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中大学生给黄达人校长的一封信

2010-03-23 4页 doc 33KB 26阅读

用户头像

is_141108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大学生给黄达人校长的一封信中大学生给黄达人校长的一封信 敬爱的黄校长: 您好! 最近读了校报11月30日第二版您的文章《关于学校发展规划的若干考虑》,有些感触。相信有不少同学都会有感触的。我在中大论坛和逸仙时空都看到不少讨论。您的文章首先是重新强调了学校的发展战略和目标,重新强调了学科建设和科研体制改革的“一个龙头、两个强调、三个注重”的方针。然后是非常重要的关于校区发展规划与定位的设想。 我的第一个收获是:在您的文章里,我认为有一个非常闪亮、非常重要的事件。这就是“医学发展规划的考虑”一节里提到的当年决策的细节。您披露,当年建东校区的时候,希...
中大学生给黄达人校长的一封信
中大学生给黄达人校长的一封信 敬爱的黄校长: 您好! 最近读了校报11月30日第二版您的文章《关于学校发展规划的若干考虑》,有些感触。相信有不少同学都会有感触的。我在中大论坛和逸仙时空都看到不少讨论。您的文章首先是重新强调了学校的发展战略和目标,重新强调了学科建设和科研体制改革的“一个龙头、两个强调、三个注重”的方针。然后是非常重要的关于校区发展规划与定位的设想。 我的第一个收获是:在您的文章里,我认为有一个非常闪亮、非常重要的事件。这就是“医学发展规划的考虑”一节里提到的当年决策的细节。您披露,当年建东校区的时候,希望发展医科,“到医学院去征求意见”,并且“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了民主投票”。这是一个很重要很重要的细节。是的,也许这一次最后的结果在一定意义上是错过了某个发展机会。但是这个决策的过程绝对是一个收获!我听过很的领导人英明决策的故事,可是也听过太多的领导人犯错的故事。也许在一个时期里,民主的决策结果并不是最优的。可是,如果建立了负责任的民主决策机制,失误是可以通过民主纠正的或者弥补的。并且,谁能说,在这一次东校区的发展上,医学院的选择就确实是错了呢?我以为,对一个新的校区的发展这样一个长期的过程,保守也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如果医学院大举进驻东校区,学科发展假设失败了,将无法抽身。以上这一点是我感受最深的。您的一句“我在局促的北校区运动场,看到周围林立的高楼大厦,心里总有一种压迫感……”让我感受到了一个长者的深深的自责。但我想,自责其实是不必的。因为决策过程中的讨论和民主机制,是一个更重要的收获。 第二,看到您的设想后,我期望正式规划的讨论和出台。中山大学现在有四个校区了,此外还有新华学院和南方学院两个多少有些关联的独立学院。对于校区发展规划和定位,您在文章中谈到了一些“设想”。UC模式,的确是非常成功的。我私下支持UC模式。但是,规划和定位决定未来中大的命运,也影响诸多中大学子的命运。UC模式移植到SYSU是否真正合适?这是需要研究的。决策必须慎重、民主。可惜,按“捕风捉影”的看法,珠海似乎已经在朝这个方向悄悄发展了,一些大学四年都在珠海的完整学院建制已经确立。同时,两个独立学院的存在也让人担心珠海校区会不会也偷偷之中变了味。难怪有珠海校区的学生担心自己未来学位的含金量。不过无论怎么说,四个校区的现状已经基本成为事实。一个整体的规划是非常紧迫的。我以为是时候静下心来讨论了。纵观从两校合并、建立珠海校区,再到东校区,几年来,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不断的地盘的扩张、高楼的新建、学生人数的激增、学科的膨胀。我以为是时候该停下来想一想了,到底什么更重要?到底中大的定位是什么? 我以为,校区的定位和学科规划是分不开的。而这两个方面又与中大自身的定位分不开。我感到学校现在的定位实在是很混乱的。“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这样的口号并未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位。因为什么是综合性?什么是研究型?什么是国际化?有待商榷。 例如,学校的学科齐全就算综合性了么?一个校区的学科有偏颇怎么办?研究生多、课题项目多就算研究型了么?本科和研究生的衔接怎么办?硕士和博士的衔接怎么办?外国留学生多、交流生多些就是国际化了么?学术上的交流如何上一个层次?这些通通应该有一个详细的解释和阐述。对此,我迫切希望能看到类似于《牛津大学五年整体规划》(The University’s Corporate Plan,2005-06 to 2009-10;包括Oxford’s Academic strategy 和 Oxford’s Governance Structure 两部分)这样的纲领性绿皮书的出现。应该成立一个委员会正式进行调研。 第三,我私下里希望,中大应该保存一点精英教育的血脉和尊严,这才是真正有利于高等教育的长久发展的。是的,在社会建设中,作为出色的大学之一,中大应当为广东的高等教育承担一定的责任;也应当“关注社会、关注民生,要将研究的立足点放在解决国家尤其是广东省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上,这是我们学校应该长期坚持的一个方针,也是我们应该坚持的办学特色。”但是如何才能做得更出色?直接地按照省里的要求去做,扩招、增加实用性专业,真的就能达到良好的效果么? 保存尊严,我私下里希望,中大应该慎重考虑招生规模。提高全民的受教育水平,中大负有责任。但如何承担才是更明智的呢?扩招我是极其极其反对的。在有限的教育资源下,扩招很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教学水平的降低。这个结果已经初步浮现了。不但在珠海的学生和东校区的学生都经常在论坛里达对资源的不满、对培养模式的不满,我身边许多找工作的同学也发现了中大的招牌已经开始退色了。我常常在想,有没有另外一条路呢?有的,我想到了另一条路。国外不是有专门负责大众高等教育的州立大学、社区大学么?那么我们同样可以参考。扩招的任务完全可以由地方高校承担。中大则承担起另一个任务:为这些地方高校培养高素质的教师、管理者和研究人员。这样的话,中大本身高水平的教学和研究能够传承,同时有为大众高等教育作出更重要的贡献。试想,中大按高素质高校教师的水准培养人才,一个人优秀高校教师,就有可能一年培养十个或者更多的大学生。这样,既解决了地方高校优秀教师资源缺乏的现状,也使得中大自身有更多的精力考虑更高层次的教育,保证了中大本身的水平。如此一来,中大为中国高等教育留下的将是比扩招更为厚重的一笔。试想,未来许多社会精英在谈起大学的时候,都会谈到“哦,我的好几个老师都是中大毕业的。他们真厉害啊!”,那时中大不是更光荣么? 保留尊严,我私下里希望,中大应慎重设置学院、增加学科。现在珠海校区已经增建了国际商学院、旅游学院、翻译学院等完整建制学院。据说还要规划海洋学院。相当多的新开专业都是应社会所需而诞生的。例如旅游学院的旅游管理专业,还要分宾馆及旅游住宿业管理方向、会展经营管理方向、旅游规划与景区管理方向、休闲与运动管理方向等具体方向。我觉得这更像是一些职业学院的专业设置。国外有的高校也是有旅游管理学院的,但是不多。例如康乃尔(Cornell)大学(CU)的酒店管理学院。但是他们可以做到出色,因为他们大学学院设置和选课方式与我们不同,他们可以依托强大的教学力量的,包括会计、管理、信息管理、法律等等(可以看看他们的Faculty 里的介绍),实习也可以做得非常好。现在的珠海校区做得到么?按我的看法,这些专业的本科或者说职业培养职能,由地方高校承担不是更好么? 保留尊严,我私下里希望,中大应保证一支进行基础、前沿学科研究的队伍。 06年的逸仙班或许是对“前沿学科研究”一个迟来的尝试(国内许多高校都已经试行挺久了,例如北大元培班南大理强班等等)。不过,我觉得这个班仍是有一定的缺陷的。例如:试行逸仙班更多的强调的是理科,但生源必须来自物、化、生、经济(理),数学不包括在内,理由是什么呢?还有,一年级 “强化基础课学习,按学科大类进行宽口径培养,强调对现代科技前沿的了解和人文素质教育”(教务处通知)。我看了第一学期的课表,总觉得似乎缺点什么,觉得人文课体现得太少了,例如没有哲学导论。哈佛大学的核心课程强调了在被认为对现代学生必不可少的7个领域中知识入门(approaches to knowledge)的学习:外国文化(Foreign Cultures),历史研究(Historical Study),文学与艺术(Literature and Arts),道德推理(Moral Reasoning),数量推理(Quantitative Reasoning),科学(Science)和社会分析(Social Analysis)。显然,如果按现行课表,逸仙班缺少的不仅仅是一项,其一年级仍只是按传统学科培养基础上的一个小的改变,允许更多的学习几个学科的基础而已,谈不上真正的人文素质教育。我希望,“基础”逸仙班有一天也能诞生。这个基础逸仙班,不是以那些热门学科或者前沿学科的人才培养为目标的。而是以“冷门”学科、人文社会学科的人才为培养目标。例如文科班,公共课可以按哈佛核心设置,另外还要设置交叉课程。一个学历史的同学跟我说读中国历史,没有古文基础很难。一个学哲学的同学也说,做希腊哲学的,需要厚重的外语古文学修养,也离不开对外国历史的熟悉。我不懂。但我想,他们知道有需要,那么需要肯定是存在的。可以成立调研组看看文科逸仙班是否可行。不过,这个班绝对不能以通常的量化目标去看待了,而且不宜高调宣传。因为,这些学科其实需要的是一个安静学习研究讨论交流的环境,学科的成绩是不容易在短期看出来的,也不可能量化。 第四,我强烈建议改进学校对“工科”的建设。作为一个工科院系学生,我对学校的规划中对于工程学科的关注有些敏感。在您的这篇文章里,我觉得您对工科关注不够。通篇除了在谈珠海校区时谈到海洋学院有谈到“工程”二字。同样的,在同一个版面下的一则消息《重点中学校长交流座谈会》,也让我感受到学校也对工科的关注也不够。文章里谈到向与会者介绍中大时,说的是“……阐述了我校文、理、医三大学科的整体状况”。没有“工”的地位。也许可以说“理”含有“工”,但仍然暗示了,长期以来“工科”在中大一直都是处于很尴尬的地位。现在工学院也组建了,可依然如故。 工科在中大基本是在原来理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大的理科学院里面包含了六大基础学科了的五个:数: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理: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化: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生:生命科学学院地:地球科学系、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注:一般认为地学包括地理、地质、大气、海洋等) 许多工程学科依然在理科院系里。例如理工里的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微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工程);化学的化学工程、材料工程;生科的生物工程;地理学院的遥感与地球信息工程、水利工程;环境学院的环境工程、大气工程、海洋工程;等等。已经独立了的院系则有工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工学院的学院介绍里提到重点发展“海洋工程、能源工程、交通工程和生物医学工程”四大学科。现在的主干力量则是原力学系和合肥工大的能源研究所。信科院里,电子系是原无线电物理发展起来的;计算机系则从原计算机科学系发展起来。数计学院的部分专业方向也有做计算机科学的。软院则利用原信科的资源组建起来。分散、重叠,工科全局定位不明确,学校不重视,等等。是时候改变了!既然开始了工学院的建设,既然开始了工科的建设。那么就应该从一开始就应该有一个高度。现在是一个好的时间啊。因为工学院还没有完全定型,利用这个契机现在重新调整全校范围的工科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国外的一些大学,科学(Sciences)一般是独立于应用科学(Applied Sciences)和工程(Engineering)进行学科建设的。基础科学(数理化生天地)一般设在文理学院。应用科学和工程技术一般分成各类学院或者组建工学院。工学院是四大关键职业学院(工、医、商、法)之一(钱颖一《从国际视角考察中国大学学科布局的思考》)。   剑桥工程系(Dept of Engineering,University of Cambridge)是大型的工学院的典型代表。剑桥工程系基本上涵盖了传统工程和现代工程的所有大的学科。工程系分为六大部(division)和一个交叉学科部。六大部分别是: A 能源包括Energy (能源);Fluid Mechanics(流体力学) ;Turbomachinery (涡轮机械) B 电气工程Electrical Engineering 包括Electronics(电子学), Power and Energy Conversion(功能转换) ; Molecular Materials for Photonics and Electronics(光电分子材料); Nanoscale Science(纳米科学); Photonics(光学); Sensors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传感与信息系统) ;Solid State Electronic Materials and Devices(固体电子学、电子器件与材料) C 机械、材料与设计Mechanics, Materials and Design 包括Dynamics and Vibration(力学与振动) ;Engineering Design(工业设计) ;Micromechanics and Materials(微机械系统工程);Transportation (交通工程) D 土木、结构、环境与石油工程 Civil, Structural, Environmental and Petroleum Engineering 包括Geotechnical and Environmental (地球勘测技术与环境工程); Petroleum(石油工程 );Structures(结构) E 制造业与工程管理Manufacturing and Management 包括Automation and Control(自动化与控制) ;Economics and Policy (经济与政策);International Manufacturing(国际制造业) ; Production Processes(过程控制) ;Strategy and Performance (战略与执行);Technology Management(技术管理) F 信息工程Information Engineering 包括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通信工程) ;Control(控制) ; Machine Intelligence(机器智能) ;Signal Processing(信号处理) 交叉学科Inter-disciplinary 包括MEMS (Micro-machined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微机电系统);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可靠性) UC伯克力也有一个也是大型工学院(College of Engineering)。工学院主要的系(department)有:生物工程系Bioengineering (BioE) 土木与环境工程系Civil &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EE) 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Electric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s (EECS) 工业工程系Industrial Engineering & Operations Research (IEOR)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MSE) 机械工程系Mechanical Engineering (ME) 核技术工程系Nuclear Engineering (NE) 此外还有一个化学工程系(Department of Chemical Engineering)在化学学院下。 哈佛没有工学院(据说是想避开和MIT的竞争),但也有一个应用科学与工程部(Division of Engineering and Applied Sciences)。下设学科有: Ap. Math(应用数学), Ap. Mech(应用力学)., Bioeng(生物工程);Ap. Physics and Materials Sci.(应用物理和材料科学); Computer Science (计算机科学); Electrical Engineering(电气工程); Environmental Sci. and Engineering(环境科学与工程)。 大型工学院的一个优点就是可以在前期统一进行工程科学的基础教育。剑桥工程系的一二年纪就不分专业,需要完成基础课程。哈佛、UC伯克力都有相应规定。我想,中大既然想建设工学院,发展工科,完全可以向这些名校学习的。现在中大的工科学科也相当齐全了,可以考虑调整,建立一个“应用科学与工程学院”(School of of Engineering and Applied Sciences)。现在的工学院的四个学科的定位,没有考虑到其他院系原有的工科学科。从头开始的发展,多少都有些感到先天孱弱、如果学校不重视,甚至会营养不良,对成长不利。当然,这需要调研。建议学校组成工科发展委员会,专门负责工科发展的调研和规划。 例如,信科院该怎么调整?中大的电气工程类(按国外的Electrical Engineering的概念)的专业的方向,现在分在了几个院系:理工的固体电子学(微电子科学技术)、光学(光信息科学技术);信科的电子系三大方向电子信息科学技术、通信工程、自动化与控制);工学院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分支:生物医学工程,属于中山医学院基础医学院。这样的局面是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学科方向的剥离,不利于学科的整体发展。另外,国外很多大学的电气工程是和计算机工程组成一个系的。上面谈到的剑桥工程系的B部门和UC伯克力就是典型的例子。这是符合学科规律的。因为电气工程(EE)和计算机(CS)的课程和研究都有很大的关联性。信科院现在成立了“本科教学联合课程小组”,迈开了整合的第一部。是否能够借工程学院发展的东风,将EECS的发展更进一步呢? 对于工科,我有一个梦想:到中大百年的时候,工科实力和声望超过华南理工、在华南几省建立相当的影响力;到中大一百五十年的时候,成就中国一流工学院! 此致敬礼! 祝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一个中大理工科学生 12月19日
/
本文档为【中大学生给黄达人校长的一封信】,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