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微观经济学课件(高鸿业名誉主编)

2014-03-31 50页 ppt 4MB 29阅读

用户头像

is_882988

暂无简介

举报
微观经济学课件(高鸿业名誉主编)null 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参考书参考书1、范里安 《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 2、瓦里安 《高级微观经济学》 3、平新乔《微观经济学十八讲》 4、平狄克《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 引论第一章 引论 为什么有经济学?为什么有经济学?资源的稀缺性 1、人类欲望的无限性 2、资源的有限性 资源需要配置。null1934年罗宾斯曾给出一个关于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是研究人类行为的一门科学,它考察人们如何处理目的与具有多种用途的稀缺性手段之间的关系。 具有类似思想的另...
微观经济学课件(高鸿业名誉主编)
null 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参考书参考书1、范里安 《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 2、瓦里安 《高级微观经济学》 3、平新乔《微观经济学十八讲》 4、平狄克《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 引论第一章 引论 为什么有经济学?为什么有经济学?资源的稀缺性 1、人类欲望的无限性 2、资源的有限性 资源需要配置。null1934年罗宾斯曾给出一个关于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是研究人类行为的一门科学,它考察人们如何处理目的与具有多种用途的稀缺性手段之间的关系。 具有类似思想的另一种定义是:经济学是研究个人、企业、政府、以及其他组织如何在社会内进行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如何决定社会稀缺资源的使用的科学 一、 西方经济学的含义 一、 西方经济学的含义1.西方经济学:一切与西方经济有关的文献、资料、统计都是西方经济学。它包含三种类别:一是企事业的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二是对一个经济部门或经济领域或经济问题的集中研究成果;三是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考察。2.现代西方经济学:2.现代西方经济学:在西方国家占主流地位的经济学 属于理论经济学的范畴 主要研究资源配置二、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二、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重商主义 古典经济学 边际效用经济学 新古典经济学 凯恩斯经济学 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 现代经济学看不见手的原理看不见手的原理 每个人都在力图应用它的资本来使其生产品能得到更大的价值。一般来说,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进的公共福利为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安乐,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但他在这样做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一种目标,而这种目标决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由于追求自己的利益,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所得到的效果大。两种机制两种机制市场机制 计划机制 混合经济 三、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 三、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作为考察对象的科学。 宏观经济学:以一个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的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的科学。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四、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四、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均衡分析 实证分析和分析 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 边际分析五、微观经济学理论体系概览五、微观经济学理论体系概览 消费者需求 产品供给 要素供给 引致需求 产品市场要素市场居民企业归结为三个基本问题归结为三个基本问题1、生产什么 2、怎样生产 3、为谁生产 六、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条件 六、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条件“经济人”假设 完全信息假设第二章 需求和供给理论第二章 需求和供给理论 第二节 需求曲线 第二节 需求曲线 一、需求 一、需求需求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它有两层含义:一是购买欲望,二是购买能力。 二、需求定理 二、需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即:P ,Q ;P ,Q 。 需求定理有三种表述方法:需求表、需求曲线、需求函数。 1、需求表 1、需求表 2、需求曲线 2、需求曲线 PQD 3、需求函数 3、需求函数用数学函数来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价格之间的对应关系。需求函数可以用下列公式表示:Qd =ƒ(P),线性需求函数为:Qd =α-βP。需求曲线的斜率-1/β。横轴截距纵轴斜率三、影响需求数量变化的其他因素三、影响需求数量变化的其他因素消费者的收入水平(I):同方向 相关商品的价格(PX): 替代关系-替代品:同方向 互补关系-互补品:反方向 消费者偏好(T):同方向 价格预期(Pe):同方向Qd =ƒ(P、I、PX、T、Pe…)四、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四、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于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指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需求量变动与需求变动的区别需求量变动与需求变动的区别假定前提不同 变化原因不同 表现形式不同 经济关系不同 P QO dd´p1P0 Q1Q0Q2 第三节 供给曲线 第三节 供给曲线 一、供给 一、供给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供给也有两层含义:供给意愿、供给能力。二、供给定理二、供给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供给量与商品价格按相同方向变化。即:P ,Q ;P ,Q 。 供给定理有三种表述方法:供给表、供给曲线、供给函数。 1、供给表 1、供给表 2、供给曲线 2、供给曲线PQs 3、供给函数 3、供给函数用数学函数关系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数量和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的对应关系。若只分析商品的价格对供给量的影响,则供给函数可以用下列公式表示:Qs =f(P)。线性供给函数的通常形式为:Qs = -δ+γP横轴截距斜率倒数三、影响供给数量的其他因素三、影响供给数量的其他因素成本(C):反方向 生产技术(V):同方向 相关商品的价格(PX): 替代品:反方向 互补品:同方向 生产者价格预期(Pe):反方向四、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四、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供给的变动指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供给量变动与供给变动的区别供给量变动与供给变动的区别假定前提不同 变化原因不同 表现形式不同 经济关系不同 P O QSS´ P2P1Q1 Q3Q2 第四节 均衡价格 第四节 均衡价格 一、均衡价格的含义一、均衡价格的含义某种商品市场供给量与市场需求量完全相等时的价格。 P OQ PeQeE DS 二、均衡价格的决定 二、均衡价格的决定均衡价格的形成也就是价格决定的过程,它是由供求双方在竞争过程中自发形成的。当实际价格偏离均衡价格时,市场上总存在着变化的力量,最终达到市场的均衡或市场出清。1.用表、图分析均衡价格的形成1.用表、图分析均衡价格的形成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供>求 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供<求 E P1 PeP2D S PQ OQeQd2Qs1Qd1Qs22.用函数形式分析均衡价格的形成2.用函数形式分析均衡价格的形成 Qd =α-βP = 800-100P Qs = -δ+γP = -400+200P Qd = Qs 得:P=4,Qd = Qs = 400三、均衡价格的变动三、均衡价格的变动 需求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1.需求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1.需求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需求的变动会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 P3 P OQ P2P1Q3Q1Q2S D3 D1D2E1E3 E22.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2.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供给变动会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 P3 OP1 P2Q3Q1Q2S1DE1E3 E2Q PS3S2四、供求定理四、供求定理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的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第五节 经济模型、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第五节 经济模型、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一、经济模型 一、经济模型经济模型可用文字和数学两种形式表示。 文字表述:经济模型指用来描述所研究的经济事物的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结构。 数学形式有两种:一是几何图形,二是方程式(经济数学模型)。二、经济数学模型的基本要素-变量二、经济数学模型的基本要素-变量变量分为内生变量、外生变量和参数。 内生变量是模型本身所要决定的变量。外生变量(参数)是模型外因素已经决定的已知变量。三、经济模型分类三、经济模型分类经济模型分为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有静态分析方法、比较静态分析方法和动态分析方法。 静态分析方法:由外生变量求内生变量的分析方法。 比较静态分析方法:研究和比较外生变量变化对内生变量的影响。 动态分析方法:研究不同时点上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Qd =α-βP = 800-100P Qs = -δ+γP = -400+200P Qd = Qs 得:P=4,Q = Qd = Qs = 400 Qd =α-βP = 1100-100P Qs = -δ+γP = -400+200P Qd = Qs 得:P=5,Q = Qd = Qs = 600 Qd =α-βP = 800-100P Qs = -δ+γP = -700+200P Qd = Qs 得:P=5,Q = Qd = Qs = 300 Qd =α-βP = 800-100P Qs = -δ+γP = -400+200P Qd = Qs 得:P=4,Q = Qd = Qs = 400 Qd =α-βP = 1100-100P Qs = -δ+γP = -400+200P Qd = Qs 得:P=5,Q = Qd = Qs = 600 Qd =α-βP = 800-100P Qs = -δ+γP = -700+200P Qd = Qs 得:P=5,Q = Qd = Qs = 300 1.2.3.第六节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第六节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一、弹性 一、弹性 弹性反映的是两个存在着函数关系的经济变量之间相对数的比例。 e =△Y/Y△X/X或:e= dY/YdX/X弧弹性点弹性二、需求弹性(需求的价格弹性)二、需求弹性(需求的价格弹性) 1.定义: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其公式为: 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需求量变动率/价格变动率ed=- = - △Q/Q△P/P△Q△PPQ弹性与斜率 ed=βPQ2、需求弧弹性2、需求弧弹性 某商品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其公式为:ed= -ΔQΔPPQ 弧弹性的计算举例:弧弹性的计算举例:需求函数为Qd=2400-400P,求A、B之间的弧弹性。 1.从A—B降价时: P=5,Q=400, ΔQ=400,ΔP=-1 因此,ed=5 2.从B—A涨价时:ed=2 P O Q 54 AB40080024006需求弧弹性的中点公式:需求弧弹性的中点公式: ed= - 用中点公式计算上式为: ed=3 △Q△PP1+P22 Q1+Q2 2null弧弹性分类: P1P2 P1P2 P1P2Q1 Q2 Q1Q2Q1Q2ed>1富有弹性ed<1缺乏弹性ed=1单一弹性ed= ∞完全弹性 ed=0 完全无弹性 3、需求点弹性 3、需求点弹性 表示需求曲线上某一点上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其公式为:ed= -(dQ/dP)(P/Q)。用公式计算点弹性用公式计算点弹性需求函数为Qd=2400-400P,分别求A、B两点的点弹性。 解:dQ/dP=(2400-400P)′=-400 A点的点弹性: ed=400x(5/400)=5 同样可计算B点的弹性 OQ PD54400800AB点弹性的计算用几何方法计算点弹性用几何方法计算点弹性ed=- = = = = = 点弹性的几何意义 上例中:ed= = = = =2A FCG OBdQdPPQOBOAOFOGGBGCGCOGGBOGBCACOFAF 468002400GBOGOFFC160080042点弹性的类型点弹性的类型中点的弹性ed=1 中点以下的弹性ed<1 中点以上的弹性ed>1 水平的需求曲线ed= ∞ 垂直的需求曲线ed= 0中点Ced=1ed<1ed>1ABed= ∞ed= 04.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4.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商品的可替代性 商品用途的广泛性 对生活的重要程度 某商品的支出在总支出中的比重 消费者调节需求量的时间null 5、需求弹性与厂商的销售收入 (需求弹性的应用)TP=PQ P1P2Q1 Q2 (1)ed>1 富有弹性ABC O价格为P1时,TP为OP1AQ1的面积;价格为P2时,TP为OP2BQ2的面积,且OP2BQ2的面积> OP1AQ1的面积。因此,当ed>1时,商品的价格变动与厂商的销售收入成反方向变动。null P1P2 Q1Q2 (2)ed<1 缺乏弹性ABC O价格为P1时,TP为OP1AQ1的面积,价格为P2时,TP为OP2BQ2的面积,且OP2BQ2的面积0 PY OQX互补关系 eXY<0三、需求的收入弹性三、需求的收入弹性 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量变动的反应程度。其公式为: eM=ΔQ/QΔM/M=ΔQΔMMQ需求收入弹性分类需求收入弹性分类eM>0,正常品,同方向变动 eM <1,缺乏弹性的生活必需品 eM >1,富有弹性的奢侈品 eM<0,劣等品,反方向变动 O MQeM>0MOQeM< 0 恩格尔定律 恩格尔定律 在一个家庭或在一个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用弹性概念来表述恩格尔定律为:对于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来说,富裕程度越高,则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就越小;反之,则越大。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全部收入四、供给弹性(供给的价格弹性)四、供给弹性(供给的价格弹性) 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它是商品的供给量变动率与价格变动率之比。1.供给弧弹性1.供给弧弹性定义;供给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弹性。 公式: 计算:用上述公式或中点公式计算 ΔQ/QΔP/Pes==ΔQΔPPQ2.供给点弹性2.供给点弹性定义:供给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 公式: 计算:用公式或几何方法计算 es= =es=dQ/QdP/P=dQdPPQBCABABOBBCOB P OQACBeS <1 ACOBPQeS >1 3. 供给弹性的分类3. 供给弹性的分类eS >1,富有弹性 eS <1,缺乏弹性 eS =1,单一弹性 eS=∞,完全弹性 eS =0,完全无弹性 POC1QS1S3S2P1P3P2 A1A2A3(C3)C2BOB4.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4.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时间因素:长期内eS大;短期内eS小 生产成本:成本变化大的eS大;反之亦是 生产周期:周期长的eS小;周期短的eS大 生产技术:技术先进的eS大;反之亦是第七节 运用供求曲线的事例第七节 运用供求曲线的事例事例1:易腐商品的售卖事例1:易腐商品的售卖P1Q1P2Q2OCAP3B价格过高,销售者的收入会减少。(OP1AQ1和OP2CQ2的面积)价格过低,销售者的收入也会减少。(P1P3BA 的面积)事例2:价格放开事例2:价格放开一般情况:商品的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时,价格放开会使供给量增加。 特殊情况: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线时,价格放开不能增加供给量。DSEPeQeP1QdQsPeQeP1QdDSE事例3:谷贱伤农事例3:谷贱伤农农业丰收了,农民收入反而减少 原因:农产品是缺乏弹性的产品,ed <1 POQDS1S2 E1 E2 P1P2Q1Q2丰收后的收入OP2E2Q2的面积<丰收前的收入OP1E1Q1的面积事例4: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事例4: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最高限价是政府的产品的最高价格。目的是为了减少通货膨胀和抑制垄断。结果会造成供不应求。 最低限价是政府规定的产品的最低价格。目的是为了支持某行业的发展。结果会导致供大于求。POQDSE PeQeP1QSQdD S EPeQeP1QdQS 第三章 效用论 第三章 效用论 需求曲线——消费者行为 供给曲线——生产者行为 效用论也称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一节 效用论概述 第一节 效用论概述 一、效用 1.概念: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同一商品,不同人的效用评价不同; 同一人,不同时期对同一商品的效用评价不同。 2.效用的度量方法 2.效用的度量方法基数效用论者——边际效用分析方法 基数:加总,效用单位,支付意愿 序数效用论者——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 序数:不可加总,顺序、等级 二、基数效用论的边际效用分析法二、基数效用论的边际效用分析法 基数效用论者认为,效用有两种:总效用、边际效用。 1.总效用(TU) 1.总效用(TU)定义:消费者从消费一定数量的商品中所获得的效用总和。 总效用函数:TU= ƒ(Q) 总效用曲线:向上凸的曲线。 TU变化规律:随着Q的增加,TU先上升;达到最大后;再下降。O Q TUAB2.边际效用 (MU)2.边际效用 (MU)定义: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量。 边际效用的函数式:MU= 或:MU= 边际效用曲线: 向右下方倾斜。△TU△QdTUdQ OQMU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假定其他条件不变,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连续增加的每一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规律成立的原因: (1)生理、心理 (2)商品用途3.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 总效用的导数即是边际效用3.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 总效用的导数即是边际效用MU>0时,TU增加 MU<0时,TU减少 MU=0时,TU最大OQMUTUOQTU MUAB以递减 的速度 4.货币的效用() 4.货币的效用() 货币的边际效用也是递减的:随着消费者货币收入量的增加,每增加一元钱给消费者带来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货币的边际效用通常假定为不变的常数。三、基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三、基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1.定义:当消费者收入既定时,消费者可通过购买选择,而使购买到的商品组合的效用实现最大化。 2.消费者均衡的约束条件: I=P1X1+P2X2+  +PnXn I=P1X1+P2X2 收入 水平商品 价格3.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3.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MU1P1=MU2P2=  =MUnPn=MU1P1=MU2P2=  如果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和商品的价格既定,则消费者使自己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其价格之比相等。或者说,消费者使自己花费在各种商品的最后一元钱的边际效用相等,且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MU1MU2=P1P2均衡条件的证明均衡条件的证明 MU1 P1≠MU2P2MU1P1MU2P2减少商品1的 购买,增加 商品2的购买增加商品1的 购买,减少 商品2的购买MUiPi≠MUiPi<MUiPi>减少商品 i的购买增加商品 i的购买四、需求曲线的推导四、需求曲线的推导由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推导 由消费者均衡条件推导1.由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推导需求曲线1.由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推导需求曲线 商品的需求价格由边际效用决定,而边际效用是递减的,所以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价格(需求价格)会越来越低。(Q MU P )DP1Q1QP2.由消费者的均衡条件推导需求曲线2.由消费者的均衡条件推导需求曲线 表明随着商品购买数量增加,商品的需求价格P同比例于边际效用MU的递减而递减。(Q , MU , P ) Pi=(为常数)MUi五、消费者剩余(CS)五、消费者剩余(CS) 1.定义: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 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公式为:消费者剩余=愿意支付的总价格-实际支付的总价格 如:猪肉的市场价格6元 购买第1斤时 愿意支付的价格为8元 CS为2元 购买第2斤时 愿意支付的价格为7.5元 CS为1.5元 购买第3斤时 愿意支付的价格为7元 CS为1元 购买第4斤时 愿意支付的价格为6.5元 CS为0.5元 2.用图形表示消费者剩余2.用图形表示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是需求曲线以下,市场价格以上的三角形面积。 O PQDS E P0Q0A3.用数学公式表示CS3.用数学公式表示CS 设需求函数为Qd =ƒ(P),反需求函数为Pd = ƒ(Q),则: OQOCS=dQ–P0Q0消费者愿意 支付的价格消费者实际 支付的价格∫ƒ(Q)第2-4节 序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第2-4节 序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偏好及其假定 无差异曲线(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预算线 消费者均衡一、偏好及其假定一、偏好及其假定 1.偏好 偏好表示消费者对商品的喜欢程度。 判断喜欢程度高低的依据是商品的效用。 假定偏好不变。2.偏好的假定2.偏好的假定完备性:A>B,AB,B>C,则A>C 不饱和性:两个商品组合中,消费者总是认为数量多的比数量少得好。二、无差异曲线二、无差异曲线 1.概念:能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的两种商品所有组合的曲线。无差异曲线又叫等效用曲线。X2X1OU1ABCX12X22X32 X11X21X31U2U32.无差异曲线的特点2.无差异曲线的特点在平面坐标图中可以有无数条曲线。离原点越远的效用水平越高;离原点越近的越低。 同一平面坐标图中的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 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原因: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递减规律OX1X2U1U2BCD3.商品的边际替代率(MRS12)3.商品的边际替代率(MRS12)定义:指在保持效用水平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每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购买数量所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购买量。 公式:MRS12= - △X2/ △X1,当△X1→0时, MRS12= - dX2/ dX1 无差异曲线上某一点的边际替代率就是无差异曲线在该点的斜率的绝对值。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了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即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了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即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 X1X2O4ABCD△X1△X2△X32314.无差异曲线的特殊形状4.无差异曲线的特殊形状完全替代品:两种商品之间的替代比例是固定不变的,两商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MRS12是一个常数,相应的无差异曲线是一条斜率不变的直线。 完全互补品:两种商品必须按固定不变的比例同时被使用。相应的无差异曲线为直角形状。 O牛奶咖啡123123O镜片镜架12312UU'4 三、预算线 三、预算线 1.概念:在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情况下,消费者用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 依据P1X1+P2X2=I,将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X1和X2,在坐标图上画出的直线即为预算线。 OX1 X2 AB 横截距 X1=I/P1 纵截距 X2=I/P2 CX1X2.D.E2.预算线方程及斜率2.预算线方程及斜率预算线方程: 预算线的斜率:X2=P2P1P2X1–P1P2I–3.预算线的变动3.预算线的变动X1X2BI/P1I/P2AI不变,P1、P2同方向同比例变化P1和P2同比例下降时,向右平移P1和P2同比例上升时,向左平移I增加时, 向右平移I减少时, 向左平移P1、P2不变I变平移null AB'B''BAA'A''I/P2I/P1BI、P2不变P1变化I、P1不变 P2变化旋转P1下降时,向右旋转P1上升时,向左旋转P2下降时,向右旋转P2上升时,向左旋转四、消费者均衡四、消费者均衡 1.含义:在假定收入水平和商品价格不变时,消费者的最优购买行为。 消费者的最优购买行为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1)该商品组合能给消费者带来最大效用 (2)该商品组合位于预算线上X1X2 ABU1U2U3EX*1X*2GH2.均衡条件2.均衡条件 在均衡点E 上,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的斜率的绝对值相等,即两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商品的价格之比:MRS12=P1/P2 市场上消费者每减少一 个单位商品2的购买能增 加一个单位商品1的购买消费者愿意每减少一 个单位商品2需增加0.5 个单位商品1的购买 增加商品2的购买, 减少商品1的购买 增加商品1的 购买,减少 商品2的购买证明MRS12=dx2/dx1=1/0.5>1/1=P1/P2MRS120时,TPL增加 MPL上升,TPL递增 MPL下降,TPL递减 3.平均产量AP的变化3.平均产量AP的变化变化规律: L3以前,TPL增加 L3时,TPL最大 L3之后,TPL减少 变化原因: MPL > APL时, APL增加 MPL = APL时, APL最大 MPL < APL时, APL减少四、三种产量之间的关系四、三种产量之间的关系MP和TP的关系:MP值是TP曲线上点的切线的斜率。MP的零点值是TP的最低点。MP的最大值是TP的拐点。 MP和AP的关系:如果边际量大于平均量,则平均量增加;如果边际量小于平均量,则平均量减少。MP与AP交于AP的最高点。 AP和TP的关系:AP是TP曲线上任一点与坐标原点的线段的斜率。AP=TPL五、生产的三个阶段五、生产的三个阶段第I阶段:L3以前。TP上升;AP上升并达到最大值;MP上升到最大值,且MP大于AP。L与K不是最佳比例,厂商不会停止生产,会扩大到下一阶段。 第Ⅲ阶段: L4之后。TP下降;AP继续下降;MP为负值。 L与K也不是最佳比例,厂商会减少生产到上一个阶段。 第Ⅱ阶段:L3-L4之间。TP上升;MP为正值。是生产者进行短期生产的决策区间。这一阶段起于MP与AP交点处,即AP的最高点;终止于MP与横轴的交点处,即MP的零点处。第4-9节 长期生产函数 (两种可变要素的函数)第4-9节 长期生产函数 (两种可变要素的函数)等产量曲线及边际技术替代率(第4节) 等成本线(第5节) 生产者均衡(第6节) 规模报酬(第7节)一、等产量曲线一、等产量曲线 1.定义:产量既定时,K与L两种要素各种不同组合点的轨迹。即把产量相等的各个K与L的组合点的连线。LKAK1L1L2K2BCL3K3Q1Q2Q3OR等产量曲线表示产量不变,而K与L投入的比例是变化的。由原点出发引出的一条射线OR表示K与L的投入比例不变,而产量是可变的。2.等产量曲线的特点2.等产量曲线的特点斜率为负。 可以画出无数条等产量曲线。离原点越近的产量水平越低,离原点越远的产量水平越高。 任何两条等产量曲线不能相交。 等产量曲线在一般情况下凸向原点。 原因:边际技术替代率 递减规律ABCQ1Q2二、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二、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1.概念:在维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所减少的另一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公式:MRTSLK= - = - 边际技术替代率是等产量曲线的切线的斜率。△K △LdK dL边际技术替代率可以表示为两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边际技术替代率可以表示为两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 MRTSLK=MPL MPK证明:|△L•MPL|=|△K•MPK|增加劳动投 入带来的产 量的增加减少资本投 入带来的产 量的减少MPL MPK=△K △L=MPTSLK2.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2.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产量既定时,随着劳动投入量的等量增加,资本投入的减少量是递减的。L KL1QAK1L2BK2L3CK3 三、等成本线 三、等成本线 1.含义:在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厂商可以购买到的L与K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成本方程为:C= L+K 或者为: K=C – L等成本线 的斜率LKABCL1K1.D.E C/C/2.等成本线的变动2.等成本线的变动平行移动:  、不变,当C增加时, 右移;当C减少时,左移。 旋转移动:C不变, 、一个变化, 一个不变。 增加,左转;  减少,右转。AB四、生产者均衡四、生产者均衡由最优生产要素组合得到利润最大化 既定成本下的产量最大化 既定产量下的成本最小化 由利润最大化得到最优生产要素组合1.既定成本下产量最大化的生产要素组合1.既定成本下产量最大化的生产要素组合 LKABQ1Q2Q3EL1K1生产者均衡的条件是: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线的斜率的绝对值相等,即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要素的价格之比,MRTSLK=  /或者:/=MPL/MPK MPL/ = MPK/ 生产者均衡条件的证明生产者均衡条件的证明LKABQ1Q2Q3EL1K1ab在a点: MRTSLK= = > = dKdL4 1生产过程中,厂商 每减少1个单位的 资本投入需增加0.25 个单位的劳动投入生产要素市场上厂 商每减少1 个单位 的资本投入需增加 1个单位的劳动投入厂商会增 加L的投 入,减少 K的投入112.既定产量下成本最小化的生产要素组合2.既定产量下成本最小化的生产要素组合 LKABQ EL1K1生产者均衡的条件是: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线的斜率的绝对值相等,即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要素的价格之比,MRTSLK=  /或者:/=MPL/MPK MPL/ = MPK/ 生产者均衡条件的证明生产者均衡条件的证明LKABQ1EL1K1ab在b点: MRTSLK= = < = dKdL24 21生产过程中,厂商 每减少2个单位的 资本投入需增加4 个单位的劳动投入生产要素市场上厂 商每减少2 个单位 的资本投入需增加 1个单位的劳动投入厂商会增 加K的投 入,减少 L的投入3.由利润最大化得到最优生产要素组合3.由利润最大化得到最优生产要素组合利润=收益–成本 = P•Q – C = P•ƒ(L,K)–(  L+K ) 当利润最大时,一阶导数为0,可得到: L=P •ƒ L–=0K=P •ƒK–=0MPLMPK=五、生产者均衡的变动五、生产者均衡的变动成本C变化后,对生产者均衡的影响 产量Q变化后,对生产者均衡的影响null 1.C上升,均衡点右移;C下降,均衡点左移 2.Q增加,均衡点右移;Q减少,均衡点左移 EABE'E''C/ C/ONON为扩展线,是一条等斜线,是不同的等产量曲线与不同的等成本线切点的连线,是生产均衡点的轨迹。当成本或产量发生变化后,厂商会沿扩展线选择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六、规模报酬六、规模报酬指企业生产规模变化与由此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生产规模变化指投入生产中的两种要素K、L的变化。 设 为L、K增加的倍数,α为产量Q增加的倍数,则: Q=ƒ(L,K) αQ=ƒ(L, K) 规模报酬有三种:规模报酬有三种:LKQ1=100Q2=200Q3=300R规模报酬不变 α=ABCL1K1L2K2L3K3规模报酬递增 α>规模报酬递减 α<第五章 成本理论第五章 成本理论成本理论概述 短期成本理论 长期成本理论第一节 成本理论概述第一节 成本理论概述一、机会成本 1.定义:生产者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其他产品生产中的最高收入。 或者说是,某种资源用于特定用途后所放弃的用于其他用途的最高收入。 收入 机会成本 种玉米 100元 300元 种蔬菜 200元 300元 养鱼 300元 200元2.机会成本形成的条件2.机会成本形成的条件资源是稀缺的 资源有多种用途二、成本的构成二、成本的构成外显成本:厂商用于购买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或者指,厂商把购买的生产要素用于其他用途时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隐含成本:厂商用于生产过程中的自有生产要素的总价格。或者指:厂商的自有生产要素用于其他用途时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隐含成本中包含正常利润。三、利润三、利润 利润(经济利润、超额利润):厂商所追求的最大利润。是总收益与总成本的差额。 正常利润:对企业家才能的支出。它属于隐含成本。 总收益 – 总成本 = 经济利润 (PQ) (外显成本 隐含成本) 含正常利润 四、成本函数四、成本函数成本函数反映的是成本与产量之间的经济关系。即C=ƒ(Q) 短期成本理论(2-3节) 成本理论 长期成本理论(4节)第2-3节 短期成本函数第2-3节 短期成本函数短期成本总成本 总不变成本TFC总可变成本TVC平均成本 平均总成本AC 平均不变成本AFC 平均可变成本AVC边际成本MC一、短期成本总成本TC1.总不变成本TFC1.总不变成本TFC定义:厂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量对投入的不变生产要素支付的成本。 TFC不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QCTFCTFC2.总可变成本TVC2.总可变成本TVC含义:厂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量对投入的可变生产要素支付的成本。
/
本文档为【微观经济学课件(高鸿业名誉主编)】,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