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不典型的嗜铬细胞瘤

不典型的嗜铬细胞瘤

2010-01-16 6页 doc 93KB 52阅读

用户头像

is_408312

暂无简介

举报
不典型的嗜铬细胞瘤不典型的嗜铬细胞瘤 嗜铬细胞瘤(phaeochromocytoma)的流行病学: 研究认为嗜铬细胞瘤在高血压人群发病率为0.1–0.6%,而尸检发现可率达0.3-0.95%。在确诊的病例中,约25%患者是因其他目的就诊而偶然被发现的。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阶段,但在20~50岁之间最多见。以往人们形象地将嗜铬细胞瘤称是一种“10%”肿瘤,认为约10%的嗜铬细胞瘤是恶性的,约10%是双侧性的,约10%是肾上腺外的,约10%发病于儿童,约10%是家族性的,约10%为复发性的,约10%和多发内分泌肿瘤有关,约10%与卒中后发现,还有...
不典型的嗜铬细胞瘤
不典型的嗜铬细胞瘤 嗜铬细胞瘤(phaeochromocytoma)的流行病学: 研究认为嗜铬细胞瘤在高血压人群发病率为0.1–0.6%,而尸检发现可率达0.3-0.95%。在确诊的病例中,约25%患者是因其他目的就诊而偶然被发现的。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阶段,但在20~50岁之间最多见。以往人们形象地将嗜铬细胞瘤称是一种“10%”肿瘤,认为约10%的嗜铬细胞瘤是恶性的,约10%是双侧性的,约10%是肾上腺外的,约10%发病于儿童,约10%是家族性的,约10%为复发性的,约10%和多发内分泌肿瘤有关,约10%与卒中后发现,还有约10%的嗜铬细胞瘤和其他疾病伴发,这些疾病包括Von Hippel-Lindau病、神经纤维瘤病等。目前研究认为这些比例可能更高。 嗜铬细胞瘤的病理生理 嗜铬细胞瘤起源于外胚层的神经嵴。嗜铬细胞在胚胎期岁交感神经在体内广泛分布,在出生后大多数嗜铬组织发生退化,而在肾上腺髓质则集中大量嗜铬细胞和少量交感神经元。 属于交感嗜铬系统的嗜铬细胞瘤主要产生分泌儿茶酚胺类物质: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主要由肾上腺髓质产生(约占80%,约20%为去甲肾上腺素),还可由肾上腺以外的嗜铬细胞分泌。去甲肾上腺素则主要由交感神经节后神经元释放,也可由肾上腺髓质产生。多巴胺也是一种神经递质,可由肾上腺髓质产生。正常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多于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 当患有嗜铬细胞瘤时,肾上腺髓质大多分泌去甲肾上腺素,其次肾上腺素,部分只分泌去甲肾上腺素,少数只分泌肾上腺素,极少数分泌多巴胺等(可见大部分嗜铬细胞瘤会同时分泌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家族性者可以肾上腺素为主,尤其在早期,肿瘤较小时。肾上腺外的嗜铬细胞瘤、除主动脉旁嗜铬体所致者外,只产生去甲肾上腺素,不能合成肾上腺素,因为将去甲骨上腺素转变为肾上腺素的苯乙醇胺 N - 甲基转移酶需要高浓度的皮质醇才能激活,只有肾上腺髓质及主动脉旁嗜铬体才具备此条件。 嗜铬细胞瘤可产生多种肤类激素(包括肾上腺外的嗜铬细胞瘤),其中一部分可能引起嗜铬细胞瘤中一些不典型的症状,如面部潮红 ( 舒血管肠肽,P 物质 ) ,便秘 (鸦片肽,生长抑素 ) ,腹泻 ( 血管活性肠肽、血清素、胃动素 ) ,面色苍白、血管收缩 ( 神经肽 Y) 及低血压或休克 (舒血管肠肽、肾上腺髓质素 ) 等。它还可分泌特异性酸性单体蛋白成为嗜铬粒蛋白A,有助于早期诊断。其中神经肽 Y可作为判断良恶的参考指标,良性者阳性率明显高于恶性。 肾上腺能受体的分类和生理特性:主要有α和β受体两类,各有2亚类。α1受体使小动脉和小静脉收缩、血压升高、瞳孔扩大;α2受体主要抑制交感神经突触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也可抑制胰岛素分泌。β1受体使心率加快,有正性肌力作用,增加心排出量,并使脂肪分解。β2受体使平滑肌松弛、支气管扩张、小动脉舒张、舒张压下降、糖原分解、并可促使交感神经突触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儿茶酚胺类物质的作用特点: 1.肾上腺素:直接激动α、β受体,产生较强的α型和β型作用。 (1)对心脏的影响:作用于心肌和传导系统的β1及β2受体,产生正性变时及变力作用,增加心肌收缩性,加速传导,加快心率,提高心肌的兴奋性。 (2)对血管的影响:激动血管平滑肌上的α受体,血管收缩;激动β2受体,血管舒张。其综合作用取决于不同血管平滑肌上α受体和β受体分布情况,作用复杂。皮肤黏膜血管:收缩最明显(α受体占优势)。内脏血管,尤其肾血管:收缩明显。骨骼肌血管:扩张(β受体占优势)。脑和肺血管:作用弱,有时由于血压升高而被动扩张。冠状血管:扩张(激动冠状血管 β2受体;心脏兴奋,代谢产物增加引起)。 (3)对血压的作用:收缩压升高(心脏β1受体兴奋),舒张压不变或稍下降(由于骨骼肌血管(在全身血管中占相当大比例)的舒张作用,抵消或超过了皮肤粘膜血管收缩作用的影响)。较大剂量: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在低浓度时β受体对肾上腺素的敏感性高于α受体;高浓度时α受体对肾上腺素敏感性高于β受体。即大小剂量肾上腺素对血压影响的区别)。(注:肾上腺素的典型血压改变多为双相反应,即给药后迅速出现明显的升压作用,而后出现微弱的降压反应,后者持续作用时间较长。如事先给予α受体阻断药,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可被翻转,呈现明显的降压反应,表现出肾上腺素对血管β2受体的激动作用。) (4)对代谢的影响:代谢增强,耗氧量增加,肝糖原分解增加,血糖升高等(抑制胰岛素分泌、糖原分解)。 (5)对平滑肌的影响:强大的支气管舒张作用。胃肠平滑肌张力降低。膀胱逼尿肌舒张(β2受体);膀胱括约肌收缩(α受体)。可引起排尿困难和尿潴留。 2.去甲肾上腺素:激动α受体作用强大,对α1和α2受体无选择性。对心脏β1受体作用较弱,对β2受体几乎无作用。 (1)对心脏的影响:激动心脏β1受体,使心脏兴奋。但在整体情况下,由于血压升高,反射性兴奋迷走神经,使心率减慢。心搏出量变化不大,这是由于外周阻力增加,增加心脏的射血阻力所致。 (2)对血管的影响:主要是小动脉和小静脉收缩。皮肤黏膜血管收缩最明显,肾血管次之。此外脑、肝、肠系膜、骨骼肌血管均呈收缩状态。冠状血管扩张。 (3)对血压的影响:有较强升压作用。小剂量静脉滴注血管收缩作用尚不十分剧烈时,由于心脏兴奋使收缩压升高,而舒张压升高不明显,故脉压加大。较大剂量时,因血管强烈收缩使外周阻力明显增高,故收缩压升高的同时舒张压也明显升高,脉压变小。 3.多巴胺:可激动α、β和DA受体。 (1)对心脏的影响:激动心脏β1受体作用比肾上腺素弱,一般不易产生心律失常。 (2)对血管的影响:激动α受体,对β2受体作用弱。肾血管、肠系膜及冠状血管扩张,这是由于激动这 些部位上的DA受体。注意:剂量较大通过激动α受体引起血管收缩作用超过血管舒张作用。 (3)对血压的影响:低浓度:收缩压上升;舒张压变化不大或稍升高。高浓度:收缩压与舒张压均升高。 (4)对肾脏的影响:激动肾血管的DA受体使血管扩张,肾血流增加;另外可抑制肾小管对钠离子再吸收,所以可使尿量增加。大剂量:激动肾血管α受体引起血管收缩,使肾血流量减少。 注:了解了儿茶酚胺类物质的作用特点,才能洞悉典型嗜铬细胞瘤发作各种表现的发生机制。 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表现: 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肿瘤分泌生物活性物质的种类、量及各成分的比例,分泌的方式(持续性或脉冲式),受体的分布及结合情况。 一.典型患者呈以下表现: 1.高血压症候群:大多数患者所具有,有阵发性和持续性两型,持续型略为多见,持续型亦可有阵发性加剧。 1)阵发性高血压:发作时血压突然飙升,收缩压可达200mmHg以上,舒张压亦明显升高,可达130~180mmHg(以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为主者更高一些)。发作时或后常伴有:严重头痛、出汗、心动过速(可继发迷走亢进)、紧张焦虑、面色苍白、恐惧感、恶心、呕吐、胸痛/腹痛、便秘、视力模糊、潮热等。发作终止后,可出现面颊部及皮肤潮红、全身发热、流涎、瞳孔缩小等迷走神经兴奋症状,并可有尿量增多。情绪激动、体位改变、腹部触诊、腹压增高(分娩、用力排便、性*交)、创伤、大小便、术前麻醉、血管造影、插管、灌肠、某些药物(如组胺、多巴胺拮抗剂)等条件可促使发作。 2)持续性高血压:症状较轻。常可被忽略而误诊为原发性高血压。可由阵发性发展而来。少数患者(多为儿童及青少年)病情发展迅速,呈急进性恶性高血压发展过程,短期内可出现严重并发症。 其中,一些特点让我们想到嗜铬细胞瘤的可能: A.血压波动大,特别是高血压与低血压交替(发生机制?); B.伴有抽搐、或体位性(直立性)低血压,或发作后出现不明原因休克(发生机制?); C.未经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尤伴心动过缓者(发生机制?); D.血压大幅波动,伴手足发绀或乳酸性酸中毒; E.发作时伴一过性高血糖、血象升高级发热等高代谢状态; F.急进性高血压,伴视力及心功能减退; G.短期高血压频发,迅速出现心脑肾等并发症,甚至死亡,即儿茶酚胺危象; H.特定条件下诱发的高血压; I.对一般降压药效果不佳或反而升高(α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及硝普钠除外)。 2.高代谢状态:更易见于同时分泌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或只分泌肾上腺素的嗜铬细胞瘤。 1)体温升高:阵发性高血压发作时可由发热,体温升高多在1~2度之间(多汗者体温上升比不显),偶有高热,但多不伴寒战。 2)糖代谢异常:可有高血糖、糖尿及葡萄糖耐量异常等表现,因肝糖原分解加速及胰岛素分解受抑所致。 3)脂代谢异常:脂肪分解加速,游离脂肪酸增高而至高胆固醇血症,长期存在可引起动脉硬化。 4)肌无力:肌糖原分解,乳酸生成增多,致肌肉消耗、肌无力。 5)消瘦:基础代谢率升高、脂肪分解加速、肌糖原分解等所致。 6)电解质紊乱:少数病例因大量儿茶酚胺引起钾向胞内转移及促进肾素、醛固酮分泌增多可致低钾。分泌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可引起高钙。 3.不典型表现: 待续。。。 女性,55岁,因“反复阵发性呼吸困难一月,再发1小时”来我院急诊就诊。患者一月前因偶发胸部不适,伴呼吸困难到外院就诊,以胸闷待查收入心脏科。入院后拟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行碘过敏试验中发生胸闷,呼吸困难,伴血压骤升200/110mmHg,患者端坐呼吸,双肺可闻及哮鸣音。经解痉,降压等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住院过程中无明显诱因下反复多次发作上述症状,每次发作均伴血压骤升。外院查心脏彩超未见明显异常,发作时心电图未见异常ST-T改变。查LDL升高,血糖正常。因在外院多次发作上述症状,但未找到明确原因,该院考虑“心源性哮喘待排”,处方普米克令舒和硝酸甘油后准予其出院。出院后三天,患者清晨无明显诱因再发胸闷,呼吸困难,喘息,大汗。急诊查血压200/100mmHg,心电图无明显异常,考虑心衰,给予硝酸甘油降压,并请心脏科会诊。至急诊会诊时患者仍感呼吸困难,喘息,但听诊双肺无干湿罗音。 患者发现血压增高约5年,平素间断服用钙拮抗剂降压,血压130-145/80-90mmHg.患者为过敏体质,对多种食物,药物,花粉等过敏。 在病史询问中,发现从体征,外院心超,心电图等可以肯定排除心衰和冠心病 急性冠脉综合症。于是自信满满的向急诊医生宣布,患者虽有高血压,但目前主要问题与心脏科疾病无关。于是可怜的呼吸科医生被迫将患者收走去排除支气管哮喘。 一周后的某日,可怜的人在路上碰到我,气急败坏的诉说,外院心脏科水平有多臭,一个嗜铬细胞瘤住院一个月,且在院期间反复发作,居然都没诊断出来。言者无心,听者有意,不禁羞愧难当。 教训: 1.会诊不能轻易被人牵着鼻子走,人家说心衰,你只负责确定“是”还是“否”。长此以往,水平很难真正提高。 2.有阳性体征存在的情况下,未经彻底排查前,不要轻易下神经官能症诊断。会诊时心中已确定该病人病情发作不可能是心衰,急性冠脉综合征和支气管哮喘,肺栓塞等情况,当时心中疑惑可能是心理因素所致。怕麻烦,于是将病人推至其他科。此举实在是不该。 3.患者每次发病时明显有血压骤升现象,因先入为主的思想,而错失重要诊断线索。 2001年看过的病人,2007年时据说还存活,生活可一般自理。 误诊尽管:腹痛→影像学检查→发现腹膜后包块→腹膜后解剖不熟悉→诊断胰腺癌 教训:①没有注意腹痛伴随症状;②没有仔细分析病情变化特点。 嗜铬细胞瘤病患,长期的小动脉收缩,皮肤罕有白净细腻者,皮肤多湿、涩,像是才洗完澡一样,尤以背部、大腿前方等真皮层较厚部位为明显,此与醛固酮瘤、cushing等不同 儿茶酚胺症病患多为嗜铬细胞瘤,发作性高血压的伴随症状以大汗、头痛为主,其他黑蒙胸闷头晕等症状不一定典型。且多在55岁之前发现,因为反复发作的功能性肿瘤,很难使病人身体及感观上能坚持到老年 嗜铬细胞瘤可为静止性或功能性,与醛固酮瘤不同,功能性肿瘤多在2厘米以上,更多的在3厘米以上。异位嗜铬细胞瘤理论上从颅底到盆膈均可发生,临床上以横隔以下、生殖静脉下腔入口以上的中轴线范围多见,盆腔常发生于截面位膀胱三角区水平(盆腔神经解剖因素) 超声检查在肿瘤初筛影像学定位方面具有突出意义,比起生化检查可操作性强得多,看完心脏顺手扫一下肾上极,关键是考虑到了没 功能性嗜铬细胞瘤作为一种外科干预意义大、预后好的占位疾病,泌尿科医生通常负责定性、定位诊断后的手术部分。医院内分泌水平高的地方病源更丰富,泌尿科也跟着沾光,一定的麻醉水平手术才好常规开展。在充分术前药物治疗情况下,小于6公分的肿块可以考虑后腹腔镜手术切除。外科技术治疗本病,本身只不过是一个位置较深的毁损性手术,手术难度通常不大,治疗难度一方面在于精确定位诊断与完善的内科处理,最主要的是需要较高的麻醉监护水平。术中从触摸、游离肿块时引起的急剧血压升高、不同程度心率失常,直到主要静脉被夹闭为止,是最需警惕的阶段。桡动脉压从200多降低至休克血压,在夹闭肾上腺静脉前后,常可按秒来计算 96年曾在我眼下因漏诊被嗜鉻掉一位年轻的母亲,循环与呼吸系统的迅速变化让当时的我无从下手,请上级医院会诊也不好确定,抢救机会稍纵即逝,他们说从医三十年还真没遇到过,要不是病理的诊断还对嗜鉻很陌生,更谈不上处理,在基层医院遇到的很少这样的病例,自今我再也没见过这样的病例,如果能快速让我们想到并有好的确诊方法,这病的嗜命功能就可以给它绝育掉了 支持楼主 摘廖老师第二版《内分泌学》嗜铬细胞瘤部分内容和大家一起学习: 1.各年龄段均可发病,高峰为30--50岁,男女发病率基本相同,儿童少见。80%-90%为良性,恶性占10%--16%。 2.早期诊断线索 在临床上,遇有下列情况要想到本病可能: (1)任何类型的高血压者,尤其是中青年及儿童患者。 (2)直立性低血压或血压的波动性大(血压可正常或升高)。 (3)多汗,潮热,不耐热,心悸等症状不能用甲亢或神经官能症解释。 (4)OGTT异常,但不伴高胰岛素血症。 (5)不明原因消瘦者: 3.临床高度怀疑嗜铬细胞瘤: (1)阵发性或持续性高血压病人,伴头痛,心悸,多汗,面色苍白及胸,腹部庝痛,紧张,焦虑及高代谢症状 (2)患急进性或恶行高血压的青少年患者。 (3)原因不明的休克,高,低血压反复交替发作,阵发性心律失常,体位改变或大小便时诱发血压明显升高; (4)在手术,麻醉,妊娠,分娩过程中出现血压骤升或休克,甚至心跳骤停者:按摩或挤压双则肾区或腹部而导致血压骤升。 (5)服用常规抗高血压药物治疗血压下降不理想,或仅用B阻剂治疗反而使病情加重者。
/
本文档为【不典型的嗜铬细胞瘤】,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