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中国为什么出不了大师》一书精彩语摘

2014-01-22 10页 doc 53KB 41阅读

用户头像

is_788347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国为什么出不了大师》一书精彩语摘这是一本我正在读的关于教育的书,看了以后感触很深 这是一本我正在读的关于教育的书,看了以后感触很深。今天看到石毓智老师的学生、我院青年教师王统尚老师的日志“石毓智老师《为什么中国出不了大师》一书精彩语摘”,突然很想与我们的研究生们一起分享,希望对大家的学习和思想有些帮助和触动。 王若飞 石毓智老师《为什么中国出不了大师》一书精彩语摘 2011.12.26阅读(0)下一篇:转载:2011-9-27 |返回日志列表 赞赞赞赞转载(1)分享评论复制地址编辑 斯坦福大学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 石毓智 教授 于12月21日晚在武大多功能报...
《中国为什么出不了大师》一书精彩语摘
这是一本我正在读的关于教育的书,看了以后感触很深 这是一本我正在读的关于教育的书,看了以后感触很深。今天看到石毓智老师的学生、我院青年教师王统尚老师的日志“石毓智老师《为什么中国出不了大师》一书精彩语摘”,突然很想与我们的研究生们一起分享,希望对大家的学习和思想有些帮助和触动。 王若飞 石毓智老师《为什么中国出不了大师》一书精彩语摘 2011.12.26阅读(0)下一篇:转载:2011-9-27 |返回日志列表 赞赞赞赞转载(1)分享评论复制地址编辑 斯坦福大学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 石毓智 教授 于12月21日晚在武大多功能厅做了题为“为什么中国出不了大师”的演讲,经新闻报道后,有人据以写了篇博文,一天之内点击量就达到了68万次之多。而石老师《为什么中国出不了大师》一书已由科学出版社出版,本人有幸先睹为快,摘录一些精彩话语和诸好友分享。 1.没有对传统的深刻反思,就找不到问题的症结,对现在教育问题的理解就只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前言) 2.哈佛大学的所有大图书馆,每天最早8点开馆,最晚12点闭馆,怎么可能有凌晨4点学生在图书馆学习的场景?……高度疲劳的学习,不仅难以有什么成效,而且会危及健康。(前言) 3.那些爱国主义热情高昂者可能对本书产生反感情绪,因为本书多次引证国外的案例,……其实,我的爱国热情不比任何人低,之所以殚精竭虑来写这本书,就是希望我们的国家将来人才辈出,更加富强,永远富强。……我们必须有自信的态度、豁达的胸襟、开放的胸怀,才能够真正强大。(前言) 4.对于中国来说,各个领域都涌现出大师才是真正崛起的标志,也才是永远强盛的保证。(中国人的创造力为何弱) 5.西方语言学界有了新的概念、新的理论,国内语言学界马上一窝蜂去翻译、去介绍,用汉语的例子去印证。大家争论的是,谁理解得更正宗,张三说李四不懂,李四又说张三糊涂。(中国人的创造力为何弱) 6.现在对学生创造力培养最不利的一面,是从书本到书本、从学校到学校的教育。创造力来自于想象力,想象力又依赖于人的现实经验。(中国人的创造力为何弱) 7.中国学生普遍后劲不足。……表现在,大学就开始掉档,学习动机逐渐减弱,硕士、博士除了拿个文凭好找工作外,就不清楚为什么而学习了。……在通往科学高峰的道路上,上大学至多是走了一半的路程,而中国的学生就泄劲了,找不着方向了。……而西方的学生到了大学才开始提速,真正加码,最后他们的学生比我们的学生走得远。(中国学生为何后劲儿不足) 8.真正热爱自己的学科,洞悉本学科的魅力,用激情来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大学里很需要具有这种素质的老师。(中国学生为何后劲儿不足) 9.年轻人觉得希望渺茫,他们的斗志就很难高涨。(中国学生为何后劲儿不足) 10.中国的学生是前紧后松,美国的学生是前松后紧。……美国的学生真正开始紧张,是从高中开始的。大学以后就更为紧张了。博士就更忙了。(中国学生为何后劲儿不足) 11.中国学生前紧后松式的学习,使学生既没有了童年的快乐,又丧失了成年后的收获。(中国学生为何后劲儿不足) 12.一个有使命感的学生,一个有梦想的学生,一个认识到自己学习的意义的学生,学习兴趣就会越来越浓,劲头会越来越大。(中国学生为何后劲儿不足) 13.Teachers open the door but you must walk through it yourself. 来自于中国谚语,镌刻在斯坦福大学工程学院大楼门前的地上。请注意它不完全对应中国“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中国学生为何后劲儿不足) 14.中国足球虽然对体育事业贡献不大,但是对于文艺界的贡献却是很突出的,春晚的不少节目是拿中国足球开涮的。(大众思维与高端人才培养) 15.推理小说和武侠小说是不相容的,前者是理性的、逻辑的,后者则是激情的、想象的。(大众思维与高端人才培养) 16.曾任耶鲁大学校长的施密德特说过一段很刺耳的话:“中国学者退休的意义就是告别糊口的讲台,极少数人对自己的专业还有兴趣,除非有利可图。他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事业。”(中国人的读书兴趣为何早衰) 17.后世人丢失了孔子读书的精神,把个人价值的实现变成纯粹对名利的追求。(中国人的读书兴趣为何早衰) 18.把读书与做官联系在一起,所带来的问题是:我不想做官,那就不用学习了;即使想做官,但是机会太渺茫,也就放弃了学习。这种过于狭隘的功利的读书目的,最终导致的是社会上更多的人不读书。(中国人的读书兴趣为何早衰) 19.在我国,不仅普通老百姓的读书兴趣早衰,那些高级知识分子学习研究的动机也过早衰竭。学者的研究兴趣丧失,与长期只做一种单一的、严肃的研究有关,这样就很难达到“乐之”的境界。(中国人的读书兴趣为何早衰) 20.把学术看得过于严肃,会带来两个负面的效果:一是体验不到做科学的乐趣,二是不容易从游乐活动中悟出科学道理。(中国人的读书兴趣为何早衰) 21.读书是一种习惯,一旦养成了这种习惯,你就会发现可利用的时间还是不少的。(中国人的读书兴趣为何早衰) 22.读书有三种境界,一是自我完善,二是传承典籍,三是知识创新。(读书的意义是什么) 23.我选择了教书做研究这条道路,令家族的人很失望。他们替我惋惜,认为我没有去从政,也没有做官,不能显赫家族,就好像一个人种地没有收获一样,白费力气了。(学习风气的历史一瞥) 24.中国传统与现代科学技术不是擦肩而过,压根儿就是两条道上的车,跑得不是一条路!也就是说,按照传统文化的发展方向,中国不会走上现代科学的康庄大道。(学习风气的历史一瞥) 25.孔子所说的“好学”,不仅要勤奋,而且要投入。这就是读书的第一层境界,那些学生,十一点就惦记着今天食堂有什么,上午的最后一堂课就心不在焉,一下课就往食堂冲。在孔子看来,这都不算是好学,顶多是把学习作为一种任务。(圣人和凡人之间的差别) 26.读书的最高境界,就是乐在其中,拥有强列的审美体验,一切生活的烦恼就没有了。读书的最高境界就是,不再带有任何功利目的,读书成为生命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圣人和凡人之间的差别) 27.第一层境界就是求得些知识,学些技能;第二层境界就是把读书作为一种爱好,天天都惦记着这件事,“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第三层境界则是读出了乐趣,每天幸福指数的浮动与读多少书挂钩。(圣人和凡人之间的差别) 28.求真,追求真理,是西方教育的终极目标。(从校训看东西方教育目标的差异) 29.科学研究的天敌要么是被别人束缚,要么是自己束缚自己。(从校训看东西方教育目标的差异) 30.中国的科学技术史表明,我们的先人长于发明,短于发现。(从校训看东西方教育目标的差异) 31.中国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君子”,西方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大师”。(从校训看东西方教育目标的差异) 32.以培养君子为首要目标的教育是不大可能培养出大科学家、大思想家的。(从校训看东西方教育目标的差异) 33.科学探索中包含着协同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尊重他人的道德风尚,接受别人检验的自律精神,造福大众的博爱精神。一个人具备了这些品性,不就是一个现代的君子吗? 34.从古至今,重视教育是儒家文化的共同特点,但是,为什么而学习、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却有了质的转变。孔子提倡学习,主要是为了个人的精神升华、道德修养的提高,更好地为社会服务。……然而在今天,我们的教育几乎都变成了为了“面子”而学习。……追求的境界太低,太现实,使得很多学生在没有达到探求知识真理的境界之前就裹足不前了。(死要面子的教育) 35.华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下手最狠。一狠是“早”,……二狠是“钱”,三狠是“快乐”,即使牺牲小孩童年、少年的所有乐趣。……凡是有学生的家庭,幸福指数都会降一大级。说到底,这都是面子惹的祸。(死要面子的教育) 36.学习动机的堕落,必然带来学习手段的腐败。旧社会鼓励人读书的两句话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一个为了金钱和美女而读书的孩子,他将来能成为大师吗?这与用钱色引诱官员腐败一样,也把读书的价值贬低了。(死要面子的教育) 37.(美国)不少知名大学的校长对新生的讲话,内容各不相同,但是有一个主题则是一样的:面对各种新的挑战,以个人的智慧,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让世界更加进步,从中完全看不到那种关乎个人荣誉、大学声誉的言辞。(死要面子的教育) 38.古人所提倡的学习态度,要么自虐,要么自残,要么自辱。(好态度不如好思路) 39.爱因斯坦的成功公式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休息好,多思考,才是成功的硬道理。(好态度不如好思路) 40.一天到晚蓬头垢面,连刷牙、洗脸的时间都没有,别人都休息了,他在路灯下看书,身体长期透支,这种人往往学不出什么名堂。(好态度不如好思路) 41.绝大多数的知识,自身转换不了任何力量,顶多算是一种修养。(知识不一定是力量) 42.中国的教育为什么投资大、收效微,就是过多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学习,而没有弄清哪些有力量,哪些没力量。(知识不一定是力量) 43.国人引以为豪的是中国的基础教育好,准确地说,就是中小学给孩子灌输的知识多。(知识不一定是力量) 44.从古到今,中国的教育一直走的是重道德轻真理的道路。(重道德轻真理的教育) 45.在学界有这样一种风气:实力不行,又想在学术上压倒别人,怎么办呢?就从对方的道德来找突破口,给对方泼脏水,妖魔化对方。……这种动辄就拿别人的道德理论,特别是在学术辩论中将其用作打倒对方的手段,是学术界最不好的风气。(重道德轻真理的教育) 46.从日常品行上去否定别人的言论,特别是从日常品行上去否定一个人的科学研究,本身就是不科学的、非逻辑的,它是一种重伦理、轻真理的文化现象,更何况很多关于品行的攻击是无端杜撰出来的。(重道德轻真理的教育) 47.郑板桥的名言“难得糊涂”,使很多中国人不仅生活上糊涂,在观察思考问题上也是如此。普遍缺乏数学思维,既影响了大众的思维水准,又制约着科研的发展。(东西方学者的数学思维差距) 48.在一些大学里,专业课几乎成了娱乐课,课程的好坏,比的不是老师的学识,而是老师的演艺。哪个老师能逗学生乐,哪个老师就能得到学生的好评。(教学方式与师生的智商) 49.一个老师,主要靠讲笑话、说故事,特别是不时用些荤料,掺杂些社会上的黄段子,这个老师的业务能力也值得怀疑。(教学方式与师生的智商) 50.学术和娱乐本来就是两个行当,如果把大学作为一个娱乐场所,在教与学上肯定出了问题。(教学方式与师生的智商) 51.科学和娱乐,是两种本质不同的东西,适合于具有不同类型的智力特点的人群。(教学方式与师生的智商) 52.寓教于乐是不是一条普遍的教育规律?不一定。从幼儿园到初中,讲究这个没错,因为这与孩子的智力特点相符。到了大学以后再谈这个,大学的教育还强调寓教于乐,师生的智商轻则受到压制,重则受到伤害。(教学方式与师生的智商) 53.如果一个学生发现不了某一学科本身的乐趣,你选错了课;如果发现所有大学开设的课程都没有意思,说明你就不该来上大学。(教学方式与师生的智商) 54.如果你能欣赏我的美,那就爱上我吧;如果不能,请离开我吧。(教学方式与师生的智商) 55.几千年来中国教育最值得反省之处就在于,太多太多的像宰予这样的学生,被误解、被压制、被扼杀。(东西方看待“优秀”的标准差异) 56.斯坦福大学商学院老院长Robert Joss的忠告:不要停留在令你舒服的环境中时间太久。(学习是一个探险的旅程) 57.在大学期间,一个学生如果一直选修那些容易的、能拿高分的课,很可能一辈子就停留于“好学生”这个荣誉称号,这些学生走出校门后往往表现平庸。(学习是一个探险的旅程) 58.常人一般是“用什么,学什么”;善于学习者则是“学什么,用什么”。(学习是一个探险的旅程) 59.一个人敢修读一个概念都听不懂的课程,这需要勇气;能在最痛苦的课上坚持下去,这需要毅力。(学习是一个探险的旅程) 60.课堂只是大学学习的一部分,参加各种各样的学术讲座、学术活动,那才是真正的大开眼界、受启发、有挑战。(学习是一个探险的旅程) 61.一个对学术讲座感兴趣的学生一定会有所作为。(学习是一个探险的旅程) 62.学习是一个探险的过程。只有这样对待学习,才能领略天地之大美。(学习是一个探险的旅程) 63.如果能够立法,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隐私权的一项内容加以保护,整个社会,特别是家里有学生的家庭的幸福指数一定会明显提高。(保护学生的隐私权) 64.孔子也许不清楚,要推销自己,不是表决心,打保票,而是要用言辞系统阐述自己的治国理念,才能打动对方,说服对方。(对能言善辩的传统偏见) 65.中国的传统教育是贬低能言善辩者,起码是不鼓励。现代教育则是忽略口头表达能力,不培养。(对能言善辩的传统偏见) 66.亮亮堂堂做事,坦坦荡荡做人,这就是孔子的人格魅力!(诚信缺失是制约中国教育的瓶颈) 67.现在,中国的学术研究缺的主要不是钱,而是诚信。(诚信缺失是制约中国教育的瓶颈) 68.很多人都有课题,大家都可以想一想,科研经费有多少真正用在刀刃上的?学术界的腐败比官场能好多少?(诚信缺失是制约中国教育的瓶颈) 69.美国人看起来“很傻很天真”,其实这是长期在“被诚信”的环境中自然而然产生的一种气质,那叫从容淡定。中国人看起来很机灵很精明,其实这是长期生活在“被不诚信”的环境中被别人防备和防备别人产生的气质,那叫心浮气躁。(诚信缺失是制约中国教育的瓶颈) 70.诚信是保证西方教育科技发展的最大软实力。(诚信缺失是制约中国教育的瓶颈) 71.中国教育,也包括整个社会,如果不在诚信风貌上有根本改变的话,那么缩小东西方教育之间的差距,恐怕只能是一句口号。(诚信缺失是制约中国教育的瓶颈) 72.获得诺贝尔奖人数最多的几个国家,都毫无例外地把自己的母语和文化放在第一位,采取各种保护自己母语的措施,而且通常是有意地把自己的语言和文化“凌驾于”其他语言和文化之上。(母语政策与高尖人才的培养) 73.不到巴黎就不知道法国人对自己母语持有的优越感,也就不知道法国人是如何轻视英语的。(母语政策与高尖人才的培养) 74.家长和教育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一个民族的科技文化必须建立在自己的母语基础之上,个人智慧的发展必须以母语为支撑。(母语政策与高尖人才的培养) 75.出大师多的国家,毫无例外,都非常重视自己的母语教育;不重视母语的国家,往往出不了人才。(母语政策与高尖人才的培养) 76.汉语对儿童的智力成长是至为关键的,一定要把母语学好。而且,英语学习不是越早越好,要在儿童对母语掌握到一定程度时再开始,而且英语的学习不应该以牺牲汉语的学习为代价。(母语政策与高尖人才的培养) 77.教师的敬业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毕业后的成就。(美国教师的敬业精神) 78.以学生的学识是没有资格评价一个老师的,他们的评价都是根据自己的感受,那些真正科学的、严谨的知识,学生接受起来一定困难,那么对这门课的印象就不好。(美国教师的敬业精神) 79.以学生的打分来评定教师,不仅会降低教学水准,而且会形成教师讨好学生的风气。(美国教师的敬业精神) 80.衡量大学教学效果的一个可靠标准是,学生能不能及时而经常地得到教师对自己学习的反馈。(美国教师的敬业精神) 81.大师不是像气球人那样吹出来的,而是通过每个细节、每个过程一点一滴打磨出来的。(美国教师的敬业精神) 82.在美国的校园里,吃饭是一个宝贵的交流学术的时间。(美国教师的敬业精神) 83.在新加坡和国内的很多大学,最没有道理的是上课点名,让学生签到,然后把出勤率算入学生最后的学习成绩。(美国学生的好学精神) 84.斯坦福大学……一到晚上校园里静悄悄的,从来没有搂搂抱抱、亲亲热热这种现象,只见图书馆和各个实验室的灯亮到深夜。(美国学生的好学精神) 85.美国的课堂从没见到过交头接耳、窃窃私语的现象,大家听课非常规矩、非常安静。但是课堂上时常有学生问问题,问题全部是针对老师讲课的内容的,包括两类:一是学生自己听不懂的地方;二是老师没有讲清楚的地方。(美国学生的好学精神) 86.不问问题和乱问问题,都是问题。新加坡的学生是不问问题的。……在问问题上,国内的学生又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一个是显摆,一个是蔑视讲者。(美国学生的好学精神) 87.捐赠并不是少数富人的事,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尽一份力。(中国人的母校感情为什么淡薄) 88.“团结紧张、严肃活泼”这样的标语口号,其实主要强调的是“紧张”和“严肃”。(最能激发创造力的环境) 89.美国的大学是没有“午休”这个概念的。(最能激发创造力的环境) 90.斯坦福大学的校园里,最热闹的就是这种学术活动,任何歌舞表演,任何演唱会,都没有这种学术活动的吸引力大。(出大师的校园环境) 91.捐款者的思路应该开阔一些,……解放思想,打开思路,不拘一格地支持中国教育,功德无量!(出大师的校园环境) 92.美国人的学术研究做得很洒脱,传播学术的方式也很洒脱,经常是边吃边喝边谈论学术。(出大师的校园环境) 93.在读书期间敢于挑战自己,听自己完全不懂的学科的课程。(出大师的校园环境) 94.中国的大学是用艺术品来点缀校园的,斯坦福大学则是用本学科的发现和规律来装饰走廊的。(出大师的校园环境) 95.中国大学网站上的信息,门类繁多,铺天盖地。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大学的师生整天忙的是什么,时间和心思都花在了什么地方。(出大师的校园环境) 96.国人的学术会议,最活跃的是名片交易。当然最热衷此道的是“有名可骗”,什么长、博导、主编,都是一列一大串。我一般不送人名片,,因为我就当过一个“长”——“家长”。(权力与学术的混合) 97.一个人升了官,有了地位,都有一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愿望,但总不能逢人就说我最近提了什么官,所以送名片是既高雅又效率高的方式。(权力与学术的混合) 98.学派到了中国往往“变种”成帮派。(重帮派而轻学派的风气) 99.我们的学术会议往往开成了一个大堂会,问题杂而分散,谁也不在乎谁,谁也不关心谁。……美国这里的学术会议非常简单,就是来交流学术的,其他事情一概从简。(重帮派而轻学派的风气) 100.师母、师兄、师弟、师姐、师妹、师爷、师叔、师侄,五花八门,只要中国家庭里有的称呼在学术界都可以找到,这背后就是一个儒家传统问题。……家庭化意识强,就会冲淡求真意识。(教育科研领域的家庭化) 101.公司里出现一个空缺,印度人、非洲人都会争先恐后地向老板表白:“选我吧,我可以做好。”而华人大多是埋头苦干,希望以自己的行为感动领导。(儒家的文化基因) 102.中国与西方教育的显著差别在于:中国教育,有教无类;西方教育,有教有类。(儒家的文化基因) 103.值得人们深思的是,几千年来中国有太多颜回这样的乖学生,宰予这样具有独立思考精神、敢于坚持己见的学生则太少了。(儒家的文化基因) 104.中国传统的“大学”之“大”,大在大道德、大政治家,而专业范围是相当单一的,主要只有道德伦理一门;西方的“大学”之“大”,大在知识范围,万事万物,无所不包,无所不容。(大学“大”在何处) 105.在我看来,“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亦非谓有大师之谓也, 培养大师 之谓也。” (大学“大”在何处) 106.中国的大学往往热衷于学校的规模大、人数多,然而西方的大学则与我们正好相反,他们讲究的是小而精。(大学“大”在何处) 107.不论是只想省钱的教育,还是只想赚钱的教育,恐怕都与大师的培养越来越远。(大学“大”在何处) 108.中国教育有两个误区,一是“素质教育”,二是“精英教育”。“素质教育”似乎成了“知识佐料”,在学生功课之外,再掺和一些体育、音乐、美术,好像就有利于学生将来成才。真正的“素质教育”在于教学的质量,学生如何在老师的精心教育之下,对知识融会贯通,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并富于想象力、创造力。“精英教育”通常是把教育资源集中在少数考高分的学生身上,或者把大量资金投资在少数重点学校上,造成教育界的贫富不均。(大学“大”在何处) 109.孔子是明确反对把他神圣化的。(最理想的师生关系) 110.大师,泰斗,还有所谓的专家、学术权威,形成了思想领域的“特权阶层”,拥有发表“正确观点”的权利;那些学生,还有大众,被迫或者主动交出了独立思考的权利。这与政治界、经济界的情况是一样的,一旦有了特权,必然导致不公。要么是政治、经济地位的不公,要么是独立思考权利的不公。(最理想的师生关系) 111.在孔子去世之后,他的学生就把师生关系变成了父子关系。(最理想的师生关系) 112.最理想的师生关系既不是父子关系,也不是朋友关系,而应该是一种君子关系,君子之交淡如水,老师教好自己的课,学生学好自己的功课,谁也不用讨好谁,大家为了求真走到一起。(最理想的师生关系) 113.中国传统教育往往把教学的责任推在老师或者家长身上,学生没学好,要么是父母的责任,要么是老师的过错。《三字经》的这几句话就是这个意思:“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最理想的师生关系) 114.互不抱怨,这也是理想师生关系的特征。(最理想的师生关系) 115.基础牢就能出好成果,并不完全适用于科学发明创造。(农耕文明对教育的影响) 116.中国学者搞学术研究,就像农民用田埂分割农田一样,把一个学科切割成一小块儿一小块儿,每个人都在自己这二亩地里经营,不去涉足别人的领地,也不允许别人踏入自己的领地。这就是学术研究上的小农意识。(农耕文明对教育的影响) 117.对中国教育和学术影响最深刻的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思想。……西方学术界更相信的是“种瓜得豆,种豆得瓜”。他们的学术研究不仅是“墙里开花墙外香”,而且也做到了“种桃开出梨花香”。(农耕文明对教育的影响) 118.在中国学术界经常听到这样的批评:“某某不是搞这一行的,不是科班出身,基础不扎实。”这由逻辑推导得出的结论就是:“他的学术不行!”这还是农耕文明的思想方式。(农耕文明对教育的影响) 119.传统的学者皓首穷经,一辈子都在打地基,刚把尖尖头露出地面时,就已经垂垂老矣。没有享受到做学问的快乐,没有成就感,也没有给后世留下什么,带着伤感就走了。(农耕文明对教育的影响) 120.河边、山间,在中国是出诗人的地方,在西方则是出数学家、哲学家的地方。……此时此景,陶渊明的感受是“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黑格尔的态度则是“此中有真意,不辩不能闲”。(诗性民族与理性民族) 121.诗性民族还有一个特点,很容易被煽情,很容易情绪化,经常出现盲从现象。……近年来,中国有买绿豆潮、买大蒜潮、买红薯潮,还有现在已经冷却的炒股潮,以及现在愈演愈烈的炒房潮,这些都与诗性民放的思维不无关系。(诗性民族与理性民族) 122.假如有一天,中国人见面是这样打招呼的,“今天,你读书了吗?”“你最近读了什么书?”对个人则意味着,你已经拥有了一个健康的人生、富裕的人生、快乐的人生、成功的人生。对国家则意味着,中华民族已经是一个富强的民族、自信的民族、理智的民族、永远的民族!(打招呼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123.“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是典型的儒家文化。……小时候让过一次梨的孔融的知名度,可能比发明造纸术的蔡伦、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毕昇都高。(重道德轻真理的教育)
/
本文档为【《中国为什么出不了大师》一书精彩语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