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肾气丸--紫林

肾气丸--紫林

2013-12-25 23页 doc 79KB 171阅读

用户头像

is_993936

暂无简介

举报
肾气丸--紫林闪到腰 肾 气 丸 按伤寒论原文描述,仲景共有三个条文用到了肾气丸,引用如下: 1、消渴,小便多,饮一斗,小便亦一斗者,肾气丸主之。 2、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肾气丸主之。 3、问曰:妇人病,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者,何也?师曰:此名转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则愈,肾气丸主之。 肾气丸方 地黄八两 薯蓣四两 山茱萸四两 泽泻三两 牡丹皮三两 茯苓三两 桂枝一两 附子一枚(炮) 右八味,捣筛,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酒下十五丸,渐加至二十五丸,日再服,不能饮者,白饮下之。 由以上三条可以看出...
肾气丸--紫林
闪到腰 肾 气 丸 按伤寒论原文描述,仲景共有三个条文用到了肾气丸,引用如下: 1、消渴,小便多,饮一斗,小便亦一斗者,肾气丸主之。 2、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肾气丸主之。 3、问曰:妇人病,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者,何也?师曰:此名转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则愈,肾气丸主之。 肾气丸方 地黄八两 薯蓣四两 山茱萸四两 泽泻三两 牡丹皮三两 茯苓三两 桂枝一两 附子一枚(炮) 右八味,捣筛,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酒下十五丸,渐加至二十五丸,日再服,不能饮者,白饮下之。 由以上三条可以看出,肾气丸不只应用于男性,也广泛应用于女性。无病者可以用之提高肾的机能,延缓衰老,此丸即为本人经常服用的养生药物之一。本药服用后凡小便量有增加,排尿顺畅,小便深黄者变淡黄,小便白者变淡黄。即为体内代谢在好转的象征。本人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症,腰背痛、手足干、足跟痛、下肢酸软无力、膝盖痛、记忆力减退、头发焦枯、白发、月经不调等诸多疾病,若明得肾气丸作用机理,配合汤剂,可用之治疗很多疑难病症,欲了解肾气丸机理,请多多研读本版下面文章,本版下面文章全部转自吾之台湾好友IL的博客,若不明白是否可以服用肾气丸,可以在本版下留言咨询。 六味?八味? 我在之前的「桂枝與肉桂之用有感」最後,提到了腎氣丸, 也就是俗稱的八味地黃丸、金匱腎氣丸……(族繁不及備載),裡頭加的應該是桂枝才對。 剛才讀到了一段文字,有了,所以在這邊,換了另外一個方式, 來談談腎氣丸的組成與桂枝的幾件事。 在我國的宋朝,有位名為「錢乙」的名醫, 他最偉大的成就,就是一生努力研究了小兒科有四十年,獲得許多心得和發現。 雖然他的著作很多都散失掉了,但是仍有一部由他的學生在他過世後集成的《小兒藥證直訣》, 我們在現代還讀得到。 在這部《小兒藥證直訣》裡頭,錢先生就秉著「小兒純陽」的思想, 把原本強力補腎的腎氣丸的八味組方中,拿掉了桂枝和炮附子這兩味藥, 而成為了兒科用藥。 大致上來說,就《黃帝內經》對於男性與女性在身體變化上的說法: 男性大概是以八年為一個變化周期,女性大概是以七年為一個變化周期。 而兩者在第一個周期,也就是男性八歲之前,女性七歲之前, 其實都是「幼兒」,也就是說,身體還沒有很明顯的性別特徵變化。 那個時候的身體只是在不停的快速成長、發育, 為了將各個身體器官、組織的機能,建構至基本的水準。 此時不管男性、女性,都是看作全身上下都是陽氣的人體, 充滿了生機和旺盛的生長能力,像春天的小樹苗一樣,所以才說「小兒純陽」。 附帶一提,在第二個周期,也就是男性十六歲,女性十四歲, 開始出現西方醫學所謂的「青春期」--第二性徵出現。 身體進入第二次的快速發展,只不過這時候的發育重點,是在性徵的表現, 而骨骼也開始有巨大的變化,體態的曲線開始有差別; 是屬於形體,也就是「陰」的成長。 在這個時期之後,男性和女性各別的陽與陰,都成長至能夠穩定下來的狀態, 也就是接近完整的成人體格了。 既然「小兒純陽」,其實是可以不必「補腎氣」的; 但是腎氣丸不只是單純的補益而已,幼兒身上也是可能有其他需要應用它的病證出現。 所以在使用上,就不能再把補益陽氣的桂枝、炮附子,加在腎氣丸裡,使用在幼兒身上。 更嚴格來說,小孩子如果吃了腎氣丸,就可能出現過早成熟的現象, 例如男童長鬚、生喉結,女童胸部隆起、有初經。這是會嚴重破壞人體健康平衡的。 為了怕發生意外,在這裡還是要強調一下: 未成年者絕對嚴禁服用八味腎氣丸!! 回題。 既然純陽之體不需要腎氣丸裡的桂枝、炮附子來補助陽氣,當然, 過了這個年紀,早已經不是「純陽之體」的我們, 就絕對需要用桂枝、炮附子之力,來補益隨年齡增長,只會日益衰微的陽氣。 換句話說:如果成人吃了沒有桂枝、炮附子的腎氣丸,又怎麼能讓藥發揮它應該有的作用呢? 這邊,就得到了「成人只用八味藥組成的腎氣丸,不用六味地黃丸」的第一個結論。 另外,如果組成腎氣丸的這八味藥裡,用的不是桂枝,而是肉桂呢? 參考許多贊成肉桂為治陰的醫家說法(我在前面的文章中也有引述), 很明顯,肉桂不是補益陽氣的作用,那麼在小兒用藥上,理當是不需要去除才對; 既然需要去除,這種「桂」必定能補益陽氣,而那就必定是指「桂枝」而言了。 這邊,就得到了「腎氣丸的組成不用肉桂,而是用桂枝」的第二個結論。 在很多藥方上面,用桂枝或是肉桂,的確有不少不同的實例與證明; 不過,在腎氣丸這個例子上,我們倒是應該能從這幼兒用藥這一點, 來得出兩個重要的結論。 聊一點傷寒論的腎氣丸 在之前一篇「六味?八味?」裡頭,朋友們給了不少資料和看法, 也有不少提問。都十分精彩,也十分感謝朋友們無私的回響。 因為在回應中能夠寫出的字數有限,所以我以開新題目的方式, 來聊到一些零碎的、自己的想法。 非華陀君在回應中問到了幾個問題,我在這篇中先來聊一下我自己的想法: 1. 桂林古本中並沒有特別強調他的補腎功能? 好像跟後來其他醫書講的不一樣, 如果這是提出八味的始祖的話? 腎氣丸的確沒有明寫「補腎」;就好像小建中湯也只有在方名寫著「建中」而已。 因為《論》中本來就是針對「證」來認識生病的狀況, 這一點,也許要參照前半部,關於治則的思考邏輯後,會比較清楚一點。 否則,如果只認識「證」或是「病名」,我自己以為,觀念會很零碎; 如果用功能來認識藥方,也會比較吃力一點。 不過,因為後來的醫書似乎以這樣的方式來寫作的,也不少, 所以這就成了一種習慣吧。 也許我們應該來看看原書上是怎麼說的。 就使用這個方子的描述來說,有三則: 《辨厥陰病脈證並治》(11.119) 「消渴,小便多。飲一斗,小便亦一斗者,腎氣丸主之。」 《辨血痺虛勞病脈證並治》(13.30) 「虛勞,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腎氣丸主之。」 《辨婦人各病脈證並治》(16.36) 「問曰:婦人病,飲食如故,煩熱不得臥,而反倚息者,何也?  師曰:此名:轉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則愈。腎氣丸主之。」 兩則治病,一則治虛勞。的確,都沒寫到「補腎」。 不過,這三則病所反映出的人體,是什麼情形?如果我們能夠探討出這點, 相信就會對於腎氣丸的功用之一,會有初步的了解。 (為什麼說「之一」呢?因為事實上許多仲景方在《論》中以外的病證上,  都有各種不錯的效果。我們不應該將藥方只挶限於《論》中所提的作用來認識它。  不過,對於認識藥方而言,由《論》為出發點,卻是很明確而穩固的基礎。) 這三則主要描述的證,都有一個特點,就是「小便」的問題。 或是小便過利不禁,或是小便不得出。 如果是單純的利水,其實還有五苓散等等,太多的藥方可用; 不過,依13.30此條的提示,如果小便的問題,牽涉到了「腰痛」, 我們就不得不思考,是不是腎氣有所不足了。 腎與膀胱相表裡;如《內經》所說的:「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 膀胱太陽之水的「氣化」的問題,如果會和「腰痛」問題一同出現, 那麼以表裡關係,我們可以思考:腎的少陰,可以主宰太陽膀胱的氣化功能。 也就是說,如果腎的陽氣虛勞不足,會影響入膀胱腑的陽氣的作用。 以「補腎陽」的角度,來整治入腑之陽,想必是這三條治則背後的意義。 雖然《論》中不提「補腎」、「補腎陽」,不過,則治則描述, 以及藥方命名,我們還是可以搜尋出一些方向來。 說到氣化,我想,我們可以順道聊到一點「三焦」。 三焦在現在人體解剖學中,應該要對應到哪一個臟器, 其實,就和「心與心胞」的定義一樣,還沒有非常一定的說法。 不過,在某個說法之中,「三焦」是對應到人體各種組織液的運行通道, 包含了現今所謂的「淋巴」的部分。 淋巴是身體之中,富有營養的體液,是身體絕大多數部位都有分佈的一種組織。 如果把淋巴對於身體細胞組織的養分交換或是液壓平衡的功能思考進來, 的確也可以解釋為「上焦氣化」、「中焦氣化」、「下焦氣化」。 《內經》中也散見一些有關於腎、膀胱、三焦的描述,如: 「腎合三焦膀胱,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應。」 「腎應骨,密理厚皮者,三焦膀胱厚;粗理薄皮者,三焦膀胱薄;  疏腠理者,三焦膀胱緩;皮急而無毫毛者,三焦膀胱急。  毫毛美而粗者,三焦膀胱直,稀毫毛者,三焦膀胱結也。」 由此可知,腎、膀胱、三焦,在一些作用點上,是有直接的關連性的; 而腎又為臟,居主導地位。 腎氣強弱,似乎可以影響的,並非只有腎本身,而是牽涉到了腑之膀胱, 以及在經絡分佈中「屬膀胱」的三焦經。 「淋巴」在西醫的解剖與觀察中,已經提到了不少與免疫力, 以及和自由基的產生與代謝的關係。 在人體內體循環的作用之中,我們不得不說,淋巴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 若「淋巴」的作用可以被包含於「三焦」的描述之中, 那麼,要說腎氣無關於自體免疫或是老化,就算以西醫的觀察來看, 其實,還有不少可以討論的空間; 腎氣能夠主宰的作用,可能也並非如此單純。 2. 肉桂不能助腎陽是那邊看到的? 我查的資料有寫說他就是歸 腎, 脾, 心, 肝經;功效是散寒建胃, 益腎助陽 肉桂能夠入腎、脾、心、肝等經,不過和「助腎陽」,可能還是有一段差距。 我在之前的一篇回應有提到過,中藥材在取用藥材的部位,或是如何使用它, 都會有一定的邏輯存在: 用在下者,取法由下而上,由內而外;用在上者,取法由上而下,由外而內。 肉桂一般就是指桂樹的根部,是屬於「在下」者; 它的氣和味都屬厚重辛香,較桂枝來說,比較不偏走行的作用。 桂枝一般就是指桂樹上的嫩枝,也就是希望它能在身體中發揮 「由上而下」,或是「由外而內」的作用。 這個,就是「由陽入陰」的作用。 而腎氣丸在「由陰入陽」的部分,選用的卻是炮附子, 同樣的,炮附子是烏頭這個植物在根部的側邊所連生出來的側根; 所取用的,剛好是桂枝的相反位置。提供了「氣」在陰陽間循環交流的模型。 如果我們再回看《論》中,對於陽氣,尤其是腎氣, 不達於四肢(如四逆湯),或是陽氣不暢、聚結胸中(如桂枝去芍及加附子湯)等證, 附子是很被經常使用的一味藥材。 桂枝與肉桂之分,是較後世,至少是漢朝《論》成書之後,才有細分。 細分之後的說法,也比較偏向「引火歸元」; 如果我們回參「肉桂是取用桂樹之根」的邏輯,這樣的描述,似乎會準確一點。 至於心火、命門之火,以及脾胃消化之間有什麼關係,那就需要更多的篇幅了。 因為離題有點遠,所以我們先暫時不談它。 同樣的,如果認為命門之火無關於胃氣的養護,可能也需要再重新來探討一番。 3. 桂林古本也是只提到使用地黃, 不知道您有在哪本古籍上看到使用生地及熟地的八味? 雖然從漢朝開始,《論》中就已經將地黃入藥, 不過名為「熟地黃」的炮製法,或許是從唐代(可能由孫思邈先生)才開始。 若說《本經》中對於地黃的描述:「……生者尤良。」 我們似乎採用生地(現在很少有真正的新鮮的地黃,因為保存、運送不易; 一般入藥的,是指已經曬乾之後的「乾地」。) 應該比較能夠還原當初仲景立方的當時狀況。 我以為的腎氣丸 先「定義」,我在這個地方所稱的「腎氣丸」,只以《傷寒雜病論》桂林本為準。 其他的經典所出者,在下不才,就只能說:不認識了。 仲景開的「腎氣丸」,我覺得,是有它的奧妙之處的。 以下,就是我自己對它的想像和認識。 不見得是事實,只是一種讀書心得和親身體驗的記載。 腎氣也好,腎陰也罷,我認為要長期補養,還是只有靠仲景的腎氣丸。 我以為,去桂、附不見得是聰明之舉。 六路陰藥,還是需要一線陽氣來引。 而這一線陽氣,就是由陽入陰的桂枝,還有由陰出陽的炮附子。 桂枝取法乎上,由上而下,由陽入陰; 附子取法乎下,由下而上,由陰出陽。 兩者同性而異功,並用為一體之兩面。 鼓動真氣循環,非借此二藥之力不可。 大用地黃,取中焦生精,以地滋水之意涵, 此無形之血本,為天生一水。 若作西醫解剖,可相當於脊髓造血清之妙。 補腎貴能入髓,又髓本督脈而生, 此為返陰還陽、練精還氣之要道。 薯蕷得太陰地氣而出陽,固後天之本。 山茱萸秉少陽氣化,通行三焦澀精氣。 並用之,則正氣陰陽出入,可謂足矣。 丹皮涼泄血中伏火,去邪熱, 澤瀉秉土氣,固水精之上犯, 茯苓能安心之神,養肝之魂。 三者共同去除安養陰氣之礙。 藥和溫酒,一去地黃性滯, 二能促行藥勢,雙解。 坦白說,別說要開出同樣等級的藥方, 光是要看懂八加一味藥的來龍去脈, 體察出為何如此組方能夠大補腎氣, 大概就可以算得上如你我這樣凡人一生的課題了。 腎氣丸力強但性溫,在補腎方裡面,我覺得是沒有藥方能出其右的。 腎氣丸要拆解已經不容易,更不說要加味,難度更高, 開方的手法水準,一定要有相當的程度,才辦得到。 我個人以為腎氣丸的強處在於「入督脈」,引腎精入督脈還氣入陽, 才是「腎氣」最高明的境界,練精化氣的要義。 這已經是接近道家練氣的程度了。補方至此,實堪稱「補藥之王」。 若是能懂得養氣、練氣,可能連藥都不必吃,就能去病; 如果凡人如你我,無緣煉丹成仙,那麼,還是乖乖用一般的方法, 吃好飯、服好藥吧。 闪到腰 在《論》裡的描述下,腎氣丸並沒有對於外傷使用的案例可以參考; 而且,事實上,《傷寒雜病論》本身就不是一本談論外科的醫書。 不過,在我見過的例子中,卻也在外傷上,見到功效。 有位朋友,在一次工作的勞動中,因為用搬重物的用力不當, 讓腰部後側有閃到,發生痠痛不適的情況,嚴重的時候甚至不得動彈。 雖然讓人推拿,卻不見好轉;貼的、抹的都用了,依然疼痛。 之後朋友開始服用腎氣丸。 每個小時五顆,溫熱水服用。 開始服用後,腰部的痠痛就漸漸消失, 三天後就不致於影響生活,五天後就沒事了。 也就是說,因為外傷導致的「腰部痠痛」, 與因為虛勞而發生的證狀,或許可視為一同; 合證狀,應該就能收到預期的效果。 當然,腎氣丸算不得傷藥,三天才讓痠痛緩和,也不算高明。 不過,我自己對於這件事情的看法是: 身體內部系統的問題,會反映在肢體外在的機能上; 同樣的,若是肢體的特定部位容易受傷,多半也能思考, 在身體內部的對應系統上,可能一樣也是較虛弱的部分。 物心不二,這應該還是不變的道理。 用傷藥,有可能一時片刻馬上就解證, 但是很難保傷者不會再次受傷; 若是在傷癒之後,能夠加強身體系統的調適與補養, 這應該才是根本解決之道。 大便带血 大便中帶有血,坦白說,可能的狀況有許多種。 我在這邊提出來的,是數種狀況的一種; 當然,反之亦然,腎氣丸也不是所有的狀況都能夠對應。 腎氣丸不是神藥,並非各種疑難雜證,有病就治,這個還是我必須要強調的。 只不過,我自己覺得,一首藥方在組成之中, 若是能夠了解到仲景立方的用意,用藥進退的根據為何, 自然能夠認識到在仲景明示的範例之外,可以應用的其他病證。 我自己在讀書的過程當中,覺得,這是很重要的一個心得。 這位朋友的大便中帶血,不帶有其他的疼痛狀況; 在大便之中帶的血,有的時候量還頗多,但是大便並無乾硬或不暢。 狀況較嚴重之時,甚至肛門稍有用力,就有血絲排出。 我問了一句「平時,是不是因為忙碌,會忍尿,不太常小解?」朋友回道:是。 後來這位朋友平時開始注意喝水,並且改掉忍尿的習慣之外, 並且注意,以溫熱水早晚服用腎氣丸之後,一週內就不再犯了。 在看過這個例子之後,我的推理如下: 平常慣於忍尿的人,體內的濕氣無法順利代謝,除了會膀胱過勞之外, 首先就是會讓不喜歡濕氣環境的脾系統功能受阻; 脾系統就像除濕機一樣,不停發熱,但是濕氣仍然不斷, 這股濕熱之氣,就會傳於下游的系統,也就是肺系統。 肺臟是嬌臟,容易受邪,也容易外傳病邪;肺會外傳的頭號對象,就是它的「腑」,也就是大腸。 大腸長久以來的濕熱,讓組織處於類似發炎的充血狀況, 一旦血管失去彈性,或是因為其他因素而進一步發炎,血管就會破裂,形成出血。 所以,就在沒有其他疼痛的狀況之下,發生出血的現象。 這位朋友,平常也有鼻腔不通暢,容易鼻塞的毛病,這是我會做出這番推理的重要佐證之一。 朋友身邊的人,起初一直要這位朋友去看西醫,甚至說要開刀。 試想,這種因為身體系統失調而出現的警訊,會因為挨了一刀而好轉嗎? 身體沒事就被切開,真的不打緊嗎? 发想 我們在仲景所立下的腎氣丸方子中, 看到了八味藥味的組成,以及服用上的指示。 組合起來的效果,被命名為「腎氣」丸, 可想而知,這個方子,是對於腎氣,也就是腎的機能, 是有助益的藥方。 那麼,這八味藥各自的作用, 又是怎麼辦到「對於腎氣有助益」這回事的呢? 在拆解藥方的過程當中,我自己覺得, 首先要能夠把各藥材的功能給推理出來。 再來就是要能夠模擬出這些藥材各以多少的力道,組合成什麼樣的循環關係。 推理出了循環的模型之後,再來對照仲景對於這些藥方, 希望能解決身體何種病痛的描述。 一來,我們可以對於藥方的功效,以及各個藥味的性質, 有再進一步認識的機會; 或許我們可以找出這首藥方對於其他身體病證的應用機會。 二來,我們可以嘗試去理解,仲景對於身體的病理機制, 是如何認識,並且是如何去解決的; 體會仲景的邏輯思考,或許就能夠更仔細的觀察病證, 有更進一步掌握身體健康的維持與改善的方法。 對於拆解藥方這件事來說,通常我們會從變化應用十分多樣的「桂枝湯」來做起; 在傷寒外感之中,桂枝湯是很重要的一首藥方, 若是能夠徹底認識了桂枝湯,對於認識其他仲景的方子來說, 我認為,是非常有幫助的一件事。 不過,我在這裡卻想要嘗試,對於腎氣丸來進行了解。 腎氣丸的方子,不但有許多不同的組成版本,不少前人先進, 也已經對於這個方子有了許多的看法和見解。 當然,我在這裡並不是要特別批判哪一家的說法,也不是要自立山頭來湊熱鬧。 這很單純的,是我自己念書的心得筆記,做一些記錄。 因為我自己覺得,除了用眼睛閱讀、觀察,用心思考之外, 動手寫下想法,也是一個很好的學習的方法。 肾经的作用(一) 在了解腎氣丸的作用之前, 我想我們可以先來了解一下,腎經有什麼作用。 不過在此之前,我們先認識一下: 腎經和膀胱經是相表裡的,我們在看作用的時候, 有時候得將這整個「腎系統」一併合起來看,會比較完整一些。 腎經被名為「少陰」,是因為它被認為是「陰」的初起狀態的能量, 陰常被指稱是物質的層面,或是循環之中,由內而向外的過程。 也就是說,如果有物質要開始轉化成為能量, 或是循行由內側要開始向外的時候, 都會和腎經的概念相合。 腎系統被認為掌管的身體部位也不少。 例如說: 腎主骨,而齒為骨之餘,氣通於耳,其華在髮,開竅在二陰,能生骨髓。 腎能通腦,腦為髓之海,所以腦也是隸屬於腎系統的一部分。 就功能的層面來說, 腎主水,有先天之本,能藏精,主納氣,生殖與發育的作用也是以腎為主。 人要能正常活命,其實還是要靠飲食無礙。 當食物進入人體之後,第一個處理食物的,就是胃, 也是相對於腎的「後天之本」。 所以古人才會強調:人無胃氣曰逆,逆則死。 無論生了什麼病,患者一定得要吃飯,要有胃口,想飲食,人才能活命。 禁止人吃喝,甚至把人弄得胃口全無,不思飲食,那麼人是非死不可了。 當食物進入胃中,人體就會將食物分成兩個部分來處理: 物質體與能量體。 當然,五臟系統並不只是做這件事而已,而是說, 關於食物的處理這件事,五臟系統都有參與,只是參與的深度不同而已。 第一道手續就是藉由肝的能量介入, 把物質體中可以用一道手續就抽出能量的部分,從胃裡直接分離出來。 肝是「將軍之官」,負責將食物分離成能量體(清者)以及物質體(濁者), 不能胡塗,所以需要有「謀慮出焉」的能力。 屬於能量體的部分,脾胃就要將能量的五味分別出來, 藉由膽的升降作用,將能量體直接送入肺中,好比是西醫的靜脈注射一般。 因為肺朝百脈,也就是說,百脈都和肺有連繫。 而肺這個「相傅之官」,就會以「治節出焉」的作用幫忙心, 選別能量的歸經,收縮注入其中。 所以屬於五大系統的能量,就能個別直接入百脈中。 所以,如果吃了中藥發現「怎麼可以幾分鐘就將感冒治好了?」, 請不要覺得神奇, 那是因為中藥能夠認識藥材的能量體性質,不經由物質體的循行管道, 直接透過能量體的循行管道進行能量的治療。 能量體的循行速度,自然是比物質體快得多了。 如果真的硬要舉個例子,我們可以比方說, 人的打字速度再怎麼快(發生在物質體上的作用), 也不會有心裡的思想來得快(純能量體上的作用)。 能量體在送出之後,再來的物質可能無法立刻抽出能量, 於是膽的升降作用就令這些食物的物質體下降至小腸中, 開始第二道手續的消化,將剩餘的物質體進一步做利用。 小腸在「受盛之官」的使命下,進行「化物出焉」的工作, 也就是利用心進入小腸的熱能,將物質體進一步逼出比較精華的部分, 將可以化成能量的部分,以比較好收藏的物質體形態留下來。 這樣的「精」,就可以送到腎裡頭去藏。 腎藏精之後,視需要,可以將精生出髓, 讓髓去填腦,或是以髓造血球、填骨。 當然暫且不用時,還可以送入肝中成為肝醣收藏,以便隨時奉心化赤而為血。 腎要能夠將精藏好,不隨便外洩,堅守本分,所以稱為「作強之官」; 而又能生髓、生骨、生腦、生血,這麼多樣的運用, 就非得要「伎巧出焉」的能量才行了。 同樣的,人的學習、記憶,這些將外在能量內化為自己能力並且收藏的動作, 也就會和腎的強弱有直接的相關了。 以人體之中,物質體化為能量體而被人體使用的過程來看, 腎的確是第一站;也難怪腎是被名為「少陰」,是由陰循行向陽的開端。 肾经的作用(一)补 人體的整個消化過程其實可以談的就太多太多了, 也和我們的健康息息相關哩。 根據ondo君在前一篇所提出來的問題,我們再聊一下好了。 少陰究竟是什麼? 如果單純的就「陰」和「陽」的關係來看, 是有「老陽生少陰,老陰生少陽」這麼一個說法。 這可以說是在「太極→兩儀」之後,解釋「兩儀→四象」的說法。 無論就解剖上或是中醫的理論上來說, 我們都知道, 人類的胚胎發育,都是先從腎和脊椎開始生長。 這邊所提到的陽,比較是從能量和物質的相對角度來定義的。 就像我們曾經說到,陰與陽只是一種成對的描述, 它們並沒有特定的指稱。 這方面的確會讓我們這樣的一般人在閱讀上,需要增加一些辨識的工夫。 坦白說,人之所以會為人,是先有一個極高位階的能量體的存在, 然後能量體在合適的物質體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後, 再進入該物質體中,開始進行結合成陰陽循行的生命體,也就是人體。 在未進入純物質體之前的能量體,可謂之為純陽, 理論上是無法在這個世界上生存的。 而純物質體如果沒有純能量體的進入以及結合, 純物質體就只是一團胺基酸與礦物質等的組成而已, 也不會有任何生命跡象。 而這樣純陽體,因為是陽中的純陽,很純粹的能量, 當這個極高位階的能量體發展到盡頭,生成了心, 所以可以說它是走到能量狀態之下的極致, 這便是太陽,也就是「老陽」。 而這樣的「老陽」,才能生出「少陰」。 也就是說,這樣的能量在尚無生命跡象的物質體中, 會產生的第一個純物質的部分,就是腎系統; 由生出了少陰的腎系統開始, 就算是純能量和純物質體的結合完成了。 在以上這段描述之中,腎和心會放在一起看, 這樣的成對,一樣可以用陰和陽來做相對性的形容。 這個部分我比較不太願意去提及, 這是因為,在心這個解剖中已經看不到的部分, 其實在它的上面,還有一個更高層次的純能量體系統的存在。 這個領域,其實比較不是醫學之中該討論的, 所以我覺得,我不應該僭越妄談它。 這次有機會聊到,就當是岔題胡說一下好了。 上面的說法,在生命的生成部分是可以解釋的, 不過,就人體物質體的陰陽分類以及個別的強弱排行來看, 「太陽→少陽→陽明→太陰→少陰→厥陰」 這個仍然是正確的。 所以「太陰為開,厥陰為闔,少陰為樞」這句話也是對的。 這樣會不會很複雜、很矛盾? 看起來好像是。 以被認為是屬足陽明的胃來說,和它同系統的臟就是足太陰的脾, 而它所生的系統便是手太陰的肺; 手太陰的肺,和它同系統的腑則是手陽明的大腸。 手太陰的肺,將能量送至足少陰的腎,再到足厥陰的肝, 這些都是對的。 我們可以再回顧一下,這是在「十二經脈的相對定義」下而有的稱呼。 不過古人在《內經》之中,對於手腳、日月,以及陰陽的配對說法之中, 也提到: 心為陽中之太陽。肺為陽中之少陰。肝為陰中之少陽。脾為陰中之至陰。 腎為陰中之太陰。 也就是說,單就「五臟」來談論的話, 把「脾=中央土=孤臟」先放在一邊, 其餘四臟還可以用「四象」的角度來分類。 那麼,心就被形容為「陽中之太陽」,而腎就是「陰中之太陰」。 不過,我們也別忘了,足少陰的腎,是和足太陽的膀胱互為表裡。 太陽和少陰之間的相生關係,在這邊也是成立的。 這個部分的思考,也是我們在第一篇的一開始,就開宗明義過的。 腎雖然又是少陰,又是太陰的, 但是既然陰陽的相對稱呼,會隨著討論的範圍以及對象而有所不同, 那麼我們其實可以不必太拘泥每個單體「必定」要是「陰」或是「陽」了。 中醫理論中的相對性,畢竟還是蠻重要的。 如果只追究「單一」的腎,而沒有定義它和誰「成對」,或是在何種意義與狀態下, 那麼,無論是陰或是陽,其實都是無法定義,也沒有意義的。 另外就是,「小腸→大腸」的消化問題。 雖然消化很重要,不過我原先以為最後這段可以帶過, 因為在大標題的「腎氣丸的成分」之中,其實比較直接要討論小腸和腎的關係。 不過,既然提到了,就應應該要講清楚才行。這是我疏忽的部分。 小腸和心是相表裡的,也就是說,這個系統內的能量本來就是共用的。 心的能量可以下傳至小腸,小腸得到的能量,一樣可以上傳至心中。 小腸在第二次的消化之中,就是把送入的物質體食物再次分解, 能再一次加熱而化成能量的部分,還是會送入心中。 若是在這裡無法進行「化物」,就要送入大腸了。 大腸所接受的,被兩次能量化的食物,其實已經差不多只剩下無法能量化的物質體了。 不過,肺和大腸是同系統,屬金。 也就是說,這些食物最後的物質體,還是可以「冷凝」出水分和其他液體。 就「冷凝」或是「蒸餾」的概念來說,所得到的產物仍屬「清者」。 所以,大腸吸收到的部分,自然就是上傳送入肺裡了。 剩下來的,真的是濁者之濁,再也不堪用的部分,也就是大便了。 入肺裡的能量,在直接注入百脈後, 若有餘,便能物質化下傳至腎中,在腎中凝結,也就是「精」了。 大致上狀況是如此。 肾经的作用(二) 綜合了腎系統在功能上的描述,以及在整個消化上面的部分, 大概可以得知: 腎是純能量轉入純物質體時候的第一道門關。 腎是血和精之間轉化的重要樞紐。 腎是長期保存濃縮物質化的能量(精)的系統。 當然,腎經是腎的能量循行的重要通道; 而膀胱的運作與強弱,也會和腎的運作與強弱相互影響。 人體的各個重要成長階段, 特別會提到因為「腎氣盛」、「腎氣實」, 所以男子與女子能夠「髮長齒更」,甚至「能有子」。 腎的能量的作用,就好像是人的物質體的表現,一個很重要的骨幹。 它的強弱,直接影響到物質體生長變化的現象。 就能量體的部分來說,其實影響的點有數個。 包括我們吃進來的食物的所含能量高低, 以及我們的行為和思想,對於在心以上, 那個更高能量體的狀態的影響。 這邊因為有點超出醫學討論的範圍,所以就無法多加表述。 不過,就物質體的狀態來說, 腎的狀態的好壞,就很明顯的影響其表現的好壞。 像是其「華」的頭髮是否烏黑柔順, 其「餘」的牙齒是否強健不易動搖, 以及其所「主」之骨是否結實穩固。 如果以物心不二的角度來看, 腎所主要影響的物質體的表現如果能夠強盛, 至少也能帶給能量體部分正向的影響。 所以說,對於腎系統的保健,也就是腎系統的能量的維護, 其實對於人體的物質體的保健,是很有意義的。 也因此,由腎系統的保健下手,對於人體物質體的保健, 會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 不過很可惜的是,人體在整個精與血的變化大勢上, 以自然來說,消耗的速度永遠大於累積的速度; 所以人必定是會老化,老化到一定的程度, 物質體因為無法承載能量體,使得能量體永久離脫物質體, 這就是我們所認識的「死亡」。 當然,這是自然的大勢所趨,天理的一部分, 我們之前也說過,醫學只是在讓人「應天」, 其目的並不能包括教人逆天,也就是長生不死,返老還童。 縱使再怎麼用醫學的技術保健腎的能量, 也不過就是讓消耗和累積的速度差減小而已。 藥物的保健是有意義的,是保健方法的一種。 當然,它是不能被依賴的,也就是說, 不能自以為吃了藥就是百毒不侵,萬無一失, 更不能就此自外於生老病死,得道成仙。 而在身體已經有其他方面的失調問題時, 也不能靠著一味藥就想要通治百病,忽略證的變化與對應。 到這邊為止,我們已經大致上了解到腎的能量在人體上的意義, 以及腎的能量怎麼獲得補充。 對於在命名上就是以「腎氣」為名, 也就是說,被認為主要能夠在腎的能量上發生作用的「腎氣丸」, 就可以來討論它所包含的每一味藥, 如何藉由在身體之中所產生的作用,來獲得這樣的效果。 清与浊 胃气与肾气 衷中參西是有意義的,不過因為西方醫學討論的範圍有局限, 所以在碰到中醫討論能量體的部分時,就很難互參了。 只抓緊物質體的部分來討論病證時,雖然沒有什麼問題, 但是如果對於是要了解人的身體這件事來說,就很可能會有一些極限。 如果不了解這樣的極限的存在,就算可以活人無數, 所認識到的「中醫」可能仍然只有半張臉而已。 其實,就《論》這本書的力道來說,只要按表操課, 就算是用宋本,便已經能治得好不少病痛了。 陰陽五行或是人體的真正面貌,就算不懂,也不見得會影響治病。 醫者畢竟只要活人命即功德圓滿,並不需要告訴患者生命的意義。 例如:就算不承認把脈這件事會讓雙方的能量相通,一樣可以讓醫者了解患者的病情。 但是,透過把脈而察覺能量體變化的資訊就會被刻意漏失(lost), 而單純物質體的跡象在辨識度(comprehension)與可靠度(reliability)上, 自然也會被打對折。 只從血管跳動來做脈象研究,就像四輪轎車爆了兩輪,窒礙難行。 脈象的參考價值,落得更低於X光或是心電圖以下, 此非切脈的準確程度低,實為切脈之人不識真正的切脈意義, 以管窺天便妄下斷言。 是後人在認知和態度上的墮落,使得中醫展現的成果倒退, 而非前人在創建中醫理論操作上,於該範圍有所不足。 回到消化這件事好了。 胃→肺的能量屬性,可以說是清中之清, 小腸→肺的能量屬性,可以說是清中之濁, 大腸→肺的能量屬性,可以說是濁中之清, 而最後的二便產物,便是濁者之濁了。 這邊所謂的「清」,就是能量,而「濁」,就是物質。 胃→肺的能量屬性,套句廣告詞,就是「一番榨」, 它是物質體之間最純粹的內含能量,也是物質體之所以會成為該樣貌的較高級能量。 常在醫書中看到的「存其性」,就是要存其這道「一番榨」的能量。 現代食物又是添加又是粹取,已經壞其性,這道「一番榨」的能量也就蕩然無存, 進入人體,盡是糟粕,不壞人健康就算不錯了。 它的循行最快,能被直接利用,但是它難以被留存下來,化為物質體方面的運用, 很容易化為散亂的熱能(熵)。 所以,如果單靠這部分的能量,對於人體的健康,還是會有不足之處。 這部分,也就是「胃氣」所掌管的能量。 也因此,一失胃氣,人馬上失去活力,甚至能快速致命。 小腸→肺是清中之濁,物質化的能量。 (由小腸分化出的該物質體,其實還是要透過大腸再入肺。) 也就是必須要藉由高溫激發混同存在的物質體, 使其到達激發態的狀態,才能分離出的部分。 算是物質體中能激發較多能量的成分,也是較能夠運用在物質體上的能量。 因為它本來就是來自物質體,所以只要降低活性, 就很容易被以物質體的方式留存於人體,這也就是「腎氣」所掌管的能量。 它能長期釋放,並且運用於物質體, 所以人在晚年的健康與否,這部分的能量就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大腸→肺是所謂濁者之清,也就是可以被正面利用的物質。 這類的物質已難產生高價值的能量,但是仍然對於人體有正面的用途。 像是「水」或是「礦物質」就是這樣的物質。 這樣的物質,多半就是直接參與人體之物質體的修補、架構, 或是做為各種作用的媒介物質,是物質體在物質層面運作時所不可缺者。 濁者之濁,不堪再用,就不討論囉~ 肾与水与气 腎的主要作用,和水一直都是分不開的。 包括系統之中的膀胱,主要功能在循環身體的冷卻水, 以及排出多餘水分。 所以,腎就用「水」的德性為代表。 那麼,既然這首藥方的作用在腎,為什麼不叫「腎水丸」, 而是叫做「腎氣丸」呢? 事實上,「氣」和「水」,是有很密切的關係的。 「氣」這個字是有很多層面的意義的; 在和「血」相對稱呼的時候,會因為所意指的標的物不同, 而有不同的意味。 「氣」可能是「能量氣=無形的能量」的意思, 也可以意指「物質氣=各種氣體」。 不過在這裡,我們就算不細分,仍然可以得到相同的結論。 以能量氣來說,腎系統的動能主要是來自於肺系統的供應。 但是就像我們前面曾說過的, 整個身體能量的循行,是要靠能量位階(energy level)的差異, 來產生位能差的動能。 也就是說,動能在由太陰的肺,轉入少陰的腎的時候, 腎的動能必須要處在較低位; 而相對於能量氣的減少, 形體血(=有形的流體物質)的量就要增加。 才符合陰陽循行不斷的大原則。 由此可以照樣推理: 形體血到達足厥陰的肝系統時,會是最鼎盛的狀態; 厥陰肝系統的鼎盛,也同時代表了少陽膽系統的能量新生。 回到腎系統之中來看。 能量在由肺進入腎的時候,能量要怎麼產生遞減? 答案是:藉由膀胱釋放。 膀胱的功能之所以被描述為「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焉」, 就是因為膀胱這個冷卻系統, 在做為冷卻之用的水(=寒水)吸收了全身運作時所發出的熱能(=能量氣)後, 將此不用的廢能(或可稱為「熵」)隨同收藏於此的液體,排出體外。 而肺在上游,一方面將水汽冷凝出液態水之後, 往下游的腎輸送,也就是在「物質氣」方面的作用; 一方面,肺將純能量送入全身經脈,供全身運作利用之後, 由膀胱回收不用的廢能,並且排出(=氣化), 而這個就是在「能量氣」的作用。 因此,無論是由哪一種「氣」的意義來說, 腎系統所管理的「氣」,都很重要,也都有一樣的處理結果。 既然是殊途同歸,所以在此講「氣」的時候, 其實也不一定非得要指明為哪一種氣不可。 如果人體攝入的水量越足,在冷卻系統中的水量越足, 冷卻的效率自然就越好, 整個「氣」的運作也會更順利。 所以才會有「益氣=利小便」的相對結論出現。 我們可以看到如芍藥等藥材,在《本經》內的描述中, 「益氣」和「利小便」的字眼,幾乎都是同時出現的; 相對來說, 如果小便量過少或是過多,都可以視為是「氣」的不正常。 我們因此可以進一步的來說: 小便的狀態,可以代表一個人在「氣」方面循行狀態的好壞; 而掌握了小便的正常狀態,就可以保有人體在「氣」方面的穩定。 人體的氣足,精神就好,抵抗力就強,運作機能旺盛, 自然各種疾病就不易上身。 保有腎系統機能的強固,甚至和人體的保健,有著直接的關係。 甚至在提及腎能「納氣」的時候,也可以套用這層關係來說明。 如果有了這一層的認識,接下來我們要談腎氣丸的作用時, 就會比較容易一些了。 气、水精与血 腎為什麼被叫做「作強之官」,又為什麼能夠「伎巧出焉」? 如果能了解這一點,整個腎的運作機制就能大明, 甚至對於身體運作的機制,就能透析大半。 我們在前面說過,食物進入胃中,第一道被抽取出的能量, 也就是清之清者,會直接進入肺中,被壓縮入百脈運作。 但是所有由食物中取得的能量,必定遠大於身體一時所需, 而這樣的純能量因為動能極高,無法被身體收藏, 所以一定得要將能量物質化,才能讓身體長時間運作。 好比太空梭的燃料,在攜帶時不可能是氣狀的物質態; 必先將其液化或是固化之後,在攜帶上才有效率。 人體的功能、先進度,與精密度,都遠勝太空梭, 那就更不用提,老天在造人的時候, 預先設計了多巧妙的機制在人體中。 清之清者若是在肺中沒有被利用完全, 就會被肺金的肅降作用給冷凝起來。 如果能量的品質較差,冷凝之後常會產生為「痰」; 如果能量的品質較高,冷凝之後就會成為「脂肪」。 以痰來說,如果卡在肺與胃之間,無法正常升降, 就會成為氣喘病證; 如果腎作用強大(如青春期的人體), 能將這塊卡住的痰抽入肺,再往下拉入腎中分解, 氣喘就能不藥而癒。 如果知道氣喘是這樣來的,就可以由其他路徑,達到一樣的效果。 不論中西醫,如果有人說氣喘是什麼過敏源或是小蟲子作祟, 大笑三聲可也。 以脂肪來說。女性的胸部就是脂肪最易累積的地方。 因為胸屬上焦,主要由心與肺系統掌管。 透過心機能和肺機能對於冷熱的調節, 能夠令脂肪累積備用,或是將脂肪高溫活化為奶水,哺育嬰兒。 只要心功能正常,「過期」的脂肪就會被推陳致新,化為經血, 隨著月經定期排出體外,因此自然不會有乳癌的病證發生。 人體無論是在哪個部位累積脂肪,一定都以皮下為主。 原因無他,肺主皮毛是也。 五臟六腑當然也會有,因為肺朝百脈; 肺與所有經脈都有直接的交通,能量就是以這個方式往來其間。 又為何以小腹最為明顯?因為腹屬太陰, 是由能量同質性最高的脾系統所掌管是也。 肺中累積不下,就會回推至上游的脾裡。 脂肪可說是人體的固態燃料, 那麼液態燃料呢?就是下降至腎中的「水精」。 這個水精,散見於身體各種非固狀的組織。 它可以是男子的精液的成分,可以是骨髓,可以是腦漿, 可以是淋巴液的來源,也可以是其他有養分的組織液。 甚至,可以藉經脈上行至頂,生出毛髮。 可被說是「蛋白質」的地方,幾乎就可說是水精的變化。 能夠將高度的能量濃縮液化,而收藏起來, 是不是需要夠強的「作強=耐受工作」的力道? 能夠將液化能量送入各種不同部位做不同的運用, 是不是就像成就許多「伎巧=變化能力」一般? 水精再抽出水分,以交給膀胱循環利用之後, 就成為更安定的能量,進入肝臟之中, 而成為血的來源之一了。 八味药的意义 繞了半天,終於要說到腎氣丸的組成原理了。 我們要先有一個觀念: 每個方子的用藥,等於就是在描述身體中的某個現象循行; 有出有進,有散有收,才是一個完整而完滿的力道。 不但和身體相配合的速度快, 而且能夠徹底改善人體的病證。 所以,無論是要解讀仲景方也好,加減、甚至創方也好, 大原則一定不脫兩點: 一、要真正確實的認清楚,身體對於某個循行的處理方式為何。 二、認識每味藥在身體之中,會產生哪些效應,並且能相串連。 如果能夠做到這兩點, 相信就能看出時方組方的可笑之處。 有的方子,一味進補,有進無出,造成能量塞車,反而劣化成疾; 有的方子在各種循行之中,隨處發散,沒有回收,洩了元氣還不自知; 更多的方子,散東卻斂西,洩南卻補北,不成邏輯。 九成九的時方方子,都有以上的毛病,不用也罷。 偶能處理一些病痛,但總是不到醫學大成的層次。 腎氣丸的藥丸之中,以八味藥材組成, 同時寫出它們的比例的話,將是如下: 生地黃:薯蕷:山茱萸:澤瀉:茯苓:牡丹皮:桂枝:附子=  8 : 4: 4 : 3: 3: 3 : 1: 3 以最簡單的方法來解釋組方,就是: 這八味藥連成了腎處理能量的循行系統。 生地黃細黏而膩的質地, 甘而涼的特性,又是於土中所生長, 類似於能量固態的模樣,就是入腎的主要能量的源頭。 所以要重用它,比例用到8。 薯蕷有一種「哪裡有洞就往哪裡長」的特質, 於土中生長,又是皮黃肉白, 能夠把胃到肺這一部分的能量通道給修補起來, 幫助能量不至於在這個部分損失掉。 這一段算是能量進入人體開始的第一階段, 所以一定要有充足而健全的動能, 才能將後續的能量完整的送出。 薯蕷因為有修補的作用,所以比例需要用到4。 山茱萸是一種紫紅色,味道酸而氣味淡的小果實。 一般看到紫色,多半會代表這樣生物同時帶有 「木=青」與「火=紅」的色彩(青+紅=紫)。 而味道酸表示能收濇,氣味淡表示作用在氣分具多。 兼有木火的能量特性,表示會在肝到心這部分作用。 這段能量的回歸,可以說是腎經作用的下游。 為了要確保入腎的能量能夠傳到下游而依然完整無缺, 所以用了有補益與牽引作用的山茱萸,而且比例也用到4。 澤瀉也是類似番薯一樣的地下塊莖,質鬆, 生長在水邊,只長出一隻獨立的葉莖。 它的功能就是能把水中的精華吸入地下塊莖中, 並且往上送出。 我們用它來將腎中的水精吸入脾土,往上送入五臟。 所以它有開通水精出路的功能,比例用到3。 茯苓,我們之前已經有在這篇以及這篇提到過它的特性, 因為它能夠將水送達到應該送達的地方, 並且仍能保存原本水中的生氣, 所以會用它來開通水的循行,以求順暢,比例用到3。 牡丹皮是牡丹根部的外皮,氣味辛而寒。 牡丹花既然名為「牡」又是「丹」,表示特性上有陽性,而又色紅, 是帶有心,而是且心中之血的能量特質的生物。 自然,它的根部就是能夠提供這股能量生長出去的部分, 帶有辛味,就更表示它有發散的能力。 所以用到它能將血開通發散力道,確保血路的無礙,比例也用到3。 桂枝是桂樹梢的嫩枝,色帶紫紅,氣味辛溫而質輕。 取用桂枝在於它是陽性生物的頂端,帶有陽盛返陰的性質。 用它將整個能量氣往下、往裡帶動, 因為走動力道很強,所以比例只用1。 附子是烏頭根旁生出的附根,同樣氣味帶有辛溫。 但是它和桂枝恰好相反,是生長在生物根部的旁枝, 以陰盛返陽的力道來說,最為強勁。 用它將整個能量氣往上、往外帶動, 因為走動力道很強,所以比例也只用1而已。 古方用炮附子1枚的重量,我以現在的重量來換算, 覺得用到3,效果會比較準確。 經過我自己的試驗感覺,也覺得,這樣的效果比較好。 也就是說,如果桂枝的比例是1時,炮附子就會是3。 說到這裡,如果再回過頭去, 把之前所有的「腎氣丸的成分」系列的文字對照來看, 應該就能發現到: 這八味藥,的確就是能量進入人體之後,從循行到腎經中, 再傳遞出去的整個系列運作。 而這 生地黃:薯蕷:山茱萸:澤瀉:茯苓:牡丹皮:桂枝:附子=  8 : 4: 4 : 3: 3: 3 : 1: 3 的比例,就剛好能夠將能量由上游帶入腎經,並且完成腎經下游的開通之後, 不會造成有多餘的能量停留在某個環節上頭, 又能把能量引導到腎經之中,供做正常的消耗使用, 將腎能量正常耗損的速度,減少到最低的程度。 如果仲景組方的原意,的確是如我以上所推論的內容, 那麼我們再看看各種其他組方之中的用藥、加減, 實在很難超乎原組方的立意,而且是相去甚遠啊! 加减 腎氣丸方除了仲景桂本的版本之外, 也有其他各種記載之中所描述的方子, 其他更有無數種加減方, 或是以其他藥材替代的方子。 我在這邊沒有能力說誰是誰非, 只不過, 如果我們是以仲景方的腎氣丸, 做為「不傷身體,而且有效」座標軸的中心的話, 似乎可以看看,其他的加減或改方, 會有什麼相對來說的可能。 其中常見的改變之一,就是用熟地而非生地。 以仲景的原方來說,我猜想, 或許是希望生地維持原本的能量, 以甘而涼的性質,將能量保存至腎中。 如果原方的配方比例,是為了讓「生地」能夠順利下行, 輔助腎機能的作用。 那麼,事先將地黃的活化程度提高,成為「熟地」之後, 再經過運行,是否會造成地黃能量的過度耗損? 顏色和性質已經改變之後,作用發生的位置是否仍然一樣? 如果不一樣,其他原方中的藥味,是否仍能發揮預期的作用? 另外一個是「桂枝」與「肉桂」的差異。 如果根據我之前的猜測, 桂枝應該要與附子剛好成為相對的能量循行的兩端, 桂枝由上而下,附子由下而上,以確保能量行走的順利。 如果將桂枝改用肉桂,以「根」來替代「枝」, 還能夠與附子成為相對的循行能量流嗎? 如果不能,又要如何確保能量不會在某處停滯不前? 如果沒有了循行的方向性,藥方的效果會不會有影響? 有的方子同時去除附子和桂枝。 如果沒有了附子和桂枝,同時少了一整組能量的循行流向, 對其他藥味的能量流動動力,會不會有影響? 人體本身能夠提供同等的能量出來嗎? 如果人體本身就能夠提供同等的能量, 這樣的人體,是否還需要其他六味藥的輔助? 其他六味藥的比例,是否還有調整的空間? 有的方子額外加了牛膝、車前子等等下行力道較強的藥。 如果加了加強下行力道的藥味, 那麼是不是需要相對而言,加強同樣路線,同樣力道, 但是方向正好相反的藥味,來強化藥力行走的力道? 如果走行的力道加強,是不是會對藥效產生損耗上的影響? 如果只加強下行的力道,如何能確認所有藥味的效果, 能夠在同樣的位置,以同樣的強度發生作用? 我想,仲景的腎氣丸不是不可能有所改良, 但是仍然應該要秉持原方立意的兩大原則, 也就是仲景以八味藥做出如此比例安排的思考, 才有可能是將原方的效能再做提升。 否則,就只能說是一首全新立意的藥方, 而不能稱之為仲景腎氣丸的加減或是強化了
/
本文档为【肾气丸--紫林】,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