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秋见弦脉案

秋见弦脉案

2010-01-29 8页 doc 35KB 43阅读

用户头像

is_050090

暂无简介

举报
秋见弦脉案秋见弦脉案 刘氏,男,年二十有余,时至仲秋,病口腔溃疡久治不愈而求治于余。脉之两部脉弦滑略数。此乃脾胃素有寒积,郁而化热之象。望其口唇红赤,热象也。舌尖略赤,苔白略黄厚腻。因认定是病根在寒,今已经郁而化热,其四肢多有发凉之症,问之喏。寒积在胃,仲景治以吴茱萸汤,郁而化热,其热在内,治以黄连,故加黄连些许。取其“热郁发之”之义。当时吴茱萸用至十八克,至其抓药之时,店主因看药量过大而不予给药,余教之以一服药分成两服抓,煎药时合二为一即可,有此过程故今日回忆起来吴茱萸用量亦然历历在目。服药后口腔溃疡渐渐减轻,其痛感不似从前之剧烈难耐...
秋见弦脉案
秋见弦脉案 刘氏,男,年二十有余,时至仲秋,病口腔溃疡久治不愈而求治于余。脉之两部脉弦滑略数。此乃脾胃素有寒积,郁而化热之象。望其口唇红赤,热象也。舌尖略赤,苔白略黄厚腻。因认定是病根在寒,今已经郁而化热,其四肢多有发凉之症,问之喏。寒积在胃,仲景治以吴茱萸汤,郁而化热,其热在内,治以黄连,故加黄连些许。取其“热郁发之”之义。当时吴茱萸用至十八克,至其抓药之时,店主因看药量过大而不予给药,余教之以一服药分成两服抓,煎药时合二为一即可,有此过程故今日回忆起来吴茱萸用量亦然历历在目。服药后口腔溃疡渐渐减轻,其痛感不似从前之剧烈难耐。前后服用五剂,其溃疡已愈。后提及此时,问及以前所用之药,多以清热为主。此症此象用凉药实属对症,然此乃病之象。《内经》云:“治病必求其本”。今病本在寒也,故屡用寒药而无效。今治之之法,吴茱萸生姜散脾胃之寒积,佐以黄连清在内之浮游之火,故能获愈。后余每遇脾胃有寒积之象,皆加吴茱萸些许于其中,其效甚佳。是指此时倍感仲景用药之妙,学者应时常读之,思其中之理,不可死看入门之中药教材而欲求得道也。 按: 脉弦故寒,滑着微热也。热之所生,气之聚也。聚而不散,厥疾生焉。 夏见冬脉案 04年暑期,正逢去医院实习,逢一病人。因此人与无所从之师甚熟,故欲试诊。吾好脉学,诊病每能奇中,此师友共知。故师欲以此一试。脉之左部脉沉而滞,故直言曰:此病血痢也。患者与师惊叹无比。何以知之哉?此时盛夏,脉当浮起,今见沉象,沉者冬脉也,其气伏藏焉。气藏则化热,故实热闭聚于内不能发也,故而脉沉。其气趋下,是气血下行。且其气滞涩,气机不利。沉则为血,热迫血下行,其行不利,故气象也在乎血痢。故言之。法当取《内经》“通因通用”之法,方用大承气汤合白头翁汤,不日即愈。 唐氏 女 38 07 、7、 21 右寸关滑而略弦 左关尺细滑 症见晨起头晕 午间头痛 。腹胀 口干。近两月痛经。 吴茱萸18 川芎12 当归12 白芍12 桂枝12 丹皮12 法半夏15 麦冬12 党参12 炙甘草12 阿胶15 两付 7、29 复诊见两部尺略弱,左尺亦时有略涩。口干已去,腹胀头痛胀已减,但时而亦有,尤其劳累后多见。原方加熟地18 三服。 初春有秋脉案 一寒假在家,年后已经立春,逢村中一高中生生病求治于余。因年纪相差不是甚远,且对于中医的好奇认识,认为中医当脉而知之,故欲试余脉上功夫。余好医学,以为脉为中医诊病治病之基故好学之,此时已经可以脉诊。故不回避,脉之左关滑实略数,右三部浮之细涩,稍按即逝,尺部按之略滑。左关滑实而数,是肝经有热。经曰“热则瘛瘲”,且肝主筋,开窍于目,与胆府相通,有热则逸于胆。故当有眼目干涩,四肢时而无力。右三部浮之细涩,是寒气在表而未解之象。寒气在表,当见浮紧之脉,是谓正伤寒也。此有细涩,细者,寒气束表,卫气不足之象也。涩则气急,阴加于阳之象。且浮之见按之消失,病在表也,太阳之所主,且尺脉略滑其气结在膀胱府也。故当略怕风寒,小便不利之症。问之皆喏,惊叹神奇。此乃太阳少阳合病,治用小柴胡汤减党参甘草加桂枝两服而愈。 此案发于初春,虽见秋脉,按理病重不可轻解。然涩脉非是主病,病以少阳为主,涩虽应秋之象,亦是经气不利之象,且其年盛气壮。虽有败脉,未有败象。故能病去神速。 夏见弦石脉案 05年暑假在家休假,逢一妇人年30有余,病晨起头晕,而求治于余。来脉之右关沉之弦小、滑而搏指。左关略缓。右脉所见乃水饮之象,当有心悸头晕之症,问之诺,自诉正是为此事而来,因惧怕是血压高,量之不高故不解而求治于此。左关缓是气机不畅之象,肝之所主。中医有言肝郁亦可致头晕。因同村居住,对其生活略有了解。此妇人在广州打工因其丈夫病失心疯,且儿女年幼无人照顾,故不得已赶回老家。因为家庭变故,故多有忧郁之事。但此脉亦有此象,该当从何而治,余考虑有时。自思曰:“仲景有言说:偏弦者饮也,双弦者寒也。”今弦小在右关,是水饮困脾,清气不升之故。且此人平素性格开朗,不似多郁之人。且经中有言:土实则木亦不能达。此乃脾土为水饮所困,不能升清气于上故而头晕,水饮内动故有心悸,经脉相连之故也。土实则木不能达,故见缓脉。想至此处,心中便是豁然开朗,此乃苓桂术甘汤之症也。原方常量,开两剂服用。及其抓药时,店主见方药甚简,问治何病。患者便告之。店主笑言此方安能治之乎?便要给患者变换药方,患者思考前后还是按原方抓药,服一剂后病减,两服而病去。后逢家母告之以经过,皆开怀大笑。 此脉之关键在于右寸口之弦小,滑而搏指。弦者寒也,滑小搏指,冬石之象,寒饮在胃也。此乃病根,根去则人安。故能效若桴鼓,如若抽丝。 安氏,女,年二十有余。病口腔溃疡而求治于余。伴有便秘,睡眠不安多梦,四肢厥冷。脉之寸关沉滞,左关滑动,按之略缓。诊曰:此乃肝经受惊,肠胃郁热也。四逆散加黄芩可矣。处方如下: 炙甘草6克 枳实6克 柴胡6克 芍药9克 黄芩6克 两服水煎 此法此方皆有深意,不可因其常见常用而有所偏执。仲景于少阴病而用四逆散,其要点有三,一是辨证准确,二是用药得当,三是剂型及其用量适当。最容易忽视的是用量要小,“服方寸匕”多则效减。其因可以参考我的“久患之疾用药宜轻服药宜频论”。 服药后大便好转,溃疡渐愈。隔两日继续遵原方再服两剂收功。 用晦室人。患产后惊悸。初起时。见筐中绵絮。念将所生儿入绵絮中。不几闷死。即作惊恐忧患之状。后凡有所触。意中以为不耐。即忧患不止。或一端执想。数日才已。饮食不进。面少精采。服诸补心养血药无一效。至是用晦招予治之。予诊其脉曰。孩时得毋因齿病致大惊否。用晦向室人问之。曰。十岁时果曾病齿。治齿者用刀钳之。几受惊而死。子何以能识之也。解曰。脉法当如是耳。不精于象数钤法之学者不能也。少时以惊受损。伤其君火。心包气散。痰得留之。今产后大虚。痰因虚动。病端见矣。夫心为君主。主明则下安。国乃大昌。故凡七情皆由心起。今心气虚甚。痰邪侵扰。思虑亦因之多变。况喜乐气之阳也。忧患惊恐。气之阴也。阳虚则阴得乘之。又儿为其所爱。气虚痰入。则爱不得其正。因爱而过为防护之。惟恐不至。遂因而生忧耳。今先用归脾养荣八味等类五十大剂。待其气血完备。然后攻之。痰可得而去。而病不再发矣。用晦如予言治之。果愈。惊则气散。受惊而曰因齿者。肾主骨。齿乃骨余。其尺脉必沉而散。以是欢四明脉法之精者。犹浅于窥四明者也。难其于因齿受惊因惊致损痰因虚动心由痰扰处。溯流穷源。晰辨无不精尽。先补后攻。治验更极神奇。医道中乃让此公出一头地耳。 桐乡曹献扆室人。十一月病疟。 发则头重腰痛。寒从背起。顷之壮热烙手。汗出不止。予曰。此太阳经疟也。用大青龙汤。献扆曰。病来五六日。委顿甚矣。而病者禀素怯弱。又他医言有汗要无汗。带补为主。今汗如此。而子复用此药。恐不能当。予笑曰。第服此。其病自除。当晚汗犹未止。进一大剂即熟睡。次日不发。逾日以补中益气调理而痊。 既为太阳经疟。乃不用麻黄汤而用大青龙者。以症见壮热烙手。汗出不止也。即此见前辈用方之谛。一妇人产后恶露不尽。至六七日。鲜血奔注。发热口渴胁痛狂叫。饮食不进。或用四物汤调理。或用山楂青皮延胡索黄芩等行血药。卒无一效。予至。见诸医议论纷纭。无一确实。细切其脉洪大而数。予曰。此恶露未尽。留泊血海。凡新化之血。皆迷失故道。不去蓄利瘀。则以妄为常。曷以御之。遂以醋制大黄一两。生地黄一两。桃仁泥五钱。干漆三钱。浓煎饮之。或曰。产后大虚。药毋过峻否。予曰。生者自生。去者自去。何虚之有。第急饮之。果熟寐竟夜。次早下黑血块数升。诸病如失矣。复用补中益气调理而安。前案以麻黄桂枝等止汗。此案以大黄桃仁等止血。变化莫测。谁不惊奇。而不知其所辨亦止在症。所窥亦止在脉也。 《医宗己任编、四明医案》 全身瘙痒案 一男,年三十有余。病全身瘙痒难耐,挠之肿且皮脱。二便常,舌两边及尖部红,脉滑数。诊之,此乃心肝积热,虽有皮肤瘙痒在外之后,不可祛风止痒。《内经》有言曰:“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心主火,火能生风,故见瘙痒。此风乃热所生,故泄心肝火热可矣。方用泻心汤原方,两剂。服后病减,告之遵原方再服两剂而愈。仲景之方,虽简单而有妙用。贵在识其证也。 PAGE 8
/
本文档为【秋见弦脉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