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

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

2014-02-08 2页 doc 25KB 27阅读

用户头像

is_496516

暂无简介

举报
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 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 分析高坪区2004-2009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4-2009年高坪区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高坪区2004-2009年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1317例,无死亡病例,年平均发病率40.21/10万; 4~7月份为发病高峰,占总发病数的60.82%,以学生1034例(78.51%)为主, 4~10岁组占发病总数的88.38%。结论 高坪区流行性腮腺炎发病人群以学生和托幼儿童为主,4~7月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
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
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 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 分析高坪区2004-2009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4-2009年高坪区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高坪区2004-2009年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1317例,无死亡病例,年平均发病率40.21/10万; 4~7月份为发病高峰,占总发病数的60.82%,以学生1034例(78.51%)为主, 4~10岁组占发病总数的88.38%。结论 高坪区流行性腮腺炎发病人群以学生和托幼儿童为主,4~7月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所致的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强度较大,易在儿童特别是托幼机构儿童和学校中发生流行或暴发,可造成严重并发症【1】。为了掌握南充市高坪区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对高坪区2004-2009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疫情资料来源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人口资料来源于高坪区统计局。 1.2方法 采用Microsoft Excel2003对资料进行录入及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流行概况 2004-2009年全区累计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1317例,占同期法定传染病的报告数的15.65%,占同期丙类传染病发病数的69.50%。年发病率波动在10.93/10万~74.37/10万,年平均发病率40.21/10万,无死亡病例,各年报告发病率见图1。 图1 2004-2009年高坪区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 2.2 流行特征 2..2.1 时间分布 全年均有发病,其中4~7月发病数最多(801例),占全年发病数的60.82%,8~10月发病数相对较少,11月~第2年1月又逐渐增多(图2)。 图2 2004-2009年高坪区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时间分布 2.2.2 人群分布 1317例病例中,男性发病807例(61.28%),女性发病510例(38.72%),男女性别比为1.58:1。年龄最小的9月龄,最大的74岁,4~10岁组发病人数最多(1164例)占发病总数的88.38%。患者主要集中在学生1034例(78.51%),托幼儿童130例(9.87%),散居儿童86例(6.53%)。 2.2.3 地区分布 全区32个乡镇均有病例发生,发病数前10位为白塔街办(155例),江陵镇(148例),清溪街办(147例),胜观镇(97例),龙门镇(84例),斑竹乡(65例),小龙镇(64例),东观镇(56例),浸水乡(56例)发病较多,共占发病总数的66.21%,其中斑竹乡、江陵镇、胜观镇分别于2005、、2006、2009年发生过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 3 讨论 高坪区2004-2009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数量占同期法定传染病的报告数的15.65%,占同期丙类传染病发病数的69.50%, 2005-2008年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2009年又大幅回升,全区32个行政乡镇均有发病;全年各月均有发病,高峰在4~7月,男性发病多于女性,以4~10岁儿童为主。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2],属国家丙类法定传染病[3]。由于呼吸道传染病传播较为便捷,加之学校和托幼机构的人群较为集中,因此极易造成流行和暴发。学校应当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和《学校和幼托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要求,建立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4】。 流行性腮腺炎最长潜伏期为25d【5】,患者在潜伏末期即具有高度传染性,因此隔离患者对控制传染病尤为重要,隔离期一般2~3周[6]。2007年以前腮腺炎减毒疫苗在未列入国家计划免疫内,采用的自愿、自费的方式进行推广,因此在人群中存在一定的免疫空白。只有加强疫苗的推广才能从根本上达到控制该病的目的,西方发达国自1967年前后开展本病的疫苗接种预防免疫以来,发病率已大大下降[7],目前麻腮疫苗和麻风腮疫苗已经纳入了国家免疫规划【8】,加强疫苗推广,确保冷链运行,保证疫苗质量,提高适龄儿童的接种率,消除免疫空白,是预防和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的关键。
/
本文档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