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5.诫子书》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5.诫子书》

2019-09-25 16页 ppt 270KB 163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黎曼

暂无简介

举报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5.诫子书》诫子书诸葛亮学习目标1.积累文学常识和文言词汇。2.理解成才的三个条件:志、学、才三者之间的关系。3.理解文章内涵,把握父亲对子女的殷殷深情。作者简介诸葛亮,字孔明,东汉末年山东琅琊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为避汉末之乱,大约于汉献帝兴平二年(195)15岁时随叔父诸葛玄由山东迁居豫章,后辗转至荆州,隐居于南阳隆中,故号“卧龙先生”。西晋陈寿《三国志》有《诸葛亮传》,并整理其诗文《诸葛亮集》传世。识记字词掌握下列字的字音、字形。夫(fú)淡泊(bó)淫慢(yín)遂(suì)庐(lú)朗读课...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5.诫子书》
诫子书诸葛亮学习目标1.积累文学常识和文言词汇。2.理解成才的三个条件:志、学、才三者之间的关系。3.理解文章内涵,把握父亲对子女的殷殷深情。作者简介诸葛亮,字孔明,东汉末年山东琅琊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为避汉末之乱,大约于汉献帝兴平二年(195)15岁时随叔父诸葛玄由山东迁居豫章,后辗转至荆州,隐居于南阳隆中,故号“卧龙先生”。西晋陈寿《三国志》有《诸葛亮传》,并整理其诗文《诸葛亮集》传世。识记字词掌握下列字的字音、字形。夫(fú)淡泊(bó)淫慢(yín)遂(suì)庐(lú)朗读课文要求:1.听录音读课文,把握节奏;2.对照注释,疏通课文。文白对译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警告,劝诫。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以:用来。修身:修养身心。养德:陶冶德行。广:扩展。励精:振奋精神。年:年华。 意:意志;岁月。重点分析1.给文章划分朗读节奏。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重点分析2.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励志,需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重点分析3.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从品行,学习,志向三个方面。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心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重点分析4.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  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他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缺一不可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但志向的培养又必须修养道德,造就人才必须从静与俭的修养开始。重点分析5.“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俭以养德”与“静”是什么关系?看似无关,实则关系密切。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重点分析6.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诸葛亮写这封家书是为告诫儿子要注重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培养自己的品德,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重点分析7.概括本文的写作特色。(1)议论言简意赅,对比鲜明。(2)语言对仗工整,朗朗上口。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2.学完本课后,你一定对学习产生了不少想法,请就此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感想。结束
/
本文档为【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5.诫子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