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人体经络穴位详解

人体经络穴位详解

2014-02-20 50页 doc 1MB 91阅读

用户头像

is_034421

暂无简介

举报
人体经络穴位详解人体经络图解 人体经络穴位详解 1、​ 督脉 人体奇经八脉之一。 督脉 总督一身之阳经,六条阳经都与督脉交会于大椎,督脉有调节阳经气血的作用,故称为“阳脉之海”。主生殖机能,特别是男性生殖机能。督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后行于腰背正中,循脊柱上行,经项部至风府穴,进入脑内,再回出上至头项,沿头部正中线,经头顶、额部、鼻部、上唇,到唇系带处(见图)。本经脉腧穴有长强 、腰俞、腰阳关、命门、悬枢、脊中、中枢、筋缩、至阳、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大椎、哑门、风府、脑户、强间、后顶、百会、前顶、囟会、上星、神庭、素髎、水沟、兑端、龈交共...
人体经络穴位详解
人体经络图解 人体经络穴位详解 1、​ 督脉 人体奇经八脉之一。 督脉 总督一身之阳经,六条阳经都与督脉交会于大椎,督脉有调节阳经气血的作用,故称为“阳脉之海”。主生殖机能,特别是男性生殖机能。督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后行于腰背正中,循脊柱上行,经项部至风府穴,进入脑内,再回出上至头项,沿头部正中线,经头顶、额部、鼻部、上唇,到唇系带处(见图)。本经脉腧穴有长强 、腰俞、腰阳关、命门、悬枢、脊中、中枢、筋缩、至阳、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大椎、哑门、风府、脑户、强间、后顶、百会、前顶、囟会、上星、神庭、素髎、水沟、兑端、龈交共28穴。 本经穴,1名1穴,计28穴,分布于头、面、项、背、腰、骶部之后正中线上。主治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运动系统病症,以及热性病症和本经所过部位之病症。 本经穴位:长强 腰俞 腰阳关 命门 悬枢 脊中 中枢 筋缩 至阳 灵台 神道 身柱 陶道 大椎 |哑门 风府 脑户 强间 后顶 百会 前顶 囟会 上星 神庭 素髎 水沟 兑端 龈交 (1)​ 长强 DU1 Cháng qiáng [定位]在尾骨端下,当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 [解剖]在肛尾膈中;有肛门动、静脉分支,棘间静脉丛之延续部;布有尾神经及肛门神经。 [主治]泄泻,痢疾,便秘,便血,痔疾,癫狂,脊强反折,癃淋,阴部湿痒,腰脊、尾骶部疼痛。 [配伍]配二白、阴陵泉、上巨虚、三阴交治痔疮(湿热下注型) ;配精官、二白、百会(灸) 治脱肛、痔疮。 [刺灸法]斜刺,针尖向上与骶骨平行刺入0.5~1寸。不得刺穿直肠,以防感染,不灸。 (2)​  (2) 腰俞 DU2 Yāo shū [定位]在骶部,当后正中线上,适对骶管裂孔。 [解剖]在骶后韧带、腰背筋膜中;有骶中动、静脉后支,棘间静脉丛;布有尾神经分支。 [主治]腰脊强痛,腹泻,便秘,痔疾,脱肛,便血,癫痫,淋浊,月经不调,下肢痿痹。 [配伍]配膀胱俞(灸) 、长强、气冲、上髎、下髎、居髎治腰脊冷痛;配太冲治脊强反折、抽搐。 [刺灸法]向上斜刺0.5~1寸;可灸。 (3) 腰阳关 DU3 Yāo yáng guān [定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腰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腰神经后支的内侧支。 [主治]腰骶疼痛,下肢痿痹,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遗精,阳萎,便血。 [配伍]补腰阳关、肾俞、次髎、泻委中治腰脊痛、四肢厥冷、小便频数;配腰夹脊、秩边、承山、飞扬治坐骨神经痛、腰腿痛;配膀胱俞、三阴交治遗尿、尿频。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4) 命门 DU4 Mìng mén [定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腰动脉后支及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腰神经后支内侧支。 [主治]虚损腰痛,脊强反折,遗尿,尿频,泄泻,遗精,白浊,阳萎,早泄,赤白带下,胎屡坠,五劳七伤,头晕耳鸣,癫痫,惊恐,手足逆冷。 [配伍]配肾俞、太溪治遗精、早泄、腰脊酸楚、足膝无力、遗尿、癃闭、水肿、头昏耳鸣等肾阳亏虚之症;配百会、筋缩、腰阳关治破伤风抽搐;灸命门、隔盐灸神阙治中风脱症;配关元、肾俞、神阙(艾灸) 治五更泄;补命门、肾俞、三阴交治肾虚腰痛;泻命门、阿是穴、委中、腰夹脊穴治腰扭伤痛和肥大性脊柱炎;配十七椎、三阴交治痛经(寒湿凝滞型) (艾灸) ;配大肠俞、膀胱俞、阿是穴(灸) 治寒湿痹腰痛。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5) 悬枢 DU5 Xuán shū [定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1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腰动脉后支及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腰神经后支内侧支。 [主治]腰脊强痛,腹胀,腹痛,完谷不化,泄泻,痢疾。 [配伍]配委中、肾俞治腰脊强痛;配足三里、太白治完谷不化、泄泻。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6) 脊中 DU6 Jì zhōng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1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十一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十一胸神经后支内侧支。 [主治]腰脊强痛,黄疸,腹泻,痢疾,小儿疳积,痔疾,脱肛,便血,癫痫。 [配伍]配足三里、中脘治腹胀胃痛;配上巨虚、下巨虚治腹泻痢疾;配鸠尾、大椎、丰隆治癫痫;配肾俞、太溪治腰膝痛;配至阳、阳陵泉、胆俞治黄疸。 [刺灸法]斜刺0.5~1寸。 (7) 中枢 DU7 Zhōng shū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10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十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十胸神经后支之内侧支。 [主治]黄疸,呕吐,腹满,胃痛,食欲不振,腰背痛。 [配伍]配命门、腰眼、阳陵泉、后溪治腰脊痛。 [刺灸法]斜刺0.5~1寸;可灸。 (8) 筋缩 DU8 Jīn suò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9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九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九胸神经后支内侧支。 [主治]癫狂,惊痫,抽搐,脊强,背痛,胃痛,黄疸,四肢不收,筋挛拘急。 [配伍]配角孙、瘛脉治小儿惊痫、瘛疭、角弓反张;配通里治癫痫;配水道治脊强。 [刺灸法]斜刺0.5~1寸;可灸。 (9) 至阳 DU9 Zhì yáng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七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七胸神经后支内侧支。 [主治]胸胁胀痛,腹痛黄疸,咳嗽气喘,腰背疼痛,脊强,身热。 [配伍]配曲池、阳陵泉、脾俞治黄疸;配天枢、大肠俞治腹胀、肠鸣、泄泻;配内关、神门治心悸、心痛。 [刺灸法]斜刺0.5~1寸;可灸。 (10) 灵台 DU10 Líng tái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6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六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六胸神经后支内侧支。 [主治]咳嗽,气喘,项强,脊痛,身热,疔疮。 [配伍]配陶道、内关治间日疟;配合谷(泻法) 、委中(放血) 治疔疮;配阳陵泉、支沟治胸胁痛;配身柱、至阳治背痛;配胆俞、阳陵泉、太冲治黄疸。 [刺灸法]斜刺0.5~1寸;可灸。 (11) 神道 DU11 Shén dào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5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五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五胸神经后支内侧支。 [主治]心痛,惊悸,怔忡,失眠健忘,中风不语,癫痫,腰脊强,肩背痛,咳嗽,气喘。 [配伍]配关元治身热头痛;配神门治健忘惊悸;配百会、三阴交治失眠健忘、小儿惊风、痫症;配心俞、厥阴俞、内关、通里、曲泽治胸痹。 [刺灸法]斜刺0.5~1寸;可灸。 (12) 身柱 DU12 Shēn zhù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三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三胸神经后支内侧支。 [主治]身热头痛,咳嗽,气喘,惊厥,癫狂痫证,腰脊强痛,疔疮发背。 [配伍]配水沟、内关、丰隆、心俞治癫狂痫;配风池、合谷、大椎治肺热、咳嗽;配灵台、合谷、委中(泻法) 治疔毒。 [刺灸法]斜刺0.5~1寸;可灸。 (13) 陶道 DU13 Táo dào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一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一胸神经后支内侧支。 [主治]头痛项强,恶寒发热,咳嗽,气喘,骨蒸潮热,胸痛,脊背痠痛,疟疾,癫狂,角弓反张。 [配伍]配丰隆、水沟、神门、心俞治癫狂痫;配大椎、间使、后溪治疟疾;配合谷、曲池、风池治外感病;配肾俞、腰阳关、委中治胸背痛。 [刺灸法]斜刺0.5~1寸;可灸。 (14) 大椎 DU14 Dà zhuī [定位]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颈横动脉分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八颈神经后支内侧支。 [主治]热病,疟疾,咳嗽,喘逆,骨蒸潮热,项强,肩背痛,腰脊强,角弓反张,小儿惊风,癫狂痫证,五劳虚损,七伤乏力,中暑,霍乱,呕吐,黄疸,风疹。 [配伍]配肺俞治虚损、盗汗、劳热;配间使、乳根治脾虚发疟;配四花穴治百日咳(双膈俞、双胆俞) ;配曲池预防流脑;配合谷治白血球减少;配足三里、命门提高机体免疫力;配大椎、定喘、孔最治哮喘;配曲池、合谷泻热;配腰奇、间使治癫痫。 [刺灸法]斜刺0.5~1寸;可灸。 (15) 哑门 DU15 Yǎ mén [定位]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第1颈椎下。 [解剖]在项韧带和项肌中,深部为弓间韧带和脊髓;有枕动、静脉分支及棘间静脉丛;布有第三颈神经和枕大神经支。 [主治]舌缓不语,音哑,头重,头痛,颈项强急,脊强反折,中风尸厥,癫狂,痫证,癔病,衄血,重舌,呕吐。 [配伍]泻哑门、听会、外关(或中渚) 、丘墟治高热或疟疾所致耳聋;配人中、廉泉治舌强不语、暴喑、咽喉炎;配百会、人中、丰隆、后溪治癫狂、癫痫。配风池、风府治中风失语、不省人事;配劳宫、三阴交、涌泉等九穴为回阳九针,可以开窍醒神治昏厥;配脑户、百会、风池、太溪、昆仑、肾俞治大脑发育不全;针哑门、肾俞、太溪治疗贫血。 [刺灸法]伏案正坐位,使头微前倾,项肌放松,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0.5~1寸。 (16) 风府 DU16 Fēng fǔ [定位]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处。 [解剖]在项韧带和项肌中,深部为环枕后膜和小脑延髓池;有枕动、静脉分支及棘间静脉丛;布有第三颈神经和枕大神经支。 [主治]癫狂,痫证,癔病,中风不语,悲恐惊悸,半身不遂,眩晕,颈项强痛,咽喉肿痛,目痛,鼻衄。 [配伍]配腰俞治足不仁;配昆仑治癫狂、多言;配二间、迎香治鼽衄;配金津、玉液、廉泉治舌强难言。 [刺灸法]伏案正坐位,使头微前倾,项肌放松,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0.5~1寸。针尖不可向上,以免刺入枕骨大孔,误伤延髓。 (17) 脑户 DU17 Nǎo hù [定位]在头部,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风府上1.5寸,枕外隆凸的上缘凹陷处。 [解剖]在左右枕骨肌之间;有左右枕动、静脉分支,深层常有导血管;布有枕大神经分支。 [主治]头重,头痛,面赤,目黄,眩晕,面痛、音哑,项强,癫狂痫证,舌本出血,瘿瘤。 [配伍]配通天、脑空治头重痛;配人中、太冲、丰隆治癫狂痫。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18) 强间 DU18 Qiáng jiān [定位]在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4寸(脑户上1.5寸) 。 [解剖]在浅筋膜、帽状腱膜中;有左右枕动、静脉吻合网;布有枕大神经分支。 [主治]头痛,目眩,颈项强痛,癫狂痫证,烦心,失眠。 [配伍]配后溪、至阴治后头痛、目眩;配丰隆治头痛难忍。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19) 后顶 DU19 Hòu dǐng [定位]在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5.5寸(脑户上3寸) 。 [解剖]在浅筋膜、帽状腱膜中;有左右枕动、静脉网;布有枕大神经分支。 [主治]头痛,眩晕,项强,癫狂痫证,烦心,失眠。 [配伍]配百会、合谷治头顶剧痛;配外丘治颈项痛、恶风寒;配玉枕、颔厌治风眩;配率谷、太阳治偏头痛;配风池治脱发。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20) 百会 DU20 Bǎi huì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中点处。 [解剖]在帽状腱膜中;有左右颞浅动、静脉及左右枕动、静脉吻合网;布有枕大神经及额神经分支。 [主治]头痛,眩晕,惊悸,健忘,尸厥,中风不语,癫狂,痫证,癔病,耳鸣,鼻塞,脱肛,痔疾,阴挺,泄泻。 [配伍]配天窗治中风失音不能言语;配百会、长强、大肠俞治小儿脱肛;配百会、人中、合谷、间使、气海、关元治尸厥、卒中、气脱;配脑空、天枢治头风;针刺百会,配耳穴的神门埋揿针戒烟;配养老、百会、风池、足临泣治美尼尔氏综合症;针百会透曲鬓、天柱治脑血管痉挛、偏头痛;配百会、水沟、足三里治低血压;配百会、水沟、京骨治癫痫大发作;配百会、肾俞(回旋灸) 主治炎症。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21) 前顶 DU21 Qián dǐng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3.6寸(百会前0.5寸) 。 [解剖]在帽状腱膜中;有左右颞浅动、静脉吻合网;布有额神经分支和枕大神经分支会合处。 [主治]癫痫,头晕,目眩,头顶痛,鼻渊,目赤肿痛,小儿惊风。 [配伍]配前顶、后顶、颌厌治风眩、偏头痛;配人中治面肿虚浮;配百会治目暴赤肿;配五处治头风目眩、目戴上。 [刺灸法]平刺0.3~0.5寸;可灸。 (22) 囟会 DU22 Xìng huì [定位]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2寸(百会前3寸) 。 [解剖]在帽状腱膜中;有左右颞浅动、静脉吻合网;布有额神经分支。 [主治]头痛,目眩,面赤暴肿,鼻渊,鼻衄,鼻痔,鼻痈,癫疾,嗜睡,小儿惊风。 [配伍]配玉枕治头风;配百会治多睡;配头维、太阳、合谷治头痛目眩;配上星、合谷、列缺、迎香治鼻渊、鼻衄;配前顶、天柱、本神治小儿惊痫;配人中、十宣治中风昏迷、癫痫;配血海、支沟治血虚头晕。 [ 刺灸法] 平刺0.3~0.5寸,小儿禁刺;可灸。 (23) 上星 DU23 Shàng xīng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 [解剖]在左右额肌交界处;有额动、静脉分支,颞浅动、静脉分支;有额神经分支。 [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迎风流泪,面赤肿,鼻渊,鼻衄,鼻痔,鼻痈,癫狂,痫证,小儿惊风,疟疾,热病。 [配伍]配合谷、太冲治头目痛;配丘墟、陷谷治疟疾;配大椎治鼻中息肉、面赤肿、口鼻出血不止;配水沟治癫狂;配印堂、素髎、百会、迎香、合谷、曲池、列缺、支沟治酒渣鼻。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24) 神庭 DU24 Shén tíng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解剖]在左右额肌之交界处;有额动、静脉分支;布有额神经分支。 [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泪出,目翳,雀目,鼻渊,鼻衄,癫狂,痫证,角弓反张。 [配伍]配行间治目泪出;配囟会治中风不语;配兑端、承浆治癫痫呕沫;配水沟治寒热头痛、喘渴、目不可视;配太冲、太溪、阴郄、风池治肝阳上亢型头痛、眩晕、失眠等病症。 [刺灸法]平刺0.3~0.5寸;可灸。 (25) 素髎 DU25 Sù liáo [定位]在面部,当鼻尖的正中央。 [解剖]在鼻尖软骨中;有面动、静脉鼻背支;布有筛前神经鼻外支(眼神经分支) 。 [主治]鼻塞,鼻衄,鼻流清涕,鼻中肉,鼻渊,酒鼻,惊厥,昏迷,新生儿窒息。 [配伍]配百会、足三里治低血压休克;配迎香、合谷治鼻渊。 [刺灸法]向上斜刺0.3~0.5寸,或点刺出血;不灸。 (26) 水沟 DU26 Shuǐ gōu [定位]在面部,当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 [解剖]在口轮匝肌中;有上唇动、静脉;布有眶下神经支及面神经颊支。 [主治]昏迷,晕厥,暑病,癫狂,痫证,急慢惊风,鼻塞,鼻衄,风水面肿,齿痛,牙关紧闭,黄疸,消渴,霍乱,温疫,脊膂强痛,挫闪腰疼。 [配伍]配百会、十宣、涌泉治昏迷急救。中暑加委中、尺泽,溺水窒息加会阴,癫狂加内关,癔病发作加合谷透劳宫;配上星、风府治鼻流清涕;配委中(泻法) 治急性腰扭伤;配三阴交、血海治月经不调、崩漏。 [刺灸法]向上斜刺0.3~0.5寸,或用指甲按掐;不灸。 (27) 兑端 DU27 Duì duān [定位]在面部,当上唇的尖端,人中沟下端的皮肤与唇的移行部。 [解剖]在口轮匝肌中;有上唇动、静脉;布有面神经颊支及眶下神经分支。 [主治]昏迷,晕厥,癫狂,癔病,消渴嗜饮,口疮臭秽,齿痛,口噤,鼻塞。 [配伍]配本神治癫痫呕沫;配目窗、正营、耳门治唇吻强,止齿龋痛。 [刺灸法]斜刺0.2~0.3寸;不灸。 (28) 龈交 DU28 Yín jiāo [定位]在上唇内,唇系带与上齿龈的相接处。 [解剖]有上唇系带;有上唇动、静脉;布有上颌内槽神经分支。 [主治]齿龈肿痛,口臭,齿衄,处鼻渊,面赤颊肿,唇吻强急,面部疮癣,两腮生疮,癫狂,项强。 [配伍]配风府治颈项急,不得顾;配承浆治口臭难近;配上关、大迎、翳风治口噤不开。 [刺灸法]向上斜刺0.2~0.3寸;不灸。 2、​ 任脉 任脉 ,“奇经八脉”之一,“任”字,有担任,任养之意。计二十四穴,分布于面、颈、胸、腹的前正中在线,“手、足三阴脉之海”。起于会阴穴,阴阳相贯,任脉与督脉必相交,下交于会阴之间,上则交于唇。上至毛际曲骨端,内行腹内入胞中,是为“经络之海”。任脉为血海,又与胃脉相会,同时任脉、督脉、冲脉三脉同起于会阴,而任脉走腹部,督脉走背部,冲脉并少阴,分布于胸中。明代《医经》中奇经八脉歌诀:“任脉起于中极底,上腹循咽承浆里,阴脉之海衽所谓。” 患任脉疾病者的病候:遗尿、遗精、腹胀痛、胃痛、呃逆、舌肌麻庳、疝气。 本经穴1名1穴,计24穴,分布于面、颈、胸、腹的前正中线上。主治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病症,以及寒性病症和本经所经过之部位的病症。 本经穴位:会阴 曲骨 中极 关元 石门 气海 阴交 神阙 水分 下脘 建里 中脘 上脘 巨阙 鸠尾 中庭 膻中 玉堂 紫宫 华盖 璇玑 天突 廉泉 承浆 (1) 会阴 RN1 Huì yīn [定位]在会阴部,男性当阴囊根部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女性当大阴唇后联合与肛门连线的中点。 [解剖]在球海绵体中央,有会阴浅、深横肌;有会阴动、静脉分支;布有会阴神经分支。 [主治]溺水窒息,昏迷,癫狂,惊痫,小便难,遗尿,阴痛,阴痒,阴部汗湿,脱肛,阴挺,疝气,痔疾,遗精,月经不调。 [配伍]配神门治癫狂痫;配水沟治溺水窒息;配十宣急救昏迷;配蠡沟治阴痒、阴痛(湿热下注型);配归来、百会治阴挺(中气下陷型);配承山治痔疮、脱肛;配支沟、上巨虚治便秘;配中极治遗尿、淋症;配关元治遗精。 [刺灸法]直刺0.5~1寸,孕妇慎用;可灸。 [附注]任脉别络,侠督脉、冲脉之会。 (2) 曲骨 RN2  Qū gǔ [定位]在下腹部,当前正中线上,耻骨联合上缘的中点处。 [解剖]在腹白线上;有腹壁下动脉及闭孔动脉的分支;布有髂腹下神经分支。 [主治]少腹胀满,小便淋沥,遗尿,疝气,遗精阳痿,阴囊湿痒,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痛经。 [配伍]配肾俞、志室、大赫、关元、命门治阳萎、遗精(肾气虚型);配膀胱俞、肾俞、次髎、阴陵泉、蠡沟治阳萎、遗精、癃闭、淋症、阴痒、湿疹、带下(湿热下注);配中极、关元、肾俞治肾虚、遗尿、小便不利;配关元、命门、阴交(针补法或灸)治宫寒不孕、痛经。 [刺灸法]直刺0.5~1寸,内为膀胱,应在排尿后进行针刺;可灸。 [附注]任脉、足厥阴之会。 (3) 中极 RN3  Zhōng jí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 [解剖]在腹白线上,深部为乙状结肠;有腹壁浅动、静脉分支,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髂腹下神经的前皮支。 [主治]小便不利,遗溺不禁,阳痿,早泄,遗精,白浊,疝气偏坠,积聚疼痛,月经不调,阴痛,阴痒,痛经,带下,崩漏,阴挺,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水肿。 [配伍]配大赫、肾俞、阴交、三阴交、次髎治阳萎、早泄、遗精、白浊、月经不调、痛经崩漏、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阴挺等症(肾气虚型);配阴谷、气海、肾俞治遗溺不止;配大敦、关元、三阴交治疝气偏坠;配水分、三焦俞、三阴交、气海、委阳治水肿;中极透曲骨、配三阴交、地机治产后、术后尿潴留;中极透曲骨、配气海、膻中、足三里治尿潴留(老年人气虚)。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附注]足三阴、任脉之会。 (4) 关元 RN4  Guān yuán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解剖]在腹白线上,深部为小肠;有腹壁浅动、静脉分支,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十二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中风脱证,虚劳冷惫,羸瘦无力,少腹疼痛,霍乱吐泻,痢疾,脱肛,疝气,便血,溺血,小便不利,尿频,尿闭,遗精,白浊,阳萎,早泄,月经不调,经闭,经痛,赤白带下,阴挺,崩漏,阴门瘙痒,恶露不止,胞衣不下,消渴,眩晕。 [配伍]配气海、肾俞(重灸)、神阙(隔盐灸)急救中风脱证;配足三里、脾俞、公孙、大肠俞治虚劳、里急、腹痛;配三阴交、血海、中极、阴交治月经不调(冲任不固,针用补法);配中极、大赫、肾俞、次髎、命门、三阴交治男子不育症、阳萎、遗精、早泄、尿频、尿闭、遗尿(肾阳虚衰、针补法或艾灸);配太溪、肾俞治泄痢不止、五更泄。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附注]足三阴、任脉之会。 (5) 石门 RN5 Shí mén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2寸。 [解剖]在腹白线上,深部为小肠;有腹壁浅动、静脉分支,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十一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腹胀,泄利,绕脐疼痛,奔豚疝气,水肿,小便不利,遗精,阳萎,经闭,带下,崩漏,产后恶露不止。 [配伍]配阴陵泉、关元、阴交治四肢水肿、小便不利(肾气不化);配肾俞、三阴交治遗尿;配关元、天枢、气海、足三里治腹胀泄泻、绕脐痛;配大敦、归来治疝气;配三阴交、带脉穴治崩漏、带下。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孕妇慎用。 [附注]手少阳之募穴。 (6) 气海 RN6 Qì hǎi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解剖]在腹白线上,深部为小肠;有腹壁浅动脉、静脉分支,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十一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脘腹胀满,水谷不化,大便不通,泄痢不禁,癃淋,遗尿,遗精,阳萎,疝气,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阴挺,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脏气虚惫,形体羸瘦,四肢乏力。 [配伍]配三阴交治白浊、遗精;配关元治产后恶露不止;配灸关元、膏肓、足三里治喘息短气(元气虚惫);配关元、命门(重灸)、神阙(隔盐灸)急救中风脱证。配足三里、脾俞、胃俞、天枢、上巨虚治胃腹胀痛、呃逆、呕吐、水谷不化、大便不通、泄痢不止(脾气虚弱);配足三里、合谷、百会治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孕妇慎用。 [附注]肓之原穴。 (7) 阴交 RN7  Yīn jiāo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寸。 [解剖]在腹白线上,深部为小肠;有腹壁浅动脉、静脉分支,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十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绕脐冷痛,腹满水肿,泄泻,疝气,阴痒,小便不利,奔豚,血崩,带下,产后恶露不止,小儿陷囟,腰膝拘挛。 [配伍]配阴陵泉、带脉穴治赤白带下;配子宫穴、三阴交治月经不调、崩漏;配大肠俞、曲池治脐周作痛;配天枢、气海治腹胀肠鸣、泄泻。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孕妇慎用。 [附注]任脉、冲脉、少阴之会。 (8) 神阙 RN8 Shén què [定位]在腹中部,脐中央。 [解剖]在脐窝正中,深部为小肠;有腹壁下动、静脉;布有第十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中风虚脱,四肢厥冷,尸厥,风痫,形惫体乏,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脱肛,泄利,便秘,小便不禁,五淋,妇女不孕。 [配伍]配三阴交治五淋;配公孙、水分、天枢、足三里治泄痢便秘、绕脐腹痛(脾肾不和);配长强、气海、关元治脱肛、小便不禁、肾虚不孕症;神阙(隔盐灸)配关元、气海(重灸)治中风脱证。 [刺灸法]禁刺;可灸。 (9) 水分 RN9 Shuǐ fēn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1寸。 [解剖]在腹白线上,深部为小肠;有腹壁下动脉、静脉分支,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八、九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腹痛,腹胀,肠鸣,泄泻,翻胃,水肿,小儿陷囟,腰脊强急。 [配伍]配天枢、地机治腹水;配内关治反胃呕吐;配中封、曲泉治脐痛;配脾俞、三阴交治浮肿。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10) 下脘 RN10 Xià wǎn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2寸。 [解剖]在腹白线上,深部为横结肠;有腹壁上、下动、静脉交界处的分支;布有第八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脘痛,腹胀,呕吐,呃逆,食谷不化,肠鸣,泄泻,痞块,虚肿。 [配伍]配天枢、气海、关元、足三里(针灸并用)治急性菌痢。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附注]足太阴、任脉之会。 (11) 建里 RN11 Jiàn lǐ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3寸。 [解剖]在腹白线上,深部为横结肠;有腹壁上、下动、静脉交界处的分支;布有第八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胃脘疼痛,腹胀,呕吐,食欲不振,肠中切痛,水肿。 [配伍]配内关治胸中苦闷;配水分治肚腹浮肿。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12) 中脘 RN12 Zhōng wǎn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解剖]在腹白线上,深部为胃幽门部;有腹壁上动、静脉;布有第七、八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胃脘痛,腹胀,呕吐,呃逆,翻胃,吞酸,纳呆,食不化,疳积,膨胀,黄疸,肠鸣,泄利,便秘,便血,胁下坚痛,虚劳吐血,哮喘,头痛,失眠,惊悸,怔忡,脏躁,癫狂,痫证,尸厥,惊风,产后血晕。 [配伍]配百会、足三里、神门治失眠、脏躁;配膻中、天突、丰隆治哮喘;配梁丘、下巨虚治急性胃肠炎;配肝俞、太冲、三阴交、公孙治疗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配上脘、梁门(电针20分钟)治胆道蛔虫症;配阳池、胞门、子户(针灸并用),治腰痛、痛经、月经不调(子宫不正);配气海、足三里、内关、百会治胃下垂。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附注]胃经募穴,八会穴之腑会,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 (13) 上脘 RN13 Shàng wǎn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5寸。 [解剖]在腹白线上,深部为肝下缘及胃幽门部;有腹壁上动、静脉分支;布有第七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胃脘疼痛,腹胀,呕吐,呃逆,纳呆,食不化,黄疸,泄利,虚劳吐血,咳嗽痰多,癫痫。 [配伍]配丰隆治纳呆;配天枢、中脘治嗳气吞酸、腹胀、肠鸣、泄泻。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附注]任脉、足阳明、手太阳之会。 (14) 巨阙 RN14  Jù què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6寸。 [解剖]在腹白线上,深部为肝脏;有腹壁上动、静脉分支;布有第七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胸痛,心痛,心烦,惊悸,尸厥,癫狂,痫证,健忘,胸满气短,咳逆上气,腹胀暴痛,呕吐,呃逆,噎嗝,吞酸,黄疸,泄利。 [配伍]配内关治心绞痛;配章门、合谷、中脘、内关、足三里治呃逆;配足三里、膻中、内关、三阴交、心平穴、心俞治疗急性心肌梗塞;配内关、人中治癫狂痫证;配神门治失眠健忘。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附注]心经募穴。 (15) 鸠尾 RN15  Jiū wěi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胸剑结合部下1寸。 [解剖]在腹白线上,腹直肌起始部,深部为肝脏;有腹壁上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六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心痛,心悸,心烦,癫痫,惊狂,胸中满痛,咳嗽气喘,呕吐,呃逆,反胃,胃痛。 [配伍]配梁门、足三里治胃痛;配三关、足三里治呕吐。 [刺灸法]斜向下刺0.5~1寸;可灸。 (16) 中庭 RN16  Zhōng tíng [定位]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5肋间,即胸剑结合部。 [解剖]有胸廓(乳房)内动、静脉的前穿支;布有第五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胸腹胀满,噎嗝,呕吐,心痛,梅核气。 [配伍]配俞府、意舍治呕吐。 [刺灸法]平刺0.3~0.5寸;可灸。 (17) 膻中 RN17  Dàn zhōng [定位]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解剖]在胸骨体上;有胸廓(乳房)内动、静脉的前穿支;布有第四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咳嗽,气喘,咯唾脓血,胸痹心痛,心悸,心烦,产妇少乳,噎嗝,膨胀。 [配伍]配曲池、合谷(泻法)治急性乳腺炎;配内关、三阴交、巨阙、心平、足三里治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配中脘、气海治呕吐反胃;配天突治哮喘;配乳根、合谷、三阴交、少泽、灸膻中治产后缺乳;配肺俞、丰隆、内关治咳嗽痰喘;配厥阴俞、内关治心悸、心烦、心痛。 [刺灸法]平刺0.3~0.5寸;可灸。 [附注]心包经之募穴,八会穴之气会。 (18) 玉堂 RN18  Yù táng [定位]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3肋间。 [解剖]在胸骨体中点;有胸廓(乳房)内动、静脉的前穿支;布有第三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膺胸疼痛,咳嗽,气短,喘息,喉痹咽肿,呕吐寒痰,两乳肿痛。 [配伍]玉堂透膻中、内关、胸夹脊(T1-5 )治疗胸痹。 [刺灸法]平刺0.3~0.5寸;可灸。 (19) 紫宫 RN19  Zǐ gōng [定位]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2肋间。 [解剖]在胸骨体上;有胸廓(乳房)内动、静脉的前穿支;布有第二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咳嗽,气喘,胸胁支满,胸痛,喉痹,吐血,呕吐,饮食不下。 [配伍]配玉堂、太溪治呃逆上气、心烦。 [刺灸法]平刺0.3~0.5寸;可灸。 (20) 华盖 RN20  Huá gài [定位]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1肋间。 [解剖]在胸骨角上;有胸廓(乳房)内动、静脉的前穿支;布有第一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胁肋痛,喉痹,咽肿。 [配伍]配气户治胁肋疼痛。 [刺灸法]平刺0.3~0.5寸,可灸。 (21) 璇玑 RN21  Xuán jī [定位]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天突下1寸。 [解剖]在胸骨柄上;有胸廓(乳房)内动、静脉的前穿支;布有锁骨上神经前支。 [主治]咳嗽,气喘,胸满痛,喉痹咽肿,胃中有积。 [配伍]配鸠尾治喉痹咽肿。 [刺灸法]平刺0.3~0.5寸;可灸。 (22) 天突 RN22  Tiān tū [定位]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解剖]在左右胸锁乳突肌之间,深层左右为胸骨舌骨肌和胸骨甲状肌;皮下有颈静脉弓、甲状腺下动脉分支;深部为气管,再向下,在胸骨柄后方为无名静脉及主动脉弓;布有锁骨上神经前支。 [主治]咳嗽,哮喘,胸中气逆,咯唾脓血,咽喉肿痛,舌下急,暴喑,瘿气,噎嗝,梅核气。 [配伍]配定喘穴、鱼际治哮喘、咳嗽;配膻中、列缺治外感咳嗽;配内关、中脘治呃逆;配廉泉、涌泉治暴喑;配丰隆治梅核气;配少商、天容治咽喉肿痛;配气舍、合谷治地方性甲状腺肿大。 [刺灸法]先直刺0.2-0.3寸,然后沿胸骨柄后缘,气管前缘缓慢向下刺入0.5~1寸;可灸。 [附注]阴维、任脉之会。 [注意]本穴针刺不能过深,也不宜向左右刺,以防刺伤锁骨下动脉及肺尖。如刺中气管壁,针下有硬而轻度弹性的感觉,病人出现喉痒欲咳等现象;若刺破气管壁,可引起剧烈的咳嗽及血痰等现象。如刺中无名静脉或主动脉弓时,针下可有柔软而有弹力的阻力或病人有疼痛感觉,应即退针。 (23) 廉泉 RN23  Lián quán [定位]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结喉上方,舌骨上缘凹陷处。 [解剖]在甲状软骨和舌骨之间,深部为会厌,下方为喉门,有甲状舌骨肌、舌肌;有颈前浅静脉,甲状腺上动、静脉;布有颈皮神经,深层有舌下神经分支。 [主治]舌下肿痛,舌根急缩,舌纵涎出,舌强,中风失语,舌干口燥,口舌生疮,暴喑,喉痹,聋哑,咳嗽,哮喘,消渴,食不下。 [配伍]配金津、玉液、天突、少商治舌强不语、舌下肿痛、舌缓流涎、暴喑。 [刺灸法]直刺0.5-0.8寸,不留针;可灸。 [附注]阴维、任脉之会。 (24) 承浆 RN24  Chéng jiāng [定位]在面部,当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 [解剖]在口轮匝肌和颏肌之间;有下唇动、静脉分支;布有面神经及颏神经分支。 [主治]口眼喎斜,唇紧,面肿,齿痛,齿衄,龈肿,流涎,口舌生疮,暴喑不言,消渴嗜饮,小便不禁,癫痫。 [配伍]配委中治衄血不止;配风府治头项强痛、牙痛。 [刺灸法]斜刺0.3~0.5寸;可灸。 [附注]足阳明、任脉之会。 三、手太阴肺经 肺经乃以肺为中心,连接胸、手、手掌、拇指的经脉。呼吸系统受到伤害时,寻找位于此经脉的各穴位,并利用这些穴位加以治疗便能产生疗效。肺部的功能主要是将空气吸入体内,并将其连送分配至五脏(内脏),以维持生存。若此机能发生异常时,会有上火、口干渴、胸痛、咳嗽、心悸、喘息等症状出现。此外,尚会产生脖根部痛、肘至手腕痛及麻痹等。随著身体机能降低,皮肤呈现干燥、没有光泽的现象、脸色苍白、声音微弱、元气丧失,并连带地失去耐性。精神上也常会因为小小的挫折,而导致心情暗淡。呼吸系统的疾病,在秋冬之际会有恶化的倾向,故请提高警觉。食物方面会偏好清淡的食物,而不喜吃油腻的食物。当身体呈现以上所述的症状时,请刺激肺经上的穴位,使气血流通顺畅,身体便能迅速恢复轻松愉快。肺经的主要穴位有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等。 手太阴肺经 :起始于中焦胃部,向下络于大肠,回过来沿着胃上口,穿过膈肌,属于肺脏。从肺系--气管、喉咙部横出腋下(中府、云门),下循上臂内侧,走手少阴,手厥阴经之前(天府、侠白),下向肘中(尺泽),沿前臂内侧桡骨边缘(孔最),进入寸口--桡动脉搏动处(经渠、太渊),上向大鱼际部,沿边际(鱼际),出大指的末端(少商)。 它的支脉:从腕后(列缺)走向食指内(桡)侧,出其末端,接手阳明大肠经 本经一侧11穴(左右两侧共22穴)。其中9穴分布于上肢掌面桡侧,2穴在前胸上部,首穴中府,末穴少商。主治呼吸系统病症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 本经穴位:中府 云门 天府 侠白 尺泽 孔最 列缺 经渠 太渊 鱼际 少商 (1) 中府 LU1 Zhōng Fǔ [定位] 在胸外侧部,云门下1寸,平第一肋间隙处,距前正中线6寸。 [解剖] 当胸大肌、胸小肌处,内侧深层为第一肋间内、外肌;上外侧有腋动、静脉,胸肩峰动、静脉;布有锁骨上神经中间支,胸前神经分支及第一肋间神经外侧皮支。 [主治] 咳嗽,气喘,肺胀满,胸痛,肩背痛。 [配伍] 配尺泽治咳嗽;配肩髎治肩痛。 [刺灸法] 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向内深刺,以免伤及肺脏。 [附注] 肺的募穴,手、足太阴经交会穴。 (2) 云门 LU2 Yún mén [定位]在胸外侧部,肩胛骨喙突上方,锁骨下窝凹陷处,距前正中线6寸。 [解剖]有胸大肌,皮下有头静脉通过,深部有胸肩峰动脉分支;布有胸前神经的分支臂丛外侧束、锁骨上神经中后支。 [配伍]云门、中府、隐白、期门、肺俞、魂门、大陵,主胸中痛。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肩背痛,胸中烦痛。 [刺灸法]向外斜刺0.5~0.8寸,可灸。 3) 天府 LU3 Tiān fǔ [定位] 在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3寸处。 [解剖] 肱二头肌外侧沟中;有头静脉及肱动、静脉分支;分布着臂外侧皮神经及肌皮神经。 [主治] 气喘,鼻衄,瘿气,臂痛。 [配伍] 配曲池治疗臂痛。 [刺灸法] 直刺0.5~l寸。 (4) 侠白 LU4 Xiá bái [定位] 在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4寸,或肘横纹上5寸处。 [解剖] 肱二头肌外侧沟中;当头静脉及桡动、静脉分支;分布有臂外侧皮神经,当肌皮神经经过处。 [主治] 咳嗽,气喘,干呕,烦满,臑痛。 [配伍] 配曲池, 肩髎治肩臂痛。 [刺灸法] 直刺0.5~l寸。 (5) 尺泽 LU5 Chǐ zé [定位] 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解剖] 在肘关节,当肘二头肌腱之外方,肱桡肌起始部;有桡侧返动、静脉分支及头静脉;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直下为桡神经。 [主治] 咳嗽,气喘,咳血,潮热,胸部胀满,咽喉肿痛,小儿惊风,吐泻,肘臂挛痛。 [配伍] 配太渊,经渠治咳嗽,气喘;配孔最治咳血,潮热;配曲池治肘臂挛痛。 [刺灸法] 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 [附注] 手太阴经所入为“合”。 (6) 孔最 LU6 Kǒng zuì [定位] 在前臂掌面桡侧,当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解剖] 有肱桡肌,在旋前圆肌上端之外缘,桡侧腕长、短伸肌的内缘;有头静脉、桡动、静脉;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桡神经浅支。 [主治] 咳嗽,气喘,咳血,咽喉肿痛,肘臂挛病,痔疾。 [配伍] 配肺俞尺泽治咳嗽,气喘;配鱼际治咳血。 [刺灸法] 直刺0.5~l寸。 [附注] 手太阴经郄穴。 (7) 列缺 LU7 Lìe qūe [定位] 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简便取穴法] 两手虎口自然乎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解剖] 在肱桡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桡侧腕长伸肌腱内侧;有头静脉,桡动、静脉分支;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的混合支。 [主治] 伤风,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口眼歪斜,齿痛。 [配伍] 配合谷治伤风头痛项强; 配肺俞治咳嗽气喘。 [刺灸法] 向上斜刺0.3~0.5寸。 [附注] 手太阴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任脉。 (8) 经渠 LU8 Jīng qú [定位] 在前臂掌面桡侧,桡骨茎突与桡动脉之间凹陷处,腕横纹上 l寸。 [解剖] 桡侧腕屈肌腱的外侧,有旋前方肌当桡动、静脉外侧处;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混合支。 [主治] 咳嗽,气喘,胸痛,咽喉肿痛,手腕痛。 [配伍] 配肺俞,尺泽治咳嗽。 [刺灸法] 避开桡动脉,直刺0.3~0.5寸。 (9) 太渊 LU9 Tài yuān [定位] 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解剖] 桡侧腕屈肌腱的外侧,拇展长肌腱内测;有桡动、静脉;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混合支。 [主治] 咳嗽,气喘,咳血,胸痛,咽喉肿痛,腕臂痛,无脉症。 [配伍] 配尺泽,鱼际,肺俞治咳嗽,咳血,胸痛;配人迎治无脉症。 [刺灸法] 避开桡动脉,直刺0.3~0.5寸。 [附注] 手太阴经所注为“输”;肺经原穴;脉会太渊 (10) 鱼际 LU10 Yú jì [定位] 在手拇指本节(第1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解剖] 有拇短展肌和拇指对掌肌;血管当拇指静脉回流支;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混合支。 [主治] 咳嗽,咳血,咽喉肿痛,失音,发热。 [配伍] 配孔最,尺泽治咳嗽,咳血;配少商治咽喉肿痛。 [刺灸法] 直刺0.5~0.8寸。 [附注] 手太阴经所溜为“荥”。 (11) 少商 LU11 Shào shāng [定位] 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解剖] 有指掌固有动、静脉所形成的动、静脉网;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混合支,正中神经的掌侧固有神经的末梢神经网。 [主治] 咽喉肿痛,咳嗽,鼻衄,发热,昏迷,癫狂。 [配伍] 三棱针点刺出血,配合谷治咽喉肿痛;配中冲治昏迷,发热。 [刺灸法] 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附注] 手太阴经所出为“井”。 四、手阳明大肠经 手阳明大肠经是和肺经关系非常密切的经脉。呼吸系统有疾病时,以 大肠经 上的曲池穴位为治疗点,是经常使用的疗法。现代医学中,大肠是承接小肠以上的直肠、结肠、盲肠,并以下连接肛门为终点的消化器官之一。然而,以中医学而言,大肠是指从肚脐上约一、五寸的穴位开始,经直肠直通肛门的整个系统。大肠经发生异常时,会有牙痛、鼻塞、口干渴、喉咙肿等症状出现。若压迫肩膀至手臂之部位时,亦会有疼痛感。因为肺机能不好,所以皮肤会出现苍白干燥、失去光泽的现象;又因养份无法顺利运送,精神有不安定、容易焦躁的倾向。压迫腹部的肚脐两侧及腰部时,会产生疼痛感。身体出现以上所述的症状时,使用大肠经的穴位加以治疗,症状能减轻,身体也会感到轻快。治疗大肠经的穴位有二十个,脸部有迎香、水沟。脖子部有扶突、天鼎。肩、肘部有巨骨、肩髃、臂孺、五里、肘髎、曲池、手三里、上廉、下廉、温溜、偏历、阳谷。手掌有合谷、三间、二间、商阳等。 手阳明大肠经:从食指末端起始(商阳),沿食指桡侧缘(二间、三间),出第一、二掌骨间(合谷)、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间(阳溪),沿前臂桡侧(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进入肘外侧(曲池、肘髎),经上臂外侧前边(手五里、臂臑),上肩,出肩峰部前边(肩髃、巨骨,会秉风),向上交会颈部(会大椎),下入缺盆(锁骨上窝),络于肺,通过横膈,属于大肠。 它的支脉:从锁骨上窝上行颈旁(天鼎、扶突),通过面颊,进入下齿槽,出来挟口旁(会地仓),交会人中部(会水沟)--左边的向右,右边的向左,上夹鼻孔旁(锁骨上窝),络于肺,通过横膈,属于大肠。 本经一侧20穴(左右两侧共40穴),其中15穴分布于上肢背面的桡侧,5穴在颈、面部。首穴商阳,末穴迎香。主治胃、肠等腹部疾病,神经精神方面病症,某些热性病,眼、耳、口、牙、鼻、咽喉等器官病症,以及本经脉所过部位之病症。 本经穴位:商阳 二间 三间 合谷 阳溪 偏历 温溜 下廉 上廉 手三里 曲池 肘髎 手五里 臂臑 肩髃 巨骨 天鼎 扶突 口禾髎 迎香 (1) 商阳 LI1 shāng yáng [定位] 在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解剖] 有指及掌背动、静脉网;布有来自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桡神经的指背侧神经。 [主治] 耳聋,齿痛,咽喉肿痛,颌肿,青盲,手指麻木,热病,昏迷。 [配伍] 配少商点刺出血治热病,昏迷。 [刺灸法] 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附注] 手阳明经所出为“井”。 (2) 二间 LI2 èr jiān [定位] 微握拳,当手食指本节(第2掌指关节)前桡侧凹陷中。 [解剖] 有指屈浅、深肌腱;有来自桡动脉的指背及掌侧动、静脉,布有桡神经的指背侧固有神经,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 [主治] 目昏,鼻衄,齿痛,口歪,咽喉肿痛,热病。 [配伍] 配合谷治齿痛。 [刺灸法] 直刺0.2~0.3寸。 [附注] 手阳明经所溜为“荥”。 (3) 三间 LI3 Sān jiān [定位] 微握拳,在手食指本节(第2掌指关节)后,桡侧凹陷处。 [解剖] 有第一骨间背侧肌,深层为拇内收肌横头;有手背静脉网(头静脉其示部),指掌侧有固有动脉;布有桡神经浅支。 [主治] 咽喉肿痛,牙痛,腹胀,眼痛,肠泻,洞泄。 [配伍] 目中漠漠,即寻攒竹、三间。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附注] 手阳明经所注为“输” (4) 合谷 LI4 Hé gǔ [定位] 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简便取穴: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解剖] 在第一、二掌骨之间,第一骨间背侧肌中,深层有拇收肌横头;有手背静脉网,为头静脉的起部,腧穴近侧正当桡动脉从手背穿向手掌之处;布有桡神经浅支的掌背侧神经,深部有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 [主治] 头痛,目赤肿痛,鼻衄,齿痛,牙关紧闭,口眼歪斜,耳聋,痄腮,咽喉肿痛,热病无汗,多汗,腹痛,便秘,经闭,滞产。 [配伍] 配太阳治头痛;配太冲治目赤肿痛;配迎香治鼻疾;配少商治咽喉肿痛; 配三阴交治经闭,滞产; 配地仓颊车治眼歪斜。 [刺灸法] 直刺0.5~l寸。 [附注] (l)手阳明经所过为“原”。(2)《神应经》:孕妇不宜针。别名:虎口。 (5) 阳溪 LI5 Yáng xī [定位] 在腕背横纹桡侧,手拇指向上翘时,当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解剖] 当拇短、长伸肌腱之间;有头静脉、桡动脉的腕背支;布有桡神经浅支。 [主治] 头痛,目赤肿痛,耳聋,耳鸣,齿痛,咽喉肿痛,手腕痛。 [配伍] 配合谷治头痛。 [刺灸法] 直刺0.5~0.8寸。 [附注] 手阳明经所行为“经”。 (6) 偏历 LI6 Piān lì [定位] 屈肘,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处。 [解剖] 在桡骨远端,桡侧腕伸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有头静脉;掌侧为前臂外侧皮神经 和桡神经浅支,背侧为前臂背侧皮神经和前臂骨间背侧神经。 [主治] 目赤,耳鸣,鼻衄,喉痛,手臂酸痛,水肿。 [配伍] 配曲池治手臂疼痛。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5~0.8寸。 [附注] 手阳明经络穴。 (7) 温溜 LI7 Wēn liū [定位] 屈肘,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处。 [解剖] 在桡侧腕伸肌肌腹与拇长展肌之间;有桡动脉分支及头静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与桡神经深支。 [主治] 头痛,面肿,咽喉肿痛,疔疮,肩背酸痛,肠鸣腹痛。 [配伍] 配合谷治头痛。 [刺灸法] 直刺0.5中l寸。 [附注] 手阳明经郄穴。 (8) 下廉 LI8 Xià lián [定位] 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4寸处。 [解剖] 在桡骨的桡侧,桡侧有腕伸短肌及腕伸长肌,深层有旋后肌;有桡动脉分支;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及桡神经深支。 [主治] 头痛,眩晕,目痛,肘臂痛,腹胀,腹痛。 [配伍] 配足三里治腹胀,腹痛。 [刺灸法] 直刺0.5~l寸。 (9) 上廉 LI9 Shàng lián [定位] 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3寸处。 [解剖] 在桡侧腕伸肌肌腹与拇长展肌之间;有桡动脉分支及头静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与桡神经深支。 [主治] 头痛,肩膊酸痛,半身不遂,手臂麻木,肠鸣腹痛。 [配伍] 配曲池治手臂麻木; [刺灸法] 直刺0.5~l寸。 (10) 手三里 LI10 Shǒu sān lǐ [定位] 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处。 [解剖] 肌肉、神经同下廉穴,血管为桡返动脉的分支。 [主治] 齿痛颊肿,上肢不遂,腹痛,腹泻。 [配伍] 配曲池治上肢不遂。 [刺灸法] 直刺0.8~1.2寸。 (11) 曲池 LI11 Qū chí [定位] 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解剖] 桡侧腕长伸肌起始部,肱桡肌的挠侧;有桡返动脉的分支;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内侧深层为桡神经本干。 [主治] 咽喉肿痛,齿痛,目赤痛,瘰疬,瘾疹,热病上肢不遂,手臂肿痛,腹痛吐泻,高血压,癫狂。 [配伍] 配血海,足三里治瘾疹;配手三里治上肢不遂;配太冲、大椎治高血压。 [刺灸法 ] 直刺 l~1.5寸。 [附注] (l)手阳明经所入为“合”。 (2)参考资料:据报道,在犬阑尾壁内直接注射B-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混合菌液以引起实验性阑尾炎,用强刺激手法针刺“曲池”和“阑尾”穴,证明对实验性阑尾炎有肯定的治疗作用。 (12) 肘髎 LI12 Zhǒu liáo [定位] 在臂外侧,屈肘,曲池上方 l寸,当肱骨边缘处。 [解剖] 在桡骨外上髁上缘肱肌起始部,肱三头肌外缘;有桡侧副动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及桡神经。 [主治] 肘臂部痪痛,麻木,挛急。 [配伍] 配曲池治肘臂疾病。 [刺灸法] 直刺0.5~l寸。 (13) 手五里 LI13 Shǒu wǔ lǐ [定位] 在臂外侧,当曲池与肩髃连线上,曲池上3寸处。 [解剖] 在肱骨桡侧,为肱桡肌起点,外侧为肱三头肌前缘;稍深为桡侧副动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内侧为桡神经。 [主治] 肘臂挛痛,瘰疬。 [配伍] 配曲池治肘臂挛痛。 [刺灸法] 避开动脉,直刺0.5~l寸。 (14) 臂臑 LI14 Bì nào [定位] 在臂外侧,三角肌止点处,当曲池与肩髃连线上,曲池上七寸处。 [解剖] 在肱骨桡侧,三角肌下端,肱三头肌外侧头的前缘;有旋肱后动脉的分支及肱深动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有桡神经本干。 [主治] 肩臂痛,颈项拘挛,瘰疬,目疾。 [配伍] 配光明治目疾。 [刺灸法] 直刺或向上斜刺0.8~1.5寸。 (15) 肩髃 LI15 Jiān yú [定位] 在臂外侧,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向凹陷处。 [解剖] 有旋肱后动、静脉;布有锁骨上神经,腋神经。 [主治] 肩臂挛痛不遂,瘾疹,瘰病。 [配伍] 配肩髎治肩臂疼痛。 [刺灸法] 直刺或向下斜刺0.8~1.5寸。 [附注] 手阳明经与阳跷脉交会穴。 (16) 巨骨 LI16 Jù gǔ [定位] 在肩上部,当锁骨肩
/
本文档为【人体经络穴位详解】,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