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下面是中国碳圈有关

2014-04-09 14页 doc 57KB 32阅读

用户头像

is_468946

暂无简介

举报
下面是中国碳圈有关下面是中国碳圈有关“全国碳交易市场建设”的一些观点讨论 下面是中国碳圈有关“全国碳交易市场建设”的一些观点讨论 2014年4月2日,随着湖北碳交易试点的启动,中国碳交易7试点已经启动6个,同时机构投资和个人投资的参与也越来越广泛。7试点工作推进的同时,国家发改委也正在加紧制定全国碳交易相关的政策以及开展基础性的工作。下面的讨论是关于全国碳市场建立的几种方案的讨论,吕学都老师向大家抛出了他在亚洲开发银行正在研究的国家碳市场建设的可能路径,引起大家踊跃讨论。 学都 23:54 给大家汇报一下这里的工作和一些想法,供大家批斗,也请大...
下面是中国碳圈有关
下面是中国碳圈有关“全国碳交易市场建设”的一些观点讨论 下面是中国碳圈有关“全国碳交易市场建设”的一些观点讨论 2014年4月2日,随着湖北碳交易试点的启动,中国碳交易7试点已经启动6个,同时机构投资和个人投资的参与也越来越广泛。7试点工作推进的同时,国家发改委也正在加紧制定全国碳交易相关的政策以及开展基础性的工作。下面的讨论是关于全国碳市场建立的几种的讨论,吕学都老师向大家抛出了他在亚洲开发银行正在研究的国家碳市场建设的可能路径,引起大家踊跃讨论。 学都 23:54 给大家汇报一下这里的工作和一些想法,供大家批斗,也请大家一起思考出主意。一是国家碳市场建设的可能路径:(1)放弃所有试点重新建一个新的;(2)或在现有试点选择一个而放弃其它;(3)或每个省市都建但在中央建立一个监管交易的transaction log(或叫做交易监管中心),由这个中心连接所有省市交易所,并通过此中心与国外交易所链接。 ————— 2014-03-23 ————— 蔺苑 00:14 每个地区经济发展情况不同,进展不同,侧重不同,西部和东部不同,内陆和沿海也不同,资源分布减排潜力就更不同,目前的七个试点远远不能代所有地区的情况,所以很难用一套体系去框所有地区,不如鼓励各地根据自身情况去试去创新,找一套符合自己的市场体系,中央做好监管 Luhui 00:39 嗯 @吕学都 吕老师提出的全国碳交易建设方案的第三点确实很新颖 如果能减少各地碳交易建设成本 或者调动各地方政府的投入和积极性 以及有效实现中央监管 个人觉得非常合理的 即避免了第一、二种方案造成的目前碳交易试点建设的浪费,并鼓励现有试点把工作做深做精。 寒子 08:24 谢谢@吕学都 老师分享,现在各试点差异很大,各有利弊,成败暂且不论,一刀切取舍的确有困难,连接是各地求同存异的现实选择,如何在各地配额和offset额度的价格差异中找到互换的平衡点,还是简单的互相认可? George Yin 10:40 个人认为吕主席说的第三条比较好,成本最低,同时可以兼顾各地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大原则统一的前提下,各地又可以出一些针对地方产业,经济特点的细则 Jeff 10:54 关于不同碳市场的连接(配额和offset), California 和魁北克是个好的、有实操的模版。 kathy chen 11:04 作为非技术人员看了吕老师思路,对全国或跨区交易有些疑虑,供大家分析拍砖1各地由于国家要求的下降强度、行业基准线优先度、年度下降系数、外购电重复计算等技术不统一的问题,配额的宽紧度和价值也不一样,另外重庆做六种温室气体,以后异地配额兑换是不是要给个汇率差还是数量限制?2配额调整方案由各地自己定,到履约前突然多了或少了配额注入市场,没有统一协调,投资者风险太大 3 做全国要不要做那么多行业,广东做四个,有的做全社会,各地行业资源分布有各自特点,是不是应该也从行业标准角度考虑而不是按行政区划分 4 定价问题,各地价格能不能反应真实减排成本呢,能不能考虑价格基准,比如煤气转换、动力煤和行业产品价格联动?现货定价机制不明确,再加上没远期套保、现货价格风险怎么对冲 Jeff 12:59 今年1月1日魁北克和California相联,是标准的harmonize,不存在“放弃”问题。定价/交易方面,ICE成熟的交易平台顺利吸纳了魁北克的控排企业和金融企业参与已有的California平台。交易和持仓稳步增长。 高海然 13:35 个人感觉是,在只有ccer一种交易产品的情况下,国内建这么多碳交易所是不是真有必要。欢迎大家拍砖[呲牙] 学都 13:36 感谢大家分享的真知灼见,很受鼓舞。这个思路主要是由中央统一政策、法规、方法,这样就解决了Kathay提到的一系列技术问题,同时各省的配额是依据国家确定的任务配发,这就解决了相互认可和接受问题。中央平台主要要监管所有交易是否合规并做记录。所有地方的交易所通过中央监督平台可实现连通交易。交易的主要推动力是边际减排成本差异。交易范围覆盖越大,越有利于实现交易的目的。流动性不应该是交易的目的。欢迎大家继续批斗! 黄文行 13:36 还是应建全国统一碳交易巿场 高广生 13:41 中国碳市场要按照中国的特点,发挥中央和省区市两个积极性,并系统研究、设计。这是个人想法。 Warren 13:48 高司的建议也是我们面对的一个大问题,中央和地方如同省里和地市,管理权限即使下放,也不易调动积极性。 孟萌 13:53 嗯,广东在这方面深有感触,两级政府如何责权清晰,形成良性互促,还要深入探索 kathy chen 13:57 行业标准不一样猜测应该是考虑到各地各行业能效是不一样的 技术怎么对接需要各地都有监管和数量分析的人 像黄总说的技术标准对接好了到交易层面才好保证一吨减排量是同等有效的 价格体现的才主要是减排成本差异 但交易所要不要那么多呢 集中到一两个市场里流动性更好 登记簿各地做好跟国家数据对接就行了 愚见[撇嘴] 高志文 14:00 CCER还是CDM的延续,补贴是否真正发挥效用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Jeff 14:05 上个月欧洲大的电力公司Vattenfall和Statkraft来天津同控排企业交流经验。他们说欧洲电力公司参与二级市场碳交易是为了hedging,而不是投机。碳市场如果没有流动性,这些电力公司没有办法完成hedging. 孟萌 14:06 个人认为交易所的数量甚至存续不是目前最重要的事,毕竟市场是分割的,搞清楚全国市场的实现路径是当务之急 蔺苑 14:07 基建确实是目前电动汽车推广瓶颈啊 高志文 14:07 交易所现在也承担了各地架构设计的工作,不单单是交易职责。 老狼 14:08 交易所应该只是个平台,不应有地域属性 Warren 14:09 是,不能为了交易而设计碳交易体系 kathy chen 14:10 从老外的角度 顶层设计制度由交易所来定是很奇怪的 不过其他机构实力怎么样有没有意愿也是个问题 高广生 14:14 交易所确实不要过多,最好一个,但在中国难以实现。最多不要超过每省区市一个。最好是区域联合,一个区域一个,如按大区一个。 蔺苑 14:15 不过当前的情况下,交易所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交易所,更重要的是倡导 kathy chen 14:16 @孟萌 我知道的 配额分配基本是科研院所做的 交易办法交易所定是对的 但其他不如管理办法风险监管也是由交易所起草的话外界不是很理解 蔺苑 14:16 如果交易以省为单位,各省范围内一个无可厚非 高志文 14:16 粗算过,如果交易所单单靠交易取费,每个试点一个交易所,生存都是问题。 kathy chen 14:18 交易所的问题 出个欧洲国家拍卖那种竞标 良性竞争下估计最后也就优胜劣汰了 bluenext就这么关门的 孟萌 14:20 据我所知交易所只负责与交易有关的规则制度,另外就是蔺苑说的市场培育工作 老狼 14:22 那也没有必要每省设一个。只要有交易机制安排即可,比如山东的企业只能在其内部交易,但是交易平台可以利用上海,或北京。谁提供的服务好用谁 高国辉 14:24 虽然现在国家说不再新设交易平台,但是难挡地方政府山头林立。 高国辉 14:24 四川现在还想搞交易平台,无视重庆的存在 老狼 14:26 市场培育是政府的事,交易所就是按规定的交易规则提供服务即可。 kathy chen 14:28 交易所的运营模式和可开发的品种各地是可以探讨下 从哪些方面为当地市场服务 全国整合也用得上 老狼 14:28 如果每省搞一个交易所就是要把交易所引入岐途。 丁莹 14:30 同意,我理解各省的交易所可能就是咨询中介的作用居多,而非真正的交易平台。 高国辉 14:30 个人感觉,目前中国的碳交易所在整个碳交易体系中比较弱势 蔺苑 14:30 我在川环交所呆过一段时间,觉得地方交易所的存在还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四川政府的相关部门,和北京的氛围不一样,他们对碳交易了解很少,负责这块的人也更少,想做,无从下手。对于市场培育,政府没有这个义务。 阳哥们儿 14:31 从技术层面看交易所都不用建,现有的电子平台多得是。关键在于,问题从来都不是出在技术上。 蔺苑 14:31 如果没有各地的倡导机构,碳交易到了地方,实施是个很大问题 老狼 14:33 全球石油交易量每天有数百亿美元,全年超过20万亿美元也只有两、三个石油交易所。 丁莹 14:33 用市场的眼光来看,优胜劣汰,没有核心竞争力,那就自生自灭,各地方政府再支持也持续不了几年。 老狼 14:34 中国的证券交易也是每天数百亿的规模,也是两个交易所即可。 丁莹 14:34 所以,我倒是一点不担心交易所太多了的事。 丁莹 14:35 目前各大交易所在很大程度上做的是培育市场的工作。 蔺苑 14:35 等到市场成熟,稳定运转,这些倡导者的角色丧失掉,自然就该合并合并该关闭关闭 老狼 14:35 没有交易所的规模化,就不能有交易服务的规范化 高国辉 14:36 如果各地都搞,最后就是奄奄一息,地方也会输血的 大馋小子 14:36 1、政府不会为碳而做碳,碳只是杠杆 2、交易所也不只做碳,涉及能源、各种环境权益 高国辉 14:36 不能指望地方政府的市场化意识 高国辉 14:37 很多口头说市场,实际上还是计划 蔺苑 14:37 碳交易本来就是无中生有的交易,还求中央政府制定严苛的cap,来创造需求 蔺苑 14:37 不然哪来的交易量 老狼 14:37 这就是顶层设计问题。现在各地把建立交易所作为金融创新,纯粹是误人子弟。 大馋小子 14:38 川交所没有资质,但现在看起来更活跃,更想做事,这又回到了行政和市场谁做主的问题。 kathy chen 14:39 cap松紧才是王道 cap对减排对行业经济的影响都需要量化经济研究 蔺苑 14:40 cap现在还是外紧内松,地方并没有减排的压力,但交易所就蜂拥了 老狼 14:42 交易所最终应该是市场选择而非政府指定。现在的交易所都是当地政府的附庸,很难有所发展。更难符合国际化的要求。 Elaine 14:43 谢谢大家,同意丁姐和蔺苑的言论,地方交易所的存在从很大程度上是为碳交易的布局,最后待全国碳交易市场成熟起来,格局已定,各地方交易所保留几家如何布局都有其规律如同当初证券交易所一样。作为川交所,我们新兴但非常明确自己扮演的角色。巴蜀自古血肉相连,更没有忽视之说了。 蔺苑 14:44 不过话说回来,到11年的时候,四川的环科院还跟我联系,说听说有个新玩意叫碳交易。。。11年啊,cdm那时候都快灭了。如果没有地方碳交易的先行者,很多地方不知道什么是碳交易!地方政府写的本子,错误很多,完全就是人云亦云。 志强 14:44 现在碳交易类似产权交易,地方利益占主导,不同于股票市场,设立国家级和区域级的标准很重要,另防止投机过度,如天津文交所,还有碳泄露问题,交易所数量要由cap来定,交易所也要竞争,优胜劣汰才好 阳哥们儿 14:46 交易所还是有必要的,好似珊瑚礁,自身未必有多大利益但是可以创造一个生态圈。但连海水都没有的话立多大的珊瑚礁都是白扯。 大馋小子 14:50 [强]交易所既是交易平台,又是信息、资源平台,必须有这样的平台才可能推进碳市 小思 15:18 个人认为,交易所在碳市场建设初期能够发挥较为重要的作用,但全国各地没有必要一哄而上,否则容易造成资源极大浪费,也不利于市场统一。随着全国碳市场建立并逐渐成熟,交易所也应遵循市场规律,优胜劣汰 刘汉武 15:42 同意老狼观点,由市场决定。 大馋小子 15:50 碳市场的兴起是中国环境治理与能源调整的重大历史机遇,各种资源通过市场的有效配置,给解决环境与能源两大问题提供了良性的管道。碳,撬动的是巨大的能源与环保市场,交易所自然也需要着眼碳而放眼杠杆的另一端。政府应做好顶层设计,设置好准入门槛,完善法律法规,其他诸如统一还是分立,7个还是70个,这些问题就交给市场解决。当然,万不可像认证机构管理那样,门槛过低,缺乏有效管理,几万家拼一个市场,导致认证如垃圾一般。 纪黎明 15:57 碳交易不只是一种金融产品,还要发挥杠杆作用,促进全国范围内产业调整和能源结构优化配置。搞成很多小的交易所,很容易形成地方保护,导致交易在一些小的区域内循环。 Luhui 17:38 哇噻 喝了个咖啡回来看到这么多观点。个人觉得现在还是要立足当下 使已有的试点和马上要启动的试点把工作做扎实 尤其是数据核算统计方面 从碳市场、能源安全、气候谈判等各个层面把这些基础工作做深做精都是非常有益的,这也是推动企业积极参加碳减排的基础。各个试点在运行过程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都将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另外关于国家最终要建设几个碳交易所个人觉得这不是主要问题 重点还是市场需要几个 到底是区域性的还是全国统一 或者像沪深证券交易所一样搭好平台企业来选择都是可以的,关键先要把目前的工作做扎实,让更多的实体企业参与进来。愚见供拍砖。[调皮] 丁莹 18:07 嗯哪。数据基础是地基。地基不好,楼再高,也终究成为浮云 Will 18:10 同意,如果市场规则区域各不同,交易所怎么可能形成辐射全国的服务能力,强制集中的交易谈不上避免重复建设,反而会制约碳市场蛋糕做大的脚步 万扬 18:13 象你所说基础数据的重要性,我特别同意。我觉得现在还远没有到讨论设计几个碳市场的地步 万扬 18:16 但我国在很多方面规则设计好了可在实际执行中偏差极大,比如排污权、清洁生产审核等。在现有的体制下,制定政策与执行之间的落差是最大的挑战 万扬 18:20 这几年我在基层见得多了。北京的同志们重视顶层设计,可地方、企业都有自己的利益考量。总之一句话,不容易 丁莹 18:20 @万扬 就你刚说的,ets设计目前完全是copy paste 欧盟制度,在本土化过程中,希望政府要特别注意公平,透明和公正问题。比如审核机构的公信力的问题 万扬 18:23 主要对中国的数据的可靠性深表怀疑。在现体制下,我还没有看到令人信服的成功案例。没有可靠的数据,碳市场不过是海市蜃楼 丁莹 18:25 是的,如果没有令人信服的数据基础,参与碳市场交易就相当于买卖假货了,那有什么意思! Jason龚志华 18:27 请问数据要来自哪里才可信 万扬 18:28 看看股票市场,上市公司连财务数据都能造假,更别说排放数据了 万扬 18:33 比如环评吧,貌似环评机构是第三方。清洁生产也是如此 高国辉 18:34 既然中国从来都不按套路出牌,也很难说碳市场究竟会怎么样。好比当年的阿里巴巴,找国企融资时遭遇的冷漠 万扬 18:35 尤其在地方政府层面,政府应该严格的与自身利益诉求切割 大馋小子 18:41 越挖越深了。时代更迭,但中华从未真正建立一个信用社会。没有契约精神,没有法制,没有独立第三方,就没有市场经济的夯实基础。所以才要深化改革。短期内不可能达到理想状态。但能源和碳的数字相对已经很靠谱了。 Jeff 19:54 国外的碳审计公司如LRQA等信誉较好,可以开放吗? 大馋小子 20:00 目前看没有机会,很多国际第三方在中国做CDM有上千了,可国内碳交易试点的盘查业务暂时没有对外资开放
/
本文档为【下面是中国碳圈有关】,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