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慢性荨麻疹的治疗进展

慢性荨麻疹的治疗进展

2010-03-28 4页 pdf 436KB 49阅读

用户头像

is_184757

暂无简介

举报
慢性荨麻疹的治疗进展 笙 箍 卷第 1规 Chin J Dermato1.January 2008.Vo1.41.No.1 慢性荨麻疹的治疗进展 姚煦 林麟 慢性荨麻疹(cu)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其中慢性特发性 荨麻疹的发病率约为 0.1% ~3%E 。其主要的特征为复发性 并短时存在的瘙痒性风团,时间超过6周,病程迁延,经常持 续数年甚至数十年不愈。研究数据显示,CU患者的健康状况 评分与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评分相当 ]。CU患者健康状况和 主观满意度低于健康人群和呼吸系统过敏的患者[3]。由于 CU 易诊难治 ,需长...
慢性荨麻疹的治疗进展
笙 箍 卷第 1规 Chin J Dermato1.January 2008.Vo1.41.No.1 慢性荨麻疹的治疗进展 姚煦 林麟 慢性荨麻疹(cu)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其中慢性特发性 荨麻疹的发病率约为 0.1% ~3%E 。其主要的特征为复发性 并短时存在的瘙痒性风团,时间超过6周,病程迁延,经常持 续数年甚至数十年不愈。研究数据显示,CU患者的健康状况 评分与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评分相当 ]。CU患者健康状况和 主观满意度低于健康人群和呼吸系统过敏的患者[3]。由于 CU 易诊难治 ,需长期服药 ,因此,治疗尤为重要。 一 、CU的治疗药物 (一)H1受体拮抗剂:大量的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研 究显示,第二代抗组胺药治疗 CU的疗效均明显高于安慰剂。 与第一代 H1受体拮抗剂相比较,第二代H1受体拮抗剂具 有疗效高、作用强、起效快、药物相互作用少和安全性高等特 点。除偶有心脏不良反应外 ,还有口干、乏力、胃肠道不适、头 痛、低血压、焦虑、抑郁、白细胞计数、血糖和电解质异常等不 良反应。部分药物可出现轻度的困倦 、嗜睡、眩晕。推荐剂量 的阿伐斯丁、西替利嗪和左西替利嗪在某些个体中有轻微的 镇静作用,而非索非那丁和氯雷他定几乎无镇静作用。临床 使用该类药时,禁止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咪唑类抗真菌药 合用,否则可引起第二代抗组胺药血药浓度升高(除外左西 替利嗪、非索非那定和地氯雷他定)。高空作业、驾驶员、机械 操作人员不得不使甩抗组胺药时,宜选用氯雷他定 、地氯雷 他定或非索非那丁,并加以叮嘱。下面介绍部分新的第二代 抗组胺药在 CU中的应用。 1.非索非那丁:非索非那丁是特非那丁的活性代谢产 物。口服 1~1.5小时后达血药峰浓度,体内很少代谢,主要 以原型由粪便排出,血浆半衰期为 14小时。有数个关于非索 非那丁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临床研究, 每次口服 60 mg,每 日2次或每日3次;或每次 口服 180 mg, 每日1次,可明显降低瘙痒的严重度,减少风团数量、提高睡 眠质量和患者生活质量。与安慰剂相比较,治疗组皮肤病生 活质量指标(DLQI)积分明显改善,平均DLQI积分改善 5.5~ 6分。研究发现该药对心肌钾通道无阻滞作用,即使连续服用 达 12个月,心电图检查未发现对QTc问期有影响。临床不良 反应的发生率与安慰剂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总之,非索非那丁有良好的安全性。非索非那丁的吸收和排 泄依靠转运蛋白,与利美尼定或利福平同服可降低其体内吸 收,与红霉素或酮康唑同服可增加其体内吸收。虽然同服红 霉素和酮康唑增加其血药浓度,但对QTc间期的影响仍不明 显。服用非索非那丁 15分钟内,如再服用含铝镁的抗酸剂 , 作者单位:210042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 67 · 皮 肤 科 教 程 · 可降低非索非那丁的吸收。葡萄汁可降低非索非那丁的吸 收。肾损的患者应适当降低用量。 2.盐酸左西替利嗪:在 目前的市售抗组胺药物中,左西 替利嗪被认为是最强效的和持续有效的抗组胺药。它是西替 利嗪的活性对映体,5 mg的左西替利嗪的药理作用与 10 mg 的西替利嗪作用相当,但与受体的亲和力是后者的2倍。口 服后起效迅速,并吸收广泛,生物利用度为 100%,主要以原 型从尿液排出。口服后 0.9小时达血药峰浓度,食物可影响药 物的吸收,成人血浆半衰期为(7.9±1.9)/J~[1,-j"。治疗慢性荨麻 疹的临床研究结果证明,该药治疗CU有效。治疗 1周后, 50%的患者瘙痒症状明显缓解。治疗4周后,高于安慰剂对照 组2倍的患者评价症状“显著改善”。患者平均DLQI积分改 善达 7.3分。其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轻度头痛和疲劳感,故对敏 感个体 ,此药不宜与酒精或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同时服 用 ]。目前的研究尚未发现该药物对人类心血管系统有不 良 影响。禁用于患有半乳糖不耐受或葡萄糖一半乳糖吸收不良 的患者,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适当减量。 3.地氯雷他定:是氯雷他定的体内活性代谢产物,其药 效学与母体氯雷他定相似,在体外其作用比氯雷他定至少强 5O倍,在体内作用至少强 1O倍 。体内代谢主要经细胞色素 P450酶系统代谢,等量由尿和粪便排出。血浆中半衰期为 19~34.6小时。临床研究发现,地氯雷他定可有效治疗CU。 与安慰剂对照组相比较 ,首剂 5 mg地氯雷他定可迅速控制 症状,缓解瘙痒和减少风团数量。服用 6周后,嗜睡、头痛、胃 肠道不适等不 良反应的发生率与安慰剂对照组比较无 明显 差异。心脏的不 良反应很低,对患者心脏的影响(包括心电图 QTc间期)与安慰剂无明显差异。虽然该药经细胞色素 P450 酶系统代谢,但目前尚无资料显示它与其他经该酶系统代谢 的药物间有相互作用,可安全地与细胞色素 P450抑制剂同 时服用。有一项临床试验[8]评估该药在2~12岁荨麻疹患儿 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2~6岁组每天随机给予地氯雷他 定 1.25 mg或安慰剂 口服 ,6~12岁组每天随机给予 2.5 mg 或安慰剂口服 ,结果发现地氯雷他定可有效控制患儿 的症 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对 心电图(QTc间期)和实验室指标(肝肾功能和血尿常规 )无 影响。研究者认为该药可安全应用于 2岁以上儿童。 近来的研究发现,几乎所有的第二代抗组胺药都具有不 同程度的抗炎作用。它们可抑制多种炎症介质的释放,包括 IL-4、IL一6、IL一8、IL一13、前列腺素 D3、白三烯 C、酪氨酸酶 、 组胺、肿瘤坏死因子 ot诱导的趋化因子等。但达到抗炎症作 用的药物剂量通常高于常规推荐剂量,所以对于 CU,如果患 者耐受性较好,可谨慎i地适当加大口服剂量,充分发挥抗组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中华皮肤科杂志2008年 1月第 41卷第 1期 Chin J Dermatol,Januarv 2008.Vo1.41.No.1 胺药物的抗炎症作用。病情较重者可以联合应用不同类型的 抗组胺药,以提高疗效。为防止耐药现象的发生,抗组胺药可 交替使用。 4.怀孕和哺乳期抗组胺药物的应用:虽然尚无可靠证据 证明抗组胺药的致畸作用 ,但如可能 ,在妊娠期间,尤其是妊 娠前 3个月最好避免使用抗组胺药。在妊娠后 3个月 ,也应 避免使用此类药物,以免发生新生儿癫痫。目前的抗组胺药物 中,只有富马酸氯马斯汀、右氯苯那敏、苯海拉明、西替利嗪 和氯雷他定、氯苯那敏、赛庚啶、阿扎他汀、阿化斯汀、苯溴那 敏、茶苯海明、赛克利嗪、曲普利嗪属于B类药物。属于C类 药物有羟嗪、布克利嗪、异丙嗪、特非那丁、异丁嗪、氯苯甲 嗪、非索非那丁、新安替根、右溴苯那敏、阿司咪唑。有研究显 示 ,妊娠期大剂量应用异丙嗪或阿利马嗪可导致婴儿锥体外 系反应存在时间延长。有一项针对第一代抗组胺药物致畸 的研究 ,纳入 24项临床观察试验,经荟萃分析发现 ,妊娠期 前 3个月用药对胎儿致畸作用与安慰剂无明显差异。由于抗 组胺药可进入乳汁并且抑制泌乳,可使婴儿出现嗜睡和发生 癫痫,所以哺乳期禁用此类药物 ]。氯雷他定从乳汁中排出的 量很少,不至于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可在利大于弊时应用。 5.抗组胺药物在儿童期的应用 :所有的 H1受体拮抗剂 均可用于 12岁以上患者。对于 12岁以下的儿童,在不同的 国家,推荐剂量和最小应用年龄有差别。目前,在英国,羟嗪 可用于 6个月以上婴儿和儿童,溴苯那敏和马来酸氯苯吡胺 可用于 1岁以上的儿童。在荷兰,二甲茚定溶液可用于 1个 月以上的婴儿,氯雷他定和西替利嗪可用于 2岁以上的儿 童。在美国,西替利嗪可用于6个月以上儿童。在欧洲,地氯 雷他定可用于2岁以上儿童“ 。在我国,2岁以上儿童可选用 氯马斯丁、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左西替利嗪。 (二)H2受体拮抗剂:对H2受体拮抗剂治疗 CU的临床 疗效尚存争议。现有的研究结果认为,单独应用 H2受体拮抗 剂治疗CU无效,不同的Hl受体拮抗剂和 H2受体拮抗剂组 合,其临床疗效也不相同。有研究显示,西咪替丁和羟嗪或马 来酸氯苯吡胺的组合对 CU的临床疗效较好;西咪替丁和马 来酸氯苯吡胺的组合对皮肤划痕症的疗效较好;雷尼替丁和 特非那丁的组合可明显缓解胆碱能性荨麻疹的瘙痒症状。H2 受体拈抗剂与 Hl受体拮抗剂联合应用疗效增加的主要原 因,可能是由于 H2受体拮抗剂增加 Hl受体拈抗剂的血药 浓度和降低其代谢⋯]。故对临床上单独应用 Hl受体拮抗剂 治疗慢性荨麻疹无效的病例可试加用 H2受体拮抗剂。 (三)三环类抗抑郁药 :多塞平对 Hl和 H2受体均有较 强的拈抗作用。与苯海拉明相比,其抗组胺和镇静作用更强。 治疗 CU时,其疗效与美喹他嗪相同。治疗寒冷『生荨麻疹时, 其疗效与羟嗪和赛庚啶相同。通常临床上用于有精神抑郁症 状的CU患者。由于其代谢经过肝脏的细胞色素P450酶系 统,所以不宜与其他同时经此酶代谢的药物同服。 (四)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和白三烯拮抗剂:这类药物主要 包括孟鲁斯特、扎鲁斯特和齐留通。尽管目前白三烯受体拈 抗剂仅被批准用于哮喘,但有一些研究显示,它们对非甾体 类抗炎药引起的CU、自身免疫性荨麻疹、延迟型压力性荨麻 疹、获得性冷荨麻疹、皮肤划痕症疗效较好。它们与 Hl受体 拈抗剂联合应用的疗效好于单独应用。但目前有 2例病例报 道显示,此类药物可导致对阿司匹林过敏患者的荨麻疹症状 加重,孟鲁斯特在治疗哮喘时诱发患者出现荨麻疹。该类药 物常见的临床不良反应主要为:头痛、咽炎、咳嗽、腹痛和消 化不良ll2]。 (五)肥大细胞膜稳定剂 :肥大细胞膜稳定剂可抑制肥大 细胞内的环磷酸二酯酶,阻抑细胞内的环磷酰苷的破坏和降 解 ,使细胞内环磷酰苷浓度增加 ,阻止细胞外钙离子转运到 细胞内,稳定肥大细胞的细胞膜 ,从而阻止肥大细胞释放组 胺等多种炎症介质。主要包括曲尼司特和酮替芬。 1.曲尼司特:是一种过敏介质阻释剂,不同于H1、H2受 体竞争类抗组胺药的新型抗变态反应药物。该药主要用于 I 型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和过敏性鼻炎的治疗。一些 研究者将此药与部分 Hl受体拮抗剂(如咪唑斯汀、西替利嗪 和依巴斯汀)联合应用于治疗CU,同时设立单独应用 Hl受 体拮抗剂组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发现,联合用药 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单独应用 H1受体拮抗剂组;停药后 4周 随访 ,联合用药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单独用药组 ;治疗组的 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主要为轻度口干、嗜睡和胃肠反应 ,但与 对照组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药的常规用药剂量为 5 mg·k ·d~。文献报道,连续服药最长达 41个月 ,未见明显的 不良反应。动物实验证实,给予实验动物超过常规剂量 60~ 80倍的药物口服,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以上数据均说 明该 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2.酮替芬:该药可保护肥大细胞或嗜碱粒细胞的细胞 膜 ,使之在变应原的攻击下减少组胺和其他炎症介质的释 放。临床上可安全应用于 3岁以上患儿和成年患者。主要不 良反应为中枢镇静作用和抗胆碱能副作用,长期应用还可使 体质量增加。 (六)糖皮质激素:对抗组胺药物治疗抵抗或短时间内有 特殊需求的荨麻疹患者 ,可短期 内使用糖皮质激素,使症状 快速缓解,但仍需抗组胺药物维持治疗 ,视患者具体情况而 定。常见有以下两种方案“ ]:方案 1,起始剂量 30 mg/d,10天 内减至 0;方案 2,起始剂量 40 mg/d,每隔 5天减 5 mg,直至 0。为减少不良反应,口服糖皮质激素最好早晨一次顿服。口 服糖皮质激素还可用于严重的复发性血管性水肿、荨麻疹性 血管炎和延迟型压力性荨麻疹的患者。尽可能避免长期应用 此类药物,如必须应用此药物,应尽可能维持在较低剂量。长 期应用应监控不 良反应,如消化性溃疡 、诱发感染、糖尿病 、 肌痛、白内障、高血压、股骨头坏死和骨质疏松等。 (七 )环孢素和他克莫司:主要适用于 自身抗体阳性或阴 性的抗组胺药抵抗的CU患者。能降低病情严重程度积分和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研究发现 ,比较用环孢素 8周和 16周的 疗效,疗后 8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但症状缓解期后 者明显长于前者,所以适当延长用药时间可提高疗效,延长 疾病缓解期。通常起始剂量为 5 mg·kg ·d~,用药 2周后减至 4 mg·kg ·d一,再持续用药 2周,然后减至 3 mg·kg ·d~,直至 停药。另外有研究显示,延长治疗时间并不能明显提高疗效,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 至 ! !鲞 !期 Chin J Dermatol,January 2o08.v01.4l,No.1 停药后有 1,3的患者病情无复发,有 1,3的患者轻度复发,有 1,3的患者病情恢复到治疗前水平。在进行环孢素治疗期间, 仍需同时服用 Hl受体拮抗剂 ]。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胃 肠道紊乱、感觉异常和感染。常见的实验室异常为:血清肌酐 水平升高。由于环孢素常见的一些不良反应限制其临床应 用 ,疗程很少超过 6个月。治疗期间应定期监测血压、肝肾功 能及潜在的感染征象等。 近来有研究显示,对糖皮质激素依赖的CU患者,口服 小剂量他克莫司可明显缓解症状。具体用药方法为 0.05~ 0.07 mg·kg ·d一,分 2次 El服,共服用 4周。然后,0.025 0.035 mg·kg-hd~,共服用 6周。最后达 1 mg/d,服用 2周至停 药,整个疗程 12周。治疗期间应监测肝肾功能和血药浓度, 血药浓度应低于 20 I~g/mL。不良反应较轻微,主要现为:轻 度腹泻、腹痛和肢端麻木感“ 。由于这两种药物费用较高 ,该 治疗措施仅用于自身抗体呈阳性且对其他治疗方法无效的 慢性荨麻疹患者。 (八 )环磷酰胺(CTX):对自身血清皮肤试验阳性的糖皮 质激素依赖的严重CU患者,c1抑制因子抗体阳性的获得性 血管性水肿的患者,给予 CTX 500—1500 mg/2—4周治疗有 效。应用CTX治疗 CU的目的是去除导致抗体过度产生的B 细胞克隆,减少患者对糖皮质激素的依赖。有报道,静脉注射 CTX,起始剂量 500 mg/2周,以后每 2周递增 100 mg,直至每 月总量为 1500 mg,持续治疗 7个月后临床症状完全缓解,并 且中断糖皮质激素的治疗,自身血清皮肤试验转阴_l 。因用药 时间较长,应警 CTX的临床不良反应,如骨髓抑制、诱发感 染、胃肠道反应、膀胱炎、对生殖腺影响、脱发、口腔溃疡等。 (九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病情严重、对常规治疗无效 的 CU患者 ,静注丙种球蛋 白2 g·kg ·d~,共 5天 ,可明显 缓解症状和延长缓解期 。另有报告 ,小剂量丙种球蛋 白 (0.2 g·kg--·d--)对症状缓解也有帮助。 (十)其他有治疗潜能的药物:美罗华、麦考酚酸、来氟米 特和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 ,它们各 自具有独特的免疫调节作 用,推测对自身免疫性荨麻疹治疗有帮助。 二、CU的治疗原则 1.消除刺激因素:①可疑药物:如果在诊断过程中发现 可疑药物,应该及时停用或必要时用另一种药物代替。药物 引起的假过敏反应(如 ASA)不仅可引起疾病,而且可以加重 已有的慢性荨麻疹,因此避免使用这些药物将会改善临床症 状。②消除感染因素和治疗炎症反应:慢性荨麻疹常与炎症 反应或感染相关。包括胃肠道的幽门螺杆菌感染、鼻咽部的 细菌感染和肠道的念珠菌感染等。除感染性疾病之外,其他 慢性炎症性疾病也被确定与荨麻疹发病有关,主要有 胃炎、 反流性食管炎或胆管或胆囊炎症等。应该同时对这些感染和 炎症进行适当的治疗。③清除 FceR I自身抗体:目前通过清 除自身抗体来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经验很少。可选用的方法有 血浆分离法 、环孢素 、CTX和大剂量免疫球蛋白。④饮食管 理 :IgE介导的食物过敏反应在荨麻疹中较罕见。一旦确定 , 就要尽可能避免特异的食物过敏原。在某些慢性荨麻疹患者 69 中,可发现患者对天然食物成分和对某些食品添加剂存在假 过敏反应。这些患者应该食用假过敏原含量低的天然和人工 食品饮食,并维持较长的时间,至少 3~6个月。 2.针对肥大细胞的治疗:目前最常使用的抑制肥大细胞 介质释放的药物是糖皮质激素。但在治疗慢性荨麻疹时,应 该避免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因为抑制症状的药物应用剂量 通常较高,具有明显的不 良反应。环孢素对肥大细胞介质的 释放具有中等、直接的抑制作用。但因为该药副作用发生率 较高,所以不推荐作为治疗措施。PUVA可减少真皮上层 中肥大细胞的数量,并且已经被成功地应用于肥大细胞增生 病。在治疗慢性荨麻疹方面,UVA和UVB联合抗组胺药,持 续治疗 1~3个月。肥大细胞膜稳定剂通过稳定细胞膜而间 接抑制细胞内介质释放。 3.抑制肥大细胞介质作用于靶组织的治疗:几乎所有荨 麻疹的症状都是由位于神经和内皮细胞上的 Hl一受体介导 的。因此,Hl一受体拮抗剂在治疗荨麻疹方面是一线药物。一 般白天用弱镇静作用的第二代 H1受体拮抗剂,晚问伴有睡 眠障碍的患者加服第一代H1受体拮抗剂。当一种抗组胺药 不能很好控制症状时,可加大剂量或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史 换用另外一种抗组胺药 ,或数种抗组胺药物联合应用。联合 应用第一代和第二代H1受体拮抗剂时,应避免应用化学结 构式相似的两种药物 ,如氯雷他定和赛庚啶、氯雷他定和特 非那丁、西替利嗪和羟嗪、氮卓斯汀和酮替芬。如果 H1受体 拈抗剂不能很好控制症状,可同B~~Jtl用 H2受体拈抗剂 、三环 类抗抑郁药或抗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参 考 文 献 l l J Sabroe RA,Greaves/vlW.The pathogenesis of chronic idiopathic urticaria.Arch Dermatol,1997,133(8):1003—1008. 12 J O Donnell BF,Lawlor F,Simpson J,et a1.The impa~of chron— ic urticaria on the quality of life.Br J Dermatol,1997,136(2): l97.2O1. [3]Baiardini I,Giardini A,Pasquali M,et a1.Quality of life and patients satisfaction in chronic urticaria and respiratory allergy. Allergy,2003,58(7):621-623. [4]Kawashima M,Harada S,Tango T.Review offexofenadine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idiopathic urticaria.hat J Dermatol,2002, 4l(10):701—706. [5]郝飞,李惠,鲁元刚,等.左西替利嗪与西替利嗪对照治疗慢性 荨麻疹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37 (6):320.322. 1 6 l Nettis E,Colanardi MC,Barra L,et a1.Levocetirizine in the treatm ent of chronic idiopathic urticaria:a randomized,dou— 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 study.Br J Dermatol,2006,154 (3):533—538. [7]徐文严.地氯雷他定 :一种新的抗组胺药.中华皮肤科杂志 , 2003,36(11):668.670. [8]Bloom M,Staudinger H,Herron J.Safety of desloratadine syrup in children.Curr Med Res Opin,2O04,20(12):1959—1965. [9] Seto A,Einarson T,Koren G.Pregnancy outcome following first trimester exposure to antihistamines:meta-an alysis.Am J Peri- natol,1997,14(3):l 19-124. 『lO1 Curran IVlP,scott u,Perry CM.Cetirizine:a review ofits use in allergic disorders.Drugs,2004,64(5):523-561. [11]Kozel MM,Sabroe I Chronic urticaria:aetiology,management and current and future treatment options.Drugs,2004,64(22):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本文档为【慢性荨麻疹的治疗进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