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脑血管病(中风)的原因

脑血管病(中风)的原因

2010-02-06 5页 doc 28KB 26阅读

用户头像

is_354643

暂无简介

举报
脑血管病(中风)的原因脑血管病(中风)的原因及中医治疗原理2009-01-0117:27脑血管病是指脑部动脉或支配脑的颈部动脉发生病变,从而引起颅内血液循环障碍,脑组织受损的一组疾病。临床上常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或伴有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和偏瘫为主要表现。 脑血管病通常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两大类。 一、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一种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一时性脑缺血所致的局限性脑功能障碍,通常24小时内缓解.由于颅内外动脉硬化,微栓子引起脑内小动脉栓塞;高血压病患者,血压突然升高或颈交感神经节受刺激,引起...
脑血管病(中风)的原因
脑血管病(中风)的原因及中医治疗原理2009-01-0117:27脑血管病是指脑部动脉或支配脑的颈部动脉发生病变,从而引起颅内血液循环障碍,脑组织受损的一组疾病。临床上常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或伴有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和偏瘫为主要表现。 脑血管病通常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两大类。 一、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一种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一时性脑缺血所致的局限性脑功能障碍,通常24小时内缓解.由于颅内外动脉硬化,微栓子引起脑内小动脉栓塞;高血压病患者,血压突然升高或颈交感神经节受刺激,引起脑血管痉挛;心脏疾病,引起血压下降,脑供血不足;脑动脉硬化,颈动脉扭曲,颈椎病增生性骨刺压迫椎动脉等均可引起一时性脑缺血,另外严重贫血、血小板(高凝)、红细胞增多症者,也可造成本病发作。 好发于50-70岁患者,男性多于女性。特点是起病急骤,常在清醒时发生,可表现为眩晕、复视、面部麻木、言语不清、偏瘫和肢体麻木(以上肢为主)、不自主颤抖等。 发病时间短暂,一般数分钟,或不超过24小时可自行缓解。并易反复发作,逐渐加重。约有1/3患者在数年后出现脑梗死。 2.脑血栓 我们通常说的脑血栓,在医学书中统称为缺血性脑血管病,也就是说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指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梗塞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血栓是在脑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基础上,在血流缓慢、血压偏低的条件下,血液的有形成分附着在动脉的内膜形成血栓,称之为脑血栓。临床上以偏瘫为主要临床表现。多发生于50岁以后,男性略多于女性。发病后多神志清楚,无意识障碍。最重要而常见的血管病变是动脉粥样硬化,其次是高血压病伴发的脑小动脉硬化。脑血栓多在安静状态下发病,如睡眠时,而在急起或夜间去厕所时,方发现半身失灵或偏瘫;有的早晨醒来时发现偏瘫或失语。这可能与休息时血压降低、血流缓慢有关。起病缓慢,逐渐加重是其很重要特点。 根据血管闭塞部位的不同,临床表现症状也不同。属于颈内动脉系统血栓形成者,以出现对侧偏瘫、感觉障碍或失语等为主要症状;发生在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栓形成,则多见眩晕恶心、呕吐复视、交叉性运动及感觉障碍、构音障碍、吞咽困难、饮水发呛等症状。 脑血栓患者多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以及高血压脑动脉硬化、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病史。 该病的病死率较其它脑血管病为低,但大面积梗塞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不易恢复,往往留有较严重的后遗症。 3.脑栓塞 系指来自身体各部位的栓子经颈动脉或椎动脉进入颅内,栓子来源以心源性最常见,栓塞多见颈内动脉系统,特别是大脑中动脉。其次是骨折、或外伤后脂肪入血;气胸等空气入血,静脉炎形成的栓子等因素,阻塞脑部血管引起的脑功能障碍。由于栓子突然堵塞动脉,故起病急骤,且可多发。体检多见肢体偏瘫,常伴有风湿性心脏病和(或)心房颤动等体征。 本病是指脑动脉硬化和血栓形成,使血管变窄或闭塞,导致的急性供血不足所引起的脑局部组织坏死,是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之一。 发病一般较为缓慢,病前数日内常有头晕、头痛、短暂性肢体麻木,无力等定位症状,以后逐渐出现偏瘫、失语,常在安静状态下发生,有部分患者在睡眠中发生。 一般神志清楚,表现偏瘫、失语等局限性神经功能障碍,由于脑梗塞部位不同,临床症状亦不同,如颈内动脉闭塞时,出现病灶对侧偏瘫、感觉障碍,偏盲及失语等症状。严重者出现昏迷。而椎基底动脉系统闭塞时,可出现偏瘫伴有眩晕,眼球震颤,呛咳、吞咽困难,发音不清等。 本病预后一般差,多留有后遗症,并有复发性。 4.腔隙性梗塞 最主要的病因是高血压性小动脉硬化,由于脑动脉深穿支管壁的纤维素样坏死,引起管腔血栓形成、管壁破坏。症状往往较轻。 二、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 1.脑出血 脑部血管硬化加速,在硬化的小动脉上形成了很多栗粒样微动脉瘤,也可造成血管壁薄厚不均。当血压由于某些原因突然升高时,可以引起这些微动脉瘤破裂,于是发生脑出血。 本病多见于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患者,老年人多见,冬季发病率较高,并且多数患者有用力、情绪激动等诱因,有部分患者可有前驱症状,如头痛、头晕、肢体麻木等。 临床症状的轻重,主要取决于出血的部位,量和速度,起病时常有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短时间内神志模糊或昏迷,表现为呼吸带有鼾声,血压上升,面色潮红,全身大汗淋漓,大小便失禁,偶见抽搐,并出现局灶性神经受损体征,昏迷较深者可在数天内出现,如偏瘫、偏盲、失语等。 脑出血是指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出血,最常见原因是高血压伴有脑小动脉硬化,在血压突然升高时发生,又称为高血压性脑出血。脑出血多发生在大脑半球深部的基底神经节、内囊附近,其次为桥脑,少数为小脑等。脑血管破裂后在脑组织局部形成血肿,引起脑水肿,使脑组织受压、推移、软化、坏死等,引起严重的临床症状,危及生命。 常见出血部位及相应症状: (1)壳核-外囊出血:出现对侧偏瘫,腱反射消失,数天后肢体肌张力逐渐增高,并出现病理反射阳性。 (2)丘脑-内囊出血:最为常见,开始病灶对侧出现驰缓性偏瘫,为“脑休克状态,如出血量大,或损害下视丘及脑干,病人昏迷逐渐加重、体温上升,两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出现潮式呼吸、呼吸衰竭,血压下降,并可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病情好转后,瘫痪肢体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灶对侧肢体呈痉挛性偏瘫、感觉障碍,同向偏盲,并可伴有运动性失语。 (3)桥脑出血:患者昏迷较深、高热,瞳孔极度缩小,出现出血病灶同侧性的神经麻痹,及对侧肢体驰缓性偏瘫,如双侧均有出血则表现四肢瘫痪,及双侧面瘫。 (4)小脑出血:突然感一侧后枕部疼痛、颈强直,剧烈眩晕、呕吐、站立不能,吞咽困难、眼球震颤,两眼向同侧偏斜,共济失调,由于急性颅压增高,脑干受压,使病情迅速恶化,出现深昏迷,以致脑干功能衰竭,呼吸心跳突然停止。 平时积极防治高血压及动脉硬化是预防本病的关键,对高血压患者要积极控制血压,并要注意平时避免情绪激动,用力过度,要保持大便通畅,应戒烟酒。 本病预后差,死亡率高。大多留有严重后遗症。 2.蛛网膜下腔出血 本病是指脑表面血管或脑底部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约占急性脑血管疾病的5~10%,可由各种不同原因引起,常见病因如脑血管畸形,先天性动脉瘤破裂、高血压动脉硬化所致血管病变等,不包括外伤及脑实质内出血进入蛛网膜下腔的继发性出血。 先天性血管畸形引起者,多见于青壮年,而由高血压动脉硬化所致者则多见于40岁以上患者。 少数患者发病前有头痛、复视等症状。 发病急,一般有用力,情绪激动等诱因突然出现剧烈头痛,烦躁不安、呕吐,意识障碍多不明显。少数患者出现嗜睡、瞻妄、精神错乱,或癫痫样发作,或突然呼吸停止而死亡。 有明显的脑膜刺激征,也可出现对侧肢体轻瘫及眼底出血、水肿等颅压增高征象。多由动脉瘤或血肿压迫所致。 本病由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者,预后差,复发性强,约有1/3患者出血后48小时内死亡,约半数患者出血二周后再度出血,约60%患者发病后6个月内因再度出血而死亡。因先天性动脉血管畸形引起者,预后较前者稍好,高血压、老年患者预后相对较差。 中医治疗原理 大脑是人体总指挥部,一旦脑的某部位出了问题,连同本身和它所管辖的区域,就会有各种紧急症状出现。 中医称中风,是以其起病急骤,症状多端,变化迅速,犹如风邪善行而数变,但与外风无关,风邪只能诱发中风病.中医认为中风病的主因是痰积血瘀血脉,诱因是气虚、火旺、风邪、寒冷、情绪、过劳、饮酒等。因此在治痰及活血化瘀中随证考虑诱因。 临证分类有:中经络(轻浅)、中脏腑分闭与脱(重深)、恢复期。 治痰:因血中混浊液多,使血浓粘稠,难以到达微血管,用治痰之药解除脑部的困扰。 活血化瘀:溶血栓,使离经之血不伤害脑组织,增加血液循环,使大脑能得到供养之血。 清热凉血止血:如火旺、热势迫血妄行,出现头胀、面赤、舌红现象,应在治痰、活血化瘀、平肝潜阳、通腑泄热等中,酌加清热凉血止血药。 古代人用少味祛风药也能见效的原因,是因祛风药的芳香,能辛散走窜、开窍醒脑;又能搜出乘虚而入的风邪。 脑血管病经抢救缓解后;或昏仆偏瘫后;或醒来偏瘫后;或仅只肢麻、头晕痛、舌头发硬等,就应及早地、不停地(6-10个月)喝中药治本,轻者可以康复,重者可以达到生活自理,并能防止复发。
/
本文档为【脑血管病(中风)的原因】,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