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 上饶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 上饶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2014-04-30 50页 doc 866KB 18阅读

用户头像

is_761518

暂无简介

举报
《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 上饶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生物科学专业) 课程编号:12010208 课程性质:专业限选课 适用专业:生物科学(师范类本科) 开设学期:第 学期 一、教学目的、课程性质任务   本课程是生物科学专业选修的课程,是运用生物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处理研究的资料和数据,从而做出科学推断的一门交叉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希望学生能掌握常用的生物统计和实验设计方法。以便在研究中能使用通用统计软件进行生物学实验的设计和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 二、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所需先修课程 预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
《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 上饶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生物科学专业) 课程编号:12010208 课程性质:专业限选课 适用专业:生物科学(师范类本科) 开设学期:第 学期 一、教学目的、课程性质任务   本课程是生物科学专业选修的课程,是运用生物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处理研究的资料和数据,从而做出科学推断的一门交叉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希望学生能掌握常用的生物统计和实验方法。以便在研究中能使用通用统计软件进行生物学实验的设计和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 二、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所需先修课程 预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 三、主要内容、重点及深度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为试验资料的整理、特征数的计算、概率、概率分布和抽样分布的基础上,着重掌握平均数的统计推断、χ2检验、方差分析、直线回归与相关分析、多元回归与相关分析、曲线回归分析和多项式回归分析、试验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从而达到能够较灵活的应用这些基本方法与手段分析和解释生物学现象、进行生物学研究的实验设计及其数据资料的处理。 各章节要点及授课时数 章 次 讲授内容 学时 第 1章 绪论与基本概念 2 第 2章 频数分布:资料整理 3 第 3章 概率 5 第 4章 理论分布与抽样分布 6 第 5章 参数估计 3 第 6章 假设检验 4 第7章 方差分析 6 第8章 回归分析 4 第9周 3试验设计 3 合计   36 四、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1章​ 绪论与基本概念 第2章​ 频数分布:资料整理 [目的要求] 掌握资料的整理方法与特征数的计算 [教学内容] 1、​ 资料的整理 1.1 资料的类型 1.2 资料整理方法 2、​ 基本特征数 2.1 平均数 2.2 变异数 2.3 偏斜度与峭度 第3章​ 概率 [目的要求] 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理 [教学内容] 1、​ 前贝努利时代的概率论 2、​ 事件与概率 2.1 随机现象与非随机现象 2.2 随机事件 2.3 随机事件的基本关系 2.4 概率 3、​ 概率论的基本定理 3.1 加法定理 3.2 乘法定理 3.3 Bayes公式 第4章​ 理论分布与抽样分布 [目的要求] 了解各种分布的性质及特征 [教学内容] 1、​ 理论分布 1.1​ 随机变量 1.2​ 随机变量的数值特征 1.3​ 离散性的随机变量 1.4 连续性的随机变量 2、​ 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 2.1 大数定律 2.2 中心极限定理 3、​ 抽样分布 3.1 正态分布的应用: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 3.2 χ2分布 3.3 t分布 3.4 F分布 4、​ 二项总体抽样 4.1 二项总体分布的两种表示方法 4.2 正态近似与连续性校正 4.3 两个二项总体抽样及其频率之差的分布 第5章​ 参数估计 [目的要求] 掌据点估计和区间估计的原理与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 1、​ 点估计 1.1 矩估计 1.2 极大似然估计 1.3 估计量的评选 1.4 抽样误差及其估计 2、​ 区间估计 2.1 单个总体均数μ的区间估计 2.2 两个总体平均差数(μ1-μ2)的区间估计 2.3 单个总体方差σ2的区间估计 2.4 二项总体百分率的区间估计 2.5 估计置信区间所需的样本量 第6章​ 假设检验 [目的要求] 掌握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具体过程与方法 [教学内容] 1、​ 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 1.1 小概率原理 1.2 假设 1.3 假设检验的过程 1.4​  单侧检验和双侧检验 1.5​  第I类错误和第II类错误:实例说明 2、​ 正态总体的参数假设检验 2.1 一个正态总体的情形 2.2 两个正态总体的情形 2.3 多个正态总体的情形 3、​ 二项总体百分数的假设检验 3.1​ 单个样本百分数的假设检验 3.2​ 两个样本百分数的假设检验 3.3​ 多个样本百分数的假设检验 3.4​ 连续性校正 第7章​ 方差分析 [目的要求] 掌握方差分析的原理,重点掌握单向和两向分组资料的方差分析方法 [教学内容] 1、​ 单向分组资料的方差分析 1.1​ 单向分组资料(每组样本容量相等)的方差分析 1.2​ 方差分析的数学模型和期望均方 1.3​  单向分组资料(每组样本容量不等)的方差分析 2、​ 两向分组资料的方差分析 2.1 组合内只有单个观察值 2.2 组合内有重复观察值 3、​ 两个以上因素的方差分析 4、​ 数据转换、缺区估计、多重比较 4.1 数据转换 4.2 缺区估计 4.3 多重比较 第8章​ 回归分析 [目的要求] 掌握回归分析的原理,重点掌握一元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 [教学内容] 1、​ 一元线性回归 1.1 直线回归方程的求法 1.2 直线回归的若干理论问 1.3 直线回归关系的显著性检验 1.4 关于b和a的显著性检验 1.5 两条直线的比较 1.6 直线回归的区间估计 2、​ 线性相关 2.1 相关系数 2.2 相关系数的假设检验 2.3相关系数的区间估计 2.4 应用实例:QTL分析中的相关分析方法 3、​ 一元非线性回归 3.1 常见的曲线类型及方程 3.2 选择曲线类型的方法 3.3 曲线拟合的方法与实例 3.4 曲线拟合的计算机非线性寻优法 4、​ 多元回归分析 4.1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4.2 多元线性回归的建立 4.3 多元回归的假设检验 4.4 多元回归分析的应用 4.5 逐步回归 5、​ 多元相关分析 5.1 多元相关 5.2 偏相关 6、​ 多项式回归分析 6.1 多项式回归的数学模型 6.2 分析实例 第9章​ 试验设计 [目的要求] 了解试验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教学内容] 1、​ 试验设计的基本原理 2、​ 简单试验设计 3、​ 其它试验设计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 材:李春喜主编,生物统计学,科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 参考书:1、西南农业大学主编,蔬菜研究法(修订本),河南科技出版社,1986年8月出版 2、南京农业大学主编,田间试验和统计方法(农学专业用),农业出版社,1991年第二版 《无机与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生物科学专业) 课程编号:12010101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生物科学(师范类本科) 开设学期:第1学期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 教会学生初步掌握化学热力学、元素周期律,近代物质结构、化学平衡以及基础电化学等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用上述原理掌握无机化学中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知识,并具有对一般无机化学问题进行理论分析、计算能力。了解无机化学与生命科学之间的联系。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学生应初步掌握无机化学中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计算。初步掌握无机化学的元素知识。能利用无机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及与生命科学相关的问题。 二、与各课程的关系: 三、教学时数及分配: 总学时:104 其中讲授:66 习题:6 实验:32 学时分配表: 章节 标题 学时分配 讲授 实验 习题 一 气体和溶液 4 二 化学热力学 7 三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5 1 四 解离平衡 8 1 五 氧化还原反应 6 1 六 原子结构 8 1 七 分子结构 8 1 八 配位化合物 4 1 九 S区元素 2 十 P区元素 6 十一 Ds区元素 3 十二 D区和f区元素 4 十三 生命元素及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1 合计 66 6 四、授课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气体和溶液(4学时) a)​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应用。 2)​ 解道尔顿分压定律及应用。 3)​ 解稀溶液的依数性及其应用。 4)​ 悉胶体的基本概念、结构、稳定性及聚沉作用。 5)​ 解大分子溶液与凝胶。 b)​ 教学内容: 1-1气体 1-2水 1-3溶液 1-4胶体溶液 第二章:化学热力学基础(7学时) 1、学目的和要求: 1)​ 了解热力学能、焓、熵和吉布斯自由能等状态函数的概念。 2)​ 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的基本内容。 3)​ 掌握化学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的各种计算方法。 4)​ 掌握化学反应的标准摩尔熵变和标准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变的计算方法。 5)​ 会用△G来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并了解温度对△G的影响。 2、​ 教学内容: 2-1 一些常用的术语。 2-2热力学第一定律。 2-3热化学。 2-4热力学第二定律。 2-5吉布斯自由能及其应用。 第三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5学时) 1、目的和要求: 1)了解化学反应的速率的概念及其实验测定方法。 2)掌握质量作用定律和化学反应速率方程式。 3)掌握温度与反应速率关系的阿仑尼乌斯经验式,并能用活化分子、活化能概念解释各种外界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4)​ 了解经验平衡常数和标准平衡常数以及标准平衡常数与标准吉布斯自由能的关系。 5)​ 掌握不同反应类型的标准平衡常数表示式,并能从该表达式来理解化学平衡的移动。 6)​ 掌握有关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包括运用多重规则进行的计策。 2、教学内容: 3-1 化学反应的速率及其表示法。 3-2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3-3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3-4 反应速率理论简介。 3-5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3-6 化学平衡。 3-7 化学平衡的移动。 第四章:解离平衡(8学时) 1、目的和要求: 1)熟悉弱电解质解离平衡的计算,了解活度、离子强度等概念。 2)了解活度、活度系数和离子强度等概念。 3)明确近代酸碱理论的基本概念。 4)掌握溶度积概念、沉淀溶解平衡的特点和有关计算。 2、教学内容: 4-1 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和强电解质溶液。 4-2 溶液的酸碱性。 4-3缓冲溶液。 4-4酸碱理论。 4-5 沉淀溶解平衡和溶度积。 4-6 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第五章:氧化还原反应(6学时) 1、目的和要求: 1)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能配平气化还原反应式。 2)理解电极电势的概念。能用能斯特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3)掌握电极电势在有关方面的应用。 4)了解电池的电动势和吉布斯自由能变的关系。 5)掌握元素电势图及其应用。 2、教学内容: 5-1 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 5-2 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 5-3 电极电势。 5-4 电极电势的应用。 5-5元素电势图及其应用。 第六章:原子结构(8学时) 1、目的和要求: 1)​ 了解核外电子运动特殊性-------波粒二象性。 2)​ 能理解波函数角度分布图,电子云角度分布图和电子云径向分布图。 3)掌握四个量子数的量子化条件及其物理意义。掌握电子层、能级和轨道等的含义。 4)能运用不相容原理、能量最低原理和洪特规则写出一般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和价电子构型。 5)理解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关系,元素若干性质(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合能和电负性)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2、教学内容: 6-1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6-2 氢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6-3 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 6-4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6-5放射性同位素及其应用。 第七章:分子结构(8学时) 1、目的和要求: 1)掌握离子键理论的基本要点,理解决定离子化合物性质的因素和离子化合物的特征。 2)掌握电子配对法和共价键的特征。 3)能用轨道杂化理论解释一般分子的构型。 4)能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预言一般主族元素分子的构型。 5)了解分子极化和分子间力的概念,了解金属键及氢键的形成和特征。 6)了解各类晶体的内部结构和特征。 2、教学内容: 7-1离子键。 7-2 共价键。 7-3 轨道杂化理论。 7-4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7-5 分子轨道理论简介。 7-6金属键。 7-7分子极化和分子间力。 7-8离子极化。 7-9 氢键。 7-10 晶体的内部结构。 第八章:配位化合物(4学时) 1、目的和要求: 1)掌握配位化合物的组成、定义、类型和结构特点。 2)理解配位化合物价键理论的主要论点,并能用此解释一些实例。 3)理解配位理解平衡的意义及有关计算。 4)掌握螯合物的特点,了解其应用。 2、教学内容: 8-1配位化合物的组成和定义。 8-2配位化合物的类型和命名。 8-3配位化合物的化学键本性。 8-4 配位解离平衡。 8-5 螯合物的稳定性。 8-6 配体对中心原子的影响和配体反应性。 8-7 配合物在生物、医药上的应用。 第九章:S区元素(2学时) 1、目的和要求: 1)掌握S区元素的电子构型与性质递变规律性的关系。 2)掌握S区元素的氧化物类型和性质及氢化物的性质。 3)​ 掌握S区元素氧化物的酸碱性及其变化规律。 4)​ 掌握S区元素盐类的溶解性及含氧酸盐热稳定性的一些规律。 5)了解锂、铍的特殊性和对角线规则。 2、教学内容: 9-1 S区元素概述。 9-2 单质的化学性质。 9-3 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9-4 盐类。 9-5 锂、铍的特殊性和对角线规则。 第十章:P区元素(6学时) 1、目的和要求: 1)熟悉P区元素的基本性质与其电子层结构的关系。 2)熟悉P区元素各化合物的主要化学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3)了解某些单质、常见氧化物、含氧酸及含氧酸根的结构。 4)熟悉本区元素各主要氧化态的氧化还原性。 5)​ 理解惰性电子对效应,反应的耦合、离域π键、氢桥键、等电子体和缺电子原子等重要概念。 2、教学内容: 10-1卤素。 10-2 氧族。 1-3 氮族。 10-4碳族。 10-5 硼族元素。 第十一章:ds区元素(3学时) 1、目的和要求: 1)从结构观点说明ds区元素与s区元素性质上的差异。 2)了解ds区元素单质的重要化学性质,着重掌握这些金属与酸碱反应的情况。 3)重点掌握铜、银、锌、汞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有关反应。 4)理解Cu(Ⅰ)----Cu(Ⅱ)和Hg (Ⅰ)----Hg(Ⅱ)之间相互转化的条件。 2、教学内容: 11-1 ds区元素的概述。 11-2 ds区元素单质的重要性质。 11-3 ds区元素的重要化合物。 第十二章:d区f区元素(4学时) 1、目的和要求: 1)理解d区元素的特征与其电子层结构的关系。 2)掌握鳘第一过渡元素的钒、铬、锰、铁、钴、镍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了解铬分族性质递变规律。 3)理解镧系收缩及基影响;一般了解镧系元素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2、教学内容: 12-1 d区元素概述。 12-2 钛 12-3 钒。 12-4 铬、钼、钨。 12-5 锰。 12-6 铁系元素。 12-7 f区元素。 第十三章:生命元素及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1学时) 1、目的和要求: 1)了解生命元素在生物无机化学中的地位。 2)了解生物体内元素和生命元素分类和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3)了解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生物功能。 2、教学内容: 13-1 生命元素和生物无机化学的关系。 13-2 生命元素。 13-3 生命元素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13-4 铅、镉和汞的毒性。 《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生物科学专业) 课程编号:12010112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生物科学(师范类本科) 开设学期:第五学期 一、本课程目的和要求 细胞生物学是在显微水平、亚显微水平和分子水平三个层次上探讨细胞生命活动的学科,它是生物学很多分支学科和分子生物学的汇合点。本课程的目的是在现代分子生物学水平上讲授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基础知以及关于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理论。介绍还处在探讨过程中的细胞某些生命活动的机理和九十年代以后的最新发展和假说。 1.对教师教学的要求:学生在校学习所经历的是一条经济而简捷的认识路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本学科中最基本,最近代的基础理论传授给学生,尽力去缩短这条认识路线。科学概念是事物的本质特征在人脑中的反应。因此,在教学中讲明基本概念,使学生对事物的本质特征有所了解。科学概念也是构成人类认识新事物,解决新问题的逻辑思维的工具,所以我们必须把学生引入近代。这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职业要求。另外,教师要尽量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和学科的进展介绍给学生。 2.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 (1)自学能力的培养:对过去已经接触过的内容,如:线粒体和叶绿体(植物生理学),蛋白质合成(生物化学)等,但又有一些深化的内容需要补充,就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引导讨论为辅。 (2)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实验课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最好课堂。通过本课程的实验,使学生加深和巩固对某些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并初步掌握细胞生物学实验的一些基本操作技术。实验课后要组织学生讨论,对学生们得到的大量数据要进行比较,分析,引导学生找到理论依据。 (3)专业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课堂上给出英文专业名饲和概念,在期中,期末考试中检查. 二、 与各课程的关系 细胞生物学是遗传工程和分子生物学等高级生物学课程的基础。 三、教学时数及分配 总学时 54 其中讲授理论: 42 实验:12 学时 学时分配表 章节 标题 学时分配 讲授 实验 习题 一 绪论 2 二 细胞基本知识概要 2 三 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 2 2 四 细胞质膜与细胞表面 5 五 物质跨膜运输与信号转导 5 六 细胞质基质与细胞内膜系统 5 1 七 线粒体与叶绿体 4 3 八 细胞核 4 2 九 细胞骨架系统 4 3 十 细胞周期及增殖 4 2 十一 细胞衰老与凋亡 3 1 合计 40 12 2 四、讲授内容与要求(分章节) 第一章 绪论 (2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细胞生物学的研究范围、现状和发展方向。 2.综合、概括性了解细胞生物学创立的理论及简史。 3.了解细胞生物学与其它学科的横向联系。 重点:了解细胞生物学创立的理论。 教法: 旁证傅引以大量丰富生动的文献资料讲述十九世纪三大发明之一的细胞学说的创立及由此衍生出当今细胞生物学学科的历程。 内容: 1细胞生物学的研究范围和现状 2细胞学说创立和细胞生物学发展简史,未来研究方向。 3细胞生物学在生命科学中的地位及与其它生命科学的关系   第二章 细胞基本知识概要 (2课时)   教学目的: 1.深刻理解细胞的定义及所涵益的内容。 2.掌握两大类型细胞的共姓与差异。 3. 了解非细胞形式生命体——病毒与细胞宿主的关系。 4. 掌握英语术语及内容 重点:掌握两大类型细胞的共性与差异 教法:以英文教材为主,附加中文教材、讲授与投影相结合,复习启发与综合比较相结合,引导学生从简单的定义中引伸出更加深刻的内涵,训练学生阅读专业英语的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 内容: 1.    细胞的基本概念 2.    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病毒于细胞的关系 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1)原核细胞代表——细菌 (2)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体系 (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基本特征、遗传结构装置与基因表达比较   第三章 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 (2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与细胞生物学创立、发展有密切关系的各种实验技术的基本原理及所能解决的问题。 2.激发学生对在该学科研究中所涉及的各种技术创造设组合与设计能力。 重点:各种显微镜原理及其应用、细胞组分的分析方法等。 教法:结合录像,引导学生去体会每项新技术的发明都伴随有新理论的创立.激发学生想象应该从哪些方面去改进旧技术而应用和发明新技术,如光镜的最大限度是放大倍数和分辩率,用高压电子束代替光源后发明了电镜.在讲完发展前景后,还要让学生以批判的眼光看待现状,并去幻想着发明新技术.比如,人体解剖用手术刀,细胞的解剖用超薄切片术,那么分子的解剖要用甚么技术呢?这也是由细胞超微结构变化转向分子结构变化的关键所在. 内容: 1.    细胞形态的观察方法 (1)    光镜技术 (2)    电子显微镜原理、种类和样品制备技术 2.细胞组分的分析方法 (1)超离心分离技术原理和应用范围 (2)生物大分子在细胞内静态定位技术和合成动态技术 第四章 细胞质膜与细胞表面 (5课时)  教学目的: 1.掌握质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模型 2.掌握细胞连接的三大类型 3.掌握细胞外被与细胞外基质 重点:流体镶嵌模型 教法:讲授与投影,幻灯演示相结合;课堂讲授与课外阅续相结合;适当地进行课堂讨论。 内容: 1.细胞膜的分子结构 (1)细胞质膜的化学组成 (2)细胞质膜的分子结构模型 (3)细胞质膜流动性的控制机制 2.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 (1)膜骨架 (2)微绒毛 (3)细胞的变形足 3.细胞连接 (1)封闭连接 (2)锚定连接 (3)通信连接 (4)细胞表面的粘连因子 4.细胞外被和细胞外基质 (1) 胶原 (2)糖胺聚糖和蛋白聚糖 (3) 粘连蛋白 (4) 弹性蛋白 (5) 植物细胞壁 第五章 物质跨膜运输与信号转导 (5课时) 教学目的: 1 掌握物质跨膜运输各种方式的特点 2.掌握倍息跨膜传递方式及其机制 重点:细胞信号转导 难点:细胞膜受体传递信号方式 教法:讲授与投影相结合;课堂讲授与课外阅续相结合。 1 物质的跨膜运输 (1)被动运输 (2)主动运输 (3)胞吞作用和胞吐作用 2.细胞信号转导 (1)细胞通讯与细胞识别 (2)细胞内受体传递信号方式 (3)细胞膜受体传递信号方式   第六章 细胞质基质与细胞内膜系统 (6课时)   教学目的: 1.掌握内膜系统的概念 2.掌握内膜系统中各细胞器的结构特征,功能及相互联系,达到能在电镜下或电镜照片上辨认的目的. 3.了解细胞内蛋白质合成部位、分选途径及其生物学意义 重点:蛋白质分选 难点:细胞内蛋白质合成部位、分选途径 教法:采用由电镜照片制成的投影片和幻灯片详细讲解各种细胞器的特点.引导学生自己总结细胞器之间的关系. 内容: 1.内膜系统和细胞质基质的概念 2.内质网的结构与功能 (1)内质网的两种基本类型 (2)内质网的功能 (3)信号假说 3.核糖体及其亚单位 (1)核糖体的结构、成份和类型 (2)核糖体蛋白质与rRNA的空问关系及rRNA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 4.高尔基体的结构、功能与发生 5.溶酶体与过氧化物酶体 (1)溶酶体的结构类型、功能 (2)溶酶体的发生 (3)溶酶体与过氧化物酶体 6.细胞内蛋白质分选与细胞结构的装配   第七章 线粒体与叶绿体 (4课时) 教学目的: 1.深化线粒体、叶绿体的超微结构及功能定位的认识 2.掌握线粒体、叶绿体在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3.了解线粒体、叶绿体基因组与半自主性特征 重点:线粒体、叶绿体在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教法:本章是在生化及生理课基础上的深化,为避免重复,以自学为主,并以电镜照片制成的投影片和幻灯片为辅,讲解重点。引导学生将两个与能量转换有密切关系的细胞器进行比较 内容: 1.线粒体与氧化磷酸化 (1)线粒体超微结构 (2)线粒体各种酶的定位及功能 2.叶绿体与光合作用 (1)真核细胞叶绿体的构造及化学组成 (2)叶绿体的光合作用 3.线粒体、叶绿体的半自主性 (1)线粒体、叶绿体的DNA (2)线粒体、叶绿体的蛋白质合成 (3)线粒体、叶绿体蛋白质的运送及组装 第八章 细胞核 (4课时) 教学目的: 1.掌握细胞核孔和核仁的超微结构 2.掌握核蛋白分选特点 重点:亲核蛋白的主动运输 教法:通过讲解发现核孔复合体结构的不同实验,提出研究的问题,引导学生一步一步的推论出实验结果.最后总结出核孔复合体超微结构的特点. 内容: 1.核膜与核孔复合体 (1)核膜的结构 (2)核纤层 (3)核孔复合体 (4)核膜对核物质运输的调控 2.核仁 (1)核仁的超微结构和化学组成 (2)核仁的功能 (3)核仁周期变化 3.核基质. 第九章 细胞骨架系统 (4课时) 教学目的: 1.掌握骨架的概念及内涵 2.掌握胞质骨架和核骨架的结构及化学特性 重点:微管、微丝的结构及化学特性 难点:微管、微丝的装配调节 教法:采用由电镜照片及模型自制的投影片配合教学,让学生总结出微管,微丝结构,化学特性的差异及其同点,比较性教学. 内容: 1.细胞质骨架 (1)微丝(成份、装配、特异药物的功能、功能) (2)微管(成份、装配、特异药物的功能、功能) (3)中间纤维(成份、装配、功能) 2.细胞核骨架 (1)核基质(形态、成分、功能) (2)染色体骨架(发现、成分、与核骨架及染色体高级结构的关系) (3)核纤层(形态、结构成份、功能)   第十章 细胞周期及增殖 (4课时) 教学目的: 1.掌握细胞周期的概念. 2.了解细胞平均分裂的各种机构及其调控. 重点:细胞增殖的调控 内容: 1.细胞周期 (1)    细胞周期概述 (2)细胞周期时相及主要事件 2.细胞的分裂 (1)    有丝分裂 (2)    减数分裂 3.细胞周期的调控 (1)细胞周期调控因子 (2)细胞周期运转的调控 第十一章 细胞衰老与凋亡 (4课时) 教学目的:1。了解细胞衰老的概念、特征及理论 2.掌握细胞凋亡的特点及理论 重点:细胞的程序死亡 内容: 1.细胞衰老 (1)Hsyflick界限 (2)细胞衰老的特征 (3)细胞衰老的分子机制 2.细胞凋亡 (1)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和生物化学特点 (2)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 (3)细胞衰老与死亡 .教学参考书: 1.《细胞生物学》 翟中和 高教出版社 第三版 2.《现代细胞生物学技术》 徐承水等 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3.《细胞生物学》 王永潮 薛绍白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Cell and Molecular Biology》 Rodert   细胞生物学实验内容安排表   学时 实验内容 材料 备注 2 细胞生物学常用仪器、设备、组织培养技术    必开 3 投射电镜生物制样技术—超薄切片法 玉米根  选开 3 植物细胞培养技术 玉米根  选开 2 细胞膜的渗透性 鸡血  选开 3 叶绿体及其蛋白质分离 菠菜  必开 2 细胞化学——核酸DNA的显示法 洋葱  必开 2 细胞化学——核酸RNA的显示法 洋葱  选开 3 植物细胞骨架光学显微镜的观察 洋葱  必开 2 细胞融合 菠菜、鸡血  必开 2 细胞调亡 拟南芥突变体  选开   《营养学》课程教学大纲(生物科学专业) 课程编号:12010305 课程性质:专业任选课 适用专业:生物科学(师范类本科) 开设学期:第 学期 一、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 通过对健康的重要性,影响人寿命的因素,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素及不同的类型人体对营养素的不同需求,食品的营养价值,我国的膳食指南,食品与疾病的关系,以及食品的加工、贮藏原理和方法等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意识到一些传统的饮食习惯与健康的利弊关系,在我国膳食指南的指导下,建立起科学和现代的营养学观念,用科学的饮食方法来解决营养不良,营养过剩,营养质量等问题,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二、与各课程的联系 与食品学、食品营养保健学、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人体病理学等有联系 三、教学时数及分配 总学时:35 其中33学时授课 2学时考试 学期授课安排 章节 标题 学时分配 讲授 考试 绪论 2 一 健康的重要性 6 二 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素 15 三 健康指南及健康常识 10 合计 33 2 四、讲授内容与要求 绪 论 2学时 1、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影响健康的因素 2、教学内容: 1)国内外饮食的不同习惯 1学时 2)影响健康的因素 1学时 第一章 健康的重要性 6学时 1、​ 教学目的和要求: 让学生意识到健康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并了解健康的标准,新世纪健康的新理念以及人应有的寿限和长寿的秘诀。 2、教学内容: 1)健康的重要性 1学时 2)健康的标准 1学时 3)新世纪健康的新理念 2学时 4)人的寿命计算法 1学时 5)长寿的秘诀 1学时 第二章 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素 15学时 1、教学目的和要求: 让学生知道人体需要的营养素,包括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且这些元素对人体的重要性,过多或过少对人体危害及不同疾病的产生。 2、教学内容: 1)人体所需的营养素为六大营养素 1学时 2)蛋白质 3学时 3)脂类 2学时 4)糖类 2学时 5)矿物质 3学时 6)维生素 3学时 7)水 1学时 第三章 健康膳食指南及健康膳食常识 10学时 1、​ 学目的和要求: 让学生知道我国的健康膳食指南,膳食宝塔,并了解一些常见的健康的膳食常识。 2、教学内容: 1)我国的健康膳食指南 1学时 2)膳食宝塔及每天的食物分配 4学时 3)常见的健康的膳食常识。 5学时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生物科学专业) 课程编号:12010102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生物科学(师范类本科) 开设学期:第二学期 一、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 教会学生初步掌握常见的烃、烃的衍生物、碳水化合物及多肽(蛋白质)的命名、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基本掌握有机物的旋光异构知识。运用有关知识理解有机物结构与性质间的关系、反应历程及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等。能利用化学性质合成一些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培养学生用化学原理对一般有机化学问题进行理论分析。了解有机化学与生命科学之间的联系。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学生应初步掌握无有机化学中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能利用无机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及与生命科学相关的问题。 二、与各课程的联系: 无机与分析化学的后续课 三、教学时数及分配 总学时:84 其中讲授:68 实验:16 学时分配表 章节 标题 学时分配 讲授 实验 习题 绪论 2 一 饱和脂肪烃 3 二 不饱和脂肪烃 5 三 环烃 6 四 旋光异构 5 五 氯代烃 4 六 醇、酚、醚 7 七 醛、酮、醌 8 八 羧酸及其衍生物 7 九 取代酸 5 十 含氮化合物 6 十 碳水化合物 8 十一 氨基酸、多肽与蛋白质 6 合计 68 1、​ 讲授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绪论(2学时) 1、​ 学目的和要求: 1)​ 明确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2)​ 掌握化学键等有关概念。 3)​ 熟悉有机反应的基本类型、有机物的分类等。 2、​ 教学内容: 1-1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1-2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1-3共价键的键参数 1-4分子键的力 1-5 有机化合物的一般特点 1-6有机反应的基本类型 1-7 研究有机化学的方法 1-8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第二章:饱和脂肪烃(烷烃)(3学时) 1、学目的和要求: 6)​ 掌握同系物、同分异构体。 7)​ 掌握烷烃的系统命名法、了解普通命名法。 8)​ 熟悉烷烃的结构、乙烷和丁烷的构象。 9)​ 基本掌握烷烃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2、​ 教学内容: 2-1 同系列和同分异构。 2-2命名。 2-3烷烃的结构。 2-4乙烷和丁烷的构象。 2-5物理性质。 2-6 化学性质。 2-7 自然界的烷烃。 第三章:不饱和脂肪烃(5学时) 1、目的和要求: 1)基本掌握烯、炔烃的结构、命名、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掌握乙烯和乙炔的结构和性质。 3)理解双烯烃。 2、教学内容: 3-1 烯烃。 乙烯的结构。 命名和异构。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自然界的烯烃。 3-2 炔烃。 乙炔的结构。 命名和异构。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3-2 双烯烃。 1,3-丁二烯的结构。 1,3-丁二烯的结构的性质。 异戊二烯和橡胶。 第四章:环烃(5学时) 1、目的和要求: 1)基本学会脂环烃的性质,掌握环烷烃的结构,了解环已烷及其衍生物的构象。 2)初步掌握芳香烃的分类及命名。 3)掌握单环芳香烃(苯)的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基本掌握亲电取代反应的历程。 5)基本掌握苯环上取代基的定位规律(定位效应)。 6)学会定位规律与电子效应。 A)了解稠环。 2、教学内容: 4-1 脂环烃 环烷的结构。 环已烷及其衍生物的构象。 脂环烃的性质。 金刚烷。 4-2 芳香烃。 芳香烃的分类及命名 (一)、单环芳烃 苯的结构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亲电取代反应的历程 苯环上取代的定位规律(定位效应) (二)稠环芳香 蒽和菲 致癌烃 石墨与C60。 (三)煤焦油和石油 第五章:旋光异构(5学时) 1、目的和要求: 1)理解偏振光、旋光活性、旋光度、比旋光度。 2)掌握分子的对称性、手性与旋光活性。 3)学会构型的表示方法。 4)基本掌握一个手性C、2个手性C(包括相同和不同的)化合物。 5)了解不含手性C的化合物的旋光异构现象和环状化合物的立体异构。 6)掌握异构的性质。 7)了解不对称性合成、立体选择反应与立体专一的反应。 8)理解外消旋体的拆分。 2、教学内容: 5-1 偏振光和旋光活性。 5-2 旋光度和比旋光度。 5-3 分子的对称性、手性与旋光活性。 5-4 含一个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 5-5构型的表示方法。 5-6含二个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 5-7不含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的旋光异构现象。 5-8 环状化合物的立体异构。 5-9 旋光异构体的性质。 5-10不对称称合成,立体选择反应与立体专一反应。 5-11 处消旋体的拆分。 第六章:卤代物(4学时) 1、目的和要求: 6)​ 掌握卤代烃的命名方法。 7)​ 掌握卤代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掌握脂肪族亲核取代反应的历程(SN1、SN2)。 4)基本掌握不同卤代烃对亲核反应的活性比较。 5)理解亲核反应取代反应的立体化学。 6)了解亲核取代(SN)与消除反应(E)的关系。 7)了解多卤代烃的性质和生理。 8)了解卤代烃的几个重要代表物。 2、教学内容: 6-1命名。 6-2 物理性质。 6-3 化学性质。 6-4 脂肪族亲核取代的反应的历程。 6-5不同卤代烃对亲核取代反应的活性比较。 6-6 亲核取代反应的立体化学。 6-7 亲核取代与消除反应的关系。 6-8 多卤代烃的生理活性。 6-9 重要代表物 第七章:醇、酚、醚(6学时) 1、目的和要求: 1)基本掌握醇的命名、物理性质。 2)掌握醇的化学性质。 3)了解醇的几个重要代表物。 4)基本掌握酚的命名、物理性质。 5)掌握酚的化学性质。 6)了解酚的重要代表物。 7)初步掌握醚的命名、物理性质。 8)掌握醚的化学性质。 9)基本理解环醚。 2、教学内容: 7-1 醇。 命名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重要代表物 7-2 酚。 命名 物理物质 化学性质 重要代表物 7-3 醚。 命名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环醚 第八章:醛、酮、醌(7学时) 1、目的和要求: 1)基本掌握醛、酮的命名、物理性质。 2)掌握醛、酮的化学性质。 3)了解醛酮的重要代表物。 4)基本理解醌的化学性质。 5)理解醌的化学性质。 6)了解自然界的醌。 2、教学内容: 8-1醛和酮。 命名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重要代表物 8-2醌 命名与结构 对苯醌的化学性质 自然界的醌 第九章:羧酸及其衍生物(7学时) 1、目的和要求: 1)基本掌握羧酸的命名法和物理性质。 2)掌握羧酸的化学性质。 3)理解羧酸的结构对其酸性的影响。 4)了解羧酸的重要代表物。 5)基本掌握羧酸衍生物的命名和物理性质。 6)掌握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 7)了解自然界的羧酸衍生物。 8)初步掌握碳酸的衍生物。 2、教学内容: 9-1 羧酸 命名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羧酸的结构对酸性的影响 重要代表物 9-2 羧酸的衍生物。 命名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自然界的羧酸衍生物 9-3 碳酸的衍生物。 光气 尿素 胍 第十章:取代酸(5学时) 1、目的和要求: 1)基本掌握醇酸的物理性质。 2)掌握醇酸的化学性质。 3)了解自然界的醇酸。 4) 理解酚酸。 5) 掌握羰基酸:包括乙醛酸、丙酮酸、乙酰乙酸及其酯。 2、教学内容: 10-1羟基酸 醇酸 酚酸。 10-2 羰基酸。 乙醛酸 丙酮酸 乙酰乙酸及其酯 第十一章:含氮化合物(6学时) 1、目的和要求: 1)基本掌握硝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基本掌握胺的结构、命名和物理性质。 3)掌握胺的化学性质。 4)了解胺的重要代表物。 5)基本理解偶氮化合物及染料。 2、教学内容: 11-1 硝基化合物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11-2 胺 结构与命名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重要代表物 11-3 偶氮化合物及染料 第十三章:碳水化合物(7学时) 1、目的和要求: 1)了解糖的相对构型及绝对构型。 2)基本掌握单糖的构型、环形结构和物理性质。 3)掌握单糖的化学性质。 4)了解重要的单糖及其衍生物。 5)基本掌握还原性双糖:麦芽糖、纤维二糖和乳糖。 6)了解非还原性双糖:蔗糖。 7)基本掌握多糖中的淀粉、纤维素。 8)了解糖原、半纤维素。 2、教学内容: 13-1 单糖。 单糖的构型 单糖的环形结构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重要的单糖及其衍生物 13-2 糖苷 13-3 双糖 还原性双糖 非还原性双糖 13-4 多糖 淀粉 糖原 纤维素 半纤维素 第十四章:氨基酸、多肽与蛋白质(6学时) 1、目的和要求: 1)掌握氨基酸的构型和物理性质。 2)掌握氨基酸的化学性质。 3)了解个别α-氨基酸。 4)理解多肽。 5)理解多肽结构的测定。 6)了解多肽的合成。 2、教学内容: 14-1 氨基酸。 氨基酸的构型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个别α-氨基酸举例 14-2 多肽 多肽结构的测定 多肽的合成 14-3 蛋白质 《园艺电脑设计》课程教学大纲(生物科学专业) 课程编号:12010205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生物科学(师范类本科) 开设学期:第 学期 一、教学目的、基本任务 《园艺电脑设计》是园林设计的辅助工具,作为一名现代生物系大学生,除了具有较高的设计水平外,还需要掌握用计算机制作表现图的技巧。 二、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所需先修课程 《园艺电脑设计》是园艺设计的重要表现手段,与计算机操作系统及园林专业课紧密相关。因此,园林学生必须先修计算机操作系统、园林设计等方面的课程,才能更好的掌握这三个软件的基本技术和方法,使自己的设计理念很好的体现,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三、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AutoCAD 2002应用教程》、《3DS MAX 5.0效果图制作基础必备》、《PhotoShop7.0入门与提高》、《3DS MAX 5园林建筑效果图制作实例》 四、课堂讲授部分 学时分配表 章 次 内 容 课时   绪论 1 一  AutoCAD 2000软件 12 二 3D Studio MAX 4.0软件 11 三 PhotoShop7.0软件 12 总学时 36 AutoCAD 2000软件 12学时 第一章 AutoCAD 2000概述 1.1 AutoCAD 2000的安装 1.2 AutoCAD 2000的启动与退出 1.3 AutoCAD 2000的工作界面及使用 1.4 多文挡设计环境 1.5 AutoCAD 2000设计中 第二章 绘图基础 2.1 坐标输入法 2.2 基本绘图命令 2.3 取消、删除和重画 2.4 绘图过程 2.5 示例练习 第三章 绘图设置 3.1 绘图单位设置 3.2 绘图界限设置 3.3 图形的显示 3.4 对象捕捉 3.5 自动追踪 3.6 栅格捕捉设置 3.7 正交命令 3.8 示例练习 第四章 图层、线型、颜色 4.1 图层、线型和颜色的概念 4.2 图层特性管理器 4.3 线型管理器 4.4 对象特性工具兰 4.5 示例练习 第五章 绘制图形 5.1 画点、构造线、多线、多段线 5.2 画圆弧、样条曲线、椭圆、椭圆弧 5.3 创建面域 5.4 示例练习 第六章 图形编辑 6.1 对象选择 6.2 复制、镜像、偏移、阵列、移动 6.3 旋转、缩放、拉伸、延长、剪切 6.4 倒角、倒圆角、分解、延伸 6.5 编辑多线、多段线 6.6 编辑样条曲线 6.7 夹点编辑方式 6.8 对象特性管理器 6.9 查询图形信息 6.10 示例练习 第七章 块 7.1 定义块 7.2 插入块 7.3 编辑块 7.4 块属性 7.5 示例练习 第八章 图案填充 8.1 创建图案填充 8.2 编辑图案填充 8.3 用对象特性管理器编辑图案填充 8.4 示例练习 第九章 文字标注 9.1 文字样式的建立 9.2 单行文字的标注 9.3 多行文字的标注 9.4 编辑文字 第十章 尺寸标注 10.1 尺寸的组成与标注方法 10.2 尺寸标注样式设置 10.3 尺寸标注类型 10.4 编辑尺寸标注 10.5 示例练习 第十一章 三维绘图简介 第十二章 图圣软件基础知识 第十三章 图圣软件高级技法 3D Studio MAX 4.0软件 11学时 第一章 3D Studio MAX 4.0基础知识 第二章 开始创建二维模型 2.1 产生基本的二维图形 2.2 编辑修改二维图形 2.3 示例练习 第三章 得心应手的Loft工具 3.1 放样的要领 3.2 放样的基本操作 3.3 放样中的变形 3.4 示例练习 第四章在二维模型中使用其它编辑修改器 4.1 Extrude编辑修改器的使用 4.2 Bevel 编辑修改器的使用 4.3 lathe编辑修改器的使用 4.4 综合使用编辑修改器 4.5 示例练习 第五章 创建三维实体 5.1 基本几何体的创建 5.2 扩展几何体的创建 5.3 布尔运算 5.4 示例练习 第六章 材质、灯光与相机 6.1 基本材质和帖图 6.2 灯光与相机应用 第七章 效果图的快速制作与整合 第八章 动画简介 第九章 效果图模型制作与输出 PhotoShop7.0软件 12学时 第一章 PhotoShop7.0基础知识讲解 1.1 PhotoShop7.0功能简介 1.2 效果图局部的选择 1.3 图像编辑工具在效果图中的使用 1.4 3DS MAX效果图的导入 第二章 运用图象工具制作室外综合模块 2.1 树木的制作 2.2 马路的制作 2.3 小区内人行铺地的制作 2.4 草地的制作 2.5 湖水的制作 2.6 圆形花坛的制作 2.7 停车厂铺地的制作 2.8 广场铺地的制作 2.9 几种标准建筑的绘制方法 第三章 效果图的配景合成 3.1 替换场景中的背景 3.2 配景的添加及其阴影、折影、倒影的制作 3.3 配景合成中用到的特殊技巧 第四章 效果图的整体布局和输出 4.1​ 效果图的整体布局与调整 4.2 效果图的打印 《植物生理学》教学大纲(生物科学专业) 课程编号: 12010113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 生物科学(师范类本科) 适用学期: 第三学期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植物生理学是高等学校本专科生物专业的主要基础课,内容主要是讲授植物生命活动规律和代谢机理。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要有全面、系统的认识,并能运用唯物辩证法去观察、分析自然界中有关植物生命活动现象,明确植物生理学研究的内容和任务,了解植物生理学发展简史,掌握本学科特点和学习方法。 二、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以植物学、化学、物理学、解剖学等课程作为广泛的基础。学生在学习此门课程前应具备以上课程的基础知识及实验技能,并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 三、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教材:《植物生理学》,王宝山,科学出版社(第一版)。 2.主要参考书:潘瑞炽:《植物生理学》,1979年,人民教育出版社 曹宗巽、吴相钰:《植物生理学》,1980,人民教育出版社 北京农业大学主编:《植物生理学》1980,农业出版社 四、讲 授 内 容 本课总学时为58学时,其中讲授40学时,实验教学18学时。 学时分配表 章 次 内 容 讲课 课时 实验 课时 备注   绪论 1     一  植物的水分代谢 6 3   二 植物的矿质营养 4 3   三 植物的光合作用 6 3   四 植物的呼吸作用 6 3   五 植物的生长物质 6   六 植物的生长生理 3   七 植物的生殖生理 4 3   八 植物的成熟与衰老 3   九 植物的逆镜生理 1 3 总学时 58 40 18 绪 论 1学时 一、植物生理学研究的内容和任务 二、植物生理学的产生和发展简史 三、植物生理学的特点与学习方法 第一章 植物的水分代谢 6学时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意义;弄清水势的概念以及细胞水势、渗透势、压力势之间的关系;掌握植物水分代谢的基本过程和有关机理,明确植物体内保持水分动态平衡与农业产量的关系。 第一节 水分与植物的生命活动 0.5学时 一、植物的含水量 二、水分在体内存在的状态:束缚水、自由水、原生质胶体性质 三、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第二节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 2学时 一、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一)细胞渗透性吸水:自由能与水势,扩散与渗透作用,细胞与其外液构成一个渗透系统、细胞水势的组分及细胞水势,渗透势、压力势三者之间的关系。 (二)细胞吸胀吸水 二、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 (一)根系吸水动力:根压和蒸腾拉力 (二)影响根系吸水的外界条件 第三节 蒸腾作用 2学时 一、蒸腾作用的概念与生理意义 (一)蒸腾作用的概念 (二)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 二、蒸腾作用指标 (一)蒸腾速率;(二)蒸腾系数;(三)蒸腾效率 三、蒸腾的部位与方式 四、蒸腾作用的气孔调节及其机理 (一)保卫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 (二)淀粉-糖转假说 (三)K+ 泵学说 五、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 (一)内部因素:气孔频度、气孔大小、以及叶片的其它特征等 (二)外界条件:光照、空气相对湿度、温度、风等 第四节 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 1学时 一、水分运输的途径与速度 二、水分沿导管上升的动力 第五节 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 0.5学时 一、作物需水规律、水分临界期 二、合理灌溉的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 第二章 植物的矿质营养 4学时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习掌握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及其生理作用,了解植物吸收、利用矿质元素的方式、过程和原理,明确农业上合理施肥增产的道理。 第一节 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及其作用 1学时 一、植物体内的元素 二、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的确定 (一)溶液培养和砂基培养 (二)必需矿质元素的确定标准 三、必需元素的生理作用 四、元素缺乏症及其诊断 第二节 植物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1学时 一、生物膜 (一)膜的化学成分;(二)膜的结构 1.单位膜结构 2.液态镶嵌模型 二、细胞对矿质的吸收方式 (一)被动吸收 1.简单扩散 2.杜南干衡 (二)主动吸收 1.载体学说 2.离子泵学说 3. 胞饮作用 第三节 植物根系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1学时 一、根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 (一)根对盐类和水分的相对吸收 (二)根对离子的选择性吸收 (三)单盐毒害与离子拮抗作用 二、根系对土壤中矿质元素吸收的过程 (一)土壤中矿物质存在的状态 (二)离子进入根皮层自由空间 (三)离子进入共质体 (四)离子进入导管 三、影响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因素 (一)温度;(二)通气状况;(三)土壤溶液浓度;(四)土壤溶液PH值 第四节 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0.5学时 一、运输形式、途径和速度 二、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与再利用 第五节 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础 0.5学时 一、作物需肥规律 二、合理施肥的指标 (一)形态指标;(二)生理指标 第三章 植物的光合作用 6学时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明确光合作用的概念和意义;了解光合色素的理化性质、光学特性及其作用;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和机理,认识光合产物在体内运输与分配原理,注意光合作用规律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第一节 光合作用的概念与其重要性 0.5学时 一、光合作用的概念 二、光合作用的意义 第二节 叶绿体及光合作用色素 1学时 一、叶绿体的结构 二、叶绿体色素及其理化性质 三、叶绿体的光学特性 (一)吸收光谱;(二)荧光现象、磷光现象 四、叶绿素的生物合成与影响合成条件 (一)叶绿素的生物合成;(二)影响叶绿素合成的条件(光、温度、矿质元素及其它条件等等) 第三节 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机理 1.5学时 一、光合作用的光反应 (一)光合单位与光系统:聚光色素、作用中心、“红降现象”与“双光增益效应”、PSⅠ、PSⅡ (二)原初反应:光能吸收、传递和原初光化学反应 (二)电子传递及光合磷酸化:Z链模型、水的光解与放氧、环式光合磷酸化、非环式光合磷酸化 二、光合作用的碳同化 (一)卡尔文(CalVin)循环(C3途径) (二)四碳二羧酸途径(C4途径) (三)景天科植物酸代谢途径(CAM途径) 第四节 光 呼 吸 1学时 一、光呼吸及其生化过程 二、光呼吸的生理意义 三、C3植物与C4植物的光合特征比较 第五节 光合产物在体内运输与分配 1学时 一、光合产物 二、光合产物在体内的运
/
本文档为【《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 上饶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