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现实主义文学

2014-04-08 50页 ppt 258KB 50阅读

用户头像

is_547785

暂无简介

举报
现实主义文学null现实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null现实主义文学是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时期的产物。1830年法国爆发“七月革命”,从此,法国资产阶级取得了统治地位;1832年英国实行了议会改革,英国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这两大政治事件,是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欧洲各国在英、法资本主义势力的影响下,相继经历了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性过渡。这种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直接影响着文学,成为现实主义文学形成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null简介 现实主义侧重如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客观性较强。它提倡客...
现实主义文学
null现实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null现实主义文学是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时期的产物。1830年法国爆发“七月革命”,从此,法国资产阶级取得了统治地位;1832年英国实行了议会改革,英国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这两大政治事件,是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欧洲各国在英、法资本主义势力的影响下,相继经历了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性过渡。这种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直接影响着文学,成为现实主义文学形成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null简介 现实主义侧重如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客观性较强。它提倡客观地、冷静地观察现实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加以描写,力求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null世界各国的文学艺术自始就在不同程度上具有现实主义的因素和特色,并随着社会历史条件而发展变化。在文学艺术领域,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大主要倾向是源远流长。但作为一种比较自觉的文艺流派,现实主义通常是指19世纪30年代以后在欧洲文学艺术中取代浪漫主义而占主导地位的一种主要文艺思潮和运动。现实主义属于纯文学的一种写作手法,它符合纯文学的特征。 null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具有三个特点: 1、细节真实 要有真实的细节描写,用历史的、具体的人生图画来反映社会生活。现实主义作品是以形象的现实性和具体性来感染人的,因此能使读者如入其境,如见其人。null2、形象典型    通过典型的方法,对现实的生活素材进行选择、提炼、概括,从而深刻地揭示生活的某些本质特征。可以说,典型化是现实主义的核心,是区别于自然主义的标志。生活现象是纷纭复杂的,如实记录生活,不过是照相师的手艺;现实主义则要求作者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选取有意义的人物与事件,经过个性化和概括化的艺术加工,创造出典型的人物和典型的环境。 null3、方式客观    作者要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客观,具体的描写,从作品的场面和情节中自然地体现出作者的思想倾向和爱憎感情,而不要作者自己或借人物之口特别地说出来。null艺术手法  1、注重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力求使艺术描写在外观上、细节上符合实际生活的形态、面貌和逻辑;null二、注重典型化方法的运用,力求在艺术描写中,通过细节的真实表现生活的本质,规律;null三、作家一般不在作品中直抒感情,作品的思想倾向较为隐蔽。四,必须去尽政治谎言、道德谎言、商业谎言、愚民谎言等谎言。 null法国    法国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发源地,司汤达(1783一1842)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人,他善于从政治角度把握社会。他20年代发表的《拉辛与莎士比亚》(1825)第一次阐述了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1830年出版的小说《红与黑》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开山之作。还有《吕西安·娄凡》(又名《红与白》)和《巴玛修道院》。 null梅里美(1803—1870)是19世纪法国文学史上最富于艺术魅力的作家之一,是莫泊桑以前法国最杰出的中短篇小说家。他的主要创作成就是为数不多的20来篇中短篇小说,这些小说几乎每篇都是精品,都是杰作。其中最著名的是《卡门》和《高龙巴》。null巴尔扎克(1799—1850) 19世纪法国最杰出的文学家,他善于从经济角度把握社会。他的浩大的系统工程《人间喜剧》是世界文学史上一座高耸入云的丰碑。null巴尔扎克1799年5月20日生于法国中部的图尔城。15岁随父母迁居巴黎。17岁入法科学校就读,课余曾先后在律师事务所和公证人事务所当差,同时旁听巴黎大学的文学讲座,获文学学士衔。20岁开始从事文学创作,以笔名发表过许多不成功的剧本和小说。为维持生计,1825-1828年期间先后从事出版业和印刷业,皆告失败,负债累累。经过探索和磨炼,巴尔扎克走上现实主义文学创作道路。null 1829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最后一个舒昂党人》,初步奠定了在文学界的地位。1831年发表的长篇小说《驴皮记》为他赢得声誉,成为法国最负盛名的作家之一。null巴尔扎克早有把自己的作品联系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设想。1841年他在但丁《神曲》的启示下,正式把自己作品的总名定为《人间喜剧》并在《“人间喜剧”前言》中宣称要做社会历史的“书记”;认为社会环境陶冶人,因此应着力于“人物和他们的思想的物质表现”;要求作家具有“透视力”和“想象力”;注重对地理环境和人物形体的确切描写。 null从1829-1849年,巴尔扎克为《人间喜剧》写出了91部作品,包括长篇、中篇、短篇小说和随笔等,分为《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和《研究》三个部分。长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1833)、《高老头》(1834)、《幻灭》(1837-1843)、《农民》(1845)、《贝姨》(1846)等。 null福楼拜(1821—1880)是19世纪中期继巴尔扎克之后法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他以其“客观而无动于衷”的美学原则和严谨精致的艺术风格,在法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为后来的自然主义和唯美主义开辟了道路。    null福楼拜一生创作了5部长篇小说(其中《布瓦尔和佩库歇》未完成)和若干短篇小说。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1856)、《萨朗波》(1862)、《情感教育》(1869)、《圣安东的诱惑》(1874)、《布瓦尔和佩库歇(1879),短篇小说集《三故事》等。null  他是一位创作态度极为严谨的作家,信奉古典主义理论家布瓦洛的格言:“流畅的诗,艰苦地写”。他对作品宇斟句酌,苦心推敲,力求在结构、语言、意境等方面臻于完美。外科医生的家庭环境,培养了他的实验主义倾向;对艺术美的刻意追求,形成了他精湛、严谨、清澈的艺术风格,艺术水平极高。 null莫泊桑是19世纪后期法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在文坛上有“短篇小说之王”之称。1880年《羊脂球》的发表使他一举成名。聚集在左拉周围的几个自然主义作家,以普法战争为题,结集出版《梅塘之夜》,《羊脂球》是其中最优秀的一篇,福楼拜称之为“布局、喜剧性和观察的杰作”。null  成名以后,莫泊桑有机会涉足上流社会,扩大了他的视野。从1883年开始,他写作以上层社会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一生》(1883)、《漂亮朋友》(1885)、《温泉》(1887)、《皮埃尔和让》(1888)、《如死一般强》(1889)和《我们的心》(1890)。 null英国    英国的现实主义文学产生于30年代,40—50年代进入繁荣时期,出现了狄更斯、萨克雷、夏洛蒂·勃朗特、盖斯凯尔夫人等一派出色的小说家。除此之外,还有奥斯丁、爱米丽·勃朗特、乔治·爱略特等有影响的作家,他们的创作共同促成了19世纪中期英国文学的繁荣。null简·奥斯丁(1775—1817)是18世纪向19世纪过渡的一位现实主义小说女作家。在她42个人生岁月中,留下6部长篇小说:《傲慢与偏见》(1813)、《爱玛》(1815)、《理智与情感》(1811)、《诺桑觉寺》(1818年出版)、《曼斯菲尔德庄园》(1814)、《劝寻》(1818年出版)。null这些小说的题材均来自英国乡村中产阶级的家庭生活。但作者善于从这些平淡无奇的生活琐事和世态人情中发掘出严肃的道德主题。幽默反讽的艺术手法使作品清新深邃,回味无穷。这是奥斯丁对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突出贡献。奥斯丁的代表作是《傲慢与偏见》和《爱玛》。这两部小说都写爱情和婚姻,生动地反映了当时农村的风俗习惯和社会心理,揭示出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英国乡村生活的闭塞。 null查尔斯·狄更斯生于英格兰南部海港朴茨茅斯。查尔斯·狄更斯出生两年后,全家被调往伦敦。全家在伦敦住了三年后,又迁往查特姆。就是在查特姆,狄更斯开始上学读书。他父亲有一些藏书,虽然数量不多,但其中有像《汤姆·琼斯》、《威克菲牧师传》、《吉尔·布拉斯》、《堂·吉诃德》、《蓝登传》和《小癞子》这样的好书。这些书,年幼的狄更斯不止读过一遍。至于这些书对他的巨大影响,可以从他后来的小说创作中分明看出。null1857年,查尔斯·狄更斯已年满45岁,这10年是他创作的鼎盛时期,也是他社会活动的高峰时期。他几乎每隔两年就出版一部有影响的长篇小说,如《董贝父子》(1848)、《大卫·科波菲尔》(1850)、《荒凉山庄》(1853)、《艰难时世》(1854)和《小杜丽》(1857),就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 null萨克雷(1811—1863)是与狄更斯齐名的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家。他继承了斯威夫特、菲尔丁的现实主义传统,在为数不多的小说创作中,运用讽刺等艺术手法,塑造了为数众多、绚丽多姿的人物形象,成为“当代欧洲作家里的第一流的大天才”,“一位犀利而无情的讽刺家”。他出色的讽刺才能,对社会丑恶的辛辣抨击以及挖苦嘲笑的幽默风格,使他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据特殊的地位。代表作是《名利场》。null夏洛蒂·勃朗特(1816一1855) 是  英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勃朗特三姐妹之一,是一位富于文学才华和艺术魅力的女作家。她一生创作了4部长篇小说:《教师》(1846)、《简·爱》(1847)、《雪利》(1849)、《维莱特》(1853),描写了小市民知识妇女的命运与抗争。null艾米丽·勃朗特(1818—1848)    是夏洛蒂·勃朗特之妹,以唯一的长篇小说《呼啸山庄》(1847)而饮誉文坛。小说写希剌克厉夫与女友卡瑟琳生生死死的奇特爱情和他变态复仇的性格,通过希克厉和卡瑟琳之间痛苦而曲折的爱情经历,展现了人性的扭曲与复归,表现了爱情和复仇的主题。null肖伯纳(1856—1950)    受易卜生的影响,坚决主张艺术应当反映迫切的社会问题,反对“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他认为戏剧是“思想工厂”,舞台是“讲台”,并由此开始他的戏剧创作。从1892年开始发表第一个剧本,到1950年去世,他一共写了51个剧本。null俄国    拿破仑战争之后,西方民主思潮、西方文化吸引了俄国人,俄国的文学开始繁荣。在不到100年的时间里,出现了普希金、果戈理、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等被誉为“灿若星辰的伟大名字”的文学大师。俄国现实主义文学较之西欧各国形成稍晚,但发展迅速,成绩突然。40年代,当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发展到高潮时,俄国的现实主义文学却刚刚形成,而在50—60年代法国文学批判力量开始减弱时,俄国文学却迅速发展,蔚为壮观,并在60年代达到顶峰。null普希金(1799一1837)    是俄国传统进步文学的集大成者,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的抒情诗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和俄罗斯民族生活的情调。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开俄国文学史上“多余人”形象的先河。其作品的俄罗斯文学民族特色和语言风格,开创了俄国文学的新时代。null莱蒙托夫(1814—1841)    是十二月党诗人和普希金的直接继承者。在他短促的27年中创作了400多首抒情诗和一部长篇小说——《当代英雄》(1840)。小说主人公毕巧林对贵族社会空虚的生活深感不满,但又徒有过人的才华,缺乏生活目标,于是玩弄人生,浪费生命。莱蒙托夫借毕巧林的日记写出了俄国文学史上又一个“多余人”的自我认识,开了俄国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心理分析和心理描写的先河。null费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是19世纪中期最伟大的俄国作家之一,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被侮辱的与被损害的》《罪与罚》《白痴》《群魔》《卡拉马佐夫兄弟》等。null他和列夫·托尔斯泰一起并列于俄罗斯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小说家之列,他的《卡拉马佐夫兄弟》和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可算得上俄国小说史上最伟大的两部巨著。 他于1866年发表的《罪与罚》及其后发表的《白痴》为作者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null   1880年发表的《卡拉马佐夫兄弟》(或译《卡拉马助夫兄弟们》),更是作者哲学思考的,被称为人类有文明历史以来最为伟大的小说。有作家点评:“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执著于研讨人与上帝的关系,经常摆荡于天堂与地狱之间,穿梭于神性与魔性的两极,直到他年届六十,终于写下《卡拉马佐夫兄弟》,在人类精神领域中,竖立了一座高峰。” null列夫 托尔斯泰   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他于1828年9月9日出生于图拉省克拉皮文县的亚斯纳亚·波利亚纳(今属图拉省晓金区)。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其成名作:自传体小说《童年》(1855)、《少年》(1857),这些作品反映了他对贵族生活的批判态度,“道德自我修养”主张和擅长心理分析的特色。从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1856)之中可以看到他站在自由主义贵族立场主张自上而下改革而在自己庄园试验失败的过程。null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这是其创作历程中的第一个里程碑。小说以四大家族相互关系为情节线索,展现了当时俄国从城市到乡村的广阔社会生活画面,气势磅礴地反映了1805~1820年之间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1812年库图佐夫领导的反对拿破仑的卫国战争,歌颂了俄国人民的爱国热忱和英勇斗争精神,主要探讨俄国前途和命运,特别是贵族的地位和出路问题。小说结构宏大,人物众多,典型形象鲜活饱满,是一部具有史诗和编年史特色的鸿篇巨制。null  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小说艺术已达炉火纯青。 null美国    1865年至1914年间的美国文学在美国文学史上称为现实主义时期。这一时期的美国文学是美国精神的表现,尤其是美国小说。现实主义是对浪漫主义的一种反动。正视现实,不尚空想。现实主义文学又为现代主义文学铺平了道路。null三个代表作家:豪威尔斯 ,亨利·詹姆斯和马克·吐温。他们真实地描写了美国本地风土人情,带有浓厚乡土气息,挖掘了人们的内心生活。他们忠实地记录了美国东部地区十九世纪后半叶的生活,有行将消失的边疆地区、有农村、有小镇、还有噪动的都市。有本土的主人公、有美国式的姑娘、有为生活所迫的中产阶级家庭、有商人、有心理复杂的市民。总之,他们为后来的现实文学在题材、技巧和风格上都树立了典范。null二十世纪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文学作家在二十世纪产生过许多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20世纪,欧美各国的现实主义文学普遍得到较大发展,而且在整个世纪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呈基本平衡态势,而不再像19世纪那样,有一两个国家的成就在某个时期处于领先地位。null总体上,在19世纪已经取得长足发展的法国、英国、美国继续保持良好势头;德国、奥地利、瑞士等国一改原来的滞后面貌,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东欧、南欧和北欧涌现出众多著名作家;在拉丁美洲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文学的第一道曙光就出自现实主义文学,而且60年代以后在世界文坛引起巨大轰动的“文学爆炸”,也是源于现实主义文学奠定的基础。 null东欧    东欧的现实主义文学跟国家的利益和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捷克作家雅罗斯拉夫.哈谢克(1883—1923)在政治讽刺小说《好兵帅克》(1920--1923)中抨击奥匈帝国穷兵默武的行径,塑造了帅克这个善良乐观而威武不屈的、代表着捷克民族精神的普通人形象。null另一位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的一系列风格独特的小说,表现捷克人民丧失生存自由、丧失国家主权的极度悲哀和痛苦。小说有:《玩笑》、《可笑的爱》、《生活在别处》、《告别圆舞曲》、《笑忘录》、《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不朽》、《慢》、《身份》、《身份》、《本性》、《无知》、《认》。null波兰女诗人维斯瓦娃.希姆博尔斯卡(1923一)擅长寓深刻哲理于作品的字里行间,她的诗作从《呼唤雪人》(1953)到《结束与开始》(1993),都着力表现人在自然与历史中的内涵。 null南欧北欧    以描写古老家族盛衰的史诗性作品和表现反法西斯题材的作品最为成功。挪威作家克努特.哈姆生的《大地硕果》(1917)和西格里德·温塞特的《克丽丝丁》(1920―1922)都是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反映民族生活和斗争历程的史诗性作品。null苏联 20年代中期以后,苏联文学中已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共同思想艺术倾向的重要作品,如绥拉菲莫维奇的《铁流》、富尔曼诺夫的《恰巴耶夫》、革拉特科夫的《水泥》、马雅可夫斯基的《列宁》与《好!》、法捷耶夫的《毁灭》、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第一、二部)、潘菲罗夫的《磨刀石农庄》以及阿·托尔斯泰、列昂诺夫、费定等作家的作品。null   这些作品的共同特点,是继承并发展了高尔基在《母亲》创作中的基本原则。它们在忠于现实的基础上,力求对现实事件作出历史的全面的描写,对新生事物表现出满腔的热忱,而且这些特点已成了苏联文学中的主导倾向。 null   从20年代后半期起,许多苏联作家、理论家开始注意创作实践中这些日趋成熟的经验,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许多不同的创作方法的口号,如“无产阶级现实主义”,“有倾向的现实主义”,“社会的现实主义”,“英雄的现实主义”等。其中“拉普”(俄罗斯无产阶级作家联合会)的理论家竭力主张“辩证唯物主义创作方法”,这是把哲学上的概念直接搬用于艺术创作。null拉丁美洲    拉丁美洲的现实主义文学,与该地区的民族民主革命斗争同步发展,从20世纪初期至中叶蓬蓬勃勃、欣欣向荣,成就斐然。智利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伟大的民族诗人巴勃罗.聂鲁达(1904-1973)是拉丁美洲诗坛最为璀璨的明星之一,在国际上享有很高声誉,于197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null   墨西哥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有马里亚诺·阿苏埃拉(1873—1952)和奥克塔维奥.帕斯(1914一1998)。前者的《底层的人们》(1915)再现墨西哥的民主革命历史,描写了受压迫的农民为土地和自由而进行的斗争;后者的《太阳石》赞叹古代文化的辉煌,抒发了对祖国河山的挚爱激情。null新现实主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意大利电影、文学领域出现的流派。新现实主义是抵抗运动的产物,反映了这一运动的理想和要求。它是一群经过反法西斯斗争洗礼的进步作家、艺术家的组合,以争取社会进步、民主、平等为思想旗帜,以忠实地反映历史的真实和面临的现实为艺术纲领。null  新现实主义文学从诞生到衰退,前后持续了十余年。它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反映抵抗运动和南方问题,象一根红线贯串在早期新现实主义文学中。null作家们以经历墨索里尼统治的“黑暗的二十年”或参加反法西斯斗争的亲身体验,热情地描写意大利人民反对法西斯和德国纳粹侵略者的可歌可泣的斗争(维加诺:《安妮丝之死》,1949),null对法西斯残害善良人民的令人发指的罪行,予以无情的揭发和鞭笞(普里莫·莱维:《如果这是人》1947)。null以巨大的现实主义力量,暴露意大利南方惊人的贫困、落后(卡尔洛·莱维:《基督停留在埃博利》,1945)。null反映南方农民争取土地的斗争和他们政治上的觉悟(约维内:《神圣的土地》,1950;贝尔托:《满天红》,1947;《强盗》,1951)。 null   但另一方面,早期新现实主义作品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缺陷。作家们不能正确、深刻理解自己描绘的事实,缺乏对事实本身的艺术概括和揭示。他们尖锐地提出了问题,但挖掘不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更不清楚解决问题的办法,因而常常流露出小资产阶级意识和哀伤情调。 null   这些作品的基本特征表现为人道主义思想和写真实的创作原则。新现实主义者满怀诚挚的爱怜,描写善良而软弱的小人物,如失业者、流浪汉、贫苦农民、公务员,他们为了获得一块面包、一片土地而同命运搏斗,但都以失败告终,美好的追求都成泡影。作家们为小人物的遭遇发出愤怒的呼喊和抗议。这些洋溢着人道主义精神的作品,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里广大劳苦群众同严峻现实的深刻冲突和对立,揭露了整个社会民不聊生、危机四伏的阴暗情景。自然主义文学自然主义文学null   自然主义文学作为西方文学的一个流派产生于19世纪下半叶的法国,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传至欧美和世界各国。自然主义文学是西方现实主义文学发展到极致蜕变的产物,也是生物学、遗传学等科学理论影响文学创作的结果。自然主义思潮持续的时间并不长,成就基本只局限于文学领域,尽管“自然主义”一词本身来自绘画艺术领域。null理论基础    法国哲学家孔德(1789年-1857年)的实证主义是自然主义的理论基础。孔德是经典社会学的创始人之一,他主张只研究具体的事实和现象,而不追究事实和现象领域内的本质与规律性。这种观点实际上就是自然主义不同于现实主义的最显著特征。法国文学批评家泰纳(1828年-1893年)吸收并发扬了孔德观点,提出了著名的“种族、环境、时代”三要素说。他强调人受特定时代、特定环境和特定种族的影响,忽略人的社会属性。泰纳的观点是实证主义哲学在文学理论上的体现。null所受影响 自然科学影响    19世纪下半叶,自然科学得到迅猛发展,其中遗传学上取得的巨大进展是重要成就之一。遗传学家吕斯卡的《自然遗传论》把一切肉体的和精神的病例都归结为与遗传有关,遗传分为先天和后天两种。遗传可表现在外部相似或内部相似,一个家族成员的过失可以影响整个家族,其作用几乎包括到社会、政治、世俗等一切方面。这种对遗传作用的盲目夸大极大的影响到自然主义文学创作。null决定论的影响    此外,自然主义文学还受到医学上决定论的影响。克洛德·贝纳尔(1813年-1878年)的《实验医学研究导论》以实验方法来对抗片面的经验论和唯理论。他把这种方法论称为决定论。决定论即指精确决定任何现象发生的条件。决定论认为自然界的客观因果具有必然性和规律性。埃米尔·左拉的《卢贡-马卡尔家族》就是在一理论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 null创作主张    自然主义文学家们早期都曾深受近代法国文学中根深蒂固的现实主义的影响,对巴尔扎克、司汤达和福楼拜十分推崇。左拉认为巴尔扎克描画了整个世界,创建了现代小说,是自然主义小说之父。而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则被自然主义者尊为典范,尽管福楼拜本人在更大程度上是一个现实主义作家。null自然主义作家主张要像福楼拜那样,完全消失在叙述后面,做一个冷漠的解剖学者。而自然主义文学的另一位代表作家莫泊桑本人就是福楼拜的得意弟子,师承了福楼拜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1880年左拉发表了《实验小说》和《自然主义小说家》两部集,正式将这一文学思潮命名为“自然主义”。在富尔蒂埃尔词典中,对“自然主义”的解释是:“通过机理法则解释现象,不去寻求天生的原因”。 null左拉将这一概念引入文学,用以倡导一种追求纯粹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从生理学和遗传学角度去理解人的行动的创作理念。体现在文学作品中,自然主义文学力图事无巨细的描绘现实,给人一种实录生活和照相式的印象。null   自然主义虽然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现实主义的一些理念,但在具体创作中却与现实主义有极大不同。null首先,自然主义忽略典型人物的创造,只追求人物的气质特点和精神变态心理,这和现实主义原则大相径庭。null 其次自然主义文学淡化情节,不追求戏剧性的曲折变化,追求“没有波折”的境界,只向读者提供生活的记录,这也是违背现实主义原则的。自然主义文学对社会异化现象的感知的深度是现实主义文学无法企及的,这一点深刻的影响了20世纪的现代文学。 null发展    自然主义文学产生于法国。龚古尔兄弟是法国自然主义文学的先驱。他们自称是描绘当代生活的小说家,乐于描写下层阶级,偏爱于病理学的特殊病例研究。《修女菲洛梅娜》描写一个见习医生得化脓性感染而死,《勒内·莫普兰》嘲讽资产阶级的道德。龚古尔兄弟经常将小说中的人物当作特殊的精神病例来分析。null在语言上,他们打乱句法的逻辑因素,以肢解的句子、大胆的新词和有意的不符合语法的句子来表达短暂的印象。null龚古尔兄弟在法国文学史上地位极高,如今法国文学界最高奖就以他们的名字命名。null埃米尔·左拉(1840年-1902年)是法国自然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和成就最高者。他的代表作《卢贡-马卡尔家族》是自然主义文学的丰碑,也是继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之后另一法语小说大系,共包括20部长篇小说。null这部巨著在于描写“第二帝国的一个家族的自然史和社会史”,是描绘法兰西第二帝国的一部编年史似的历史画卷。其中优秀的作品包括《娜娜》、《小酒馆》、《萌芽》等。null左拉从80年代其开始理论著述,系统阐述自然主义主张。 以左拉为中心形成了所谓的“梅塘集团”,是法国自然主义的核心集团。 null1880年代,自然主义超越法国国界,传至欧美其他国家。    德国诗人团体“突破”宣传自然主义,“自由剧场”的创立为自然主义戏剧提供了舞台。 null盖尔哈特·霍普特曼(1862年-1946年)是德国自然主义文学的重要作家,剧作《日出之前》以自然主义手法表现德国的社会矛盾,把富人道德沦丧的原因归结为酒精中毒的遗传。表现劳资矛盾和工人起义的《织工》则从自然主义转向现实主义。null在英国,受自然主义影响而出现“贫民窟文学”,热衷于表现生活中卑污、可怕的东西。乔治·吉辛(1857年-1903年)的作品描写伦敦贫民窟中强徒横行,穷人无法摆脱饥饿和无法克服遗传的影响。莫利逊的《陋巷故事》描写有严重精神缺陷、像野兽般的贫民生活。 null瑞典的剧作家约翰·奥古斯特·斯特林堡(1849年-1912年)早期的剧作也属于自然主义范畴,后来转向现代主义。 此外,自然主义在意大利、俄国、美国和日本也有较大影响。null自然主义在日本     日本近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流派,指20世纪初在“自然主义文学运动”中出现的一群作家的创作,主要限于小说。作家有岛崎藤村、田山花袋、德田秋声、岩野泡鸣、正宗白鸟等人。    null日本自然主义文学,是针对“砚友社”的庸俗写实主义而兴起的新文学。自然主义文学揭起了彻底反对旧道德、反对因袭观念的旗帜,主张一切按照事物原样子进行写作;在艺术形式上,他们主张“排除技巧”,在语言上,成功地完成了“言文一致”的革新。 null主要作家:   岛崎藤村的《破戒》,田山花袋的《乡村教师》,都是采用典型化的方法而具有积极社会意义和富于批判精神的作品。null  岛崎的《春》、《家》,山田的《生》《妻》、《缘》,尽管在创作方法上受到自然主义的影响,但仍有揭示现实、批判社会的一面。至于岛崎的《新生》和田山的《棉被》,则属于描写个人生活的所谓“忏悔文学”的作品。这说明日本自然主义文学本身具有错综复杂的因素。 象征主义文学象征主义文学null作为一种创作美学,象征主义与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一道是文学史上具有原型意义的三种基本创作美学。null象征主义文学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法国,并于20世纪初期扩及欧美各国的一个文学流派,是象征主义思潮在文学上的体现,也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核心分支,主要涵盖诗歌和戏剧两大领域,其影响力一直持续到今天。西方主流学术界认为象征主义文学的诞生是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分水岭。 null学派基础   19世纪80年代中期在法国正式打出旗号的象征主义是对以孔德为代表的实证主义哲学和以左拉为代表的自然主义文学的反拨。null在象征主义者看来,实证主义只知机械的论证实际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自然主义则侧重遗传和环境对人性形成的影响,这些都无法揭露艺术的本质。象征主义者们主张发掘隐匿在自然界背后的理念世界,凭个人的敏感和想象力来创造超自然的艺术。尼采、弗洛伊德和柏格森的思想可以看作是象征主义的哲学基础。 null学派特征   象征主义者在题材上侧重描写个人幻影和内心感受,极少涉及广阔的社会题材;在艺术方法上否定空泛的修辞和生硬的说教,强调用有质感的形象和暗示、烘托、对比、联想的方法来创作。此外,象征主义文学作品多重视音乐性和韵律感。null作为一个国际性的文学思潮,象征主义在各个国家、地区的发展特征不尽相同,这涉及到各个国家民族气质、文化传统以及作家个人气质等等复杂因素。null法国的象征主义比较精纯,而英美的象征主义则显得比较驳杂。象征主义文学在诗歌领域内的成就最高,诸多20世纪最伟大的诗人都可被归于象征主义诗人之列。此外象征主义在戏剧领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null发展阶段 前期 夏尔·波德莱尔(1821-1867),在19世纪中叶独步文坛,标新立异的奇才,以惊世骇俗的诗集《恶之花》(1857)和数十篇见解独特的文艺批评,赢得了巨大声誉,被誉为唯美主义和象征主义的共同先驱。null(1)他把丑与恶升华为艺术美,为后人表现社会的病态美开辟了道路。(2)他把诗歌从大自然拉进大都市,以其独有的角度深入描写畸形变态的巴黎生活,为诗歌创作拓展了一个新领域。(3)以其“通感”理论,为象征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感应》一诗,把世界看成是象征的森林,认为主客观之间、人的各种感官之间,都存在着某种神秘的联系。 null   继波德莱尔之后,19世纪70、80年代蜚声法国诗坛的保尔·魏尔兰(1844-1896)发扬了象征主义者强调诗歌音乐性的一面。魏尔兰在其《诗的艺术》(1884)中主张:诗歌应该首先具有音乐性,那是流动的、朦胧的、清灵的;选词上要求模糊和精确相结合;要色晕而不要色彩;不要格言警句、插科打诨类的东西。总之,诗歌要追求一种弥漫渗透的气氛。 null    魏尔仑的诗作亲切自然,韵律之美妙在象征主义诗人中独树一帜。代表作品还包括《三年以后》(1866)、《白色的月》、《狱中》等等。null   70年代初曾一度和魏尔伦发生同性恋情的诗坛奇才阿尔蒂尔·兰波(1854-1891)为法国象征主义文学带来了超现实主义的因素。null象征主义者力求发现(或破译)隐藏在日常事物后面的真实,超现实主义者则进一步要求通过直觉和幻想创造事物之外的真实。从这个意义上将,兰波是法国象征主义诗人中比较激进的一位。null兰波的诗作以其瑰丽的色彩而著称。1871年9月少年兰波应魏尔兰之邀来到巴黎,很快便靠《醉舟》一诗声名大噪。在这部诗中,诗人自比一只无舵无锚的醉舟,在大海上随波逐流,无所羁束。诗风诡谲绚烂,是象征主义诗歌中的精品。null在另外一首著名诗歌《母音》中,兰波用五种不同的色彩象征法语的五个元音字母,然后通过具体的描绘把形状、颜色、气味、音像和运动等因素交织起来,以求实现“通感”的境界。此外,散文诗《地狱一季》也是难得一见的天才之作。 null   虽然兰波和魏尔兰关系十分密切,但两人的风格却大不相同。魏尔兰以亲切自然、音韵和谐见长,兰波则以奇特意象和梦幻色彩著称。1912年,兰波被刚刚崛起的超现实主义文学尊为鼻祖。 null斯蒂凡·马拉美 (1842-1898)   被誉为“象征主义之象征”,是象征主义发展历程中的关键人物。他是第一个将象征主义理论系统化的诗人。null马拉美提出“纯诗”理论,认为诗是从无到有、超越经验的独立存在;诗是一种魔术,运用咒语来创造不同于现实世界的绝对理念世界。在创作方法上,马拉美十分强调暗示性的重要。他曾说:“叫出一个事物的名字就会破坏诗的大半乐趣……理想的方法是暗示事物。”null马拉美的理论具有神秘主义和唯美主义的色彩。他在理论上建树颇高,被同代象征主义诗人誉为领袖,而他本人的诗作却并不多。比较有代表性的包括收录在1887年出版的《诗集》中的《天鹅》,以及历时二十余年而未完成的《海洛狄亚德》。然而马拉美最著名的作品却是写于1876年的《牧神的午后》。这首诗后来经音乐家德彪西为之谱曲而广为传播。诗歌根据希腊神话中牧神追求水中仙女的故事写成。null1885年以后,马拉美在巴黎的寓所举行一周一次的“星期二沙龙”,逐渐成为象征主义文学的中心。其时欧洲许多年轻诗人慕名拜访,象征主义文学正式超越了法国一国的范围,成为一场国际性文学运动。null后期 瓦雷里、里尔克、叶芝、艾略特    19世纪末20世纪初,象征主义从法国扩及英、美、德、意、俄等国家和地区,发展成国际性文学思潮,并在20世纪20年代达到高潮。象征主义理念和各国的文学传统和创作风格结合,显得复杂起来。null法国仍然是象征主义勿庸置疑的中心。法国后期象征主义诗人的主要代表是保尔·瓦雷里(1871-1945)。null他继承了马拉美的纯诗传统,却在诗歌中融入了关于生与死、变化与永恒、行动与冥思等哲学上的思索。其成名作是《年轻的司命女神》(1917),描写不同性质意识之间的矛盾冲突。1922年,瓦雷里出版诗集《幻美集》,其中收录了诸多优秀的诗作,包括《脚步》、《石榴》、《风灵》等。null瓦雷里一生的颠峰之作是晚年的《海滨墓园》,诗的主旨是关于绝对静止与人生交易的对立统一关系。开篇“这片平静的房顶上有白鸽荡漾”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这首诗代表在诗歌创作方面瓦雷里的成就高过了他的前人马拉美。null雷米·德·果尔蒙(1858-1915)和弗兰西斯·耶麦(1868-1938)也是颇负诗名的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前者风格柔婉清丽,注重对嗅觉的表达;后者则以淳朴的语言风格著称。null奥地利的莱纳·玛利亚·里尔克(1875-1926)是象征主义在德语文学中的代表。他早年曾担任过雕塑家罗丹的助手,受到罗丹雕塑风格的启发,其诗作风格刻画精细,名作《豹》就是其作品雕塑性的代表。里尔克的作品主要收录在《图像集》(1906)、《新诗集》(1908)等几部作品集中。null1922年,里尔克迁居瑞士,并迎来了他一生中创作的高峰。在这段时间内,他完成了著名的组诗《致奥尔弗斯十四行诗》和《杜伊诺哀歌》,也正是这两部作品奠定了里尔克在现代诗坛上大师的地位。其风格晦涩难懂,有些评论家甚至认为其中包含了很多存在主义的观点。象征主义诗歌系统化和抽象化的特点在里尔克的作品中达到极致。 null除欧洲大陆外,象征主义的影响也波及了英语世界,代表人物主要有爱尔兰的威廉·巴特勒·叶芝(1865-1939)和T·S·艾略特(1888-1965)。null叶芝早期诗作中的象征主义是和爱尔兰民族的古老神话密切结合在一起的。他利用神话传说中的角色、故事和事物来作象征。《奥辛之浪迹》(1889)是叶芝早期的重要作品,以古代英雄奥辛骑着仙马游历世界的故事来比喻人生的各个时期。null进入20世纪后,随着大量的参加政治运动和社会活动,叶芝的风格逐渐明朗化,并逐渐抛却了早期的神秘主义倾向。其诗作主题开始与现实紧密结合,语言和更加洗练,是现代英语诗歌中的一座高峰。其后期的代表作品包括《驶向拜占庭》、《丽达与天鹅》、《在学童中间》等等。null叶芝是象征主义诗人中第一个建立了自己复杂的象征体系的诗人。其理论著作《灵视》(1937)大量涉及诗人自己的历史观、宇宙观,并包含了广泛的意象。null艾略特是英国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创作上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代表作《荒原》(1922)已经被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语诗歌之一。《荒原》取材自关于“圣杯”的古老传说,把丧失了信仰的现代世界比作一个荒原。在诗中,艾略特旁征博引,涉及到了大量神话传说和象征意象,并运用了多种古语言和现代语言。尽管诗人自己为之加注了50多条注释,却还是鲜有人能读懂。null艾略特的另一篇重要作品是《四个四重奏》,以高度抽象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暂时与永恒之间的对立统一观点的思索。 艾略特的诗作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和宗教的关系十分密切。无论是《荒原》还是《四个四重奏》都体现了解救人类最终极的途径就是皈依宗教的观点。1927年,艾略特加入英国国籍,转向宗教剧的创作。 null这一时期重要的象征主义诗人还包括美国的华莱士·斯蒂文斯(1879-1955),其代表作《风琴》(1923)和《黑色的统治》也是象征主义的杰出诗作。null戏剧 象征主义的理念在19世纪90年代进入欧洲的戏剧领域。比利时的莫里斯·梅特林克(1862-1949)被认为是第一位象征主义剧作家。1890年,旅居巴黎的梅特林克发表《闯入者》,标志着象征主义戏剧的诞生。该剧以抽象的概念“死亡”为题,没有具体的情节或环境,完全颠覆了传统的戏剧叙事风格。null代表剧目 1892年,梅特林克发表多幕剧《佩莱亚斯和梅丽桑德》,在欧洲剧坛引起轰动。该剧根据中世纪骑士故事改编,以大森林为背景。女主人公来历不明,一切情感的发生都是不自觉的。全剧营造了一种凄凉而美丽的情调、一种怅惘无告的哀戚。作者用词语的重复、人物之间的回应、休止或沉默等方式烘托人生无常、命运难测的神秘气氛。null梅特林克一生的颠峰是1908年创作的名剧《青鸟》。这是一部六幕童话剧,以穷苦人家的一对兄妹寻找青鸟的过程象征寻找幸福的过程。这部剧作使得梅特林克跻身有史以来最优秀的法语剧作家之列。null德国剧作家盖尔哈特·霍普特曼(1862-1946)的创作经历了从自然主义、现实主义到象征主义的转变。早期的名作《日出之前》(1889)和《织工》(1893)中已经开始采用某些象征主义的元素,而发表于1896年的《沉钟》则已经是彻底的象征主义风格了。《沉钟》也是一部童话剧,是象征主义剧作中风格最崇高悲壮的一部。null 此外,爱尔兰诗人叶芝也从事过戏剧的创作。在他领导的艾比剧院曾经上演过他执笔的26部戏剧,基本都属于象征主义的风格。这些戏剧没有鲜明的性格塑造、尖锐的戏剧冲突,人物的动作也很少,只是不断的用诗的语言倾诉内心的情绪和憧憬。最具代表性的是上演于1906年的《阴影下的水》。null 由于象征主义侧重暗示和朦胧之美,适宜于抒情,而不适宜于描写冲突和具体的人物性格,因此象征主义戏剧的成就十分有限,且并没有如诗歌一样形成一场国际性运动。
/
本文档为【现实主义文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