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麻风病简介

麻风病简介

2014-04-03 17页 ppt 124KB 88阅读

用户头像

is_198243

暂无简介

举报
麻风病简介null麻风病简介麻风病简介 麻风(leprosy)是由麻风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黏膜和周围神经。麻风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   麻风分枝杆菌(简称麻风杆菌)为G+细菌,离开人体后生活力很弱,自然干燥环境中只能存活1.75天,在0℃时可存活3~4周,但煮沸8分钟或日光直射2~3小时可使之丧失繁殖力。流行病学流行病学传染源:主要是多菌型麻风患者,其鼻腔及上呼吸道分泌物每天排菌可达数百万条。 传播途径:飞沫传播(呼吸道)是主要方式,生活密切接触也可传播。 易感人群:人有不同易感性,...
麻风病简介
null麻风病简介麻风病简介 麻风(leprosy)是由麻风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黏膜和周围神经。麻风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   麻风分枝杆菌(简称麻风杆菌)为G+细菌,离开人体后生活力很弱,自然干燥环境中只能存活1.75天,在0℃时可存活3~4周,但煮沸8分钟或日光直射2~3小时可使之丧失繁殖力。流行病学流行病学传染源:主要是多菌型麻风患者,其鼻腔及上呼吸道分泌物每天排菌可达数百万条。 传播途径:飞沫传播(呼吸道)是主要方式,生活密切接触也可传播。 易感人群:人有不同易感性,发病高峰年龄为10~30岁,2岁以下婴幼儿及70岁以上老年人很少发病。临床分型临床分型5级分类法(免疫光谱分类法):根据机体免疫力由强到弱、麻风杆菌数量和类型演变来分型,包括结核样型麻风(TT)、界线类偏结核样型麻风(BT)、中间界线类麻风(BB)、界线类偏瘤型麻风(BL)、瘤型麻风(LL)。 麻风早期为未定类麻风(IL),可演变成任一类型。 麻风杆菌数量:LL>BL>BB>BT>TT 机体免疫力:LL<BL<BB<BT<TT 1981年,WHO麻风研究小组将麻风分为少菌型麻风(PB)和多菌型麻风(MB),前者包括IL、TT和BT,后者则为LL、BL和BB。       麻风杆菌感染后的系列变化麻风杆菌感染后的系列变化接触麻风杆菌亚临床感染抵抗力强而不发病IL自愈BBLLBLTTBT未经治疗的进展情况治疗后的进展情况消退TTBTBBBLLLTTBTBBBLLL消退临床现临床表现未定类麻风 皮损为单个或数个浅色斑或淡红斑,表面光滑无浸润,境界清楚或不清楚。 局部轻至中度感觉障碍,神经症状较轻,可有浅神经粗大但极少发生运动障碍和畸形。 多数查菌阴性,麻风菌素试验可阴性或阳性。 本型可自愈,亦可转变为其他型。临床表现临床表现结核样型麻风 皮损为较大的红色斑块,境界清楚或稍隆起,表面干燥粗糙,毳毛脱失,可覆盖鳞屑。 皮损常局限,数目少,不对称累及面、肩、臀、四肢等少汗易受摩擦的部位。 皮损附近可摸到粗硬的皮神经,周围神经也可粗大,并致神经功能障碍(感觉和出汗障碍、肌肉萎缩、运动障碍及畸形)。 查菌阴性,麻风菌素试验多呈强阳性。 经治疗后皮损消退较快,预后较好,少数可自愈。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瘤型麻风 皮损数目多且对称,发展快,受累组织器官范围广。 皮损可为斑疹、斑块、结节及弥漫性浸润。眉、发脱落。眉部及额部结节导致狮面。 周围神经普遍受累,导致明显感觉及出汗障碍、面瘫、手足运动障碍和畸形、足底溃疡和骨质疏松。 淋巴结、睾丸、眼和内脏器官受累严重。 皮损处可查见大量细菌,麻风菌素试验阴性。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麻风反应 在麻风的慢性病程中,突然出现急性或亚急性病变,原有皮损或神经损害加重,发生新的皮损或神经损害,伴有畏寒、发热、乏力、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等症状。 常见诱因:气候变化、药物、精神因素、内分泌改变(月经前后或妊娠后)、预防接种、酗酒、过度劳累、营养不良、外伤和手术治疗。 Ⅰ型麻风反应(细胞免疫),多发生在BT、BB、BL患者,皮损和神经损害加重,多无全身症状。 Ⅱ型麻风反应(体液免疫),多见于LL或BL,成批出现皮疹,伴全身症状及急性淋巴结炎、急性睾丸炎等。临床表现临床表现纯神经麻风:  亦名原发性神经炎性麻风,指仅累及一根或多根周围神经而不伴有皮损的麻风。部分病例可能实际上为既往治疗或治疗不足的患者,其皮损在就诊时已经消失。各型麻风的临床特点各型麻风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组织病理:TT主要表现为真皮小血管及神经周围有上皮样细胞浸润,抗酸染色常查不到抗酸杆菌;LL表现为真皮内含有泡沫细胞(即麻风细胞)肉芽肿,抗酸染色显示泡沫细胞内有大量的麻风杆菌,因不侵犯真皮浅层,故表皮与真皮间有一无浸润带。 麻风杆菌检查:取活动性皮损组织液印片进行抗酸染色,TT多呈阴性,LL多呈阳性。 麻风菌素试验:用于测定机体对麻风杆菌的迟发型变态反应,TT多呈强阳性,而LL多呈阴性。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诊断依据诊断依据皮损伴有感觉障碍及闭汗,或有麻木区。 周围神经受累,表现为神经干粗大伴相应功能障碍。 皮损组织切片或组织液涂片查到麻风杆菌。 病理可见特征性病变。 符合上述4条中的2条或2条以上,或符合第3条者一般可确立诊断。 需与多种皮肤病进行鉴别。治疗原则治疗原则杀灭细菌,终止传染; 防治麻风反应,减少神经损害; 指导患者进行自我护理,保护麻木肢体; 及时处理神经损害所致的并发症; 对患者进行社会—心理—经济康复,帮助其回归社会。治疗方案治疗方案谢谢大家!!谢谢大家!!
/
本文档为【麻风病简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