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腹部

腹部

2014-02-15 50页 doc 2MB 35阅读

用户头像

is_656811

暂无简介

举报
腹部腹壁成形手术 腹壁成形术 . 腹壁成形术 . 腹壁成形术 腹壁成形术 . 腹壁成形术 . 腹壁成形术 . 腹壁成形术 . 腹壁成形术 . 腹壁成形术 腹壁切口疝修复手术 腹壁切口疝的发生,常受以下因素的影响:切口有无感染,切口有无张力,切口位置,缝线类型,缝合技巧等。这些因素大部分可设法避免和纠正,以预防切口疝的发生。   发生切口疝后,如无特殊禁忌情况,原则上宜及早手术修复。因时间愈长,疝囊增大,腹壁周围肌肉愈弱,手术成功机会也就相应减少。另一方面,切口疝多为切口感染的后遗症,切口愈合后短期内瘢痕尚有充血水肿,甚至尚有隐匿的...
腹部
腹壁成形手术 腹壁成形术 . 腹壁成形术 . 腹壁成形术 腹壁成形术 . 腹壁成形术 . 腹壁成形术 . 腹壁成形术 . 腹壁成形术 . 腹壁成形术 腹壁切口疝修复手术 腹壁切口疝的发生,常受以下因素的影响:切口有无感染,切口有无张力,切口位置,缝线类型,缝合技巧等。这些因素大部分可设法避免和纠正,以预防切口疝的发生。   发生切口疝后,如无特殊禁忌情况,原则上宜及早手术修复。因时间愈长,疝囊增大,腹壁周围肌肉愈弱,手术成功机会也就相应减少。另一方面,切口疝多为切口感染的后遗症,切口愈合后短期内瘢痕尚有充血水肿,甚至尚有隐匿的感染存在,过早进行修复手术也不易成功。所以,一般以切口愈合后半年再行修复为妥。如病人有严重心血管系统等疾病不宜手术时,则可使用疝带治疗。   [术前准备、麻醉]   除与其他疝修复术相似处,还应注意术前加强腹股锻炼,消除增加腹内压力的因素等。   [手术步骤]   手术切口需根据切口疝的位置、大小而定。因需将原切口瘢痕一并切除,故常采用梭形切口。现以上腹部经腹直肌切口疝为例: 1-1 分离假性疝囊周围纤维结缔组织 1-2 切开腹直肌前鞘   对有皮肤覆盖的切口疝,可在切开皮肤瘢痕后锐性分离。对仅有瘢痕覆盖的切口疝,则可在皮肤和瘢痕结缔组织交界处切开,显露出切口疝外层覆盖的纤维结缔组织,即所谓假性疝囊,将假性疝囊四周的结缔组织充分分离,使之与邻近的腹壁皮肤和皮下组织分开。一般两侧需超出2~3cm,以减少缝合时的张力[图1-1]。用止血钳提起两侧腹直肌前鞘的筋膜组织,向外拉开,沿假性疝囊基部边缘切开腹直肌前鞘[图1-2]。再次腹直肌向前侧拉开,继续向深部锐性分离假性疝囊、直至显露疝囊颈和两侧的腹直肌后鞘和腹膜[图1-3]。 1-3 显露腹直肌后鞘和腹膜 1-4 切除疝囊 1-5 缝合腹膜和腹直肠后鞘 先在疝内容物与疝囊无粘连处切开疝囊,再沿假性疝囊颈部与正常腹膜组织交界处环形剪开[图1-4]。切开时要注意避免损伤内容,大网膜粘连可以结扎、切断。完全切除假性疝囊,将疝内容物送回腹腔。检查下面的腹内脏器无粘连和损伤后,用7-0号丝线间断褥式缝合腹直肌后鞘和腹膜[图1-5]。用4-0或7-0号丝线间断缝合腹直肌(间距1~1.5cm即可)[图1-6]。再用7-0号丝线重叠缝合(间断褥式缝合和间断缝合)腹直肌前鞘[图1-7]。最后缝合皮下组织和皮肤。 1-6 缝合腹直肌 1-7 重叠缝合腹直肌前鞘 图1 经腹直肌切口疝修复术   [术中注意事项]   1.术中应尽量减少损伤组织,彻底止血,减少切口张力,保证切口愈合,以免术后复发。   2.疝囊外组织很薄,切开皮肤时要注意避免损伤疝内容物。   3.如果遇到巨大的切口疝,腹膜和腹直肌后鞘由于瘢痕收缩,缺损较大,往往修复缝合有张力。这时,应在开始分离过程中保留切口两缘腹直肌前、后鞘间瘢痕组织的连续性,待修复缝合时,把两侧前鞘做翻转鞘膜瓣以修复后鞘缺损。   [术后处理]   切口疝修复术后,特别要注意防治各种增高腹内压力的因素,必要时胃肠减压2~3日。切口拆线时间应适当延长至8~10日,拆线后再下床活动。 腹股沟疝气,腹股沟直疝修复术 腹股沟直疝常发生在老年人,多为腹壁的薄弱所造成,与由先天性缺损所致的腹股沟斜疝不同,故在修复时,应注意加强局部腹壁。   [手术步骤]   1.显露直疝外突部 皮肤切口应比斜疝修复术稍偏内侧。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向上拉开联合肌腱,向下拉开精索,即可显露出直疝的外突部和附近组织结构。 1-1 环形切开疝囊基底部下缘腹横筋膜 1-2 剥除疝囊外的腹横筋膜   2.环形切开疝基底部腹横筋膜 分离并拉开精索后,先向内上方提起直疝突出部分,在其下缘用刀环形切开疝基底部的腹横筋膜[图1-1]。再向外下方拉开直疝,同样切开疝基底部内上缘的腹横筋膜,直疝是从腹壁下动脉内侧的腹股沟三角向外突出的,故切开基底部外侧时,要避免损伤腹壁下动脉。待整个基底部环形切开后,用止血钳向上提起切开的腹横筋膜远端缘,这部分腹横筋膜即被外翻呈杯状,并将其剥离[图1-2]。   3.分离疝囊 分离腹膜外脂肪,显出直疝疝囊。用止血钳夹住疝囊顶部提起,沿疝囊壁将疝囊与膀胱作锐性分离,最后将疝囊完全分出。这样,既可估计其范围大小,又可稳妥地切开疝囊进行处理[图1-3]。 1-3 分离膀胱显露疝囊 1-4 切开疝囊   4.切开疝囊 无论是进行斜疝修复或是直疝修复,都必须切开疝囊。如果轻度提起疝囊不予切开,仅在疝囊颈部简单结扎,既不能达到高位结扎的目的,又可能误伤内脏。切开并提起疝囊,仔细检查疝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特别要注意腹壁下动脉在直疝疝囊颈的外侧,而髂内动脉分出的闭合的脐支则常在直疝疝囊颈的内侧[图1-4]。 5.切除疝囊、缝合囊颈 将疝内容物放回腹腔,清理疝囊后,在靠近疝囊颈部切除疝囊囊壁。因直疝疝囊颈一般较宽,不易行内荷包缝合或单纯缝扎,故常行间断缝合关闭。缝合宜使用4-0号丝线,第1层是间断褥式缝合,第2层是间断8形缝合[图1-5]。 1-5 加固内翻缝合囊颈 1-6 缝合腹横筋膜 图1 腹股沟直疝修复术   直径小于3cm,基底宽的直疝囊,可以不切开腹横筋膜和疝囊,只在隆起处的腹横筋膜上缝合一排内翻缝合,使隆起的部分折叠内翻后,再按Halsted法修复加强腹股沟管后壁。   6.修复腹股沟管 缝合腹股沟后壁时,先用4-0号丝线间断缝合腹横筋膜[图1-6]。然后将联合肌腱与腹股沟韧带缝合。重叠缝合腹外斜肌腱膜,将精索置于腹外斜肌腱膜的外面,最后缝合皮下组织和皮肤。   [术中注意事项、术后处理]   同一般腹股沟斜疝修复术。 腹腔脓肿切开引流术 腹腔脓肿主要系指两侧髂窝、肠间及肠管与腹壁间的脓肿。   [适应证]   腹腔内脓肿经全身抗感染治疗不见好转,局部炎症范围有扩大趋势者,应作切开引流。   [麻醉]   参阅膈下脓肿切开引流术。   [手术步骤]   1.体位 仰卧位。   2.切口 取脓肿所在部位局部炎症反应最为明显处,或炎性包块处选择腹部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分开肌层。这种病人的肠管可能与腹膜粘连,因此在切开腹膜时应特别注意,以免损伤肠管形成肠瘘。 图1 腹腔脓肿切开引流术   3.引流 切开腹膜,找到炎性包块,先用纱布垫在其周围填塞,隔离保护。然后,用手指钝性分离进入脓腔,并分开纤维隔。切忌用刀、剪等锐器分离脓腔壁,以免损伤附近的肠管。吸尽脓液后,脓腔内放置1~2条香烟引流[图1]。切口较大者,可作部分缝合。香烟引流的周围置油纱布引流。   [术后处理]   参阅膈下脓肿切开引流术。 腹外疝之股疝修复术  股疝占整个腹外疝的5%,好发于中年以上的女性。股疝发生嵌顿的机会较多,所以宜及早手术修复。股疝的诊断常较困难,甚至发生误诊。如术前未能检查出来而按肠梗阻进行剖腹探查术,会造成术中困难。故凡遇成年肠梗阻病人,特别是女性病人,应在术前常规检查股部,以免遗漏。施行股疝修复术的原则与腹股沟斜疝修复术基本相同,主要是高位结扎疝囊,修复闭合股管。术中应避免损伤邻近组织特别是膀胱、小肠和闭孔动脉等。   [手术方法的选择]   股疝修复术的手术途径有经股部和经腹股沟两种,二者各有优缺点。   经股部手术可直接进入疝囊,术中操作简便,但显露较差,特别当疝囊较大时不易高位结扎,股疝嵌顿时不易解除嵌顿,发生肠坏死时也不易行肠切除术。   经腹股沟手术虽然显露途径比较间接,但显露较好,并可向下延长作纵行切口,以利显露疝囊,对较大的疝囊或嵌顿性股疝较易处理,必要时还可改行下腹纵行切口。   一、经股部股疝修复术   [术前准备]   同一般腹股沟斜疝修复术。   [麻醉]   局麻、腰麻或硬膜外麻醉。   [手术步骤]   1.切口 在腹股沟韧带下方2~3cm处,以股管位置为中点,作也韧带平行的斜切口,长约6cm。如属嵌顿性疝,宜在股管部位作纵行切口,并根据术中情况向上延长,扩大显露范围。 1-1 显露疝囊 1-2 切开疝囊   2.显露疝囊 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后[图1-1],在腹股沟韧带下方的卵圆窝处分开覆于疝囊面的脂肪结缔组织(包括筛筋膜、股中隔和腹膜外脂肪组织等),显露疝囊。用两把小弯止血钳夹起疝囊后将囊壁切开[图1-2]。用止血钳夹住疝囊壁的切缘,将囊壁切口张开、提起,即可见疝囊内的腹内脏器(小肠或大网膜等)。在疝囊颈外下方可见大隐静脉,应注意避免损伤[图1-3]。 1-3 显露疝内容物 1-4 高位缝扎疝囊颈   3.高位结扎疝囊 将疝内容物送回腹腔,用4号丝线高位缝扎疝囊颈,然后剪去多余的疝囊[图1-4]。 1-5 缝合腹股沟韧带与耻骨肌筋膜 1-6 缝合腹股沟韧带与耻骨韧带 图1 经股部股疝修复术   4.修复股管 修复股管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将腹股沟韧带缝于耻骨肌筋膜上[图1-5],一是将腹股沟韧带缝于耻骨韧带上[图1-6]。用4号丝线间断缝合3~4针,等全部缝好后,再一一结扎。缝合时要避开大隐静脉和股静脉,以免损伤。同时,注意缝线不要缝得太近血管,以免压迫大隐静脉进入股静脉处。   5.缝合 仔细止血后,缝合股管下口周围的筋膜、皮下组织和皮肤。 [术中注意事项]  1.因为股疝自腹腔外突时压迫筛筋膜,使疝囊外各层组织发生变异,当手术显露疝囊(特别是经股部途径)时,易将疝囊内肠袢壁误认为疝囊壁而切开。所以,术中辨认疝囊遇到困难时,可改用经腹股沟手术途径,先切开腹腔,再辨认疝囊壁。   2.闭孔动脉的起源常有异常变化,当手术需要切开陷窝韧带以松解股环时,应另作腹股沟部斜切口显露韧带。异常血管应先行结扎后再切开陷窝韧带。   3.股疝疝囊内缘常与膀胱靠近,特别是术前未排空膀胱者,分离疝囊时应避免损伤膀胱。   4.股疝疝囊附近还有髂外与股动、静脉、腹壁下动脉、大隐静脉等,应注意避免损伤。   5.股疝修复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疝囊颈是否得到高位结扎。用经股部途径修复时,必须特别仔细将疝囊分离到颈部以上结扎、切断。遇有大的复发性股疝,最好采用经腹股沟途径修复,或采用经腹股沟与股部联合纵行切口的途径修复,较为方便可靠。  [术后处理]  同一般腹股沟斜疝修复术。 膈下脓肿切开引流术 [膈下间隙的应用解剖]   膈下间隙为横膈膜以下,横结肠及其系膜以上和两侧壁层腹膜之间的间隙。膈下间隙被肝脏分为肝上及肝下间隙;又进一步被镰状韧带、冠状韧带、三角韧带等分隔为右肝上前、右肝上后、右肝下间隙(又称Morison囊)及左肝上、左肝下前、左肝下后等间隙;位于冠状韧带两层之间为腹膜外间隙,在右肝后裸区与膈之间。因此,隔下间隙共有7个,6个在腹膜内,1个在腹膜外;4个在肝上,3个在肝下(图1)。 ⑴矢状切面 ⑵额面切面 ⑶横切面 图1 膈下间隙 膈下间隙感染后发生脓肿,称为膈下脓肿。脓肿多见于右肝上后间隙及右肝上前间隙,但其他区也可发生。各个间隙的手术途径不完全相同,但手术应遵循的共同原则是尽量避免污染浆膜腔。通常采用的途径有:胸膜外腹膜外途径(后侧腹膜外、前侧腹膜外途径),经胸腔途径和经腹腔途径(图2,3)。 图2 膈下脓肿的部位 图3 膈下脓肿切开引流途径 后侧腹膜外膈下脓肿切开引流术 [适应证]  右肝上后间隙脓肿、右肝下间隙脓肿以及腹膜外间隙脓肿均可采用右后侧腹膜外切开引流术。对于左肝下后间隙脓肿,可采用左后侧腹膜外脓肿切开引流术。 [麻醉]  局麻或全麻。 [手术步骤]  1.体位 左侧卧位,健侧在下,稍向前斜15°左右。用沙袋垫起腰部,在第1腰椎棘突处作一标志。 1-1 切口   2.切开 从胸12腰1椎棘突平面之间向腋后线作一斜行或弧行切口[图1-1]。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拉开背阔肌和下后锯肌(必要时可以切断),显露并在骨膜下切除部分第12肋骨。在剥离骨膜时,注意肋骨上缘和内面,以免损伤胸膜。切除肋骨后,在平第1腰椎棘突平面切开第12肋骨内面骨膜,缝扎肋间血管,显露深层的膈肌,将膈肌在脊柱的附着部切开,即为肾周围脂肪囊的上区[图1-2~3]。将肾周围脂肪作钝性分离,即见肾包膜的后壁。 1-2 横行切开第12肋床 1-3 显露肝后区 1-4 脓肿偏上,向上分离 1-5 脓肿偏下,沿肾上极向前向下分离 3.引流 用手指探查脓肿部位,如为肝上间隙,脓肿偏上,可用手指将腹膜从膈面剥下,向上分离[图1-4];如为肝下肾前,可在肾上极之前向下分离[图1-5]。然后,再试验穿刺[图1-6],如抽得脓液,即可沿穿刺针切开。切开后用止血钳分离脓腔,再以示指伸入脓腔分开纤维隔,以利充分引流。脓腔内放入2~3条香烟引流,如脓腔较大,则可用软胶管引流[图1-7]。 1-6 试验穿刺 1-7 脓腔引流 图1 后侧腹膜外膈下脓肿切开引流术   [术中注意事项]  术中如果发现胸膜破裂,有空气进入胸腔,可先用纱布压住,然后缝合裂口。如无呼吸困难或气胸不严重,可不予处理,术后胸腔内气体会被吸收;如果呼吸有困难,则应予处理。   [术后处理]  1.气胸的处理 如胸膜损伤,术后有气胸,气体较多,又有呼吸困难者,应抽出气体。   2.余同前侧腹膜外引流术。 滑疝修复手术 腹股沟斜疝的部分疝囊壁由腹腔内脏本身构成时,即为滑疝。其发生率虽低,但如果处理不当,常损伤内脏或造成复发。手术时,除了要完成一般腹股沟斜疝修复术的手术步骤外,还需将脱出的内脏送回腹腔。对腹股沟滑疝常用的修复方法有腹腔外和经腹腔两种。   腹腔外滑疝修复术(Bevan)   此法适用于一般滑疝,脱出肠袢长5cm以上,但不超过10cm者。对有较长肠袢脱出超过10cm以上的滑疝,用此法修复会引起肠折曲而致梗阻或影响血运,应采用经腹腔法修复。   [手术步骤] 1-1 纵行剪开疝囊前壁 1-2 切开疝囊,可见结肠构成的疝囊后壁   1.显露、切开疝囊 皮肤切口与“一般腹股沟斜疝修复术”相同。因脱出的脏器形成疝囊后壁,故疝囊的前侧即是脏器的腹膜反折。纵行切开疝囊前壁后[图1-1],如见到疝内容物和由结肠(或其他内脏)构成的疝囊后壁,即可诊断为滑疝[图1-2]。 1-3 离结肠边缘2cm处切开腹膜 1-4 拉出结肠   2.剪开结肠两边的腹膜 将精索从疝囊上分离后拉开。铺开疝囊壁,把疝内容物经疝囊颈部送回腹腔,看清构成疝囊后壁的结肠。然后,用几把止血钳夹住并提起结肠旁边的腹膜,在离结肠边缘2cm处剪开结肠两边及顶端的腹膜,直至疝囊颈部[图1-3]。提起脱出的结肠,在结肠后面轻轻分离至内环以上[图1-4]。   3.重建结肠系膜 撤除止血钳,用手提结肠,在结肠后面把两侧的腹膜切开缘拉拢缝合,形成一片新的结肠系膜,再缝合剩余的疝囊切开缘[图1-5]。 1-5 缝合两侧腹膜切开缘 1-6 将结肠送回腹腔,用3道荷包缝合高位缝扎并内翻疝囊   4.高位缝扎疝囊颈 将结肠送回腹腔。在疝囊颈部高位结扎,切除多余的疝囊,或在上半段疝囊作3道荷包缝合[图1-6],然后自内而外顺次结扎,将疝囊向内翻入[图1-7]。 1-7 内翻疝囊 图1 腹腔外滑疝修复术(Bevan)   5.修复腹股沟管 用4号丝线间断缝合腹横筋膜缺损,按“精索皮下移位腹股沟斜疝修复术”修复腹股沟管,最后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   经腹腔滑疝修复术(LaRoque-Moschcowitz)   此法适用于滑脱肠管超过10cm以上的巨大滑疝。多用于左侧。 [手术步骤]   1.显露并切开疝囊 按“一般腹股沟斜疝修复术”的切口及显露。分离、拉开精索后,将疝囊前壁切开线沿距肠壁1.5cm处延长至疝囊颈部,仔细分离脱出的结肠周围,但切勿损伤其血管。 2-1 纵行剪开疝囊前壁,拉开腹外斜肌腱膜,显露腹内斜肌 2-2 逐层切开腹内斜肌、腹横肌和腹膜   2.另作腹膜切口 再将腹外斜肌腱膜尽量向上拉开,充分显露出腹内斜肌[图2-1]。然后在髂腹下神经走向上方逐层切开腹内斜肌、腹横肌和腹膜[图2-2]。   3.自腹膜切口提出疝内容物 切开腹膜后,术者一手示指自下方上推疝囊,另一手拇、示指在上方拉出滑疝内容物。双手配合操作,将滑出的内容物(部分乙状结肠)送回腹腔,并自上方切口提出[图2-3]。 2-3 推回疝内容物,再经上方切口提出 2-4 完全提出疝内容物   4.重建乙状结肠系膜 当滑疝被完全送回腹腔,又提出腹腔时,即可看到原来在[图2-2]中所示疝囊前壁切开时的两端方向已完全上下颠倒过来[图2-4]。切除乙状结肠系膜的多余部分,将两侧残留的游离缘用细丝线间断缝合。   5.还纳疝内容物 将乙状结肠送回腹腔。一般情况下,并不需要与壁层腹膜固定[图2-5]。 2-5 部分切除后缝合乙状结肠系膜 2-6 缝合上方切口 图2 经腹腔,滑疝修复术(LaRoqVe-Moshcowitz)   6.缝合腹膜、修复腹股沟管 用中号丝线分层缝合腹膜、腹横肌和腹内斜肌,完全闭合髂腹下神经上方的切开部分[图2-6]。然后修复内环口的腹横筋膜,并按精索皮下移位腹股沟斜疝修复术修复腹股沟管,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   腹腔外滑疝修复术(Zimmerman)   随着腹股沟疝修补术的进步,利用腹横筋膜和修复内环口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视。而高位结扎疝囊原则已不被过分强调。这一新观点已被许多学者迅速应用于滑疝的修复。Zimmerman等1967年提出了一种简单技术修复滑疝。比LaRoque和Bevan两种方法大为简化,收到相当满意的效果。   [手术步骤]   1.切口、显露内环 同一般腹股沟斜疝修复术。显露疝囊后与精索剥离达内环口水平。在前侧切开疝囊,切除多余的疝囊,不必剥离与肠管紧密粘连的疝囊后壁和进行腹膜化。 3-1 切除多余的疝囊,用7号丝线作单纯的外荷包缝合 3-2 把精索从疝囊后壁钝性剥开至内环以上   2.缝合疝囊 用7-0号丝线仅作一单纯的外荷包缝合[图3-1],然后缩紧外荷包缝合打结。助手扶持疝囊残端,术者用剥离子仔细把精索从疝囊后壁钝性剥开,达内环口以上[图3-2]。 3-3 间断缝合内环口及腹横筋膜裂隙 图3 腹腔外滑疝修复术(Zimmerman)   3.修复内环口 把疝囊残端返纳进内环口的腹膜外间隙。按常规用7-0号丝线间断修复内环口及腹横筋膜裂隙[图3-3]。其余可按Bassini法修复。 [术中注意事项]   1.滑疝的疝囊可大可小,也可没有,因此在未找到疝囊前切口不可开大,以免伤及内脏。对辨认确有困难者,应按经腹腔滑疝修复术切开上方腹膜,待伸入手指检查即可确定。   2.分离结肠时,除应避免分破肠壁外,还应注意在疝囊后面有脱出结肠的供应血管,慎勿损伤。在切除或高位缝扎疝囊颈时,尤应注意。   3.滑疝术后容易复发,除了因术中未能确认,未做恰当处理外,还可由于内环处的腹横筋膜缺损未得妥善修复,未将结肠分离至内口以上就作缝扎,以及残留腹膜突起等原因。   4.脱出的阑尾一般不宜切除,以免增加感染机会。   5.脱出的乙状结肠的脂肪垂不宜切除,以免误切潜在的憩室,造成感染或肠瘘。   6.疝囊内侧缘分离或切开前应试行穿刺,避免误伤膀胱,一旦膀胱被误切开,应立即缝合,并放留置导尿管,引流至拆线后拔除。   [术后处理]  同一般腹股沟斜疝修复术。 绞窄性腹股沟斜疝手术修复术 腹股沟斜疝发生绞窄后,除了局部肠管坏死外,更严重的是引起肠梗阻和全身水电解质的平衡失调,必须紧急手术治疗。 手术前要施行胃肠减压,迅速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必要时输血。麻醉时必须提防反射性呕吐造成致命性窒息。   [手术步骤]   1.显露、切开疝囊 手术切口可按一般腹股沟斜疝修复术切口向下延长2~3cm,以便于显露。切开时不要切得过深,因疝囊外各层因疝内容物肿胀压迫而变薄,容易切入疝囊,误伤疝内容物。   2.松解内环狭窄 切开疝囊后,尽快松解内环的狭窄,以解除肠袢的绞窄。此时,可在疝囊颈前外侧的狭窄内环和疝内容物之间小心置入有槽探针或止血钳,然后沿槽或在略张开的钳翼间切开内环,以免损伤疝内容物和附近脏器。在此同时,需注意勿使坏死的肠段滑入腹腔。   3.处理绞窄肠袢 绞窄解除后,应将整个疝囊内的绞窄坏死肠段连同近、远端部分正常肠袢提出切口,严格保护切口免受污染,再行检查和处理绞窄肠袢。肠袢的活力可依据色泽、温度、弹性、蠕动、肠系膜血管搏动和疝囊内液体颜色、气味等情况来判断,绞窄解除,经温盐水纱布垫热敷或暂时放回腹腔内5~10分钟后,存活的肠管颜色应转为红润、肠壁有弹性和硬度,肠管浆膜恢复光泽和滑润,刺激肠管能产生肠蠕动,肠系膜血管恢复搏动。   如经上述处理仍有怀疑时,对老年病人宁可切除该肠袢为妥;而对婴儿或儿童应取谨慎态度,可先放回腹腔,术后严密观察。   4.修复腹股沟管 将肠管处理完毕后,即可按“腹股沟斜疝修复术”进行修复、缝合。   [术中注意事项]   1.切开皮肤时,可在肿块外的切口上端先显露腹外斜肌腱膜,然后在腱膜外上方向下分离、切开,以免损伤疝内容物。   2.切开狭窄的内环时,应在内环上缘靠外侧由内向外切开,以免损伤内环内侧的腹壁下血管。   3.肠袢的活力有疑问时,切不可侥幸放回腹腔,尤其是老年人。如病人情况允许,应作肠切除吻合术。   [术后处理]   1.术后继续胃肠减压;小儿应按时扩肛直至肠蠕动恢复。根据病情补液、输血。   2.腹胀严重时可用理气通肠药物及针灸治疗(见“腹壁切口裂开缝合术”的术后处理一节)。   3.术后注意观察。如腹部有肠梗阻和腹膜炎症状,以及对肠袢活力有怀疑而又已放回腹腔者,尤应严密观察,必要时重新剖腹探查。   4.应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 经腹部切开引流术 [适应证]   脓肿比较表浅,在耻骨上可以触到或直肠指诊不易扪清脓肿位置,或需要进行探查时,要考虑经此途径引流。   [麻醉]   局麻或腰麻。   [手术步骤]   平卧位,在耻骨上作正中纵切口,长约5cm~7cm。切开腹壁后,应先找到膀胱或子宫,将其向前下方推开,以纱布保护好盆腔。探查时沿直肠的前壁向下顺行至直肠膀胱(或子宫)凹,以血管钳分开脓腔壁,即有脓液流出,吸净脓液,放置1~2根香烟引流或软胶管至脓腔底部,由切口处引流。   [术中注意事项]   1.术前排尿,使膀胱空虚,必要时可导尿。   2.开腹后,如见有小肠与脓肿壁粘连,应仔细分离,以免损伤肠壁。   3.脓肿切开后,应以手指探入脓腔,轻轻分离纤维粘连,吸净脓液,不必冲洗脓腔,以免污染腹腔。   [术后处理]   术后注意引流通畅,一般需引流5~7日,过早拔除引流条,有发生残余脓肿的可能。 经腹股沟股疝修复手术 [术前准备]   同一般腹股沟斜疝修复术。   [麻醉]   同经股部股疝修复术。   [手术步骤] ⑴剪开腹外斜肌腱膜   1.切口 与腹股沟斜疝修复术的切口相同[见腹股沟斜疝修复术图⑴]。 ⑵切开腹横筋膜 ⑶切开腹膜   2.显露疝囊 先在腹股沟管上段将腹外斜肌腱膜近端切一小口,再向下剪开,至子宫圆韧带导出外环处时,用镊子保护后剪断外环,注意勿损伤髂腹股沟神经[图⑴],再向深部分离出子宫圆韧带,用纱布条套过并将它拉向外下方,即可显露并切开腹横筋膜[图⑵]。分开腹膜外脂肪,在股管处可见到股疝的腹膜外突部分(疝囊)。用两把小弯止血钳夹起腹膜后将其切开[图⑶],从腹膜切口将疝内容物轻轻拉回腹腔并检查。如疝内容物被嵌顿不易拉出时,必须切开陷窝韧带以扩大股环。切开时,先将钳夹腹膜的止血钳拉向外侧,用左手示指插在股疝疝囊颈部的腹膜和隐窝韧带之间;如有异常起源的闭孔动脉应先结扎,再切开陷窝韧带[图⑷]。经此处理,拉出肠管仍有困难时,应部分切开或Z形切开股环前壁的腹股沟韧带,进一步松解股环。检查肠管,如未坏死,即可将其放回腹腔,处理疝囊;如已坏死,则应自腹股沟韧带上方提出坏死肠袢,施行肠切除吻合术。操作时要仔细,避免术野污染。 ⑷切开陷窝韧带 ⑸分离疝囊粘连,上推疝囊   3.高位切除疝囊 从腹股沟韧带浅面经皮下潜行分离疝囊后,将腹膜切口张开,用大止血钳向下探入股疝疝囊,找出疝囊下端。在囊外分开疝囊周围粘连,用左手示指将疝囊下端上推[图⑸]。再用止血钳夹住疝囊底部,边拉出边分离,将整个疝囊自腹膜切口提出,使疝囊向外翻转。沿疝囊颈最高处切除疝囊[图⑹],用4-0号丝线间断褥式缝合疝囊颈部的腹膜[图 ⑺],在高位切除疝囊的操作中,要注意避免损伤术野外侧的髂外血管。 ⑹上提翻转的疝囊 ⑺高位切除后缝合囊颈 4.修复股管 自髂外静脉内侧0.5cm至耻骨嵴处,将耻骨韧带和腹股沟韧带用4号丝线间断缝合,最内侧1针可将陷窝韧带缝上[图⑻]。缝合时需用左手示指保护髂外静脉,以免损伤。第1针缝线不要太近静脉,以免引起大隐静脉和股静脉回流障碍。然后,缝合切开的腹横筋膜[图⑼]。 ⑻缝合耻骨韧带与腹股沟韧带 ⑼缝合腹横筋膜 图 经腹股沟,股疝修复术   5.缝合 仔细止血后,将子宫圆韧带放回原处,逐层缝合腹外斜肌腱膜、皮下组织和皮肤。   [术中注意事项、术后处理]   同经股部股疝修复术。 经胸腔膈下脓肿切开引流术 [适应证]   此法不常应用,仅在右肝上前间隙的高位脓肿或腹膜外间隙脓肿时才采用。   [手术步骤]   1.体位 同后侧腹膜外膈下脓肿切开引流术。   2.切口 按脓肿部位,沿第8、9或第10肋骨腋中线作一与肋骨平行,长约8~9cm的切口,切除一段肋骨,显露胸膜。 1-1 干纱布填塞使胸膜发生粘连 1-2 放置引流条 图1 经胸腔膈下脓肿切开引流术   3.引流 根据胸膜与膈肌有无粘连而分为一、二期手术。如已有粘连,可直接在粘连部位穿刺,获得脓液后,沿穿刺针一期切开粘连的胸膜与膈肌,引流脓腔。若无粘连形成,则用碘酒棉球涂擦胸膜,再用干纱布填塞伤口[图1-1],使肋膈角胸膜与膈肌发生粘连,3~5日后再行二期手术。二期手术为切开排脓,从原切口进入,通过粘连的胸膜和膈肌,先用针穿刺,抽出脓液后,沿穿刺针切开,再以手指伸入脓腔分开纤维隔,放置引流条[图1-2]。   [术后处理]   同后侧腹膜外膈下脓肿切开引流术 盆腔脓肿,经直肠盆腔脓肿切开引流术 [术前准备]   1.术前1~2日改进低渣饮食。   2.手术前夜灌肠通便,手术当日早晨清洁灌肠。   3.术前排尿。   [麻醉]   1.肛门周围局麻。   2.鞍麻或全麻。   [手术步骤]   1.体位 截石位,臀部尽量靠近或略超出手术台的边缘。   2.留导尿管 会阴部及直肠粘膜1∶1000新洁尔灭液消毒后,放置置导尿管,排空膀胱。   3.扩肛 复查和确定直肠前脓肿的部位和范围,然后用手指扩张肛门,使括约肌松驰。 1-1 试验穿刺   4.脓肿穿刺 放入肛门镜,显露脓肿在直肠前壁上的隆起部位,用长穿刺针在隆起部试验穿刺[图1-1]。当抽得脓液后,将穿刺针头留于脓腔内作引导,用有槽探针顺穿刺针插入脓腔[图1-2],然后拔出针头。 1-2 插入有槽探针 1-3 切开脓肿   5.切开 用尖刃刀沿有槽探针切开直肠前壁[图1-3],排出脓液。再用弯止血钳扩大切口[图1-4],伸入手指分开脓腔内的纤维隔,并嘱病人增加腹压或压下腹部,以便排尽脓液。 1-4 扩大引流 1-5 放香烟引流 图1 经直肠,盆腔脓肿切开引流术   6.置入引流 排尽脓液后,于脓腔内放入香烟引流[图1-5]。 [术中注意事项]   1.切开脓肿前必须先试验穿刺,抽出的液体须与小肠液区别。脓液一般均匀,黄色,有臭味,镜检见脓细胞;小肠液一般不均匀,有块状物,稍有臭味,颜色不一,有部分清冻样物,镜检无脓细胞或可见蛔虫卵。   2.脓肿与直肠前壁之间有肠管存在,试验穿刺抽得物为肠内容物时,不可采用本法引流。应改用经腹腔脓肿切开引流术。   3.经直肠切开时,切开方向应尽量向上前方,不可完全向前。要避免在直肠壁上作横切口。引流的位置要低,切口应够大,以使引流通畅。   4.探入脓腔时应轻柔,以免损伤周围脏器。血管钳插入方向应基本上与直肠壁相平行,探入不宜过深,以免脓腔壁向腹内破裂而引起感染扩散。   5.脓液常规送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度试验。   6.男性病人经直肠行盆腔脓肿切开,手术扩大引流后,应从导尿管向膀胱内注入200~300ml生理盐水。若有注入液自引流口流出,说明有膀胱损伤,应在放置引流后进行膀胱修补术。原因器械及敷料应全部更换,手术在耻骨上腹膜外进入膀胱。一般在膀胱三角区和输尿管间嵴部可找到损伤处,用肠线间断缝合损伤的肌层和粘膜;膀胱内留置一蕈状或伞状导尿管,最后关闭膀胱及腹壁。   [术后处理]   1.术后1~2日给流质或低渣饮食。   2.术后1~2日采半坐位以利引流;术中如有膀胱损伤进行修补者,术后应取头低足高或俯卧位,3~4日后改为平卧位。   3.术后3~4日内保持引流;一般在排便时引流管常脱出,不必再放。但引流条在24小时内脱掉将影响引流,或虽未脱掉但引流不畅时,应在局部消毒后,作肛门指诊,用手指或血管钳沿切口探入,扩大肠壁引流口,使残余脓液排出,并再次放入引流条。如引流口比较大,也可不再放引流条。 剖腹探查手术 [适应证]   1.腹部损伤   ⑴有明显腹膜炎症状,腹腔穿刺抽出胃肠道内容,或X线检查有气腹者。   ⑵失血性休克,腹腔穿刺有不凝血液者。   ⑶胃肠道有出血或胃管内抽出血液者。   ⑷腹壁损伤在清创时,发现损伤已深及腹腔者。   ⑸腹壁伤口有气体、血液、尿液、胃肠内容或胆汁流出者。   2.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⑴弥漫性腹膜炎诊断不明而无局限倾向者。   ⑵虽然腹膜刺激征不明显,但经腹腔穿刺证明有渗出液,而发病后病情恶化迅速者。   ⑶急性腹膜炎在非手术治疗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者:病情未见好转;病情有所加重;体温逐渐上升;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细胞不断增高;有休克趋势。   下列原因引起的腹膜炎,应采用非手术治疗:急性水肿性胰腺炎无并发症者;原发性腹膜炎;女性盆腔器官感染;腹膜后感染。   3.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⑴合并休克,非手术治疗病情不见好转者。   ⑵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经三腔管压迫并输血后,出血暂停,但放松三腔管压迫后又有出血者。   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在非手术治疗下时好时犯,治疗效果不稳定者。   ⑷过去曾有多次类似出血史者。   4.腹部肿块   ⑴腹部有明显肿块,部分边缘明确,有关检查未能判明肿块的性质、部位及范围。   ⑵腹部肿块经短期治疗观察,情况未见改善。   ⑶腹部肿块有比较明显的症状,如腹痛、发热,但因病情不能行有关检查,且急待解决者。   ⑷腹部肿块病情突变,无法进行应有的检查者。   凡疑有下列情况,不应手术,应反复检查,查明情况后再行处理:异位肾;多囊肾;多囊肝;代偿性肝肿大;妊娠子宫;膀胱尿潴留;大块粪结石;晚期癌肿腹腔内转移;肠系膜淋巴结结核;或慢性淋巴结炎。   5.急性肠梗阻   ⑴急性肠梗阻,有腹膜炎体征,疑有肠绞窄者。   ⑵急性肠梗阻,合并休克。   ⑶急性肠梗阻,经非手术疗法治疗后病情未见好转,甚至有所加重者。   ⑷急性肠梗阻,经非手术治疗时好时犯,效果不稳定。   [术前准备]   1.脱水的病人应快速输注生理盐水,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失调。   2.失血病人除输注生理盐水外,尚需快速补充全血、血浆、右旋糖酐等扩容剂。   3.病程长者宜适当补充钾离子。   4.胃肠减压,消除腹胀,以利于术中操作和术后恢复。   5.使用抗生素防治感染。   6.镇静、止痛,使病人精神安宁。   7.备血。   8.腹部外伤 ①合并休克时,快速输血;无休克时也应输液。输血、输液以经上肢静脉为妥,以防万一下腔静脉损伤时流入腹腔。②开放性外伤有肠道脱出时,应用湿纱布保护,不宜送回腹腔。③枪伤只有入口时,应作X线摄片,明确子弹、弹片所在部位,以判断弹道所经之处有何脏器可能受伤。   9.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①病因不明时作好下列检查:血清淀粉酶;腹腔穿刺或腹腔冲洗液检查;阴道后穹窿穿刺液检查;X射线检查;心电图检查。②一般均有全身中毒症状和水、电解质紊乱,应予积极纠正。③禁用灌肠。   10.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①术前检查:肝功能测定;钡餐透视,了解食管有无曲张静脉;B超检查肝、脾及胆囊情况;血小板计数及出、凝血时间;纤维胃镜检查。②进行短时期非手术治疗:除采用输血外,静脉给予止血药物及血管收缩剂;应用三腔管压迫止血;通过胃肠减压管冲洗胃腔,对胃出血病变有良好止血效果。   11.腹部肿块 ①术前检查:胃肠钡餐透视;静脉或逆行肾盂造影;B超检查;CT检查;内窥镜检查;有关腹腔动脉造影。②肠道准备:术前2日用无渣饮食,服缓泻剂,术前清洁灌肠;口服新霉素,每日2~4g,共2~3日;③上腹部肿块要放胃管,下腹部包块要插导尿管,使胃及膀胱排空,以免妨碍探查。   12.急性肠梗阻 ①术前检查血清钾、钠、氯,二氧化碳结合力,X线腹部平片等。②重点在纠正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   [麻醉]   病情较好时,可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如血压偏低,情况较差的,可用全麻;病人一般情况差或有休克者,用局部麻醉较为安全。 [手术步骤]   1.体位 平卧位。   2.切口选择 一般切口应选择在最靠近病变的部位。   腹部损伤的剖腹探查一般多采用腹部正中切口,或正中旁切口,或经腹直肌切口,便于需要时向上下延伸,或向两侧横行扩大。对胸腹联合伤,如胸腹部均需手术,以尽可能不作胸腹联合切口,而于胸部及腹部分别作切口为宜。尽可能避免以创口作切口,以免术后切口感染或裂开。   急性腹膜炎的剖腹探查宜采用右中腹直肌切口,切口的上1/3在脐上,下2/3在脐下。切口的长度以能容手进入腹腔为适宜,然后再根据需要作适当延长。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剖腹探查常采用上腹部正中或正中旁切口。必要时作横形扩大切口或胸腹联合切口。   腹部肿块的探查切口应根据包块的所在部位及可能涉及的脏器来决定切口。一般正中或正中旁切口较横切口用得多。右上腹肿块可能涉及肝脏时,还应准备作胸腹联合切口。   肠梗阻的剖腹探查以采用正中或右正中旁切口为宜。   3.切开腹膜时的观察 切至腹膜外时,应注意观察。腹腔内出血常可透过腹膜呈现蓝色;弥漫性腹膜炎的腹膜有充血、水肿的改变。切开腹膜时,应注意有无气体逸出,腹腔内有无积液,辨别积液的气味、颜色、数量及性质。如有血液流出,说明有实质性脏器或血管破裂,在女性病人还应考虑有子宫外孕破裂可能;如有气体或胃肠道内容涌出,即有空腔脏器穿孔;如系粪样物或有粪臭者,则病变多在结肠或阑尾;如有胆汁样液体溢出,表示胆道或胃、十二指肠有病变;如有米汤样液体应注意是否回肠有伤寒穿孔或有腹膜结核;如腹腔内有血性浆腋性液体溢出,则可能有内脏血液循环障碍(肠系膜血管栓塞、绞窄性肠梗阻、卵巢囊肿蒂扭转等)。此外,应搜集部分液体作涂片及培养,明确病原菌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情况。   4.清除腹腔内血液及渗液 进入腹腔后,首先用吸引器抽吸腹内的血液、胃肠液或渗出液。有大出血时,应在抽吸血液的同时用手压迫出血处控制出血,如肝破裂时压迫肝门、脾破裂时压迫胰尾部。如是,才能减少失血量,挽救病人生命,显露术野,便于探查和操作。   5.探查 清除腹腔内积液或积血后,即可探查腹腔内病变。探查部位、步骤和重点,可根据具体病情来定。应先探查正常区,最后探查病区。探查应轻柔细致;应特别注意易被疏忽的部位,如胃后壁、胃小弯部、贲门附近以及十二指肠、结肠的腹膜后部位。   ⑴一般腹腔探查次序如下:   肝脏:用手在显露的肝面上滑动,触摸其韧度,配合视诊,探查肝脏有否损伤、炎症、囊肿、癌肿、硬化或结石[图1-1~2。 ⑴ ⑵ 1-1 腹腔探查次序 ⑴ ⑵ 1-2 探查肝脏   食管裂孔:对上腹部有疼痛和胀感的病人,探查食管裂孔部是必要的,部分食管裂孔疝的病人可呈这些症状。先用拉钩将肝左叶拉向右上方,用手将胃贲门推向左下方,即可显露贲门部。而后用右手指触诊有无腹内脏器经食管裂孔进入胸腔,注意有无肿瘤及炎症病灶;并注意肝左叶有无肿块及转移癌病灶[图1-3]。 1-3 探查食管裂孔部 1-4 探查脾区   脾区:腹部外伤病人,应常规检查脾区。脾包膜下破裂,不一定呈现腹腔积血,只有在触诊脾脏时,才发现有包膜下积血,这时也应行脾缝合修补或切除术。此外,还须检查结肠脾曲有无肿瘤等病变[图1-4]。   胃:用右手触诊自贲门至幽门的整个胃前壁,大小弯,网膜及淋巴结。然后在小网膜下作一切口,并从胃大弯处分开胃结肠韧带,对胃后壁及胃床本身进行探查[图1-5]。 1-5 探查胃前壁 1-6 探查十二指肠   十二指肠:沿幽门向右,探查十二指肠球部有无溃疡病变。穿透性溃疡常有较重的粘连,穿孔性溃疡则周围有脓苔和渗出液[图1-6]。   胆道:先检查胆囊的大小、张力,有无粘连、水肿、化脓、坏疽,腔内有无结石等。然后,用左手示指伸入网膜孔(Winslow孔)内,触诊胆总管的粗细,有无结石,周围有无肿大的淋巴结、粘连或肿块压迫[图1-7]。 1-7 探查胆道 1-8 探查胰腺   胰:提起横结肠,于横结肠系膜基部用手指向上后方按压触摸胰的头、体、尾部,了解其硬度,有无结节及肿块[图1-8]。于切开的胃结肠韧带口探查胰体部。必要时可分离十二指肠降部,以显露胰头部[图1-9]。 1-9 探查胰头部 1-10 探查小肠   小肠:将横结肠及其系膜拉向上方,确诊十二指肠悬韧带(Treitz韧带)后,提出十二指肠空肠曲,根据病情需要,从空肠起始部依次一直检查到回盲瓣。在检查小肠的同时,检查相应的肠系膜有无血液循环障碍等情况[图1-10]。检查时,应及时将检查过的肠段送回腹腔。   阑尾和升结肠:急性腹膜炎时要特别注意阑尾。先找到回盲部,顺结肠带向盲肠顶端寻找,即可见到阑尾。然后,探查升结肠,并注意右肾和右输尿管有无病变[图1-11]。 1-11 探查阑尾和盲肠 1-12 探查横结肠和大网膜   横结肠和大网膜:提起大网膜和横结肠向上翻起,检查大网膜有无坏死或转移癌灶,有时大网膜与其他脏器发生粘连,还需检查可能引起的内疝、肠梗阻等。再自肝曲至脾曲检查横结肠有无肿瘤、狭窄或梗阻[图1-12]。   降结肠、乙肠结肠和直肠:着重注意探查有无狭窄、梗阻、肿块、炎症病变和憩室等,并同时探查左肾和输尿管[图1-13]。 1-13 探查降结肠 1-14 探查乙状结肠和子宫附件 图1 剖腹探查术   膀胱、子宫及附属器:术者手放入盆腔,检查膀胱。女性须查子宫、输卵管和卵巢情况;在疑及子宫外孕时,必须检查附件[图1-14]。   ⑵腹部外伤探查原则:如腹腔内有大量出血,应首先寻找出血来源,控制出血,然后由出血脏器开始有步骤地探查其它各脏器。如腹腔内无出血,而有胃肠道内容和气体溢出者,则先探查胃肠道,然后再探查各实质性脏器。一般顺序是先探查胃、十二指肠、胆道、胰、空肠、回肠、结肠、直肠、膀胱等,后检查肝、脾,最后探查盆腔脏器和腹膜后脏器。   ⑶急性腹膜炎探查的注意点:应先探查正常区,最后探查病区。大网膜常粘附于病变严重处,脓苔处多为病灶所在处。大网膜和肠系膜上有皂化点是急性胰腺炎的特有表现;如有肠壁充血、水肿肥厚、肠管膨胀应考虑肠梗阻的可能。 ⑷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探查的步骤:   1)首先检查是否是胃十二指肠溃疡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进入腹腔后,检查有无腹水,肝、脾是否正常。初步判断有无食管静脉曲张存在。再从胃幽门部沿胃大小弯向贲门探查有无溃疡,这是判断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最直接方法。容易疏忽的溃疡在胃后壁、贲门和胃底部,必要时应该进入小网膜囊,用手从胃后壁探查。穿透胃后壁进入胰的胃溃疡,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被发现。从幽门部详查到贲门部,可发现由于胃癌而引起的大出血,这也是上消化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   2)当上述探查阴性时,应即探查胆道。胆道有出血时,常具有胀满血液的胆囊及胆总管。穿刺吸取胆囊或胆总管内获得血液或血性的胆汁,可以确定胆道出血。注意穿刺胆总管时不宜过深,以免误入门静脉,造成判断错误。   3)溃疡除可以发生在十二指肠球部外,也可发生在十二指肠其他部位。因此,如胆道探查阴性,应探查全部十二指肠。方法为在十二指肠降部外侧切开腹膜,分离进入降部后侧;通过切开横结肠系膜根部右侧,可以显露十二指肠水平部;沿水平部下缘深入即可到达水平部后部。这样可以摸清十二指肠的一、二、三段有无溃疡、肿瘤或憩室。这些都可以是大出血的原因。   4)近十二指肠悬韧带的空肠上段病变(结核、肿瘤、憩室、异位胰等)。有时也是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原因,不能遗漏。   5)上述检查均为阴性时,应切开胃前壁探查胃内。胃前壁的切口应大些,如胃内有大量积血,应迅速吸尽排空,用牵引器将胃壁切口拉开,使胃内大部分清晰可见。如探查时出血尚未停止,即可见出血处不断涌出鲜血。若不能直视到出血点时,可先判明出血来自贲门还是幽门方向,以便进一步向上或向下检查出血所在。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可见血液不断自贲门流入胃内,可见贲门处粘膜下曲张静脉粗如小指,与肛道内痔相似。还应注意贲门部有无呕吐引起的裂伤、溃疡或肿瘤,手指由贲门伸入食管下端检查,可以测到一些线索。胃内除溃疡外,引起出血病变还有出血性胃炎、应激性溃疡及动脉硬化引起的小动脉破裂。   6)食管下端及胃内未发现问时,可通过幽门探查十二指肠有无病变。用手指经幽门进入十二指肠内,用另指在外作对合检查。也可用一胶皮导管通过幽门插入十二指肠内,吸尽积血,然后逐段抽吸以确定出血部位,明确部位后再切开十二指肠前壁寻找出血病变。亦可通过幽门插入纤维胆道镜进行检查。   7)异位胰是易被发现的出血原因之一。异位胰位于粘膜下,外表略高于四周,色泽较淡、质软,在出血停止时易被忽视,因此须细致寻找。   ⑸腹部肿块探查的方法:探查的目的是在于明确肿块的性质和来源,肿块与周围脏器或组织的关系及能否被切除。在进行局部探查之前,可根据需要作附近或有关部位的探查,避免把注意力一下集中于局部,而忽略四周的重要变化。恶性肿瘤要查明肝脏有无转移,直肠前及腹膜有无转移。发现已有多处转移的恶性肿瘤时,不应再行局部深入的探查。   若包块体积大,涉及范围广,一时无法查清来源、与有关脏器的关系及能否被切除,但可很快查明肿块的活动性、系囊性抑或实质性;通过穿刺了解其实质是硬(纤维组织为主)、是软(浆液状可由粗针吸出);与周围组织间有无一定间隙;肿块本质与四周血运是否丰富;附近有否重要组织与之相连,如右上腹部的肝十二指肠韧带,中上腹部的肠系膜上动脉,中腹部的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两侧的输尿管,下腹部的髂动脉。上述组织在探查中应避免损伤。   查明上述情况后,可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探查。进一步探查要从无重要组织的边缘部分开始,逐渐扩大并接近深部及内侧。如遇下列情况,肿块不能切除:肿块包绕腹主动脉或下腔静脉,无法分离;包围肠系膜上动、静脉,无法分离;包围肝十二指肠韧带或侵及肝门无法分离;肿块大部分侵入周围腹壁,没有间隙可以分离。   探查遇到粗大管形组织时,要判明是不是血管。在不能认清较大血管是否系供应肿块的血管时,要先用手指挤压或无损伤钳钳夹暂时阻断,以观察有关肠道血运或远端血运,确无影响时再予切断结扎为妥。   若肿块侵及输尿管或髂血管,在必要和具备下列条件时可考虑彻底切除:对侧肾脏正常,输尿管缺损部分能用肠管代替,有相等大小的人造血管可以代替髂动脉。   在分离肿块时,应将最困难、最危险、是没有把握的部分留待最后处理。这样,即使肿块大部分已经分离而最后发现不能切除时,也可中止手术,否则肿块不能切除而重要组织又已被损伤,可使手术处于困难境地。   体积较大的肿块,常常在探查分离过程中,逐渐认清与周围脏器或组织的关系,逐步明确切除的可能性。往往直到分离完毕,取下肿块时,才明确包块的来源。   有的肿块在显露后即能明确性质,无需探查,如胰腺假性囊肿、肝囊肿、胆囊积水等,可根据病情,作必要的手术处理。   有时肿块性质已经明确,四周也无粘连,仍需探查以决定能否切除,如肝癌要探查对侧肝叶及各个肝门均为阴性时,方能切除。   ⑹急性肠梗阻的探查须知:   1)剖开腹膜时,如见有少量草黄色清液,可因肠腔膨胀,淋巴及静脉回流受阻所致;若腹腔内有血性并带臭味的液体,应考虑绞窄性肠梗阻的存在;若腹腔内有气体,并有粪便及蛔虫,可判定肠坏死穿孔无疑。   剖腹后,寻找梗阻病变的部位,其标志是:肠管膨胀越重、色泽改变愈明显之处;膨胀及塌陷肠管的交界处。寻找时应在切口周围敷以温盐水纱布垫后,轻轻将肠管逐段提出切口之外,向膨胀及变色越来越明显处探查,直至找到主要病变所在。肠壁可由于炎症而变脆,易被撕裂,故操作宜轻柔,不要强拉,对绞窄坏死的肠段更应小心。当病变主要部位固定于腹腔内不能显露或提出切口之外时,应先将近端膨胀的肠段减压,以利进一步探查。因探查而提出于切口之外的肠段不宜过多,以免因肠内液体量过大,牵拉系膜压于切口边缘,严重阻碍静脉回流,肠壁可因此变为紫黑色。应快速作肠减压术,吸出肠内积液。   2)因粘连而引起梗阻时,要先分离粘连。分离粘连时应用锐器,勿损伤肠管浆膜层,手指钝性分离容易分破肠壁。   3)因扭转、套迭而成团的肠袢,最好用手捧出切口之外再行处理。切勿将变脆的肠壁撕裂。闭袢内肠液若流入腹腔,常可迅速产生严重休克。   4)发现系肠扭转时,应迅速以相反方向予以复位,应辨清方向及扭转度数,以免加重扭转或复位不彻底。   5)病变解除后,因肠段血运暂时受阻而疑有坏死可能时,应采用温可卡因水湿纱布垫多次包敷,肠系膜作普鲁卡因封闭(肠系膜根部注射0.25%普鲁卡因100~200ml)等方法,3~5分钟后再观察色泽的改变、蠕动的恢复,以及供应肠管的动脉是否跳动。除非恢复正常,若有可疑,即应切除。   6)凡有结肠膨胀时,应疑及结肠梗阻,可先观察盲肠、横结肠中段及乙状结肠。病变应在膨胀肠段与正常肠段之间。若在盲肠与横结肠中段之间,要探查升结肠及肝曲横结肠;在横结肠与乙状结肠之间时,要探查脾曲横结肠及降结肠。   7)探查中除应多考虑常见的梗阻病因外,也不应忽视罕见病因,如膈疝嵌顿、肠管壁疝的嵌顿,以及各种内疝的嵌顿等。   8)找到病变,见到病变远端正常肠段和膨胀肠段到病变处为止时,探查才可告终。   6.处理病变   ⑴对于腹部损伤病人,查明损伤部位、范围和程度后,即应予以处置。脾破裂行脾缝合修补或切除;肝破裂行缝合修补、楔状切除或半肝切除,如病人情况不允许作肝切除术而其他方法又不能止血时,可施行肝动脉结扎术;肠破裂行单纯修补或切除术;严重结肠损伤则宜先行肠外置术。   ⑵对于腹膜炎病人,消除炎症来源是治疗的主要方面。如阑尾炎、美克耳(Meckel)憩室炎应尽量切除;胆囊炎、胆管炎应行造瘘引流;胃肠穿孔应行缝合修补或切除。如为原发性腹膜炎应尽量吸出脓液,清拭腹腔,于下腹部放置香烟引流。   ⑶上消化道出血,应根据出血的原因,进行缝扎或切除,以达止血的目的。   1)不能切除的溃疡出血,单纯缝扎不能保证不再出血,应尽可能使溃疡摒除在胃肠之外,并以周围组织覆盖溃疡,再加胃大部切除术,以保证不再出血。   2)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行胃底部血管结扎术,近期效果不肯定,应加行脾切除术或胃横断术。   3)胆道出血行胆总管引流术以后冲洗止血,但效果不肯定。如胆囊内有大量积血,应在引流胆总管的同时切除胆囊,结扎肝动脉。   4)贲门或高位小弯溃疡出血,须作上端胃切除术,应将腹部切口改为胸腹联合切口,切开膈肌,切除病变,将胃提至胸腔内,与食管下端吻合。   若探查阴性,而盲目行胃大部切除术是不足取的,因为表浅性溃疡、出血性胃炎等病变常遍及全胃,切除部分胃体并不能制止出血。如病变不在切除范围之内,更起不到止血作用,盲目切除徒增病人不必要的负担,促使原已危重的病情更加恶化。必要时可作迷走神经切断术加幽门成形术,再观察疗效。   ⑷对于腹部肿块的处理,实际上分离肿块的过程,就是切除的过程。探查分离完毕,即可取下肿块或切除已经明确的病变,或明确肿块不能切除而中止手术。   对于与肿块相连的周围组织,在探查分离过程中受损伤时,应按能补则补,不能补则切除的原则进行处理。如胆总管、输尿管受损而不能端端吻合时,可用一段游离的肠段代替。如血管受损不能端端吻合时,可用人造血管代替。   ⑸对肠梗阻病人应根据发现的病因作相应的处理,如粘连松解,套迭返纳,扭转复位,内疝返纳和修补,引起梗阻的肿瘤切除或明确的坏死肠段切除。   因多次手术所致严重广泛粘连性肠梗阻,应在分离粘连解除梗阻后,考虑行小肠折叠术。   因全小肠扭转而全部小肠坏死是最难处理的。如确已坏死,只有切除才能暂时挽救生命,再根据存活的小段肠管作倒转术、或人工括约肌手术。   为保证修补和切除吻合的肠管愈合良好,
/
本文档为【腹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