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高中语文评课稿(共9篇)精编版

高中语文评课稿(共9篇)精编版

2020-02-13 7页 doc 53KB 3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Miss杨

暂无简介

举报
高中语文评课稿(共9篇)精编版篇一:高中语文评课稿高中语文评课稿2010-10-0908:55:58作者:罗兆民来源:金台教研网浏览次数:5305文字大小:【大】【中】【小】日前,下学校听了孙老师的《雨霖铃》、张老师的《我有一个梦想》和王老师的《再别康桥》这三节课,非常受益,很受启发,也从中看出了执教者深厚的学养和扎实的基本功。可以这样说,这是三节异中有同、风采照人的成功课。在这里我只重点谈谈共性的问题。一、教学亮点。这三节课,每节课都有自己突出的一些亮点,我仅从以下十方面进行点评。1、从教态来观:执教者都表现出端庄自然、精神饱满的姿态,慷慨激昂的语势给学...
高中语文评课稿(共9篇)精编版
篇一:高中语文评课稿高中语文评课稿2010-10-0908:55:58作者:罗兆民来源:金台教研网浏览次数:5305文字大小:【大】【中】【小】日前,下学校听了孙老师的《雨霖铃》、张老师的《我有一个梦想》和王老师的《再别康桥》这三节课,非常受益,很受启发,也从中看出了执教者深厚的学养和扎实的基本功。可以这样说,这是三节异中有同、风采照人的成功课。在这里我只重点谈谈共性的问题。一、教学亮点。这三节课,每节课都有自己突出的一些亮点,我仅从以下十方面进行点评。1、从教态来观:执教者都现出端庄自然、精神饱满的姿态,慷慨激昂的语势给学生以振奋,像老师那不时写在脸上的笑意,又极具亲和力,拉近了与学生间的距离,利于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2、从情境创设看:这三节课的情境创设,应该说是各具特色,如,张老师的激情创境,孙老师的美图美语创境,王老师的发挥学生自主性创境等,既体现出情景创设手法的多样性,又反映出执教者个性而娴熟的情境创设能力。3、从学科特点观:三位执教者都突出了"读"这一语文课堂教学标志性特点,采用多种形式强化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赏析,凸显了语文教学的语文味。4、从教学目标的确立观:执教者能从课标出发,立足教材,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既具体明确,具有针对性,又突出重、难点,使得教学目标确立合理、落实明晰且达成度高。5、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观: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一点在三位执教者身上都有不同的体现,如,张老师收集的"原声录音",王老师的具有唱歌、绘画特长的学生等都成为了可利用资源,体现出课堂教学资源的丰富性。6、从问题设计观:一节课问题设计得如何,一定程度上关乎学生能否学有所获。从这三节课不难观出,执教者在问题设计上都非常用心思,做到了植根文本,深挖开去,又兼顾学生的认知特点,迁移拓展,有深度且环环相扣,如,张老师的"在和平年代马丁·路德·金为何有如此梦想?找出自己喜欢的有气势的段落谈感受"、王老师的"作者是抓住哪些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孙老师的"任选自己喜欢的诗节,谈谈你从中读出的爱、自由与美?"等问题设计,在落实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同时,均体现出学习手段创设的有效性。7、从学生活动看:执教者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参与时间,参与热情高,学生善倾听,能合作,体现出参与的广度和深度。8、从课堂氛围观:课堂突显了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创设出一种平等、和谐的对话环境,体现了互动的多维性。9、从学生能力培养观:执教者都把学生的能力培养作为重头戏,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如,孙老师设计的连缀意象成美文、绘制情景再现图、根据自己的离别感受创作《雨霖铃》等环节,张老师设计的结合自己的理想谈梦想等环节,使学生的联想力、想象力、创造力及写作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王老师让学生课前预习、查找相关资料等环节,关注了学生收集、整理信息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10、从预设与生成观:体现了预设严谨、生成合理的特点,如,张、孙老师渐行渐深的问题预设,王老师的针对问题使用比喻句或其他语句、但不可使用口语的细节要求,均体现出教者扣紧梯度目标、严谨教学的预设构想,实现了师生共同体会成功愉悦的深度生成。以上只是对三位执教者成功教学的概略点评。二、教学建议。尽管执教者的教学或真水无香,或色彩艳丽,但也略有不足之处,就此提出几点建议。1、孙老师注重开发学生潜能、关注学生能力培养的做法,非常值得提倡,希望能就此入行尝试,使之作为一种常态化的行为实施于课堂教学中。2、张老师的课堂激情澎湃,很有感染力,但还应注重调控气氛,使课堂氛围再轻松一些,这样更利于目标的达成。3、王老师的家常课,很朴实,非常有借鉴价值,但也要注重以下方面的处理:导语过长,再精炼些;放开手,让学生多思、多动;可合理地利用网络设备,既体现教学的直看性,又能节省教学时间,增大教学容量。4、注意评价语言的多样性,充分发挥激励性评价对学生思维调控的作用。三、一点思索。新课改强调有效课堂,我们入行研讨课的目的,主要就是要探索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如何使有效性体现于授课的每一环节(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学习方式的有效性,板书的实用性,环节时间安排的合理性等)应是我们今后花气力探究并努力践行的方向。因为只有做到了环节的有效,才能使教学达到真正的有效。相信大家会越走越好。篇二:高中语文评课稿教研组评课教研组评课稿听了王老师的《黄英》这一节课,非常受益,很受启发,也从中看出了执教者深厚的学养和扎实的基本功。可以这样说,这是三节异中有同、风采照人的成功课。在这里我只重点谈谈共性的问题。一、教学亮点。这一节课有自己突出的一些亮点,我仅从以下十方面进行点评。1、从教态来观:执教者都表现出端庄自然、精神饱满的姿态,慷慨激昂的语势给学生以振奋,像老师那不时写在脸上的笑意,又极具亲和力。2、从学科特点观:执教者都突出了"读"这一语文课堂教学标志性特点,采用多种形式强化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赏析,凸显了语文教学的语文味。3、从教学目标的确立观:执教者能从课标出发,立足教材,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既具体明确,具有针对性,又突出重、难点,使得教学目标确立合理、落实明晰且达成度高。4、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观: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一点在三位执教者身上都有不同的体现,如,张老师收集的"原声录音",王老师的具有唱歌、绘画特长的学生等都成为了可利用资源,体现出课堂教学资源的丰富性。5、从问题设计观:一节课问题设计得如何,一定程度上关乎学生能否学有所获。从这一节课不难观出,执教者在问题设计上都非常用心思,做到了植根文本,深挖开去,又兼顾学生的认知特点,迁移拓展,有深度且环环相扣。6、从学生活动看:执教者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参与时间,参与热情高,学生善倾听,能合作,体现出参与的广度和深度。7、从课堂氛围观:课堂突显了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创设出一种平等、和谐的对话环境,体现了互动的多维性。9、从学生能力培养观:执教者都把学生的能力培养作为重头戏,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王老师让学生课前预习、查找相关资料等环节,关注了学生收集、整理信息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10、从预设与生成观:体现了预设严谨、生成合理的特点,王老师的针对问题使用比喻句或其他语句、但不可使用口语的细节要求,均体现出教者扣紧梯度目标、严谨教学的预设构想,实现了师生共同体会成功愉悦的深度生成。以上只是对三位执教者成功教学的概略点评。二、教学建议。尽管执教者的教学或真水无香,或色彩艳丽,但也略有不足之处,就此提出几点建议。1、王老师注重开发学生潜能、关注学生能力培养的做法,非常值得提倡,希望能就此入行尝试,使之作为一种常态化的行为实施于课堂教学中。2、王老师的家常课,很朴实,非常有借鉴价值,但也要注重以下方面的处理:导语过长,再精炼些;放开手,让学生多思、多动;可合理地利用网络设备,既体现教学的直看性,又能节省教学时间,增大教学容量。3、注意评价语言的多样性,充分发挥激励性评价对学生思维调控的作用。三、一点思索。新课改强调有效课堂,我们入行研讨课的目的,主要就是要探索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如何使有效性体现于授课的每一环节(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学习方式的有效性,板书的实用性,环节时间安排的合理性等)应是我们今后花气力探究并努力践行的方向。因为只有做到了环节的有效,才能使教学达到真正的有效。相信大家会越走越好。篇三:《故都的秋》评课稿《故都的秋》评课稿2012年11月15日,我在xxx中学参加教研活动时有幸听到xxx老师的一节《故都的秋》,我感到非常受益,也很受启发,从中看出了执教者深厚的学养和扎实的基本功。可以说这是一节结构严谨,内容丰富,风采照人的成功课。在这里我想具体谈谈我的感受。一、教学亮点。1、从教态来观:赵老师表现出端庄自然、精神饱满的姿态,温和清晰地语势给学生以鼓励,像老师那不时写在脸上的笑意,又极具亲和力,拉近了与学生间的距离,利于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2、从情境创设看:赵老师的发挥学生自主性创境等,既体现出情景创设手法的多样性,特别是让学生把单调的文字变成多彩的图画,又反映出执教者个性而娴熟的情境创设能力。3、从学科特点观:赵老师突出了"读"这一语文课堂教学标志性特点,采用多种形式强化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赏析,凸显了语文教学的语文味。4、从教学目标的确立观:执教者能从课标出发,立足教材,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既具体明确,具有针对性,又突出重、难点,使得教学目标确立合理、落实明晰且达成度高。5、从问题设计观:一节课问题设计得如何,一定程度上关乎学生能否学有所获。从这节课不难观出,老师在问题设计上都非常用心思,做到了植根文本,深挖开去,又兼顾学生的认知特点,迁移拓展,有深度且环环相扣,如找出自己喜欢的有意味的的段落谈感受"谈谈你从中读出的清、静、悲凉?"等问题设计,在落实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同时,均体现出学习手段创设的有效性。6、从学生活动看:老师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参与时间,参与热情高,学生善倾听,能合作,体现出参与的广度和深度。7、从课堂氛围观:课堂突显了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创设出一种平等、和谐的对话环境,体现了互动的多维性。8、从学生能力培养观:执教者都把学生的能力培养作为重头戏,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如,连缀意象成美文、绘制情景再现图、使学生的联想力、想象力、创造力及写作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赵老师让学生课前预习、查找相关资料等环节,关注了学生收集、整理信息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9、从预设与生成观:体现了预设严谨、生成合理的特点,如渐行渐深的问题预设,针对问题使用比喻句或其他语句、但不可使用口语的细节要求,均体现严谨教学的预设构想,实现了师生共同体会成功愉悦的深度生成。二、教学建议。通过观摩,我也发现了几处微小的不足之处,就此提出几点建议。1、赵老师注重开发学生潜能、关注学生能力培养的做法,非常值得提倡,希望能就此入行尝试,使之作为一种常态化的行为实施于课堂教学中。2、课堂很有感染力,但还应注重调控气氛,使课堂氛围再轻松一些,这样更利于目标的达成。抒发情感的同时还应注意情绪的节制。对于作家及文章背景介绍多注意横纵对比,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形成整体知识结构。课堂教学容量还应适当充实。3、注意评价语言的多样性,充分发挥激励性评价对学生思维调控的作用。三、体会新课改强调有效课堂,我们教研活动主要就是要探索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如何使有效性体现于授课的每一环节(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学习方式的有效性,板书的实用性,环节时间安排的合理性等)应是我们今后探究并努力践行的方向。因为只有做到了内容充实、环节有效,教学相长才能达到高效课堂的目标。相信大家会越走越好。篇四:高中语文评课高中语文评课标准一、教材解读(30分)1、尊重文本,突出教材的主体地位,从"语文的立场"和"语文的方向"的角度确立教学内容。2、准确把握教材内容,科学合理地运用教材资源,对教材内容进行再认识和再创造,既源于教材又新于教材。3、注重整体感悟,善于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组合,力求教材思路的主体性和学生思维的多样性的有机结合。4、知识点的梳理、能力点的确定、思考点的设置、兴趣点的引发、训练点的侧重,都要着眼于学生学有所得,学有长进。二、教师教学(30分)1、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思想指导教学。2、课堂充满活力和张力,"活"有"魂",张弛有"度"。3、因材施教,因人施教,面向全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独特感受。4、开阔学生语文学习视野,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的品格,拓展学生学习空间和成长空间。5、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灵活,学法指导得当,课堂氛围和谐,能从教学过程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动态地调控教学。6、教态大方,板书实用美观,教学语言具有感染力、启发性、激励性和典雅性。三、学生学习(30分)1、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学"具有明确的指向。2、学生学习的情致高昂,学有兴趣,求知欲强,学得轻松,也学得实在。3、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方式多样,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勇于质疑问难,敢发表见解。4、学生具有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5、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中,享有人文关怀,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享用运用语言文字的智慧。6、不同程度的学生,能充分享有学习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四、辅助性教学手段的运用(10分)1、适时、适当、适度。2、贴近教学需要,凸现资源整合。篇五:《项脊轩志》评课稿《项脊轩志》评课稿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中学语文组王学春《项脊轩志》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情动于衷而行于言"。本文以项脊轩为感情的触发点,以"多可喜,亦多可悲"为感情线索,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琐事的记叙,表达对亲人的深切思念,正是一篇体现本单元教学重点的典范之作。在教学中王学春老师充分把握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富有感染力。这篇课文讲得很成功。首先是语文组教学组长邱艳红老师评价:一、紧扣教学重点,精心设计导语和结束语,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二、落实课前预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三、《项脊轩志》是一篇抒情性很强的散文,要求学生反复读,对于课文的理解是很有帮助的。范读确实感染了学生,对课堂难点的突破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四、积淀显示功力,巧引拓宽视野课堂上妙语连珠,信手拈来,博得学生的心,用实力和魅力征服学生,让学生喜欢老师,崇拜老师,从而喜欢老师的课,提高课堂效率!五、洞悉学情,为备准重、难点导航。(一)把握作者写作思路(二)研习课文内容六、巧设问题--"多问"不如"巧问"1、提问着眼于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概括能力2、提问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3、提问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邱艳红老师指出了我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课堂互动时,如果前半堂课体现了师生良好的互动的话,那么后半堂,凭借着对课文的熟练程度,为了按进行,却忽略了这种互动的关系,导致课堂教学中规中矩,而学生并没有成为课堂中的主体。接下来是全体同仁评价1、评教学目标(朱季光老师)首先,从教学目标制订来看,全面、具体、适宜。全面,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其次,从目标达成来看,教学目标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课堂上很快地接触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得到巩固和强化。2、评教材处理(魏艳玲老师)教师知识教授得准确、科学,教师在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教学目的的确定明确、全面,有针对性、导向性。教学重点把握准确,教学过程做到突出重点。教学难点把握准确并得到突破。教材的组织、处理精心。3、评教学程序(包淑芬老师)(1)看教学思路设计一是教学思路设计,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合学生实际;二是教学思路的设计,有一定的独创性,能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三是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是清晰;四是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的效果很好。(2)看课堂结构安排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高。4、评教学方法和手段(扬子江老师)(1)量体裁衣,灵活运用(2)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使课堂教学超凡脱俗,常教常新,富有艺术性。(3)教学方法创新(4)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5、评教师教学基本功(蒋宏建老师)(1)看板书:首先,设计科学合理,依纲扣本。其次,言简意赅,有艺术性,再次,条理性强,字迹工整美观,板画娴熟。(2)看教态:据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课堂上的教态应该是明朗、快活、庄重,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学生,师生情感融洽。(3)看语言:首先,准确清楚,说普通话,精当简炼,生动形象,有启发性。其次,教学语言的语调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4)看操作:教师对实验的演示时机、位置把握得当,照顾到全体学生。课上演示和实验操作熟练准确,并达到良好效果。6、评学法指导(郑宝凤老师)(1)学法指导的目的明确帮助学生认识学习规律,端正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提高学习能力,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2)学法指导的内容熟悉并付诸实施7、评能力培养(吴艳涛老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强化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注意挖掘学生内在的因素,并加以引导、鼓励;培养学生敢于独立思考、敢于探索、敢于质疑的习惯;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和心理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平时,教会学生在多方面思考问题,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等。8、评师生关系(苑广平老师)(1)充分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2)努力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9、评教学效果(邱艳红老师)一是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二是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知识、能力、思想情操目标都能达成。三是有效利用45分钟,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担合理。这些老师指出了我的不足:课堂驾驭:在鉴赏课文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了鉴赏的方法,并引导学生逐层将方法落实到实践当中,积极鉴赏。刚刚入境,下课铃响了,预先想要进行的讨论,即把最后的讨论鉴赏的环节加以升华,这一教学设想还未实现,仓促结束这节展示课。这一地方的处理显然不够灵活,说明我对课堂的驾驭能力还不够,对时间也没有很好的把握,使得一节完整地可略有残缺。经验不足:在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上,也有不合理的地方。一是,最初读课文的环节可以删去,因为这是第二课时,不是起始课,如果删去这一环节,把省下来的时间用到后面的鉴赏上,无疑会为将鉴赏推向高潮赢得时间。二是,如果将课堂的质疑和鉴赏融为一体,会不会更好呢?质疑的过程难道不是在鉴赏么?鉴赏也可能包含质疑。总之,这节展示课暴露出了很多问题,主要集中在处理教材和驾驭课堂的能力上。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同行是良师。借这个机会,我衷心感谢语文组所有的老师对我这堂课的支持,他们给了我灵气与活力,给了我技术上的指导,课后,我们有同感:合作共赢!篇六:评课稿套语no.1讨论:网上开展观课议课材料(网络教研专题)张文顺(游客)发表评论于2008-3-1322:50:00一、能够充分的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二、这节课教师能够充分的利用学生周围的物品积极的创设教学情景,充分的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而后充分的利用学生的探究活动,通过学生的实验活动获得了新的知识,使学生充分的感受了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知识。三、学生的实验成功,参与率高,知识的过度自然流畅教师至始至终扮演着导的角色,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四、学生和教师在教欲学的过程中,始终能够紧密的联系生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紧紧把握生活,引导学生从环保的角度去对学生环境教育。五、在学生的活动中,学生无拘无束的展开了讨论,充分的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效果良好。个人主页|引用|返回|删除|回复no.2讨论:网上开展观课议课材料(网络教研专题)李超(游客)发表评论于2008-3-1617:52:00观看了《有机合成材料》这一课,有许多的收获,在这里谈下自己粗浅的看法。一、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有机合成材料,和有机合成材料的应用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内容较多,但是教师作到了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二、师生准备充分,尤其是学生,从上课的情况看,学生的准备是很充分的。三、课堂结构设计严谨有序。1、本节课教学设计结构可谓有板有眼,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先是从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入手,逐步引出合成材料,再引出有机合成材料,接着针对有机合成材料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教学环节紧凑合理。2、教学过渡自然。3、教学方法得当,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整节课有讨论交流,有辩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4、教学注重过程,详细讲解结果的获取途径。教师引导学生一步步地解决问题,这层层递进的方法让学生更加能够感受到每一个过程的获得途径以及所表示的价值,每一次回答正确就可感受到一次微小的成功,从而加深了对知识的的了解和掌握,更好达到教学的目的。5、学生有足够的思考、活动,许多学生还有自我展示的机会。6、本节课反映出教师基本功扎实,教学中教态自如,语言清晰,表达准确,尤其是亲切的声音很容易感染了每位学生,这样的表达就更能调动课堂气氛。个人主页|引用|返回|删除|回复no.3讨论:网上开展观课议课材料(网络教研专题)腊月梅花发表评论于2008-3-2921:30:00孙淑琴1、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有机合成材料,和有机合成材料的应用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内容较多,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作到了目标明确,重点突出。2、充分的体现课改的理念;3、教学方法得当,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整节课有讨论、交流、实验和辩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4、教师能够充分利用周围的物品积极的创设教学情景,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更好的利用学生的探究活动,通过学生的实验活动获得了新的知识,使学生充分的感受了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知识。5、学生的活动时,学生无拘无束的发表自己的观点,给许多学生创造了自我展示的机会;6、充分的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开拓学生的视野。同时引导学生从环保的角度去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个人主页|引用|返回|删除|回复no.4讨论:网上开展观课议课材料(网络教研专题)马建军(游客)发表评论于2008-3-3122:41:00本节课是一节成功的课,值得我们借鉴。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用品入手,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出课题,过渡自然。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形式多样,课堂气氛活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很强,体现了教师有很强的教学基本功。5教师充分引导,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意识。6.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教师富有激情,注重教学的过程。7.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充分认识化学与生活,生产的联系,培养学生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情感。个人主页|引用|返回|删除|回复no.5讨论:网上开展观课议课材料(网络教研专题)马建军(游客)发表评论于2008-3-3122:41:00本节课是一节成功的课,值得我们借鉴。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用品入手,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出课题,过渡自然。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形式多样,课堂气氛活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很强,体现了教师有很强的教学基本功。5教师充分引导,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意识。6.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教师富有激情,注重教学的过程。7.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充分认识化学与生活,生产的联系,培养学生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情感。个人主页|引用|返回|删除|回复no.6讨论:网上开展观课议课材料(网络教研专题)老张发表评论于2008-4-219:02:00张志文: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用品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值得借鉴。2、教学设计和教学的师生互动全过程充分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放手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活动探究,形成了学、思、做、辩的良好学习氛围,有效的培养了学生合作动手、积极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参与面广热情高,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较多的收获,是一节实效很性强好课,值得学习。3、教师采用启发问答的方式,在一问一答中由学生将本课题的知识一一展现出来(要布置学生课前充分的自学课文才能达到此效果)学生思维活跃,表述准确,(可看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对有机材料的功过采用正反方辩论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发表见解,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寓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于化学教学之中,增强了学生关注自然的社会责任感。个人主页|引用|返回|删除|回复no.7讨论:网上开展观课议课材料(网络教研专题)杨玉青(游客)发表评论于2008-4-1022:06:00本课题有较多学生难以理解的概念,如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聚合物、热塑性、热固性、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等,学生学起来显得陌生而枯燥。所以本课题有相当一部分内容需要老师讲解,但是,单纯由学生讲授,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容易产生大脑疲劳,学习效果较差。而授课老师在设计本节课时,注意了这一点,能将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活动相结合,使学生既能从教师的讲解过程中获取丰富的知识,又能亲自动手实验、动口讨论、动脑思考、使学生的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同时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在课堂教学中以"使用塑料的利与弊"为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辩论,加大了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参与合作意识、以及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理念。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用多媒体手段营造课堂氛围,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及时补充有机合成材料发展的新成就,新进展,同时也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个人主页|引用|返回|删除|回复no.8讨论:网上开展观课议课材料(网络教研专题)张文顺(游客)发表评论于2008-5-118:36:00一、本节课教师以学生身边较为熟悉的物质的区别入手引入很好。二、教学设计和教学的师生互动全过程充分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放手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活动探究,形成了学、思、做、辩的良好学习氛围,有效的培养了学生合作动手、积极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参与面广热情高,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较多的收获,是一节实效很性强好课,值得学习。三、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充分认识化学与生活,生产的联系,培养学生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情感。四、教学方法得当,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整节课有讨论、交流、实验和辩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个人主页|引用|返回|删除|回复no.9讨论:网上开展观课议课材料(网络教研专题)贺秀梅(游客)发表评论于2008-5-611:28:00观看了《有机合成材料》这一课,有许多的收益。1、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有机合成材料,和有机合成材料的应用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内容较多,但目标明确,重点突出。2、师生准备充分,学生的学习态度端正,口头表达能力较强。3、教学过渡自然,教学全过程充分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4、教学方法得当,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整节课有讨论交流,有辩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5、本节课反映出教师基本功扎实,教学中教态自如,语言清晰,表达准确,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6、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用多媒体手段营造课堂氛围,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及时补充有机合成材料发展的新成就,新进展,同时也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这是一节很优秀的课例,看后很感慨,于是让学生也看了,这一节内容我没讲,效果很好,不但让学生学到了知识,而且增长了见识。个人主页|引用|返回|删除|回复no.10讨论:网上开展观课议课材料(网络教研专题)陈学红(游客)发表评论于2008-5-1323:09:00《有机合成材料》一课不是初中化学的核心内容,属于知识的扩大与应用的范畴。课标对此的要求不高,属于了解(既"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初步知识";"了解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有机高分子材料的特点","了解"白色污染及环境保护"。和知道(知道"三大合成材料的性能和用途")。但是,这些只是有利于联系社会,丰富学生的生活常识,能引起学时的学习兴趣。教材中编写了阅读资料以及调查研究,课堂讨论、家庭小实验等活动,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学和参与互动的方式,认识"白色污染"对环境的破坏,从而提高抵御有害物质的侵害和保护环境的自觉性。该课题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首先,该教学设计比较灵活,不是死板教条、按部就班的按照课本上的顺序进行教学设计,而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并结合教师事先收集好的生活中很熟悉的材料--毛线、布料、橡胶制品、塑料制品等进行设计教学情境导入新课,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在设计学生活动时:讲解与学生活动相配合并穿插进行,避免了常规教学的弊端。因为常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产生大脑疲劳,导致学习效果很差。新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既能从教师的讲解过程中获取丰富的知识,又能亲自动手实验、动口讨论、动脑思考,使学生大脑始终处于幸福状态,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这种处理方式还有效地分散了难点,降低了教学难度,便于学生理解枯燥的概念。2学生的活动形式多样化,这样做的好处是:印象深刻,学习效果好。3.学生的活动有轻有重--轻重化在设计学生活动时,对于有一定思维容量的问题,由于其任务难度较大,仅凭一个学生的能力难于完成。这样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实验等,利用多个学生的智慧完成。对于思维容量小,一个学生就可以完成的学生活动,可将其设计成学生回答等方式来完成。最后,如此大的容量,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是可以很容易完成的,但是它不太适合教学条件和教学设备差的学校和学生。对于后者要做适当的改进和筛选。个人主页|引用|返回|删除|回复no.11讨论:网上开展观课议课材料(网络教研专题)李振国(游客)发表评论于2008-5-2022:45:001、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合理,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整节课有讨论、交流、实验和辩论,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参与面广,有助于学生掌握所学内容。2、教师设置问题有一定的梯度,有层次性,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辩论塑料的利与弊的设置较好,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树立关心社会、爱护环境的意识,达到了新课程育人的目的。4、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较好,这都与老师平时的教育和培养分不开的,从这可以看出,这位老师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和高超的教学艺术,因为高明的老师并不是简单的从教知识来提高教学成绩,而是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来提高教育效果,因为"态度决定一切",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掌握知识,提高成绩是不言而喻的,这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思想。5、教学环节紧凑、教师教学思路清晰,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轻松。个人主页|引用|返回|删除|回复no.12讨论:网上开展观课议课材料(网络教研专题)汤莉娟(游客)发表评论于2008-5-2110:54:00观看了《有机合成材料》这一课,有许多的收获,在这里谈下自己粗浅的看法;1、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有机合成材料和有机合成材料的应用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内容较多,但目标明确,重点突出。2、教学设计新颖,符合新课程教学理念和学生的认知心理,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3、教师、学生课前准备充分,课堂上配合默挈,气氛热烈而融洽,体现了平等、尊重、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为本节课的成功奠定了基础。4、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驾驭课堂的能力强,善于组织学生、启发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5、教师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捕捉教学的契机,促使学生主动溶入课堂中,争做学习的主人,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触动了学生求知的欲望,课堂教学实效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6、俗话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的背后是教师无数次的尝试和艰辛的付出。个人主页|引用|返回|删除|回复no.13讨论:网上开展观课议课材料(网络教研专题)汤莉娟(游客)发表评论于2008-5-2110:55:00观看了《有机合成材料》这一课,有许多的收获,在这里谈下自己粗浅的看法;1、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有机合成材料和有机合成材料的应用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内容较多,但目标明确,重点突出。2、教学设计新颖,符合新课程教学理念和学生的认知心理,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3、教师、学生课前准备充分,课堂上配合默挈,气氛热烈而融洽,体现了平等、尊重、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为本节课的成功奠定了基础。4、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驾驭课堂的能力强,善于组织学生、启发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5、教师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捕捉教学的契机,促使学生主动溶入课堂中,争做学习的主人,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触动了学生求知的欲望,课堂教学实效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6、俗话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的背后是教师无数次的尝试和艰辛的付出。个人主页|引用|返回|删除|回复no.14讨论:网上开展观课议课材料(网络教研专题)袁永红(游客)发表评论于2008-5-239:14:00观看了《有机合成材料》这一课,有许多的收获,在这里谈几点自己粗浅的看法;教师引课新颖,能结合现实生活充分利用身边学生熟悉的材料---毛线布料等进行情景设计引入新课,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课前准备充分.教学设计新颖合理,重点突出,难点处理得当.课堂气氛活跃、师生配合默契、学生参与面广,教师基本功扎实、驾驭课堂的能力强。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合理运用多媒体手段营造课堂氛围,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及时补充有机合成材料发展的新成就,新进展,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而且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这是一节很优秀的课例,看后很感慨.教学中我利用了该课例,效果良好.从中不但让学生学到了知识,而且增长了见识。个人主页|引用|返回|删除|回复no.15讨论:网上开展观课议课材料(网络教研专题)王克虎(游客)发表评论于2008-9-2512:47:00观看《有机合成材料》这节课堂实录,我有很多感受:1、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注重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能从教与学两方面去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教学思路设计,符合教学内容实际,学生实际;有一定的独创性,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清晰;教学思路实际运作的效果良好。2、教学内容重点突出,教学三维目标的落实到位,能抓住关键,分散难点,突出重点,讲清概念。3、教学过程井然有序。教具使用和演示实验恰到好处,教师主导作用,启发诱导得法,教得轻松。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兴趣昂然,思维活跃,觉得愉快,课堂气氛生动活泼,效果优良。4、板书、直观性强,能体现本节课的知识结构。5、教师语言准确清楚,精当简炼,生动形象,有启发性,而且语调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6、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知识、能力、思想情操目标都能达成,能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个人主页|引用|返回|删除|回复no.16讨论:网上开展观课议课材料(网络教研专题)付天德(游客)发表评论于2008-10-516:46:00观看了《有机合成材料》一课,感触颇深:有机合成材料》属于知识的扩大与应用的范畴。课标对此的要求不高,属于了解(既"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初步知识";"了解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有机高分子材料的特点","了解"白色污染及环境保护"。和知道(知道"三大合成材料的性能和用途")。但是,这些只是有利于联系社会,丰富学生的生活常识,能引起学时的学习兴趣。教材中编写了阅读资料以及调查研究,课堂讨论、家庭小实验等活动,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学和参与互动的方式,认识"白色污染"对环境的破坏,从而提高抵御有害物质的侵害和保护环境的自觉性。本节课是一节成功的课,值得我们借鉴。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用品入手,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出课题,过渡自然。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形式多样,课堂气氛活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很强,体现了教师有很强的教学基本功。教师充分引导,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意识。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教师富有激情,注重教学的过程。个人主页|引用|返回|删除|回复no.17讨论:网上开展观课议课材料(网络教研专题)柴少清(游客)发表评论于2008-10-516:53:00观看了《有机合成材料》一课,有许多的收益,值得品味:一、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合理,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整节课有讨论、交流、实验和辩论,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参与面广,有助于学生掌握所学内容。二、教师设置问题有一定的梯度,有层次性,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三、辩论塑料的利与弊的设置较好,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树立关心社会、爱护环境的意识,达到了新课程育人的目的。四、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较好,这都与老师平时的教育和培养分不开的,从这可以看出,这位老师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和高超的教学艺术,因为高明的老师并不是简单的从教知识来提高教学成绩,而是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来提高教育效果,因为"态度决定一切",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掌握知识,提高成绩是不言而喻的,这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思想。五、教学环节紧凑、教师教学思路清晰,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轻松。篇七:高中语文说课稿范文《高中语文说课稿范文》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及该课所处的地位作用:《鸿门宴》是人教版新教材高一年级《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第6课,节选自《史记》。所选情节描写的是刘邦、项羽在推翻秦王朝后,为争夺天下而进行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鸿门宴是项羽在新丰鸿门设下的一个富有杀机的宴会,是刘、项之间政治矛盾由潜滋暗长到公开化的表现,是长达五年的楚汉相争的序幕,名为宴会,实则是一场激烈的政治斗争。作者以娴熟的艺术技巧,生动地刻画了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描绘了众多富有戏剧性的令人难忘的场面,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鸿门宴一文充分展示了刘、项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并预示了胜负的必然结局。因此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如何通过本课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好文言文的信心和领悟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这是一个关键所在。2、教学目标: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学习的要求是: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根据课文特点,结合大纲要求,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一个巨匠,一部巨著:了解作家作品及相关史实,积累文言词句知识,学习创造性阅读。(2)过程和方法目标:两个英雄,两种性格:利用人物个性化语言,分析人物性格,学习作者运用对照的方法和在矛盾斗争中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习一分为二地评论历史人物,树立正确的读史观。(3)情感和价值目标:三种认知态度:①学以致用的态度,感受司马迁隐忍发愤的著书精神,从容应对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挫折②领悟态度:分析项羽悲剧的原因,到底"败"在哪里?领悟良好的性格决定一生的命运③分析态度:站在历史的最高点,个性化的分析人物,如何认知项羽与刘邦?(开放性问题)高一阶段,学生文言知识体系尚待完善,对汉代历史散文接触不多。因此,教学中要进一步增加文言知识积累,并通过朗读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欣赏汉代历史散文的能力,养成思辨的习惯。据此,本课的教学重点为:①积累文言词句知识。②学习一分为二地评判人物。本课的教学难点为:学习创造性阅读,进行创新思维训练。二、说教法教学是一门艺术,应变是一种技术。根据该课的教材特点、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年龄阶段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1、学生诵读,老师范读,整体感知,筑好文言基础墙。2、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打造学习共同体3、拓展延伸,启迪心智,创设课堂训练营。三、说学法1、纸上得来终觉浅,圈点、勾画、批注法,学好文言基本功。2、自主合作加探究,眼耳口脑手并用,破疑解难在其中。四、说课时安排《鸿门宴》篇幅较长,文言知识较丰富,文章内涵丰厚,因此我设计用五课时教学本文。第一课时:了解作家作品,积累文言知识,感受作者隐忍发愤的著书精神(初读)第二课时:理清故事情节,概括人物形象,学习客观地评论历史人物,(熟读)第三课时:进一步梳理文言知识,精读课文,要求读透。(精读)第四课时:通过对人物、事件的赏析,加深学生对人物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开放性思维,由学生自主认识到人物的性格,悲剧的原因等问题。(赏读)第五课时:补充课本教学内容:同学生一起阅读古今关于刘邦项羽的一些篇章:让学生投入进来,把握自己眼中的项羽。(展读)在文言文学习的过程中,采取五步学习法:初读-熟读-精读-赏读-展读(板书)五、接下来针对第四课时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流程:一、说教学过程1、疑问导入,激发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营造课堂气氛,我的开场白是这样安排的:提起项羽刘邦,提起楚汉相争,人们总是有说不完的话题。项羽:少年英雄,力拔山兮气盖世,巨鹿之战,破釜沉舟,扬名天下。刘邦:登高一呼,天下云集而景从,发兵沛县。但是,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同样的两个英雄人物,为什么一个被围垓下,枭雄末路,悲歌别姬,最后自刎乌江。而另一个却能成就千秋霸业,建立大汉王朝呢?由此激起学生的探求兴趣。2、发散思维析人物因为本单元的探究性学习任务是:走进小说人物,所以分析人物部分,是本文的一大重点。为更好地使学生了解史传文学在人物形象方面的突出成就,深入挖掘人物内心,准确把握人物性格,我设计了几个问题:(层层设疑,步步引入环节)(课件展示)(一):鉴赏人物作品(1)、鉴赏刘邦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请男同学齐读,读出其雄奇壮美的王者之气,分析在大气磅礴之中含有怎样的可贵的思想:求贤如渴,居安思危。篇八:高中语文听课评课我觉得夏老师的这堂课有三个特点:一、充分的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上节课夏老师让学生自学,并疏通文意,而这节课就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归纳遇到的困惑,老师再根据学生总结出的问题,进行第二次的探究讨论。整堂课气氛活跃,学生都能积极踊跃的参与到讨论中来。这个环节的设置,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以及思考问题的能力。二、教学过程流畅,教学思路清晰。夏老师先让学生自学,朗读并疏通文意,再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并讨论,接着总结课文中演的文言知识,最后在进行拓展延伸,学生通过自己的工具书找出相关的成语。这个设计思路,符合学生从整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到整体的认知规律,也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知识的博大渊深,增添对语文的兴趣。三、教师的课堂掌控能力强。这堂课可以看出夏老师的教育智慧以及扎实的语文功底。学生讨论的如火如荼而没有脱离教学的主旨,是因为有夏老师的引领。在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过程中,夏老师会适时地对他们进行引导、点拨和启发,而不是放任自流。寓庄于谐,寓教于乐。不拘一格,篇九:高中语文说课稿模板高中语文说课稿模板搜集整理:无涯轩主一、教材分析1、本课的地位与作用。我说课的课题是:苏(人、鲁)教版高中语文必修(选修),模块《》。这篇课文在本册课文中的地位是:学习本课有以下几个作用:2、教学目标及依据。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自主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①知识与能力目标:②过程与方法目标: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3、重点与难点突破及途径。本节教学重点是:难点原因:突破途径:二、教材处理1、学生状况及对策:2、内容的组织安排:三、教法学法与教学手段1、教学方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非常关键的。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节课的特点,我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控制变量法、知识迁移法、建立模型法、认识类比法、分组讨论法、问题讨论法、教师导学法、学生自学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2、学习方法古人主张:"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课堂上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为他们今后继续教育或终身教育打下基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渗透学生学法指导,如:(自学法、实验探究法、控制变量法、知识迁移法、模型法、类比法、由简到繁法、动手动脑)3、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板书、录音机等其作用是:四、教学程序设计为了完成本节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安排的:第一环节:(分钟)l导入??激发兴趣,(激发求知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求知欲同样是学生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第二环节:(分钟)新课学习:第三环节:(分钟)课堂小结:为了体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改变传统的教师总结学生被动听教学模式,为学生小结教师适时引导补充,这样,既强化了学生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归纳和概括能力。第四环节:(分钟)布置作业:分为两部分:(1)书面作业p??和复习本节。(2)预习下节内容,目的是为了巩固本节知识和顺利学习下节课做准备。第五环节:教学体会总之,本节课我是在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前提下设计的。教学中采用(实验探究法、控制变量法、知识迁移法、建立模型法、认识类比法、分组讨论法、问题讨论法、教师导学法、学生自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运用实验、电教媒体等教学手段,把学生探索知识、培养学生兴趣和能力、渗透学生学习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目的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第六环节:板书设计:《蜀道难》说课稿(人教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蜀道难》,以下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和学法以及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做解说。一、教材分析《蜀道难》选自人教版普通高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本单元是唐代诗歌单元,单元学习目标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入诗歌的意境,提高对诗歌的感悟能力.高中语文新课标对诗歌阅读的要求是:加强诵读,在诵读中获得情感体验和心灵共鸣。本文是李白在长安时为了送友人入蜀而作,属于一篇古体诗。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考虑到学生实际情况,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了解李白豪迈飘逸的诗歌特点,整体感知诗歌寓意。反复诵读,鉴赏诗歌的意境美,了解诗歌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教学重点】为:把握与体味诗歌的艺术手法。【教学难点】是: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能力二、教法和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因此,我确立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诵读法、讨论法、启发法、点拨法。只有反复的诵读学生才会理解诗歌的美。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其参与讨论才能激发学生的个性见解。当学生陷入迷途时,教师要适时的启发、点拨。教是为了学,教师的教授只有在学生那里转化为学习的能力,才是教育的真正意义。我所任教的班级属于音乐班,学生语文基础较好,并且思维活跃,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所以,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本课根据诗歌的特点采取诵读、赏析、背诵的步骤。教学手段上我采用多媒体教学,对学生进行多重感官刺激。三、教学过程本课我计划一课时完成,具体教学步骤如下:【环节一】、导入新课。由学生回忆李白的诗句导入,大多数学生可能会想到"床前明月光""飞流直下三千尺""白发三千丈"等诗句,由此得出李白诗歌一个很大的特点,奇特的想象,夸张的表现手法。从而引出《蜀道难》。此环节意在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引发他们更大的学习新课的兴趣。【环节二】、认识李白。此环节由学生课前预习,课堂自主发言完成,既可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又可以帮助教师了解课前预习情况。【环节三】、诵读感悟诗歌学习重在诵读,所以,此环节首先设计由学生推荐一名学生来朗读,初步感受诗歌意境。然后师生共同欣赏flash配乐朗诵《蜀道难》,用视听的手段来展示诗歌意境,将诗歌内容形象化、具体化。此时,学生的情绪已被诗歌感染和打动,再以配乐的形式让学生学生集体朗诵,加深理解。【环节四】、讨本学生上一环节通过充分地感受诗歌,已经有较深的印象,本环节主要用讨论法、启发法来理解诗歌内容,分析艺术技巧。新课标对古诗文的学习要求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所以教师鼓励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讨论解疑.把提出的问题交给学生解决,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并且培养
/
本文档为【高中语文评课稿(共9篇)精编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