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1-2.4.6脚手架!

2014-04-27 50页 ppt 22MB 10阅读

用户头像

is_239213

暂无简介

举报
1-2.4.6脚手架!null2.4.6 脚手架工程 韩 英 哲线条与图形十驾斋制作1098765432102.4.5 高处作业 韩 英 哲2.4.6 脚手架工程 韩 英 哲《项目脚手架安全管理规定》与规范要求 目 录 null1 目 的 ①为加强对脚手架搭设、使用、 拆除过程的控制与管理 ②降低高处作业风险 ③避免或减少坠落、坍塌、物体打击事故的发生 ④保障人员生命健康安全 特制定本规定。 2 适用范围 本项目施工HSE管理 null线条 导引 多...
1-2.4.6脚手架!
null2.4.6 脚手架工程 韩 英 哲线条与图形十驾斋制作1098765432102.4.5 高处作业 韩 英 哲2.4.6 脚手架工程 韩 英 哲《项目脚手架安全》与要求 目 录 null1 目 的 ①为加强对脚手架搭设、使用、 拆除过程的控制与管理 ②降低高处作业风险 ③避免或减少坠落、坍塌、物体打击事故的发生 ④保障人员生命健康安全 特制定本规定。 2 适用范围 本项目施工HSE管理 null线条 导引 多个图形 出现 退出 3 职 责 3.1 施工承包商 3.1.1 负责编制脚手架搭设(拆除)施工、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3.1.2 按规定搭设(拆除)脚手架,并进行安全检查。 3.1.3 参加脚手架搭设验收。 3.2 总承包商 3.2.1 组织脚手架搭设验收。 3.2.2 开展日常安全检查。 3.2.3 审核申报脚手架搭设(拆除)施工方案、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3.2.4 对脚手架搭设、使用、拆除过程进行监督检查。 3.3 监理单位 3.3.1 审批脚手架搭设施工方案、参与安全专项施工方案论证。 3.3.2 参加所有脚手架搭设验收,开展日常安全检查。 3.3.3 对脚手架搭设、使用、拆除过程进行监督检查。null建质[2009]87号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半闭框 变方向 导引图形 出现 退出 那些工程需要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答: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由施工单位组织专家对方案论证!null专项方案应当包括的线条 导引 三角形 出现 退出 如何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方案》?内容包括什么? 答:根据工程图纸,现场环境条件,自身资源配置、规范等进行编制。方案的编制内容包括 !null 专项方案的编审程序 1 编制原则 实施施工总承包的,专项方案,应由施工总承包单位组织编制。 实施分包的,机械安装拆卸工程、深基坑工程、附着式脚手架等专业工程的 专项方案,可由专业承包单位组织编制。 2 审批原则 专项方案由施工单位组织技术、安全、质量等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审核,单位技术负责人签字。 实行施工总承包的,由总承包单位(非项目)技术负责人及专业承包单位技术负责人签字。 不需专家论证的专项方案,经施工单位审核,由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审核签字。 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单位组织专家对专项方案进行论证。 专项方案论证修改完善后,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签字后,方可组织实施。 3 施工原则 施工单位应当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编制专项方案, 先有方案,后有现场!null半闭框 变方向 导引图形 出现 退出脚手架的概述 脚手架施工现场常见的临时设施之一,是指为临时放置施工工具和少量建筑材料,解决施工作业人员高处作业而搭设的架体防护工具。 脚手架的分类 1、按材质分:钢脚手架、木脚手架、竹脚手架等 2、按搭设形式分:落地式脚手架、悬挑式脚手架、 挂脚手架、吊篮脚手、门型 脚手架、附着式升降 脚手架等 3、按立杆排数分:单排式脚手架、双排式脚手架、 满堂脚手架等 4、按封闭程度分:开口型脚手架、一字型脚手架、 封圈型脚手架等 附着式升降 脚手架附着式升降 脚手架null4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 130-2011 4. 1 术语、符号   4.1.1 术语 4.1.1.1 扣件式脚手架--承受荷载,由扣件、钢管等构的成脚手架与支撑架。 4.1.1.2 支撑架--为钢结构安装或浇筑混凝土构件等搭设的承力支架。 4.1.1.3 单排架--只一排立杆,横杆一端搁置固定体上的脚手架。 4.1.1.4 双排架--两排立杆和水平杆等构成的脚手架。 4.1.1.5 满堂脚手架--≮3排立杆与水平杆、(水平、竖向)剪刀撑、扣件等构 成。(荷载通过水平杆传递给立杆,立杆呈偏心受压状态) 4.1.1.6 满堂支撑架--≮3排立杆与水平杆、(水平、竖向)剪刀撑、扣件等构 成 。(荷载通过可调托轴心传力给立杆,立杆呈轴心受压状态) 4.1.1.7 开口型脚手架--沿建筑周边非交圈的脚手架。 4.1.1.8 封圈型脚手架--沿建筑周边交圈设置的脚手架。null4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 130-2011 4. 1术语、符号   4.1. 1 术 语 4.1.1.9 扣件--用螺栓紧固的扣接连接件。分(直角、旋转、对接)扣件 4.1.1.10 防滑扣件 --据抗滑要求增设的扣件。 4.1.1.11 底座--立杆底部的垫座。分(固定、可调)底座 4.1.1.12 可调托撑 --插入立杆钢管顶部,可调节高度的顶撑。 4.1.1.13 水平杆 --脚手架中的水平杆件。 4.1.1.14 扫地杆 --底面连接立杆根部的纵、横向水平杆件。 4.1.1.15 连墙件 --将脚手架架体与建筑主体连接,能传拉、压力的构件。 4.1.1.16 连墙件间距 --相邻连墙件之间的距离。指竖距、横距 4.1.1.17 剪刀撑 --在脚手架竖向或水平向成对设置的交叉斜杆。 4.1.1.18 横向斜撑 --与双排架内、外立杆或水平杆斜交呈之字形的斜杆。 底座null 半闭框 化直线◐๏๏๏๏๏๏๏๏๏๏๏๏๏๏๏๏๏๏๏๏๏๏๏๏๏๏๏๏๏๏๏๏๏๏๏๏๏๏๏๏๏๏๏๏๏๏๏๏๏๏๏๏๏๏๏๏๏๏๏๏๏๏๏๏๏๏๏๏๏๏② 大横杆①立杆③ 小横杆③ 小横杆④脚手板③ 小横杆②大横杆⑤抛撑⑥斜撑(剪刀撑)⑦结构体1立面2侧面(双排)2侧面(单排)⑧扫地杆④脚手板null线条 导引 三角形 出现 退出4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 130-2011 4. 1 术 语 4.1.1 术语   4.1.1.19 抛撑 --脚手架侧面支撑。 4.1.1.23 步距 --上下水平杆轴线 间的距离。 4.1.1.24 跨距 --脚手架纵向相邻 立杆之间的轴线距离。   4.1.1.26 主节点 --立杆、纵向水 平杆、横向水平杆三杆 紧靠的扣接点。跨 距步 距①②③④null4. 2符 号 4.2. 1 荷载和荷载效应 Gk——立杆承受的第米结构自重标准值; MGk——脚手板自重产生的弯矩标准值; MQk——施工荷载产生的弯矩标准值; MWk——风荷载产生的弯矩标准值; NG1k——脚手架立杆随的自重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 NG2k——脚手架构配件自重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 ∑NGk——永久荷载对立杆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总和; ∑NQk——可变荷载对立杆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总和; Nk——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立杆轴向力标准值; Pk——立杆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标准值; Wk——风荷载标准值; Wo——基本风压值; M——弯矩设计值; Mw——风荷载产生的弯矩设计值;   N——轴向力设计值; Ni——连墙件轴向力设计值; Niw——风荷载产生的连墙件轴向力设计值; R——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 V——挠度; σ——弯曲正应力。null线条 导引 三角形 出现 退出4.2. 2 材料性能和抗力 E——钢材的弹性模量; f——钢材的抗拉、抗压、抗弯强度设计值; fg——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Re——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 [V ] ——容许挠度; [λ] ——容许长细比。 2.2.3 几何参数 A——钢管或构件的截面面积,基础底面面积; An——挡风面积; Aw——迎风面积; [H] ——脚手架允许搭设高度; h——步距; i——截面回转半径; l——长度,跨度,搭接长度; la——立杆纵距; lb——立杆横距; s——杆件间距; t——杆件壁厚; W——截面模量; λ——长细比; φ——杆件直径。null线条 导引 多个图形 出现 退出4.2. 3 几何参数 A——钢管或构件的截面面积,基础底面面积; An——挡风面积; Aw——迎风面积; [H] ——脚手架允许搭设高度; h——步距; i——截面回转半径; l——长度,跨度,搭接长度; la——立杆纵距; lb——立杆横距; s——杆件间距; t——杆件壁厚; W——截面模量; λ——长细比; φ——杆件直径。 4.2. 4 计算系数 k——立杆计算长度附加系数; μ——考虑脚手架整体稳定因素的单杆计算长度系数; μs——脚手架风荷载体型系数; μstw——按桁架确定的脚手架结构的风荷载体型系数; μ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φ——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挡风系数。null 坐标轴 导引图形 出现 退出4. 3 构配件 4.3.1 钢管:采用φ48.3×3.6钢管,单根质量≯25.kg。 4.3.2 扣件:螺栓拧紧力65N·m时不破坏。 4.3.3 脚手板:可用钢、木、竹料,单块质量≯30kg;木板厚≮50mm,两端设≮4mm钢丝箍两道。竹 串片板 2000×300×50。 4.3.4 可调托撑:螺杆径≮36mm,与托板焊缝高≮6mm,螺母旋长≮5扣,螺母厚≮30mm;受压 力≮40kN,托板厚≮5mm。 null半闭框 化直线4. 4荷 载 1 脚手板、栏杆、挡脚板自重标准值(kN/m2) 2 均布荷载(斜道上≮2.0kN/m2)标准值(kN/m2) 3 主梁、次梁及支撑板自重标准值(kN/m2) 5 荷载效应组合 4 脚手架的风荷载体型系数μ null4.4. 2荷载标准值 4.4.2.1 永久荷载标准值的取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单、双排立杆的每米,自重标准值,按规范附录A表A.0.1采用; 满堂架立杆的每米,自重标准值,按规范附录A表A.0.2采用; 满堂支撑架立杆的每米,自重标准值,按规范附录A表A.0.3采用; 2 架上吊挂的安全设施自重标准值,密目安全立网≮0.01kN/m2。  3 支撑架上主、次梁、支撑板等自重应按实际计算;下列按上4.4.的表3采用:   1)普通木质主梁(含φ48.3×3.6双钢管)、次梁,木支撑板;   2)型钢次梁自重≯10号工字钢自重, 型钢主梁自重≯H100mm×100mm×6mm×8mm型号钢自重,支撑板自重≯木脚手板自重。 4.4.2.3 双排架上有>2个作业层时,同跨内各作业层的施工均载标准值总和≯5.0 kN/m2。 4.4.2.4 满堂架荷载标取值规定:   1 永久、可变荷载(不含风荷载)总和≯4.2 kN/m2时,施工均载按上4.4的表2采用;   2 永久、可变荷载(不含风荷载)总和>4.2 kN/m2时,应符合:   1)作业层上人、设备荷载值取1.0 kN/m2;大型设备、结构构件等可变载按实际计算;   2)砼施工时,作业层上荷载取值符合《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的规定。null半闭框 变方向 导引图形 出现 退出 4.4. 2 荷 载 标 准 值 4.4.2.5 作用于脚手架上的水平风荷载标准值,应按下式计算: wk=μz·μs·w0 ---(4.4.2.5) 式中 wk——风荷载标准值(kN/m2); μ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采用; μs——脚手架风荷载体型系数,按上4.4的表4.采用; w0——基本风压(kN/m2),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附表D4采用。 取重现期n=10对应的风压值。 4.4.2.6 脚手架的风荷载体型系数,按上4.4表4.采用。 注:1.μstw值可将脚手架视为桁架,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表7.3.1第32项和第36项的规定计算;   2.φ为挡风系数,φ=1.2An/AW,其中An为挡风面积;AW为迎风面积。敞开式脚手架的φ值宜按本规范附录A表A.0.5采用。   4.2.7 密目我全封闭脚手架挡风系数φ≮0.8。 null4. 5 设 计 计 算 4.5. 1基本设计规定 4.5.1.1 承载能力按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要求,用分项系数设计表达式设计。 可只进行下列设计计算: 1 纵、横向水平杆等受弯构件的①强度和连接扣件②抗滑承载力计算; 2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3 连墙件的①强度、②稳定性和③连接强度的计算; 4 立杆地基承载力计算。 4.5.1.2 计算时,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应取1.2,可变荷载分项系数应取1.4。 4.5.1.3 受弯构件,验算变形时,各类荷载分项系数均应取1.0。 4.5.1.4 纵、横杆对立杆偏心距≯55mm时,立杆稳定可不考虑偏心距的影响。 4.5.1.5 ①当采用“表4.6.1.1-1常用敞开式双排脚手架的设计尺寸(m)” 与“表4.6.1.1-2常用密目式安全立网全封闭式单排脚手架的设计尺寸(m)” 规定的构造尺寸,其相应杆件可不进行计算。 ②但连墙件、地基承载力等仍应计算。 4.5.1.6 钢材的强度设计值:Q235钢抗拉、抗压和抗弯强度设计值ƒ 取205(N/mm2); 弹性模量E 取2.06×105(N/mm2)。null 半闭框 变方向 导引图形 出现 退出 4.5. 1基本设计规定 1钢材的强度设计值与弹性模量(N/mm2) 2扣件、底座、可调托撑的承载力设计值(kN) 3受压、受拉构件的容许长细比 4受弯构件的容许挠度 null半闭框 变方向 导引图形 出现 退出 半闭框 变方向 导引图形 出现 退出 4.5. 2单、双排脚手架计算 4.5.2.1 纵、横杆抗弯强度计算式:    σ=M/W≤f ---------(4.5.2.1)  式中: σ——弯曲正应力;    M——弯矩设计值(N·mm),应按本规范第5.2.2条的规定计算;    W——截面模量(mm3),应本规范附录B表B.0.1采用; f——钢材的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应按本规范表5.1.6采用。①单排脚手架图单排脚手架②双排脚手架图null线条 导引 多个图形 出现 退出4.5.2.2 纵、横杆弯矩计算式: M=1.2MGk+1.4ΣMQk -------(4.5.2.2) 式中: MGk——脚手板自重产生的弯矩标准值(kN·m); MQk——施工荷载产生的弯矩标准值(kN·m)。 4.5.2.3 纵、横杆挠度规定: v≤[v] ------------(4.5.2.3) 式中: v——挠度(mm); [v]——容许挠度,应按本规范表5.1.8采用。 4.5.2.4 纵、横杆内力与挠度时,纵杆按三跨连续梁算,跨度取纵距la; 横杆按简支梁算,跨度l0可按图4.5.2.4采用    图4.5.2.4 横向水平杆计算跨度1―横向水平杆; 2―纵向水平杆; 3―立杆1―横向水平杆; 2―纵向水平杆; 3―立杆 null半闭框 化直线4.5. 2单、双排脚手架计算 4.5.2.5 纵、横、立杆连接,扣件抗滑承载力规定: R≤Rc -----(4.5.2.5) 式中:R——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 Rc——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应按本规范表5.1.7采用。 4.5.2.6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①不组合风荷载时: N/φA≦f -------(4.5.2.6-1) ②组合风荷载时: N/φA+Mw/W≦f -----(4.5.2.6-1) 式中:N——计算立杆的轴向力设计值(N),应按本规范式(4.5.2.7-1)、式(4.5.2.7-2)计算; φ——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应根据长细比λ由本规范附录A珍A.0.6取值; λ——长细比, λ=l0/I ; l0——计算长度(mm),应按本规范式第5.2.8条的规定计算; i——截面回转半径,可按本规范附录B表B.0.1采用; A——立杆截面面积(mm2),可按本规范附录B表B.0.1采用; Mw——计算立杆段由风荷载产生的弯矩(N·mm),可按本规范式(4.5.2.9)计算; f——钢材的抗压强度设计值(N/mm2),应按上表 4.5.1的表1用 。null线条 导引 三角形 出现 退出4.5. 2 单、双排脚手架计算 4.5.2.7 立杆段轴力N计算公式: ①不组合风荷载时 N=1.2(NG1k+NG2k)+1.4ΣNQk ----------(4.5.3.2-1) ②组合风荷载时 N=1.2(NG1k+NG2k)+0.85×1.4ΣNQk -----(4.5.3.2-2) 式中:NG1k——脚手架结构自重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 NG2k——构配件自重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 ΣNQk——施工荷载的轴力标准值总和,内、外立杆各按一纵距内施工荷载总和的1/2取值。 5.2.8 立杆长度l0计算式: l0=kμh -------(4.5.2.8) 式中: k——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其值取1.155,当验算立杆允许长细比时,取k=1; μ——考虑单、双脚手架整体稳定因素的单杆计算长度系数,按下表用; h——步距。 表4.5.2.8  单、双排脚手架立杆的计算长度系数μnull4.5. 2单、双排脚手架计算 4.5.2.9 风载产生的立杆段弯矩值Mw计算式: Mw=0.9×1.4Mwk=0.9×1.4ωklah2/10 -----(4.5.2.9) 式中:Mwk——风荷载产生的弯矩标准值(N·mm); ww——风荷载标准值(kN/m2),应按本规范式(4.4.2.5)式计算; la——立杆纵距(m)。 4.5.2.10 单、双排架立杆稳定性计算部位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搭设尺寸采用相同步距、立杆纵距、立杆横距和连墙件间距时,应计算底层立杆段; 2 脚手架的步距、立杆纵距、立杆横距和连墙件间距有变化时,计算底层立杆段外,还须对最大步距或最大立杆纵距、立杆横距、连墙件间距等部位的立杆段进行验算; 4.5.2.11 单、双排架的可搭设高度[H]按下式计算,取较小值: ① 不组合风荷载时: ----(4.5.2.11) ② 组合风荷载时: -----(4.5.2.11) 式中:[H]——脚手架允许搭设高度(m);    gk——立杆每米,结构自重标准值(kN/m),可按附录A表A.0.1采用。 null半闭框 变方向 导引图形 出现 退出4.5. 2单、双排脚手架计算 4.5.3.12 连墙件杆件的强度及稳定应满足下列公式的要求: 1强度 : ------(4.5.2.12-1) 2稳定: -----(4.5.2.12-2) 3轴力: ------(4.5.2.12-3) 式中:σ——连墙件应力值(N/mm2);    Ac——连墙件的净截面面积(mm2)    A——连墙件的毛截面面积(mm2)    Nl——连墙件轴向力设计值(N);    Nlw——风荷载产生的连墙件轴向力设计值,应按本规范第4.5.2.13条的规定计算;    N0——连墙件约束脚手架平面外变形所产生的轴向力。单排架取2kN,双排架取3kN)    φ——连墙件的稳定系数,应根据连墙件长细比按本规范附录A表A.1.6取值。    f——连墙件钢材的强度设计值(N/mm2),应按本规范表4.5.0.6采用。 4.5.2.13 由风载产生的连墙件轴力,按下式计算: ------(4.5.2.13) 式中:Aw——单个连墙件所覆盖的脚手架外侧的迎风面积。 扫地杆扫地杆null线条 导引 多个图形 出现 退出4.5. 2单、双排脚手架计算 4.5.2.14 连墙件与脚手架、连墙件与建筑结构连接的承载力应按下式计算: Ni≤Nv   ----- (4.5.2.14) 式中: Nw----连墙件与脚手架、连墙件与建筑结构连接的受拉(压)承载力设计值, 应根据相应规范规定计算。 4.5.2.15 当采用钢管扣件做连墙件时,扣件抗滑承载力的验算,应满足下式要求: Nl≤Rc -------(4.5.2.15) 式中: Rc——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一个直角扣件应取8.0kN。 null 4.6 构 造 要 求 4.6.1 1 常用单、双排脚手架设计尺寸 4.6.1.1 用密目安全网全封闭单、双排脚手架结构的尺寸,按表4.6.1.1-1、4.6.1.1-2采用。 表4.6.1.1-1  常用敞开式双排脚手架的设计尺寸(m)   注:1.表中2+2+2×0.35(kN/m2), 包括下列荷载:2+2(kN/m2) 为二层装修作业层施工荷载标 准值;2×0.35(kN/m2)为二层 作业层脚手板自重荷载标准值。       2.作业层横向水平杆间距,应按 ≯la/2设置。       3.地面粗糙度为B类. 基本风压ω=0.4kN/m2。null线条 导引 多个图形 出现 退出 4.6 构造要求 1 常用单、双排脚手架设计尺寸 表4.6.1.1-2  常用密目式安全立网全封闭式单排脚手架的设计尺寸(m)   注:同表4.6.1.1-1 4.6.1.2 单排搭设高≯24m;双排架搭设高≯50m, 高>50m的双排架,应分段搭设。.null 4.6 构造要求 2 纵横杆、脚手板 4.6.2.1 纵向水平杆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纵向水平杆应设置在立杆内侧,单根杆长≮3跨; 2 纵杆接长采用对接扣件连接或搭接。并符合下列规定: 1)相邻纵杆接头不设在同步、同跨内;不同步、不同跨相邻接头水平向错距<500mm;接头 中心至最近主节点≯1/3的纵距(图4.6.2.1-1); 2)接长≮1m,等间距≮3个旋转扣件,扣件距杆端≮100mm; (a)接头不在同步内(立面);(b)接头不在同跨内(平面) 图4.6.2.1-1 纵向水平杆对接接头布置 1―立杆;2―纵向水平杆;3―横向水平杆 null线条 导引 多个图形 出现 退出 2 纵横杆、脚手板构造要求 3 当用钢、木、竹脚手板时,纵杆作为横杆支座,用直角扣件固定;竹笆脚手板等间距≯400mm(图4.6.2.1-2)。    4.6.2.2 横杆构造规定: 1 非主节点处的横杆,据脚手板需要等间距设置,≯1/2纵距; 2 用钢、木、竹脚手板时,双排架横杆两端用直角扣件固定; 单排架横杆一端用直角扣件固定,一端入墙,入深 ≮180mm。 3 用竹笆脚手板时,双架横杆两端,用直角扣件固定;单排架的 横杆一端用直角扣件固定,一端入墙,入深≮180mm。    4.6.2.3 主节点处必设一横杆,用直角扣件,严禁拆除。 4.6.2.4 脚手板规定: 1 作业层满铺、铺牢实。 2 钢、木、竹脚手板等,设在三根横杆上。板长<2m时,用两横 杆支承,板端固牢;用对接平铺或搭接铺;对接铺板头外伸 130~150mm、≯300mm(图6.2.4a);搭接铺接长≮200mm,外 1―立杆;2―纵向水平杆; 伸≮100mm(图6.2.4b)。 3―横向水平杆;4―竹笆脚 手板;5―其它脚手板 ●●●≥100mm130~150mm≥300mm≥200mmnull线条 导引 三角形 出现 退出 3 立 杆 4.6.3.1 立杆底部设底座或垫板。 4.6.3.2 脚手架必设纵、横扫地杆,距底皮≯200mm。 4.6.3.3 基础在同高时,高处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高差 ≯1m。坡上立杆距坡边≯500mm。(图4.6.3.3)→   4.6.3.4 单、双排架底层步距≯2m。 4.6.3.5 单排、双排与满堂架立杆接长除顶层顶步外, 接头必对接扣件连接。 图4.6.3.2 纵、横向扫地杆构造 4.6.3.6 立杆对接、搭接规定: 1―横向扫地杆;2―纵向扫地杆  1 对接时邻杆接头不应在同步内,隔杆接头纵、横距错≮500mm;接头中心至主节点≯1/3步距;  2 搭接接头接长≮1m,≮2个旋转扣件,杆端余量≮100mm。 表4.6.4.2连墙件最大间距布置 4.6.3.7 架体顶端栏杆高出女儿墙上端1m,高出檐口上端1.5m。null半闭框 变方向 导引图形 出现 退出4.6. 4 连墙件 4.6.4.1 连墙件设置的位置、数量应按专项施工方案确定。 4.6.4.2 连墙件数量满足计算要求外,应符合表4.6.4.2规定。   4.6.4.3 连墙件的规定:  1 靠主节点设,偏距≯300mm;  2 从底层第一步纵杆处开始设,当有困难时,采用加固措施;  3 优先采用菱形,或方形、矩形布置; null线条 导引 多个图形 出现 退出4.6. 4 连墙件 构造要求 4.6.4.4 开口型架两端设连墙件,连墙件垂距层高、≯4m。 4.6.4.5 连墙杆水平设置,不能水平时,向架体端下斜。 4.6.4.6 用承拉、压力的构造。 >24m双排架,用刚性连墙件。 4.6.4.7 架下部暂不能设连墙件时采取防倾覆措施。抛撑用通长杆,用旋 转扣件固定在架体上,与地面45°~60°;抛撑应在连墙件搭设 后方可拆除。 4.6.4.8 架高>40m且有风涡流作用时,应采取抗上升翻流作用的连墙措施。 null 4.6. 5 门 洞构造要求  4.6.5.1 单、双排架门洞用上升斜杆、平行弦杆桁架结构(图4.6.5.1),斜杆倾角45°~60°。 门洞桁架型式按下确定: 1 步距(h) <纵距(la)时,用A型; 2 步距(h) >纵距(la)时,用B型,并规定:  ①h=1.8m时,纵距≯1.5m;②h=2.0m时,纵距≯1.2m。 4.6.5.2 单、双排脚手架门洞桁架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单排架门洞,在平面桁架(图4.6.5.1中ABCD)的每节间设斜杆;双排架门洞的空间桁架,除 下弦平面外,其余平面内的节间设斜杆(图4.6.5.1中1-1、2-2、3-3剖面); 2 斜杆用旋转扣件固定,扣件中心线距主节点≯150mm。斜杆跨越2步(图4.6.5.1A型)时,在相 交的纵杆处,增一横杆,将斜杆固定在其伸出端上;null线条 导引 多个图形 出现 退出4.6. 5 门 洞构造要求 图4.6.5.3 单排架过窗洞构造 1-增设的纵向水平杆 图4.6.5.1 (a、b、c、d) 门洞处上升斜杆、平行弦杆桁架 1―防滑扣件; 2―增设的横向水平杆; 3―副立杆; 4―主立杆 图a图b图c图dnull4.6. 5 门 洞构造要求 3 斜杆用通长杆,接长可对接、搭接。 4.6.5.3 单排架过窗洞增设立杆或增设纵杆(图4.6.5.3)。 4.6.5.4 门洞桁架两侧为双立杆,副杆高于门洞1~2步。 4.6.5.5 门洞桁架上下杆件端头,增设防滑扣件(图4.6.5.1)紧靠主节点处的扣件。 4.6. 6 剪刀撑与横向斜撑构造要求 4.6.6.1 双排架设剪刀撑与横向斜撑,单排架应设剪刀撑。 4.6.6.2 单、双排架剪刀撑规定: 1 跨越立杆根数按表4.6.6.2规定。宽≮4跨,≮6m,倾角45°~60°间;    2 剪刀撑斜杆接长采用搭接或对接; 3 剪刀撑用旋转扣件,扣件中心线距主节点≯150mm。 4.6.6.3 高24m的双排架在外立面连续设剪刀撑; 高≯24m的单、双排架,在外立面两端、转角、中间 间≯15m一道剪刀撑,由底至顶连设(图4.6.6.3)。   4.6.6.4 双排架横向斜撑设置规定: 1 同一节由底至顶之字连布,符合第4.6.5.2条2款; 2 高<24m封闭双排架不设横向斜撑,高>24m封闭架 拐角设横向斜撑外,中隔6跨设一道。 4.6.6.5 开口型双排架的两端必设横向斜撑。 表4.6.6.2剪刀撑跨越立杆的最多根数 表4.6.6.3 高<24m剪刀撑布置图 null坐标轴 导引图形 出现 退出4.6. 7 斜 道构造要求 4.6.7.1 人行兼料斜道形式按下确定: 1 高≯6m的脚手架,用一字型斜道; 2 高>6m的脚手架,用之字型斜道; 4.6.7.2 斜道的构造规定: 1 斜道附着外架或建筑物设置; 2 运料斜道宽≮1.5m,坡≯1∶6,人行斜道宽≮1m,坡≯1∶3; 3 拐弯处设平台,宽≮斜道宽度; 4 斜道、平台均设置栏杆、挡脚板。栏高1.2m,挡脚板高≮180mm; 5 运料斜道两端、平台外围、端部按第4.6.4.1~ 4.6.4.6条设连 墙件;每两步加设水平斜杆;按第4.6.6.2-4.6.6.5条设置剪刀 撑和横向斜撑。 4.6.7.3 斜道脚手板规定: 1 脚手板横铺时,在横杆下增设纵向支托杆,纵向支托杆 间距≯500mm; 2 脚手板顺铺时,接头采用搭接;下板头压上板头; 3 人行、运料斜道脚手板上每隔250~300mm设防滑条,厚20~30mm。null半闭框 化直线4.5. 3 满堂脚手架计算 架体顶部(通过水平杆传力给立杆,呈偏心受压状态)简称满堂架 水平杆传力null半闭框 化直线4.5. 3 满堂脚手架计算 架体顶部(通过水平杆传力给立杆,呈偏心受压状态)简称满堂架 4.5.3.1 立杆稳定性按式(4.5.2.6-1)(4.5.2.6-2)计算。风载弯矩值Mw,按式(4.5.2.9)计算。4.5.3.2 立杆段轴力值N,按式(4.5.2.7-1)(4.5.2.7-2)计算。 施工载轴力值∑NQk,按选取计算部位立杆负荷面积计算。 4.5.3.3 立杆稳定性计算规定: 1 满堂架用相同步距、立杆纵距、立杆横距时,应计算底层立杆段; 2 架体步、纵、横距有变化的,计算底层立杆外,须对最大步、纵、横距等立杆段验算; 3 架上有集中荷载作用时,应算集中荷载范围内受力最大立杆段. 4.5.3.4 满堂架立杆长度计算: -------(4.5.3.4) 式中:k——满堂架立杆长度附加系数,按表4.5.3.4采用; h ——步距; μ——整体稳定因素的单杆计算长度系数,按规范附录C表C-1采用。 表4.5.3.4 满堂脚手架立杆计算长度附加系数 注:当验算立杆允许长细比时,取K=1。 4.5.3.5 满堂架纵、横水平杆计算第4.5.2.1~4.5.2.5条的规定。 4.5.3.6 当立杆间距≯1.5×1.5m,(架体四周及中间)与结构物刚性连接,且刚性连接点的水平间 距≯4.5m,竖向间距≯3.6m时,按第4.5.2.6~4.5.2.10条“双排脚手架”的规定计算。null半闭框 变方向 导引图形 出现 退出4.6. 8 满堂脚手架构造要求 4.6.8.1 敞开式满堂脚手架结构尺寸表。     4.6.8.2 满堂架高不宜>36m;施工层>1层。     4.6.8.3满堂架立杆符合第4.6.3.1-4.6.3.3条;立杆接 头用对接扣件,对接布置符合第4.6.3.6条第1款。水 平杆连接符合第4.6.2.1条第2款,水平杆长<3跨。     4.6.8.4 满堂架外四周及内部纵、横向每6~8m由底至 顶设连续竖向剪刀撑。架高<8m时,在架顶设连续水 平剪刀撑;架高≥8m的,在架底及竖向隔≯8m设连续 水平剪刀撑。在竖剪刀撑斜相交平面设置,剪刀撑宽 6m-8m。     4.6.8.5 剪刀撑用旋转扣件,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 离≯150mm。注: 1 最少跨数应符合规范附录C表C1规定; 2 脚手板自重标准值取0.35 kN/m2;   3 场面粗糙度为B类, 基本风压ω=0.35kN/m2; 4 立杆间距≮1.2×1.2m,施工载标准值≮3kN/m2。 立杆上增设防滑扣件,防滑扣件应安装牢固。null线条 导引 多个图形 出现 退出4.6. 8 满堂脚手架 构造要求 4.6.8.6 满堂架的高宽比≯3,高宽比>2时,在架体外四周和内部水平隔6m-9m、竖向隔4m-6m设连 墙件,无法设连墙件时,采取钢丝绳张拉固定等。 4.6.8.7 最少跨度为2、3跨的满堂架,按第4.6.4节设连墙件。 4.6.8.8 满堂架局部受集中载时,按实际载计算并局部加固。 4.6.8.9 满堂架应设爬梯,踏步间距≯300mm。 4.6.8.10 满堂架操作层脚手板的水平杆间距≯1/2跨距;脚手板铺设符合第4.6.2.4条规定。null4.5. 4 满堂支撑架计算 架体顶部(通过可调托撑传力给立杆、呈轴心受压状态)简称满堂支架 可调支托传力null4.5. 4 满堂支撑架计算 4.5.4.1 架体顶部(通过可调托撑传力给立杆、呈轴心受压状态)简称满堂支架 4.5.4.2 据剪刀撑设置不同分普通型与加强型,应符合第4.6.9.3条,算长度符合第4.5.4.6条规定。 4.5.4.3 立杆稳定性按式(4.5.2.6-1)(4.5.2.6-2)算。风载的杆段弯矩Mw,按(4.5.2.9)算。 4.5.4.4 计算立杆段的轴向力设计值N,按下式计算: ①不组合风荷载时 N=1.2∑NGk+1.4ΣNQk ------(5.4.4-1) ②组合风荷载时 N=1.2∑NGk+0.9×1.4ΣNQk ------(5.4.4-2) 式中:∑NGk——永久荷载对立杆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总和(kN); ΣNQk——可变荷载对立杆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总和(kN)。 4.5.4.5 立杆稳定性计算部位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满堂支架用相同步、纵、横距时,计算底层与顶层立杆段; 2 符合第4.5.3.3条第2、3 款的规定。null线条 导引 多个图形 出现 退出4.5. 4 满堂支撑架计算 4.5.4.6 满堂支撑架立杆的计算长度应按下式计算,取整体稳定计算结果最不利值: 顶部立杆段: ---------(4.5.4.6-1) 非顶部立杆段: --------(4.5.4.6-2) 式中: K——满堂支撑架立杆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应按下表(4.5.4.6)采用;    h ——步距;    a——立杆伸出顶层水平杆中心线至支撑点长度;≯0.5m。 当0.2m<a<0.5m时,承载力可按线性插入值; μ1、μ2——考虑整体稳定因素单杆长度系数,普通型按附录C表C-2、表C-4采用; 加强型按附录C表C-3、表C-5采用。        表4.5.4.6 满堂支撑架立杆计算长度附加系数 注:当验算立杆允许长细比时,取K=1。 4.5.4.7 满堂支架<4跨时,宜设连墙件与结构物刚性连接。未设的,立杆计算长度系数μ按附录 C表C-2~C-5采用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支撑架高度不应超过一个建筑楼层高度,且不超过5.2m;   2 架体上永久与可变荷载(不含风荷载)总和标准值≯7.5Kn/m2;   3 架体上永久载与可变载(不含风载)总和的均布线载标准值≯7kN/m。 null4.6. 9 满堂支撑架构造要求 4.6.9.1 满堂支架步距与立杆间距不超过附录C表C-2~C-5 的上限值,立杆出顶层长a≯0.5m;搭高≯30m。 4.6.9.2 满堂支架立杆、水平杆的构造要符合第4.6.8.3条; 4.6.9.3 满堂支架据架体类型设剪刀撑,符合下列规定: 1 普通型: ①架体外周边及内部纵、横每5m~8m,由底至顶设连 续竖向剪刀撑,宽5m~8m(图4.6.9.3-1)。 ②竖向剪刀撑顶交水平剪刀撑。支撑高≯8m,或施工 总荷载≯15kN/m2,或集中线荷载≯20kN/m支撑架, 扫地杆层应加水平剪刀撑。水平剪刀
/
本文档为【1-2.4.6脚手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