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职业道德培训

2010-03-24 11页 doc 69KB 46阅读

用户头像

is_926474

暂无简介

举报
职业道德培训职业道德培训 一、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培养的一般要求及意义 学习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培养,首先要明确其培养目标。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培养目标是铸造从业者职业道德人格,最终使所有的从业人员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四有”新人。那么什么是职业道德人格呢? (一)职业道德人格的含义 要了解职业道德人格,首先要了解什么是人格。 人格一词是一个歧义众多的概念,来自拉丁文Persona,其原意为舞台上用的假面具。但这个不是假脸,而是具有一定个性的模型,或行为品性的样态。对于人格概念,不同的学术领域如哲学、伦理学、法学、心理学等有不同的理解,甚至同一...
职业道德培训
职业道德培训 一、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培养的一般要求及意义 学习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培养,首先要明确其培养目标。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培养目标是铸造从业者职业道德人格,最终使所有的从业人员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四有”新人。那么什么是职业道德人格呢? (一)职业道德人格的含义 要了解职业道德人格,首先要了解什么是人格。 人格一词是一个歧义众多的概念,来自拉丁文Persona,其原意为舞台上用的假面具。但这个不是假脸,而是具有一定个性的模型,或行为品性的样态。对于人格概念,不同的学术领域如哲学、伦理学、法学、心理学等有不同的理解,甚至同一学科的不同思想家也有着不同的理解。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曾综述过50个人格的定义,其中以心理学方面的定义占大多数。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格就是指人与其他动物相区别的内在规定性,是个人做人的尊严、价值和品质的总和,是个人在一定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的统一。 人格内涵有共性与个性两方面特征: 从共性上讲,人格虽然是个人的人格,但每个个人的人格都有同一性。这种同一性在于,每个人的人格都是建立在人性基础之上的,都有着做人的尊严。在这个意义上,人格就是人与动物区别的规定性,有着人的尊严和权利,因而都应当在社会中受到人的待遇。这个意义上的人格,是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具有的,而且不论职位的高低、财富的多寡,不论何种人种及其文明发达程度,都具有平等的意义。每一个人的人格尊严都应当得到尊重,不容任何人污辱和亵渎。 从个性上讲,人格只是个人的品格,是个人的价值和品质的总和。人格的这种规定性,完全是后天形成的,它为每个个人 所独有。后天社会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以及个人后天的努力和实践,不断地沉积为人们的内在品质,而这品质又使其具有价值,并使其在社会中居于某种地位,产生某种作用。这多种特质和因素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内在的精神,并由此产生出比较稳定的行为倾向和生活态度。人们正是根据个人的比较稳定或比较一贯的行为倾向和生活态度确认其人格的。如雷锋、李向群的人格是我们中国人的楷模。然而人们所认识的某人的人格,只是某人的内在人格所表现出来的样子,还不是其全部。因而,我们所说的人格,总也不能完全去掉其最初的“面具”的含义。无论如何,个人所呈现在他人面前的人格总是其内在的真实人格的表现,这种表现既可能是真实的,也有可能虚幻的,既可能是直接的,也有可能是曲折的。人们总是可以透过诸种表现去洞察其人格的本来面目。 在社会中,每一个人都以自己特有的人格同他人区别开来。如果把众多的人格相比较,就有正常与异常、高尚与卑下的差别。心理学总是把人格与人的生理活动、生命活动相联系,分辨人格的正常与异常,并试图纠正异常以归于正常。伦理学总是把个人的人格同其社会道德关系 和社会的道德活动相联系,分辨人格的高尚与卑下,并力图改变人们卑下的人格以归于高尚的人格。正是由于伦理学从善和恶的分别上看待个人人格之间的差别,因而其人格概念也就是道德人格的同义语。 那么,什么是职业道德人格呢?概括地说所谓职业道德人格,就是作为从事某种职业的个人的人格道德规定 ,是从业者个人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品质的高度统一和集中体现 。 (二)职业道德人格的结构 职业道德人格与从业者的道德行为、道德品质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职业道德行为和职业道德品质是从业者道德人格形成 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了解职业道德行为和职业道德品质的内涵和结构,有助于我们把握职业道德人格的结构。 所谓职业道德行为,就是从业者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有利或有害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伦理学称作伦理行为,它包括道德行为和不道德的行为。 职业道德行为定义包含两方面含义: 一方面,职业道德行为必须是基于对他人、对社会利益的自觉认识而表现出来的行为,没有这种自觉的认识,就不能构成道德行为; 另一方面,职业道德行为必须是从业者根据自己的意志所做出的抉择。 由此可见,职业道德行为是有意义、有目的的行为,也是从业者道德意识内容的外化、客观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道德意识就是从业人员道德行为发生的内部原因,表现着从业人员的愿望、动机、情感、意志、信念、理想等因素的作用相互关系。从业者的愿望、动机、情感、意志、信念、理想这些因素的作用和相互关系,就构成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行为的内部结构。 所谓职业道德品质,就是职业道德规范在从业人员思想及行为中的体现 ,是从业人员在一系列道德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特征和倾向。 职业道德品质包含三层含义: 第一,职业道德行为是从业者道德品质的基础,没有一定的职业道德行为的积累,就不可能形成职业道德品质。职业道德行为是职业道德品质的客观内容,职业道德品质是职业道德行为的综合表现。一定的职业道德行为经常表现出来就形成一定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就表现为具有稳定特征的职业道德品质,而一定的职业道德品质只有通过职业道德行为才能表现出来。 第二,职业道德品质是自觉自主的行为过程的积累。是凭借意志选择而获得的行为习惯,不是自然形成的,在这里,意志的作用是最重要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意志是职业道德品质的核心,品德就是力量。 第三,职业道德品质是在从业者行为整体中表现的稳定特征和倾向。这里的道德行为整体一方面是指一定的道德意志和由道德意志所支配的道德行为的统一;另一方面,是指从业者一系列道德行为的综合。 职业道德品质是一个综合性范畴,它不是从业者的个体生理特征或一般心理特征,而是体现在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和从业者意识和行为总体的特征。因此,职业道德品质 有着复杂的结构,概括地说,职业道德品质的结构因素包含职业道德认识、职业道德情感、职业道德意志、职业道德行为四个方面。 明确了职业道德行为和职业道德品质的结构,也就从基础上把握了职业道德人格结构。职业道德人格的内在结构是特定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习惯的有机结合。 在职业道德人格的形成过程中,职业道德认识是基础。职业道德情感一经形成之后,就具有比道德认识更大的稳定性,并反过来影响甚至左右职业道德认识和行为。职业道德情感是职业道德人格的外露部分,总是伴随着从业者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最能表现职业道德人格的高低。职业道德意志居于十分关键的位置,它是知、情到行转化的关节点,也是职业道德人格实际形成的关节点。而职业道德信念居于核心的地位,犹如人体的灵魂一样。职业道德习惯是多方面的,既表现于言语、行为、态度,又表现于爱好等方面,也表现于精神思想方面。特定的职业道德习惯乃是特定的从业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与特定从业者的肉体的融合,它似乎是不思 而有、不虑而得、自然而然产生。因此,我们可以说,职业道德习惯乃是职业道德人格的最后完成。职业道德人格总是寓于职业道德习惯之中,根据一个从业者的道德行为习惯,即可确认其道德人格。 (三)职业道德培养的一般要求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培养,包括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修养和职业道德境界三方面的要求。 第一、职业道德教育的他律价值。 所谓职业道德教育的他律价值,就是为使从业者践行职业道德,而对从业者有组织有地施加系统的职业道德影响。这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得以转化为从业人员的内在品质,从而对从业者活动发生作用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道德教育历来为伦理思想家们所重视。如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就很强调“以德教民”的作用;法国十八世纪唯物主义者爱尔维修甚至把每个人身上的才能和美德看作是教育的产物。马克思主义者非常重视道德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列宁在谈到培养工人社会主义意识时曾指出:“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各国的历史都证明:工人阶级单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意识,而社会主义学说则是由有产阶级中有教养的人即知识分子创造的哲学、历史和经济理论中成长起来的。”这就是说,社会主义意识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成长起来的,工人要具有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当然也不能例外。 注:工联主义意识:亦称“工会主义”。工人运动中的改良主义思潮。主张同资产阶级合作,劳资 “利益协调”的自由主义学说,提出“正直的工作,公平的报酬”的口号;宣扬在资本主义范围内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和经济生活,只同意工会进行争取普选权和劳动立法的运动。反对进行推翻资本主义的政治斗争。 从伦理学的角度分析,个体职业道德的发展,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三个发展时期,即职业道德的他律时期、职业道德自律时期和职业道德价值目标形成时期。 处在他律时期的职业道德是低级的、不完善的。然而从业者的个体道德的发展又绝不能跨越他律时期。换句话说,不完善的他律职业道德,在职业道德发展的他律时期有其存在的积极价值。由此得出结论说:在个体职业道德发展过程中,持久他律的灌输是十分必要的。 那么职业道德教育为什么首先表现为他律价值呢? 首先,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都承担着相应的责任和义务,要改造自己的职业责任和义务,就必须有相应的职业道德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一般来说,从业人员不能拒绝、也不能摆脱这种规范的约束。 其次,人们的职业活动都是在群体中进行的,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作用之一,就是调整好个人在集体间的位置,从而使个人利益的目标同职业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目标尽量保持一致。 再次,人们在职业活动中,通过职业道德的客观评价以及践行自己的职业行为的社会价值从而增强职业荣誉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就是把这种职业荣誉同职业道德规范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约束从业人员的欲望遵循利益的方向发展。 职业道德教育的他律性,不仅表现为一种外在的约束性,而且还表现为价值的导向性。也就是说,通过职业道德教育,不仅知道哪些不该做,而且明白哪些该做、应如何做好;不仅约束了职业活动中的一些行为,而且也激励人们学习职业活动中的一些行为。职业道德教育的这种价值导向功能与它的约束功能是同时存在、共同发挥作用的。职业道德教育的外在约束和价值导向具有统一性。 第二、职业道德修养的自律价值 所谓职业道德修养主要是指从业人员在道德品质、道德情感、道德意识等方面进行的自我改造和自我锻炼的内在活动,既包含依照职业道德规范所进行的学习、体验、对照、检查、反省等心理活动和实践活动,也包含经过长期努力之后形成的职业道德品质、道德情操和道德境界。职业道德规范能否真正为从业人员所掌握,主要在于它最终是否转化为从业人员自觉的道德修养。 前面已讲过,个体职业道德的发展,都要经过职业道德的他律时期,职业道德的自律时期和职业道德价值目标形成时期,而未将职业道德教育内化为自己职业道德品质,就不能说取得了真正意义上的职业道德规范。这中间必须要经历一个由外在约束的他律向内在要求的自律的“升华”过程,其核心就是职业道德义务向职业道德良心的转化。 那么什么是职业道德良心呢? 所谓职业道德良心,就是从业者履行职业义务的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是职业意识中各种道德心理因素的有机结合。 由职业道德义务转化为职业道德良心,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是从业人员对职业责任的自觉意识。由于对职业责任的自觉意识,使从业人员不仅认同并服从已有职业道德规范的他律性而且在发展中不断为自己制订出新的职业行为准则。 其二,是从业人员利用职业意识的自我评价,随时调整自己的职业行为。因为人们的职业行为除受到职业义务、职业良心的驱动外,也会受到外界的干扰和个人情绪的影响,通过自我评价纠正自己在职业行为中的偏差,正是职业良心在发挥着作用。 其三,是从业人员不断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以提高职业道德认识、职业道德情感、职业道德意志、职业道德信念,正是在这诸多地道德心理因素的融合交汇之中,才能确立起从业人员的职业良心。 由上述可以看出职业道德良心具有三方面特征: 其一,职业道德良心是职业意识的一种强烈的道德责任感。 其二,职业道德良心是职业意识中进行自我评价的能力。 其三,职业道德良心是多种道德心理因素在从业者意识中的有机结合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鲜明地概述了良心和自律的性质:“良心者,不特告以善恶之别,且迫人以避恶而就善也。行一善也,良心为之大快; 行一不善也,则良心之呵责随之,盖其作用见之于行为者如此。” 职业道德向着以职业道德良心为核心的道德自律时期的升华,关键在于职业道德修养。或者说职业道德教育固然重要,但职业道德修养更重要,因为职业道德教育是外部条件,职业道德自我修养的自觉性是内部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 在职业道德人格和品质的教育、培养中,从业者自我修养的自觉性具有决定意义。没有高度的自我修养的自觉性,外部条件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根据这一认识,职业道德教育必须在对从业者进行各个方面教育的同时,特别重视启发、诱导从业者自辨善恶的愿望,培养从业者自我教育、自我改造的自觉必、主动性、积极性。 第三、职业道德境界的内涵与层次 在伦理学上,道德境界就是指人们道德教育,进行道德修养所达到的程度。 所谓职业道德境界是指从业者通过接受职业道德教育和进行职业道德的修养,所达到的职业道德觉悟程度,以及所形成的职业道德品质状况和道德情操水平。 职业道德境界有着不同层次和等级。每一个人,在道德上总有一个起点,可以称为初始职业道德境界。一个人接受职业道德教育,进行职业道德修养,总有一个最后目的和最高目标,这个最后目的和最高目标,可以称为理想职业道德境界。从职业道德起点到最后目标,从最初境界到理想境界的过渡,不是跳跃式的,不是一下子就能实现的。由于由初始境界到理想境界之间有一系列小的道德境界,我们可以称之为中间职业道德境界。任何成功的职业道德修养者所走过的路程,都是从初始职业道德境界出发,以经过一系列中间道德境界的逐步提高,最后达到理想职业道德境界。 在我国目前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们的道德境界大体上可以划分四种类型:极端自私自利的道德境界、追求个人正当利益的道德境界、先公后私的社会主义道德境界、大公无私的共产主义道德境界。 处于极端自私自利道德境界的人,一切行为都以是否有利于自己的私利为转移。他们活动的唯一动机和目的,就是满足自己自私自利的需要,极端自私的道德境界,是一种极为卑下的腐朽的道德境界,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危害极大。 追求个人正当利益的道德境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着相当的普遍性。处在这种道德境界中的从业人员,以追求个人正当利益为目的,但同时又不伤害别人和集体利益。他们所信奉的基本原则是奉公守法、勤劳致富。目前处于这种道德境界的人为数众多。而且容易分化,如果不进行有效的教育,势必会有一部分人抵制不住金钱的诱惑,而滑入极端自私自利的境界。 先公后私、先人后己的社会主义道德境界,亦可称为共产主义道德的初级境界。具有这种道德境界的从业人员也追求正当的个人利益,但在需要的时候能牺牲自己的利益,去维护集体的、人民的利益。各行各业中有不少人具有这种道德境界。 大公无私的共产主义道德境界,是道德的最高境界。它是从先公后私的道德境界中发展而来的。处于这种道德境界中的人,一切言行都能以是否有利于集体为原则。他们总是对人民极端的负责,把人民的事业作为自己的事业。这种道德境界十分崇高,各行各业只有少数先进人物进入这一境界,对于广大的工作人员来说,在很大程度上还只是一种理想。 第四、职业道德价值目标: 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除需要他律和自律,还向第三个阶段升华,即向职业道德价值目标形成时期发展。在此阶段良心和义务在价值目标的统师下融汇在一起,成为职业道德内涵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此时的职业道德达到了成熟的高度,职业道德的他律性和自律性交相辉映,有效地发挥着道德的强大功能。职业道德的他律性和自律性的高度统一,就构成职业道德价值目标。 职业道德价值目标指导下的理想人格,是职业道德原则和基本规范的实现和结晶,是职业道德完美的典范,是职业道德行为善与美的统一,因而也是职业道德意识和行为的最高。 (四)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培养的意义 在社会生活中,职业道德具有其特殊的社会作用,是一般社会道德所不能代替的。因此加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培养,具有以下特殊重要的意义。 第一、促进行业兴旺发达的需要 一个行业或部门的职业道德状况,将直接影响本行业本部门的社会信誉和经济效益,关系到事业的兴衰成败。而一个行业或部门的职业道德状况,往往通过每个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程度表现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从业人员都是本行业的代表,因此,每个从业人员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是形成职业群体美好形象的基本要求,是维护本行业在社会中的道德信誉,促进本行兴旺发达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前提条件。 第二、调整和建立新型人际关系的需要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在社会主义社会人人都是服务对象,人人都为他人服务,社会对人的关心,人际关系的和谐是同各个岗位上从业人员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密切相关的,由于职业活动都是在一定组织与一定社会集体中进行的,因此,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状况将对整个社会道德水平产生很大影响。 第三、做好本职工作的需要 职业道德修养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从业人员本职工作 完成的好坏。从业人员能否出色完成本职工作固然与从业人员文化知识、能力等因素有关,也同职业道德修养密切相关,只有职业道德水平高的从业人员才能产生强烈的事业心和崇高的使命感,出色地完成工作。 第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的中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培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要想实现自己的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四有劳动者,就必须加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修养,“多才少德”、或“有才无德”早晚都会自食恶果。 一、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培养的一般要求及意义 学习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培养,首先要明确其培养目标。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培养目标是铸造从业者职业道德人格,最终使所有的从业人员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四有”新人。那么什么是职业道德人格呢? (一)职业道德人格的含义 要了解职业道德人格,首先要了解什么是人格。 人格一词是一个歧义众多的概念,来自拉丁文Persona,其原意为舞台上用的假面具。但这个不是假脸,而是具有一定个性的模型,或行为品性的样态。对于人格概念,不同的学术领域如哲学、伦理学、法学、心理学等有不同的理解,甚至同一学科的不同思想家也有着不同的理解。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曾综述过50个人格的定义,其中以心理学方面的定义占大多数。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格就是指人与其他动物相区别的内在规定性,是个人做人的尊严、价值和品质的总和,是个人在一定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的统一。 人格内涵有共性与个性两方面特征: 从共性上讲,人格虽然是个人的人格,但每个个人的人格都有同一性。这种同一性在于,每个人的人格都是建立在人性基础之上的,都有着做人的尊严。在这个意义上,人格就是人与动物区别的规定性,有着人的尊严和权利,因而都应当在社会中受到人的待遇。这个意义上的人格,是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具有的,而且不论职位的高低、财富的多寡,不论何种人种及其文明发达程度,都具有平等的意义。每一个人的人格尊严都应当得到尊重,不容任何人污辱和亵渎。 从个性上讲,人格只是个人的品格,是个人的价值和品质的总和。人格的这种规定性,完全是后天形成的,它为每个个人 所独有。后天社会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以及个人后天的努力和实践,不断地沉积为人们的内在品质,而这品质又使其具有价值,并使其在社会中居于某种地位,产生某种作用。这多种特质和因素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内在的精神,并由此产生出比较稳定的行为倾向和生活态度。人们正是根据个人的比较稳定或比较一贯的行为倾向和生活态度确认其人格的。如雷锋、李向群的人格是我们中国人的楷模。然而人们所认识的某人的人格,只是某人的内在人格所表现出来的样子,还不是其全部。因而,我们所说的人格,总也不能完全去掉其最初的“面具”的含义。无论如何,个人所呈现在他人面前的人格总是其内在的真实人格的表现,这种表现既可能是真实的,也有可能虚幻的,既可能是直接的,也有可能是曲折的。人们总是可以透过诸种表现去洞察其人格的本来面目。 在社会中,每一个人都以自己特有的人格同他人区别开来。如果把众多的人格相比较,就有正常与异常、高尚与卑下的差别。心理学总是把人格与人的生理活动、生命活动相联系,分辨人格的正常与异常,并试图纠正异常以归于正常。伦理学总是把个人的人格同其社会道德关系 和社会的道德活动相联系,分辨人格的高尚与卑下,并力图改变人们卑下的人格以归于高尚的人格。正是由于伦理学从善和恶的分别上看待个人人格之间的差别,因而其人格概念也就是道德人格的同义语。 那么,什么是职业道德人格呢?概括地说所谓职业道德人格,就是作为从事某种职业的个人的人格道德规定 ,是从业者个人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品质的高度统一和集中体现 。 (二)职业道德人格的结构 职业道德人格与从业者的道德行为、道德品质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职业道德行为和职业道德品质是从业者道德人格形成 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了解职业道德行为和职业道德品质的内涵和结构,有助于我们把握职业道德人格的结构。 所谓职业道德行为,就是从业者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有利或有害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伦理学称作伦理行为,它包括道德行为和不道德的行为。 职业道德行为定义包含两方面含义: 一方面,职业道德行为必须是基于对他人、对社会利益的自觉认识而表现出来的行为,没有这种自觉的认识,就不能构成道德行为; 另一方面,职业道德行为必须是从业者根据自己的意志所做出的抉择。 由此可见,职业道德行为是有意义、有目的的行为,也是从业者道德意识内容的外化、客观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道德意识就是从业人员道德行为发生的内部原因,表现着从业人员的愿望、动机、情感、意志、信念、理想等因素的作用相互关系。从业者的愿望、动机、情感、意志、信念、理想这些因素的作用和相互关系,就构成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行为的内部结构。 所谓职业道德品质,就是职业道德规范在从业人员思想及行为中的体现 ,是从业人员在一系列道德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特征和倾向。 职业道德品质包含三层含义: 第一,职业道德行为是从业者道德品质的基础,没有一定的职业道德行为的积累,就不可能形成职业道德品质。职业道德行为是职业道德品质的客观内容,职业道德品质是职业道德行为的综合表现。一定的职业道德行为经常表现出来就形成一定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就表现为具有稳定特征的职业道德品质,而一定的职业道德品质只有通过职业道德行为才能表现出来。 第二,职业道德品质是自觉自主的行为过程的积累。是凭借意志选择而获得的行为习惯,不是自然形成的,在这里,意志的作用是最重要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意志是职业道德品质的核心,品德就是力量。 第三,职业道德品质是在从业者行为整体中表现的稳定特征和倾向。这里的道德行为整体一方面是指一定的道德意志和由道德意志所支配的道德行为的统一;另一方面,是指从业者一系列道德行为的综合。 职业道德品质是一个综合性范畴,它不是从业者的个体生理特征或一般心理特征,而是体现在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和从业者意识和行为总体的特征。因此,职业道德品质 有着复杂的结构,概括地说,职业道德品质的结构因素包含职业道德认识、职业道德情感、职业道德意志、职业道德行为四个方面。 明确了职业道德行为和职业道德品质的结构,也就从基础上把握了职业道德人格结构。职业道德人格的内在结构是特定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习惯的有机结合。 在职业道德人格的形成过程中,职业道德认识是基础。职业道德情感一经形成之后,就具有比道德认识更大的稳定性,并反过来影响甚至左右职业道德认识和行为。职业道德情感是职业道德人格的外露部分,总是伴随着从业者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最能表现职业道德人格的高低。职业道德意志居于十分关键的位置,它是知、情到行转化的关节点,也是职业道德人格实际形成的关节点。而职业道德信念居于核心的地位,犹如人体的灵魂一样。职业道德习惯是多方面的,既表现于言语、行为、态度,又表现于爱好等方面,也表现于精神思想方面。特定的职业道德习惯乃是特定的从业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与特定从业者的肉体的融合,它似乎是不思 而有、不虑而得、自然而然产生。因此,我们可以说,职业道德习惯乃是职业道德人格的最后完成。职业道德人格总是寓于职业道德习惯之中,根据一个从业者的道德行为习惯,即可确认其道德人格。 (三)职业道德培养的一般要求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培养,包括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修养和职业道德境界三方面的要求。 第一、职业道德教育的他律价值。 所谓职业道德教育的他律价值,就是为使从业者践行职业道德,而对从业者有组织有计划地施加系统的职业道德影响。这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得以转化为从业人员的内在品质,从而对从业者活动发生作用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道德教育历来为伦理思想家们所重视。如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就很强调“以德教民”的作用;法国十八世纪唯物主义者爱尔维修甚至把每个人身上的才能和美德看作是教育的产物。马克思主义者非常重视道德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列宁在谈到培养工人社会主义意识时曾指出:“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各国的历史都证明:工人阶级单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意识,而社会主义学说则是由有产阶级中有教养的人即知识分子创造的哲学、历史和经济理论中成长起来的。”这就是说,社会主义意识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成长起来的,工人要具有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当然也不能例外。 注:工联主义意识:亦称“工会主义”。工人运动中的改良主义思潮。主张同资产阶级合作,宣传劳资 “利益协调”的自由主义学说,提出“正直的工作,公平的报酬”的口号;宣扬在资本主义范围内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和经济生活,只同意工会进行争取普选权和劳动立法的运动。反对进行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政治斗争。 从伦理学的角度分析,个体职业道德的发展,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三个发展时期,即职业道德的他律时期、职业道德自律时期和职业道德价值目标形成时期。 处在他律时期的职业道德是低级的、不完善的。然而从业者的个体道德的发展又绝不能跨越他律时期。换句话说,不完善的他律职业道德,在职业道德发展的他律时期有其存在的积极价值。由此得出结论说:在个体职业道德发展过程中,持久他律的灌输是十分必要的。 那么职业道德教育为什么首先表现为他律价值呢? 首先,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都承担着相应的责任和义务,要改造自己的职业责任和义务,就必须有相应的职业道德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一般来说,从业人员不能拒绝、也不能摆脱这种规范的约束。 其次,人们的职业活动都是在群体中进行的,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作用之一,就是调整好个人在集体间的位置,从而使个人利益的目标同职业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目标尽量保持一致。 再次,人们在职业活动中,通过职业道德的客观评价以及践行自己的职业行为的社会价值从而增强职业荣誉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就是把这种职业荣誉同职业道德规范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约束从业人员的欲望遵循利益的方向发展。 职业道德教育的他律性,不仅表现为一种外在的约束性,而且还表现为价值的导向性。也就是说,通过职业道德教育,不仅知道哪些不该做,而且明白哪些该做、应如何做好;不仅约束了职业活动中的一些行为,而且也激励人们学习职业活动中的一些行为。职业道德教育的这种价值导向功能与它的约束功能是同时存在、共同发挥作用的。职业道德教育的外在约束和价值导向具有统一性。 第二、职业道德修养的自律价值 所谓职业道德修养主要是指从业人员在道德品质、道德情感、道德意识等方面进行的自我改造和自我锻炼的内在活动,既包含依照职业道德规范所进行的学习、体验、对照、检查、反省等心理活动和实践活动,也包含经过长期努力之后形成的职业道德品质、道德情操和道德境界。职业道德规范能否真正为从业人员所掌握,主要在于它最终是否转化为从业人员自觉的道德修养。 前面已讲过,个体职业道德的发展,都要经过职业道德的他律时期,职业道德的自律时期和职业道德价值目标形成时期,而未将职业道德教育内化为自己职业道德品质,就不能说取得了真正意义上的职业道德规范。这中间必须要经历一个由外在约束的他律向内在要求的自律的“升华”过程,其核心就是职业道德义务向职业道德良心的转化。 那么什么是职业道德良心呢? 所谓职业道德良心,就是从业者履行职业义务的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是职业意识中各种道德心理因素的有机结合。 由职业道德义务转化为职业道德良心,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是从业人员对职业责任的自觉意识。由于对职业责任的自觉意识,使从业人员不仅认同并服从已有职业道德规范的他律性而且在发展中不断为自己制订出新的职业行为准则。 其二,是从业人员利用职业意识的自我评价,随时调整自己的职业行为。因为人们的职业行为除受到职业义务、职业良心的驱动外,也会受到外界的干扰和个人情绪的影响,通过自我评价纠正自己在职业行为中的偏差,正是职业良心在发挥着作用。 其三,是从业人员不断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以提高职业道德认识、职业道德情感、职业道德意志、职业道德信念,正是在这诸多地道德心理因素的融合交汇之中,才能确立起从业人员的职业良心。 由上述可以看出职业道德良心具有三方面特征: 其一,职业道德良心是职业意识的一种强烈的道德责任感。 其二,职业道德良心是职业意识中进行自我评价的能力。 其三,职业道德良心是多种道德心理因素在从业者意识中的有机结合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鲜明地概述了良心和自律的性质:“良心者,不特告以善恶之别,且迫人以避恶而就善也。行一善也,良心为之大快; 行一不善也,则良心之呵责随之,盖其作用见之于行为者如此。” 职业道德向着以职业道德良心为核心的道德自律时期的升华,关键在于职业道德修养。或者说职业道德教育固然重要,但职业道德修养更重要,因为职业道德教育是外部条件,职业道德自我修养的自觉性是内部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 在职业道德人格和品质的教育、培养中,从业者自我修养的自觉性具有决定意义。没有高度的自我修养的自觉性,外部条件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根据这一认识,职业道德教育必须在对从业者进行各个方面教育的同时,特别重视启发、诱导从业者自辨善恶的愿望,培养从业者自我教育、自我改造的自觉必、主动性、积极性。 第三、职业道德境界的内涵与层次 在伦理学上,道德境界就是指人们道德教育,进行道德修养所达到的程度。 所谓职业道德境界是指从业者通过接受职业道德教育和进行职业道德的修养,所达到的职业道德觉悟程度,以及所形成的职业道德品质状况和道德情操水平。 职业道德境界有着不同层次和等级。每一个人,在道德上总有一个起点,可以称为初始职业道德境界。一个人接受职业道德教育,进行职业道德修养,总有一个最后目的和最高目标,这个最后目的和最高目标,可以称为理想职业道德境界。从职业道德起点到最后目标,从最初境界到理想境界的过渡,不是跳跃式的,不是一下子就能实现的。由于由初始境界到理想境界之间有一系列小的道德境界,我们可以称之为中间职业道德境界。任何成功的职业道德修养者所走过的路程,都是从初始职业道德境界出发,以经过一系列中间道德境界的逐步提高,最后达到理想职业道德境界。 在我国目前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们的道德境界大体上可以划分四种类型:极端自私自利的道德境界、追求个人正当利益的道德境界、先公后私的社会主义道德境界、大公无私的共产主义道德境界。 处于极端自私自利道德境界的人,一切行为都以是否有利于自己的私利为转移。他们活动的唯一动机和目的,就是满足自己自私自利的需要,极端自私的道德境界,是一种极为卑下的腐朽的道德境界,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危害极大。 追求个人正当利益的道德境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着相当的普遍性。处在这种道德境界中的从业人员,以追求个人正当利益为目的,但同时又不伤害别人和集体利益。他们所信奉的基本原则是奉公守法、勤劳致富。目前处于这种道德境界的人为数众多。而且容易分化,如果不进行有效的教育,势必会有一部分人抵制不住金钱的诱惑,而滑入极端自私自利的境界。 先公后私、先人后己的社会主义道德境界,亦可称为共产主义道德的初级境界。具有这种道德境界的从业人员也追求正当的个人利益,但在需要的时候能牺牲自己的利益,去维护集体的、人民的利益。各行各业中有不少人具有这种道德境界。 大公无私的共产主义道德境界,是道德的最高境界。它是从先公后私的道德境界中发展而来的。处于这种道德境界中的人,一切言行都能以是否有利于集体为原则。他们总是对人民极端的负责,把人民的事业作为自己的事业。这种道德境界十分崇高,各行各业只有少数先进人物进入这一境界,对于广大的工作人员来说,在很大程度上还只是一种理想。 第四、职业道德价值目标: 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除需要他律和自律,还向第三个阶段升华,即向职业道德价值目标形成时期发展。在此阶段良心和义务在价值目标的统师下融汇在一起,成为职业道德内涵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此时的职业道德达到了成熟的高度,职业道德的他律性和自律性交相辉映,有效地发挥着道德的强大功能。职业道德的他律性和自律性的高度统一,就构成职业道德价值目标。 职业道德价值目标指导下的理想人格,是职业道德原则和基本规范的实现和结晶,是职业道德完美的典范,是职业道德行为善与美的统一,因而也是职业道德意识和行为的最高标准。 (四)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培养的意义 在社会生活中,职业道德具有其特殊的社会作用,是一般社会道德所不能代替的。因此加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培养,具有以下特殊重要的意义。 第一、促进行业兴旺发达的需要 一个行业或部门的职业道德状况,将直接影响本行业本部门的社会信誉和经济效益,关系到事业的兴衰成败。而一个行业或部门的职业道德状况,往往通过每个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程度表现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从业人员都是本行业的代表,因此,每个从业人员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是形成职业群体美好形象的基本要求,是维护本行业在社会中的道德信誉,促进本行兴旺发达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前提条件。 第二、调整和建立新型人际关系的需要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在社会主义社会人人都是服务对象,人人都为他人服务,社会对人的关心,人际关系的和谐是同各个岗位上从业人员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密切相关的,由于职业活动都是在一定组织与一定社会集体中进行的,因此,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状况将对整个社会道德水平产生很大影响。 第三、做好本职工作的需要 职业道德修养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从业人员本职工作 完成的好坏。从业人员能否出色完成本职工作固然与从业人员文化知识、能力等因素有关,也同职业道德修养密切相关,只有职业道德水平高的从业人员才能产生强烈的事业心和崇高的使命感,出色地完成工作。 第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的报告中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培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要想实现自己的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四有劳动者,就必须加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修养,“多才少德”、或“有才无德”早晚都会自食恶果。 三、职业道德修养 (一)职业道德修养的含义 修养是一个合成词,修,原意指学习、锻炼、陶冶和提高;“养”原意是指培养、养育和熏陶。所谓修养是指一个人的素质经过长期锻炼或改造所达到的一定结果和水平。 所谓职业道德修养,就是从业人员在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方面的自我锻炼及自我改造中所形成的职业道德品质以及达到的职业道德境界。 职业道德修养是一种自律行为,关键在于“自我锻炼”和“自我改造”。任何一个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一方面靠他律,即社会的培养和组织的教育;另一方面就取决于自己的主观努力,即自我修养。两个方面是缺一不可的,而且后者更加重要。 (二)职业道德修养的实质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所说的道德修养,实质上就是两种对立 的道德意识 之 间的斗争 ,是善和恶 、正和邪、是和非之间的斗争,对于从业者来说,要取得职业道德品质上的进步 ,就必须自觉地进行两种道德观的斗争。 职业道德修养上的两种道德观的斗争 ,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是一个从业者头脑中进行的两种不同思想的斗争。尽管这两种不同思想反映着复杂的道德关系,但它却是在一个人的头脑中进行的。用形象一点的话来说,就是自己同自己“打官司”,用儒家的话来说就是“内省”、“自讼”,也就是自己同自己 斗争,正是由于这种特点,必须随时随地用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来武装自己的头脑,认真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感,充分发挥思想道德上正确方面的主导作用,促使“为他”的职业道德观念去战胜“为己”的职业道德观念,认真检查自己的一切言论和行动,改正一切不符合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东西,才能达到不断提高自己职业道德的水平。 (三)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途径 首先,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伦理观。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中,论述了许多关于道德以及社会主义道德和职业道德的科学观点,是我们职业道德修养的指针,有利于从业人员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伦理观,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其次,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向先进模范人物学习。 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人物,是实践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习先进模范人物的高尚品德和崇高精神使之在全社会发扬光大,成为激励和鼓舞广大群众前进的精神力量,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从业人员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提高自身职业道德水平的必由之路。 学习先进模范人物还要密切联系自己职业活动和职业道德的实际,注重实效,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侵蚀,大力弘扬新时期的创业精神,提高职业道德水平,立志在本岗多做贡献。 再次,提倡“慎独”、“积善成德”、“防微杜渐”。 慎独”一词出于我国古籍《礼记·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事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说,道德原则是一时一刻也不能离开的,时时刻刻检查自己的行动,一个有道德的人在独自一人,无人监督时,也是小心谨慎地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我们现在依然提倡“慎独”,是重在自律 ,即在道德上自我约束。慎独“既是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行之有效的重要方法和途径,也是一种崇高的思想道德境界。 在提倡“慎独”的同时,提倡“积善成德。”。就是精心保持自己的善行,精心地培养自己心中开始出现的共产主义道德观念和品质的幼芽,使其不断积累和壮大。我国战国时哲学家荀况曾说:“积土成山,风土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高尚的道德人格和道德品质,不是一夜之 间能够养成 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的积善过程。只有不弃小善,才能积成大善;只有能积众善,才能有高尚的品德。平时不检点,不积善,只幻想有朝一日碰上一个紧要关头挺身而出,一个早上成为英雄人物是根本不可能的。 在积善的同时,还要“防微杜渐”。在职业道德修养领域中善恶之别,泾渭分明。善虽小,仍然不失其为善;恶虽小,也终究是恶。所以从业人员对自己任何不符合职业道德的言行,都务必注意克服,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三国时代的刘备在他的遗嘱里叮嘱儿子 :“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指的就是这种防微杜渐的修养方法。在错误中,人们最易疏于防范的便是”小恶”。小恶虽小,但任其发展,就会泛滥成灾,此所谓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最后,加强道德评价和提高道德选择能力。 道德评价,简单地说,就是一种善恶评价,它从某种既定的或为某一社会、群体、集团、阶级所认同的道德价值准则出发,对人们的行为作出正当与否的评价。 道德评价在社会生活中无所不及,只要有道德活动 的地方,就有道德评价。道德评价包括两个方面,即道德的社会评价和道德的自我评价,道德的社会评价,也就是 社会的道德舆论,是外在的压力 ,道德的自我评价,也就是人们对于自己行为所做的良心上的检查,这是内在压力 。道德评价要以动机和效果的辩证统一为根据。同时要注意:第一,要把动机和效果结合起来,道德评价的动机不正确,效果必然不好,第二,要注意动机内容和效果的全面 性,道德评价的动机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效果要注意全面,反对 以偏概全;第三,要注意动机与效果联系的过程性,也就是说不能以一时之利出发,不要以阶段性标准、阶段性利益去损害全过程的整体利益。 道德评价是职业道德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它不仅对从业人员的职业活动、职业素质的提高,而且对全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都有重大影响,这表现在:职业道德评价不仅是从业人员行为的道德价值的仲裁者,同时也是维护职业道德的保障;不仅可以促进职业道德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同时还可以有效地调节人际关系,其表现是褒扬善行、排除隔阂、斥责恶行。 道德选择是人们在职业活动中,依据一定的职业道德原则、规范和范畴对自己行为做出是非、善恶的判断,并自觉地对职业行为的取舍。道德选择一般要受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时代的客观条件;二是选择主体的选择意识和选择能力的水平。正确的道德选择应建立在对所从事职业的全面、准确认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性,要具有前瞻意识。同时在职业行为的过程中,根据事物的发展,随时对自己符合职业道德要求情感、意志和信念予以激励和支持;对因客观情况和客观要求变化而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和修正自己的行为方向和方法。 道德选择和道德评价是同道德的实践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般说来,道德选择发生于道德实践之前,可以看成是道德实践活动的准备;道德评价发生于道德实践之后或正在进行之中。同时,道德评价和道德选择也是相互渗透的;要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行为,就必须清楚那些行为在道德上应负责任;要清楚行为的道德责任,就必须清楚在哪些特定条件下有多少行为选择的自由。同时,任何选择都是有所取舍,都是一定意义上的评价。
/
本文档为【职业道德培训】,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