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当今世界格局与大国关系_戴长征

当今世界格局与大国关系_戴长征

2014-01-11 4页 pdf 186KB 134阅读

用户头像

is_925550

暂无简介

举报
当今世界格局与大国关系_戴长征 美国历史学教授尼尔·弗格森感叹说,我们正经历 500 年西方统治的最后阶段,世界人民正迎来一个 新的时代。这个巨大变化的主要推动力是新兴市场 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全球 2 /3 的经济增长过去 5 年来自于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而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则来自发达国家,二者形成鲜明对比。目 前,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已占全球工业产值 的 52%、出口总值的 48%和外汇储备的 80%,2012 年吸引外资额首次超过全球总量的一半。据高盛公 司预测,按购买力平价计算,2013 年新兴市场和发 展中国家占全球 GDP ...
当今世界格局与大国关系_戴长征
美国历史学教授尼尔·弗格森感叹说,我们正经历 500 年西方统治的最后阶段,世界人民正迎来一个 新的时代。这个巨大变化的主要推动力是新兴市场 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全球 2 /3 的经济增长过去 5 年来自于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而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则来自发达国家,二者形成鲜明对比。目 前,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已占全球工业产值 的 52%、出口总值的 48%和外汇储备的 80%,2012 年吸引外资额首次超过全球总量的一半。据高盛公 司预测,按购买力平价计算,2013 年新兴市场和发 展中国家占全球 GDP 比重将升至 50. 82%,超过发 达国家的份额。未来 10 年,金砖国家经济潜在增长 率为 7%。有权威机构预测,到 2020 年,世界七大 经济体中将有四个是非西方国家。 各大国着眼未来,加紧调整内外战略,力求在全 球新一轮更高水平的综合国力竞争中占据主动。美 国实施以发展高端制造业为核心的“再工业化”战 略,同时推进以“再平衡”为主调的全球战略调整; 俄罗斯提出 2020 年经济总量进入世界五强目标,并 积极推进“欧亚联盟”建设;欧盟各国在应对欧债危 机过程中逐渐积聚共识,大力推进一体化建设,同时 积极谋划“新工业革命”,制定长远发展战略,比如 “欧洲 2020 战略”,旨在实现以创新、扩大就业为基 础的“智能增长”、“可持续增长”和“包容性增长”, 全面提高欧盟竞争力。各主要力量围绕未来发展主 动权和国际关系主导权的战略博弈向纵深发展,各 国在全球治理方面如何合作备受瞩目。 第三,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化、地区政治形势的变 动,推动一些重要地缘战略地带的形势与格局深刻 演变。这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西亚北非地区 格局动荡。从 2010 年底开始,西亚北非地区多个国 家相继发生了几十年不遇的剧烈政治动荡。该地区 绝大多数国家都出现大规模抗议政府的示威和骚 乱,突尼斯、埃及、利比亚、也门等国政府倒台,穆巴 拉克、本·阿里、卡扎菲等政治强人纷纷落马甚至被 打死,现在叙利亚巴沙尔政权的处境也很艰难。这 场动荡至今还在继续。该地区政治面临转型、民族 和宗教矛盾错综复杂,对有关国家政治生态和地区 局势演变具有深远影响。尽管面临重重困难,但西 亚北非国家和人民仍在不懈探索适合自身国情的发 展道路。二是亚太地区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明显上 升。亚太拥有世界 40%的人口、55%的经济总量和 44%的贸易总量,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具发展活力和 潜力的地区,在世界格局中的战略地位不断上升。 其中,以东亚为代表的亚洲国家经济总量已占世界 的近 1 /3,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 60%,与美 国、欧洲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据国际权威经济组织 预测,到本世纪中叶,亚洲将占据世界经济的 50%。 各主要力量普遍视亚太地区为赢得未来国际合作与 竞争先机的关键,纷纷加大对亚太的关注和投入,给 地区形势和国际关系带来新的复杂因素。 面对亚太地区的蓬勃发展,世界各大国加大了 对亚太的全方位投入,美国推进“亚太战略再平 衡”,俄罗斯将亚太地区作为外交的最优先方向,欧 盟加大了关注亚太的力度,日本、印度、澳大利亚等 区域大国也积极谋划亚太战略。奥巴马连任后,美 国将“亚太战略”扩展为“印度洋-太平洋战略”,加 大对东南亚的投入,加强与澳大利亚、印度、阿富汗 的安全合作,同时以亚太经合组织(APEC)、东亚峰 会(EAS)为两大支柱,力图构建美主导下的亚太经 济社会和政治安全架构。○ 当今世界格局与大国关系 戴长征(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教授) 当下,世界正经历着深刻而又复杂的变化。世 界经济尚未走出危机阴影,而新一轮产业竞争已悄 6 《现代国际关系》 2013 年第 4 期 然拉开序幕;世界权力重心正发生历史性转变,国际 战略格局正经历战略性调整。在和平与发展仍是世 界主的同时,大国间地缘政治角逐并未停歇。 总体上看,当前世界格局呈现出三大态势。第 一,世界经济格局依然“乱象不减”,金砖国家作用 突出。自 2008 年全球经济陷入国际金融危机的阴 霾之后,美、欧、日三个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增长速度 下降明显,由 2010 年的 5. 1%和 2011 年的 3. 8%进 一步下滑至 2012 年的 3. 3%。其中,美国继续被高 失业率、低速增长困扰,欧盟成员国则大范围陷入衰 退,日本经济更是没任何起色。美国等主要经济体 连推货币宽松等“治病药方”,但疗效不佳。同样, 新兴经济体的增长从横向比还算不错,但纵向比则 整体放缓。总体上国际力量对比进一步朝着相对均 衡的方向发展。金砖国家是新兴国家的突出代表, 其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大。金砖国 家的合作机制在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带动世界经济 增长、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等方 面,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第二,世界政治格局则面临“选举后”新问题, 大国关系进入调整期。2012 年堪称世界“选举年”, 70 多个国家进行了政府更迭或换届选举,中、美、 日、朝鲜半岛等多国及地区几乎都在同一年完成了 这一过程。然而“选举政治”在许多国家盛行,给国 际形势和国际关系平添了复杂因素,不少国家的政 治选举和政府更迭往往伴随着国内局势动荡。特别 是国际经济形势持续不景气,许多国家出现政治保 守化、民粹主义上升的局面,并导致地区局势持续紧 张。与此同时,大国相互合作借重,相互牵制竞争这 一基本格局没有改变。一方面,各大国在宏观政策 协调、应对全球性问题等方面的合作在加强;另一方 面,各大国已经拉开新一轮更高水平综合国力竞争 的序幕,而且,其争夺焦点的层次更高,都在抢夺发 展的战略制高点和国际规则的主导权。比如,各大 国在网络、太空、极地、远洋等“新疆域”的战略较量 向纵深发展,其激烈程度非同寻常。 第三,地区热点问题依然没有降温。西亚北非 地区未能实现由乱而治,“阿拉伯之春”给该地区带 来的不是“暖意”,而是“寒流”。埃及、利比亚政局 持续动荡,叙利亚局势恶化趋势没有逆转,并与本地 区的巴以冲突、伊朗核问题等密切交织,导致局势更 加复杂,加之西方国家的介入,局势更加动荡。同 样,亚太地区的国际纷争和矛盾日益突出,其激烈程 度为近年少见。特别是美国“回归亚太”战略不仅 未能给本地区带来更多的稳定、繁荣和安全,相反却 注入了更多复杂多变的因素。南海局势发展、朝鲜 核问题、东北亚几国的岛屿争端使亚洲在发展中也 增添了不少变数。 随着国际总体局势的重大变动,中国与世界其 他主要大国的关系也相应出现新的发展趋向。在中 美关系方面,过去 10 年中美实力对比发生显著变 化,中国经济总量已经从 2000 年只占美国的 1 /8 快 速扩展到 2012 年的 1 /2 以上,并且两国经济总量的 差距仍在逐步缩小。相反,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 美国主导世界发展方向、构建国际安全格局和掌握 全球治理体系的能力下降。国力对比变化对中美关 系的良性发展提出严峻考验,但中美两国尚能从国 际和平与发展大局出发,谋求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中美两国新任领导人已就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达成重 要共识,这成为中美关系未来发展的方向。如何构 建这种新型大国关系仍是未来一段时间需要中美两 国共同摸索和尝试的过程。双方国内政治生态的变 化、两国经贸摩擦、地区安全冲突等都在一定程度上 存在影响或中断两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努力的可能 性。目前,中美两国都面临政治、经济、社会领域出 现的一系列体制性、结构性问题,迫切需要加强内部 治理,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各自面临的首要问 题,也是双方的共同利益,解决好这些问题对亚太地 区的和平与发展、对世界的发展与治理都具有积极 的和建设性的意义。 与此同时,两国在维持亚太地区安全稳定方面 存在诸多共同利益。亚太地区的政治、经济、安全架 构的稳定和秩序的构建,有助于两国共同利益的扩 大。特别是当前朝鲜半岛危机一触即发,存在失控 的危险,中美的共同利益就是维护半岛和平,防止核 扩散,实现半岛无核化。因此,两国可以共同为地区 治理提供公共产品,维护地区安全、管控危机,在区 域性机制安排上合作,致力于地区合作,保证亚太地 7 《现代国际关系》 2013 年第 4 期 区整体局势稳定。 另外,以海洋、太空、网络、极地等为代表的全球 公域仍处于无序状态,缺乏治理机制和规则约束,亟 待建章立制,规范全球公域的开发、管理和治理。中 美作为在全球公域治理事务上拥有较大实力和话语 权的国家,在全球公域治理方面有共同利益,这为两 国合作制定治理规范和监管体系提供了潜在空间。 在中日关系方面,日本正在越来越危险地把钓 鱼岛纷争推高为中日之间的全面对抗。2013 年 3 月 29 日,日本防卫省的智囊机构“防卫研究所”发 布 2013 年版《东亚战略概观》,日本周边的安 全环境,在钓鱼岛问题上显示“高于以往的对华警 惕”,对中国实力增强与“不测事态”表示担忧。4 月 5 日,日本政府发布《外交蓝皮书》,声称“钓鱼岛不 存在任何主权纷争”,日本的领海、领空“正在面临 着更多的威胁”,主张日本在提高防卫力的基础上, “必须强化日美安保体制的威慑力”来应对威胁。 很多迹象表明,日本正在放弃其战后和平立国的方 针,对外再次日益显示出进攻性与好战性,并不顾国 情、国力、不顾现实,配合美国“转身亚太”战略。安 倍 2012 年底上台至今,先是主动提出访美、进一步 落实细化《日美安保条约》,然后首访东盟三国越 南、泰国及印尼,今年 3 月底又访问蒙古;其外相岸 田文雄也访问了菲律宾、新加坡和文莱三国。这一 系列举动均显示出其在新一届任期内致力于拼凑 “对华包围圈”,日益表现出对华强硬的政策趋向。 中日关系的另一大考验是,经济关系在两国关 系中的重要性进一步降低。2012 年中日贸易比上 年下降了 3. 19%,日本已降为中国第 5 大贸易伙 伴。2013 年 1-2 月,两国贸易同比下降 8. 2%,双方 往来人数也大为减少。此外,丰田汽车 4 月 1 日公 布的数据显示,3 月份在中国的新车销量约为 7. 59 万辆,较去年同期下降 11. 7%。由此可见,新世纪 以来中日关系长期“政冷经热”的时代将逝。这表 明未来中日关系将陷入政治对抗、经济停滞、民众互 恶、安全失信的局面,两国关系有可能进入一个不可 避免的碰撞期。 在中俄关系方面,俄罗斯是世界性大国,是中国 的最大邻国,也是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新兴经济体。 两国在联合国、G20、APEC、上海合作组织、中俄印、 “金砖国家”等机制中都进行了紧密合作。可以说, 对俄关系集中体现了中国对外政策“大国是关键、 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 的总体布局。2013 年 3 月 22-24 日,习近平主席对 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他就任中国国家主席之 后的首次出访,充分体现了新一代中国领导人对于 中俄关系的高度重视,也凸显了中俄两国在对方对 外政策甚至国家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目前,中俄两国正致力于协调并深化在重大国 际问题上的战略立场。在双方发表的《关于合作共 赢、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中,两 国共同主张推动建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基 础的普遍平等、不可分割的新安全观,坚持用和平方 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和冲突,反对动辄 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反对颠覆别国合法政权, 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打击毒品贩运和跨国有 组织犯罪,推动维护国际信息安全。与此同时,两国 就军事安全合作达成一系列。两国深化了在反 导问题上的相互理解、协调与合作,就加强军事技术 合作签署了一系列协议。另外,两国就共同举行 “和平使命-2013”等一系列重要联合军事演习达成 协议,标志着中俄两国的军事战略、战役协同水平达 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中俄两国在促进彼此经济结构调整方面也存在 共同利益点。中国积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俄 罗斯则将能源现代化、再工业化、创新发展、远东开 发以及现代化农业作为 2020 年进入世界经济前五 强的重要支柱。中俄两国应发挥各自优势以实现共 同发展。如在原子能、航空航天、大飞机制造、新材 料等领域的合作将让双方共同赢得未来。 在中欧关系方面,中国把中欧关系视为世界上 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双方交流立体化趋势更加 明显。在近年来各种“语言年”、“文化年”的助推 下,中欧在人文领域的交流更加深入,这有助于双方 增强客观认知,减少在社会、意识形态、价值观 念上的分歧。2013 年是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 系 10 周年,2013 年下半年中欧领导人将举行第 16 次会晤。这次会晤将商定中欧中长期合作的机制建 8 《现代国际关系》 2013 年第 4 期 设。更加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包括法国、德国在内的 欧洲多个国家的军方高层,2013 年以来密集造访中 国,成为继亚丁湾、索马里海域联合护航后,中欧军 事交流的又一亮点。 中欧互为重要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巨大,互补 性强,在光伏产品、汽车、飞机、农产品等很多领域有 着广泛合作和共同利益。妥善处理贸易摩擦关乎中 欧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大局。除了进一步加强 政治、经济、文化等传统领域的合作外,中欧还将在 城镇化、新能源、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等方面推进合 作关系。○ 地缘与币缘交织的格局之变 王湘穗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在今天的世界上,全球化成为一种公认的历史 潮流,然而全球化的潮流并没有改变一个延续了许 久的事实:国家仍是目前世界力量格局的基本单元。 国家作为一种空间生物,必须要依赖一定的地理空 间才能生存,这就决定了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要 素仍然是影响全球格局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美国采取的“重返亚太”战略,就是一 种地缘战略的调整。这一战略调整体现了世界力量 的重心正在从传统的大西洋地区,历史性地转向太 平洋地区。这一力量格局的改变,也是地缘战略重 心的变化。美国的战略调整,诱导并制造朝鲜半岛 的紧张局势以及南海、东海的主权争端,这极大地恶 化了中国和平发展的周边环境,使中国“睦邻”战略 受到极大冲击,并面临破局的危险。美国在“重返 亚太”后,努力加强美日、美韩、美澳、美菲等同盟关 系,开始重新塑造亚太安全格局,并期望以此影响全 球格局的走势。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之所以会将战略重心 转向亚太,其原因不仅有地缘因素,也有币缘因素。 所谓“币缘”,是指围绕国际货币体系形成的国家间 的政治经济关系。与主要关注国家间空间关系的地 缘概念不同,币缘着眼于国家间由货币金融而产生 的关系,它的出现与全球体系和世界经济的金融化 进程同步。从 20 世纪 70 年代起,世界经济出现了 金融化特征。在社会总体经济结构中,实物经济与 金融经济在数量上此消彼长,金融业成为发达国家 经济的主导产业。基础的变化必然使国家利益、国 家力量的内涵与形态随之产生适应金融化的改变。 币缘因素对国际政治及经济活动的影响日渐彰显, 这标志着金融资本成为全球经济主导力量并开始左 右国际关系。 从本世纪初开始启动、并在 2010 年“修成正 果”的中国与东盟自贸区和货币互换,包括正在紧 锣密鼓进行的中日韩三国自贸区谈判和货币互换协 议,促使一个区域国家自主、摆脱美元体系的、经济 一体化的东亚、东南亚区域开始呈现。美国在 2010 年高调“重返亚太”,在很大程度上是要阻止这一趋 势的进一步发展。粗略估计,如果东亚“10+3”完成 经济一体化与货币合作,将出现一个与欧元区相当 的统一经济体和货币圈,美元在世界货币储备和贸 易结算中的比例将从目前的 63%下降到 30%左右。 这一前景不仅可能颠覆太平洋“美元湖”,而且会导 致美元世界霸权体系的瓦解,对美国的金融货币利 益和金融资本集团造成了巨大冲击。根据这一判 断,美国做出了“重返亚洲”的战略决策。也基于阻 止东亚一体化进程的目标,美国挑起东盟一些国家 与中国在南海的主权争议,支持日本对钓鱼岛的所 谓管辖权,目的就是要让东亚合作破局。同时,美国 加紧推进 TPP ,重新组织一个美国主导的亚太 合作区,阻止东亚国家经济、货币的“脱美化”趋势。 从前一段时期的形势变化看,美国基本实现了预期 目标。以往东亚地区经济发展的主旋律被领土、领 海争端所淹没,领导人手拉手谈合作的景象已被相 互指责、不相往来的现实所替代。对美国来说,维持 9 《现代国际关系》 2013 年第 4 期
/
本文档为【当今世界格局与大国关系_戴长征】,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