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第4章_交通调查与分析

2014-02-18 38页 ppt 4MB 29阅读

用户头像

is_514430

暂无简介

举报
第4章_交通调查与分析nullnull交通工程学 (第4章 交通调查与分析) 第4章 交通调查与分析第4章 交通调查与分析1 概述(了解) 2 交通量的调查与分析(熟练掌握) 3 车速的调查与分析(熟练掌握) 4 密度的调查(理解)1 概述1 概述交通调查的定义:一种用客观的手段、测定道路交通状态发展趋势及有关现象的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其目的是向交通城建、规划、环保以及公安交通管理等部门提供改善、优化道路的实际参考资料和数据依据。 交通调查的对象和内容:交通系统组成的各个方面,如:交通量;车速;密度;延误;通行能力;出行;事故;环境;公交...
第4章_交通调查与分析
nullnull交通学 (第4章 交通调查与分析) 第4章 交通调查与分析第4章 交通调查与分析1 概述(了解) 2 交通量的调查与分析(熟练掌握) 3 车速的调查与分析(熟练掌握) 4 密度的调查(理解)1 概述1 概述交通调查的定义:一种用客观的手段、测定道路交通状态发展趋势及有关现象的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其目的是向交通城建、规划、环保以及公安交通管理等部门提供改善、优化道路的实际参考资料和数据依据。 交通调查的对象和内容:交通系统组成的各个方面,如:交通量;车速;密度;延误;通行能力;出行;事故;环境;公交;停车;交通设施;土地利用与经济调查等。 交通调查的基本要求:客观性(以事实基础);科学性(计划系统、步骤完善、方法科学);针对性(有目的的活动);数据抽样(经济可行、实效可信)。2 交通量的调查与分析2 交通量的调查与分析2.1 交通量调查的用途 2.2 交通量的分类与表示 2.3 交通量的调查方法 2.4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2.5 交通量调查的步骤 2.6 调查案例2.1 交通量调查的用途 交通量是交通需求在交通系统中的表象,具有时空特性,随交通方式的不同有不同类型交通量。 根据交通量的调查数据分析结果,可以确定设施的规模和交通的拥挤程度,判断交通流的平衡状态,从而为交通设计与改造,交通控制与管理提供依据。2.1 交通量调查的用途2.2 交通量的分类与表示2.2.1 交通量的分类 2.2.2 交通量的表示2.2 交通量的分类与表示2.2.1 交通量的分类按交通组成: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交通量。 按统计时间:年、月、日、小时、分钟交通量。 按调查类型:公路、城市道路、交叉口、城市出入口、分隔查核线交通量。 2.2.1 交通量的分类典型的城市交通量分类(按交通组成)2.2.2 交通量的表示2.2.2 交通量的表示换算系数的确定:各种车辆所占道路面积和行车速度的比值;通过端面的平均车头时距的比值。交通量的表示:单位时间通过的车或人的数量。 交通量的表示需分类:一般来说,公共汽车应单独量测。 交通量的换算:将调查所得的不同类型的车辆换算成某单一种车型的数量。 换算最终车型:小汽车(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城市道路);中型载重货车(二级以下公路)。2.3 交通量的调查方法2.3.1 方法综述 2.3.2 人工观测法 2.3.3 浮动车法 2.3.4 电磁感应线圈检测法 2.3.5 自动识别法(摄像法)2.3 交通量的调查方法2.3.1 方法综述确定观测地点:根据调查类型。 公路交通量调查-观测站:控制性观测站(连续性)、辅助性(间隙性)观测站;补充性(临时性)观测站(选取观测断面)。 调查时间:根据研究需要确定调查时间(早高峰、晚高峰、平峰),路网系统调查时时间应统一(点及网络调查的协调,具有可比性) 观测方法:人工计测法;浮动车观测法;计数仪观测法(各类检测装置);摄像与人工计数结合法;自动识别系统观测法。2.3.1 方法综述2.3.2 人工观测法使用工具:调查人员、计时器(秒表)、计数器、板,纸、笔。 适用调查种类:分车种交通量、车道交通量、转向交通量、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量、车辆性质调查(如所属单位、地区、部门或系统)。 优点:机动灵活,易于掌握。 缺点:劳动强度大,费力。 注意事项:适用于短期调查,做好调查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纪律性教育工作;注意安全和后勤保障。 2.3.2 人工观测法2.3.3 浮动车观测法2.3.3 浮动车观测法英国道路研究试验所:1954,华德鲁勃、查尔斯沃思提出,可同时测量某一路段的交通量、平均行程时间和平均行程车速。 人员:3人,1人记录与测试车对向开来的车辆数;1人记录与测试车同向行车的车辆中,被测试车超越的车辆数和超越测试车的车辆数;1人记录停驶时间。 测试车:应采用普通的车。 调查采样数据:一般需测12~16组数据,即往返6~8次。2.3.3 浮动车观测法(续)2.3.3 浮动车观测法(续)2.3.3 浮动车观测法(续)2.3.3 浮动车观测法(续)调查数据计算2.3.3 浮动车观测法(续)浮动车观测法的评价2.3.3 浮动车观测法(续) 优点:可同时测行程速度、行程时间和交通量,内业工作量小。 缺点:道路沿途有交叉口、或交叉口间距短、交通流不稳定等情况下不宜采用,另外观测精度也较低。2.3.4 电磁感应线圈检测法2.3.4 电磁感应线圈检测法 电磁感应线圈检测器主要有通过型和存在型两大类,都是由环型线圈和检测器两部分组成。基本原理就是由具有一定电感的环型线圈及电容器组成谐振电路,当有车辆通过/驻留环型线圈电磁场范围时,环型线圈磁通量发生变化,进而产生振荡电压频移,通过对振荡电压信号频移量的分析,确定车辆通过/存在状态 。2.3.4 电磁感应线圈检测法(续)2.3.4 电磁感应线圈检测法(续)电磁感应线圈可检测数据类型:流量、流速、排队长度、道路占有率、饱和度、车型等。 2.3.5 自动识别检测法(摄像法)2.3.5 自动识别检测法(摄像法)2.4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数据整理方法:人工整理;计算机处理。 整理与分析原则:简单直观;易发现规律。 整理与分析内容:按不同单位时间及不同地点统计不同类型的交通量或组合交通量,并分析特征交通量,交通量的时间序列分布、空间(地点或路段)分布和车辆组成情况。 结果表示方法:公式计算值;汇总表;图形(柱状图、饼图、曲线图、示意图 );文字报告。2.4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交通量时变曲线图交通量时变曲线图路网交通量表示图路网交通量表示图2.5 交通量的调查步骤确定调查目的、范围和内容; 拟定调查(调查地点或区域、调查对象、日期及时间、调查方法、所需的仪器工具、人员配备及分工); 调查工作的准备:人员组织及培训、工具和调查的准备; 汇总,资料整理; 对所获的数据进行归纳、分析,写出调查报告及建议。2.5 交通量的调查步骤2.6 交通量调查案例2.6 交通量调查案例3 速度的调查与分析3 速度的调查与分析3.1 速度调查的用途 3.2 地点速度调查 3.3 行程速度与行驶速度调查 3.1 速度调查的用途3.1 速度调查的用途 速度是交通参与者、车辆及道路条件互相作用表现出的重要状态量,是确定交通设施的设计要素、管理手段与水平、交通质量评价、安全度评价的极其重要的指标。 通过速度的调查,掌握车速的分布规律和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为交通分析与评价、交通设计和改善、交通控制和管理提供依据。 3.2 地点速度调查3.2 地点速度调查3.2.1 地点车速调查综述 3.2.2 人工观测法 3.2.3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3.2.1 地点速度调查综述3.2.1 地点速度调查综述调查地点的确定:观测地点的选择应服从于观测的目的,以取得实际正常车速为目标。 调查时间的确定:代表性(无异常波动);针对性(目的性较强)。 调查方法:人工观测法:雷达测速法;自动计数器(如线圈、视频)、录像法。 车速调查抽样:样本的选择要求具有相对随机性、独立性;数据观测条件具有相近的观测条件;样本的大小取决于精度的要求。3.2.3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数据整理步骤:速度分组;求组中值;求观测频数和频率;求累计观测频数和累计频率;绘制频率分布直方图和累计频率曲线图; 速度统计特征值计算:平均车速、标准离差; 代表性车速:中位车速;第85%车速(累计频率为85%时对应的车速,行驶的车辆中有85%的车辆的速度不超过该车速),作为最高限速的依据;第15%位车速,作为最低速度限速的依据。3.2.3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3.2.3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续)3.2.3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续)3.2.3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续)3.2.3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续)3.2.3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续)Cum Frequency Distribution Graph for Illustrative Spot Speed Study3.2.3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续)3.3 行程速度与行驶速度调查调查3.3 行程速度与行驶速度调查调查3.3.3.1 行程车速和行驶车速调查综述 3.3.2.2 牌照调查法 3.3.2.3 跟车观测法 3.3.2.4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3.3.1 行程速度与行驶速度调查综述调查路线的选定:随资料的使用目的而定。 调查时间的确定:随资料的使用目的而定。 调查方法:牌照法(人工观测或图象识别观测);跟车观测法;仪器观测法(五轮仪观测法、光感测速仪法);浮动车观测法。 3.3.1 行程速度与行驶速度调查综述3.3.2 牌照法3.3.2 牌照法方法:起终点各配两名观测员,观测员记录观测点的车辆类型、牌照号码、各辆车的到达时间。 优点:取样速度快、目的性强(能测出不同车辆类型和不同时段的行程车速)。 缺点:不能测途中延误、起终点的牌照号码可能不完全一致,要求样本数较大。3.3.3 跟车观测法3.3.3 跟车观测法方法:预先确定观测路线并进行路段编号;两名观测人员,一人测量观测时间和延误原因,一人记录;跟车队行驶;测速次数一般为6~8次。 优点:方法简单、观测全面、工作量小。 缺点:难以在同一时间段进行多次测量;要求车辆较多,并形成车流;易受驾驶员行车习惯和测试车性能的影响。 3.3.3 跟车观测法(续)3.3.3 跟车观测法(续)3.3.4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制作汇总表:路段长度、行程时间、行驶时间、延误、行程速度(计算)、行驶速度(计算); 时间分布特征分析:高峰、平峰、低峰时的速度; 空间分布特征:不同道路、不同区域车速分布特征。3.3.4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3.4 密度的调查3.4 密度的调查调查方法:出入量法
/
本文档为【第4章_交通调查与分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