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张异宾

2013-12-28 29页 doc 123KB 49阅读

用户头像

is_671507

暂无简介

举报
张异宾零碎的整理:听张异宾老师的讲座 零碎的整理:听张异宾老师的讲座 《异化与沉沦——从马克思到海德格尔》,当时看到这个题目,觉得很给力,主要是对他们的思想不了解,想到其他道上去了。下午去占了右侧第一排,晚上去的时候旁边一堆文院女生都是在历史课上见过的。童强老师那句有些人要去见一见还是影响很大的(尽管很多逸B105的讲座极水),过了一会儿,张老师过来了,整好儿坐在我后面,两手的距离只有10厘米。张老师两鬓苍苍,很有气质,真人比照片上的要帅,说话声音很有魅力和亲和力,看人其实和看风景一样是个赏心悦目的事。后来讲座中提到的那个文院的女生...
张异宾
零碎的整理:听张异宾老师的讲座 零碎的整理:听张异宾老师的讲座 《异化与沉沦——从马克思到海德格尔》,当时看到这个题目,觉得很给力,主要是对他们的思想不了解,想到其他道上去了。下午去占了右侧第一排,晚上去的时候旁边一堆文院女生都是在历史课上见过的。童强老师那句有些人要去见一见还是影响很大的(尽管很多逸B105的讲座极水),过了一会儿,张老师过来了,整好儿坐在我后面,两手的距离只有10厘米。张老师两鬓苍苍,很有气质,真人比照片上的要帅,说话声音很有魅力和亲和力,看人其实和看风景一样是个赏心悦目的事。后来讲座中提到的那个文院的女生耿煜你懂的。不过坐我旁边的那个女生还和上历史课时一样,老师不管讲什么都点头称是,并稍加评论,搞得我压力很大。张老师讲座不用ppt还是很牛逼的。吐槽完毕。以下是内容,比较零碎,不时发散。 开头放了俩阿凡达的片段,卡梅隆花了15年构思剧本,肯定不是只是为了3D效果,可惜我们看的时候似乎只看到了3D和惊险刺激。西方很多片子都有很深厚的哲学背景,我想到之前看《蝴蝶效应》时大家的影评,单纯看做一个科幻片或是心理片恐怕不够深入。后来提到的海德格尔后期的浪漫主义和寄托于诗歌,其中正好有首讲到“蓝色的光”和“蓝色的小兽”,竟是惊人的相似。从工业化到所谓中国现在的现代化,人类似乎都处在一个主宰的地位,那么人类的存在是否合法呢。 马克思主要讲的是青年马克思,1844年的马克思关心的问题和今天中国的问题有很多仍有共同点。恩格斯和马克思都是富二代,都没有走家庭规定的道路。市场与商品经济下,社会是否公正。受到唯物主义哲学家费尔巴哈的影响《基督教批判》,上帝是人的本质的异化。我们会愿意我们的存在被我们创造的存在所决定。包括在鸡鸣寺看到有人在给泥胎的佛像上金粉和农村里天边小庙里的泥像就是用田头的泥捏的但人们会愿意跪拜的例子。当时有钱人的理想是共产主义,为人类工作。不像现在有钱人到处撒钱(估计是指陈光标,前段日子安同良老师也讲到陈光标亲口承认撒钱去日本都是为了企业利益,揽到更多工程)。 劳动异化。马克思提出的劳动,不是感性的具体劳动,而是能自由实现内在生命的创造性活动。乔丹的例子,付出是生命的体现。《辛德勒名单》小提琴曲作曲者,虽然下身瘫痪,但看他拉琴感觉不到世界的存在。进而有劳动价值论。观察市场经济有三重劳动异化。1、资产阶级的平等是起点上的平等,在一起进入劳动力大厅的门的一瞬间是平等的,并且都是自愿的,但是一旦签了,雇佣关系确立后,劳动就异化了,把自己的本质——劳动卖给了别人。2、我们的劳动创造了财富,可是财富却属于别人,劳动产品异化了。3、劳动者创造财富养活一切资本家,可资本家却是通过发工资来养活劳动者,我们又都是自愿的,不去会被饿死。资本论有好几卷国人没有看过。 所有这些都是非法的,是人性本质的颠倒,大部分人沉沦苦难。中国最大的问题在于更多地强调物而不是人。马克思批判三个拜物教,商品,金钱,资本。张老师在南京街头看见许多小男孩挂着手指粗的金项链,中国很多中老年妇女抢LV包包。一个人自身存在越一文不值,越会用外来财富表达自己的存在。买的的符号。很多年轻人也走这样的道路,缺乏对人生的思考。青年卢卡奇,西方哲学文学不分家,1923年最早通过《资本论》读出物化这个观点,有《论当代社会的物化过程》。 终于讲到海德格尔了。《存在与时间》,存在主义,他的唯一一部,核心:存在。讲故事,情人叫阿伦特,称海德格尔是个老狐狸,挖了很多陷阱,许多哲学家掉进去摔死了,中国有俩自杀了,张老师正在试着爬出来。为什么有陷阱。1989年海德格尔全集第65卷《哲学论稿——自本有而来》手稿发表,这才是真正思想的精髓。张老师的发明:1、表演性文本——博士论文,为了获取博士学位,不等于自己的思想。2、表现性文本——占70%,传播学有个概念,超过15%新的东西的文本就难以传播,海德格尔很多东西超过时代太多,当时的人无法理解。所以海德格尔回去与当时一些哲学问题衔接,解决当时一些哲学问题,但他表现地比所有人都好。 是被人们遗忘了的存在重新奠基。人们从来不问自己为什么活着,存在被连根拔起。德里达说过:写上存在再把它抹去。人通过对外部的掠夺性存在应该反省,存在的概念是以人类的居食为中心的。所有的东西都是应人类的需求而用在性的存在。例子,三峡大坝,不是自然的存在,高高举起,重重摔下。人应复归于人原来的存在。《阿凡达》蓝色的光,蓝色的小兽,太阳光是理性的知识的,柏拉图的洞穴和外边的太阳。尾巴的交流,语言是物化的语言,海德格尔有物性的太太和女儿。人类还有其他维度吗? 之后提问环节提了6个问题。大抵是物性的人也没有什么不好,王若水的国家异化观点有什么看法,海氏是不是个非理性的人,物理学家大多看不起哲学家,学习哲学对物理学有什么帮助呢,雇佣关系没什么不好,人类要不要有进步等。11级小朋友无处不在。 内容有点散,重点是观人。 觉得讲座吸引人的点在于它与常识的一致性,以至于让人觉得这会是一种趋势,或者有一个问题想过并且觉得没有问题但稍一深入便觉茅塞顿开大有收获。觉得自己可能只是不完备不系统太年轻经验不足激情过剩,可能观点不对讲出来是不是不好,其实不是,这是一个过程问题,怎样的境界便有怎样的看法这是无所谓的,在其他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多想多讲,才有以后修正的基础,正确是相对的东西。觉得物理系同学的问题比较实在,但很显然很多物理学家首先都是哲学家,所有学科都可以追溯到哲学上去。进而我会想到关于为什么选理科—培养逻辑分析能力,其实哲学才是提供思维方式的本源。但这种本源见效太慢以至于很多人不愿采用,可以归结于现实国情,历史因素中国哲学向来主张经世致用,不注重系统性的理论总结,近代科学落后与西方,还有太注重人群集体,当一个人独处时,智慧会增长,群体中人的思想行为会接近群体中那些最低水准人的平均水平,在理性与情感的斗争中,情感总会胜利。国家异化实际老师讲是权力异化,从人性出发,当然权力属于民众,但是单纯的群体会出现混乱的状态,对领袖是情感上要求的,群体不是本能地趋向民主而是趋向专制,并且在权力异化的过程中,平等应当被保证,群体即是平等,而有句名言说:自由在它被实施的时候就被抛弃了。 布洛赫说:心理学将成为新的政治学真理的基础,人类的发展将超越经济时代进入心理时代。是否意味着那时会是人类回归自我存在的时候。 张异宾讲座 录音稿 非常高兴今天能来到这里。每一年能来跟本科同学交流的机会也很少。因为过去也会给哲学系本科生上一个导言,所以我会非常珍惜每一次到仙林和本科同学的见面。前年中秋晚会迎接新生的时候我还说过几句话,我也会把在仙林与本科同学的交流看做是我自己教学活动里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其次我感到非常抱歉,哲学系学生会同学在月初就已经和我联系了,但是因为我其他的各种行政事务,一直拖到现在。我以为我已经是最后一个讲座了,结果一问发现还是第一讲,所以非常抱歉。第三点,我想做一个说明,关于鲍德里亚,09年的时候我在浦口其实已经开过一个讲座;这次为什么还要再讲鲍德里亚呢?主要是因为一个特殊的背景。在今年的10月13日,我们将在仙林召开鲍德里亚先生去世以后第一届鲍德里亚国际研讨会。届时会有鲍德里亚的夫人,有著名的摄影家,文学艺术家等八个世界级的鲍德里亚研究的专家来参加我们的会议。可能有的同学会知道,鲍德里亚在90年代中期就开始喜欢上了摄影,这一点受他现任夫人的影响比较大。所以在这次我们的会议召开的同时,鲍德里亚夫人会带来50照片的鲍德里亚精品摄影展,这50张照片已经传给我了,待会给大家放一下,应该说都还不错,包括色彩,感觉……因为他是世界级的伟大的思想家,可能更多的是因为思想的因素。所以他有一篇关于摄影的非常重要的文献叫做《消失的技法》,很有名,也是唯一的一篇关于摄影的重要文献,其中包含着后现代的思潮。所以因为有这样一个重要的国际研讨会议将在仙林召开,所以这次讲座最重要的功能是给大家预热,因为我们会请鲍德里亚夫人以及一些重要的学者给同学们做一些。我自己有一个原则就是不重复讲完全一样的报告,所以这次讲座是有这样一个重要的背景的。 对于鲍德里亚这个人物,我们同学可能会从各种文学期刊、学术期刊包括网上的大量的资源那里了解到。鲍德里亚已经成为在欧洲甚至在全世界直接影响到多重领域的重要思想家。比如待会我会放给大家看的《黑客帝国》。实际上这部片子的主题和基本背景是鲍德里亚的哲学思想。所以这里还有一个传言,说导演曾经到法国找到鲍德里亚希望他能在电影里做一个简短的现身,但是被鲍德里亚当场拒绝,但是为了表示对鲍德里亚思想的敬意,在电影里有一个经典片段,会有鲍德里亚的一本书在电影画面中出现。实际上鲍德里亚思想的影响不仅在电影上,在艺术评论、文学作品,社会学,包括在他还在世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广泛影响的媒介研究都有影响,比如传媒理论中的一些后现代的重要判断。鲍德里亚在01年去世以后,他的思想也更加受到重视。 那么鲍德里亚夫人为什么会找到我们南京大学呢?我和周正教授,在南大出版社主编的学术棱镜里,买了接近十本的鲍德里亚著作,现在已经出版了八本。从2000年开始,在我们法语专业很多教授的支持下,最早翻译了《消费社会》,然后出版了《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接着又出版了五卷本的鲍德里亚非常有名的 ;最近刚刚在先锋书店也买到了他的《游戏美国》,主要提出了他对美国好莱坞、主题公园等的一些判断。鲍德里亚夫人也许觉得,这些在中国会是鲍德里亚思想传播的一些重要的学术产品,所以她和我们联系,决定把这个会议放在我们南京大学,这也是我们文科知识界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我们给大家发了一个小册子,这只是文字稿,但是今天我不可能非常细地讲鲍德里亚的哲学思想。2008年的时候我在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一本《反鲍德里亚》,如果有同学感兴趣的话,可以进一步去看这一本书。今天我只能非常感性地,把作为一个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一位思想大师,甚至一位摄影艺术家的鲍德里亚的思想中的关键部分,特别是和当下我们中国现代生活相关的一些内容,简要地讲几个片段,让大家对这个思想大师有一定的了解,为我们下半年这个研讨会议的召开做一个简单的铺垫。那么我们首先就来看一下《黑客帝国》上面两个很简短的片段。 (电影) 这个时候,黑衣人跟他说,你以为你生活在真实的世界里,但其实这一切都是假象。后来黑衣人就带他通过电话线到了母体的背后,发现实际上每一个人都是在一个蛋当中,有各种管子和母体相接,通过物质、影像、信息的交流,我们在幻象当中看到这个世界。后来他就跟尼奥解释他刚才看到的一切到底是什么。 整个电影的主题就是:你看到的是一个巨大的幻象,真实是不存在的。在好莱坞重要的大片当中很多都是导演受到了重要的思想家的影响,这就是其中一部。这个电影讲的是,一个人的生活完全是电视建构出来的,他的老婆孩子等等,所有人都是故事,但是都不是直接的故事,而是一个巨大的哲学的或者文化的隐喻,即我们的存在本身越来越多地被一些幻象所建构,我们被它所左右,通过艺术作品表现出来以后它就会非常夸张。实际上这种思想也不是一两个哲学家的观点。在这个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后,欧洲的所谓后现代思潮之中,相当一部分思想家的思想都是与这个主题相关的,比如我们前面讨论过的拉康,比如2007年到我们南京大学访问的 先生。有相当多的电影和这个主题相关,比如《阿甘正传》,比如我去年讲座提到过的《阿凡达》。大量的电影都有很深的哲学概念和理念,这都是我们在遭遇现代西方文化的时候不得不在背后去弄懂的一些观点。今天的鲍德里亚只是这个过程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位。 我想今天在介绍鲍德里亚的时候,还要简单说几个问题。讲三个背景。第一,鲍德里亚为什么会成为我的研究对象?哲学系同学都知道我本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的,怎么会研究起这样一位法国的后现代大师呢?因为在我的整个研究过程当中,我们这个团队比较多地接触到了当代西方左翼知识分子的一些重要观点。今天下午我们和两位台湾交通大学的两位教授有所交流,台湾交通大学的社会研究所在研究一批法国最先锋的左翼知识分子。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历史始发点,就是1968年的红色五月风暴。红色五月风暴和文化大革命在形式上有点接近,是当时欧洲的一些左派青年造反的一个运动。但是在现代思想史里面,红色五月风暴造反运动又被称为西方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第一次践行过程。这次运动一开始是一个学校的学生因为考试与校方发生冲突,然后警察介入,抓捕了学生,然后这个学校的学生上街游行,最后导致全法的学生造反,工人罢工,最终是戴高乐总统下台。在当代史里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左派革命事件。但是也是在这次红色五月风暴之后,马克思主义左派在西方的吸引力急剧下降。而当西方马克思主义——按照我的说法——走向它的实践的终点的时候出现了一批新的理论家,这批理论家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直接背反。但是这批思想家又继承了马克思那种激进地批判现实的思想,鲍德里亚就是其中一位。我把这样的一些思想家称为后马克思思潮的思想家。2002年南京大学百年校庆,我们曾经请德里达先生来这里。那时候他已经表明了自己的左派身份。在1992年 垮台以后,德里达在全世界欢呼共产主义灭亡的背景下写了一本书,叫《马克思的幽灵》,讲了一句和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萨特讲的一样的话,“只要资本主义存在,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就是永生的。”他是把这种精神比喻为哈姆雷特的父亲,他死了,但是永远在场和我们对话,所以幽灵性是摆脱不了的。德里达到南大来做访问的时候也聊起了自己非常复杂的心境,就是在欧洲语境当中为什么他会赞同批判资本主义。鲍德里亚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思想家。他的思想起点正好是1968年。1969年鲍德里亚博士毕业,他写的最早的一批文献已经有了中文版叫《物的体系》,他的三位老师都是赫赫有名的左派艺术家或者左派哲学大师。第一位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列斐伏尔,他的著名著作是三卷本的《日常生活批判》,后面我可能还会提到他。大家还记得去年我的那个关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和海德格尔讲座,在异化理论里,面马克思讲的故事是,我们所有的人都拜倒在金钱面前。我们所有人都变成了我们创造出来的金钱力量的奴仆。我上次也提到过,今天中国人不是没有信仰,今天中国人的上帝就是人民币。所有的关系都被金钱化和物化,所有人追求的东西都是如此。在马克思那里被称为劳动的异化。但是到了列斐伏尔这里,他认为经济和政治上的异化已经不再是能够唤醒穷苦百姓起来造反的动力。因此他提出来叫事情异化。列斐伏尔在他的书里讲的最通俗的故事就是,一个老太太从推着手推车进入超市到最后从收银台出来,所有的消费过程都是被控制的,所有的需求都是虚假的需求——他称之为消费的异化。列斐伏尔是鲍德里亚的指导教师,他首先有一个左派的马克思主义的背景。 关于鲍德里亚第二个重要的导师,2006年的时候我在浦口开过关于他的讲座,他是法国最著名的先锋艺术大师,居伊德波。我们也翻译过他的一本很有名的书:《景观社会》。我记得上次讲座的时候播放了居伊德波的几部非常重要的电影,包括《景观社会》,还有一部《反电影》,这部电影非常有意思。当时我在开讲座15分钟前已经播放了这部电影,但是它从一开始屏幕上显示的就是白屏,然后有一个人讲话,讲完以后就有五十多秒的黑屏。当时有一个可能是计算机系的同学,非常热情,一看电脑坏了,就到前面去帮我摆弄电脑摆弄了半天。后来我说你不要动它,他就下来了,然后电脑又是白屏白屏里又是一个人讲话。那么居伊德波这个《反电影》主要想表现什么?和鲍德里亚的关系在什么地方?刚才我们看的电影里面讲:你们看到的世界是一个影像虚构起来的东西,是一个幻象。而居伊德波是最早在他的《景观社会》里是批判马克思的,马克思在资本主义理论当中说,我们看到的世界是一个商品堆砌起来的世界,而居伊德波在《景观社会》的第一句话则是:我们遭遇的这个世界是一个巨大的景观堆砌起来的世界。只有把自己变成一个幻象,一个景观,才能够存在。居伊德波本身不是一个哲学家,但是他搞了一个很大的艺术团体叫情境主义国际,这里面有一批建筑学家,电影大师,先锋艺术家。所以居伊德波也是影响到70年代包括后现代整个思想的非常重要的源泉之一。他的团体中的几个重要的人物包括范·内德姆、德赛托,他们三本重要的著作我们南大出版社都翻译过来了,另外两本是《日常生活的革命》和《日常生活的实践》。在五月风暴的时候,这些著作中的重要的短句都是作为标语贴在大街上或黑板上的。所以,鲍德里亚的第二位老师也是一位著名的大师。 鲍德里亚的第三位老师同样是赫赫有名的,这就是罗兰巴特。这个人是后现代著名的语言学大师、符号学大师,后来成为了解构主义的重要人物,他和克里斯多形成了最重要的后现代文本观,提出了所谓作者的死亡,和福柯的观点形成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对照。 这三个人的学术背景就是鲍德里亚博士毕业的时候的基本的思想背景。而鲍德里亚本人又是马克思最重要的哲学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法译本的主要译者。所以他对马克思的文献非常熟悉。大家看我写给大家的小册子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鲍德里亚实际上是从后马克思思潮走向反马克思主义。后来我把他的观点称为草根浪漫主义。这是要给大家交代的几个重要背景,我们下面来简单地看他几张照片。 (放照片) 第二部分我们就简单地讲几个关于鲍德里亚的故事。我们先从他的第一本书——《物的体系》——说起。最近两年我一直在做海德格尔,按道理我今年做报告应该是关于海德格尔的最新进展。我也在这里预告一下吧,10月份的时候海德格尔的孙女将来仙林和我们同学们见面,为什么请她来呢?主要是因为她会带来一批还没有问世海德格尔的珍贵的影视,我们虽然没办法见到哲学大师海德格尔,但是它会给我们带来关于海德格尔生活当中的一些非常重要的细节。 按照我的想法,这一本书其实不应该翻译成“物的体系”,但是在法文、英文里面它用的都是“客体的系统”这样的概念。因为在我看来,鲍德里亚这本书是他哲学建构当中最重要的一本书,这本书的开始实际上是和海德格尔的哲学完全相关,主要是依据了《存在与时间》,对我们的周围世界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判断。我们的思政课的哲学原理都上这样告诉同学们的,有一个外部的客观世界,我们的意识反映外部世界,这就是唯物主义的观点。物质是第一性,意识是第二性。但是从马克思以后,到海德格尔,到鲍德里亚,他们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叫做“周围世界”,大家一定要注意,这和我们公共课的哲学教育中说的客观世界不是一个概念,不是讲离我们而存在的一个客观自然的物质世界。包括刚才电影里也讲到,这是一个虚幻的世界,这个世界本身都是一个与人相关的世界。所以鲍德里亚的《物的体系》这本书一上来就破解了这个概念。我们生活中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构成的?是外部那些和我们没有关系的物体吗?是自然存在吗?他的思考是,实际上这是一个和我们人的生活存在密切相关联的、我们制造出来的事物的体系。我具体地解释一下这个观点。离开了唯物主义的哲学之后,我们会发现物与物之间实际上是有着重要的关联的。海德格尔举过的一个关于讲台的例子。比如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和我一走进报告厅的时候,我们第一眼都会看到这个讲台。胡塞尔的现象学就会讲,这个讲台是如何显现出来的?它是被建构的。海德格尔突然换了一个方式,他说有两种走进教室的时候看不见讲台,第一种是黑森林的山民,这个山民从后面走到台前来,他不会知道这个东西是一个讲台。第二,塞内加尔的一个黑人从后台走过了也看不到这个讲台。那个山民会看到一个木制的作品;而塞内加尔的那个黑人会看到这个东西可能是个挡箭牌,是抵御敌人射过来的弓箭的东西。海德格尔问:为什么他们看不到这个讲台,而我能看到?请大家注意,海德格尔说,每一瞬间我们的“看到”的时候,都有一个和我们日常生活非常熟悉的世界,瞬间当中连带出来。我为什么知道这是讲台?如果从幼儿园的时候我们就和整个教学环境没有任何关系的话,我们是无法体知这个讲台的。包括“老师”,塞内加尔的黑人也不会知道我是老师;我们走在校园里他们也不会把同学们认知为大学生。实际上周围世界建构了我们每一个瞬间对世界的感知。比如乔布斯。乔布斯实际上是在改变我们对世界感觉和建构的方式。我前两天还和一个同学开玩笑,原先的开关一定是一个旋钮从左边向右边旋转,然后“咔吧”一声关上。乔布斯说我们能不能没有开关?所以在Touch最早的机型当中是没有开关的。后来的开关变成了从左到右。过去的照相机是一个镜头伸出去然后把一个镜头拉近;乔布斯在苹果的产品上是三个手指头一撑。大家注意,周围世界的存在方式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乔布斯的苹果是在改变周围世界的建构的重要方式。海德格尔、鲍德里亚讨论的第一个问题是,周围的世界是由人的劳作过程建构出来的一个功能性的、物体之间的关联。这是哲学世界里最重要的一个概念,而不是我们过去讲的一种离我们而存在的客观的外部自然界。鲍德里亚在这本书里从这个角度出发,而这个观点实际上是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里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从事物的相关性建构起一个周围世界,然后在打交道的过程当中我们建构了我们和世界的关系。鲍德里亚从这个概念和这个故事入手,他要说明的问题是什么?是一种来自于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现实的观点。他发现在他当时面对的欧洲现实社会中,我们周边的社会生产中实际上出现了一种外部的生产的物品系统对我们人的生活的控制。他说过去的传统的生产是具有性的,从一个工匠的手里做出来的所有的物品都不会是一样的。 比如鞋匠,每天做皮鞋但是他做的鞋都不可能一样。但是鲍德里亚说,当进入现代性的生产过程的时候,有一个核心的概念发生作用,他把这个概念命名为模式。怎样理解这个模式呢?刚才我们讲到乔布斯,在整个苹果系统当中他所建构的全新的观点,这个观点是打开世界的方式。鲍德里亚说,生产当中出现了一种以模式的系列生产的过程支配产品和我们周边世界的过程。这个非常抽象,我来举一个例子。很多同学都会用照相机,也见到同学们买佳能或者尼康的相机。鲍德里亚刚才讲的意思就是,产品本身会被人们人为建构出来一个模式,这些模式相互链接,比如说在尼康相机里,从最早的X100,D100,然后D50,D40,D40x,然后D200,D300,当然它们都是为D700的发布准备的,不过我们都知道最近尼康又发布了D800。我们从这里来理解模式生产的系列对我们的控制。每一个系列和另外一个机型出来的过程当中,都会有人为制造的一个差距,或者说像素差距、储存卡的差距。差距本身存在是为了把所有消费者口袋里的钱拿出来。在制作产品的过程中,所有的差距是生产的曲线型差别,这个差别是在那个系列过程当中一次次把消费者的欲望变成幻灭的过程。 A6出来之前,前半年吧,出过一款A6排量2.6的汽车,这个汽车在产品上是缺陷型汽车,它的寿命是半年,它的出现是为了A6本身产品的出现,在资本家整个设计产品的过程中,给大家开个玩笑,很可能像素现在能到一万,一万,一千万,但是它会通过无数的间距依次地制造,它得通过这个系列的产品把消费者口袋里的人民币掏出来。在我们家里面我再举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同学们回家里看一下,中国人家里面堆放着的可以用的多媒体播放器,像垃圾一样地成堆。从最高我们的卡式的录像带开始,录像机,然后中国还有VCD,还有一个过渡性产品叫VCDD,DVCD,然后再到DVD,请大家一定记住我下面的这段话:2006年我到美国去的时候,美国所有的借租录像带的商店仍然是看录像带,然后直接从录像带到DVD,只是在中国这个市场中,刚刚说漏了一个,还有一个LP,这个非压缩的大的光盘,我们同学可以看到,所有这些东西是依次把钱从(消费者)口袋里掏出来,一次是制造一个,也就是说,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所有的缺陷是制造式的缺陷,也就是说产品制造出来是为了消灭它的,这是我们周围的世界里面,生产性里面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在《物质体系》这本书的后半段,鲍德里亚第一次非常深刻地透视了资本家是如何通过商品的生产控制我们的存在,我们想电影中幻象对我们的控制,我们会想成龙大哥,还有的歌星的,脸很长的歌星叫王力宏吧,反复拿着佳能和尼康的相机出现的时候,是我们人民币往口袋(出去)按都按不住的一个过程,47.00下次第二部分会再讲到这个广告的问题,就是所有的这些外部的世界通过一个生产的模式、产品的缺陷性设计对我们的控制是不知不觉的。大家有没有想想看,这是非常让我们沮丧的一件事,然后我们所有人都是,我发明一个词是“活该性”,这东西有人不断去买嘛,从touch到IPad,还有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然后中国消费者跟全世界的消费者一样,从IPad1到IPad2,从iphone4到iphone4s,然后每一次(产品)出来都是后面数着钱笑的老板的很短的间距,然后让我观察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一个失败的例证是什么呢:日本的很多公司,我在很多资料上看过,在DV的生产上,就是实际上光盘制作的技术在上个世纪60年代在美国和日本已经非常成熟了,但是卡带的DV是用在什么时候呢?00年前后,所以这个技术是锁在柜子里的,它不会拿出来,只要有一个市场,我一直卖卡带,然后模拟带,数字带,然后索尼公司终于在07年前后推出了光盘式的DV,当时它的产品预测没有预测好,它被中国冲击了,而且一上来呢它的光盘很小,15分钟,我在东京买到的光盘,15分钟和30分钟两种,非常麻烦的因为每一次要换光盘,光盘的操作也十分麻烦,每次要锁住,然后打开然后再次录制,非常麻烦,但是中国非常迅速地实现了硬盘储存,迅速地从10G到30G,日本的几个光盘厂商的光盘DV都非常短命地没有撑过一年就消失在市场上,这是资本家们,如果没有中国这个市场的介入的话,因为中国现在研发力量非常强,而且受西方的影响,我们在多媒体这一块,做得是它们3倍那么的厉害,你有1我就10,你有10我就变成1000了,所以的西方资本的序列资本在中国被打破了,所以很多西方公司就非常沮丧。这个我觉得倒是鲍德里亚非常希望看到的。 再给大家讲个笑话,就是齐泽科先生在07年到中国来访问,他在我们这里呆了一个星期,它讲了一个故事,是跟中国有关的,当然了他现在回去了,我们好吃好喝,陪他那么长时间,他回去写的所有的文章都是骂中国的,因为在一些左派思想家心里中国已经复辟资本主义了,所以他是在骂我们的,认为中国如何如何等等,讲了一通。他讲了什么呢?就是美国的录像店门口,有这么一句话:“不要买盗版光碟,买盗版,就等于支持共产主义”,因为都是中国生产的。所以美国非常恼火这个知识产权的问题,然后齐泽科就跟我说“我一看到这个标语我就非常气愤,我就偏要买盗版。他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这些左派思想家当中他有个非常重要的观点是,数码时代实际上是私有制真正破产的时代,因为复制太容易了。我们后面讲到鲍德里亚就会讲到文本的消失,就是拟真性是讲什么呢,是讲过去我们有个手稿,一写一个手稿然后很珍贵。现在我们有电脑,就大家在电脑上面写作业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以后我们是一个无档案的时代,因为你没有原始手稿,你最后交给出版社的,如果你没有故意储存,也就是说每修改一次储存一次的话,你修改的痕迹都是没有的。 这个时代也就是一个没有母本的时代,而这个时代是使知识的私有制最终破产的过程。所以左派思想家们认为,数码时代是共产主义最重要的一个帮手。所以他在南京,他跟我讲,哪有有卖盗版的?因为齐泽科是个电影评论大师,还有个故事片叫做,变态电影指南。就一开始就是讲他做的一个变态电影,当然他也是好莱坞同仁,跟左派有非常一致的背景。所以我们通过刚才的例子可以体知,鲍德里亚第一本书中讲到的:什么是物质体系。我们生产出来的这个物质世界,反过来成为一个盘剥我们的东西。这个具体的讨论在我去年讲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的时候就已经涉及到,它讲的就是今天中国发生的一切。这也是这个概念的背景,就是一个巨大的幻象包围我们,让我们丧失我们自己的真实。所以刚才黑衣人说:什么是真实,真实是不存在的,真实已经死亡了,所以欢迎来到真实的荒漠。这是第一本书里面我选一个故事跟大家分享。所以在这本书里面它有个概括,就是说今天在消费系列当中,在物质体系当中,生产出来的物品的品性,我们自己可以去体会一下我们的手机,我们可以去看看我们的手机,iphone什么乱七八糟的,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耐用、长久,过去我们骑的自行车,就我现在还在骑的自行车,是30年以前的凤凰自行车,那时候骑自行车最重要的观点是什么?耐用。就你看,30年还在骑。 现在在系列生产里面制造出来的这个物质体系当中的东西是什么呢,系列生产的目的就是使东西早日地死亡。就是你生产出来的东西的目的是早日死亡。就是如果你的iphone1不扔掉,iphone4就出不来,所以在疯狂追逐的彻夜在店门口排队的人,他家里一定会有一到两台iphone在家里躺着。就是它出来的目的就是为了死亡。所以这个导致了一种新的存在方式,这个存在方式大家注意,不是每个人自主的选择,而是我们被一个巨大的惯性牵引着的选择,发疯一样去追逐。那么第二个我再选书面一个故事讲,因为我们不能给大家讲这书的观点,因为鲍德里亚的观点是读不懂的,就是你拿一本书来从头到尾每一个汉字都认识,但是说什么不知道,这帮法国哲学家,包括像海德格尔这样的人都是如此。所以没有办法来讲这个学术概念,我们通过故事来体知这些吃得特别饱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大师们,他们在说什么,为什么在全世界有这么巨大的文化影响。第二本书是我们南京大学55.39老师翻译的《消费社会》,这是鲍德里亚1970年的成名之作。那么消费社会这个概念后来为什么在社会学里面影响很大,它成为现代在研究消费问题里面社会学里面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中国今天进入消费社会,最重要的论证就是这本书里面提出来的。当然我不能全面地去讲这本书,因为这本书是社会学里面的一本名著。那么我也是选取他在书里面最早提出来的一个重要的观点,在这个观点之中,是跟前面的思考是相关的,前面的思考是:我们为什么发疯一样地去买,就觉得好笑的是今天中国人在国外的一些商店,像巴黎的老佛爷的店里,买LV包,去年讲过了,一帮老妇女在发疯一样地跟不要钱一样地去抢,几乎全世界的LV包、爱马仕包商店的门口都是中国人在排队,那我经常讲的一个成本实际上没有多少钱的破车料包,就是因为两个英文字母而变得身价百倍,实际上相比它的成本是翻了几千个跟头,然后被中国人背在肩上,成为一种象征性。中国人为什么会这样?你为什么会追逐iphone?你为什么会追逐pad? 苹果公司是一个特例,因为乔布斯实际上是使人的生存方式上发生了一些变化。我们在哲学上可以探讨,包括照相器材,因为鲍德里亚最早拍片子他实际上全部是用卡片机拍出来的,后来也没有非常高档的相机。我在韩国见过好几位顶级的摄影家,特别有名,我到他们家里去看,没有任何的豪华的相机,相机简直是五十年代那种的胶片机子,尺寸也很小。所以PT,就是拜物教在中国实际上是泛滥成灾。你到世界各地旅行团里面去看,中国人拿的机子是所有机子中最好的, 70年代日本和韩国人的傻帽形象现在是中国人的。觉得欧洲人抢中国人的东西是最多的,因为他们拿的全是最高档的相机和DV。所以中国的拜物教现在在全世界是最严重的,包括奢侈品的消费。在这本书里面,鲍德里亚就回答了这么一个问题:人为什么会发疯一样地追逐物品?因为第一个问题讲的是:那个物品是什么?怎么生产出来?第二个问题是:我们为什么会追逐物品?在这里我主要选它的一个观点,他实际上讲得非常的复杂:实际上从本雅明开始,对整个消费过程就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 大家可能知道,本雅明非常著名的文献,拱廊街,最早对巴黎的百货商店哲学史的一个透视性的分析,它影响了后来很多消费研究、批判研究的方面。在这里面我只讲他的一个故事:就是他关于广告的反思。那么我们可能就会想到我们刚才讲到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即我们会联想到前面讲到的列斐伏尔讲到的一个超市里的故事:就是在超市里面,我们推一个车进去,选商品最后到收银台去交费,这个过程里虽然可能有推销员推销东西,但是大部分的过程都是我们同学们自己实现的。然后列斐伏尔就说:真是你的购买过程吗? 黑屋儿本身的结论是否定的。他说,在所有超市里的一切选择,都是被控制的。鲍德里亚说,为什么会被控制?他说,这就是在现代资产阶级社会中制造欲望的武器——广告。一讲到这个我就想讲一个特别好玩的事情:广告的危害性在欧洲是在40年代开始反思的,中国呢比较少,广电总局有一定的限制,刚开始的限制。最近最好玩的一个事情是重庆模式,我一讲大家就要笑了,在所有的卫视里面把所有的广告都强制去掉。这跟我们今天讲的故事相关的,我先把故事这么一放后面一讲大家就知道为什么这么去做。广告是什么?每天我们都遇着广告。在中国也是最近才开始了这个限制。在2009年,因为这些年世界各地我去得还是相对多一点,国际交流,全世界只有中国广告是不受限制的。两个方面,第一,任何空间,就是到了什么程度呢?仙林我不知道情况怎么样,反正在我们宿舍区,在南大的很多地方,电梯,一共四面面壁吧,有一面是开的门,然后三面是广告。你往哪看都不行,而且更过分的是我看过那个开的门上面也有广告?然后有一段时间我看去北京的所有火车,地铁里边,最近我看南京地铁算是比较干净。然后在东京和香港的地铁里边,只要是眼睛看的见的地方,全部是广告。也就是说,你眼睛没有任何一个地方是空白的。我们都很讨厌广告,因为我们每天看电视剧的时候,它老来。广电总局今年发布了一个公告说,电视剧里面不准插播广告。这下好了,把一集当中中间的部分全部放在两集当中了,所以那个时间肯定上个厕所回来还没完,广告是非常让我们讨厌的,一有广告我们就要换频道。很多电影频道为了不让你走会告诉你,还有三十五秒。你特别喜欢的电视剧就不会走开,然后就数着那个秒数到它消失为止,或者你到别的地方去,看手表等广告消失。广告能不能被关掉,这是鲍德里亚讨论的最为核心的问题,我们不看广告,一有广告就换掉,广告有没有被关掉?广告是关不掉的,因为广告本身它的对象不是我们的意识层面,所以我在博士生功课里面让博士生做的第一个心理实验是,大家今天回家睡觉之前做一个心理实验试试看,我们现在把我们从记事开始,从爸爸妈妈到幼儿园老师的所有东西都放到旁边,问自己一个问题:什么东西是你自己的,99%的同学最后都十分沮丧地发现,我们每一个个体什么东西都没有。因为全是爸爸妈妈教我们的,书本上看来的,然后实际上这一切我们能够拿走的东西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我们被压抑的欲望本身。最拿不走的是什么呢?后来克尔凯郭尔说最拿不走的是痛苦。小百合上经常有四年级的同学说:今天我要告白。后来说:我失恋了,帮帮我吧!那么所有没失恋的人一看这个痛苦的人很折磨自己就说:哎呀算了总要过去的。但是他的痛苦是其他人永远都替代不了的他的痛苦。你看,我们有答案了,痛苦是我们自己的。 我跌了一跤,崴了一下,痛是我们自己的,然后另外说轻巧话的人,他体验不到,我的痛苦是特殊的.我的情感体验是我自己的,只有我自己知道我为什么会这样神经病一样。大家一定注意,佛洛依德后来发现,人的本身的欲望是人本身最原始的存在,而所有理性的东西都是后来别人强加给我们的。因此被压抑的无意识是最重要的,就是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关系,超我是外部世界,请大家听清楚,讲这个故事不是为了这个故事好玩,是为了广告所针对的对象不是那个能够被拿走的意识层面,就是我自己能够把它关掉,它所针对的对象是佛洛依德说,我们的最本体的那个被压抑了的无意识层面。有一本书我非常喜欢,是美国一个作家写的,叫做欲望的制造者,它整本书是在讨论广告制作的艺术,它是批判主义的。所有广告是非常精细的,当然中国的广告刚开始了比较好,过去是非常粗糙的,它是靠着反复出现,比如说,羊羊羊,一到吃饭的时候就“肛泰”,对不对,大家都记得吧,就非常讨厌,想把它关掉,它是通过一次出来讲三句话,重复三遍,然后一个晚上出来15次、20次,大家算一下,它来一年的广告,你能关掉吗?实际上,我们观察一下,比如我们今年回家,假期回家,你会有个最重要的发现,在所有的孩子那里,广告是能完全被背出来的,因为孩子不会去主动地抵制广告、关广告,没有,孩子因为他们本身是比较原发性的,因此广告里的每一句歌词,广告的所有表情,他都能够附和出来,我们是不是真的不知道呢?不是。你什么时候被控制,什么时候才能表现出来,我们再回到列斐伏尔那个著名的例子:你走进仙林所有的超市,每个同学想一个问题:你会不会去买所有的东西,去买你从来没听说过的东西?我去买牙膏,所有见过的我都不要,我专门买没有听说过的牙膏,然后买方便面,什么康师傅什么的都不要,专门买从来没听说过的方便面,有没人这样的举个手我看一下?——哦有两位、三位,好,一个非常坚强的自我的人,绝大多数人在一般的老百姓的常识消费观念中,99%的购买过程实际上是通过知名性选择的。所以我们会想,中央电视台在每天的新闻联播前后、天气预报前后,那个广告竞标王,就是每15秒钟不到一分钟前后,基本上是3个亿到1.5个亿人民币,过去我们会想厂家和老板是精神分裂的,拿那么多钱去买广告,或者是买一整晚的广告,鲍德里亚说,真正神经病的是所有的购买者,因为所有的广告费用全部是进成本的,所有的广告费用是我们这些买东西的人出的,不是老板出的。最近看孟非好可怜,就是那个海天黄豆酱,他每天都要讲海天黄豆酱非常好吃,你会觉得特别难过,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付了钱嘛。包括像江苏卫视,最近一段时间,非诚勿扰已经下来了,因为我看学生会在招募非常了得-南大专场的同学。 非常勿扰实际上在去年,年终的时候,他的冠名费用是5000万人民币,步步高吧好像是,然后11点重播的时候,3500万,就基本上到了娱乐性节目能达到的最高端了,所有的这些费用,实际上是计成本的,是通过我们每一个具象的购买来付出的。鲍德里亚关于广告的分析是非常非常有趣的,我大概念几个他的分析给大家听:广告的窍门和战略性价值,是通过他者——这个他者我待会再做解释,是拉康的一句话,待会我再讲——激起每个人对物化社会神话产生欲望。它从不与单个人说话,而是在区分性的关系中瞄准他,俘获其深层次的动机,这个动机不是说我们要,是你被压抑了的无意识的欲望,他是被制造出来的。就像是我们现在中国,所谓的成功人士,满街做着宝马的广告、别墅的广告,在所有的影像的生活引导中,71.29已经成为了一种成功和我们人生的基本过程,这个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所以这点呢,广告本身控制的不是我们显性的意图,而是我们看得见的欲望。所以在中国的飞机上,十年来的变化是非常有趣的,现在的飞机里面,所有的民航的杂志,做的所有的全部是高端的奢侈品,十年前不是这样子的。现在这里面卖的手表全部是十几万的手表,全部是60万以上的宝马汽车,就是整个的欲望是这样子被制造出来的。也因为现实中已经有这么一个利益集团,已经制造出了这么个现实过程,因此这些东西成为一种他者,已经成为我们欲望的一种内驱力,他说这个区分性特点的暗示性,实际上广告最大的特点是暗示性,刚才我讲的羊羊羊实际上是非常粗糙的广告,真正写得好的广告,在欧洲啊,我曾经跟周建讨论过这个问题,在欧洲影像技术和美学最高端的实现,无一例外都是广告。我们国内目前能够看到的只有那么几个,我跟大家说一下,比如说洋酒的轩尼诗广告,就洋酒的XO那个广告,那个广告实际上就是一个画面,那个画面只有的就是一个女的往沙发上单腿一跪,然后回头一笑,你说一个广告,一个酒的广告,它实际上是一个意向性的欲望。原来香烟可以做广告的时候,箭牌香烟和山姆牌香烟,英国人在大陆做的广告,是一个非常普通的男孩走路,一个画面是箭牌香烟画面,穿过画面后他成为一个骑在马上拿着高尔夫棍的白马王子。这是一个意向性的欲望。 唯一有价值成分的free掉了,我们喝的是什么?喝的是一个巨大的空无,为什么要喝这个巨大的空无,因为是张惠妹、刘翔…所有一线电影明星、歌星做的广告。一旦这些人不是一线明星,迅速就从这个广告上消失了。刘翔的例子是最典型的。他一直是为可口可乐做广告,因为腿伤不能参加比赛,在七个月的过程中迅速从广告中消失了,为什么?他不再是非常健硕的奔跑着的了。在喝可口可乐时,我们都幻想着明星感。所以( )说,你喝的是什么,你喝的是一个巨大的,由广告制造出来的幻像。而且更可怕的是,可口可乐,包括肯德基这样的东西,有一个好玩的东西就是:本土化。我们都知道,肯德基已经做稀饭了,做北京鸡卷了。可口可乐公司有一个巨大的展台,我们中国的可乐是有中药味的,印度的可乐是有咖喱味的,全世界可乐都有属地化特征,它必须是本土的欲望化制造。广告实际上是一种同谋关系,它让我们在一个非常光圈感的过程里面,欲望着他人的欲望,就是一个在广告里特别好的东西,一放进口袋里,就任何光圈感都没有了。成龙大哥又拿着一个新的相机出现了。更要命的是,在消费过程里,一个符号参照另一个符号,一个物品参考另一个物品,一个消费者参考另一个消费者。大家想这个LV包为什么会发疯,中国的物化到了什么程度,我去年讲的,国际上没有的,脖子上戴一个手指头粗的金项链,黄金,贵金属。当我们自己什么都不是的时候,我们就会用物来表现自己,这就是马克思讲的,人的异化。所以广告的故事难道讲的是西方的问题吗?这个问题在中国比任何地方都严重。所以消费社会已经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而在消费的过程中,我们存在的意义就变成了以追逐宝马、别墅、高工资等一种物性的财富为人生目的。回到我们的教育体制改革,我们从过去抽象的共产主义理想,变成欧洲人眼中的实惠小人,是一个进步,也是一个倒退。在这个物化过程中,有非常多东西值得我们年轻的一代人深深思考:那个宝马汽车真的是我们一生所追逐的东西吗?人存在的意义究竟是物质财富,还是存在本身。像鲍德里亚这样的大师,在他的著作中反复思考的问题都是这样的问题。这是第二个故事。 第三个故事,我选1976年鲍德里亚出版的我认为是他晚期最重要的一本书,叫《象征交换与死亡》,正是在这本书里面,他第一次提出了“表征01:19:54”这个重要的哲学概念。在刚才那本书里面已经出现了,就是“拟像与拟真”。我们简单对这个问题做一个说明,“拟像与拟真”和我们前面讲的物的体系,在整个消费过程中,由各种影像也就是广告和居伊德波的景观社会有什么关系呢。在居伊德波的电影里在影片当中没有任何他自己拍得东西,全部是拼接了各种广告画面来说明今天的世界为什么是由影像和景观建构起来的。看起来我们是在物性地生活,实际上这一切都是被景观所支配的。到鲍德里亚这里边就是,被系列生产出来的周边的物性的世界,在广告制造出来的诱惑中,我们被生活,而不是我们自己去选择生活。我们被指引走向富足的顶端。这个从一开始就是巨大的幻像。就像在商品经济当中,从“私密”到马克思,我们都知道的一个真相是,商品经济的社会是一个杀戮模型,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一定是在社会底层,只有百分之一的人会同时具有权利,财富,和其他的(东西)。我们看到现在在美国和欧洲的“占领运动”的口号就是“我们是百分之九十九”。在商品经济社会中永远的法则就是百分之一的人,或者百分之五到百分之二十的人据有财富的百分之八十,百分之二到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据有财富的百分之二十。但永远有一个幻象告诉我们大家都可以去坐宝马汽车。在这个过程当中,鲍德里亚思考的问题是:今天这个世界到底是个真实的(世界)还是个被制造出来的模拟的幻象?他的结论是,这个世界本身是个巨大的投射出来的影像,我们面两个故事是这个影像的建构和机制,它非常复杂。所有传媒过程,都是制造这个幻象的巨大的工具。我再举一个例子,比如说,非诚勿扰、超女现象,一个非常普通的大学学生,实际上他原来是一个普通人,成为一个超女。实际上所谓的超女是在一个所有媒体的曝光当中,中国人都认识了她,她成为名人,这个名人是通过影像来建构的,因此她的收入可以迅速达到每年几百万人民币。所有的影像里面,像非诚勿扰里面的女嘉宾,有少量的是被领走的,有几个傻乎乎的女孩子,在大概第一轮或第二轮就被领走了,绝大部分在干什么?就是混着全国人民的脸熟。就像我们特别不能理解的特别丑陋的凤姐啊芙蓉姐姐啊,怎么还会有人一年给她三十万让她做各种各样奇怪的事情,还有这么多人去点击她,跟着她走。德波讲过一句话,他说“一个存在事件只要三天不去讨论它它就不再存在了”这句话是非常深刻的。就像张惠妹,这个全国人民非常熟悉的歌星,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跟陈水扁搞一腿子,中国大陆宣布封杀她。大家想一想,一封杀,张惠妹就不存在了,作为一个歌星,她最好的时段没有了,她再出来大家也不要听她的。所有这种存在都是在影像的建构当中出现的。大家要记住它“一个存在事件只要三天不去讨论它它就不再存在了”。这是所有明星,打破脑袋要花钱,到电视台要当个什么光影星播客的,最重要的理由,然后制造各种绯闻,制造各种莫名其妙的东西。像台湾的政客也非常可怜,我们看到蓝营绿营都在议会里打架。我到台湾访问就问民进党的教授,他就说“表演、表演”他说实际上打架的两个人关系就非常好,打完了回去一块儿喝酒。打是给别人看的,打是让大家知道热闹。韩国议会里也打架。后来我就跟他们开玩笑说,你们台湾政治很好玩,是不是很多都来自你们中大表演系,表演真是好啊。马英九啊陈水扁啊,你看,那个讲话真是非常精彩,包括像奥巴马。其实像他那个总统选举是他不是他没多大以意义的,换任何人它的体制也是完全一样运转的,他最重要的是,表演好。我们从这里去体知,这些思想家想讨论的到底是什么问题,他提出,这是个巨大的被建构出来的幻象,不是真的说像尼尔一样,放个虫子到肚子里面,然后变成一个幻象,然后从电话线里逃走。它是故事的隐喻,它讲的事情,就是现实中会发生的事情。因此鲍德里亚得出一个非常恐怖的结论:“真实,在它没出场的时候就死亡了”,这句话实际是上是拉康非常重要的一句话“真实其实从来没有出现过”,所以我关于拉康的那本书的标题叫做《不可能的存在是真》。但是,为什么我们在生活中还遭遇真实呢?鲍德里亚说:“在我们所有的真实,实际上都是拟真。在拟真中产生出来的真实,他称之为“超真实”。而且这个“超真实”更要命的地方是:比真实还要真实。这句话是听不懂的,我来给大家举个例子讲个故事。在美国游迹01:27:50当中,中国大陆我们常州也有一处,恐龙园,上海市有一个嘉年华。 但是为什么我们的生活当中还遭遇真实呢?鲍德里亚说我们生活当中所有的真实都是拟真,在拟真当中产生的真实他称之为超真实,而且这个超真实更要命的地方是比真实还要真实。这句话是听不懂的,我来给大家举例子讲故事,在美国游迹当中,这个中国大陆呢,我们常州也有一处常州的恐龙园,上海有一个嘉年华。鲍德里亚在他的书里面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就是主题公园。主题公园实际上是一个被生产和制造出来的幻想的集中地。我们南大同学将来去美国的机会,出国是最多的,物理系、化学系,将来你们去一定要记住我讲的这个话,就是所有人在排队去一个被制作出来的景象,比如说水世界里面的一个片断,大家围坐成一圈然后里面表演一个电影里面的虚构的事情,或者一个街景的枪战或者一个跟着火车进到山洞里面到处都是火车撞车的情景,就是,电影的一个所有幻想的一个集中地。我去年又去了一趟那里,又增加了一个飞机坠毁的现场。一个巨大的飞机的一个残骸,很多电影都是在那个过程中拍摄完成的。他会告诉你这个电影的拍摄过程。迪斯尼还有类似的相当多的主题公园,鲍德里亚在美国游迹里面说实际上这样一个生产的过程,是因为人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的生活过于平凡平庸,因此我们要在一个幻境当中去体验一个新奇的过程。在这个相比较的过程当中,就是美国人会一遍一遍的买票去这个公园里面,我不知道常州恐龙园的经营情况怎么样?然后香港的迪斯尼乐园都是非常的爆满,当然现在大陆游客居多,香港人自己不去。这个故事只是鲍德里亚所说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制造出来一个根本不是现实当中的场景——主题公园来制造一个幻想,但是更重要的方面是现在我们生活的所有的结构都不是我们生活本身具有的,而是影视作品和媒介图像建构起来的。这样的观点大家可能都不太能够接受,我再讲一部电影啊!我一讲同学们就会笑,韩剧,会发现我还看韩剧,最好的几部韩剧我都看过,当然最早是陪女儿看,但后来发现韩国电影实际上拍得非常好。我要讲一个韩剧大家可能非常熟悉,就是《冬季恋歌》。这个《冬季恋歌》放映的第二年,我去了韩国,大家都知道这里面有两个非常著名的场景,一个场景就是他在中学,就是裴勇俊和崔智友两个人刚刚好上,其中一个场景就是很长的一条路,两边都是树,他们两个穿着学生服然后骑着自行车,崔智友在后面两个手臂一张,很经典,然后当时那个很好听的音乐就起来了,而第二个场景是在雪山上,裴勇俊撞了以后不就失忆了,他不记得了,这个我在拉康的书里面专门提到过,就是拉康说人实际上是被符号建构起来的存在,过去我们不太理解这个电影里面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如果你突然被撞了,你所有的记忆都丧失的时候你根本就不具有你原来的全部存在。大家想一下这个事情,因为这种电影非常多类似的这种哲学点也
/
本文档为【张异宾】,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