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坚固的妄想

2014-03-19 6页 doc 51KB 138阅读

用户头像

is_216442

暂无简介

举报
坚固的妄想坚固的妄想   坚固的妄想  楞伽经里说:"妄想自缠,如蚕作茧。"妄,是与"实"相对的,也就是由于分别而取种种之相,不能看到事物的实相。楞严经说:"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因为陷在不实的妄想里像被火烧炙一样痛苦,叫做"想阴炽盛。"而对妄想的执著坚持难以打破,则叫做"坚固妄想"。        人困在妄想里,就像蚕作茧自缚一般,可是茧仍然容易咬破,蚕蜕成蛹,自然咬破了。有些坚固妄想不只是茧,而是违章建筑,不论盖得多坚固,仍然是搭在一个不实的基础,可叹的是住在坚固妄...
坚固的妄想
坚固的妄想   坚固的妄想  楞伽经里说:"妄想自缠,如蚕作茧。"妄,是与"实"相对的,也就是由于分别而取种种之相,不能看到事物的实相。楞严经说:"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因为陷在不实的妄想里像被火烧炙一样痛苦,叫做"想阴炽盛。"而对妄想的执著坚持难以打破,则叫做"坚固妄想"。        人困在妄想里,就像蚕作茧自缚一般,可是茧仍然容易咬破,蚕蜕成蛹,自然咬破了。有些坚固妄想不只是茧,而是违章建筑,不论盖得多坚固,仍然是搭在一个不实的基础,可叹的是住在坚固妄想里的人,总抗拒外面的世界,有如住违章建筑的人对抗拆除队,无理,却不肯退让。想阴炽盛的人,仿佛随身都带着砖块,他想到哪里,违建就盖到哪里,拆不胜拆。时间一久,叫他盖一幢合法的建筑,他也不会盖了。妄想多和妄想坚固的人,要格外努力才能看到实相。      小乘的灭尽定,都没有离开第六意识的范围。《楞严经》里面讲的十种仙,寿可达万岁,长生不死也都是靠这个坚固妄想,所以从作用的角度来讲,坚固妄想作用很大,这还不是菩提道。自从无始以来我们这个生命都在坚固之中,所以叫“坚固妄想以为本”。我们的色阴区宇就是我们这个肉体色法。包括地水风火,我们一入胎,有了这个地水风火的生命,就有这个色阴区宇了,甚至入胎以前,生死中阴的时候也有,在唯识学中叫“法处所摄色”是在意识境界中,自己有个地水风水空的物质观念。好比说,在梦中,本来是个梦,我们还是觉得有个身体,那个身体是法处所生的色,换句话说,自无始以来,我们认为这个身就是我,身见很难忘掉。那么身见又是怎样来的呢?是坚固妄想来的。所以我们的身体就像一个牢笼一样,把我们困于色阴区宇,就是云门禅师所讲,“中有一宝,秘在形山”被形体关住了,空不掉。      如果达到色阴尽,需要销落诸念,那时就好比十方世界,一切幽暗都没有了。大乘的方法不是四禅八定一步一步做工夫了,而是发菩提心,行六度万行。在《圆觉经》上佛说:“一切众生妄认四大为自身相”,众生都错了。把四大肉身误认为是自己,“妄认六尘缘影为自心相”,把六根六尘接触的反应当成了自己的心,所以身心两方面都认错了。我们今天父母所生的四大之身和六根,都是第二、三重的影子,自性功能本来在那里,没有动过,如果你真正认识到这个色身不过是四大假合之身,一切放掉,管他生也好,死也好,苦也好,乐也好,根本不去理它,那就是大乘根器了。      佛在《楞严经》第三卷就告诉我们:“返观父母所生之身”,回转来看看父母所生的这个身体,“若存若亡”,好像有好像没有,几十年,或者一百年,随时都会走掉,我们的身体不过是我们借住的一个房子,如果你真能明白这个道理,明白自身的体相,不妄认四大为自身相,不妄认六尘缘影为自心相,一切放下,就对了。     如来藏性,它是妙觉明圆的,也是本圆明妙:它是寂而常照,照而常寂的,它是那麽微妙不可思议的境界。妄想是个假的,可是因为一个假的生出来了,很多假的跟着也就有了,所以自诸妄想展转相因:因为你生出这个妄来了,于是就像蚂蚁生出蚂蚁、菌生出菌,在很短的时间就会生出很多来。捨不得死,就换不了生。什么叫“捨得死”呢?就是你在活的时间,就把自己看成一个活死人,不要人家说你一句,你也放不下;对你有什么一个不好的表现,你也受不了。你把自己看成一个活死人,人虽然活着,就当他死了。不要那么要面子,不要为这个假躯壳尽用功夫,所以这叫“捨得死”,捨得,就像你死了似的。这个时候,你大死,然后自然才能大活。      “捨不了假”,那个“假我”捨不了,那个“真我”也得不着。为什麽你没有得到自己这个宝觉妙性,这种圆明觉性呢?也就因为坚固妄想太多了,放不下你的坚固妄想。你的攀缘心一天比一天增加,一天比一天提高。这种攀缘心一有了,那就跟我们的佛性不相应了。所以这叫“捨不了假,成不了真;捨不了死,换不了生”。我们学佛的人,就是不要在身体上用功夫,要在自性上用功夫。你尽执着“我有身”,为这个身体来奔奔波波,将来这个身体一定会死的,而我们的自性是永远不会死的,即使身体死了,你自性也没有不生不死,不过转换一个房捨而已。所以我们现在明白这个道理了,要在自性上用功夫,不要在身体上用功夫!      其实本无生死,皆因主观对表象间进行对比而有。比如地球是大还是小?若不生主观对比,则无所谓大小。生死、有无、善恶、真假等等一切矛盾双方亦如此。若不生任何主观对比,此时变得纯净,就会明白不证自明的妙明,它超越一切矛盾双方,是根、源,是存在背景。梦中有着明确的你、我、他(她、它),我就是我,他(她、它)就是他(她、它),醒来方知梦中一切都是我,本然的我是那不证自明的明。人生亦如是,认为肉体是我,他(她、它)就是他(她、它),其实都是我,本然的我是那不证自明的明,超越一切矛盾双方。       这个身体是色的总相,地、水、火、风是色的别相,一个分开的相。我们这个身体,是由地、水、火、风和合而成的。我们身上的皮、肉、筋、骨,这就是地大;吐沫、大小便溺、水份、汗液,这就是水大;身上的温度,这就是火大;我们身体又有呼吸、运转,这就是风大。一般凡夫执着“这个身体是我”,那么什么才是我呢?你能以支配身体,能以有见、闻、嗅、尝、觉、知,有这种知觉的,这知觉性才是我。在这个身体里边,有个见、闻、嗅、尝、觉、知的性,这就是佛性,这佛性才是你自己。至于这个身体,只不过因缘和合而成而已,因缘别离就分散了。所以你不能说这个身体是我,只可以说是我的。这是我的身体,我可以不要它,我可以再换一个。你明白这个身体是个色法,是个假的,就不要执着它。不执着它,就把这个色蕴破了,色蕴就空了。       众生无始以来因一念的无明,因而具备了坚固的妄想。因为这个坚固的妄想,以为有一个“假我”,有了这个“假我”,就有了烦恼痛苦,百千万劫轮回不止。这个“我”有三种:(一)凡夫“执着的我”,凡夫执着我有这身体(二)外道说:“我就是神!”这是个“神我”。(三)菩萨有个“假我”。只有佛才有一个“真我”。      凡夫执着这个“我”,认为这个身体就是我的了。其实这个身体就好像临时住的一个旅店,你住在里边,终究是要搬家的,不是可以永远在这儿住的。可是一般凡夫就不知道这个道理,认为这个身体就是我了,又要吃好的,又要穿好的,又要享受,住的房子也要美丽,所有的环境都要美丽。为什么?就因为要帮忙自己这个臭皮囊。这个身体是个臭皮囊,这个身体:眼睛就有眼眵,这是不干净的东西。耳朵又有耳垢,也是不干净的东西。鼻子里就有鼻涕,也是不干净的东西。口里就有口水,又有痰,这也是不干净的东西。你若三天不刷牙,口里就臭得不得了!你四天不沐浴,身上也臭得不得了。甚至于你若出过汗,一天、两天身上就放臭了。大小便,这也都是不干净的东西。所谓“九孔常流不净”,两个眼睛、两个耳朵、两个鼻孔,加上嘴巴,再加上大小便,所流的东西都是不净的东西。你说,这个身体有什么可爱惜的呢?你给它穿上好东西,擦上香水,为它忙得不得了!好像那些欢喜打扮美丽的女人,又搽口红,又搽粉,又要给它吃,又要给它穿,一天到晚为这个假躯壳忙忙碌碌。等到死的时候,它一点人情都没有的。它不说:“哦,你对我这么好,我多活几天,陪一陪你!”      但是凡夫就执着这个身体是他的了,说:“哦,这是我的身体。你打我?我才不能答应你呢!你骂我?你为什么要骂我?”究竟“你”是谁呀?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谁,又说人家骂他了,又说人家打他了。根本他没有认识自己的本来面目,就以为这个肉体是“我的”了。其实,那个灵魂才真正是“我的”,那个自性才真正是“我的”。可是他找不着、看不见,也不知道找,就以为这个就是对了,为这个身体忙忙碌碌。      凡夫只要破了这个色身的“我”,灭贪嗔痴,心解脱,慧解脱,就可以不受六道轮回。但是要圆满佛道,就要行菩萨道。因此,菩萨乘愿再来,就要借一个“假我”来六度万行。因为菩萨无我相,这个“我”,他认为是个“假我”,而不是“真我”。由假才能到真的我上,你知道有假了,才能找着真的;你不知道有假,就找不着真的。我们现在为什么研究佛法?就想要追求真理。为什么要追求真理?因为我们知道世界上一切都是假的。所以菩萨认为身体这个“我”,是个“假我”,自性的真我是谁呢?就是成佛。佛才是真我;你若没有成佛以前,你那个“我”都是假的。     凡夫所以凡夫,就是我执深重,坚固的意识及与生俱来的妄想顽抗,难调难伏,谁不输谁,一切都是为了保护自己。比喻说:我的钱、我的面子、我的家、我的儿子、我的财产、我的父母、我的妻子、我的丈夫、我的名誉、我的身体;我的观念不能淡薄,我执深重,处处耿耿于怀,那就免不了执著越深了,一切的烦恼痛苦事,也就日益渐增,接踵而来。    有了这个坚固妄想,自我观念越深,烦恼痛苦就越深,也就是说,心付出去的越多,操心就多,挂碍就多,烦恼就多,假使得不到该得的回馈,内心产生得失观念,拚命执著,这时候,一切烦恼痛苦就产生了,这些烦恼痛苦事,就是我执所使然,若无我执,一切烦恼痛苦事即时消失,禅定境界当下现前。众生我执深重,坚固不化,染境生心,迷惑颠倒故。众生我执不化,执著一切境界,染尘生欲,心被外境所转,不能转境,所以心地则乱,禅定消失;要达到禅定境界的现前,必须破我执,我执一旦破,一切外境不沾不染,心地当下如如不动,如如不动就是禅定的境界。      凡夫就是有我才有烦恼痛苦,若能达到无我(梵语anatman)的境界,那么,无我谁来烦恼?无我谁来痛苦?无我谁来轮回?无我谁在内心大乱?无我谁在猴急?无我谁在大发脾气?无我那有人我是非?无我就是空性的意思,无我是解脱的意思,无我就是真我的意思,无我是涅槃的意思。无我就是回归了我们的佛性,由我到无我,就是生死到涅槃的过程;由我到无我,就是由黑暗到光明的彼岸;由我到无我,就是染污到清净的历程;由我到无我,就是烦恼到菩提的必经;由我到无我,就是轮回到解脱的阶段。      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种种坚固妄想及无始无明的执著,由此缘故以为有我、人、众生、寿命,于世间无常之法而起常见,于世间之诸苦而起乐见,于世间之不净法而起净见,于世间之无我法而起我见,如是做四颠倒想并执其为实。正因这四种颠倒妄想,便生出嫌憎和喜爱两种境(逆境和顺境),而于虚妄之中更生虚妄且执为实。这两重虚妄相互依附,因执我而生分别,因贪爱厌憎而加重我执,如此循环,催生业力,得住生死妄业道中,难脱轮回。因为有了妄业的障碍,又生出种种不正确的知见。      对六道轮转生厌离心的人,于是发心愿求涅槃,跳出轮回。这个愿心,也是妄心。由此不能入清净觉,非觉违拒诸能入者,有诸能入,非觉入故。是故动念及与息念,皆归迷闷。何以故?为什么会这样啊?原因是无始以来所生的一念无明产生了坚固的妄想,障碍了本心,成了主宰。一切众生生无慧目,身心等性,皆是无明,譬如有人不自断命。一切众生没有生就一双慧眼,所执的身、心,皆是无明。无明本身不能破无明,就象人的生命,不能自令其生,自令其死。所以我们应该明白这个道理:执著于我相,并由我见分别生爱憎顺逆,这二重虚妄,滋养无明,以此妄心求道修行,必定不能成就。      学佛的人要破我见、我执,但不知什么是我见我执?我见又名我执,一切众生的肉体与精神界,都是因缘所生法,本是无我的实体存在,但吾人都在此非我法之上妄执为我,故称之我见。众生所以会生死流转,只因有我见,因我见而不能正见诸法实相,导致迷惑而造业,感召无穷苦痛,浪迹六道,往返三界(梵语trayo dhatavah)。若能知我无我,执著就不得由起,当下远离妄计之执,即可入道矣!执着有我、有法,永远不能解脱。学习佛法、研究佛法,还执着我、法,还自赞毁他。这都是因为有我执,不知诸法平等,诸法空寂,诸法缘生,才有这种行为。凡是缘生之法,都没有自体、没有自性,“当体即空,了不可得”。相有体无,事有理无,所以相是幻相,事如梦幻泡影,这些都是事实真相。      一切苦难皆由迷惑颠倒妄想执著而来,真相明白,妄想消除,执著永断。一切烦恼皆由我执而起,我执空,烦恼即断;烦恼断,求六道轮回不可得。念念保护自己是增长我执,我执是六道轮回之根本。佛告诉我们无我,可见保护自己是错误的。无我就无轮回,有我就有轮回;有我,造的业是轮回业;无我,造的业是净业。佛经上说的常乐我净的我是真我,我们现在执着身是我,这是假我。父母末生前本来面目,那才是真我。    如何破“我执”?我执(梵语atma-graha),众生所以会轮回生死,就是有我执,因我执致使不得证菩提,如来一代圣教,无非以无我破我而立论,我执意识坚深,生死就越深,我执一旦净化,生死一齐休,即与涅槃相应。华严经云:“诸法从本以来,常自寂灭性。”一语道破诸法实相,诸法实相即是寂灭性,寂灭性即是空性,空性(梵语sunyata)即无我,无我即解脱;众生强烈我执,已经是根深柢固,始终以我为中心,不能达到无我的境界,是故,有生死、有烦恼、有轮回。     佛在经上说,“我执虽亡,法执犹存”;我执破了,他还有法执。试问问:谁执着法执?还不是个“我”!不过他那个我执是非常非常微细,不是像我们这个很粗的观念。果然法执也断了,我、法二执都断了,无明破一品,这超越十法界,这是一真法界里面的法身菩萨,才是真正无我。所以到真无我的时候,他用的是真心,决定不是妄心,他的智慧开了,世出世间法没有一样不通达。如果我们对于一切法还有障碍、还有不明了的,自己一定要晓得,为什么不明了?不明了叫无明,我们完全被无明覆盖,所以对于世出世法虽然认真去研究、去探索,往往还产生了错误的见解。所以是误解诸法真实义、曲解诸法真实义往往有之。      在《楞严经》中,释迦世尊开示我们:“一切众生无始以来,种种颠倒,业种自然,如恶叉聚,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声闻缘觉,及成外道诸天魔王及魔眷属,皆由不知二种根本,错乱修习。犹如煮沙欲成嘉馔,纵经尘劫终不能得。云何二种?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二者无始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如果以棒喝的观点看,释迦佛此语不啻用一条大棒对我们当头抡来,当令一切众生大吃一惊!从这里可以看出佛法与外道之区别所在仅以“明心”为界,亦当肯定学佛人不明心是不行的了。在这里,佛还告诉我们,众生本有的妙明真心,是“终日行而不自觉”,亦即“百姓日用而不知”时时刻刻都在发挥作用,可惜众生忘记了它,去攀缘外物,为根尘所染,以致很冤枉地堕入轮回。      修行的结果最后就是放下。因为无始劫以来,我们贪著以我为中心,有了正报和依报,所以流落生死之中。这个“我”字本身就是一个粗妄想,已经非常粗的妄想,所以第一关先要破掉我执。我执破掉以后再慢慢破掉法执,法执和我执是俱生的互相依赖的。有时我们不知道我执是个粗妄想,实际里面还有更多的细妄想,细妄想里面还有微细妄想,微细里面还有幽隐妄想。我们有时连名实都不知道,更何况去亲眼实见,这就是我们不知道法界的因缘关系。只有真正开悟的人才会真正见到这些实相,才知道我执就是一个粗妄想。实在没有什么东西,而我们老是认为它是唯一的最真实最根本的,所以拼命地保护它,越保护它这个妄想越坚固,我们在六道里轮回得越多,没完没了。如果你放下我执,不是没有妄想了,我执破了,还有微细妄想,微细妄想破了,还有幽隐妄想,一层一层的。      各种的修行也就是为了放下这个坚固的我,破这个粗妄想,你必须豁出全部力量来放,因为它非常坚固,是坚固妄想。我们的妄想和山河大地一样坚固,和房子一样坚固,你要用身体去碰,碰得头破血流,这是你妄想坚固所致。有些修行者以为自己没有我了,不知道我执是一层一层的,乃至还有微细的坚固的妄想未破,加上名声越来越大,越来越多人恭敬供养,慢慢就会堕入名闻利养。名闻利养也是坚固的妄想,也障碍我们提升自己的修行。       被名闻利养染污,被五欲六尘染污,被妄想分别执着染污,所以你的念不净。被染污的念,叫妄念;如果不被染污,是清净的,这个念就叫正念。学习佛法是为了破除我法二执,得究竟解脱。若夹杂名闻利养心、胜负心和贡高我慢心来学佛,不仅很难得到真实的利益,反而会浇灌我执我慢等烦恼。高峰妙禅师是位大名鼎鼎的禅宗耆宿,但他在年轻时代却是个赶经忏的能手。一天夜里,在斋主家放过焰口,于回寺途中经过一个村庄,庄上的狗向他狂吠,他正在不知如何对付的当口,只听一间屋子里有一老妪问一老翁道:“半夜三更的,什么人还在外面走路,惹得狗子狂吠?”      只听老翁答道:“这时候在外面走路的有什么好人?不是赶经忏的和尚,就是行劫的强盗!”高峰妙禅师不听则已,一听既气愤又惭愧!暗想:真是岂有此理!为什么他好的不比,偏要把我与行劫的强盗相提并论呢?但继之一想,这也是咎由自取,自己既然出了家,就应该听经研教,弘法利生,或是老实修行,了生脱死,为什么要自甘堕落地干这日夜倒置的行业呢?于是便发愿道:“宁坐蒲团冻饿死,不作人间应付僧。”后来他果然成了一代高僧。    释迦牟尼佛被各国人民所信奉,所以常常会得到堆积如山的供养。舍卫城外有一座广阔茂密的森林,佛陀把它称作“舍贪庄严林”。夏天,佛陀带领弟子们进入林中。不久,很多在家弟子追踪而来,并带来很多供养。 为了使弟子们不被利养诱惑,佛陀将所有的比丘集合起来,向大家开示:“诸比丘,利养是修道最大的障碍,就是已证初果的人,也常被它所诱惑,所以,千万不要贪求利养。此外,还有名闻与恭敬,都要看作障道法,应该淡而处之。”      一位弟子问道:“佛陀,我们有了名,弘法的时候不是有更多的人听吗?有了利,做事不是更方便吗?受人恭敬,不是会有更多的人起信吗?为什么说名闻利养是障道法呢?”佛陀答道:“诸比丘,名闻、利养、恭敬是修道者的三关,其害处,能破持戒的皮、禅定的肉、智慧的骨和微妙善心的髓。” 弟子们闻法,信受奉行,只备三衣一钵,安心在林中修行。      我们在这一生当中有证得法身的希望,决定不贪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得彻底放下。名闻利养都是假的,都是虚妄,也是我们无始以来坚固的妄想。我们学佛,一心一意就是要出离三界,这是大前提、大方针。世间所有一切名闻利养、荣华富贵,都要彻底从心里舍得干干净净,要念念为佛法、为众生、为了与佛性及诸佛的本愿相应。如果念念还有一个“我”存在,那就与魔相应;魔跟佛不一样的地方,就是魔念念都为自己。能把“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放下,“贪瞋痴慢”放下,这些人是利根。大凡利根者,这一生当中肯定成就。钝根的人放不下这些名闻利养。这是轮回的根,可是世间人偏偏贪爱。这个贪爱叫迷惑。 
/
本文档为【坚固的妄想】,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