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

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

2010-03-04 4页 pdf 156KB 45阅读

用户头像

is_604689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 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 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发生率较高,是患者围 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医院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对骨科大手术患者施以有 效的预防方法,不仅可以降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减轻患者痛苦,大量的医药经济 学研究证实还可降低医疗费用[1]。为提高骨科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水平、规范其预 防方法,特制订“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本指南中的“骨科大手术”特指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total...
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
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 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发生率较高,是患者围 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医院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对骨科大手术患者施以有 效的预防方法,不仅可以降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减轻患者痛苦,大量的医药经济 学研究证实还可降低医疗费用[1]。为提高骨科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水平、规范其预 防方法,特制订“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本指南中的“骨科大手术”特指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total hip replacement,THR)、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total knee replacement,TKR)和髋部周围骨折手术(hip fractures surgery,HFS) [2]。本指南仅为 学术性指导意见,具体实施时必须依据患者的医疗情况而定。 一、概述 (一)静脉血栓栓塞症:指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使血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属静 脉回流障碍性疾病[3]。包括两种类型: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 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即静脉血栓栓塞症在不同部位和 不同阶段的两种临床现形式。 (二)深静脉血栓形成: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静脉,以下肢深静脉为多,常见于骨科大手 术后。下肢近端(腘静脉或其近侧部位)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肺栓塞血栓栓子的主要来源,预 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可降低发生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 (三)肺动脉血栓栓塞症: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导致的肺循 环和呼吸功能障碍疾病[4,5],是骨科围手术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流行病学:国外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 生率如表 1所示[2]。一项亚洲 7个国家 19个骨科中心 407例人工全髋、全膝关节置换及 髋关节周围骨折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调查研究表明,经静脉造影证实深静脉血栓形 成发生率为 43.2%(120/278)[ 6]。国内邱贵兴等[7]的一项多中心研究结果显示,髋关 节和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在未预防组为 30 .8%(16/52)、预防组为 11.8% (8/68)。余楠生等[8]报告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 20.6%(83/402), 膝关节置换术后为 58.2%(109/187)。吕厚山等[9]报告髋关节和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 血栓形成发生率为 47.1%(24/51)。陆芸等[10]报告股骨干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 生率为 30.6%,髋部骨折术后为 15.7%。 二、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 任何引起静脉损伤、静脉血流停滞及血液高凝状态的原因都是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 素,其中骨科大手术是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极高危因素之一[11,12]。其他常见的继发性危 险因素包括老龄、创伤、既往静脉血栓栓塞症病史、肥胖、瘫痪、制动、术中应用止血带、 全身麻醉、恶性肿瘤、中心静脉插管、慢性静脉瓣功能不全等。少见的原发性危险因素有抗 凝血酶缺乏症等。危险因素越多,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就越大,当骨科大手术伴有其 他危险因素时,危险性更大。骨科手术的静脉血栓栓塞症危险分度如表 2所示[13,14]。 三、预防骨科大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措施 对接受骨科大手术患者需常规进行静脉血栓预防。预防方法包括基本预防、物理预防和药 物预防。 (一)基本预防措施[15,16]:( 1)手术操作尽量轻柔、精细,避免静脉内膜损伤;(2) 规范使用止血带;(3)术后抬高患肢,防止深静脉回流障碍;(4)常规进行静脉血栓知识宣 教,鼓励患者勤翻身、早期功能锻炼、下床活动、做深呼吸及咳嗽动作;(5)术中和术后适 度补液,多饮水,避免脱水;(6)建议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戒酒、控制血糖及控制 血脂等。 (二)物理预防措施:足底静脉泵、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及梯度压力弹力袜等,利用机械原 理促使下肢静脉血流加速,减少血液滞留,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推荐与 药物预防联合应用。单独使用物理预防仅适用于合并凝血异常疾病、有高危出血风险的患者 。 出血风险降低后,仍建议与药物预防联合应用。对患侧肢体无法或不宜采用物理预防措施的 患者,可在对侧肢体实施预防。应用前宜常规筛查禁忌。 下列情况禁用物理预防措施:(1)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水肿或下肢严重水肿;(2)下肢深 静脉血栓症、血栓(性)静脉炎或肺栓塞;(3)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和梯度压力弹力袜不适用 于下肢局部情况异常(如皮炎、坏疽、近期接受皮肤移植手术)、下肢血管严重动脉硬化或 其他缺血性血管病及下肢严重畸形等。 (三)药物预防措施:对有出血风险的患者应权衡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增加出血风 险的利弊。 1.普通肝素 普通肝素可以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但治疗窗窄,使用时应高度重视以下问题 : (1)常规监测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以调整剂量;(2)监测血小板计数,预防肝素诱发 血小板减少症引起的出血;(3)长期应用肝素可能会导致骨质疏松。 2.低分子肝素 低分子肝素的特点:(1)可根据体重调整剂量,皮下注射,使用方便;(2)严重出血并发 症较少,较安全;(3)一般无须常规血液学监测。 3.Ⅹa因子抑制剂 治疗窗宽,剂量固定,无须常规血液监测,可用于肝素诱发的血小板减少症。 (1)间接Ⅹa因子抑制剂,如磺达肝癸钠,皮下注射,较依诺肝素能更好地降低骨科大 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安全性与依诺肝素相似。 (2)直接Ⅹa因子抑制剂,如利伐沙班,应用方便,口服 1次/日,与药物及食物相互作 用少。与低分子量肝素相比,能显著减少静脉血栓发生,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4.维生素 K拮抗剂 目前临床最常使用的维生素 K拮抗剂(如华法林),因价格低廉,可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 形成的长期预防。其主要缺点:(1)治疗剂量范围窄,个体差异大,需常规监测国际化 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调整剂量控制 INR在 2.0~2.5,INR>3.0会增加 出血危险;(2)易受药物及食物影响。 5.药物预防注意事项 (1)由于作用机制、分子质量、单位、剂量以及抗Ⅹa和抗Ⅱa因子活性等存在差异,因 此,药物预防过程中只能使用一种药物,不能换用。每种药物都有各自的使用说明、注意事 项及副作用。 (2)对存在肾功能、肝功能损害的患者,应注意药物剂量。低分子肝素、磺达肝癸钠不 适用于严重肾损害患者。 (3)椎管内血肿少见,但后果严重。因此,在行椎管内操作(如手术、穿刺等)前、后 的短时间内,应避免使用抗凝药物。 (4)对使用区域阻滞麻醉或镇痛(腰丛等)者,应注意用药、停药及拔管时间。神经阻 滞前 7天停用氯吡格雷;术前 5天停用阿司匹林;若使用低分子肝素,应于末次给药 18小 时后拔管;若使用肝素,应于末次给药 8~12小时后拔管,拔管 2~4 小时后才能再次给药; 如使用华法林,不建议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必须于末次给药 48小时后拔管;磺达肝癸钠半 衰期较长,不建议在硬膜外麻醉或镇痛前使用。 6.药物预防禁忌证 (1)绝对禁忌证:①近期有活动性出血及凝血障碍;②骨筋膜间室综合征;③严重头颅 外伤或急性脊髓损伤;④血小板低于 20×109/L;⑤肝素诱发血小板减少症者,禁用肝素和 低分子肝素;⑥孕妇禁用华法林。 (2)相对禁忌证:①既往颅内出血;②既往胃肠道出血;③急性颅内损害或肿物;④血 小板减少至(20~100)×109/L;⑤类风湿视网膜病患者。 四、预防骨科大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具体[17] (一)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基本预防措施和物理预防措施参照第 三部分相关内容。药物预防的具体方法: 1.手术前 12小时内不再使用低分子肝素,术后 12~24小时(硬膜外腔导管拔除后 2~4 小时)皮下给予常规剂量低分子肝素;或术后 4~6小时给予常规剂量的一半,次日恢复至 常规剂量。 2.磺达肝癸钠 2.5 mg,皮下注射,术后 6~24小时(硬膜外腔导管拔除后 2~4 小时) 开始应用。 3.利伐沙班 10 mg,口服,术后 6~10小时(硬膜外腔导管拔除后 6~10小时)开始使用 。 4.术前或术后当晚开始应用维生素 K 拮抗剂(华法林),监测用药剂量,维持 INR在 2.0~ 2.5,勿超过 3.0。 不建议单独应用低剂量普通肝素、阿司匹林及右旋糖酐,也不建议常规预防性置入下腔静 脉过滤器预防肺栓塞。 有高出血风险的全髋或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建议采用足底静脉泵或间歇充气加压装置进行 物理预防,当高出血风险下降时可采用药物联合预防。 (二)髋部周围骨折手术:基本预防措施和物理预防措施参照第三部分相关内容。药物预 防的具体方法: 1.伤后 12小时内开始手术者 (1)术后 12~24小时(硬膜外腔导管拔除后 2~4小时)皮下给予常规剂量低分子肝素; 或术后 4~6小时给予常规剂量的一半,次日恢复至常规剂量。 (2)磺达肝癸钠 2.5 mg,术后 6~24小时皮下注射。 (3)术前或术后当晚开始应用维生素 K 拮抗剂(华法林),监测用药剂量,维持 INR在 2.0~2.5,勿超过 3.0。 2.延迟手术 自入院之日开始综合预防。术前 12小时停用低分子肝素。磺达肝癸钠半衰期长,不建议 术前使用。若术前已用药物抗凝,手术应尽量避免硬膜外麻醉。术后预防用药同伤后 12小 时内开始手术者。 3.利伐沙班:暂无适应证。 4.对有高出血风险的髋部周围骨折患者,推荐单独采取足底静脉泵或间歇充气加压装置 物理预防,当高出血风险下降时再采用与药物联合预防。 (三)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开始时间和时限 骨科大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发期是术后 24小时内,所以预防应尽早进行。 但术后越早进行药物预防,发生出血的风险也越高。因此,确定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药物预防 开始时间应当慎重权衡风险与收益。 骨科大手术后凝血过程持续激活可达 4 周,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性可持续 3 个 月。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相比,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所需的抗凝预防时限更长[18-20]。 对施行全髋关节、全膝关节置换及髋部周围骨折手术患者,推荐药物预防时间最短 10天, 可延长至 11~35天。 五、本指南的几点说明 1.采取各种预防措施前,应参阅药物及医疗器械生产商提供的产品说明书。 2.对静脉血栓栓塞症高危患者应采用基本预防、物理预防和药物预防联合应用的综合措 施。有高出血风险患者应慎用药物预防措施。 3.不建议单独采用阿司匹林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 4.应用抗凝药物后,应严密观察药物副作用。出现严重出血倾向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 相应的实验室检查,或请相关科室会诊,及时作出处理。 5.药物的联合应用会增加出血并发症的可能性,故不推荐联合用药。 按上述建议使用后,仍有可能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动脉血栓栓塞症。一旦发生上述情 况,应立即请有关科室会诊,及时诊断和治疗。 参 考 文 献 (略)
/
本文档为【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