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危重新生儿液体疗法

危重新生儿液体疗法

2010-03-19 4页 doc 36KB 50阅读

用户头像

is_308408

暂无简介

举报
危重新生儿液体疗法危重新生儿液体疗法 复旦大学儿科医院新生儿科 邵肖梅 体液和电解质紊乱是新生儿的常见问题,许多病理情况都可导致水、电解质平衡的调节障碍,因此液体疗法不仅是补充营养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患病新生儿治疗的一个重要方面。刚出生的新生儿从母体宫内的水生环境转变为宫外的干冷环境,需要一个过渡和适应的过程,因此新生儿早期液体疗法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其能够成功地过渡。 一、新生儿期影响水及电解质平衡的因素 1.胎儿和新生儿体液总量和分布特点 胚胎发育初期,体内95%由水组成,主要分布在细胞外液,随着胎儿生长、细胞增殖和脂肪沉积,细胞内液逐渐增...
危重新生儿液体疗法
危重新生儿液体疗法 复旦大学儿科医院新生儿科 邵肖梅 体液和电解质紊乱是新生儿的常见问题,许多病理情况都可导致水、电解质平衡的调节障碍,因此液体疗法不仅是补充营养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患病新生儿治疗的一个重要方面。刚出生的新生儿从母体宫内的水生环境转变为宫外的干冷环境,需要一个过渡和适应的过程,因此新生儿早期液体疗法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其能够成功地过渡。 一、新生儿期影响水及电解质平衡的因素 1.胎儿和新生儿体液总量和分布特点 胚胎发育初期,体内95%由水组成,主要分布在细胞外液,随着胎儿生长、细胞增殖和脂肪沉积,细胞内液逐渐增多,而体液总量和细胞外液逐渐减少。因此与足月儿相比,早产儿处于体液总量过多和细胞外液扩张的状态,胎龄越小,体液所占体重的比例越高,增多的部分主要是细胞外液(-1)。 表-1 胎儿和新生儿期体液和电解质组成的变化 胎 龄 INCLUDEPICTURE "http://i.0dxy.cn/images_new/smiles/wilted_rose_smile.gif" \* MERGEFORMATINET 组 成 足月生后1~4周 24 28 32 36 40 液体总量 (%) 86 84 82 80 78 74 细胞外液 (%) 59 56 52 48 44 41 细胞内液 (%) 27 28 30 32 34 33 钠(mmol/kg)    99 91 85 80 77 73 钾(mmol/kg) 40 41 40 41 41 42 氯(mmol/kg) 70 67 62 56 51 48 由于胎儿在宫内处于体液和电解质超负荷状态,生后需要经历体液收缩(主要是细胞外液) 和排出过多的电解质 (主要是Na+) 的过程,因此在生后头几天新生儿 可出现利尿、利钠和体重下降,但无任何脱水和低钠血症的临床证据,称之为生理性体重下降。胎龄越小,细胞外液越多,生理性体重下降也就越明显,持续时间也越长(表-2) 。生理性体重下降是新生儿对宫外生活过渡和适应的反映,若此期间补液过多,PDA、IVH、BPD发病率增高。 2. 不显性失水 不显性失水(IWL)是影响体液平衡的重要因素之一,包括经皮肤(70%) 和呼吸道(30%)的蒸发失水,但不包括出汗。IWL量主要取决于新生儿的胎龄、日龄、所处的环境和代谢率:① 新生儿成熟度:越早产的婴儿IWL量越大。出生后随着日龄的增长,皮肤角化层迅速成熟,至第一周末IWL可明显减少。 ② 呼吸率:任何可引起每分钟通气量增加的因素都可增加经呼吸道的IWL。 ③ 体温每升高1oC,代谢率增加10%,IWL增加10%~30%。 ④ 提高大气或吸入气的湿度,可减少IWL30%。 ⑤ 啼哭和活动时IWL可增加30~70%。 ⑥ 光疗或远红外辐射热下,由于环境温度升高,IWL可增加50~150%,这对VLBW儿的影响尤为重要。但若在辐射热下用一透明塑料薄膜罩在婴儿身上,则可使IWL减少30~50%。 表-2 摄入 适当液体时的生理性体重丢失 丢失体重 总体重丢失(%) 持续时间(天) <1000 15~20 10~14 1001~1500 10~15 7~10 1501~2000 7~10 5~ 8 2001~2500 5~ 7 3~ 5 >2500 3~ 5 2~ 3 3.肾脏对水和电解质的调节 胎儿的肾脏发育在胎龄34周完成。在宫内由于肾血管阻力高和体循环压力低,肾血流量和GFR很低。出生后随着肾血管阻力下降和体循环压力增高,GFR也迅速增高。然而这种变化在胎龄< 34周的早产儿较为缓慢,甚至缺如。所以胎龄< 34周的早产儿,当静脉供给大量液体或电解质时,就不能及时有效地增加尿量而易致钠水潴留。生儿肾脏浓缩功能较差,早产儿能达到的最大尿浓度(600mOsm/L) 低于足月儿 (800mOsm/L) 和成人 (1200mOsm/L),而VLBW儿更低,仅400mOsm/L。所以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对水摄入不足的耐受能力较差。新生儿即使是VLBW儿都有很好的尿稀释功能,最大稀释能力为30~50mOsm/L,但刚出生的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由于GFR低和浓缩功能差,使其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维持水的平衡,当供水过多(> 每天170ml/kg)、过急(> 每小时10ml/kg) 时,就不能更好地使尿液稀释,而使发生PDA的危险性增加。 足月儿肾脏能够有效地重吸收钠以供生长所需,而早产儿钠为负平衡,胎龄越小,负平衡越大,持续时间也越长。早产儿肾脏保留钠的能力要到34周孕龄时才达正常,因此对胎龄很小的早产儿每天钠的需要量应当增加。但是,当给予超负荷的钠盐时,早产儿特别是有肾脏灌流受损时由于GFR低,不能迅速增加尿钠的排泄,故临床上早产儿既易低钠,又易引起高钠,应该严密监测。由于VLBW儿GFR低和远曲小管对醛固酮不敏感,以及VLBW儿常有酸中毒和负氮平衡,因此在生后头2天内易发生高钾血症。随着日龄的增长,肾脏的排钾功能逐渐改善。 4. 内分泌对水和电解质平衡的影响 新生儿在不同溶质负荷下排尿量不同,当体内缺水时尿溶质可浓缩到700mOsm/L,说明抗利尿激素(ADH) 在新生儿期能起作用。足月儿和早产儿在不同量的钠盐摄入下可维持血钠正常,说明醛固酮在新生儿期也有功能,但早产儿对其不敏感。当新生儿窒息缺氧和颅脑损伤时常可引起ADH分泌增多而产生抗利尿激素分泌失宜综合征(SIADH),可有尿少、水潴留和严重的低钠血症,血渗透压降低和尿渗透压升高是其特征。此时必须严格限制入液量(每天30~50ml/kg),钠盐只需维持生理需要量(每天2~3mmol/kg)。增加钠盐摄入反可导致细胞外液进一步增多而使病情加重。 在胎儿早期,心脏就可产生心钠素(ANF),并在妊娠后期超过母亲水平。出生后新生儿ANF继续升高,于48~72小时达到高峰,而此时正值新生儿出生后的利尿和利钠高峰,因此可能ANF在新生儿细胞外液的容量变化中起重要作用。 二.液体疗法 1. 正常新生儿维持液需要量 维持液是指补充正常情况下体液的丢失量和生长所需量。体液通过三个途径从体内丢失:经皮肤和肺的IWL;经肾脏的丢失;和经胃肠道的丢失。对于一个基础情况下的足月新生儿,IWL大约为每天20ml/kg;尿量取决于水的摄入量、肾脏的浓缩功能和需经肾脏排泄的溶质负荷,生后第一周的肾脏溶质负荷为每天10~15mOsm/kg,若要维持尿渗透压在300mOsm/L,则需尿量每天25~50ml/kg;大便中水的丢失约为每天5~10ml/kg;若体重增长按每天10~20g/kg计算,生长所需的水大约为每天10ml/kg。 在生后第一周,粪便中丢失的水很少,生长也还未开始,甚至在生理性体重减轻时,允许负水平衡每天10ml/kg。因此对足月新生儿生后头几天所需的维持量约为每天60ml/kg (IWL 20ml/kg + 尿量50ml/kg-负水平衡10ml/kg)。随着日龄增长和开始肠道喂养,肾溶质负荷和粪便中丢失增加,以及生长发育所需水,至生后第2周,足月儿维持液需要量应增加至每天120~150ml/kg。 早产儿维持液需要量较大,因为早产儿的IWL较高,且随出生体重或胎龄的减少而增高,因此生后第1天小早产儿大约需要维持液为每天80ml/kg (IWL 60ml/kg + 尿40ml/kg-负水平衡20ml/kg),生后第2~3周应增加至每天150ml/kg。对<1000g的ELBW儿由于IWL极高,维持液的需要量可能更高。 新生儿第1天尿少,电解质丢失不多,补液中可不加电解质,以后钠和钾的需要量各为每天2~3mmol/kg,氯为每天2~4mmol/kg。体重< 1500g 的早产儿在生后第2和3周尿钠排泄高,需增加钠的摄入量至每天3~5mmol/kg。 上述的维持液需要量仅仅是理论上的估计,适用于适中温度和相对湿度30~50%环境下的正常新生儿。许多因素都可影响维持液的估计,如远红外下需水量应增加每天45~60ml/kg,光疗下需水量应增加每天20ml/kg (未覆盖塑料薄膜时);而在机械通气时吸入充分湿化的气体应减少需水量每天10ml/kg等。当存在肾功能衰竭、心力衰竭、PDA时也必须限制入液量。 2.几种特殊情况下的新生儿的液体疗法 (1)超低体重儿:出生体重<1000g 的ELBW儿的补液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因为这些婴儿有较大的体表面积和皮肤屏障功能不全,经皮肤的IWL较多,特别是这些患儿常处于远红外辐射热下或光疗下,IWL可能超过每天200ml/kg,因此ELBW尤其是胎龄< 27周、体重< 800g 的超未成熟儿,在生后24~48小时常易发生以高血钠(>150mmol/L)、高血糖、高血钾(>6mmol/L) 和失水为特征的高渗综合征。高钠、高糖和高渗透压均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因此应尽量减少IWL丢失。第1天补液量从每天100~105ml/kg开始,不需补充电解质;出生后2~4天补液量逐渐增加,最高可达每天180ml/kg,钠的需要量为每天2-3mmol/kg,偶而可高达每天4~6mmol/kg,钾的需要量为每天1-3mmol/kg;出生后4~7天,随着皮肤角质层成熟,IWL下降,液体量可减少10~20%,以不超过每天150ml/kg为宜,允许生理性体重下降多达出生体重的20%。对此体重组的新生儿葡萄糖输注速率应< 每分钟5mg/kg,并应严密监测血糖和电解质 。 (2)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HMD早期少尿是常见的特征,但当临床情况稳定后,肾功能与正常新生儿相似。近年来观察到在RDS患儿肺部情况改善前先出现自发性利尿,若在利尿发生之前供给过多液体可导致PDA、BPD的发病率增高。而且当HMD患儿正压通气时也可引起肾脏灌流减少和ADH分泌增加。因此HMD的液体疗法可分为三个阶段:① 开始复苏阶段:液体疗法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建立抢救给药途径和预防低血糖,不必给以维持液。 ② 维持液限制阶段:此阶段的主要目的是供给尽可能少的液体量和必须的钠盐,以避免水和电解质紊乱。允许在3~5天之内体重下降15%或更多。 ③ 维持液放宽阶段:在利尿和肺功能改善之后,营养供给成为液体疗法的主要目的,此时液体量可适当增加。所以HMD患儿的补液一般是:第1天50~60ml/kg,第2~4天每天60~80ml/kg,第4~7天,每天80~100ml/kg,>1周每天100~120ml/kg。利尿开始之前不需补充电解质,利尿开始之后应补充钠盐每天2~3mmol/kg,钾盐每天1~2mmol/kg。 (3)围产期窒息:围产期缺氧的新生儿常有脑和肾脏的损害,常伴SIADH和/ 或急性肾功能衰竭,这二种情况都可引起尿少而临床上难以区分,因此对有围产期窒息的新生儿在生后头2天应限制液体摄入量(IWL量+尿量-20ml/kg 负水平衡),至生后第3天,若尿量正常,液体量可恢复至正常水平。急性肾衰的少尿期,除非血K+ < 3.5mmol/L,否则不予补钾;多尿期可伴有大量Na+和其他电解质的丢失,必须及时进行补充。SIADH的诊断为:血Na+ < 130 mmol/L,血渗透压< 270mOsm/L 和尿渗透压增高(尿稀释试验时尿渗透压不能达到100mOsm/L以下) 和肾上腺及肾功能正常。SIADH的处理应从严格控制入液量(每天30~50ml/kg) 着手,补充生理需要量Na+盐(每天2~3mmol/kg),还可同时应用呋塞米(速尿),多数患儿在生后48~72小时对治疗出现反应,表现为尿钠排泄增多和尿量增多 。 (4)胃肠道疾病:由胃肠道疾病如坏死性肠炎(NEC)、肠道感染和解剖畸形所致的体液失衡是新生儿常见的情况。新生儿腹泻多为等张失水,静脉补液量根据累积损失量、维持量和继续损失量的估计而定,由于新生儿细胞外液多和体表面积大,累积损失量和维持量均相对较多,但补液速度应均匀,以防短期内输入大量液体而致肺水肿和心力衰竭。NEC或肠梗阻常需胃肠减压,可丢失大量的胃肠道液体,酸性胃液的丢失可引起低氯性代谢性碱中毒,而下消化道梗阻性疾病常有碱性或中性肠液的丢失,应从静脉补以等量的与引流液相仿的含Na+和K+的溶液。严重的代谢性碱中毒可用盐酸精氨酸2~4mmol/kg,在6~12小时内静脉滴注。 (5)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氧中毒、气压伤、炎症反应和PDA等都是已知的造成BPD发生的原因,生后早期液体和钠盐的摄入过多可增加BPD的发生率和严重性。在BPD的发生过程中,肺水肿可损伤肺功能和气体交换,从而增加了对机械通气的依赖和造成恶性循环。因此BPD的防治应针对减轻肺间质和支气管周围的液体潴留,包括液体限制(每天120~140ml/kg)和利尿治疗。但是,利尿剂的长期应用也可引起水电解质失衡,如低氯、低钠、低钾、低镁、低钙和碱中毒等,因此在开始长期速尿治疗时就应开始供给氯化钾(每天3~7mmol/kg) 以维持血Cl- >95mmol/L 和血K+正常。钠的补充应调节在维持血Na+130~135mmol/L的范围。对长期利尿 治疗所引起的钙和磷的丢失也必需被补充。 (6)低钠血症和高钠血症:钠平衡障碍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电解质紊乱,无论是低钠血症(血Na+ < 130mmol/L) 还是高钠血症( > 150mmol /L),处理不当可引起CNS的永久性损害。 出生时的低钠血症往往是母亲血钠水平的反映,系分娩时母亲用过大量的低盐溶液或长期滥用利尿剂所致。早产儿由于肾脏对钠的重吸收功能不成熟,也易引起低钠血症。突然起病的低钠血症常常是稀释性的,病史中应注意有无补液过多或引起SIADH的诱因。钠的额外丢失也可通过胃肠道而发生。新生儿期高钠血症最常见的原因是由于水摄入不足所致,特别是胎龄 < 28周的ELBW 儿有大量经皮肤和呼吸道的IWL。高钠血症也可偶见于喂以稀释不当的口服补液盐或配方乳以及NaHCO3供给过多时。近年来对母乳喂养时的高钠血症已屡见报导,主要是由于母乳分泌不足和母乳中的Na+浓度过高所致。正常情况下随着从初乳向成熟乳的过渡,母乳中Na+从 65 ± 4mmol/L逐渐下降至7 ± 2 mmol/L,若在分娩后过多干扰母婴可引起母亲乳汁分泌减少和成熟延迟,从而导致婴儿脱水和高钠血症。 钠平衡障碍最严重的后果是累及CNS,取决于血Na+变化的速度、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急性低钠血症(血Na+ < 120mmol/L) 可致脑水肿;急性高钠血症(血Na+ > 160mmol/L) 可致颅内出血。但是慢性钠平衡障碍可由于CNS的渗透调节机制而维持细胞内水含量不变,因此在慢性钠平衡障碍时纠正速度不宜过快(不得少于48~72h),若慢性低钠血症纠正过快( 每天上升速度>每天12mmol/L ) 可发生渗透性脱髓鞘综合征;慢性高钠血症纠正过快(每天下降速度>每天10~15mmol/L,或每小时下降速度> 0.6mmol/L) 可引起脑水肿。 综上所述,新生儿液体疗法在不同胎龄、不同体重、不同日龄、不同疾病、及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都不相同,因此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制定补液方案。补液的目的在于:① 维持血Na+ 135~145mmol/L; ② 维持尿量≥ 每小时1ml/kg,尿比重≤ 1.012; ③ 维持体重在生理性下降的范围之内(5~15%),然后在营养摄入足够的情况下每天体重增加25~35g。液体疗法期间,要定期出入量,监测内容包括体重、尿量、尿比重、血糖、尿糖、血pH和电解质等。若尿量>每小时4ml/kg,应限制液体摄入量,以免补液过多,若血Na+ > 150mmol/L,则提示入液量不足或补钠量过多,均应重新设计补液方案。
/
本文档为【危重新生儿液体疗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