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病126例

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病126例

2014-03-30 1页 pdf 37KB 56阅读

用户头像

is_807289

暂无简介

举报
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病126例 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病 126 例 鲁立宪 孟安琪 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沈阳 110032)   乳腺增生病是妇人良性乳腺病中较为常见病之 一。本病反复发作, 迁延难愈, 属中医“乳癖”范畴。其发 病多以乳腺肿块伴胀痛为主, 病因每于月经周期、情志 因素有关, 由于情志内伤、冲任失调、痰瘀凝结而成, 笔 者自 1993 年至今运用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病 126 例, 疗 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 126 例均为女性。年龄 20~ 30 岁 30 例, 31~ 40 岁 84 例, 41 岁以上 12 例; ...
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病126例
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病 126 例 鲁立宪 孟安琪 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沈阳 110032)   乳腺增生病是妇人良性乳腺病中较为常见病之 一。本病反复发作, 迁延难愈, 属中医“乳癖”范畴。其发 病多以乳腺肿块伴胀痛为主, 病因每于月经周期、情志 因素有关, 由于情志内伤、冲任失调、痰瘀凝结而成, 笔 者自 1993 年至今运用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病 126 例, 疗 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 126 例均为女性。年龄 20~ 30 岁 30 例, 31~ 40 岁 84 例, 41 岁以上 12 例; 病程半年~ 1 年 16 例, 1+~ 2 年 34 例, 3 年以上 76 例; 月经周期正常 70 例, 月经周期: 提前 38 例、错后 18 例; 病位: 单侧 48 例, 双 侧 78 例。 诊断 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 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主要临床现: 多数在乳房外上 象限有一扁平肿块, 扪之有豆粒大小韧硬结节, 可有触 痛。肿块边界欠清, 与周围组织不粘连。乳房可有胀痛, 每随喜怒而消长, 常在月经前加重, 月经后缓解。本病 多见于 20~ 40 岁妇女。体格检查: 一侧或双侧乳房外 上象限扪及扁平状肿块, 质韧, 边界不清, 动度良, 表面 呈颗粒状结节改变, 与皮肤无粘连, 伴压痛阳性, 腋下 及锁骨下未扪及肿大的淋巴结。辅助检查: 乳腺彩色超 声多普勒检查: 分为轻中重 3 型。其中轻型: 增生腺体 呈片状弱回声; 中型: 增生腺体呈结节状光斑改变; 重 型: 增生腺体结构紊乱, 伴有腺管扩张, 走行不规则, 呈 强光斑改变。必要时拍X 光钼靶软片以协助诊断。 2 治疗方法 中药内服以柴胡舒肝散加味化裁。药用: 柴胡 20g, 香附 25g, 青皮、郁金各 20g, 丹参 15g, 赤芍 20g, 海藻 15g, 莪术 20g, 瓜蒌 25g, 大贝母 20g, 牡蛎 40g, 甲珠 15g, 生地 20g, 玄参、鹿角霜各 25g, 仙灵脾、丝瓜络、焦 楂各 15g。如乳房痛甚加延胡索 20g, 制乳没各 10g; 肿 块质坚加昆布 15g, 橘核 20g。上药置于煎药容器内, 加 水 500m l, 煎煮 40 分钟, 取汁 200m l, 每服 100m l, 日 2 次。服药期间停用其它药物, 经期不服药。2 个月为 1 个 疗程。 3 治疗结果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 效标准》。经 1 个疗程治疗后统计疗效。治愈: 乳房肿块 及疼痛消失 48 例; 好转: 乳房肿块缩小, 疼痛减轻或消 失 74 例; 未愈: 乳房肿块及疼痛无变化 4 例。 4 讨 论 现代医学从内分泌学角度认为乳腺增生病多与性 激素代谢紊乱有关, 其中以雌激素水平上升、孕激素水 平下降为主要原因。由于月经周期激素水平变化作用 于乳腺靶器官, 造成乳腺腺体组织间质水肿, 反复发作 日久形成腺体增生样改变。综合国内文献对乳腺增生 病治疗报道, 多数以现代医学内分泌理论为出发点, 提 倡据妇女月经前后期内分泌不同水平进行调节性治 疗, 改善内分泌代谢紊乱, 认为月经前期应以疏肝理气 为主, 月经后期应以调和冲任为主, 给乳癖的治疗带来 了一定的局限性。笔者认为就国内的医疗水平来看, 内 分泌的检测手段尚不能普及, 单纯以性激素的水平变 化, 进行寻找调节性中药药物, 容易走入辨病施治的误 区, 再者月经前后期的变化, 孰为前期, 孰为后期, 很难 分清, 实际两者是辨证统一, 相互转化, 互为因果的关 系。月经前期亦可视为月经后期的继续, 月经后期亦可 视为月经前期的开始。对乳腺增生病的认识不应局限 于此, 临床治疗亦不必拘泥于此。本组病例从月经史来 看, 月经正常 70 例占 55. 6% , 可以说明, 乳腺增生病患 者虽有经前胀痛症状, 但多不影响月经周期, 少数患者 有月经提前或错后, 也不属于月经异常范围, 其治疗不 予考虑。 祖国医学对乳腺增生病, 称之为乳癖, 即包括乳腺 腺体良性增生, 又包括乳腺纤维腺瘤样变, 正如《疡科 集》所言:“乳中结核形如丸卵, 不疼痛, 不发寒热, 其色不变, 其核随喜怒消长, 此名乳癖。”乳癖发病多与 肝、肾、胃及冲任关系密切, 其中以从脏器辨证角度看 与肝肾关系最为密切, 因肝为女子先天, 主藏血, 司血 海, 调和冲任; 乳头属肝, 肝之经络循乳而行, 肝体阴而 用阳, 主升发疏泄, 如忧愁思虑或恼怒伤肝, 令气机不 畅, 乳络瘀滞日久结聚成块。肾为先天之本, 阴阳之根, 精气所系, 化生天癸, 施泄于胞宫, 故有月经之始胞脉 系于肾之说。冲脉起于胞宫, 上散于胸, 内和乳络, 所以 肝肾二脏位于下焦, 共调冲任、胞宫、乳腺。通过临床观 察和治疗探索, 笔者认为对乳癖即乳腺增生病的治疗, 应以调肝益肾为主, 佐以行气化痰、软坚散结及破积消 瘀之品, 据病情不同阶段予以增损。所谓调肝益肾, 调 肝就是疏理气机, 益肾就是协调冲任, 立方寓意亦在于 此。方中柴胡、香附疏肝理气; 青皮、郁金行气散结; 鹿 角霜、仙灵脾益肾扶阳, 温而不燥; 生地、玄参育阴软 坚, 滋而不腻; 海藻、莪术化瘀破积; 丹参、赤芍散血和 冲; 牡蛎、甲珠软坚通络; 瓜蒌、大贝母宽胸化瘀; 焦楂 理脾和胃, 顾护胃气; 丝瓜络乃乳房病之要药, 搜剔乳 络之瘀, 为诸药引经之品。共奏调肝益肾之功, 故疗效 满意。 收稿日期: 1997- 02- 26 编辑: 董维龄 ·862·  第 24 卷 第 6 期1997 年 6 月 辽 宁 中 医 杂 志 L IAON IN G JOU RNAL O F TRAD IT IONAL CH IN ESE M ED IC IN E V o l. 24 N o. 6 Jun. , 1997
/
本文档为【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病126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