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高等职业学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标准

高等职业学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标准

2014-01-06 19页 doc 280KB 95阅读

用户头像

is_985998

暂无简介

举报
高等职业学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标准高等职业学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标准 高等职业学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标准 专业名称 康复治疗技术 专业代码 630405 招生对象 普通高中毕业生 学制与学历 三年 专科 就业面向 一、职业领域 (1)综合性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康复部(科/站)。 (2)民政、残联、工伤等各类社会康复机构,各类老年、儿童康复与福利机构。 (3)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运动队。 二、工作岗位 1初始岗位 (1)综合型康复治疗工作岗位。 (2)专科康复治疗工作岗位: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传统治疗等。 2发展...
高等职业学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标准
高等职业学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 高等职业学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标准 专业名称 康复治疗技术 专业代码 630405 招生对象 普通高中毕业生 学制与学历 三年 专科 就业面向 一、职业领域 (1)综合性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康复部(科/站)。 (2)民政、残联、工伤等各类社会康复机构,各类老年、儿童康复与福利机构。 (3)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运动队。 二、工作岗位 1初始岗位 (1)综合型康复治疗工作岗位。 (2)专科康复治疗工作岗位: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传统治疗等。 2发展岗位 (1)在经过临床康复机构一年及以上时间的工作与康复治疗知识与技能训练后,参加全国卫生技术人员系列资格(职称)考试,合格者可以获得康复医学治疗士资格。 (2)在经过临床康复机构三年及以上时间的工作与临床康复知识和技能训练后,参加全国参加全国卫生技术人员系列资格(职称)考试,合格者可以获得康复医学治疗师资格。 (3)在此基础上,在康复机构经过规定时间的临床工作训练和继续医学教育(一般五年),通过规定的考核或评审,可获得相应的中级、高级康复治疗师技术职务。 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康复医学事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和职业培养,能胜任基层医疗与康复机构的康复治疗或相关岗位,具备康复治疗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的基本技术及其应用能力,以及人际沟通、团队合作和利用社会康复资源能力的高端技能型康复治疗技术专门人才。 二、人才规格 1.基本素质 (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和职业素养,关爱生命、救死扶伤、爱岗敬业、诚实守信。 (3)具有良好的法纪意识和自律意识,遵纪守法,遵守医疗法律法规、诊疗常规和职业道德规范。 (4)具有良好的自我发展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5)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与社会适应能力、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运动能力,体魄健康。 2.知识要求 (1)具有适应职业素质要求和发展需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2)具有人体形态、机能、病理、生物力学、运动学、人体发育和残疾学等医学基础知识。 (3)具有与临床康复相关的内外科常见疾病、神经疾病、骨关节疾病等方面的临床医学基本知识。 (4)具有康复评定和物理治疗、作业治疗、传统康复治疗以及言语治疗和假肢矫形器应用等康复治疗基本知识。 (5)具有社会医学、医学伦理以及康复医疗相关政策法规与诊疗规范的基本知识。 3.能力要求 (1)能熟练应用声、光、电、磁、热等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熟练应用肌力训练技术、关节活动技术、软组织牵张技术、呼吸训练技术、平衡与协调训练技术等物理治疗基本技术。 (2)能应用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Rood技术、PNF技术等神经生理学技术中的1-2种,以及运动再学习技术、Mckenzie技术的基本方法。 (3)能针对神经康复、骨关节康复、心肺康复中常见的躯体运动感觉障碍、感知认知功能障碍以及言语障碍等进行基本的康复评定、物理治疗、作业治疗或言语认知治疗。 (4)能在日常康复治疗中适当运用推拿手法等中国传统康复技术。 (5)能恰当地指导患者使用助行器、轮椅、矫形器和其他残疾人生活辅助器具。 (6)能利用家庭、社区康复资源指导帮助患者康复。 (7)具有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医患交流与沟通能力。 (8)具有基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一门外语的阅读能力。 4.职业态度要求 (1)努力学习,忠于职守,关爱病人,追求生命质量,立志以专业知识、技能为患者康复服务。 (2)重视病伤残者的心理和伦理问题,保护患者的尊严和隐私,积极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3)对工作严谨、求实、认真、细致、精益求精、一丝不苟。 (4)有团队协作精神,善于团结、协调、配合团队成员,共同开展康复工作。 (5)从病人的利益出发,合理运用有效、便捷、经济、适宜的康复资源和技术。 职业证书 按照现有国家规定,本专业毕业生在参加工作一年以后,可参加卫生部组织的全国卫生技术人员系列资格考试,合格者可以获得“康复医学治疗士”资格证书,3年以后可以考取“康复医学治疗师”资格证书。 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教学内容) 一、课程体系 本专业课程体系分为五大模块:人文社科模块、职业基础模块、职业技能模块、能力拓展模块、(临床)实习模块。学时分配见表1。 表1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各模块学时分配表 模块 性质 学时数 占总学时的百分比 理论 实践 理/实比例 人文社科模块 必修 250 269 1:1.08 18.63% 职业基础模块 必修 328 160 1:0.49 17.52% 职业技能模块 必修 326 258 1:0.79 21.00% 能力拓展模块 必修 98 56 1:0.57 5.52% (临床)实习模块 必修 0 1040 37.33% 合计 1002 1783 1:1.78 100% 1. 人文社科模块课程 人文社科模块课程和学时安排原则上应按照国家和各省、市、自治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要求进行设置。 课程设置包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信息技术、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职业素养提升、就业与创业指导、军事理论、形势与政策等课程。 2.职业基础模块课程 本模块课程与专业核心课程理论知识以及临床康复实践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本模块课程的学习来培养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知识、康复治疗基本知识,以及专业相关知识与技能,为职业核心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本课程模块为本专业应当开设的课程,课程可以有一定程度的整合或拆分,也可以有不同的课程名称,但课程中的基本内容为本专业学生必须学习掌握的内容,课程一般控制在7~8门,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 开设的专业基础模块课程有:人体形态、人体机能、基础医学概要、临床医学概要、康复治疗基础等。 3.职业技能模块课程 本模块课程主要培养专业基本技能和综合实践能力,是专业核心能力形成的主要环节,与临床康复实践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时应注重基本知识技能与临床康复治疗实践的一致性和衔接性,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 本模块课程设置:康复评定技术、运动治疗技术、物理因子治疗、作业治疗技术、传统康复技术、常见疾病康复、康复工程技术(或假肢和矫形器)、言语治疗技术。 本课程模块的课程设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学时安排等应当按照本教学标准予以规范。 具体详见专业核心课程描述。 4.能力拓展模块课程 本模块课程为选修课,由各校自主选择设置。开设医学人文修养、康复心理、人际沟通、运动训练、社区康复、卫生法律法规等课程。 二、教学进程安排及说明 总学时不超过3000学时,周学时不超过26学时。教学进程表及说明见附表1。 三、专业核心课程 (一)康复评定技术 1.课程目标 本课程是运动治疗技术、作业治疗技术和常见疾病康复等课程学习的前提和基础,主要教学内容是康复评定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各种技术对患者功能障碍进行评定。 2.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包括:ICF的概念和对策、关节活动范围的评定、肌力评定、肌张力评定、平衡评定、步态分析、感觉评定、残疾评定和日常生活活动评定等。 3.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可采用视频播放、图片演示、表格展示、工作流程图、网络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实践教学可综合运用示教、角色扮演、仿真实训、医院见习、床边授课、案例教学等各种教学方法。要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基本评定技术的实践性训练。 4.评估方式 评价内容以综合能力为核心,包括知识、操作技能、病例分析与技术应用、情感态度等几个方面;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的比例一般为4:6。评价方法综合采用平时学习(平时作业、实训报告、上课情况等)、实践表现、期中期末理论考核、期中期末实践考核等多种形式。评价主体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兼职实践教师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 5.网络资源 进行课程的网站建设,可将练习题、操作示范、多媒体课件、临床典型病例等放入教学网站,方便学生自学和练习,提倡教师在网络上与学生互动,指导学生学习。 (二)运动治疗技术 1.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与学,使学生能掌握运动疗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常见疾病康复必要的各种基础手法和技能,是本专业学生要掌握和运用的康复治疗的主要技能和方法。 2.教学内容 关节活动训练技术、关节松动技术、肌力和肌耐力训练、平衡与协调功能训练、体位与转移训练、步行训练、心肺功能训练技术;神经生理学疗法中的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PNF技术和Rood技术;运动在学习技术等。 3.教学方法 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分别在校内实训基地和临床现场进行教学。可采用角色扮演、教师示范、观看操作录像等方法、重点是通过仿真实训反复练习,力求掌握基本技术及其应用。 4.评价方式 评价内容以综合能力为核心,包括知识、操作技能、病例分析与技术应用、情感态度等几个方面;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的比例一般为4:6。评价方法综合采用平时学习(平时作业、实训报告、上课情况等)、实践表现、期中期末理论考核、期中期末实践考核等多种形式。评价主体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兼职实践教师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 5.网络资源 进行课程的网站建设,可将练习题、操作示范、多媒体课件、临床典型病例等放入教学网站,方便学生自学和练习,提倡教师在网络上与学生互动,指导学生学习。 (三)物理因子治疗 1.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与学,使学生在掌握各种理疗仪器操作方法的基础上,把握各种物理因子的治疗的特点和作用,学会比较不同理疗方法的异同点和优缺点,在临床康复中能选择及搭配各种理疗方法的应用。 2.教学内容 低、中、高频电疗法,红外线疗法,紫外线疗法,超声波疗法,磁疗法,温热疗法等物理因子治疗原理及运用方法和操作技术。 3.教学方法 小班授课,教、学、做一体化,将理论知识应用到方法的选择和实训操作中,并利用病例分析等形式,启发学生去思考和分析判断,让学生在分析讨论中了解掌握各种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的特点与治疗作用,并进行治疗运用的实训练习。 4.评价方式 评价内容以综合能力为核心,包括知识、操作技能、病例分析与治疗方法应用、情感态度等几个方面;注重过程性评价;评价方法综合采用平时成绩(平时作业、实训报告、上课情况等)、实践表现、期中期末理论考核、期中期末实践考核等多种形式。评价主体采用教师评价、兼职实践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 5.网络资源 进行课程的网站建设,可将临床典型病例、练习题、操作录像、多媒体课件等放入网站,方便学生自学和联系,提倡教师在网络上与学生互动,指导学生学习。 (四)作业治疗技术 1.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与学,使学生能掌握常见疾病及其功能障碍的作业评估和作业治疗的基本技能,同时注意在学习和实训中养成良好的作业治疗工作态度。 2.教学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作业治疗的概念、目的、特点、分类、对象、评估方法及感认知技能训练、治疗性作业技能训练、日常生活技能训练、职业技能训练、压力治疗、认知技能训练、作业辅助技术设备与环境改造等。 3.教学方法 可以采用角色扮演、问题教学、分组讨论等多种方法,特别注重理论与临床实例的结合,通过实际病例,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作业疗法基本技术去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4.评价方式 评价内容以综合能力为核心,包括知识、操作技能、病例分析与治疗方法应用、情感态度等几个方面;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评价方法采用笔试(闭卷、开卷和半开卷)、技能考试等多种形式;评价主体采用教师、学生互评及兼职实践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 5.网络资源 进行课程网站建设,可将临床典型病例、练习题、操作录像、多媒体课件等放入网站,方便学生自学和练习,提倡教师在网络上与学生互动,指导学生学习。 (五)传统康复技术 1.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与学,使学生理解传统康复技术的特色及其在临床康复中的作用;熟练掌握推拿等传统康复治疗的基本技能,以及在常见疾病中的应用。 2.教学内容 介绍传统康复治疗的概念、特点、原理、地位,以及相关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常用的传统康复技术,主要包括经络腧穴、推拿疗法、传统运动康复技术以及其他康复技术的学习训练;常见疾病的传统康复治疗方法应用与实践。 3.教学方法 以仿真实训为主要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传统康复基本方法的操作技能及其在治疗中的应用。可通过校内实训、临床见习、病例分析讨论、病例模拟等多种形式进行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基本技术操作能力、临床辨证思维能力、实践应用能力等。同时,在教学中还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演示法、情景模拟教学法、体验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图例法、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 4.评价方式 评价内容以综合能力为核心,包括知识、操作技能、病例分析与治疗方法运用、情感态度等几个方面;评价方法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重视平时、重视过程、重视实践。 5.网络资源 进行课程网站建设,可将教学大纲、课程介绍、课件、、练习题、操作录像等放入网站,方便学生自学和练习,提倡教师在网络上与学生互动,开通网上答疑和讨论,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六)常见疾病康复 1.课程目标 本课程是物理疗法、作业疗法等各种康复治疗技术在临床疾病上的综合运用,使学生能正确运用康复评定知识和技术,分析了解患者现存或潜在的功能问题,制定合理的康复治疗方案,并熟练运用各种康复治疗的基本技术对患者实施康复治疗。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康复评定与康复治疗基本技术治疗常见疾病的能力。 2.教学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脑血管意外、脑瘫、颅脑损伤、脊髓损伤、周围神经损伤、骨折、关节炎、截肢、关节置换术后、手外伤、颈肩腰腿痛、冠心病、慢阻肺和糖尿病等康复医学常见疾病的病因病理、主要功能障碍、康复评定方法和康复治疗方法。 3.教学方法 根据不同章节的内容特点,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导入、任务引领、多媒体讲授与演示、模拟仿真、角色扮演、病例讨论、实训操作等。突出临床实践教学,通过常见疾病康复的临床见习、临床实训、病例分析讨论、社区家庭康复随访等多种实践环节实施完成。 4.评价方式 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目标性评价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评价模式。结合课堂提问、平时作业、测验、技能训练、实训报告、病例分析报告、实训项目考试成绩及理论考试等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注重学生的人文关怀、工作态度、医患沟通、临床思维,以及综合运用知识和技术解决临床问题能力的评价考核。 5.网络资源 进行课程网站建设,可将临床典型病例、练习题、操作录像、多媒体课件等放入网站,方便学生自学和练习,提倡教师在网络上与学生互动,指导学生学学习。 专业办学基本条件和教学建议 一、专业教学团队 应具有满足教学需要的素质较高、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专业教学团队人员结构包括:专业带头人、专业专职教师、来自医疗康复机构康复治疗一线工作的专业兼职教师,以及专职教学管理人员、教辅人员等。 1.“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本专业师资配置(包括生师比、专兼比和专任教师学历、职称要求)应符合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教发【2004】2号)、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教高【2008】5号)等有关文件的要求。双师素质教师应占有较大比例,教学团队的年龄、学历、专业背景及职称结构应当有合理的比例。 (1)专业生师比(本专业在校生与专业教师的比例)不低于16:1。 (2)有一定数量的相对固定的兼职教师(专职教师与专业教师之比一般不低于1:1),承担相应的专业教学及实训指导。 2.骨干教师 (1)热爱卫生职业教育,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2)原则上要具有康复治疗(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或康复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专业教育背景的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其他专业教育背景(如临床医学、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专业)的教师,应具备至少一年以上时间在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康复医学科或省级以上康复医疗机构专业学习与临床实践进修的经历。 (3)应取得高校教师和相关执业任职资格。 (4)在任职期间,每3年应有6个月以上在康复治疗岗位实践工作的经历。 (5)具有良好的教学能力,能胜任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工作。 3.专业带头人 (1)热爱卫生职业教育,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2)具有本专业高校教师高级职称。 (3)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技能,具有较强的教学研究和科研能力,对本专业领域有较深入的研究。 (4)具有丰富的教学管理、专业教学和实践经历,了解专业发展的前沿,了解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 (5)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富有团队协作精神。 4.专业实践教学(实训、实习)指导教师 (1)热爱卫生职业教育,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2)一般应具备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专业对口。 (3)应有3年以上康复治疗临床实践工作经验,较熟练掌握PT、OT或相关康复治疗技术,能独立系统地承担专业实训、实习指导教学任务。 5.兼职教师 兼职教师主要担任职业技能模块课程的实训与实习指导等实践教学。 (1)热爱卫生职业教育,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2)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具有所承担课程的相关执业资格,在相关岗位有3年以上实践工作经验,或具备中级及以上专业职称,熟练掌握相关康复治疗技术及其应用。 (3)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规格、课程教学要求有较清晰地认识,能够按照教学要求承担一门及以上专业课程实践或理论教学。 (4)与所在院校签订兼职教师聘用协议,服从教学安排与管理,并认真履行协议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具有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设施 (一)校内职业基础课教学实验室和教学设备的基本要求 (1)校内开设的基础课教学实验室包括:人体形态、人体机能、功能解剖、医学免疫与病原生物、生物化学、病理、药理等实验室。 (2)需要配备的基本教学设备包括:尸体标本、心肺模型教具、肌肉骨骼关节模型教具、病理和寄生虫标本、显微镜、生物机能信号记录分析系统、紫外分光光度计、心电图机等。 (二)校内专业教学实训基地的基本要求 (1)应设置满足康复评定技术、运动治疗技术、作业治疗技术、物理因子治疗技术、传统康复治疗技术、康复工程和言语治疗技术等实践教学功能的实训室。实训室总面积应不少于每生4㎡,且不得少于300㎡. (2)专业教学实训设施设备配置应达到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教发〔2004〕2号)和《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教高厅〔2004〕16号)文件所规定的“合格”标准要求,且最低不少于50万元。 校内实训基地的专业实训仪器设备设置推荐方案详见表2。 表2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基本要求 实训室 功能 实训项目 仪器设备名称 主要用途 单位 基本配置 运动疗法实训室 主要培养学生运动疗法评定和训练的基本技能,如肌力评定和训练、关节活动度评定和训练、平衡与协调功能评定与训练、运动控制障碍评定与训练、心肺功能评定与训练、常见疾病运动治疗技术等职业能力 肌力评定和训练、关节活动度评定和训练、平衡与协调评定与训练、步态分析、步行训练、体位与转移训练、心脏功能训练、呼吸与排痰训练疗、脊柱牵引、运动控制障碍评定、Bobath训练技术、Brunnstrom训练技术、PNF训练技术、Rood训练技术、运动再学习治疗技术、麦肯基力学技术 握力计、捏力计 肌力评定 套 1 通用量角器 关节活动度评定 副 5 秒表 步态分析等 个 5 叩诊锤 反射评定 把 10 PT床、凳 运动疗法综合训练 张 4 PT垫 运动疗法综合训练 块 4 股四头肌训练器 肌力训练 个 1 多体位治疗床 运动疗法综合训练 张 1 上下肢CPM仪 关节活动度训练等 套 1 功能牵引网架(含滑轮、吊带) 肌力训练 套 2 功率自行车或手摇功能车 体能训练等 辆 1 电动起立床 站立训练 张 1 颈椎牵引仪 脊柱牵引技术 台 1 腰椎牵引仪 脊柱牵引技术 台 1 二向阶梯/三向阶梯 步行训练 座 1 训练沙袋 肌力训练 套 2 哑铃车(含哑铃) 肌力训练 个 1 医用跑台 步行训练 台 1 肋木架 偏瘫训练 个 1 Bobath训练球 Bobath技术 个 2 偏瘫助行器 偏瘫训练 个 1 截瘫助行器 截瘫训练 个 1 支撑器 截瘫训练 套 2 作业疗法实训室 主要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训练、治疗性作业活动训练、辅助技术使用训练和常见疾病作业治疗等职业能力 手功能评定与训练、感觉评定与训练、生活自理能力评定与训练、治疗性作业活动训练、辅助技术使用训练、压力治疗技术、偏瘫作业分析与治疗、四肢瘫和截瘫作业分析与 手指关节量角器 关节活动度评定 副 5 手功能作业评定箱 手功能作业评定 个 1 OT桌 作业治疗综合实训 张 1 OT综合训练台 作业治疗综合实训 台 1 砂磨台 偏瘫作业治疗 张 1 分指板 偏瘫作业治疗 个 2 几何插板 偏瘫作业治疗 个 1 滚筒 偏瘫作业治疗 个 2 重锤手指训练器 手功能训练 个 1 橡皮筋手指功能训练器 手功能训练 个 1 实训室 功能 实训项目 仪器设备名称 主要用途 单位 基本配置 治疗、手外伤作业分析与治疗、烧伤作业分析与治疗 手平衡协调训练器 手功能训练 个 1 手指阶梯训练架 手功能训练 个 1 上肢协调功能训练器 上肢功能训练 个 1 篮球 上肢功能训练 个 2 针推理疗实训室 主要培养学生推拿、针灸、拔罐、声光电磁热等物理因子治疗技术、常见疾病的传统康复技术等职业能力 推拿技术、针刺技术、灸法、拔罐技术法、传统功法、直流电、低频电疗法操作、中频电疗法操作、高频电疗法、光疗法操作、超声波疗法操作、磁场疗法操作、温热疗法操作、生物反馈疗法操作等 经络腧穴模型人 认识腧穴 个 10 针灸针、艾条等 针灸治疗 支 若干 玻璃火罐 拔罐技术 个 15 耳穴模型 认识腧穴 座 2 推拿床 推拿技术 张 5 电针仪 针灸治疗 个 5 温灸器 针灸治疗 个 5 传统功法录像带 传统功法 套 1 直流电疗仪 直流电疗法 台 1 TENS治疗仪 低频电疗法操作 台 1 低频电疗仪 低频电疗法操作 台 1 中频电疗仪 中频电疗法操作 台 2 超短波治疗仪 超短波治疗操作 台 1 紫外线治疗仪 光疗法操作 台 1 蜡疗设备 温热疗法操作 套 1 超声波治疗仪 超声波疗法操作 台 1 热磁治疗仪 磁场疗法操作 台 1 红外线灯 光疗法操作 台 2 言语认知治疗实训室 主要培养学生言语评定与训练、吞咽评定与训练、认知及知觉障碍评定与训练等职业能力 失语症的评定与训练、构音障碍与言语发育障碍的评定与训练、耳聋与口吃的评定与训练、吞咽功能障碍评定与训练、失认症和失用症的评定与训练、记忆、注意力及解决问题能力评定与训练等 仿真水果 失认症和失用症的评定与训练 套 1 失语症评定与训练卡片 失语症评定与训练 套 2 构音障碍评定与训练卡片 构音障碍评定与训练 套 2 语言发育迟缓评定与训练卡片 语言发育迟缓评定与训练 套 2 言语诊治仪 言语功能综合训练 台 1 吞咽治疗仪 吞咽功能评定与训练 台 1 认知训练用卡片 认知功能综合训练 套 2 注:设备数量为按40名学生同时实训配置的最低标准;实训室面积、仪器设备总值参照教育部有关文件要求执行。 (3) 专业课程实验实训开出率,应达到数学计划和大纲规定的90%以上。 条件较好的院校可以赋予校内实训基地室一定的科研与服务社会的功能,成为本地区康复医学或康复治疗技术人才科研、技术培训和服务中心。 (三) 校外专业教学实训基地基本要求 各院校应当按照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要求,建立于本专业实训和实习需要,以及与学生规模相适应的、稳固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校外实训基地分为毕业实习基地和教学见习基地两类。 1.毕业实习基地的基本要求 (1)应为设置有符合卫生部综合性医院康复医学科标准的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和康复专科医院,市级及以上的民政、残联、工伤康复中心等。 (2)开设有运动疗法、物理因子治疗、作业疗法、言语、吞咽、认知治疗和推拿、针灸、中药熏(洗)蒸等传统康复治疗项目,以及临床常用矫形器、辅助具制作设备等康复工程项目。 业务范围涵盖神经康复、骨骼肌肉康复以及内外科等常见疾病的康复治疗,能满足毕业实习教学大纲要求。 2.教学见习基地 (1)可针对具体的实践教学项目选择各级综合性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专科医院、民政、残联康复中心、工伤康复中心、社区医疗机构康复部(社区康复站)、疗养院、社区福利院、儿童福利院、养老服务机构、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运动队、民办儿童脑瘫康复中心和自闭症康复中心等。 (2)开展与见习项目相关的康复治疗项目。 (3)临床指导教师、专业设施配备、业务用房等能满足见习教学项目的要求。 3.实训基地的管理 (1)校内外实训基地均应制定系列实践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以保障实践教学的质量。校外实训基地应由学校与医院共同建设、共同管理。 (2)校内外实训基地应配备专职管理人员,根据教学计划,承接并安排实训教学任务,负责各实训室仪器设备的调度、租借、使用和管理,保障正常实训教学的进行。 三、教材及图书、数字化(网络)资料等实习资源 1.教材 选用近3年出版的高职高专专业教材,优先选用国家专业规划教材、专业获奖教材。 院校可根据专业办学特色与需要,选用一定数量的高质量自编特色教材。自编特色教材(包括文字教材、实物教材和影像教材等)要围绕专业课程标准,吸收临床一线的康复专家和技术人员共同参加教材编写,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并能根据现代康复技术的发展和教学改革进展及时修订、更新。 实训(指导)教材应与课程教学大纲、实训教学大纲相吻合,与教材内容相配套。实训(指导)教材应实现实训项目的系列化、规范化,应反映教学改革成果,较好地体现现代康复治疗技术方法的实用性、科学性和先进性。 2.图书及网络资源 学校图书馆应当具有门类齐全的康复治疗技术相关图书资料。专业图书资料生均不少于35册,专业相关期刊的种类不少于15种。学校校园网信息通畅,应有两种以上的常用图书期刊数据库,主要专业课程应建立包括课件、视听教材、教学指导、实训指导、习题集、疑难解答等在内的教学资源库。 四、教学方法、手段与教学组织形式建议 1.教学组织与实施 教学要强化专业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理实一体等多种形式的“做中学、做中教”教学模式。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理论联系实际,在理论学习的同时,突出技能操作与训练。理论教学采取课堂讲授、讨论、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开发多媒体功能,运用图像、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教学,特别是针对教学要求在临床康复一线拍摄录像等制作课件、教材光盘。实践教学可采用校内实训、现场观摩、临床见习、病例分析讨论、病例模拟等多种形式进行。要善于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灵活使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应用。 各院校应在深入研究高等卫生职业教育、康复治疗专业教学规律和总结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探索专业教学改革,逐步形成具有本专业特色的教学模式。 2.教学资源建设 具有专业教学所需的专业标本、模型和视听教材等各种教学资料。可建立专业课程教学网站,开发各种网上学习资源,如精品课程、教学课件、实训项目练习、理论与技能测试等;将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案、课件、教学图库、实训指导、考核手册、习题库、参考文献,以及相关教学网站链接等信息放置于学校课程网站中,起到助教与助学作用。 五、教学评价、考核建议 1.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主要以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的掌握程度为考核点,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 (1)突出过程性与阶段性评价,结合课堂提问、技能操作,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评价。强调目标评价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引导学生改变传统的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强调课程综合能力评价,结合康复治疗的个案分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培养发展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一是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包括专业专任教师、专业兼职教师、康复专业人员,以及学生互评等;二是评价内容和方法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与讨论、理论考试、技能操作、病例分析处理、康复技术综合运用、临床见习,以及职业态度和职业能力等全面评价学生职业素质、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核心能力。 (3) 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予以特别鼓励。 2.考核建议 考试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查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评价教师教学和评估教学效果的主要依据。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实施考核分离的教学模式,建立各门专业课程的试卷库和评分标准进行流水阅卷。实践技能考核,是本专业考核的重要内容。应吸纳医院和康复机构的临床康复技术人员参加考核方法设计和考核工作。引人职业资格标准将技能考核内容与职业资格考核内容相对接。应当逐步采用社会标准和行业标准来评价学生,把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受欢迎程度纳入学校考核评价体系。 六、教学管理 1.教学管理组织 与国家教育部专业目录相应,本专业应设置在学校医学技术系(分院)或医学系等系(院)。学生规模较大的院校可独立设置系(院)。 根据各校专业办学规模和教学管理的实际需要,可在系(院)下设置若干教研组(室),如康复治疗技术教研室等,在校外教学基地可设置临床康复教研室等。同时,也可视实际情况设置若干课程组,如物理治疗技术课程组、作业治疗技术课程组、传统康复技术课程组等。 2.教学 应有健全的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及其年度实施计划,应有定期专业调研制度、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学籍管理制度、成绩考核制度、课程建设规范和督导制度、定岗实习制度;实施完全学分制管理的院校应有相应的学分制管理制度。应有健全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学期教学进程计划及课表、课程教学大纲、实训、实习教学计划及大纲、使用教材目录等。教学文件应按照教育部相关文件的要求规定。建立基于康复治疗工作过程的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体系,包括课堂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校内外实践教学过程质量监控体系、学生职业能力考核评价体系、毕业生质量评价和反馈体系等。 继续专业学习深造建议 ( 1 )毕业生在康复治疗岗位工作的同时,可以在职参加相关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本科阶段学习,完成学业达到规定要求,可以获得成人教育本科专业学历、学位。 ( 2 )毕业生可以参加全日制专升本学历教育。 ( 3 )获得康复医学治疗师技术职务后,参加卫生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提高专业理论和实践水平。 附表1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计划进程表(推荐方案) 课程分类 课程名称 学分 开课学期 学时数分配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总 课 时 其中 第1学期 第2学期 第3学期 第4学期 暑期、第5学期 第6学期 讲授 实践 16周 17周 17周 14周 2周 38周 人文社科模块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 3 1 48 48 3 毕业 实习 40周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3 2 51 36 15 3 体育 3 1,2,3 96 12 84 2 2 2 英语 7 1,2,3 128 96 32 3 3 2 计算机实用基础 2 1 48 18 30 3 形式与政策 1 3,4 32 20 12 1 1 军事理论 2 1 68 68 第1周 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 0.5 1 10 6 4 1 职业素养提升 0.5 2 10 6 4 1 就业与创业指导 1 4 28 10 18 2 小计 23 519 250 269 职业基础模块 人体形态 6 1.2 128 64 64 8 人体机能 5 2 96 66 30 6 临床医学概论 7 2,3 136 90 467 4 4 康复治疗基础 7 2 128 108 20 6~8 小计 25 488 328 160 职业 技能模块 康复评定技术 4 2 85 40 45 5 物理因子治疗 2.5 3 51 34 17 3 运动治疗技术 4.5 3 102 50 52 6 作业治疗技术 3 3 68 38 30 4 言语治疗技术 2 4 42 26 16 3 康复工程技术 1 4 28 20 8 2 课程分类 课程名称 学分 开课学期 学时数分配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总 课 时 其中 第1学期 第2学期 第3学期 第4学期 暑期、第5学期 第6学期 讲授 实践 16周 17周 17周 14周 2周 38周 传统康复技术 4 3 68 38 30 4 常见基本康复 7 4 140 80 60 10 小计 28 584 326 258 能力拓展模块 运动训练 1 2 245 12 12 2 医学人文修养 2 4 26 20 6 2 人际沟通 1 3 24 8 16 2 社区康复 1 4 24 16 8 2 康复心理 2 4 32 24 8 2 卫生法律法规 2 4 24 18 6 2 小计 9 154 98 56 毕业实习模块 40 40周 1040 合计 125 总课时及周课时 2785 1002 1783 26 26 26 26 毕业考科目(理论) 康复评定技术,运动治疗技术,常见疾病康复 注:1.考试安排在教学周之后。 2.毕业成绩评定说明:由医院实习成绩和毕业综合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医院实习成绩占50%,学校毕业综合成绩占50%(其中,康复评定技术占综合考试成绩的20%,运动治疗技术占综合考试成绩的30%,常见疾病康复占综合考试成绩50%)。毕业综合考时间:安排在实习期间。 3.实习说明:建议为 40周,不得少于32周。运动治疗技术18周,物理因子治疗6周,作业治疗技术4周,言语治疗技术2周,康复工程技术2周,传统康复技术8周。若设置社区康复4周,而相应减少运动疗法技术和理疗技术实习。 4.三年制专科总学时不超过3000学时,前两年课程总学时范围控制在1500~2000学时,周学时不超过26学时(按每学期18周计算)。
/
本文档为【高等职业学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标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