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论文 (1)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论文 (1)

2013-12-30 37页 doc 31KB 99阅读

用户头像

is_406146

暂无简介

举报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论文 (1)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论文--直接-找-本-专-业-写-手,绝对保过的,Q:1-2-1-0-7-3-4-0-2-3热心网友说:!这专业论文,最好直接找这位写手Ω号:1-2-10-73-40-23.,100%包过关】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直接-找-本-专-业-写-手,绝对保过的,Q:1-2-1-0-7-3-4-0-2-3 摘 要 本篇毕业论文--直接-找-本-专-业-写-手,绝对保过的,Q:1-2-1-0-7-3-4-0-2-3从土力学基本理论出发,结合相关设计规范及工程实际,对某边坡治理工程...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论文 (1)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论文--直接-找-本-专-业-写-手,绝对保过的,Q:1-2-1-0-7-3-4-0-2-3热心网友说:!这专业论文,最好直接找这位写手Ω号:1-2-10-73-40-23.,100%包过关】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直接-找-本-专-业-写-手,绝对保过的,Q:1-2-1-0-7-3-4-0-2-3 摘 要 本篇毕业论文--直接-找-本-专-业-写-手,绝对保过的,Q:1-2-1-0-7-3-4-0-2-3从土力学基本理论出发,结合相关设计及工程实际,对某边坡治理工程进行初步设计。在设计中采用计算边坡推力的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并以滑坡推力的计算结果和地质勘测资料作为肋梁锚杆支护计算、设计的依据。除了理论上的计算之外,本文还论述了边坡治理的一些基本原则。根据这些基本原则和计算结果,给出了治理边坡的。 关键词: 稳定性 锚杆 边坡治理 Abstract This paper begins with basic theory of soil mechanics,considering the besigh criteria correlative and the engineering factors .In the design,we analyze stability of the landsliode by calculating the landslide thrust.With the calculate results and the data of geology survey,we can calculate and design anti-slide piles. This paper discusses some basic principles of landslide treatment as theoretic calculate. Basing on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the calculate results, a project of the landslide treatment be provided. Key words: stability slide piles landslide treatment 目 录 1.工程区自然条件 1 2.工程地质概况 1 2.1地形地貌 1 2.2地层岩性与岩土工程地质特征 1 2.3地质构造 3 2.4水文地质条件 5 2.5人类工程活动 5 3.边坡特征 7 3.1边坡形态特征 7 3.2边坡物质组成 7 3.3边坡的水文地质条件 8 4.边坡稳定性分析 10 4.1边坡类型及安全等级 10 4.2 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 10 4.3 边坡稳定性分析 11 4.4 边坡破坏模式及控制条件 13 4.5 边坡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 15 5.边坡稳定性计算 16 5.1按岩层层面滑动进行稳定性验算 16 5.2按岩体破裂面进行稳定性验算 17 5.3按裂隙面滑动进行稳定性验算 19 6.支护结构设计 21 6.1设计依据 21 6.2选择支护方案 21 6.2.1设计原则 21 6.2.2设计支护方案 22          论文--直接-找-本-专-业-写-手,绝对保过的,Q:1-2-1-0-7-3-4-0-2-3的撰写期间都给以了很大的启发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谢意!感谢在论文--直接-找-本-专-业-写-手,绝对保过的,Q:1-2-1-0-7-3-4-0-2-3的撰写过程中,交通运输学院的李宗平老师、太原铁路局工务处给以的多次指点和帮助。同时也感谢我的同事和我的家人在我的学习期间给以的支持和帮助。 参考文献 【1】 王其昌,高速铁路土木工程,西南交大出版社,1999 【2】 于金帆、苗立雯、李克顺、吴润民,现代高速铁路,当代中国音像出版社,2004 【3】 程铁岩,对调整营业站布局过程中若干问题的研究与思考,中国铁路,2004.6 【4】 翟婉明、蔡成标、王其昌,提速线路强化技术对策、理论基础与工程实践,中国铁道科学,2002.6 【5】 田长海、王凤京,线路成段提速距离的检算,中国铁道科学,2002.6 【6】 胡叙洪,既有铁路提速改造线路方案研究,中国铁道科学,2003.1 【7】 钱立新,中国铁路提速关键技术,中国铁路,2004.2 【8】 广钟岩、高惠安,铁路无缝线路,中国铁道出版社,1995          论文--直接-找-本-专-业-写-手,绝对保过的,Q:1-2-1-0-7-3-4-0-2-3的撰写期间都给以了很大的启发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谢意!感谢在论文--直接-找-本-专-业-写-手,绝对保过的,Q:1-2-1-0-7-3-4-0-2-3的撰写过程中,交通运输学院的李宗平老师、太原铁路局工务处给以的多次指点和帮助。同时也感谢我的同事和我的家人在我的学习期间给以的支持和帮助。 参考文献 【1】 王其昌,高速铁路土木工程,西南交大出版社,1999 【2】 于金帆、苗立雯、李克顺、吴润民,现代高速铁路,当代中国音像出版社,2004 【3】 程铁岩,对调整营业站布局过程中若干问题的研究与思考,中国铁路,2004.6 【4】 翟婉明、蔡成标、王其昌,提速线路强化技术对策、理论基础与工程实践,中国铁道科学,2002.6 【5】 田长海、王凤京,线路成段提速距离的检算,中国铁道科学,2002.6 【6】 胡叙洪,既有铁路提速改造线路方案研究,中国铁道科学,2003.1 【7】 钱立新,中国铁路提速关键技术,中国铁路,2004.2 【8】 广钟岩、高惠安,铁路无缝线路,中国铁道出版社,1995          论文--直接-找-本-专-业-写-手,绝对保过的,Q:1-2-1-0-7-3-4-0-2-3的撰写期间都给以了很大的启发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谢意!感谢在论文--直接-找-本-专-业-写-手,绝对保过的,Q:1-2-1-0-7-3-4-0-2-3的撰写过程中,交通运输学院的李宗平老师、太原铁路局工务处给以的多次指点和帮助。同时也感谢我的同事和我的家人在我的学习期间给以的支持和帮助。 参考文献 【1】 王其昌,高速铁路土木工程,西南交大出版社,1999 【2】 于金帆、苗立雯、李克顺、吴润民,现代高速铁路,当代中国音像出版社,2004 【3】 程铁岩,对调整营业站布局过程中若干问题的研究与思考,中国铁路,2004.6 【4】 翟婉明、蔡成标、王其昌,提速线路强化技术对策、理论基础与工程实践,中国铁道科学,2002.6 【5】 田长海、王凤京,线路成段提速距离的检算,中国铁道科学,2002.6 【6】 胡叙洪,既有铁路提速改造线路方案研究,中国铁道科学,2003.1 【7】 钱立新,中国铁路提速关键技术,中国铁路,2004.2 【8】 广钟岩、高惠安,铁路无缝线路,中国铁道出版社,1995          论文--直接-找-本-专-业-写-手,绝对保过的,Q:1-2-1-0-7-3-4-0-2-3的撰写期间都给以了很大的启发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谢意!感谢在论文--直接-找-本-专-业-写-手,绝对保过的,Q:1-2-1-0-7-3-4-0-2-3的撰写过程中,交通运输学院的李宗平老师、太原铁路局工务处给以的多次指点和帮助。同时也感谢我的同事和我的家人在我的学习期间给以的支持和帮助。 参考文献 【1】 王其昌,高速铁路土木工程,西南交大出版社,1999 【2】 于金帆、苗立雯、李克顺、吴润民,现代高速铁路,当代中国音像出版社,2004 【3】 程铁岩,对调整营业站布局过程中若干问题的研究与思考,中国铁路,2004.6 【4】 翟婉明、蔡成标、王其昌,提速线路强化技术对策、理论基础与工程实践,中国铁道科学,2002.6 【5】 田长海、王凤京,线路成段提速距离的检算,中国铁道科学,2002.6 【6】 胡叙洪,既有铁路提速改造线路方案研究,中国铁道科学,2003.1 【7】 钱立新,中国铁路提速关键技术,中国铁路,2004.2 【8】 广钟岩、高惠安,铁路无缝线路,中国铁道出版社,1995          论文--直接-找-本-专-业-写-手,绝对保过的,Q:1-2-1-0-7-3-4-0-2-3的撰写期间都给以了很大的启发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谢意!感谢在论文--直接-找-本-专-业-写-手,绝对保过的,Q:1-2-1-0-7-3-4-0-2-3的撰写过程中,交通运输学院的李宗平老师、太原铁路局工务处给以的多次指点和帮助。同时也感谢我的同事和我的家人在我的学习期间给以的支持和帮助。 参考文献 【1】 王其昌,高速铁路土木工程,西南交大出版社,1999 【2】 于金帆、苗立雯、李克顺、吴润民,现代高速铁路,当代中国音像出版社,2004 【3】 程铁岩,对调整营业站布局过程中若干问题的研究与思考,中国铁路,2004.6 【4】 翟婉明、蔡成标、王其昌,提速线路强化技术对策、理论基础与工程实践,中国铁道科学,2002.6 【5】 田长海、王凤京,线路成段提速距离的检算,中国铁道科学,2002.6 【6】 胡叙洪,既有铁路提速改造线路方案研究,中国铁道科学,2003.1 【7】 钱立新,中国铁路提速关键技术,中国铁路,2004.2 【8】 广钟岩、高惠安,铁路无缝线路,中国铁道出版社,1995          论文--直接-找-本-专-业-写-手,绝对保过的,Q:1-2-1-0-7-3-4-0-2-3的撰写期间都给以了很大的启发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谢意!感谢在论文--直接-找-本-专-业-写-手,绝对保过的,Q:1-2-1-0-7-3-4-0-2-3的撰写过程中,交通运输学院的李宗平老师、太原铁路局工务处给以的多次指点和帮助。同时也感谢我的同事和我的家人在我的学习期间给以的支持和帮助。 参考文献 【1】 王其昌,高速铁路土木工程,西南交大出版社,1999 【2】 于金帆、苗立雯、李克顺、吴润民,现代高速铁路,当代中国音像出版社,2004 【3】 程铁岩,对调整营业站布局过程中若干问题的研究与思考,中国铁路,2004.6 【4】 翟婉明、蔡成标、王其昌,提速线路强化技术对策、理论基础与工程实践,中国铁道科学,2002.6 【5】 田长海、王凤京,线路成段提速距离的检算,中国铁道科学,2002.6 【6】 胡叙洪,既有铁路提速改造线路方案研究,中国铁道科学,2003.1 【7】 钱立新,中国铁路提速关键技术,中国铁路,2004.2 【8】 广钟岩、高惠安,铁路无缝线路,中国铁道出版社,1995          论文--直接-找-本-专-业-写-手,绝对保过的,Q:1-2-1-0-7-3-4-0-2-3的撰写期间都给以了很大的启发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谢意!感谢在论文--直接-找-本-专-业-写-手,绝对保过的,Q:1-2-1-0-7-3-4-0-2-3的撰写过程中,交通运输学院的李宗平老师、太原铁路局工务处给以的多次指点和帮助。同时也感谢我的同事和我的家人在我的学习期间给以的支持和帮助。 参考文献 【1】 王其昌,高速铁路土木工程,西南交大出版社,1999 【2】 于金帆、苗立雯、李克顺、吴润民,现代高速铁路,当代中国音像出版社,2004 【3】 程铁岩,对调整营业站布局过程中若干问题的研究与思考,中国铁路,2004.6 【4】 翟婉明、蔡成标、王其昌,提速线路强化技术对策、理论基础与工程实践,中国铁道科学,2002.6 【5】 田长海、王凤京,线路成段提速距离的检算,中国铁道科学,2002.6 【6】 胡叙洪,既有铁路提速改造线路方案研究,中国铁道科学,2003.1 【7】 钱立新,中国铁路提速关键技术,中国铁路,2004.2 【8】 广钟岩、高惠安,铁路无缝线路,中国铁道出版社,1995          论文--直接-找-本-专-业-写-手,绝对保过的,Q:1-2-1-0-7-3-4-0-2-3的撰写期间都给以了很大的启发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谢意!感谢在论文--直接-找-本-专-业-写-手,绝对保过的,Q:1-2-1-0-7-3-4-0-2-3的撰写过程中,交通运输学院的李宗平老师、太原铁路局工务处给以的多次指点和帮助。同时也感谢我的同事和我的家人在我的学习期间给以的支持和帮助。 参考文献 【1】 王其昌,高速铁路土木工程,西南交大出版社,1999 【2】 于金帆、苗立雯、李克顺、吴润民,现代高速铁路,当代中国音像出版社,2004 【3】 程铁岩,对调整营业站布局过程中若干问题的研究与思考,中国铁路,2004.6 【4】 翟婉明、蔡成标、王其昌,提速线路强化技术对策、理论基础与工程实践,中国铁道科学,2002.6 【5】 田长海、王凤京,线路成段提速距离的检算,中国铁道科学,2002.6 【6】 胡叙洪,既有铁路提速改造线路方案研究,中国铁道科学,2003.1 【7】 钱立新,中国铁路提速关键技术,中国铁路,2004.2 【8】 广钟岩、高惠安,铁路无缝线路,中国铁道出版社,1995           C=30kPa; ?¬ =22?×0.8=17.6?;? =25kN/m3;Z=0; L=H/sin50?=23.5m; W=0.5×25×182×sin(64?-50?)/sin50?sin64?=1423.04kN; m=W/g=1423.04/10=142.3kg; A=ma=142.3×0.5=71.15kN; 即抗滑力=977.87kN,下滑力=1135.84 kN 若岩层内摩擦角不折减,且不考虑地震力,则计算所得K=0.99。 即边坡沿裂面滑动体安全系数为0.86,远小于规范要求的稳定值(1.30);即使不计地震作用,内摩擦角不予折减,沿裂面滑动体才刚刚接近极限平衡状态,因此必须对滑动体进行加固。 6.支护结构设计 6.1设计依据 (1)《建筑边坡工程设计技术规范》GB50330-2002; (2)《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 (4)《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J86-85) ; (5)《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89); (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89 1996年局部修订条文)。 6.2选择支护方案 6.2.1设计原则 根据前述边坡的坡面形态特征、坡体岩土结构及斜坡稳定验算结果与不良地质现象,综合工程场区内建筑物特点,边坡防护治理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边坡防护工程应与工程场区地质环境、斜坡形态与结构特征及居民楼特点相适应; (2)根据居民楼的相互位置关系,边坡防治尚需考虑可利用空间位置的大小匹配; (3)在达到防治目的的前提下,边坡的防治要尽量做到施工简单、造价便宜、防护工程美观且与居民楼相得益彰。 6.2.2设计支护方案 根据前述边坡的地形地质条件及稳定性分析成果,以及上述设计原则,结合工程现场实际情况,确定本工程人工边坡支护方案为:截排水+肋梁锚杆支护。 截排水:在边坡坡顶及坡面布置截排水系统,以减少雨水对坡面及坡体的冲刷、侵蚀。 肋梁锚杆:边坡整体加固及坡面治理防护。考虑了两种方案:一种为普通锚杆结合片石肋梁支护方案;另一种为普通锚杆结合钢筋混凝土肋梁支护方案。其中锚杆主要起整体加固作用,肋梁主要起坡面加固作用,同时兼作锚杆外锚头的锚固端。由于工程场区内坡体结构主要为泥质粉砂岩、砂岩与粉砂质泥。经过验算沿裂面滑动体存在滑移可能,锚杆必须穿过滑动体进入稳定岩体,选用锚杆结合钢筋混泥土肋梁方案,采用锚杆对滑动体加固,坡面采用混泥土肋梁做为锚杆的锚固体。           6.3锚杆计算的理论基础 岩体和土层的锚固是一种把受力拉杆埋入地层的技术。岩土锚固能充分发挥岩土能量,调用和提高岩土的自身强度和自稳能力,大大减轻结构自重,节约工程材料,并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稳定,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而世界各国都是在大力开发这门技术。 锚杆由锚头、杆体和锚固体三部分组成。锚头位于锚杆的外露端,通过它将锚固力传给结构物。杆体连接锚头和锚固体,通常利用其弹性变形的特性。锚固体位于锚杆的根部,把拉力从杆体传给地层。 6.3.1锚杆的基本原理 岩土锚固的基本原理就是依靠锚杆周围地层的抗剪强度来传递结构物的拉力或保持地层开挖面自身的稳定。岩土锚固的主要功能是: (1)提供作用于结构物上以承受外荷的抗力,其方向朝着与岩土相接触的点; (2)使被锚固地层产生压缩应力区或对通过的岩石起加筋作用; (3)加固并增加地层强度,也相应地改善了地层的其它力学性能; (4)通过锚杆,使结构与岩石连锁在一起,形成一种共同工作的复合结构,使岩石能更有效地承受拉力和剪力。 锚杆的这些功能使互相补充的。对某一特定的工程而言,也并非每一个功能都发挥作用。 6.3.2锚杆的力学作用 (1)抵抗竖向位移 对于水池、车库、水库、船坞等坑洼式结构,当地下水的上浮力大于结构物的重力时,将导致结构物上漂、倾斜和破坏。因此在设计上必须采用抵抗竖向位移的方法。传统的方法是用压重法,即加厚结构尺寸,这会时结构进一步下沉,从而又增加上浮力,因而增大的结构自重又会被增大的体积所排开的水所抵消。采用锚固结构抵抗竖向位移,可大大减小结构的体积,而且由于对锚固结构施加预应力,当地下室产生的上浮力不大于预应力值时,就不会出现竖向位移。 (2)抵抗倾倒 对于坝工建筑,坝体的稳定性常取决于作用在结构物的绕转动边的正负弯矩的比值。结构物的重力和该中心至基础转动边的距离直接影响着有利于稳定负弯矩,水压力和上浮力则产生不利于稳定正弯矩。若完全依赖坝体积即结构物重力来平衡产生倾覆的正弯矩,不仅需要庞大的混凝土体积,而且产生倾倒的力也难以根据混凝土体积来加以调整。用锚固技术来抵抗倾覆,其锚固力中心可以位于距转动点的最大距离处,这就能以较小的锚固力,产生较大的抗倾覆弯距。 对于深基坑工程,采用护壁桩或连续墙维护其坑稳定,也常出现倾倒危险。采用锚索(杆)拉固护壁桩,既能抵抗倾倒,也有利于减小护壁桩的弯距。           (3)控制地下洞室围岩变形和阻止塌落 地下开挖会扰动岩体原始的平衡状态,导致岩石的变形、松散、破坏甚至塌落。采用预应力锚固技术,既能为围岩提供径向抗力,使开挖后的岩石尽快避免处于单轴或双轴应力状态,进入三轴应力状态,以保持围岩的固有强度,又可改善围岩应力状态,在锚固范围内形成压应力环,进一步提高洞室稳定。 (4)阻止地层的剪切破坏 在边坡工程中,当潜在滑体沿剪切面的下滑力超过时,即会出现沿剪切面的滑移和破坏。在坚硬岩体中,剪切面多发生在断层、节理、裂隙等软弱结构面上。在土层中,砂质土的滑移面多为平面,粘性土的滑移面则呈现圆弧状。有时也会出现上覆土和下卧岩层的临界面滑动的情况。 为了保持边坡的稳定,一种方法是大量削坡,直至达到稳定的边坡角;另一种办法室设置挡土墙结构。在许多情况下,这些办法往往不够经济,或不可能实现。 (5)抵抗结构物基底的水平位移 结构对水平位移的阻力在很多情况下是由其自重决定的。除自重外,水平方向的稳定也依靠基础底平面的摩擦系数。如果计算得出的安全系数不能满足要的方法求,则可用把结构锚固于下卧层取代结构重力的方法,这样,就能大量节约工程材料和显著地降低工程造价。 6.4锚杆计算成果整理 锚杆设计锚固长度为5.0m,倾角为15?,采用2?¬ 28二级冷拉钢筋,正方形布置,间距3.0m,沿坡高共布置6排。钻孔?¬ 110,灌注砂浆M30。 锚杆锚固设计值计算如下: 锚孔提供的锚固力设计值: Na1= La×?1×?×D×frb (7-1) 式中 Na1——锚孔提供的锚固力设计值(KN); La——锚固长度(m);La=5.0 m frb——岩石与锚固体粘结长度特征值(kPa),取较硬岩下限550kPa; ?1——锚固体与地层粘结条件工作系数,取1.00(永久锚杆); D——钻孔直径(m)。D=0.11 m 将以上数值代入(7-1)式得: Na1 = La×?1×?×D×frb =5×1.00×3.14×0.11×550=949.85 KN 锚杆提供的锚固力设计值: Na2 = La×?3×n×?×d×fb (7-2) 式中 Na2——锚杆提供的锚固力设计值(KN); d——锚杆直径(m),d=0.028 m;           n——锚杆根数,等于2; fb——钢筋与砂浆之间粘结强度设计值(kPa),M30砂浆与螺纹钢筋取2400×0.7=1680kPa; ?3——钢筋与砂浆之间粘结条件工作系数,取0.60(永久锚杆)。 将以上数值代入(7-2)得: Na2 = La×?3×n×?×d×fb =5×0.6×2×3.14×0.028×1680=886.23KN 根据计算取Na1、Na2计算所得的较小值,因此锚杆所能提供的轴向拉力设计值Na =886.23 kN 锚杆轴向拉力值: Nak=Na/rQ (7-3) 式中: rQ——何载分向系数,rQ =1.3 Nak=Na/rQ =886.23÷1.3=681.72 KN 锚杆水平拉力标准值: Htk= Nak×cosα(7-4) 式中: α——锚杆锚固倾斜角度(度),α=15° Htk= Nak×cosα=681.72×cos15°=658.5 KN 锚杆提供的破裂面切向力: F ’= Htk×cosθ=658.5×cos50°=423.28 KN 锚杆提供的破裂面法向力: T ’ = Htk×sin θ=658.5×sin50°=504.44kN 锚杆提供的锚固力: N=6×F ’÷3.0=846.56kN 加固后边坡稳定安全系数: K=(抗滑力 N)/下滑力=(977.87 846.56)/1135.84=1.6>1.3 因此,边坡是稳定的,即采用锚杆肋梁进行支护后,由锚杆提供的水平支护力,使边坡处于稳定状态,达到规范的要求。 7.施工组织设计 7.1施工工序 本工程采用逆作法进行施工,按下述顺序组织施工: 上层土石方开挖→坡面修整→挡墙肋柱锚孔及锚孔放线定位→锚孔施工→安装锚筋→注浆→肋梁、面板钢筋制作→支模板→浇肋柱、面板→养护→下层土石方开挖。 由于该边坡岩体,强风化层较厚且裂隙较发育,施工要求严格按逆作法进行,自上而下,及时支护,当上层结构强度达到70%以上,方可进行下一层的施工开挖,每层开挖深度不得超过5米,严禁爆破作业。做好场区内临时排水,封面处理,保证场区内基本不受雨水影响。 主要工程量见表7.1。 表7.1 基本工程量汇总表           编号 工程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一 肋柱锚杆 1 锚孔 m/孔 1028/110 2 钢筋 t 3 混凝土 m3 260 4 修整边坡 m2 900 二 排水沟 125m 1 浆砌石 m3 17.5 2 挖方 m3 23 7.2施工监测 7.2.1 监测工作的任务和目的 (1)监测工作的任务 ①边坡及各部分移动方向、速度及裂缝的发展; ②支档结构承受的压力及位移; ③工程设施的位移; ④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出监测预报。 (2)监测工作目的 根据边坡岩土特性及工程环境的关联性,对边坡的变形进行监测,以检验边坡岩土工程施工、治理质量效果,确保工程经济合理可靠及工程的正常运行。 7.2.2 监测设计方案主要技术依据及原则 (1)监测设计方案主要技术依据及原则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2)、《岩土工程试验监测手册》、《岩土工程安全监测手册》. (2)监测设计方案原则 监测方案采用经济、实用、方便、安全的原则,同时注意以下的技术原则: ①整体性变形控制与解体性变形控制相结合的原则; ②宏观变形与微观变形相结合的原则; ③群众性监测与专业性监测相结合的原则; ④测量仪器选择与测量精度控制相结合的原则。 7.3 监测工作设计 7.3.1监测工作布置 监测工作的布置采用边坡体地表变形监测、支挡工程体系位移监测。 (1)边坡体地表监测系统 布点、线:针对边坡体形态特征及应力分布特征,要求在边坡体中部安垂直主滑方向布置一条监测线。 观测时间要求:在边坡支护工程开始前至少要观测一次,作为对比基数,施工期间5~7天观测一次,支护工程完工后,10~20天观测一次,直至稳定,遇暴雨后,加密观测。 观测方法:采用视准线法。在边坡两端相对稳定区域设工作基点。 (2)支挡工程系统监测 布点、线:同边坡体监测方法,分别对支挡结构体上布置2~3个点,做一条视准线。 观测时间要求:在边坡支护工程开始时要观测一次,作为对比基数,施工期间随时观测,支护工程完工后,10~20天观测一次,直至稳定,遇暴雨要有专人负责观测,做好原始记录。 7.3.2观测方法 观测方法:采用视准线法。 参考文献           1.崔政权,李宁编著,边坡工程:理论与实践最新发展,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 2.廖国华主编,边坡稳定,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5; 3.杨航宇,颜志平,朱赞凌等编著,公路边坡防护与治理,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4.赵明阶, 何光春, 王多垠编著,边坡工程处治技术,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5.《建筑边坡工程设计技术规范》GB50330-2002; 6.《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 8.《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J86-85); 9.《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89); 1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89 1996年局部修订条文)。 结束语 此次设计通过对场区边坡的变形活动动态和发展规律进行系统的调查和研究,特别是针对边坡的实际情况提出的治理措施,目的明确,针对性强。在设计过程中注重土力学基本理论的指导,严格遵照各种工程设计规范。设计的主要精力放在了边坡的稳定性分析和计算、锚杆的设计和计算上。 由于是初次设计,毫无经验,过程中遇到了许多的问题。整个设计在老师的指导下才得以进行到底,在此一并表示感谢。由于个人学识的不足以及时间的限制,最后的成果不可避免的存在不少问题,敬请各位老师同学原谅。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1.课题名称: 钢筋混凝土多层、多跨框架软件开发 2.项目研究背景: 所要编写的结构程序是混凝土的框架结构的设计,建筑指各种房屋及其附属的构筑物。建筑结构是在建筑中,由若干构件,即组成结构的单元如梁、板、柱等,连接而构成的能承受作用(或称荷载)的平面或空间体系。 编写算例使用建设部最新出台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该规范与原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相比,新增内容约占15%,有重大修订的内容约占35%,保持和基本保持原规范内容的部分约占50%,规范全面总结了原规范发布实施以来的实践经验,借鉴了国外先进标准技术。 3. 项目研究意义: 建筑中,结构是为建筑物提供安全可靠、经久耐用、节能节材、满足建筑功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建筑材料、制品、施工的工业化水平密切相关,对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由于结构计算牵扯的数学公式较多,并且所涉及的规范和标准很零碎。并且计算量非常之大,近年来,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城市人口集中、用地紧张以及商业竞争的激烈化,更加剧了房屋设计的复杂性,许多多高层建筑不断的被建造。这些建筑无论从时间上还是从劳动量上,都客观的需要计算机程序的辅助设计。这样,结构软件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栋建筑的结构设计是否合理,主要取决于结构体系、结构布置、构件的截面尺寸、材料强度等级以及主要机构构造是否合理。这些问题已经正确解决,结构计算、施工图的绘制、则是另令人辛苦的具体程序设计工作了,因此原来在学校使用的手算方法,将被运用到具体的程序代码中去,精力就不仅集中在怎样利用所学的结构知识来设计出做法,还要想到如何把这些做法用代码来实现, 4.文献研究概况 在不同类型的结构设计中有些内容是一样的,做框架结构设计时关键是要减少漏项、减少差错,计算机也是如此的。 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 该标准是为了合理地统一各类材料的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制定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荷载规范、钢结构、薄壁型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木结构等设计规范以及地基基础和建筑抗震等设计规范应遵守的准则,这些规范均应按本标准的要求制定相应的具体规定。制定其它土木工程结构设计规范时,可参照此标准规定的原则。本标准适用于建筑物(包括一般构筑物)的整个结构,以及组成结构的构件和基础;适用于结构的使用阶段,以及结构构件的制作、运输与安装等施工阶段。本标准引进了现代结构可靠性设计理论,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分析确定,即将各种影响结构可靠性的因素都视为随机变量,使设计的概念和方法都建立在统计数学的基础上,并以主要根据统计分析确定的失效概率来度量结构的可靠性,属于“概率设计法”,这是设计思想上的重要演进。这也是当代国际上工程结构设计方法发展的总趋势,而我国在设计规范(或标准)中采用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是迄今为止采用最广泛的国家。 结构的作用效应 常见的作用效应有: 1.内力。 轴向力,即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某一正截面上的法向拉力或压力; 剪力,即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某一截面上的切向力; 弯矩,即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某一截面上的内力矩;           扭矩,即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某一截面上的剪力构成的力偶矩。 2.应力。如正应力、剪应力、主应力等。 3.位移。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中某点位变(线位移)或某线段方向的改变(角位移)。 4.挠度。构件轴线或中面上某点在弯短作用平面内垂直于轴线或中面的线位移。 5.变形。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中各点间的相对位移。变形分为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 6.应变:如线应变、剪应变和主应变等。 极限状态 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超过某一特定状态就不能满足设计规定的某一功能要求,此特定状态称为该功能的极限状态。极限状态可分为两类: 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或达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的极限状态: (1)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作为刚体失去平衡(如倾覆等); (2)结构构件或连接因材料强度被超过而破坏(包括疲劳破坏),或因过度的塑性变形而不适于继续承载; (3)结构转变为机动体系; (4)结构或结构构件丧失稳定(如压屈等)。 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使用功能上允许的某一限值的极限状态。出现下列状态之一时,即认为超过了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1)影响正常使用或外观的变形; (2)影响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局部损坏(包括裂缝); (3)影响正常使用的振动;(4)影响正常使用的其它特定状态。 结构设计的基本任务,是在结构的可靠与经济之间选择一种合理的平衡,力求以最低的代价,使所建造的结构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使用期限内,能满足预定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等功能要求。为达到这个目的,人们采用过多种设计方法。以现代观点看,可划分为定值设计法和概率设计法两大类。 1.定值设计法。将影响结构可靠度的主要因素(如荷载、材料强度、几何参数、计算公式精度等)看作非随机变量,而且采用以经验为主确定的安全系数来度量结构可靠性的设计方法,即确定性方法。此方法要求任何情况下结构的荷载效应S(内力、变形、裂缝宽度等)不应大于结构抗力R(强度、刚度、抗裂度等),即S≤R。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前,我国和国外主要都采用这种方法。 2.概率设计法:将影响结构可靠度的主要因素看作随机变量,而且采用以统计为主确定的失效概率或可靠指标来度量结构可靠性的设计方法,即非确定性方法。此方法要求按概率观念来设计结构,也就是出现结构荷载效应3大于结构抗力R(S>R)的概率应小于某个可以接受的规定值。这种方法是20世纪40年代提出来的,至70年代后期在国际上已进入实用阶段。我国自80年代中期,结构设计方法开始由定值法向概率法过渡。           面向对象编程 使创建Windows程序较为容易的关键技术是面向对象编程,或OOP。这种技术可以创建可重用组建,它是程序的组成模块。 几个定义 控件 提供程序可见界面的可重用对象。控件的示例有文本框、标签和命令按钮。 事件 由用户或操作系统引发的动作。事件的示例有击键、单击鼠标、一段时间的限制,或从端口接收数据。 方法 嵌入在对象定义中的程序代码,它定义对象怎样处理信息并响应某事件。例如,数据库对象有打开纪录集并从一个记录移动到另一个记录的方法。 对象 程序的基本元素,它含有定义其特征的属性,定义其任务和识别它可以响应的事件的方法。控件和窗体是Visual Basic中所有对象的示例。 过程 为完成任务而编写的代码段。过程通常用于响应特定的事件。 属性 对象的特征,如尺寸、位置、颜色或文本。属性决定对象的外观,有时也决定对象的行为。属性也用于为对象提供数据和从对象取回信息。 5.设计主要内容 本软件适用于现浇钢筋混凝土多层、多跨的框架的设计。毕业设计要完成的工作包括: 1.平面钢架分析程序的改造 对结构力学教研室版平面钢架分析程序进行修改和补充。要求: (1) 编写自动生成节点坐标和单元节点编号的程序,或以图形方式输入计算简图。 (2) 修改程序,使之适合多工况内力计算; (3) 根据输入、输出数据的特点,设计适当的人机界面。输出应可选的显示各构件端力和内力图。 2.编写钢筋混凝土多层多跨框架机构的构件设计程序 (1) 根据有关的规范,应明确计算的各种荷载(恒载、楼屋面活载、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等)的计算方法,在次基础上编写自动生成各种荷载作用下的结点荷载和单元荷载的程序。 地震作用按底部剪力法确定。自振周期用经验公式确定。 (2) 计算各种荷载单独作用时框架各杆件的内力。计算结构存放在各自的杆端力(随机)文件中。 对竖向荷载下的梁端弯距进行塑性调幅。 (3) 在(2)中产生的杆端力文件基础上,分别计算各种可能的荷载组合下,梁、柱控制截面的内力。计算结果存放在适当的文件中。 (4) 从(3)生成的文件中选出最不利组合,同时给出截面配筋。 梁、柱截面配筋的确定应考虑抗震设计的要求。 (5) 部分编程较熟练的同学可根据计算结果和构造规定,用Auto-CAD VBA 绘制梁、柱配筋图。           5.成果形式 本毕业设计的成果应包括: 1.可运行的、并能给出正确计算结果的源程序 在存放源程序的软盘中,应至少有一个算例的数据文件,可在基本不需另外键入数据的前提下,显示正确地运行结果。 2.软件使用手册 这是为用户准备的关于软件使用方法、操作步骤和其他必要的文字材料。 3.软件说明书 这是软件作者的工作档案,是软件维护的基本资料。其中应包括: (1) 软件所依据的工作档案、力学和工程结构模型的较为详细的描述,主要的计算公式及其使用的符号的含义,重要算法的文字说明: (2) 程序的结构:模块的划分的情况、各模块相互之间的关系及各模块的功能; (3) 带有较为详细的注释的源程序文本。其中应注明各标识符的含义(尽可能的采用通用公式中的符号)。各程序段的功能、相应的数学公式和特殊算法的说明; (4) 为使他人根据软件说明书读懂你的程序所必需的其他资料。 (5) 部分编程较熟练的同学可递交梁、柱配筋图纸一张。 4.对自己所编程序的评价 (1) 对算例计算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必要的分析; (2) 总结软件设计过程中的经验和及教训,提出设计改进意见。 以上各项资料处源程序文本以软盘形式提交外,其余均用计算机打印。 6.进度 第一周 毕业实习,参观工程,收集资料 。 第二周 需求分析:描述计算机模型,编些初步的软件说明书。 第三周 软件设计:选择模块划分的方案 第四周 模块设计:数据输入界面设计(梁柱截面数据)或 数据输入界面设计(可视化图形输入) 第五周 数据输入界面设计(框架数据、附加荷载) 第六周 模块设计:荷载计算(恒载、活载),相应的内力计算 第七周 荷载计算(风荷载、地震作用),相应的内力计算 第八周 模块设计:梁配筋计算 第九周 梁荷载组合,确定梁配筋 第十周 梁荷载组合,确定梁配筋 第十一周 模块设计:柱配筋计算 第十二周 柱荷载组合,确定柱配筋 第十三周 柱荷载组合,确定柱配筋 第十四周 软件测试 或用AutoCAD VBA 绘制梁、柱配筋图; 第十五周 软件测试           第十六周 整理源程序,编写软件说明数和用户手册 第十七周 编写软件说明书和用户手册,形成毕业设计全部文件,准备答辩。 第十八周 毕业答辩     
/
本文档为【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论文 (1)】,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