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艾灸穴位图

2014-02-13 36页 doc 4MB 257阅读

用户头像

is_253833

暂无简介

举报
艾灸穴位图艾灸穴位图-腿脚部 艾灸穴位图-腿脚部 艾灸穴位图:中脘穴 脘穴 在脐上4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具体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中脘穴此穴的主治疾病为:消化系统疾病,如腹胀、腹泻、腹痛、腹鸣、吞酸、呕吐、便秘、黄疸等,此外对一般胃病、食欲不振、目眩、耳鸣、青春痘、精力不济、神经衰弱也很有效 穴位名称:水沟 所属经络:督脉 穴位位置:在面部,当人中沟上1/3与中1/3交点处。 主治功效:虚脱,休克,低血压,中暑,昏迷,腰扭伤,口肌痉挛。 其他功效: ...
艾灸穴位图
艾灸穴位图-腿脚部 艾灸穴位图-腿脚部 艾灸穴位图:中脘穴 脘穴 在脐上4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具体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中脘穴此穴的主治疾病为:消化系统疾病,如腹胀、腹泻、腹痛、腹鸣、吞酸、呕吐、便秘、黄疸等,此外对一般胃病、食欲不振、目眩、耳鸣、青春痘、精力不济、神经衰弱也很有效 穴位名称:水沟 所属经络:督脉 穴位位置:在面部,当人中沟上1/3与中1/3交点处。 主治功效:虚脱,休克,低血压,中暑,昏迷,腰扭伤,口肌痉挛。 其他功效: 说 明: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与督脉的会穴 按摩手法:点按揉 掌跟按揉 稍用力穴位图 相对位置请参照蓝色标记 穴位名称:神庭 所属经络:督脉 穴位位置: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主治功效:头痛,眩晕,失眠,结膜炎,角膜炎,鼻出血。 其他功效:《针灸甲乙经·卷七·六经受病发伤寒热病第一 中》:头脑中寒,鼻衄,目泣出,神庭主之。 说 明: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的会穴 按摩手法:点按揉 掌跟按揉 稍用力 穴位图 相对位置请参照蓝色标记 穴位名称:曲泉 所属经络:足厥阴肝经 穴位位置:膝内侧 屈膝 在腘横纹内侧端上方凹陷处 主治功效:癔症、精神病、月经病、阴痒、遗精、阳痿、疝气、膀胱炎、膝关节痛。 其他功效:滋阴、 祛湿、 肝肾阴虚、 沟通肝肾要穴、 堪比杞菊地黄丸和二妙丸。膝盖疾病要穴,降血压要穴。 说 明:本经郗穴 按摩手法:点按揉 稍用力 穴位图 相对位置请参照蓝色标记 穴位名称:至阳 所属经络:督脉 穴位位置:在背部,后正中线上,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处。 主治功效:咳喘,胸胁胀闷,胃脘痛,黄疸,四肢肿痛,肝炎,胆道感染,胆结石,十二指肠溃疡。 其他功效: 说 明: 按摩手法:点按揉 掌跟按揉 稍用力 穴位图 相对位置请参照蓝色标记 穴位名称:鱼际 足三里 合谷 穴位位置:这是一个组合穴位,每个穴位的具体位置和高清图,请按照穴位名称查询获得。 主治功效:畏寒怕冷 常感冒 关节痛 易口腔溃疡 爱喝水又口干舌燥 夜尿多 腰疼腰酸 小便赤黄 其他功效:以上病症多为肾阳虚,任其发展将引起高血压 肾炎 膀胱炎糖尿病 阳痿 妇科病等。需按揉这三个穴位,足三里可艾灸,3-4周会有好转,坚持3个月疗效会更明显。 说 明:肾病患者禁食油炸煎烤食物, 按摩手法:拇指点按揉 稍用力 有酸麻胀痛感 每次按揉1-3分钟,每天3-5次 穴位图 相对位置请参照蓝色标记 穴位名称:中枢 所属经络:督脉 穴位位置:在背部,后正中线上,第10胸椎棘突下凹陷处。 主治功效:腹胀,胃痛,呕吐,消化不良,腰背痛。 其他功效: 说 明: 按摩手法:点按揉 掌跟按揉 稍用力 穴位图 相对位置请参照蓝色标记 穴位名称:承山 阳陵泉 三阴交 所属经络: 穴位位置: 主治功效:腰腿痛 经常落枕 睡觉时小腿长抽筋 突然眼花 视力减退 头晕 胁下热痛 口干 易打嗝 恶心 全身酸痛 其他功效:肝血阴虚的人通常会有以上症状,采用这三个穴位效果好,需要每日按揉,2、3周就可以见效,甚至症状消除。任其发展,将成为脂肪肝 高血压 慢性肝炎 胆囊炎 视网膜脱落 胃炎等疾病。建议40岁以上的人,坚持按揉,若能坚持3-6个月,效果非常显著。 说 明:少吃辛辣 按摩手法:点按揉 稍用力 穴位图 相对位置请参照蓝色标记 名称:百会 所属经络督脉 穴位位置: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 主治功效:头痛,眩晕,鼻塞,耳鸣,惊悸,失眠,健忘,晕厥,中风,脱肛,子宫脱垂,休克,虚脱,高血压,低血压。 其他功效: 说 明: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的会穴。 按摩手法:点按揉 手掌按揉 稍用力 穴位图 相对位置请参照蓝色标记 穴位名称: 水沟 所属经络: 督脉 穴位位置: 在面部,当人中沟上1/3与中1/3交点处。 主治功效: 虚脱,休克,低血压,中暑,昏迷,腰扭伤,口肌痉挛。 其他功效: 说 明: 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与督脉的会穴 按摩手法: 点按揉 掌跟按揉 稍用力 穴位图 相对位置请参照蓝色标记 穴位名称: 百会 所属经络: 督脉 穴位位置: 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 主治功效: 头痛,眩晕,鼻塞,耳鸣,惊悸,失眠,健忘,晕厥,中风,脱肛,子宫脱垂,休克,虚脱,高血压,低血压。 其他功效: 说 明: 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的会穴。 按摩手法: 点按揉 手掌按揉 稍用力 穴位图 相对位置请参照蓝色标记 穴位名称: 水沟 所属经络: 督脉 穴位位置: 在面部,当人中沟上1/3与中1/3交点处。 主治功效: 虚脱,休克,低血压,中暑,昏迷,腰扭伤,口肌痉挛。 其他功效: 说 明: 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与督脉的会穴 按摩手法: 点按揉 掌跟按揉 稍用力 穴位图 相对位置请参照蓝色标记 穴位名称: 少海 所属经络: 手少阴心经 穴位位置: 屈肘 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音科)连线中点处 主治功效: 眩晕、健忘、手颤、心绞痛、臂肘痛、 其他功效: 心烦燥热 手臂麻木 手颤(包括帕金森症) 牙龈肿痛 耳鸣 说 明: 本经合穴 按摩手法: 拇指点按揉 稍用力 穴位图 相对位置请参照蓝色标记 穴位名称: 气海 所属经络: 任脉 穴位位置: 在下腹部,前正中线,脐下1.5寸 主治功效: 腹痛,腹泻,哮喘,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痛经,带下,子宫垂脱,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恶露不尽,不孕症,疝气,遗尿,脱肛,尿潴留,泌尿系感染, 其他功效: 说 明: 按摩手法: 点按揉 掌跟按揉 稍用力 穴位图 相对位置请参照蓝色标记 穴位名称:上脘 所属经络:任脉 穴位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上5寸 主治功效:胃炎,消化不良,呃逆,溃疡病,肠炎,咳嗽,咯血,心绞痛,癫痫 其他功效: 说 明:足阳明胃经、手太阳小肠经与任脉的会穴。 按摩手法:点按揉 掌跟按揉 稍用力 穴位图 相对位置请参照蓝色标记 穴位名称:少府 所属经络:手少阴心经 穴位位置:手掌 第4、5掌骨间 握拳时 小指尖所指出 主治功效:心痛、 心悸、 小便不利、 尿失禁、 梅核气、掌中热、手掌多汗。 其他功效:先天性心脏病要穴 说 明:本经荥穴 按摩手法:拇指点按揉 稍用力 穴位图 相对位置请参照蓝色标记 穴位名称: 命门 所属经络: 督脉 穴位位置: 在腰部,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处。 主治功效: 腰脊强痛,遗尿,尿频,阳痿,遗精,月经不调,带下,盆腔炎,头痛,耳鸣,闪腰扭伤,坐骨神经痛,肾炎,身体虚弱,下肢瘫痪,痔疮,脱肛。 其他功效: 说 明: 按摩手法: 点按揉 掌跟按揉 稍用力 穴位图 相对位置请参照蓝色标记 名称:列缺 所属经络:手太阴肺经 穴位位置:前臂掌面桡侧 腕横纹上1.5寸 主治功效: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鼻炎、咽喉肿痛、荨麻疹、支气管炎、肩臂痛、中风后遗症。 其他功效:头痛 风寒感冒 中风后遗症 落枕 风热伤肺而咳血 防治前列腺疾病 说 明:本经络穴 四总穴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之一 八脉交会穴之一 通任脉 按摩手法:拇指 点按揉 稍用力 穴位图 相对位置请参照蓝色标记 艾灸穴位图-胸部 艾灸穴位图:腰阳关穴 关穴 〖取穴方法〗位于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腰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腰神经后支的内侧支。 〖主治疾病〗腰骶疼痛,下肢痿痹,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遗精,阳痿,便血 艾灸穴位图:足三里 三里是 “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传统中医认为,按摩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从下往上触摸小腿的外侧,左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可摸到凸块(胫骨外侧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之处,还有另一凸块(腓骨小头)。这两块凸骨以线连结,以此线为底边向下作一正三角形。而此正三角形的顶点,正是足三里穴。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该处即是。 用足三里穴防病健身的方法简便易行,一是每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压足三里穴一次,每次每穴按压5-10分钟,每分钟按压15-20次,注意每次按压要使足三里穴有针刺一样的酸胀、发热的感觉。二是可用艾条做艾灸,每周艾灸足三里穴1-2次,每次灸15-20分钟,艾灸时应让艾条的温度稍高一点,使局部皮肤发红,艾条缓慢沿足三里穴上下移动,以不烧伤局部皮肤为度。以上两法只要使用其一,坚持2-3个月,就会使胃肠功能得到改善,使人精神焕发,精力充沛。 艾灸穴位图:鸠尾穴 【定位】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胸剑结合部下1寸。 【取法】在脐上7寸,腹中线上,仰卧,两臂上举取穴。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鸠尾穴位于人体的心窝正下方,最底下肋骨稍下处。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浅层主要布有第七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深层主要有有第七胸神经前支的分支。 【功用】安心宁神、宽胸定喘 【主治病症】此穴的主治疾病为:消除疲劳、治疗晕车晕船、可以缓解焦躁性格等。此穴位为人体任脉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人体艾灸穴位图 艾灸穴位图-手掌 艾灸穴位图:三阴交 阴交属足太阴脾经,位于小腿内侧,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后缘。即,足内踝尖直上四横指,胫骨后缘处。 三阴交是足三阴经(脾经、肾经、肝经)的交会穴,对肝、脾、肾三脏的疾病有防治作用,具有健脾和胃化湿,疏肝益肾,调经血,主生殖的功能。 中医学文献记载,三阴交能主脾胃虚弱,心腹胀满,不思饮食,痹痛身重,四肢不举,腹胀肠鸣,溏泄,小便不利,疝气,梦遗失精,脐下痛不可忍,漏血不止,月水不止等。《甲乙经》载:足下热胫痛,不能久立,湿痹不能行,三阴交主之。《外台秘要》集验:灸丈夫梦泄法,灸足内踝上名三阴交二七壮。灸三阴交可以防治夜尿增多,小便不利,膀胱炎,急、慢性肾炎,睾丸炎,阳痿,遗精,遗尿,月经不调,经闭崩漏,产后血晕。 艾灸三阴交对神经系统的失眠、神经衰弱、心悸,心脑血管方面的冠心病、高血压,消化系统的脾胃虚弱、肠鸣腹胀、泄泻、消化不良、腹痛、便血、便秘等都有防治作用。 艾灸穴位图:中脘穴 脘穴 在脐上4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具体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中脘穴此穴的主治疾病为:消化系统疾病,如腹胀、腹泻、腹痛、腹鸣、吞酸、呕吐、便秘、黄疸等,此外对一般胃病、食欲不振、目眩、耳鸣、青春痘、精力不济、神经衰弱也很有效 艾灸穴位图:曲泉穴 穴位名称:曲泉穴(合水穴)穴位位置:屈膝,在膝内侧横纹上方凹陷中。 穴位详解:曲指肝木(木曰曲直),泉指肾水。肝属木,肾属水,水能生木,肾为肝之母,根据“虚则补其母”的原则,肝之虚症,可用曲泉补之。 主治疾病:最善治膝关节疼痛,也是降血压的要穴,还能治疗各种温症,不论温寒、温热、风温、温毒均可选用此穴。 肝主筋,膝为筋之府,曲泉正位于膝关节部位,所以善治。膝痛曲泉穴必痛,此穴为护膝要穴。 艾灸穴位图:膏肓穴 〖取穴方法〗 该穴位于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寻找穴位时通常采用俯卧姿势,膏肓穴位于背部,当第四胸椎棘突下,左右四指宽处(或左右旁开三寸),肩胛骨内侧,一压即疼。 〖解剖〗 在肩胛骨脊柱缘,有斜方肌、菱形肌,深 层为髂肋肌;有第四肋间动、静脉背侧支及颈横动脉降支;布有第三、四胸神经后支。 〖主治疾病〗 咳嗽,气喘,肺痨,健忘,遗精,完谷不化。 〖人体穴位配伍〗 配尺泽穴、肺俞穴治喘咳。 〖刺灸法〗 斜刺0.5~0.8寸。 〖穴义〗肓膜中的脂类物质由此外输膀胱经。 〖名解〗膏,膏脂、油脂也。肓,心脏与膈膜之间也。膏肓名意指膜中的脂类物质由此外输膀胱经。 穴外输膀胱经的气血物质为心脏与膈膜之间的膏脂(此膏肓由五谷精微所化),故名膏肓。(膏脂为提供心火燃烧之柴薪,在火热作用下所处为液态,今心室燃烧后气化蒸发的部分在胸腔内压的作用下随湿热之气外渗体表膀胱经,故名膏肓。)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较干燥的湿热之气与不溶于水的膏脂。 〖运行规律〗热气循膀胱经上行,膏脂出体表后散热降下行。 〖功能作用〗散热排脂。 〖治法〗寒则补之或多灸,热则泻针出气。 艾灸穴位图:期门穴 期门穴 位置:位于乳下两肋间当第六肋间。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期门穴位于胸部,乳头直下,与巨阙穴齐平。 经属:属肝经,肝之募穴。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击中后,冲击肝、脾。4 V. j# u' J0 H" p6 s9 | 主治:肝病、胸部疼痛、荨麻疹、胸胁胀痛、呕吐、吞酸、呃逆、腹胀等肝胃病证;奔豚气;乳痈。 慢性气管炎的艾灸方法(附穴位图) 气管发炎就叫气管炎是中老年比较常见的问题,导致发病的原主要有:吸烟、受凉、伤风、吸人粉尘、气候变化、大气污染等。主要的症状以咳嗽为主,开始为干咳以后痰逐渐多,轻的仅早晚有刺激性咳嗽,重者咳嗽吐痰明显,呼吸可带哮鸣声。 1 自我调养方法:艾灸任脉膻中穴 膻中穴是任脉上的一个重要的穴位,具有调畅气机、宽胸理气、清肺止喘、舒畅心胸等功能。《千金方》中说道:上气咳逆,灸膻中五十壮。这个穴的位置:人体前正中线与平两乳头连线中点处。 自我施灸方法:患者半仰卧在床上,用毛巾被盖好胸部以下,露出施灸的部位并放松躺好,用点燃的艾条对准膻中穴,用回旋、悬定、雀灼的手法熏灼,灸至局部皮肤潮红,有热气透到胸内为佳。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15—20分钟。 2 家人互助方法:艾灸奇穴灸哮穴 灸哮穴是人体奇穴,它主治支气管炎、喘息、咳嗽。取穴方法:以绳搭在患者颈项上,绳之两端向胸前下垂之鸠尾骨尖端,切断;然后将绳转向背后,绳之中央平喉结,绳之两端并置脊上,在第八胸椎棘突之高点处是灸哮穴。 互助施灸方法:患者放松俯卧在床上或倒坐在椅子上,用点燃的艾条对准灸孝穴,用回旋、悬定、雀灼的手法熏灼,灸至局部皮肤潮红,有热气透到胸内为佳。每天一次每次15—20分钟。 3 辅助性小偏方: 取杏仁一两,冰糖一两,加水煎服经常喝。 艾灸穴位图:命门穴 穴 取穴方法: 取穴时采用俯卧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处。指压时,有强烈的压痛感。 主治症状: 此穴的主治症状为:腰痛、肾脏疾病、夜啼哭、精力减退、疲劳感、老人斑、青春痘等 艾灸穴位图:胆俞 胆俞穴 取穴方法: 取穴时通常采用正坐或俯卧姿势,胆俞穴位于背部,当第十胸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 主治疾病: 胆俞穴的主治疾病:胆经疾病,如胆囊炎、坐骨神经痛、风湿性关节炎、肝炎等 艾灸穴位图:腰阳关穴 关穴 〖取穴方法〗位于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腰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腰神经后支的内侧支。 〖主治疾病〗腰骶疼痛,下肢痿痹,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遗精,阳痿,便血。 艾灸穴位图:气户穴 户穴在胸部,当锁骨中点下缘,距前正中线4寸。 艾灸穴位图:气户穴 【取法】仰卧位,在乳中线上,当锁骨中线与第1肋骨之间的凹陷处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胸大肌、锁骨下肌。皮肤由锁骨上神经中间神经和内侧神经双重分布。针由皮肤,皮下组织穿过胸大肌的锁骨头及其深面的锁骨下肌,后肌由锁骨下神经支配,它的深面是胸膜顶及肺尖。    【功用】理气宽胸,止咳平喘。    【主治病症】 1.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胸膜炎 2.其它:肋软骨炎,肋间神经痛。    【刺灸法】 刺法:斜刺或平刺0.5~0.8寸,局部酸胀。不可深刺,以防气胸。 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艾灸穴位图:足三里 三里是 “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传统中医认为,按摩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从下往上触摸小腿的外侧,左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可摸到凸块(胫骨外侧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之处,还有另一凸块(腓骨小头)。这两块凸骨以线连结,以此线为底边向下作一正三角形。而此正三角形的顶点,正是足三里穴。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该处即是。 用足三里穴防病健身的方法简便易行,一是每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压足三里穴一次,每次每穴按压5-10分钟,每分钟按压15-20次,注意每次按压要使足三里穴有针刺一样的酸胀、发热的感觉。二是可用艾条做艾灸,每周艾灸足三里穴1-2次,每次灸15-20分钟,艾灸时应让艾条的温度稍高一点,使局部皮肤发红,艾条缓慢沿足三里穴上下移动,以不烧伤局部皮肤为度。以上两法只要使用其一,坚持2-3个月,就会使胃肠功能得到改善,使人精神焕发,精力充沛。 艾灸穴位图:天突穴 〖取穴法〗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取穴时,可采用仰靠坐位的姿势,天突穴位于人体的颈部,当前正中线上,两锁骨中间,胸骨上窝中央。 〖主治疾病〗咳嗽,哮喘,胸中气逆,咯唾脓血,咽喉肿痛,舌下急,暴喑,瘿气,噎嗝,梅核气。 老寒腿是中老年最常见的问题,多表现为膝关节疼痛、上下楼无力,腿冷膝凉,不方便做下蹲动作和走远路。属于老年退行性病变,中医认为属于肝肾之气不足,不能温养筋骨,造成筋缩骨萎,才会出现老寒腿的一系列的病症。 1 自我调养方法:悬灸 鹤顶 阳陵泉   找穴方法:a阳陵泉是胆经的穴位,在膝关节外侧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主治下肢痿痹、膝膑肿痛等下肢、膝关节疾患。b鹤顶是奇穴,患者屈膝取穴,于髌底中点上方之凹陷处取穴。主治鹤膝风、膝关节酸痛、腿足无力、下肢痿软、瘫痪、脚气等各种膝关节病,脑血管病后遗症。 自我施灸方法:患者放松坐在床上露出施灸的部位,用点燃的艾条对准鹤顶穴,用回旋、悬定、雀灼的手法熏灼。然后在灸阳陵泉穴,灸至局部皮肤潮红,有热气沿小腿向下蔓延为佳,每天一次每穴15分钟。 2 家人互助方法:悬灸腘窝委中穴 委中穴位于腘窝横纹中点,该穴是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委中穴的主治病征为:坐骨神经痛、小腿疲劳、肚子疼痛、脖子酸痛、腰部疼痛或疲劳、臀部疼痛、膝盖疼痛。 互助施灸方法:患者应采用俯卧位在床上放松躺好,家人取好穴后,用点燃的艾条对准委中穴,用回旋、悬定、雀灼的手法熏灼。灸至局部皮肤潮红,有热气沿小腿向下蔓延为佳,每天一次每穴10分钟。 3 辅助性小偏方: 每天捏拿膝关节上方内外两侧肌肉5分钟,再用捶法足三里穴5分钟。 艾灸穴位图:肝俞穴 肝俞穴 【标准定位】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取法】俯卧位,在第九胸椎棘突下,筋缩(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背阔肌、骶棘肌。皮肤由第八、九、十胸神经后支外侧支重叠分布。穴位深部对第九肋间隙呐的结构。在胸、腹腔内则对应胸膜腔、肺、膈、肝、脾与胃。肝、脾为实质性器官,血液供应丰富。因此,如盲目针刺时,不能提插,不能捻转,应立即起针,应严密观察有无内出血现象 【特异性】肝之背俞穴。 【功用】疏肝利胆,理气明目。 【主治病症】 1. 消化系统疾病:急慢性肝炎,胆囊炎,慢性胃炎,胃扩张,胃痉挛,黄疸; 2. 五官科系统疾病:眼睑下垂,结膜炎,青光眼,夜盲症,视网膜炎 3.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偏头痛,神经衰弱,肋间神经痛,精神病; 4. 外科系统疾病:淋巴结结核,胃出血,肠出血,胆石症 5. 其它:月经不调等。 【刺灸法】 刺法:向内斜刺0.5~0.8寸,局部酸胀,针感可扩散至肋间。 不可深刺,以防造成气胸。 灸法:艾炷灸5~7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
本文档为【艾灸穴位图】,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