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纳米压印

2014-04-04 50页 ppt 6MB 41阅读

用户头像

is_149352

暂无简介

举报
纳米压印null奈米壓印(微影)技術簡介 Introduction to Nanoimprint (Lithography) Technology奈米壓印(微影)技術簡介 Introduction to Nanoimprint (Lithography) Technology 國立東華大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 張 文 固 博 士 資料來源:工研院機械所、期刊論文、網路資訊奈米科技論壇OutlineOutline奈米科技之...
纳米压印
null奈米壓印(微影)技術簡介 Introduction to Nanoimprint (Lithography) Technology奈米壓印(微影)技術簡介 Introduction to Nanoimprint (Lithography) Technology 國立東華大學 科學與學系 張 文 固 博 士 資料來源:工研院機械所、期刊論文、網路資訊奈米科技論壇OutlineOutline奈米科技之發展 奈米壓印技術介紹 前世:LIGA技術 LIGA技術 深刻技術 微電鑄技術 微成形技術 LIGA製程範例 LIGA-like 今世:熱壓式奈米壓印技術、紫外線基奈米壓印技術 奈米壓印技術之技術瓶頸 奈米壓印技術之應用null奈米科技之發展 半導體、光電元件之持續微小化null微影:製程和曝光系統Source: Fundamentals of Microfabrication, ed. By M. Madou, CRC Press (1997)null微影:曝光之光阻解析度Source: Fundamentals of Microfabrication, ed. By M. Madou, CRC Press (1997)nullSource: Fundamentals of Microfabrication, ed. By M. Madou, CRC Press (1997)微影:曝光之景深null半導體製程能力之現況Source: ITRI/MIRLnullnull製造技術之考慮因素次世代 奈米結構 製造技術nullSource: ITRI/MIRLnull技術比較Source: ITRI/MIRLnull奈米壓印技術介紹 - 前世:LIGA技術何謂LIGA及目的何謂LIGA及目的LIGA結合了:光刻術(Lithography)、電鍍鑄模技術(electroforming),以及微成形之模造(molding)量產技術。 所適用的材料範圍包括半導體、金屬、高分子及陶瓷等。 可看成傳統機械的模具產業,但尺寸在微奈米。 目的: 可用於製造高深寬比之微結構。最大可達100的高深寬比。 可製作複雜之3D結構。 具較強之結構強度與電、磁致動特性。 實現機器縮小化的夢想。nullLIGA 技術簡介Source: IMM, from networkLIGA技術應用產業/產品LIGA技術應用產業/產品資訊電子、光電通訊、生化科技、半導體、精密儀器… LIGA製程三大技術:X光曝光微影技術、微電鑄技術、微成形技術。 深刻技術:光源部份 X光因具有短波長、穿透力強的特性。 可提供次微米精度、次微米解析度和高深寬比的光刻能力。 1975年,IBM即開始嘗試。1982年德國卡斯魯爾核能研究所開發成功。同步輻射光同步輻射光X光LIGA製程一般均使用同步輻射光(synchrotron radiation)作為曝光光源。 準直性:其發散角在1mrad以下。 光強度高:為一般X光機的十萬倍以上,大幅縮短曝光時間。 全球適合做X光LIGA製程的同步輻射光源,僅有30座。 需選擇適當波長的光源進行曝光。標準即為光源對光刻精度的影響。 繞射現象 光電子散射 最小的誤差的波長約為0.2~0.6nm。X光微影之優缺點X光微影之優缺點優點 波長短,解析度高,具有奈米製程能力。 繞射現象甚小。 穿透力強,光罩上的污染、微粒不會轉印在晶圓上。可用較厚之光阻,適用於高深寛比之結構。 缺點 縮小步進機製作不易。 晶圓對準問題不易解決。 光罩製作不易。 X光能量高,會對光罩加熱。X-ray 光阻材料(PMMA)X-ray 光阻材料(PMMA)俗稱壓克力,屬於正型光阻,最普遍採用的光阻。 優點: 光刻解析度高(~0.2um) 優異的光刻面品質(Ra <30nm) 缺點: 感光度低:感光劑量約為4J/cm3,若要單次曝光500um厚的光阻,需6小時的曝光時間。 抗應力腐蝕(stress corrosion)性質不佳:因累積內應力,發生應力腐蝕現象。nullLIGA 技術簡介:曝光與顯影Source: Fundamentals of Microfabrication, ed. By M. Madou, CRC Press (1997)X光光罩X光光罩典型的光罩包含吸收體、鼓膜和框架。 吸收體必須能吸收X光,多為高原子序、高密度的材料,如金。 鼓膜則需盡可能透光,多採用低原子序、低密度的材料,如鈹。 極為脆弱。 價格昂貴。光阻 基板框架鼓膜 吸收體微電鑄技術微電鑄技術把原形母模放在陰極上,利用電鍍原理沉積至適當的厚度,再使其與母模分離,此製程可用以生產各種金屬模具和精密零組件。 利用電鍍(electroplating)原理。 電鑄的沈積過程乃是一個個原子之堆積,故可完整複製原母模的所有訊息。 由於電鑄層厚,故易產生內應力(internal stress)、變形及針孔等問題,必須將電鑄操作參數如鑄液成份、pH值、溫度、添加劑及雜質等,在電鑄程序中控制管理。微電鑄原理微電鑄原理外部電路:直流電源(DC) 陰極(被鍍物品) 電鍍溶液 陽極(欲鍍上物品的金屬)Anode Solution CathodeM  Mn+ +ne-Mn+ +ne-  MworkAMain ACAm meterRectifier (V)電鑄用電鍍液電鑄用電鍍液基本分類 金屬電鑄:Ni, Cu, Au, Ag及Pt等。 合金電鑄:Ni-Fe, Ni-Co, Ni-Mn及Ni-W等。 複合電鑄:Ni-SiC, Ni-Al2O3及Ni-Diamond等。 金屬或合金電鑄:應用上標準的電鑄材料是鎳,因鎳具有容易電鑄及抗腐蝕性佳的特性。但是其質軟(硬度250Hv),適較無磨耗問題的塑膠結構。 合金或複合電鑄:製作低應力、高硬度(550Hv)、強韌、耐撞擊與耐磨耗之模具。電鑄成長速率及厚度電鑄成長速率及厚度成長率方程式:指出在電鍍發生前能輕易估計成長率和電沈積的厚度。 估計成長率和電沈積的厚度並不容易。由於陰極的電流密度通常不均勻,不均勻的電流密度會導致不均勻的金屬分佈。 有兩個因素影響電流密度,主要為電流分佈和極化現象。 電鑄完成後,鑄件必須進行純水沖洗並加以乾燥,以避免鑄件表面產生斑點、鏽及變色。 為了使電鑄後的結構高度均一或表面平滑,必須在去除光阻前經過研磨拋光(CMP, 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以適應結構的應用或後續的工作。微成形技術(Micro molding)微成形技術(Micro molding)Micro molding泛指利用模具來進行微結構的創型或複製。 常見Micro molding process包含: Hot embossing (熱壓成形) Nanoimprint (奈米壓印) Micro injection molding (微射出成形)模具材料機械性質模具材料機械性質強度(strength) 展延性(ductility) 硬度(hardness) 韌性(toughness) 彈性模數(modulus of elasticity) 熱膨脹(thermal expansion) 熱應力(thermal stress)光學透鏡(molding material)光學透鏡(molding material)以高分子材料取代玻璃所需要之條件: 無色透明 光學性質均勻,無雜質 固定光學常數,溫度依存性小 長久性 優良機械性質 與光學玻璃相近之光學性質 適合加工之黏滯係數nullTFT-LCD的背光模組—楔形板null擴散片-- 傳統擴散思維null擴散片比較nullLIGA 技術簡介:微成型null 優點 - 可製作高深寬比結構(> 100) - 側壁粗糙度低(數奈米等級) - 高分子材料成本低廉 - 批次生產,高生產速率 - 製程簡單,製造價格低廉 - 適合簡單結構之元件製造,如光學被動元件  缺點 - X光之光罩成本高昂,製作費時 - X光之光源價格高昂,不易取得 - 微系統组裝成本高昂 - 缺乏以商業生產為目的之載具  瓶頸 - 脫模不易 - 微组裝技術LIGA 技術簡介何謂LIGA-Like製程?何謂LIGA-Like製程?以其他光源或微影技術取代X光微影,即稱為LIGA-Like(類LIGA製程) 例如:UV-LIGA, 雷射LIGA, RIE-LIGA為何發展LIGA-Like製程?為何發展LIGA-Like製程?由於同步輻射X光光源取得不易,成本極高,且作為阻擋X光穿透之光罩因製作不易,所以價格不菲。 基於上述原因,開發厚膜光阻技術,並配合UV光或雷射進型微影,以解決次一問題。 雖然UV光之波長(<400nm)遠大於X光(0.2~0.6nm),精度上無法與X光相比,但並非所有的元件均需要達到次微米精度,再加上厚膜光阻與曝光技術之進步,使其備受重視。nullSource: Lambda Physik, “Laser-LIGA - excimer laser microstructuring and replication”, Lambda Highlights No. 45 (Aug. 1994)LIGA 技術簡介:Laser LIGA 技術 (LIGA-Like)nullLIGA 技術簡介:LIGA-Like 技術null奈米壓印技術介紹 今世:熱壓式奈米壓印技術 、紫外線基奈米壓印技術Nanoimprint (奈米壓印)Nanoimprint (奈米壓印)奈米壓印技術,可定義為「將具有奈米結構之模仁,透過各種方式(如熱壓、UV光曝照等)將此結構圖案轉印至特定材料上,使其達到大量轉印/量產化之目的」 此技術的優勢在於: 可達到奈米級(<100nm)小線寬:目前技術已經可達到10nm左右等級,遠比半導體光學曝光顯影技術小甚多。 轉印速度快:相對於目前現有奈米級成型技術(如E-beam),具有量產優勢。因此,整個技術重點便在於「模仁結構的精密製作」以及「轉印技術之產率與良率提升」Nanoimprint之關鍵技術Nanoimprint之關鍵技術奈米結構模仁製作 光阻材料 考慮溫度效應、光敏性、流動性(黏滯係數)結構為主要目標 轉印製程 模仁與壓印之材料基板之平行度、基板之全城厚度變異、基板之表面粗糙度、光阻均勻塗佈技術、曝光劑量多寡、壓力均勻性、溫度均勻性、對準技術、定位精密度、轉印後結構均勻性、脫模技術等。 後續蝕刻製程 蝕刻時所考慮到的選擇比與蝕刻速率null奈米壓印(微影)技術熱壓式奈米壓印技術歩進曝光式奈米壓印技術Source: Appl. Phys. Lett. 67 (1995) 3114-3116, J. Vac. Sci. Technol. B14 (1996) 4129-4133, Mater. Sci. Eng. C23 (2003) 23-31null熱壓式奈米壓印技術:模仁null熱壓式奈米壓印技術:模仁Source: Microelectron. Eng. 57-58 (2001) 367-373, Nanotechnology 13 (2002) 592-596null熱壓式奈米壓印技術:模仁Source: Microelectron. Eng. 57-58 (2001) 375-380null熱壓式奈米壓印技術:熱壓Source: Mater. Sci. Eng. C23 (2003) 23-31null熱壓式奈米壓印技術:熱壓Source: Microelectron. Eng. 54 (2000) 229-245 & 56 (2001) 311-332null熱壓式奈米壓印技術:熱壓Source: Microlelctron. Eng. 61-62 (2002) 385-392光阻線寬、殘餘厚度和熱壓(50 bar)溫度、時間之關係null熱壓式奈米壓印技術:熱壓PMMA熱壓後之形狀鬆弛作用Source: Physica E17 (2003) 523-525null熱壓式奈米壓印技術:熱壓降低熱壓溫度、降低熱壓壓力、(熱塑性預聚合體高分子)Source: Microlelctron. Eng. 61-62 (2002) 379-384 & 385-392, 67-68 (2002) 266-273, J. Vac. Sci. Technol. B21 (2003) 688-692 mr-I 9000 (熱硬化型) - 熱壓:<150C、50 bar、3min (300nm厚)  NEB 22 (電子束曝光用光阻) - 烘烤:110C、120 sec (280nm厚) - 熱壓:120C、50 bar、5 min  mr-L 6000 (紫外線硬化型) - 熱壓:<105C、50 bar、3min (80nm厚) - 硬化:紫外線照射 + 硬烤(100C、10 min)  PDMS (polydimethylsiloxane) (熱硬化型) - 烘烤:110C、120 sec - 熱壓:<80C、<10 bar、15 min  HSQ (hydrogen silsequioxane) - 預烤:50C、20 min (100nm厚) - 熱壓:RT、40 bar、1 minnullSource: J. vac. Sci. Technol. B14 (1996) 4129-4133熱壓式奈米壓印技術:RIE 蝕刻null熱壓式奈米壓印技術:三層式光阻增進圖案轉移精確度、降低熱壓壓力、降低熱壓溫度Source: Microelectron. Eng. 61-62 (2002) 371-377null紫外線基奈米壓印技術:模仁Source: Microelectron. Eng. 61-62 (2002) 461-467null紫外線基奈米壓印技術:壓合Source: Microelectron. Eng. 57-58 (2001) 361-366, J. Vac. Sci. Technol. B17 (1999) 2965-2969null奈米壓印技術比較技術困難性:熱壓式奈米壓印技術 > 紫外線基奈米壓印技術null奈米壓印技術 技術瓶頸null奈米壓印技術之技術瓶頸null紫外線基奈米壓印技術之技術瓶頸null奈米壓印技術 應用null奈米壓印技術之應用null奈米結構null波導光柵:SiO2-TiO2Source: J. Vac. Sci. Technol. B21 (2003) 660-663null寬頻波導偏光器Source: J. Vac. Sci. Technol. B17 (1999) 2957-2960null平面薄膜反射式偏光片Source: Appl. Phys. Lett. 77 (2000) 927-929null次波長光學元件(SOE):繞射光柵Source: Lightwave (Oct 2002)52-58nullFresnel Zone Plate:同心環型光柵Source: Appl. Phys. Lett. 76 (2000) 673-675null微環光學共振器Source: J. Vac. Sci. Technol. B 20 (2002) 2862-2866null有機半導體材料:導電圖案Source: J. Vac. Sci. Technol. B19 (2001) 487-489null有機薄膜電晶體 (OTFT)Source: Microelectron. Eng. 67-68 (2003) 845-852nullSource: Appl. Phys. Lett. 81 (2002) 4431-4433有機薄膜電晶體 (OTFT)null有機電激發光材料:圖案化Source: Appl. Phys. Lett. 75 (1999) 2767-2769null有機電激發光元件Source: J. Vac. Sci. Technol. B20 (2002) 2877-2880null有機電激發光元件:光子晶體(可能應用)Source: Appl. Phys. Lett. 82 (2003) 3779-3781光子晶體結構促進OLED外部量子發光效率達50%以上null金氧半導體場效電晶體 (MOSFET)Source: Appl. Phys. Lett. 71 (1997) 1881-1883null高頻低雜訊 III-V 族電晶體Source: Microelectronic Engineering 67–68 (2003) 189–195nullGaAs 金屬-半導體-金屬 (MSM) 光偵測器Source: Appl. Phys. Lett. 74 (1999) 2381-2383null磁預錄碟片Source: IEEE Trans. Magnetics 38 (2002) 1949-1951null奈米光碟光碟儲存密度:400 Gbit/in2Source: Appl. Phys. Lett. 71 (1997) 3174-3176null分子元件之奈米接觸點Source: J. Vac. Sci. Technol. B20 (2002) 665-667nullDNA 電泳晶片Source: Microelectron. Eng. 61-62 (2002) 927-932null具奈米孔洞之隔膜晶片Source: Microelectron. Eng. 67-68 (2003) 208-213
/
本文档为【纳米压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