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心理创伤与艺术创作

2014-01-22 3页 pdf 318KB 57阅读

用户头像

is_229251

暂无简介

举报
心理创伤与艺术创作 第 21卷 第 3期 武 汉 科 技 学 院 学 报 Vol.21 No.3 2008年 3月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r. 2008 心理创伤与艺术创作 张元美 (武汉科技学院 服装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3) 摘 要:本文从创作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用层层递进的方法依次分析阐述了...
心理创伤与艺术创作
第 21卷 第 3期 武 汉 科 技 学 院 学 报 Vol.21 No.3 2008年 3月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r. 2008 心理创伤与艺术创作 张元美 (武汉科技学院 服装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3) 摘 要:本文从创作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用层层递进的方法依次阐述了心理创伤作为艺术创作动 力及其影响艺术作品价值的论点。同时,以中西方的艺术作品为例,分析了因心理创伤的不同而形成 的不同的中西方艺术作品风格,从而得出了心理创伤影响决定艺术创作的紧密关系。 关键词:心理创伤;艺术家;艺术创作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160(2008)-0047-03 1 中国古代艺术创作的特点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缓缓地向我们倾诉着民族的辉煌和沧桑,也在向我们诉说着历朝的 古代文人志士留下的一部部惊世之作。丰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和漫长的发展史造就了中国古代丰富多彩的艺术创 作特点,使得中国一度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 在中国古代诸多的艺术创作特点中,心理创伤(忧郁情结)可以说是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从最初老子、 庄子的虚静论到空灵、简化的艺术表达形式;从中国的写意山水花鸟到朗朗上口的唐诗宋词;从屈原、韩非、 左丘明,到诗传千古的李白、杜甫、陆游的诗歌创作,我们都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抱负情怀,同时还可以明显的 感觉到那种忠君不能、报国无门的悲凉和孤独。 中国古人一直生活在这种浓浓的忧郁情结之中,甚至也可以说这是我国古人进行创作的一个显著特色。西 方有句流传千古的名言——“愤怒出诗人”,这形象地从创作心理动力的角度道出了忧郁愤怒对创作的重要性, 也了创作作品是情感发泄的一种方式。 2 心理创伤是艺术创作的动力,影响艺术品价值的高低 中国古人治国天下的愿望得不到实现,他们在政治上的不如意以及仕途失意上的痛苦无处宣泄,只有通过 创作向人们倾诉心中的悲痛和忧愤,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我们可以说 心理创伤是中国古人进行创作的一个动力源泉。同样在西方也是如此,贝多芬面对命运的捉弄,在丧失听力的 情况下,创作出了震撼人心的《命运交响曲》;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在经历了世态的炎凉和失去多 个亲人的痛苦之后,才有了世界经典名著《简·爱》的诞生。 可是为什么苦闷不平的心理创伤可以作为艺术创作的心理动力,而这种创伤心理体验又是怎么有助于古人 的艺术创作的呢?要想揭开这个谜团,我们必须从心理学角度谈论艺术创作与苦闷的关系。古人在无处施展才 华,苦闷抑郁时经常借助于“舞文弄墨”以文抒怀,籍此来宣泄心中的郁闷。可见不平和苦闷是一种郁积性情 感,发散不出去时间久了就形成蓄积之势,从而使得创伤性的苦闷成为艺术家心中强烈的心理势能。到达这个 程度的艺术家只能通过艺术创作这一途径得以释放情感,而同时艺术创作的成功也的确需要强烈的心理势能作 为一个必要条件。中国古人理想抱负得不到实现,就需要用其他形式幻想来满足自己,这样苦闷压抑的心理状 态自然也就成为幻想飞跃、创作力勃发的最佳心态(创伤心理体验对艺术创作的动力以及成果形成的功效是因 收稿日期:2008-1-22 作者简介:张元美(1983-),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服装数字化. 武 汉 科 技 学 院 学 报 2008年 48 人而异的)。 3 中西方古代心理创伤与艺术创作之间的关系分析 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创伤心理促成了艺术创作的成功,中西方古代在“愤怒出诗人”的观点上具有很大的 相似性,但是由此导致的中西方艺术作品风格以及人的性格却又大不相同。 仕途的沉浮苦闷可以说是中国古人主要的苦闷缘由,这大概是因为古代士大夫的命运大多维系于仕途上。 我们在感受到古人满腔热血报国思想的同时,还感受到了让人悲哀的愚忠和等级观念,以及对君主的依附性。 这些缺陷导致中国古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最后常常转化为不被君主赏识的苦闷,随之带来的是古人情感的萎缩和 弱化,缺少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精神,不利于创作出激荡人心的伟大作品,具有很大的消极色彩,而在西方古 代的创作却是另一番天地。 西方强调竞争、奋斗的个人主义,他们把悲观论当成一种人生哲学,他们的苦闷论不像中国大都关乎社会 政治和国家,而是基于对人生的哲理反思。他们从普遍的人性、人的生理本能或个人主义角度谈人的创伤和苦 闷,所以他们的很多作品大都与宗教、哲学相关。不过喜欢竞争的西方人却忽略了人作为社会的存在,忘记了 人的一切情绪离不开时代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在此我们可以以中西方的绘画作品和服装为例说明以 上观点。 由于人们接受的教育文化以及环境氛围的差异造成的苦闷创伤心理的不同,导致了中西方艺术作品风格、内 容以及表现形式的迥异,尤其在绘画作品和服装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西方的传统绘画作品一般采用焦点透视 的方法抽象、写实,内容多是关于人物和宗教,他们力图从本体论高度寻求人类和自然界的本质。西方传统绘 画的画面使观者具有一种身临其境的内在的紧张,反映出主体与客体的对立、抗争,流露上浮士德那种不断探索、 追求无尽,永往直前的精神,从美学上看,有利于表现崇高的境界。(如图 1-2所示) 而传统的中国画作品一般采取散点透视的方法空灵、写意,内容多是关于山水、花鸟、虫鱼,大多从对“人”、 “人间关系”的关心而建立自己的哲学体系。画中表现出一种无限的空间,给人一种俯仰流盼以游无穷的宏面空 间意识使中国画染上了一种消遥自得,意趣高古的色彩,反映出立体与客体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情调,从美学上看, 倾向于表现主观精神中的客观世界,中国画可以说是一种超脱型的视觉方式。(如图 3-5所示) 图 1 图 2 图 3 图 4 图 5 图 6 图 7 第 3期 张元美:心理创伤与艺术创作 49 服装设计作品:古时中西方虽然都有多变的服装作品和丰富的服饰文化,但是艺术家设计师们不同的心理 创伤和社会氛围,导致了不同风格趋向的服装设计作品。西方古代的服装作品设计重视人体美的表现与传统观 念的关系;(如图 6所示)而中国古代的服装作品设计追求端庄、儒雅、含蓄的美,很少暴露人体。(图 7所示) 总之,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氛围等客观因素所引起的心理创伤导致了他们艺术作品风格的差异。 虽然现在中西方之间交流沟通频繁,并且在艺术的 一些方面也出现了“水乳交融”的现象,但是,在人们脑海 里烙得最深的依然是本国的印子,相信随着以后更进一步地发展,会有一个完美结合的局面的产生。 4 结束语 在科技发达、技术进步、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也许我们从事艺术创作的方法途径和古人“发奋著书” 的传统方式已经有了天壤之别,创作动力和目的也更是千差万别,但我们不可否认的是近现代仍有很多成功的 艺术家也是经历了很多困难和痛苦才取得的巨大成就。国外有著名画家凡高,他一生历经磨难,到处漂泊,是 一位用生命创作的画家,力图用画传达出他生命中最真实的心理感受。国内有著名画家——徐悲鸿,年幼时候 失去父亲,过早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世事的无常和磨练,反而使得他能够更理智、冷静地看待一切,促成了 一代新形式国画的诞生。 参考文献: [1] 陶东风.中国古代心理美学六论[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2. [2] 华梅.服饰心理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 [3] 吴燕平.中国传统绘画的造型观念[J].美术观察,1995,(12):54-55. [4] 贾天实.西方透视学和中国传统透视法的比较[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6):61-62. [5] 刘筱湄.中西方绘画技法差异透视[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1,(10):70-71. [6] 苏小燕.从服装的平面结构与立体结构浅析中西方服装观念差异[J]. 攀枝花学院学报,2007,(8):56-58. [7] Joan Nunn(America). Fashion in costume 1200-2000 [M]. The Herbert University Press of A&C. 2004. [8] Veena Chattaraman,Nancy Ann Rudd, Preferences for aesthetic attributes in clothing as a function of body image ,body cathexis and body size, International Textiles&Apparel Association, 2006,vol 24 #1 46-61. [9] Kathryn Mckelvey & Janine Munslow, Fashion Design: Process[M].Innovation& Practice Published by China Textile Press. 2004.10. [10] Featherstone, Postmodernism and the aestheticization of everyday life.In S.Lash andJ.Friedman,eds.Modernity and identity. [M]. Cambridge,MA:Basil Blackwell,Inc. 1992. [11] Valerie Steele,John S. Major: ChinaChic:East Meets West (Hardcover) [M]. Yale University Press,1999,(2). [12] Featherstone1992.Postmodernism and the aestheticization of everyday life.In S.Lash and J.Friedman [M].eds.Modernity and identity. Cambridge, MA:Basil Blackwell,Inc. Artistic Creation & Psychological Wound ZHANG Yuan-mei (College of Garments,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Wuhan Hubei 430073, 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researches argument about the psychological wound as the artistic creation power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art work value from the creation psychology angle. At the same time, take the artistic work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nation as the example, the article has analyzed the different art work style 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psychological wound in china and western nation. Finally, we can obtain the close relations between psychological wound and art creation. Key words: Psychological wound;Artist;Artistic creation
/
本文档为【心理创伤与艺术创作】,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