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第三章伤寒和副伤寒

第三章伤寒和副伤寒

2013-12-22 10页 doc 56KB 67阅读

用户头像

is_922320

暂无简介

举报
第三章伤寒和副伤寒A1型题 A1型题 1.伤寒出现肝脾肿大的主要原因是 A、全身网状内皮系统增生性反应 B、伤寒性肝炎、脾炎 C、I型变态反应 D、III型变态反应 E、中毒性肝炎 2.伤寒杆菌的病原学特点哪项正确 A、属沙门菌属的A群 B、革兰染色阴性,产生芽孢,有夹膜 C、有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部分细菌有菌体表面(Vi)抗原 D、Vi抗原抗原性强,产生Vi抗体滴度高,持续时间长 E、到目前为止,我国未发现耐氯霉素的伤寒杆菌株 3.伤寒杆菌致病的主要因素是 A、内毒素 B、肠毒素 C、外毒素 D、神经毒素 E、细胞毒素 4.引起伤...
第三章伤寒和副伤寒
A1型 A1型题 1.伤寒出现肝脾肿大的主要原因是 A、全身网状内皮系统增生性反应 B、伤寒性肝炎、脾炎 C、I型变态反应 D、III型变态反应 E、中毒性肝炎 2.伤寒杆菌的病原学特点哪项正确 A、属沙门菌属的A群 B、革兰染色阴性,产生芽孢,有夹膜 C、有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部分细菌有菌体面(Vi)抗原 D、Vi抗原抗原性强,产生Vi抗体滴度高,持续时间长 E、到目前为止,我国未发现耐氯霉素的伤寒杆菌株 3.伤寒杆菌致病的主要因素是 A、内毒素 B、肠毒素 C、外毒素 D、神经毒素 E、细胞毒素 4.引起伤寒不断传播或流行的主要传染源是 A、普通型伤寒患者 B、暴发型伤寒患者 C、慢性带菌者 D、伤寒恢复期 E、伤寒患者的潜伏期 5.伤寒的典型临床表现是 A、中长程稽留高热、肝脾肿大、周围血象不高、肥达反应“H”、“O”均 升高 B、长程低热,肝脾肿大,周围血象不高,肥达反应阳性 C、长程驰张热、肝脾不大,周围血象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升高,肥达反应“H”升高 D、长程间歇高热、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消化道出血 E、长程间歇寒战、高热、肝脾肿大,周围血象正常,重度贫血,肥达反应阴性 6.伤寒的确诊依据是 A、粪培养伤寒杆菌阳性 B、尿培养伤寒杆菌阳性 C、胆汁培养伤寒杆菌阳性 D、肥达反应阳性 E、血培养伤寒杆菌阳性 7.对曾使用过抗生素,疑为伤寒患者,最有价值的检查是 A、粪培养 B、骨髓培养 C、血培养 D、肥达反应 E、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8.伤寒最严重的并发症是 A、肠出血 B、中毒性心肌炎 C、溶血尿毒综合征 D、中毒性肝炎 E、肠穿孔 9. 肥达反应阳性率最高的时期是: A、病后第1周 B、病后第3~4周 C. 病后第2周 D. 病前1周 E、病后第5周 10.可用于调查伤寒慢性带菌者的抗体是: A、H抗体 B、O抗体 C、A抗体 D、B抗体 E、Vi抗体 11. 伤寒病人排菌量最多的时期是 A、起病后第1周 B、起病后第2-4周 C、起病前1周 D、起病后第5周 E、起病后第6周 12.伤寒发病第一周内阳性率最高化验是 A、大便培养 B、肥达反应 C、血培养 D、尿培养 E、补体结合试验 A2型题 13.成人,持续发热8天,伴有腹胀、腹泻,大便每天3~5次,偶有粘液,2年前有血吸虫疫水接触史,体查:体温38.8℃,肝在肋下1cm,脾在肋下1.5cm,血象:WBC 4.0×109/L,N 0.72,L 0.28,粪便镜检:WBC 0~5/HP,最可能的诊断是 A、细菌性痢疾 B、急性血吸虫病 C、伤寒 D、阿米巴痢疾 E、急性病毒性肝炎 14.女,35岁,反复发热35天,患者持续高热10天时,当地医院曾给予氯霉素治疗,5天后热退出院,出院后未接受任何治疗,2周后再次出现发热,体查:体温38.5℃,肝在肋下2cm,脾在肋下1.5cm,血象:WBC 3.0×109/L,N 0.70,L0.30,肝功能检查:ALT 200U/L,TBIL 16μmol/L,大便隐血实验++,最可能的诊断是 A、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 B、全身粟粒性结核 C、病毒性肝炎 D、伤寒复发 E、阿米巴病 15.男,20岁,稽留高热已3周,伴腹胀、腹泻入院,当晚突然出现腹痛,体温骤降至35.5℃,脉搏120次/分,血压60/45mmHg,腹部压痛、反跳痛明显,肝浊音界缩小,血象:WBC 18.0×109/L,N 0.88,L 0.12,肥达反应H 1:320,O 1:320,OX 1:80,最可能的诊断是 A、胃溃疡穿孔 B、阑尾炎穿孔 C、胆囊炎胆囊穿孔 D、阿米巴痢疾肠穿孔 E、伤寒肠穿孔 16.男,34岁,农民,持续发热13天,伴腹泻7天,大便稀,4~5次/天。4小时前突然右下腹剧痛,随后感心慌、出汗、腹胀,下腹广泛压痛,右下腹明显,有肌紧张及反跳痛。血象:WBC 19.6×109/L,N 0.92,L 0.08, 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血吸虫病并发阑尾炎 B、阿米巴痢疾并发肠穿孔 C、肠结核合并结核性腹膜炎 D、伤寒并发肠穿孔 E、结肠肿瘤腹腔转移 17.关于副伤寒甲、乙的临床表现,下列哪项不正确 A、起病时有急性胃肠炎症状 B、发热多呈驰张型 C、毒血症状较轻,但胃肠症状较显著 D、出血与穿孔少见 E、副伤寒甲复发机会较伤寒少 18.为伤寒病人做细菌培养,下列有关不同标本诊断价值的描述,哪一条是不正确的 A、病程第1~2周,血培养的阳性率最高 B、骨髓培养的阳性率比血培养低 C、整个病程中,粪便均可培养出伤寒杆菌,但阳性者不一定都是现症病人 D、病程第3~4周,部分病人的尿培养阳性 E、胆汁培养有助于发现带菌者 19. 伤寒的病原学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伤寒沙门氏菌属于沙门菌属中的D群 B、不形成芽胞,有鞭毛,能运动 C、有荚膜 D、在普通培养基中能生长,但在含胆汁的培养基中更佳 E、不产生外毒素,菌体裂群后释放出内毒素 20. 小儿伤寒特点不正确的是 A、发热以弛张型为多 B、胃肠道症状不明显 C、肝脾肿大较常见 D、易并发支气管肺炎 E、病死率较低 21. 老年伤寒的特点不正确的是: A、通常发热不高但易出现虚脱 B、常可并发支气管肺炎和心力衰竭 C、持续胃肠功能紊乱 D、病程迁延,恢复慢 E、病死率较低 22.关于肥达反应下列哪项错误 A、应用伤寒沙门菌“O”与“H”抗原,副伤寒甲、乙、丙的鞭毛抗原(“A、B、C”)等5种抗原,通过凝集反应检测患者血清中相应的抗体 B、对伤寒与副伤寒有确定诊断价值 C、通常在病后1周左右出现抗体 D、第3~4周的阳性率可达70%以上 E、约有10~30%患者肥达反应始终为阴性 23.女性,30岁,船员,8月1日开始持续发热12天,伴头痛、畏寒、腹泻、纳差,右下腹轻压痛,肝肋下2.5cm,软,无压痛,脾肋下1cm, 体查:体温40℃,ALT 90U/L,HBSAg(-),肥达反应:H: 1/160,O: 1/80, 血象WBC 4.0×109/L,N 0.65,L 0.35, 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 B、疟疾 C、伤寒合并中毒性肝炎 D、伤寒(暴发型) E、阿米巴肝脓肿 A3型题 问题24~26 男,15岁,学生,不规则发热半个月,体温38~40℃,无畏寒、寒战,伴食欲不振、腹胀,近日出现精神恍惚,谵妄,听力下降,在当地不规则用过青霉素、氨苄青霉素治疗。体查:体温40℃,脉搏100次/分,血压:98/79mmHg,表情呆滞,心肺无异常,腹软,右下腹轻压痛,肝右肋0.5cm,脾左肋下1cm,血象:WBC 4.0×109/L,N 0.65,L 0.35 24.最可能的诊断是 A、败血症 B、疟疾 C、伤寒 D、病毒性肝炎 E、恶性组织细胞病 25.确诊最好进行下列哪项检查 A、血培养 B、骨髓培养 C、肥达反应 D、小便培养 E、大便培养 26.下列哪项处理是错误的 A、选用喹诺酮类抗菌治疗 B、卧床休息 C、易于消化,少纤维饮食 D、高热时可采用物理降温 E、腹胀用肛管排气+新斯的明 B1型题 问题27~28 A.喹诺酮类 B.复方磺胺甲基异噁唑 C.头孢菌素类 D.氯霉素 E、阿莫西林 27. 多重耐药性伤寒病原治疗首选   28. 妊娠合并伤寒病原治疗忌用   问题29~31   A、确诊伤寒病人   B、伤寒带菌者   C、斑疹伤寒   D、支持临床诊断伤寒   E、副伤寒丙   29.长程发热,脾脏肿大,粒细胞减少,骨髓培养有伤寒杆菌生长   30.慢性腹泻患者大便培养伤寒杆菌阳性   31.持续发热2周,伴腹泻、脾大,血清肥达反应H: 1/320,O: 1/320,   OX19: 1/80   问题32~36   A、O1:40 H1:40 A1:40 B1:40   B、O1:80 H1:160 A1:40 B1:40 C、O1:160 H1:160 A1:320 B1:40   D、O1:160 H1:40 A1:40 B1:320   E、O1:40 H1:320 A1:320 B1:320   32.肥达反应阴性   33.伤寒早期   34.伤寒菌苗预防接种 35.副伤寒甲   36.副伤寒乙   问题37~41   A、侵袭性腹泻   B、分泌性腹泻   C、果浆样大便   D、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E、嗜酸性粒细胞增加   37、霍乱   38、菌痢   39、阿米巴痢疾   40、伤寒   41、急性血吸虫病   答案部分   A1型题   1.A 2.C 3.A 4.C 5.A 6.E 7.B 8.E 9.B 10.E 11.B 12.C   A2型题 13.C 14.D 15.D 16.E 17.E 18.B 19.B 20.B 21.E 22.B 23.C   A3型题   24.C 25.B 26.E   B1型题   27.A 28.C 29.A 30.B 31.D 32.A 33.B 34.E 35.C 36.D 37.B 38.A 39.C 40.D 41.E
/
本文档为【第三章伤寒和副伤寒】,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