80%。 2011年,是艾滋病发现的第三十个年头。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我国已将艾滋病纳入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二、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二、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一)性接触传播 艾滋病最早是在同性恋中发现的,尤其是在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和地区,随着同性恋的蔓延,感染艾滋病的人数不断增加,这种性行为是早期艾滋病传播的最主要方式。null 目前,男性间的性行为传播约占10%。直肠的结构不同于女性的阴道,阴道为复层扁平上皮,而直肠黏膜为单层柱状上皮,其弹性低于阴道,抵抗力也较女性阴道脆弱。因此,他们在进行肛交时,极易使薄而脆弱的肛门直肠黏膜损伤,使精液中大量的病毒(精液中艾滋病病毒的浓度可达107~108个/ml,而人类精子的浓度只约为2×108个/ml)很容易通过细微的创伤进入血液循环,使机体感染艾滋病。 null 随着艾滋病的传播,后来发现在兼性恋中和男女正常的异性恋中也可以传播艾滋病。 目前,全世界70%以上的艾滋病感染者是通过异性间的性行为而传播的。异性间的性接触传播已成为艾滋病最主要、也是最危险的传播方式,特别是在性乱人群中(如卖淫、嫖娼)呈簇状爆发。 因此,也有人把艾滋病戏称为“爱之病”、“死神之吻”。null 相对女性而言,男性更远离家庭,发生危险性行为的概率较大,这也是目前男性艾滋病感染者多于女性的主要原因。但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的调查结果显示:由于男女生殖器官的结构不同,男性将艾滋病病毒传给女性的概率是女性传给男性的两倍。避孕套并不能完全阻止艾滋病病毒的性接触传播。 (二)血液传播(二)血液传播1. 血液与血制品传播 由于艾滋病感染者的血液中含有大量的艾滋病病毒,输入了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或血制品均可能引起感染。在全球,有3%~ 5%的感染者是由输血造成的。由于儿童接受血液和血制品的机会大大多于成年人,因而通过血液传播的艾滋病也较多,约有20%的儿童是由此感染艾滋病的。在非洲,由于医疗条件的限制,由此传染艾滋病的儿童和妇女分别高达25%和20%。null 保证用血安全的最重要措施是推行无偿献血,应大力提倡无偿献血。同时,国家应建立合理的采、供血体系,严格进行血液检测,提倡临床合理用血(逐步推广自体输血法),尽可能减少经血液传播病毒的风险。此外,我国已于1985年决定禁止进口血液和血制品,有效阻止了国外的艾滋病病毒通过血液和血制品进入国内。null2. 注射医疗器械传播 被感染而消毒不严的针头或针管或其他医疗器械等也可能传播艾滋病,特别是在一些医疗卫生较差的国家和地区,这种传播占有一定的比例(如非洲)。医疗器械的严格消毒和推广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可以有效地防止交叉感染。null3. 吸毒 吸毒,尤其是静脉注射吸毒者是艾滋病的高危人群。亚洲(特别是中国)以吸毒传播占的比例相当大,是目前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在一些地区的吸毒人群中,艾滋病呈簇状爆发,如中国的云南和泰国一些地方。在艾滋病感染者中,滥用毒品所占比例较多的国家或城市有:马德里为72%,意大利为66%,印度为54%,曼谷为43%,美国为32%。null 吸毒者很容易感染艾滋病,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吸毒容易上瘾,毒瘾很难戒除。 吸毒者往往以静脉注射毒品来满足要求,吸毒的违法性又注定吸毒者的隐蔽性,“毒友”间反复共用注射器,病毒可以通过注射器直接穿过人体的第一道防线进入血液循环,结果造成艾滋病病毒在吸毒人群间的相互感染。null(2)吸毒损害人体免疫系统,降低自身免疫力。 吸毒后,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受到很大的损害,为病毒进入体内感染创造有利条件。 (3)吸毒导致性紊乱,增加感染机会。 吸毒者吸毒后产生暂时的兴奋,就可能要求通过性行为来发泄,而一些吸毒者为了获得毒品或金钱而出卖自己的肉体。这样,吸毒者间的性滥交现象极为严重,这些参与卖淫、嫖娼等危害健康的不良行为就会使艾滋病在性伴侣间广泛传播。null 因此,目前认为静脉滥用毒品是最危险的传播方式,也是目前中国艾滋病传播的最主要途径。减少吸毒人群是切断艾滋病传播的重要措施。(三)母婴传播(三)母婴传播 患有艾滋病或携带有艾滋病病毒的孕妇可能通过母婴间的垂直感染传给胎儿或新生儿。母婴传播是儿童得艾滋病的最主要来源,在每天感染的约1000个儿童中,约有80%以上是由母亲传播的。病毒可以通过产前、产中和产后传给后代。null 由于艾滋病病毒较小,当胎盘还未发育完善时,病毒很可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而使胎儿感染;在出生过程中,由于产道出血,胎儿经过产道时也可能受感染;由于母乳中也含有大量的艾滋病病毒,出生后通过授乳也可能使新生儿感染上艾滋病。null 所有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婴儿,其母亲均是血清学试验阳性的病毒携带者;而在父亲带有病毒,母亲不带病毒的家庭中,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过艾滋病婴儿。艾滋病感染总是来自母亲而不是父亲。但是否可以说父亲感染艾滋病对以后的后代不影响呢?其实并非如此,在多数情况下,往往是父亲感染后,通过性行为传给母亲,既而又通过母亲传染给婴儿,导致一人得病全家遭殃。null 婴幼儿感染艾滋病病毒后,发病早,死亡率极高。因此,1997年艾滋病防治宣传运动日的主题是“艾滋病与儿童”,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保护妇女、儿童的健康。1995年,我国首次报道了母婴传播的病例,至此,三大传播途径在我国均已出现。null 此外,器官移植(被病毒污染的器官)、人工受精(含病毒的精液)、医源性感染(如手术器械消毒不严)、或未经严格消毒的刺破皮肤的美容、检查或治疗(如消毒不严的穿耳、纹身、美容、打针、拔牙、针灸等)和与艾滋病病人接触的职业人员(如当皮肤破损时的医务人员、理发师、殡葬人员等)均有可能染上艾滋病。null 虽然艾滋病传播途径很多,但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两个条件才可能得病。 (1)病毒必须通过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皮肤或粘膜)进入体内,才可能感染。若皮肤黏膜有细微的破损,艾滋病病毒就很容易侵入体内。 (2)要有足够数量的艾滋病病毒才能造成感染。虽然在艾滋病病人或艾滋病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唾液、乳汁、泪液、尿液、汗液等体液中均可分离到艾滋病病毒,但从流行病学上看,不是所有这些都能传播艾滋病。null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指出,目前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艾滋病病毒可以通过唾液、泪液、尿液、汗液、餐具或昆虫传播,也就是说,礼节性的接吻、握手、拥抱、共餐、游泳、共用马桶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艾滋病;艾滋病病毒也不会通过空气、衣服、被褥、货币等途径传播;蚊子叮咬也不会传播艾滋病。 所以尽管艾滋病十分凶险、可怕,只要我们了解和掌握了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就不必“谈艾色变”、“闻风丧胆”、“草木皆兵”,可以有的放矢地加以有效预防。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结构与特性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结构与特性(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结构特点 1986年7月25日,WHO发布公报,将引起艾滋病的病毒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通常称为艾滋病病毒。已经确定它是一种逆转录病毒。HIV呈袋状球形,直径为100~150 nm,主要结构包括包膜、病毒衣壳和核心三个部分。null 包膜是一层单位膜(即脂质双分子层构成),具有抗原性,上面镶嵌有许多糖蛋白,包括识别蛋白gp4l和结合蛋白gp120,能识别CD4分子并与之结合。 在包膜之内是一层病毒衣壳,由蛋白质构成的壳微粒组成。 最中间为核心,核心为中空的锥形。外有核心外壳(蛋白质膜)包绕,内含逆转录酶和两条单链的RNA(图9-1)。 图9-1 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的结构图9-1 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的结构null HIV具有易变性特点。其RNA中有10%的碱基序列不同,病毒极易发生变异,从1959年非洲发现的第一例含HIV的血液以来,已筛选出100多株变异株,这也是预防艾滋病的一大困难。因为,很难发现一种药对所有的变异株都有效。 null 此外,人类是HIV的易感种群。HIV感染没有明显的年龄界线、性别界线和种族界线,也就是说不分种族、不分肤色、不分贵贱、不分男女老少,均对HIV敏感,均可能感染HIV。(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抵抗力(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抵抗力 HIV对不同的物理、化学因素的抵抗力是不同的。HIV是一种相对耐寒冷而不耐高温的脆弱病毒。HIV可以在-75℃下存活3个月;但在56℃下30 min就可破坏其酶系统,在80℃下30 min即可灭活,高温煮沸20 min可完全杀死病毒。HIV不耐酸、消毒剂和去污剂。在pH=3的溶液中10 min,其滴度可下降4个对数;75%的酒精、2.5%的碘酊、2%的甲醛、5%的苯酚、0.2%的次氯酸钠、0.1%的含氯石灰、乙醚和丙酮等均能杀灭HIV。null 但HIV对一些物理因素有较强的抵抗力和耐受性,如电离辐射、紫外线等射线不易损伤病毒。 总之,只要了解了HIV的一些特点,抓住其抵抗力的薄弱环节,做好消毒工作,就能有效地预防和阻止HIV的扩散与传播。四、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繁殖与发病机制四、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繁殖与发病机制 从上面HIV的形态结构我们可以看出:它是一类微小的、非细胞形态的生命形式,没有细胞器,缺乏完整的酶系统,没有独立代谢活力。所以不能在无生命的人工培养基中生长繁殖,必须依靠易感的活宿主细胞供给酶系统、能量及原料等进行复制和繁殖。下面我们就先来探讨一下它的繁殖过程(图9-2)。图9-2 HIV病毒的复制过程图9-2 HIV病毒的复制过程null HIV表面的一种糖蛋白质gp41能识别T淋巴细胞中的T4细胞亚群上的表面受体(因为它含有CD4分子),并通过结合蛋白gp120选择性地与之结合。结合后,病毒包膜与细胞膜融合,脱去包膜进入T4细胞内,T4细胞胞质中的溶酶体释放蛋白酶,把病毒衣壳和蛋白膜(核心外壳)溶解,释放出病毒RNA。null 病毒RNA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依靠宿主细胞的能量、原料等合成前病毒DNA,进而合成双股DNA,然后整合到T4细胞的DNA上,使之成为感染细胞。这样病毒的基因就成为宿主细胞遗传单位的一部分。 null 当转录时,利用宿主细胞的酶系统、能量和原料合成大量的病毒基因组mRNA和病毒RNA。病毒RNA能通过形成病毒蛋白,基因组mRNA作为新病毒的遗传物质,两者装配形成病毒颗粒,在通过宿主细胞膜时,外面套上包膜,形成新的完整的病毒,破T4细胞而出,释放进入体液(主要是血液),再去感染新的T4靶细胞。 null 可见,HIV是一种逆转录RNA病毒,是营细胞内寄生的一类微小生物,直至它进入靶细胞之前,它既不增殖,也不产生任何损伤作用。但一旦进入靶细胞,则可以大量繁殖。简单说,它是通过识别结合、注入整合和复制释放三个步骤进行繁殖的。null HIV进入体内,整合到宿主细胞的DNA以后,可以有两种状态存在:一种是随寄主细胞生活而生活,不进行复制,也不干扰细胞的正常活动,这种状态可持续多年。因此艾滋病的潜伏期可以很长。但当受到一些条件(如同性恋、酗酒等导致抵抗力减弱时)激活后,病毒就进入活跃状态,利用寄主细胞的各种条件合成大量的新病毒,破T4细胞而出,导致T4细胞死亡。而新释放出来的病毒又去感染新的T4细胞,这样形成恶性循环,造成T4细胞不断减少直至极度耗竭。null T4细胞在免疫系统中起着中心的调节作用,能调节其他免疫细胞的活性,通过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作好对抗外来抗原的作用。所以,T4细胞耗竭会引起各种免疫活性细胞功能障碍,整个依赖于它调节的各种免疫反应就遭到破坏,造成继发性免疫缺陷,为二次感染(或称机会感染、条件性感染)创造机会。因此,把艾滋病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null 从以上可以看出,发病的机制是病毒导致T4细胞耗竭,使机体免疫缺陷,最后导致机会感染而发病。发病的直接原因是T4细胞的耗竭。艾滋病的发病或死亡不是它本身,而是二次感染引起的,二次感染是主要的临床表现和死因。一些正常人不易感染或危害不大的疾病,对于艾滋病感染者而言,却由于免疫缺陷而对病人造成致命的打击,导致发病和死亡。五、艾滋病的临床表现五、艾滋病的临床表现 HIV感染数周(2~6周)内,约有70%的人会出现急性感染症状,如发热、头痛、咽痛、盗汗、咳嗽、厌食、恶心、呕吐、淋巴结肿大、皮疹等类似感冒症状,一般持续3~14天后自然消退。但因其类似感冒而常被忽视。null 从病毒侵入体内到能够检出相应的抗体需要一段时间,这一段时间称为窗口期。一般为2~12周时间,最长的可达6个月。因此,HIV检测应以最后一次危险行为6个月后检测结果为准。处于窗口期的人也可传播艾滋病病毒。null 潜伏期是指从病人血清抗HIV抗体阳转开始到出现疾病临床症状和体征的一段时间。感染HIV后潜伏期较长,一般为半年到5年才演变成艾滋病。此期长短随年龄、健康状况、传播途径、感染剂量及病毒种类不同而不同,成人平均潜伏期为29个月,儿童为12个月。血液传播的潜伏期较短,一般为6个月至5年;性接触传播的潜伏期较长,为6~8年,最长可达14年。null 感染后,根据细胞免疫缺陷的程度,由轻到重可分为三个临床期: HIV感染期、 艾滋病相关综合征、 艾滋病。(一)HIV感染期(一)HIV感染期 此期有60%~ 75%的感染者可完全没有症状,免疫功能正常,可进行正常的工作生活,可以多年甚至终身不发展为艾滋病或仅有慢性淋巴结病综合征,但HIV检测为阳性。因此又称为无症状潜伏期。有的可出现全身性淋巴结肿大。有危险行为者,如发现除腹股沟外有两个以上直径在1 cm以上的淋巴结肿大,且持续3个月以上查不出原因者,就应该考虑是否感染HIV。此期虽然可进行正常的生活工作,但其体液中含有病毒,是危险的传染源。(二)艾滋病相关综合征(二)艾滋病相关综合征 对具有艾滋病的某些全身性症状和体征,而尚未表现出机会性感染或肿瘤的病人,临床上称之为艾滋病相关综合征,3~5年内,有25%~ 30%的感染者可发展到此阶段。null 此时,免疫系统受到一定的破坏,有持续性淋巴结病和一定程度的T细胞功能缺陷及临床表现。临床症状有:体重减轻,3个月持续下降达10%以上;体温持续3个月超过38℃;持续性腹泻,每天多于4~5次;有2个以上非腹股沟部位的淋巴结病,持续时间超过5~6个月;过敏反应迟缓;粘膜损害(口腔白色念珠菌病)和皮肤病(皮肤单纯疱疹、带状疱疹及真菌病);疲乏无力;夜间盗汗等。null 具有以上两种症状和两项艾滋病实验室检查异常(特别是T4数目下降和T4/T8比例倒置,HIV抗体检测阳性者)可诊断为艾滋病相关综合征。一部分病人可能停留在此阶段,病情不再继续发展,而一部分病人则发展为更严重的艾滋病。这个时期的病人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三)艾滋病(三)艾滋病 典型的艾滋病是人体感染HIV后发展的最终结果。10年内,有50%~ 75%的感染者可发展为艾滋病者。此时免疫功能全线崩溃,致使一些本来可以控制的条件性致病因素侵入机体,而引起一些相应的疾病。这种条件性感染最终导致病人死亡。 艾滋病主要存在以下四种临床表现。一个艾滋病患者可以有以下一种临床症状,也可以同时具备以下几种症状。null1. 肺型 出现持续性干咳,既而呼吸困难、胸痛,X射线检查肺部有弥漫性浸润。组织病理检查有大量的肺囊虫。支气管灌洗液或气管内膜活检中均可找到病原虫。此外,军团菌、隐球菌、弓形虫等可引起肺炎。多数病人死于本病。欧美也以此病多见。null2. 中枢神经型 HIV具有嗜神经性,可侵犯神经系统,能感染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细胞。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是HIV的重要贮存细胞,可产生病毒,并不断侵犯其他的T淋巴细胞,使得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与各种条件性感染引起的症状并存。null 常见的神经障碍是亚急性脑炎(艾滋病脑病或痴呆综合征),临床上表现为疲乏无力、记忆力丧失、表情淡漠、共济失调、性欲减退等。疾病后期可发展为痴呆、意识不清、大小便失禁、部分瘫痪,有些病人甚至出现癫痫样发作,最后出现昏迷、抽搐,直至死亡。这些症状和体征可单独出现,也可与艾滋病其他症状同时出现。 null 脑CT检查,无局灶性病变,但有脑室扩大,脑活检或尸解为非特异性炎症,常伴有脱髓鞘病变,但找不到致病原。HIV对神经系统的损害是HIV感染极其重要的一方面,可以形成急性、亚急性及慢性过程,对健康影响极大。null3. 胃肠型 主要表现为大量的水样腹泻,每日可达20~30次,约15L,导致进行性体重下降20%~ 40%,严重者可出现营养不良等症状,最后导致脱水死亡。大便浮聚和肠粘膜活检可见阿米巴、隐孢子虫、贾弟鞭毛虫、菌痢和空肠弯曲杆菌等。非洲以此型为多见。null4. 发热原因不明型 因病原体感染,常出现持续性体温升高,可达38~40℃,延续几周以上,并出现盗汗。最高体温可达人体的极限体温42℃。 null 此外,多数艾滋病患者易患各种皮肤粘膜感染:最常见的有口腔粘膜念珠菌病(表现为舌和颊黏膜上的白斑,可引起严重的吞咽困难)、单纯疱疹性口腔炎、皮肤真菌感染(如由念珠菌或毛癣菌引起的甲癣病)、溃疡、脂溢性皮炎等。同时还伴有恶性肿瘤的发生,如卡波西氏肉瘤、恶性淋巴瘤、皮肤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色素瘤等。 六、艾滋病的预防六、艾滋病的预防 艾滋病在世界范围内迅速蔓延,而且诊断难,死亡率极高,危害极其严重,许多国家都致力于寻求有效的治疗药物。如华裔美籍学者何大一的“鸡尾酒疗法”,以及新近出现的“哈特疗法”和“配伍疗法”等均有一定的作用,但这些疗法只能暂时抑制病毒的发作,延缓病人的生命,却无法根治,而且治疗费用极其昂贵、疗程长,对于普通的百姓而言,是无法承受得起的,但艾滋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因此,控制与预防就显得十分重要。我国预防艾滋病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防治,科学防治的原则。null 艾滋病的控制与预防和其他的传染病一样,需要从保护易感人群、切断传播途径和管理传染源等三个大方面考虑。(一)保护易感人群(一)保护易感人群1. 加强宣传教育 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普及艾滋病基本知识,做好预防工作,防患于未然。为唤起全世界人民行动起来,共同迎接艾滋病的挑战,于1988年起,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每年确定一个主题开展宣传教育。1997年的第十个“世界艾滋病日”扩大为“世界艾滋病防治宣传运动日”,加强对艾滋病的宣传力度。 null 具体讲,就是提高广大公民对艾滋病的认识,了解和掌握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加强自我防患意识。洁身自爱是最可靠、最有效的预防措施。不要因一时的冲动而一失足而成千古恨,更不能为色、钱抱着侥幸心理铤而走险。曾经有一位医生问一位卖淫的艾滋病病人:“你得的是艾滋病,你为什么不做一些正经的事呢?”患者的回答是:“什么是艾滋病,我要几天才能回家?我就是卖淫者,这有什么,裤带松一松,胜过十年工,有吃又有玩,活得够轻松,这何乐而不为呢?”可见,此人对艾滋病的了解知之甚少,更不懂得自爱,实在是可悲。null2. 疫苗研制 疫苗的研制是预防艾滋病最有前途的一种方法,也可能成为最有效的预防手段之一。但由于艾滋病病毒具有高度的变异性,而且它是从细胞到细胞的感染,逃避了抗体等的发现。因此疫苗的研制难度很大,应该谨慎行事。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在研制艾滋病疫苗,并且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果,预计疫苗问世还需5~10年时间。null3. 建立健全的防治机构 世界卫生组织已建立起防治艾滋病的国际合作中心,我国卫生部也成立了艾滋病防治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我国还建立了一个警戒系统 — 艾滋病哨点监测系统。以上这些能更科学、有效地监测世界及我国的艾滋病的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治规划提供准确的信息;此外,全国各地还设立了防治艾滋病的咨询热线,对于宣传艾滋病知识、加强预防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二)切断传播途径(二)切断传播途径1. 加强血液及血制品管理 严格控制血源,加强血液及血制品的管理,对供血者要进行严格的抗体检测,禁止滥用血制品,特别是进口血制品。中国政府承诺到2002年实现用血安全。我国正在逐渐推广自体输血等新型安全的用血方法。null2. 严格消毒,避免医源性传播 医务人员或与艾滋病病人密切接触者,应避免直接和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物接触。医院的医疗器械应进行严格的消毒。病人的衣物及物品可用1∶10的含氯石灰或1∶10氯酸钠液消毒。病人尸体需用塑料袋包后火化。null3. 加强治安管理 严格取缔卖淫和嫖娼活动,对外国人员或与外籍人员发生性接触的妇女应做艾滋病抗体检查。坚决杜绝与艾滋病抗体阳性或艾滋病病人发生性接触,患有艾滋病的妇女应避免怀孕。null4. 拒绝毒品 毒品是全世界的一大公害,它不仅损害了个人的免疫力和抵抗力,而且还败坏了社会风气,造成社会不安定因素的增加。静脉滥用毒品已成为目前我国最主要、最危险的艾滋病传播途径,减少吸毒人群是切断艾滋病传播的重要措施之一,应该加大力度打击毒品走私、贩卖以及加强对吸毒人员的管制力度。每年的6月26日为“世界禁毒日”,号召大家拒绝毒品,珍爱生命。目前全国的许多地方都已建立了强制戒毒所,对于毒品的流行起到重要的控制作用,也有效地防止了性病和艾滋病的流行。null5.阻断母婴传播 母婴阻断是指艾滋病病毒感染妇女怀孕后,通过孕妇用药、婴儿出生时用药以及人工喂养等方法阻断艾滋病病毒从母亲传给孩子。在不进行干预的情况下,HIV母婴传播发生率通常在30%~ 40%。有效的艾滋病母婴阻断通常可将母婴垂直传播率降到2%~ 5%。null 具体办法是: ① 使用抗病毒药。HIV阳性的母亲在怀孕28周(三个月)时就开始使用抗艾滋病病毒的药物,在新生儿出生后,母亲和孩子继续用药。 ② 实施产科干预。对于病毒载量>1 000 cp (拷贝数) /ml以及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病毒载量未知的孕妇,择期剖宫产可有效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 ③采用合理的喂养方式。对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而言,不能喂养本人母乳,选择品质优良与安全的母乳替代品、采用人工喂养法以避免产后艾滋病经由母乳传播。(三)管理传染源(三)管理传染源1. 对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者加强管理 由于早期对艾滋病的认识不够,舆论宣传也发生一些偏差,导致社会上谈艾色变,对艾滋病患者存有很大的偏见,对艾滋病产生极大的恐惧、害怕心理。这些都对艾滋病者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使他们不敢面对现实,也就无法积极配合治疗和预防。null 因此,不但对艾滋病患者应加强宣传教育,而且对于正常人更应该加强宣传教育。艾滋病患者并不是坏人,更不是罪人,而是病人;不能歧视和偏见,而应给他们多一些宽容、理解、支持和关爱。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对传染源的管理,培养起他们正确的心态,对预防艾滋病会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 null2. 对危险人群进行密切监测 对于用过国外进口的血液制品者、与来华的外国人员有过性行为者、长期驻华外宾、来华旅游者、我国驻外人员、吸毒者、有过性乱行为者、与艾滋病病人或与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的接触者都是艾滋病的高危人群,应加强重点检测。 null 艾滋病防治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中国政府非常重视艾滋病的防治工作,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控制艾滋病的漫延。提出到“十二五”末将艾滋病新发感染减少25 % 、艾滋病死亡率减少30%的目标,要求2011年的艾滋病、性病和丙肝的防治工作,要紧紧围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和《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提出的目标和要求,在坚持“四免一关怀”政策基础上,认真贯彻落实“五扩大,六加强”防治措施。null “四免”指: ① 对农村居民和城镇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等保障制度的经济困难人员中的艾滋病病人免费提供抗病毒药物。 ② 为自愿接受艾滋病咨询检测的人员免费提供咨询和初筛检测。 ③ 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提供免费母婴阻断药物及婴儿检测试剂。 ④ 对艾滋病病人的孤儿免收上学费用。null “一关怀”指将生活困难的艾滋病病人纳入政府救助范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必要的生活救济。积极扶持有生产能力的艾滋病病人。避免对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歧视。null “五扩大”指: ① 扩大宣传:重点人群,针对性宣传;反歧视。 ② 扩大检测:多检测,早检测。 ③ 扩大治疗:多治疗,早治疗。 ④ 扩大干预:检测作为预防措施,治疗作为预防措施,最大限度地管理感染者,最大限度地推广安全套。 ⑤ 扩大母婴阻断。null “六个加强”指: ① 加强血液管理,保障临床用血安全。 ② 加强医疗保障,减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医疗负担。 ③ 加强关怀救助,提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生活质量。 ④ 加强权益保护,促进社会和谐。 ⑤ 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职责。 ⑥ 加强防治队伍建设,提高工作积极性。第三节 其他常见性传播疾病第三节 其他常见性传播疾病一、淋病 二、梅毒 三、尖锐湿疣 四、非淋菌性尿道炎 五、生殖器疱疹 六、软下疳 七、阴道毛滴虫病八、生殖器念珠菌病 九、细菌性阴道炎 十、阴虱病 十一、性病性淋巴肉芽肿 十二、传染性软疣 十三、疥疮 一、淋病一、淋病 淋病(gonorhea)是当前患病人数居于首位的性传播疾病,是一古老而又常见的性传播疾病,它是由淋球菌引起的一种泌尿生殖系统传染病。淋病几乎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阶段,目前临床上淋病患者主要为性生活比较活跃的中青年,特别是青年。男性高发年龄组为20~24岁,女性为15~19岁。null 由于出现了耐青霉素的淋球菌菌株,某些患者治疗困难,危害严重。世界淋病患者也有明显增加,成为性传播疾病的主要发病病种。(一)淋球菌的结构特点(一)淋球菌的结构特点 淋病双球菌又称奈瑟双球菌(Neisseria gonorrhoeas),是一种嗜二氧化碳的、需氧的革兰氏阴性球菌。该菌呈肾形,两个凹面相对,大小一致,长约0.7μm,宽0.5 μm;无鞭毛、无荚膜、不形成芽孢。它最适宜在潮湿、温度为35℃、含2.5%~ 5%二氧化碳的环境中生长。对外界理化条件的抵抗力差。在干燥环境中1~2 h即可死亡;在高温或低温条件下易致死;对各种化学消毒剂的抵抗力也很弱。(二)传播途径(二)传播途径1. 性交传播 人是淋球菌的唯一天然宿主。淋病患者是其传染源,性接触是淋病主要传播方式。成人特别是男性,淋病99%~ 100%属于性交传染。各国调查资料也表明,在淋病患者中男女一次性交感染率为22%~ 35%;男女双方感染率是男性易于传染给女性。一次性交男性传染给女性的感染率为50%~ 90%,女性传染给男性的为25%~ 50%;感染率还与性交次数成正比,男性与女性病人性交感染率平均一次为19%~ 25%,两次为35%,三次为49%,四次为57%。null2. 非性接触传播 主要是接触病人含淋病双球菌的分泌物或污染用具,如沾有分泌物的毛巾、脚布、盆子、衣裤、被褥、床单、浴盆、大便纸,甚至马桶的坐板等均可传染。特别是女性(包括幼女),因其尿道和生殖道短,很容易感染。null 上海市性传播疾病防治中心曾对浴室内淋病双球菌模拟污染实验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对实验组及对照组使用过的浴巾、垫巾、毛巾、更衣柜、浴缸、拖鞋及水龙头分别采样48件。实验组24件中,淋病双球菌阳性5件,阳性率为20.83%。对照组22件,淋病双球菌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另据报道,淋球菌在潮湿毛巾上可存活10~24 h,在厕所座位上可存活18 h左右。结果表明,淋病患者淋浴时污染明显存在,且其使用过的物品阳性率也较高。如果健康人在其淋浴后半小时内接触污染物,则易于感染上淋病。null3. 产道感染 淋病患者的产妇,分娩时产道内的淋病双球菌就可能传染给新生儿。 (三)临床表现(三)临床表现 淋病潜伏期为2~10天,一般为3~5天。 男性淋病多表现为急性尿道炎。初期表现为尿道口红肿、发痒及轻微刺痛;继而有稀薄粘液流出,严重者有轻度肿胀,引起排尿困难。24 h后症状加剧,红肿发展到整个阴茎头及部分尿道,尿道粘液性分泌物增多,冲出尿道口外溢。null 感染数日后,淋球菌侵及整个前尿道,尿道口溢脓、外翻。尿道疼痛可轻或重,排尿时疼痛加剧。同时可伴有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炎症或压痛。若不及时治疗,病变可上行蔓延至后尿道,引起急性前列腺炎、精囊炎、附睾炎、精索炎和尿道狭窄等并发症,还可有腰酸、腰痛、会阴及附睾剧烈疼痛、射精痛,甚至血精等症状。严重者可伴有全身寒战、发热、食欲不振、头痛等症状。此外,还可出现性欲减退、勃起不坚、阳痿、早泄及神经衰弱等症状。null 由于女性尿道短而排尿较畅通,其症状大多并不严重,有50%~ 70%的女性淋病常无自觉症状,故经常忽视或发生漏诊而延误治疗。但也正由于女性的泌尿生殖系统解剖结构上的特点,即阴道口的邻近有尿道、尿道旁腺、前庭大腺等,且尿道短而直,较男性易于扩张,因此女性淋病患者一开始时,常有数个器官同时发生病变。null 女性淋病多表现为急性尿道炎或宫颈炎。主要表现为:外阴红肿、发炎和糜烂;尿道口红肿、有浆液或脓性分泌物、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或血尿;子宫颈口糜烂,白带有血丝或呈脓血性白带,有恶臭气味;有1/5 ~ 1/4的患者可出现前庭大腺红肿、疼痛;并发生殖系统感染(如淋菌性盆腔炎),严重者可导致不孕。此外,还可出现全身性症状,如发烧、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下腹痛、腰痛,严重者可引起输卵管、卵巢脓肿破裂或化脓性腹膜炎等症状。null 另外,妊娠妇女染上淋病后,易发生胎膜早破,胎盘、胎膜、脐带、胎儿等羊膜腔内感染,以及早产、产后败血症等,增加新生儿的死亡率。新生儿通过产道时也易受子宫颈淋球菌的感染而患新生儿淋菌性眼炎,使新生儿在出生后2~3天内出现眼睑水肿、发红,有脓性分泌物,一旦延误治疗,可导致角膜穿孔而失明。(四)控制与预防(四)控制与预防 首先,应加强宣传教育,注意个人卫生。通过性健康教育,使广大群众对此病都有所了解,掌握必要的卫生保健知识,提高个人性健康水平。如在公共场所不随便使用他人的衣物、器具;淋病病人在未治愈前应自觉不去公共场所,如公共浴室、公共厕所、餐厅等;被淋病病人污染的物品应及时消毒处理;淋病患者应禁止与儿童,特别是幼女同床、共用浴盆和浴巾等。null 其次,应加强治安管理,规范社会主义性道德。在全社会范围内,加强治安管理,坚决取缔卖淫嫖娼活动,严肃查处容留卖淫的宾馆、旅社、歌舞厅和酒吧等地的不洁性行为。同时进行性道德教育,要求大家自爱、自尊、自律,自觉遵守性的纯洁性,不发生婚外和婚前性行为,坚持一夫一妻的性关系,这是预防性传播疾病在我国蔓延的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null 此外,还应加强疫情管理,及时治疗,预防传播。国家应加强对淋病疫情的管理,做好监测工作,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准确的信息。发现病人,应及时进行正规的彻底的治疗,对已治愈者要定期进行追踪复查和必要的复治,以求根治,防止复发。夫妻一方一旦感染了性传播疾病,应避免性交,治愈后再发生性行为。为防止无症状性淋病传播,导致晚期病变,在必要时应进行预防性治疗。二、梅毒二、梅毒 梅毒(syphilis)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症状复杂、病程很长、危害严重的性传播疾病。早期主要侵犯皮肤和黏膜,晚期可侵犯身体的许多脏器,特别是心脏和中枢神经系统。三、尖锐湿疣三、尖锐湿疣 由于以前对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a)的病因并不知道,所以常与梅毒或淋病混淆在一起。直至20世纪70年代,才有人证实尖锐湿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引起的。在近30年来,由于对外交流的增多,本病病人迅速增多,现已跃居性传播疾病的第二位,仅次于淋病。四、非淋菌性尿道炎四、非淋菌性尿道炎 非淋菌性尿道炎(nongonococcal urethritis)是指有尿道炎症状,但尿道分泌物涂片或培养检查时,查不到淋球菌的一类疾病。目前非淋菌性尿道炎在英美等西方国家发病率已超过淋病,居性传播疾病的首位。在我国仅次于淋病、尖锐湿疣,居第三位。 非淋菌性尿道炎的40%~ 50%由沙眼衣原体引起, 20%~ 30%由支原体解脲脲原体引起,尚有部分原因不十分肯定。五、生殖器疱疹五、生殖器疱疹 生殖器疱疹(genital herpes)又称阴部疱疹,是由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s virus,HSV)引起的性传播疾病,侵犯生殖器及肛周皮肤黏膜交界处,具有慢性、复发性等特点。在国外,生殖器疱疹的发病率在性传播疾病中仅次于淋病和梅毒,居性传播疾病发病率的第三位,在由病毒引起的性传播疾病中占第一位。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生殖器疱疹的患病人数不断增加,特别是性活跃人群中,约有30%的人患过生殖器疱疹,尤其是在青年人中,该病的发病率比淋病还高。我国生殖器疱疹的患者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六、软下疳六、软下疳 软下疳(chancroid)是由杜克雷氏嗜血杆菌所致的生殖器痛性多发性溃疡。常伴有腹股沟淋巴结炎。软下疳主要流行于热带及亚热带某些地区,特别是海员出入较多的性传播疾病流行港口。 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为10∶1。在我国,软下疳发病率位于第五位。七、阴道毛滴虫病七、阴道毛滴虫病 阴道毛滴虫病(frichomoniasis)是由鞭毛原虫—阴道毛滴虫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它主要通过性交方式传播,但也可通过坐式马桶、浴盆、脚盆、内衣、卫生巾、被褥等间接传播。毛滴虫主要侵犯女性阴道,也可因性交使男性泌尿系统感染。八、生殖器念珠菌病八、生殖器念珠菌病 生殖器念珠菌病(genital candidasis)是由念珠菌属,尤其是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女性阴道、男性包皮龟头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炎性疾病。可通过性接触而相互感染,也可通过受污染的浴盆、浴巾、游泳池、衣物等间接传染。九、细菌性阴道病九、细菌性阴道病 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是由加特纳菌和一些厌氧菌等混合感染引起的女性生殖道性传播疾病。加特纳菌为革兰氏染色阴性的球样短杆菌,主要通过性交传染。十、阴虱病十、阴虱病 阴虱病(pediculosis)是由阴虱寄生于阴毛引起的传染病。常由性交直接传染。也可通过内裤、床垫等间接传染,但机会很小。阴虱分雌雄两种,雌大雄小,有足3对,前足细长,后2对有巨形钩爪,紧抱于阴毛根部,头深入毛囊内。雌虱每日约产卵3个,附着于毛干上,呈点状灰白色物。十一、性病性淋巴肉芽肿十一、性病性淋巴肉芽肿 性病性淋巴肉芽肿(lymphogranuloma venereum)又称为腹股沟淋巴芽肿。它是一种由沙眼衣原体生物变种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主要表现为外生殖器无痛性溃疡,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化脓、坏死和破溃,晚期
/
本文档为【08.性传播疾病】,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