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农村留守妇女的角色转型

农村留守妇女的角色转型

2014-01-11 3页 pdf 315KB 86阅读

用户头像

is_847534

暂无简介

举报
农村留守妇女的角色转型 农村留守妇女的角色转型 口徐 伟 【摘 要】农村留守妇女正经历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过程,其角色转型对农村的社会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涟 水县王村的个案为例,分析留守妇女所扮演的角色:生产者、教育者、赡养者、政治参与者,可以看出留守妇女正从次 要角色向主要角色转变,同时出现了家庭双主角并存的现象。最后从传统的性别观念、文化素质、复杂的社会背景和 特殊的生活环境以及经济参与这几个方面简要分析了影响留守妇女转型的主要 因素。 【关键词】留守妇女;角色扮演;角色转型 【作者简介】徐伟,中国建设银行沭阳支行...
农村留守妇女的角色转型
农村留守妇女的角色转型 口徐 伟 【摘 要】农村留守妇女正经历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过程,其角色转型对农村的社会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涟 水县王村的个案为例,分析留守妇女所扮演的角色:生产者、教育者、赡养者、政治参与者,可以看出留守妇女正从次 要角色向主要角色转变,同时出现了家庭双主角并存的现象。最后从传统的性别观念、文化素质、复杂的社会背景和 特殊的生活环境以及经济参与这几个方面简要分析了影响留守妇女转型的主要 因素。 【关键词】留守妇女;角色扮演;角色转型 【作者简介】徐伟,中国建设银行沭阳支行,中共中央党校在读硕士研究生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改革的深入,农村地 区的大多数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市大规模转移,形成 了一支庞大的农民工群体,而留守在家的人员主体是妇女、儿 童和老人。在这些留守人员中有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留守 妇女。留守妇女是指由于丈夫长期 (通常在半年以上)在外 打工而留守在家庭中的妇女,她们承担着许多本应由男子承 担或由夫妻双方共同承担的,肩负着家庭中生产劳动、孩 子教育、老人照料等责任。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到 2005年底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已达到 1.3亿。白南生教授指 出农村外出务工者中,已婚比例为81.7%。据此推算,这些 人中已婚人数 1.06亿人,扣除举家迁移的约3,900万人,只 一 方外出务工的人数达6,700万人,以70%男性计算,“留守 妇女”约为4,700万人左右。本文通过苏北王村实地调查来 探讨留守妇女的角色转型。 一 、留守妇女角色扮演的类型 在王村外出务工劳动中,男性在数量上占优势,且不受婚 姻状况影响,而女性劳动则以结婚为分水岭,未婚女性外出较 为集中,已婚女性在整个外出劳动中所占的比例很少,该村的 主体并存,包括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以及各种混合所有 制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有两个特征:其一是社会主 义;其二是市场经济。前一个特征要求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 体 ,后一个特征决定了市场主体必须是多元的,只有单一的公 有制经济,就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市场,更不能使社会主义 经济成为市场经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说明,非公有制经 济的存在和发展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条件之 一 ,并且实践也证明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已发挥了重 要作用。因此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市场经济的发展则是所有制 结构调整和变化的重要条件,我们应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规律的认识,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四)加强法治是所有制结构调整的法律保障。从所有 制结构发展的历史过程可以清楚地看到,在每一个时期,立法 都是所有制结构不断发展的重要手段。从个体经济、外资企 业、私营经济到“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的基本经济”,无不是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的。立法 是所有制结构调整的法律保障,是国家领导和组织经济建设 的重要手段,正是利用这种手段,才使得我国经济建设中的经 济发展战略方针得以确定下来,并保证其贯彻执行;正是利用 这种手段,确立从事经济活动主体的法律地位,规定其责、权、 利。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民主政治是法治政治,和谐社会是 Industrial&Science Tribune团圈团圆 法治社会,法律治理是最为经济有效的治理手段,法律至上已 成为越来越多国家调控社会、治理国家的基本理念。目前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形成,我们要深入落实依 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法制观念,为我国经 济的发展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提供基本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先山,刘德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探索历程 述评[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5 2.陈芳.十五大以来所有制结构问题研 究综述[J].连云港职 业技术学院学报,20o2,3 3.崔利宏.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的创新与发展[J].石家庄师 范专科学报 ,1999,3 4.赖蔚英.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结构理论在当代中国的丰富与 发展[J].龙岩师专学报,2002,1 5.刘曙光.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所有制结构理论的继承与 发展[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6.张玉路.党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探索的三次历史性飞跃 [J].党政干部学刊,1999,2 7.刘彦.我国所有制结构演变对效率、公平影响研究[J].江 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7,1 8.孙居涛.党的三代领导人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的探索[J].江 西社会科学,1999,l · 27· 豳量冒蚕疆銎圈 2008年第7卷第10期 家庭模式主要是以“主妇留守”模式为主。丈夫的外出务工 使得留守妇女传统的家庭角色开始转变 ,留守妇女承担了家 庭的主要责任。她们承担家庭内外、老少的联系,内要照顾家 庭,外要联系丈夫,上要养老,下要顾小。 (一)生产者。一是,中国传统的性别角色模式是“男主 外,女主内”。基于这样的性别角色模式形成的家庭劳动分 工是“男耕女织”,造成的后果是生产中的“男主女辅”和家庭 生活、社会生活中的“男主女从”。在传统农业社会,由于劳 动方式和种类多半属于粗放型的重体力性质 ,男人比女人分 外受到器重,一个家庭的经济状况往往依赖男性劳动力价值 所体现的程度。很显然在过去农村的劳动中,主要是由男子 承担,而妇女在生产中仅充当配角或者辅助作用。随着丈夫 的外出,他实质上已经脱离了农业生产,仅仅是名义上的农 民,从而把妇女推到了农业生产的第一线。客观的现实使妇 女承担了家庭的生产功能,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二是,由 于当前农村劳动方式和种类日益趋向于集约型的高技能性 质,女性在体能上的弱势在相当程度上得到了弥补,并且伴随 着农业劳动中科技含量的不断增加而逐步获得了与男性并驾 齐驱和平分秋色的能力。由于机械化耕作、农药、化肥的使 用,农业科技的推广,抛秧、免耕,使得妇女能够在生产中独挡 一 面。另外,雇工的使用也减轻了妇女的劳动强度。妇女们 承担家庭的生产功能,使得丈夫能够安心在外打工。三是,留 守妇女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还会通过各种途径来增加家 庭收入。传统的生产和生活观念对留守妇女的禁锢和制约已 大大地减弱,相应地,依靠科技的力量发展现代农业、农村工 副业及构建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的自主创新观念却正 在萌发并不断地得到强化。这在那些“学习型”和“技能型” 的妇女身上表现更加明显。农村留守妇女在增强生存与发展 能力的同时,也提高她们的思想道德境界,锤炼她们的生活意 志。这就客观上有益于推动农村留守妇女超越传统习惯势力 的束缚 ,激励她们打破家庭与社会生活中“男主女辅”的传统 格局 ,从而为新一代农村女性的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契机。 (二)教育者。《三字经》云 :养不教,父之过。子女的教 育更多的被视为是父亲的责任。但是由于丈夫长期在外,教 育子女的重担 自然就落在妇女们的身上。这种现象在现在的 农村很普遍,丈夫的外出使得他们对于孩子的教育仅限于偶 尔电话中的寒暄、节假日的探望,而妇女们在孩子家庭教育中 扮演着主要角色。现在子女的教育越来越被农村所重视,妇 女认识到教育是改变子女命运的重要途径。由于很多妇女的 文化水平较低,对她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制约,这就 使得她们把更多的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子女能通过教 育跳出“农门”。 (三)赡养者。留守妇女在家庭中,既要照顾子女,又要 照顾老人。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至 今尚未健全,老人的赡养主要是由家庭负责的。家庭是人们 情感的归宿和生活的港湾,为老年人提供精神慰藉、情感维系 的作用元可替代。“养儿防老”,就是希望在老年生活不能 自 理时有人照顾。由于父权文化的影响,中国社会对由男性后 代赡养老人的责任始终有极强的认同。但随着男性的外出, 这种客观的现实使得赡养老人的责任更多的落在妇女的身 · 28· 上。这就使得传统根深蒂固的“男性后代提供养老的偏好” 的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转变。妇女开始替代了男性扮演 养老的角色,成为老人们生活上和精神上的依靠。丈夫的外 出增强了女性独立、自立的能力,再加上女性所拥有的体贴、 细心的特点,在照料老人上面具有较强的优势,老人们舒适、 自在,满意度也更高。 (四)政治参与者。妇女参政是建设社会民主政治的需 要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进程的客观表现,是社会文明进 步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当代妇女的神圣要求。妇女参政既 是我国政治民主化的标志,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和实 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因素。由于农村男性劳动力的大量外 流把妇女推向政治参与的前台。农村主要决策是由众多的家 庭来共同实现的,而现在客观的现实使妇女们实际上承担了 家庭的决策任务,她们成了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直接参与者。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和各界基层组织的积极宣传,留守妇 女有了更强的民主参与意识,她们一改过去不闻不问的态度, 愿意参与到各项政治事务中来,以便认清社会的发展趋势,对 农村的村务公开、村委会选举等问题有了较高的热情。政治 上的觉醒让这些曾经对政治处于懵懂状态的农村妇女冲破了 自我封闭的藩篱,获得了较多的参与政治活动的机会,清醒地 认识到了自己的主体身份,实现了自主权,她们不再盲目地从 众,思维也随之得到深刻的启发,并且随着政治参与频度的增 加,农村妇女也开始作为一个重要的政治力量,影响农村社会 的决策,推动着农村的社会发展。 二、留守妇女角色扮演的转型 (一)次要角色向主要角色转变。在传统的农村社会中, 男性在家庭中更多的居于“高者”、“优者”、“强者”、“主者”的 位置,固执地维持着传统的农业社会的性别,是家庭一切 力量的绝对决策者。但这种局面随着女性在生产与家庭的扮 演角色的改变,也改变了女性在家庭的地位。留守妇女逐渐从 次要角色向主要角色转变,由过去被动的听从变为自主决定。 1.妇女从次要角色向主要角色转变是从参与家庭决策开 始。在以前 ,家庭中重要事情主要是丈夫说了算,妻子只是服 从或执行丈夫的决定 ,但是丈夫外出之后,妻子逐渐成为家庭 的主要决策人,对于留守妇女来说,成为家庭的主要角色是一 个转变的过程,一开始她们更多会把家庭的问题征求丈夫的意 见,希望丈夫来拿主意,但是发现这样会影响丈夫的工作,有时 还会带来更多的麻烦,这自然使妇女成为家庭的主要决策者。 妇女成为家庭主要决策者,使其自主意识开始觉醒和强化,有 利于她们独立生存能力的获得和独立人格的形成,这在一定程 度上改变了农村妇女懦弱、依赖、被动、封闭的传统形象。 2.经济贡献的显性化使留守妇女的主要 角色进一步得 到体现。过去,妻子对家庭的经济贡献是通过丈夫的贡献来 间接体现的,她们对家庭的贡献是隐形的。丈夫的离开,使得 那些过去由丈夫的劳动来体现的贡献,现在由妇女来完成了。 妇女参加了社会生产劳动,获得了稳定的、独立的经济收入, 她们的劳动和贡献成为显性的贡献。她们不再把 自身拘于传 统社会那种被动和感性的自我形象:以丈夫和家庭为生活的 全部,其自我意识和价值完全被寄托和淹没于自己的丈夫和 孩子身上,以丈夫和孩子的地位、身份、荣华富贵来实现 自身 IndllstI.ial&Sdence THbune团圆团囫 的价值,体验到了价值感和满足感。恩格斯指出:“妇女解放 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 只要妇女仍然被排除于社会的生产劳动之外,而只限于从事 家庭私人的劳动,那么妇女解放,妇女同男子的平等,现在和 将来都是不可能的。”经济贡献的显化提高了留守妇女的家 庭地位,也全面提升了妇女自身的能力和社会适应性。 (二)双主角并存。留守妇女在丈夫缺席的情况下有了更 多决策的机会,并且对家庭资源有了更多的掌控权。留守妇女 家庭地位开始转变,成为家庭的另一个主要角色。新主角的出 现使得一个家庭中出现了两个主角并存的局面,这在很大程度 上改变了家庭决策的方式。双主角并存 ,指的是丈夫和妻子同 时作为家庭主角,只是在分工上存在着差异,妇女作为主角的 作用,更多地体现在农业生产、家庭生活和家庭开支方面,而男 子的角色更多体现在家庭的经济收入方面。从社会分工的角 度来看 ,它使男女两性提高了经济参与和社会参与的深度和广 度,有利地促进了男女两性职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使他们在各 自领域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双主角的出现,是农村家庭夫 妻关系的一个新变化。这种变化既有社会变迁的影响,社会对 男女平等的宣传,同时也有开始重视妇女在社会发展 中的作 用,妇女在社会参与方面越来越多。在家庭、社会生产方面的 参与提升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而这种参与又改变妇女 对 自身的认同,使女性自身的主体意识增强。 三、制约留守妇女角色扮演的因素 (一)传统的性别观念。传统的性别观念将女性定位在 感性的、温柔的、依赖的、主观的、缺乏抽象思维能力上;与之 相反 ,男人则应该是理性的、独立的、客观的、擅长抽象分析思 辨的。女性是依附于男性,处于被支配地位的。虽然已有一 定比例的女性显示出与传统相背的性别规范选择,但大多数 女性仍持有传统性别定位,她们对自己在家庭中享有的 权利和所处的地位表示满意。这些事实明晰的表明,留守妇 女更多地受着传统性别价值观的左右。她们对自己的定位更 多的是在家庭内,虽然认为妇女可以在外打工,但这种工作仅 仅是“帮助”男性“贴补家用”。她们外出更多是为了改善家 庭的境况,是“生活型”的外出,而非“发展型”的外出。而女 性这种“生活型”的外出是与家庭相连,相对是次要的,而男 性的“发展型”外出是与社会、政治、经济等重要领域相连,具 有主要地位。她们对事情 自主决策的能力不高,本着对家庭 更有利的角度,自然以家中有经验的男性的意见为主导,这严 重制约了留守妇女的角色转型。此外,大多数农村女性并未 充分意识到家庭的性别权益格局中的不平等状况,其抗争力 不强,两性间由此维持传统意义上的“相安无事”。 (二)文化素质。留守妇女普遍文化水平不高。由于重 男轻女的传统观念,客观上造成她们接受的文化教育极其有 限。妇女相当一部分是文盲及半文盲。调查发现特别是在 30—60岁年龄段的妇女中,文盲的比重较高。这说明文化素 质不仅直接影响了她们对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掌握,而且也 影响了她们向非农业转移的过程。对于自己的文化程度,留 守妇女大多数表示不满意。她们对自身文化程度的满意度可 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她们对文化程度重要性的认识。但是,受 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她们对现代科学技术往往不容易接受, Industrial&Science Tribune团圈囫田 囝重冒蚕疆蛰圈 2008年第7卷第10期 在这方面她们往往要征求丈夫的意见,听从丈夫的安排。 (三)农村社会环境。首先,长期以来“女人从政必乱、必 败”的陈旧观念及农村妇女在参政现实中的边缘化状态的双 重作用,使她们害怕参政,怀疑和低估自己的参政能力,对政 治产生了无力感和恐惧感。而且农村妇女与农村男性相比, 在政治参与行为方面仍处于劣势地位。其次,“妇女参政与 她们在家庭中的使命不相容,家庭的稳定与妇女的从属地位 相联系,行使政治权利者应该是掌握家庭中权威的男子,如果 妇女参政即政治上获得解放,就意味着在社会生活中享有自 主权,那么导致的结果可能是背离女人当母亲的职责,从而削 弱家庭,家庭将无人照料”,因而难以在政治舞台上立足。再 者,经济参与程度不高是制约留守妇女政治参与的根本因素。 留守妇女的经济参与程度决定了其政治参与水平。在王村的 调查表明只有少数妇女有外出打工的经历,而且大部分都是 婚前的一两年时间,工作一般是服务员、保姆或做小生意,结 婚后大部分农村妇女主要在农村从事农业劳动、做家务和抚 养孩子。从就业结构上看,主要分布在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 且大多是低技能、简单劳动的行业。这种低水平的经济参与 状态直接影响了政治参与水平:经济参与水平低的直接后果 是经济收入低,而经济收入低又限制了她们的经济参与程度, 使她们无法通过经济参与提高 自身的政治参与程度。 四、结语 留守妇女开始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审视其传统的角色模 式,定位新的角色素质。在这个过程中,她们增强了 自我意 识,对于新的角色要求给予了最为积极的回应 ,她们的角色转 变过程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的现代化建设。但从上述分析我们 可以看到,“丈夫外出,妻子留守”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妇女 扮演的角色,她们还继续着传统的家庭角色。虽然在一定程 度上,留守妇女在丈夫缺席的情况下有了决策的机会,潜能得 到了一定的发挥 ,价值有了一定的体现。农村留守妇女角色 转变是一个客观的社会变迁过程,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个 重要的。但我们也要看到她们在角色转型过程中多层角 色的扮演与妇女有限的精力存在巨大矛盾,这显然对妇女地 位的提高与生存状况的改善不利。 【参考文献】 1.罗忆红,定红柴.半流动家庭留守妇女的家庭和婚姻状况分 析[J].探索与争鸣,2004,1 2.张风华.农村妇女在政治参与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J].汕头大学学报,2005,5 3.杨立雄,李星瑶.性别偏好的弱化与家庭养老的自适应—— 基于常州市农村的调查[J].江海学刊 ,2008,1 4.覃金玲.新农村建设中留守妇女的角色调适—— 以咸丰县 官坝苗寨为例[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4 5.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M].人民出版社 ,2003 6.端木美,周以光,张丽.法国现代进程中的社会问题[M].中 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7.张俊才,张倩。5000万“留守村妇”非正常生存调查[J].中 国经济周刊,2006,40 · 29·
/
本文档为【农村留守妇女的角色转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