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儿童免疫缺陷病的诊断与治疗

儿童免疫缺陷病的诊断与治疗

2010-03-10 4页 pdf 431KB 48阅读

用户头像

is_782098

暂无简介

举报
儿童免疫缺陷病的诊断与治疗 囊I甩一琢}ll毛番客刍第23卷第21朋200s年11月JAppljClinPediatr,Ii01.23No.21,Nov.2008 儿童免疫缺陷病的诊断与治疗 李 永柏 (中国医科大学深圳儿童医院免疫科,广东深圳518026) ·1709· ·继续教育· DiagnosisandTreatmentoflmmunodeficiencyDiseasesinChildren uYo鸭一ha/ (DepartmentofImmunity。ShenzhenChildren’sHospitalAffiliatedtOMedi...
儿童免疫缺陷病的诊断与治疗
囊I甩一琢}ll毛番客刍第23卷第21朋200s年11月JAppljClinPediatr,Ii01.23No.21,Nov.2008 儿童免疫缺陷病的诊断与治疗 李 永柏 (中国医科大学深圳儿童医院免疫科,广东深圳518026) ·1709· ·继续教育· DiagnosisandTreatmentoflmmunodeficiencyDiseasesinChildren uYo鸭一ha/ (DepartmentofImmunity。ShenzhenChildren’sHospitalAffiliatedtOMedicalUniversityofChina,Shenzhen518026,GuangdongProvince, CIIina) 摘要:免疫缺陷病临床分为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ID)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SID),前者为单基因遗传病,某种免疫应答反应完 全缺失,后者继发于某些疾病或特殊生理时期,免疫鹿答反应呈一般性低F。PID分为8大类理,诊断以临床表现、免疫功能缺陷和 摹因检测为依据。普通儿科医师应掌握诊断逻辑程序确l筛选办法,学会检索及网上咨洵。PID治疗以对症、替代治疗和于细胞移植 为主要手段。SID的诊断以原发疾病为线索,反复感染为特征,免疫功能检测较困难,常为一般住降低。SID治疗以根治原发病,改 善全身器官功能状态为本,有针对性选用免疫调节剂町能有帮助。 实用’L科临床杂志.2∞8.23121):17∞-1712 关键词:原发性免疫缺陷痛;继发性免疫缺陷病;基因;遗传病;诊断;治疗;几童 中图分类号:R7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515X【2008)21—1709—04 免疫缺陷病(immunodeficiencydiseases,ID)是指构成 免疫系统的免疫器官(中央免疫器官如胸腺、骨髓,周围 免疫器官如扁桃体、肝、脾、淋巴结等)、免疫活性细胞(如 T、B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及免疫活性分 子(如Ig、细胞因子、补体分子和细胞膜表面分子等)存在 缺陷而致某种免疫反应能力缺失或降低,导致机体防御 能力普遍或部分下降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如果因基因突 变、缺失等导致的免疫缺陷病,临床上称为原发性免疫缺 陷病(primaryimmunodeficiencydiseases,PID)oPID往往 遵循一个基因—一个酶/蛋白质缺陷(结构异常)—一种免 疫缺陷病的单基因病因学临床模式。如系后天因素(药 物、理化、感染、营养、疾病、生理发育不成熟、老年退化 等)所致的ID即被临床称为继发性免疫缺陷病(seconda- ryimmunodeficiency,SID)。S1D与PID的主要差异在于: (1)临床表现方面,SID以轻度反复感染居多,原发疾病 较为明确;(2)免疫系统损伤方面,SID损伤免疫系统环 节多,但仅为部分功能受损,表现为免疫功能低下,而不 是缺失,且难以检测免疫系统受损的具体环节;(3)基因 改变方面,SID受后天环境因素影响,基因无改变或仅系 基因不完全性表达障碍,去除不利因素之后,免疫功能或 许可恢复正常;PID几乎均为特定的关键点位单基因突 变,表现出某种免疫功能的完全缺失,除非免疫重建,否 则其免疫功能缺陷将为终身性。 PID发病年龄较早,但并非均在幼儿期发病。约 40%在l岁以内,40%在5岁以内,15%在16岁以内,5% 收稿日期:2008—09—05。 作者简介:李永柏.男,丰任医师,教授,硕一I:牛导9币.中华医学会儿科学 分会免疫学组成员,全阍儿科风湿病协作组副组长,J..东儿科免疫学组 组长,《中华儿科杂志》编审专家,《中围实Hj儿科杂志》《临床儿科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药物流行病学杂志》等杂志常 务编委及编委,发表60余篇.主编参编学术专著10余部,研究方向 为免疫性疾病。 在成人之后发病。 现就PID、SID大致分类、诊断思路、治疗原则方面作 一简述。 1 PID 1.1 PID不是罕见病自1952年Bruton报告首例先天 性无丙种球蛋白JllL症以来,全球报道的PID病例已愈万 例,目前全世界已证实多达120种荩因变异所致不少于 150种临床形式的PID⋯。至今PID的全球发病率尚无 统计资料:法国报道在活产儿中发病牢约为1/5000【2’; 澳大利亚报道为2.82/万,且不包含无症状IgA及IsG亚 类缺陷和补体缺陷¨o;日本,瑞典报道约为1/5000,中国 香港地区约为1/8000卜1;中国大陆、澳|、J和台湾地区仅 有散在报道。香港特区开展PID研究后约20余年,在 600多万人口中已发现100多例不同类型的PID,表明 PID在我国人群中并不少见。若按PID总发病率l/万一 1/5000计算,我国(1500一l600)万/a活产婴中(2007 年统计),至少有2000/a以上PID新病例出生。除外那 些得不到诊断和治疗而死亡的病例,累计病例可达3万 以上(不包括IgA缺乏病),显然,PID不是临床罕见病, 很多被漏诊或误诊。 1.2 PID疾病谱根据日本和瑞士的资料(1988年), PID中以抗体缺陷为主的病例占50%,不包括一些T细 胞辅助功能缺乏而致B细胞产生抗体能力下降;细胞免 疫缺陷占10%,联合免疫缺陷(SCID)占20%;-吞噬细胞、 中性粒细胞缺陷占18%,补体缺陷占2%。由于包括T 细胞在内的多种免疫细胞在免疫网络巾的蓖要作用,当 其功能损伤时,常不能提供辅助B细胞合成、分泌lg的相 关信息(包括由多种细胞冈子和细胞裘面分子介导的信 息传递),此时即便B细胞上E常,也同样会发生不同程度 的抗体产生减少,因而在全部P1D患者中,约80%存在Ig 和(或)抗体缺陷。 万方数据 ·1710· 摩I用,b承州晒第23卷第2l期20惦年11月JAtJtJlClinPediatr.)101.23No.21.^b仉2008 2007年国际PID命名委员会将PID疾病分为8大种 类⋯,分类非常繁琐,即便专科医师也很难熟记。作者认 为,作为普通儿科医师了解以下几大类PID名称及分类, 发现疑诊病例后会检索和查询即可。 1.2。1SCID其中包括T细胞缺陷、B细胞本身正常的 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和T、B细胞均缺陷的严重联合免疫 缺陷病以及影响T、B细胞功能的其他SCID。如伴高lgM 的免疫球蛋白缺乏症(HM)和嘌呤核苷磷酸化酶(PNP) 缺陷等。 1.2.2以抗体缺陷为主的ID可以是B细胞完全缺如 (如XLA)致各种抗体严重减少或IgG、IsA严重减少,IgM、 B细胞数量正常或减少等多种组合形式的抗体缺陷病。 1.2.3 免疫缺陷伴其他重要特征 即临床熟悉的湿疹一 血小板减少伴免疫缺陷(WAS);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 综合征(AT);胸腺发育不全等多种疾病。 1.2.4免疫失调性疾病新近归类的~组PID,如溶酶体 转运缺陷的Chediak—Higashi综合征,家族性噬血吞噬细 胞,淋巴细胞增生综合征及其他自身免疫综合征,如FAS 基因(CD。,)缺陷致AI.Ps等归为此类。 1.2.5先天性吞噬细胞数量、功能缺陷包括严重先天性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SCN,Kostmann综合征),慢性肉芽肿 病(CGD),自细胞黏附分子缺陷(LAD)。 1.2.6天然免疫缺陷如因NEMO基因突变,影响核因 子(NF).KB信号通道致外胚层发育缺陷的无汗症 (EAD);EVERl,EVER2基因突变所致疣状表皮发育不良 以及TLR3基因突变所致单纯疱疹病毒脑炎等。 1.2.7自身炎性反应性疾病如MEFV基因突变致家 族性地中海热,MⅨ基因突变引起的高IgD综合征。 1.2.8补体缺陷包括2D多种补体及相关成分缺失的 PID。 2 SID SID远较PID多见,应该说SID才是儿科医师的日常 任务。每个机体均可能在某个特定时期、特定条件下出 现这样或那样的SID,因而早期诊断和对症治疗具有普遍 意义。鉴于SID不是特定单基因缺失,免疫系统多环节 受损,受损程度也远低于PID,常表现为免疫功能低下,临 床医师易想到它,但不易确定其病变环节而采取针对性 治疗措施。引发SID的常见原因如下。 2.1感染感染即是ID的主要临床表现,也是致SID 的原因。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致获得性免疫缺 陷综合征(acquiredimmunodeficieneysyndrome,AIDS)是 感染引起SID的典型例子,麻疹病毒致细胞免疫功能低 下也被公认。研究认为几乎每一次感染,甚至注射一次 活疫苗均可能致机体免疫功能不同程度的暂时性低 下p。。不同的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后可以选择性的影响 免疫应答多个环节,不仅H『导致免疫低下,也能通过抑制 Thl或激活Th2细胞致机体产生变应性疾病、变态反应性 疾病或发生过度炎性反应怕J。 2.2营养紊乱营养紊乱是SID的另一重要原因,发展 中国家尤为突出。我国从1980年开始对缺镁引起的免 疫损伤的机制和治疗进行了广泛研究,1990年又报告了 亚临床维生素A等营养素缺乏致免疫缺陷,并发现了维 生素A缺乏(自然杀伤细胞活性下降、淋巴组织萎缩、 CIM+T细胞减少、B细胞产生抗体能力下降、黏膜局部免 疫反应减弱、总lgA和分泌型IgA抗体减少)、缺锌(细胞 毒性T细胞活性下降、巨噬细胞杀菌能力受损、缺乏T细 胞辅助、B细胞产生抗体能力下降、皮肤黏膜屏障功能受 损)、缺铁(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减弱,IL-6,I¨活性下降、 中性粒细胞杀菌能力下降、B细胞抗体合成转换得不到T 细胞辅助而分泌抗体能力下降,IgG亚类缺陷)等营养障 碍带来的有关SID的种种问题。中度或重度蛋白质.热能 营养不良常伴有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缺乏,从而多环 节影响免疫功能⋯。 2.3临床疾病一些临床疾病除本身的病理改变外,常 伴某些免疫功能损伤,如肾病综合征的低tgG血症;肿瘤 患者中组织细胞增生症、类肉瘤病、淋巴系统肿瘤、白血 病、霍奇金病、淋巴组织增生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多种遗 传性疾病如染色体异常、染色体不稳定综合征、酶缺陷、 血红蛋白病、张力性肌萎缩症、先天性无脾症、骨骼发育 不良等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2.4生理性因素新生儿免疫未成熟(无经验)和老年 人免疫器官功能退化,使其均存在生理性免疫功能低下, 这也是SID的常见原因。 2.5医源性因素药物是临床实践中较常见的免疫低 下的重要原因,如糖皮质激素、细胞毒性药物及放射性照 射等均可引起SID。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多种疾病 的治疗中采』{J这些手段均要警惕SID的发生。 3 SD的诊断与治疗 3.1 SID的临床表现欧美国家的SID协会1999年提 出:PID诊断级别町分为明确诊断、可以诊断标准、可 能诊断标准3个层面。明确诊断是在具有临床和实验室 表现基础上能检测出基因异常或在有已知基因突变的家 族中对新生儿或胎儿直接作出的基因诊断;可以诊断是 仅有临床或实验室表现而未检出基因异常;可能诊断适 用于仅有部分临床和实验搴表现无基因异常者|sJ。目前 国内多数儿科诊疗单位即便是得出可能诊断都是很困难 的,其原因是缺乏完整的免疫功能实验室检测,也没有基 因检测条件。未行基因检测不等于没有基因异常。因 此,国内发现PID的可行方法还是获取有意义的病史、家 族史(PID中有多种疾病都符合性连锁显性遗传规律)和 部分实验室特征后上网登记,在中国香港地区、重庆、上 海、深圳等几个有条件的医院PID研究中心实施相关免 疫学检测和基因检测,最后得出上述3个层面的诊断结 论p3。SID主要参考疾病史、药物史、喂养史、生长发育 万方数据 舢乐州瞄第23卷第21M200s年11月.,铆,ClinPedim—r.眦23No.21.Nov.2008 史,结合反复感染状态即可大致得出初步诊断。但SID 多难以定位其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等免疫应答受损的具 体环节或性质。 3.1.1ID的常见临床表现(1)最常见的临床表现:① 反复呼吸道感染;②严重细菌感染;③持续性感染对抗感 染治疗效果不佳。(2)常见的临床表现:①生长发育迟 缓;②多次机会感染;③皮肤病变(皮疹、脂溢性皮炎、脓 皮病、脓肿、秃发、湿疹、毛细血管扩张、病毒疣);④顽固 性口腔念珠菌病;⑤腹泻和吸收不良;⑥慢性鼻窦炎和乳 突炎;⑦复发性支气管炎和肺炎;⑧自身免疫反应的证 据;⑨淋巴结和扁桃体缺如;⑩血液学异常(再生障碍性 贫血、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性粒细胞减 少)。SID表现千变万化,临床医师应根据一些普通规律 进行有目的的筛查,以上常见的共同表现以感染为突出 特征,是临床筛查的重要线索。 3.1.2肿瘤PID患者易患肿瘤,淋巴系肿瘤的发生率 较正常人群高几十倍乃至上百倍。以B细胞淋巴瘤最多 见,T细胞瘤和霍奇金病也可发生。临床发现伴发淋巴 瘤的PID常为SCID、PNP缺乏、XLA、X连锁淋巴组织增 生症、HM、IgA缺乏症、lgG亚类缺陷、常见变异型免疫缺 陷病(CVID)、WAS、毛细血管扩张共济失调综合征、胸腺 发育不全等。PID也有伴自血病、胶质瘤、肝胆管瘤、横纹 肌肉瘤的报道。PID伴恶性肿瘤占淋巴瘤总数的50%, 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12.6%,腺瘤的9.2%,霍奇金病的 8.6%,其他肿瘤的19.2%。 3.1.3自身免疫性疾病PID还可伴溶血性贫血、血小 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血管炎、关节炎、SLE、皮肌炎、免疫 复合物性肾炎、I型糖尿病、免疫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和关 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SID并自身免疫病及肿瘤的 机会较少。 3.1.4PID的早期预警症状以上详细列举的临床线 索让儿科非专科医师时时警惕PID,仍难以操作。为了让 基层医师及时发现、诊断PID,美国国立儿童健康和人类 发展研究院启动了一项教育计划,计划中由JeffreyModeH 基金会提出了有别于以往诊断思路的PID早期预警症状 供参考见表1‘101。 表1 PID早期预警症状 病史 症状 耳炎>18次/a 严重鼻窭炎3次/a 肺炎2次/a 2次以卜非常见部位或深部感染 反复发生深部组织或脏器感染 需要静脉注射抗乍索才能控制 的严重感染 非常见或条件致病菌感染 PID家族史 牛长发育落后 缺乏淋巴结或扁桃体 皮肤病变:毛细血管扩张.出IlIL点 皮肤真菌感染,红斑狼疮样皮疹 共济失调 l岁以后仍发生口腔念珠菌病 口腔溃疡 3.2Ⅲ的诊断思路临床发现以上预警症状或常见表现 时就应进一步查阅专业文献作深入思考和选择性实施相 关实验室检查项目。诊断PID主要依靠病史、体检和相应 的免疫功能检查,最后行基丛f检测。诊断SID主要依赖原 ·1711· 发疾病史、免疫低下表现、免疫功能指标异常等综合判断。· 3.2.1病史与体检除阳性家族史外,反复感染是本病 的重要特征,病原菌可能是一些条件致病菌,或同一病原 菌反复感染。不同免疫缺陷病常有特殊的感染类型,如 抗体缺陷者,易患细菌性感染;联合免疫缺陷者对病毒、 真菌、细菌或原虫的易感性均会增加;补体缺陷者易患奈 瑟菌感染;IgG:亚类缺陷易患肺炎球菌感染,且感染部位 并不限于肺部。另外SCID多在生后即有反复感染,而抗 体为主的免疫缺陷一般要在出生6个月后才发生反复感 染。扁桃体发育不良,全身浅表淋巴结难触及或肝、脾大 等也是PID的常见体征¨1。 3.2.2实验室检查ID的病因复杂,其实验室检查手段 更为多样,应结合家族史、病史、体检,选择相关项日。总 之。凡不明原因反复感染,均应考虑ID的可能,如有阳性家 族史更应想到PID的可能。但无论诊断PID或SID均应有 相应实验室检测依据,以明确免疫缺陷的性质。免疫网络 极为复杂,测定:争部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几乎不可能。有 些实验技术在一般医疗机构也无法开展,需在PID研究中 心进行,为避免不必要的检测,一般医疗机构只能有选择性 实施以下免疫实验室检查项目 见表2¨⋯。 表2 ID常规免疫学检查项目、检测目的及检测结果 1面而雨丽确r—而再雨西丽丽丽丽r_『i砸雨丽莉巧而而痧 迟发件超敏皮肤试验 T细胞功能 J9|性 血清I如、lgM.IgA水平 体液免疫缺陷 一种或伞部血清免疫球蛋自减少 流式细胞仪检测 T细胞、B细胞和1’、B细胞联合缺陷T,B细胞减少和NK细胞减少 疫苗接种后特异抗体捡测 体液免疫缺陷 抗体反应降低或缺如 总朴体检测(CHSO) 补体缺陷 降低或缺如 盟唑基堡照壁 盘咝婴丝塾堕 挂堂 3.2.3基因检测根据国际免疫缺陷病协会数据库资 料行PID基因缺陷筛选。 怀疑SID可以根据原发病特性和可能选用的免疫增 强剂选做以下免疫检测项目:总抗体水平,特殊抗体水平 (包括特定抗原皮肤试验),体外B细胞分泌抗体水平,流 式细胞仪检测CD4+T、CD8+T细胞、CD56、CD。CD,9细胞 数量,吞噬细胞活性,CTL活性,淋巴细胞转换率,四唑氮 蓝吞噬试验等。 3.3 ID的治疗原则 3.3.1一般治疗加强宣传与护理,采取有效措施预防 感染,合并感染时应用合适的抗生素治疗,针对各种情况 进行对症治疗:如WAS患者发生血小板减少性严重出 血,可输新鲜血小板及维生素D或甲状旁腺素。有T细 胞缺陷患者应禁种活疫苗。同时应禁止输新鲜IIlL制品, 以防发生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必须输血或新鲜 血制品时,应先用射线(2000—3000rad)处理。血制品 还要严格筛查巨细胞病毒(CMV),以防血源性CMV感 染。有一定抗体反应者可考虑予死疫苗接种,细胞免疫 缺陷患者不宜接种活疫苗,如口服灰髓炎疫苗,以免感染 患儿。有些病例需长期予抗生素以预防感染。如用磺胺 甲基异嚼唑(TMP+SMZ)可预防CGD患儿感染和减少严 重感染发病率;抗生素和细菌疫苗结合免疫治疗可预防 万方数据 ·1712· 辄承N蹦第23卷第2l髟t200s年11月JApplClinPediatr.VoL23No.21,Nov.2008 补体缺陷患者反复感染。PID患儿一般不行扁桃体和淋 巴结切除术,脾切除术视为禁忌,糖皮质激素类及免疫抑 制剂等药物应慎用。 3.3.2替代治疗替代治疗的原则是缺什么,补什么。 约80%的PID患儿伴不同程度tgG或其他抗体缺乏,因 此补充lgG是最常见的替代治疗措施。其他替代治疗包 括特异性Ig,输白细胞,细胞因子(如胸腺素等)。红细胞 内有大量嘌呤核苷磷酸酶(PNP)和腺苷脱氨酶(ADA), 因而用洗涤红细胞可治疗PNP及ADA缺陷症患者;输注 白细胞可用于治疗中性粒细胞功能缺陷伴严重感染者。 IL-2可用于治疗SCID,但仅可能对IL-2表达缺陷的SCID 有效。-y一干扰素町用于治疗CGD。 3.3.3免疫重建免疫重建是将正常细胞或基因片段 植入患者体内,使之发挥其功能。以期能持久的纠正免 疫缺陷状态。免疫重建的方法有干细胞移植、骨髓移植 和基因治疗等类型。 3.3.3.1干细胞移植脐血干细胞移植:脐血富含造血 干细胞,可作为免疫重建的干细胞重要来源,近年开展脐 血干细胞移植成活率已达75%。无关供体配型脐血干细 胞移植后GVHR较无关供体配型骨髓移植为轻,这是优 先选用该方法的原因。母体骨髓CDM+干细胞宫内移植 (腹腔注射)也有成功报道¨川。无关供体配型移植无论 是脐I虹或骨髓,均应进行移植前后免疫抑制治疗,其使免 疫功能重建延迟和增大继发感染的机会。同胞纯合子脐 血干细胞移植则可不必进行免疫抑制治疗,因此成功率 明显增高。干细胞移植适于淋巴系和髓系免疫缺陷,其 中报道成功最多的为SCID和WAS¨“。有学者认为造血 干细胞移植对单纯抗体缺陷无明显作用¨⋯。 3.3.3.2骨髓移植截止2004年全世界至少有2000 例患儿接受了骨髓移植,总成活率约62%,其中同型合子 骨髓移植达79%。无关供体配型骨髓移植成功率也近 50%。年龄越小成功率越高,5岁以内接受骨髓移植成活 率可高达85%D3]。 3.3.3.3基因治疗许多PID的突变基因已被克隆,其 突变位置已确立,为基因治疗打下了基础。理论上讲,凡 骨髓移植成功的疾病均是基因治疗的指针,但目前PID 基因治疗仍在艰难探索中。 3.3.3.4免疫增强剂免疫增强剂种类繁多,主要药物 是一些细菌裂解产物或人工合成的小分子多肽,这些物 质进入机体后发挥无害抗原或免疫细胞增殖、分化的刺 激原作用。主要效应是刺激淋巴细胞增殖、提升吞噬细 胞活性,促进B细胞分泌Ig,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从而改 善免疫应答水平,增强CTL活性、吞噬指数,淋巴细胞转 换率等一般免疫功能。多数免疫增强荆对PID几乎无 效,因其不能纠n三先天存在的基因缺陷。当然,如果能明 确某种免疫增强剂的作用环节,同时在体内、外得到增强 免疫应答某一环节作用的循证医学证据,有的放矢的应 用某种免疫增强剂(如用7一干扰素治疗CGD)于某种 PID,虽不可能改变其基因缺陷,但也许能改善其一般免 疫状态,改善生活质量。遗憾的是目前免疫增强剂应用 面临3个困惑:(1)缺乏足够的体外实验依据证明某种免 疫增强剂作用于免疫应答某环节;(2)严重缺乏体内实验 依据证明免疫增强剂在人体内的免疫学药效;(3)面对很 多免疫缺陷患者医师不知道其所需要增强的免疫应答的 具体环节。因此,目前应用免疫增强剂仍十分茫然。 重庆医科大学一项研究发现将一种新型的免疫调节 剂一人工合成的二肽物质匹多莫德加入到新生儿脐血单 个核细胞(CBMC)和毛细支气管炎患JL#F周血单个核细 胞(PBMC)培养液中,结果发现匹多莫德可显著下调 PHA诱导的CBMCIL4分泌水平,上调LPS诱导的CB. MC分泌的IL一12p40及IL.12p70水平。同时发现匹多 莫德可诱导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PBMC分泌1一干扰素, 产生较高水平的lL—12p70和较低水平的IL—lo。该研究 认为匹多莫德具备调节Thl/Th2细胞功能平衡的能力, 其机制可能是作用于抗原提呈细胞,刺激IL—12产生。 综E所述,儿科医师不但需要知道免疫增强剂的作 用环节,也需要知道患者发生的免疫低下环节。尤其是 免疫增强剂治疗SID,需要在治疗其原发病(如治疗肾病 综合征、糖尿病等;补充营养素纠正营养不良;及时切断 反复感染的恶性循环;修补解剖结构缺陷,改善胃肠吸收 功能等)的基础上,针对其继发的免疫低F环节,选择性使 用免疫增强剂才有可能醯著提高目前SID的治疗水平。 参考文献: [1]GehaRS,NotarangeloLD,C&,;anovaJL,种02.Primaryimmunodeficien— cydiseases:AnupdatefromtheInternationalUnionofImmunologic',d SocietiesPrimaryImmunodefieiencyDiseasesClassificationCommittee [J].JAllergyClinImmunol,2007,120(4):776—778。 [2]FischerA.Primaryimmunodeficiency—Anintroduction[J].CellMol lmmunol,2006,3(2):155—158. [3]BaumgartKW,BrlttonWJ,KempA,etaLThespectrumofprimaryim— muncMeficiencydisordersinAustralia[J].TAllergeClinlmmunol, 1997.100(3):415—423. [4]huYi..PrimaryimmunodefieieneyinHongKongCJ].职』Paediatr, 1992,1(2):15—29, [5]KohlS,CharlreboisED,SigouroudiniaM,et甜.Limitedantibody—de— pendentcellulareytotoxicityantidodyre.sponseinducedbya herpem simplexvirustype2 subunitvaccine[J].JInfectDis,2000,181(1): 335—339. [6J赵晓东,儿童抗感染免疫(J].实用儿科晒床杂志,2007,22(9): 649—650. [7]陈述枚,李永柏.小儿免疫与免疫性疾病[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 社。2006:I一48. [8]陈同辛.原发性免疫缺陷并诊断标准[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6.21(9):573—576. [9]LauYL.NetworkofPIDdiagnostic∞rvieeinChina[J],CellMollmmu- 删。2006.3(2):155—161. [10]CooperMA,PommeringTL,Ko,ⅢAK.Primaryimmunoddleiencies AmefieMFamilyPhysician【Jj.AmFamPhysician,2003,68(10): 2001—2008. [11]ChapelH,GehaR,RosenF.蹦maIyimmunodefieieneydiseases:An update[J].ClinExpimmured.2003,132(1):9一15. 【123陈同辛.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早期识剐和f预[J].中华儿科杂 志,2006,44(6):427—430. [13J蒋利萍.重视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研究[J].现代免疫学,2004,24 (5):353—356. 1本文编辑:李建华) 万方数据
/
本文档为【儿童免疫缺陷病的诊断与治疗】,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