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论清末科举制的废除对边缘化知识分子的影响

2010-04-01 3页 pdf 91KB 38阅读

用户头像

is_326157

暂无简介

举报
论清末科举制的废除对边缘化知识分子的影响   收稿日期 :2006 - 04 - 14 作者简介 :邵宁 (1980 - ) ,男 ,安徽五河人 ,云南大学公管学院政治学专业 2004 级硕士生 ,主要从事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思想与公共行政学研究 ;王潇 (1982 - ) ,女 ,安徽合肥人 ,贵州大学 2004 专门史研 ,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研究。 论清末科举制的废除对边缘化知识分子的影响 邵 宁 ,王 潇 (云南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云南 昆明 650091) 摘要 :在中国传统政治形态中 ,科举制是“士”处于政治社会权力架构的中心地位制度化的保障...
论清末科举制的废除对边缘化知识分子的影响
  收稿日期 :2006 - 04 - 14 作者简介 :邵宁 (1980 - ) ,男 ,安徽五河人 ,云南大学公管学院政治学专业 2004 级硕士生 ,主要从事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思想与公共行政学研究 ;王潇 (1982 - ) ,女 ,安徽合肥人 ,贵州大学 2004 专门史研 ,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研究。 论清末科举制的废除对边缘化知识分子的影响 邵 宁 ,王 潇 (云南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云南 昆明 650091) 摘要 :在中国传统政治形态中 ,科举制是“士”处于政治社会权力架构的中心地位制度化的保障。清末科举制的废除 ,促使皇权国家趋于解体 ,知识 分子群体在政治社会结构中的中心地位不断边缘化 ,从而使清末边缘化知识分子兴起 ,并开始他们参与“革命”表达、重新寻求政治社会“中心”位置的努 力。 关键词 :知识分子 ;边缘化 ;科举制 ;革命 中图分类号 :D691.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 - 5365 (2006) 10 - 0041 - 03   我国传统知识分子群体称为“士”,与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 一般很少直接参与政治不同 ,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却在中国传统 政治权力结构中居于中心地位。在传统政治形态下 ,科举制为士 人的中心地位提供了制度化的保障 ,并且也是维持传统中国社 会的经济、社会与政治高度一体的核心制度。但清末科举制的废 除使知识分子在政治权力结构中处于边缘化的地位。 一、传统知识分子中心地位的制度化保障 ———科举制 在中国传统政治形态下 ,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群体亦即“士”承 担了知识精英和政治精英双重角色。“士”的两种不同角色对应 着“士”的两个传统 ,对于现实政治的超越和对现实政治的参与。 “士”是以儒家思想作为知识背景的 ,儒学中的“道”所关注的是人 类存在的终极意义与社会存在的终极价值 ;而“政”所关注的是现 实世界。可以说 ,儒家的“道”代表了其超越性的一面 ,“政”代表 了参与现实的一面。“士”作为知识群体的原本角色代表“道统”; 就士作为社会支配阶级的政治角色而言 ,士大夫代表“政统”,而 士绅代表的是“亲统”,“政统”与“亲统”通过“家国同构”得以实现 融合。因此 ,“士”的两个传统可以理解为 :一方面 ,士作为社会支 配阶级的政治角色 ,表明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一种“学而优则 仕”的社会观念 ;另一方面 ,“士”作为知识群体的原本角色 ,显示 了其对应于传统政治结构的超越性 ,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道德 使命感和正义感 ,使其具有批判精神。“由于士所恪守的‘道’是 ‘王者之道’或‘治国之道’,他们所面临的问题是政治社会秩序的 重建 ,所以士对政治权威的批判只能以‘道’为极限 ,从而其超越 性只有相对于现实政治的意义。”〔1〕“士”的参与和超越的传统紧 密地融合为一种政治文化传统 ,而这些传统深深地影响近代知 识分子。 因此 ,“士”处于传统政治权力结构中心化地位 ,体现在“士” 所承担的双重角色。科举制使士人的这种中心化地位得到制度 化的保障。之所以科举制具有这种制度保障功能 ,首先 ,科举制 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整合与社会凝聚机制。科举制使“士”的知 识精英与政治精英的双重角色得到有机融合 ,从而也使“士”超越 与参与的传统得以实现。自国家产生以后 ,绝大多数社会的社会 结构都可以概括为是由国家机构、民间统治阶级 (集团)和民众这 三个基本层次构成。在中国传统社会的三层结构中 ,国家结构主 要由两个部分构成 :即皇权或王权与职业官僚系统。因此 ,政治 精英作为整个社会支配阶级的政治角色 ,可以分为官僚集团和 民间治理精英两个层次。科举制为“士”的“超越”与“参与”提供 了制度化的渠道 ,通过科举考试的“士”可以取得功名 ,但这些取 得功名的士人群体可以分为两类 :一是取得功名 ,但没有进入国 家官僚系统的“士”将民间治理精英与知识精英有机的融合起来 , 从而形成士绅集团 ;二是进入国家官僚系统的“士”将官僚与知识 精英有机融合形成士大夫集团。科举制一个重要的特点是支配 权力运用于背后 ,而这个背后的支配权力就是皇权 ,也就是说 “士”的功名身份要依靠皇权的认可。在传统中国 ,由于疆域辽 阔、人口众多和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 ,皇权也只有依靠官僚系统 和民间统治精英 ,才能对整个社会进行有效的治理。“士绅即官 僚与皇权之间 ,既有服从与统治之间的关系 ,又具有相互利用关 系。离开士绅与官僚的支持 ,皇权的统治就无法长久维持。在这 个结构中 ,皇权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与士 绅及其家族组织的关系。沟通这种关系的基本制度是‘科举 制’”〔2〕这样 ,皇帝与官僚 (士大夫) 和士绅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关 系。因此 ,“士”在传统政治形态中处于中心化地位 ,而科举制为 “士”的这种中心地位提供了制度化的保证。 同时 ,科举制具有“自我消解挫折感”的功能。在科举制度 下 ,只有少数人通过科举考试取得成功 ,而失败者自然就有一种 挫折感 ,但由于科举考试没有年龄上的限制 ,这样 ,它就给失败者 始终保留着下一次成功的机会和希望。这样 ,科举考试的失败者 就不会形成群体性的社会不满 ,而且也不会形成对政治体系的 巨大反抗性的政治参与压力。 因此 ,传统中国社会的经济、社会与政治高度统一 ,并且这种 14   第 10 期 NO. 10             宜宾学院学报 Journal of Yibin University            October. 2006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关系十分稳固 ,自宋代以来就没有多大的变化 ,而科举制是维持 这种高度统一社会的核心制度。在传统政治社会中 ,士人阶层处 于政治权力结构的中心地位 ,科举制使皇权与官僚和士绅形成 了相互依存关系 ,也使士人成为传统社会一个相对固定化的社 会支配阶层 ,从而为士人的中心地位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 二、科举制的废除与边缘化知识分子 一个成功的改革必须在新旧制度之间形成一种过渡的连续 性 ,晚清政府在 1905 年废除科举制必然引起传统社会的震荡和 失序。科举制的废止导致原有的社会整合机制和社会凝聚机制 瓦解 ,也促使皇权国家趋于崩溃 ,导致传统知识分子在权力结构 中的地位不断地被边缘化 ,从而产生大量的处于政治权力结构 边缘地位的边缘化知识分子。伴随着这个过程 ,作为传统知识分 子的士也开始向近代知识分子转化。众多士绅知识分子和从新 式学堂毕业和留学的青年知识分子不但处于边缘化的地位 ,而 且又不为制度体系所吸收 ,从而迅速地“游离化”。 首先 ,科举制的废止使知识分子与政治权力变得疏远 ,其相 对与政治权力的地位不断边缘化。在传统政治形态下 ,“士”承担 着知识精英与政治精英两重角色 ,而参与到传统政治中的士人 集团实现这两种角色的有机融合 ,从而也满足了士的“超越”与 “参与”的两个传统 ,而科举制度则为此提供了制度化的保障。科 举制不但是一种精英选拔制度 ,而且也是一种教育制度。由于科 举考试是以儒学为考核内容 ,因此 ,皇权国家拥有了维系儒家思 想的正统地位的根本手段 ,从而实现传统中国社会价值的高度 一体化 ,维系社会各阶层对君主、儒家意识形态和皇权国家权威 效忠的基础。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意识形态为皇权国家政 治权威提供了合法性 ,同时也为整个传统社会提供了精神支柱。 对科举制度采取迅速取消的办法 ,其结果是产生严重的社会失 序和社会整合危机。科举制废止导致传统的社会整合方式的丧 失 ,知识分子与官僚、民间统治者之间的固定的联系被切断了 ,士 人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的渠道不存在了 ,从而使“士大夫”与 “士绅”这两个集团趋于消失。同时 ,由于科举制的废止 ,也使儒 家的思想的正统地位开始衰落 ,士人陷入认同危机之中 ,社会的 凝聚机制趋于瓦解。科举制的废止导致士人政治的解体 ,士在传 统政治形态中的中心地位也随之消失。原来效忠王朝的士人阶 层从原有的政治权力结构中脱离出来 ,这不但使现政权失去了 原来的社会支持基础 ,而且也使传统的联结社会各阶层的聚合 力急剧削弱。这样 ,近代知识分子与政治权力的关系变得模糊 了 ,被边缘化了。 其次 ,科举制与西方现代性的冲击的废止导致皇权国家趋 于解体 ,进一步加深了近代知识分子的边缘化。鸦片战争的失败 使中国被动地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晚清政府不仅不能对此做出有效的回应 ,而且使危机不 断加深 ,出现了西方学者所概括的转型社会的五大危机 (合法性 危机、认同危机、贯彻危机、分配危机、整合危机) 。因为传统中国 社会是高度一体化的社会 ,它缺乏自我更新机制 ,而其本身给予 改革和制度创新的弹性空间也很有限。在皇权国家中 ,社会精英 由地主、官僚与士绅三个阶层构成 ,这三个阶层各自在经济、文化 与政治上承担着皇权国家的组织功能 ,并且它们之间通过科举 制进行着频繁的横向流动。这样 ,传统中国社会的经济、社会与 政治实现有机的统一 ,并且这种关系十分稳固 ,自宋代以来就没 有多大的变化 ,而科举制是维持这种高度统一社会的核心制度。 但正是传统社会的这种高度统一性使其具有一个致命的缺陷 : 这个社会其中任何一部分的改变 ,都会导致其他很多部分的改 变和崩溃。“十九世纪中国整个的‘文化 —社会 —政治 —心理结 构’是一个‘高度一体化的整体’,你要改变其中的一个东西 ,都必 须涉及很多其他部分。”〔3〕儒家思想支配下的社会政治秩序是一 个全面的体系 ,一旦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丧失 ,整个政治制度与 意识形态即走向崩溃。因而科举制的废止将直接导致与其相关 的所有制度的瓦解。“科举制曾经是联系中国传统的社会动力和 政治动力的纽带 ,是维护儒家学说在中国的正统地位的有效手 段 ⋯⋯它构成了中国社会思想的模式。由于它废除 ,这个社会丧 失了它特有的制度体系”〔4〕因此 ,科举制的废止 ,在某种意义上 是对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否定 ,也是对皇权国家这种政治制度 体系的否定 ,促使其走向崩溃。由于科举制是受皇权支配的 ,因 此皇权国家为科举制和“士”的中心提供了赖以存在的政治生态 环境。科举制的废止促使皇权国家的趋于崩溃 ,因而“士”的中心 赖以存在的政治生态环境受到根本性的破坏 ,传统知识分子的 边缘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最后 ,众多士绅知识分子和从新式学堂毕业和留学的青年 知识分子不但处于边缘化的地位 ,而且又不能被当时的制度体 系所吸收 ,从而迅速地“游离化”。民国初年的名记者黄远庸把那 些从原有生存结构中脱离出来又不能被新的生存结构所吸收的 社会成员称为对社会稳定具有破坏力的“游民阶级”,“游离化”知 识分子也包含其中。而导致这种“游离化”知识分子产生的原因 有 :一方面 ,科举制的废止使大批士绅知识分子失去了通过科举 考试进入仕途的希望 ,又由于知识结构、经济能力、年龄等原因 , 而无法进入新学堂。而新式教育制度却无法在短时间里建立起 来 ,因此出现了大批既无法进入新式学堂 ,又无法通过科举考试 取得功名的边缘化知识分子 ;另一方面 ,大批从新式学堂毕业和 留学归来 ,但又无法被现有制度所吸纳的青年知识分子成为边 缘化知识分子一个重要来源。由于科举考试的废除 ,进入新式学 堂与出国留学便成为了士民获取功名和社会地位的主要途径。 然而 ,晚清作为一个后发现代化国家 ,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还远 远无法提供足够的位置与就业机会来吸纳大批从新式学堂毕业 和留学归来的青年知识分子。因此 ,伴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 ,中 国传统知识分子也开始了边缘化的过程 ,其实这个过程 ,也是从 士到知识分子的社会转化过程 ,而边缘化知识分子的兴起是这 个过程的必然结果。 总之 ,科举制的废止起到了与清末新政的改革推行者意愿 相悖的结果 ,改革摧毁了改革的政府。它使传统社会的政治秩序 处于崩溃之中 ,文化的认同危机、政治衰败无能和社会的失范无 序 ,使革命潜藏于清末社会之中。 三、边缘化知识分子重新寻求政治社会“中心”位置的努力 ———革命 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也 逐步沦为现代化的边缘国家 ,显然中国此时的现代化只能是被 24               宜宾学院学报                       2006 年 10 期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动的、消极的。为扭转现代化这种被动的局面 ,使中国的现代化 具备基本条件 ,必须完成两项任务 :一是重建自清中叶以后溃败 的社会政治秩序 ;二是推动现代化以实现民族的强盛。而第一项 任务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前提条件 ,现代化需要一个稳定和有 秩序的环境 ,而这样的环境是由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政体提 供的。因此 ,近代中国首要的任务就是建立一个主权独立和政权 稳定的现代民族国家。然而自清中叶以来 ,西方现代性的冲击 , 从根本上动摇了皇权秩序 ,并使其趋于解体。皇权政治趋于解体 的过程也是知识分子不断边缘化的过程 ,也是大量边缘化知识 分子的产生过程。正是这些边缘化知识分子形成了巨大的反体 制力量 ,成为清末革命的主导型力量 ,同时也是中国知识分子“超 越”与“参与”政治文化传统的延续。 一方面 ,西方现代性的冲击唤起了知识分子的政治民族主 义情绪。晚清政府不但面临巨大的统治危机 ,而且在民族存亡的 大背景 ,这些危机具有特别严重的性质。因为几千年以来 ,传统 中国一直是世界文明的中心之一 ,曾经创造了辉煌的历史 ,由此 形成中国知识分子的华夏中心主义情节。然而传统中国面对西 方现代性的冲击时 ,却不能成功地回应西方现代性的挑战。这对 中国知识分子产生强烈的刺激 ,使其产生强烈的认同危机和屈 辱感。同时中国知识分子在传统政治形态形成了“超越”与“参 与”的政治文化传统 ,由于近代救亡的压力使这个这种传统在边 缘化知识分子身上得到强化。于是这些边缘化知识分子的政治 民族主义情绪普遍被唤起 ,纷纷投入到“强国”或“救亡”的活动 中 ,以建立一个现代民族国家。然而科举制使传统中国的政治、 文化、社会和政体高度一体化 ,从而使这种体制进行重大变革的 弹性空间很小 ,必须对其进行整体性的变革。“因为中国是一个 高度一体化的整体 ,它的抵抗力、保守力相当强大 ,所以要变就必 须整体地变 ,没有别的道路可以选择。”〔5〕在皇权秩序趋于解体 的情况下 ,边缘化知识分子结合自身的现实处境 ,也就自然地把 推翻皇权秩序作为他们的目标 ,革命也就成了必然的路径选择。 另一方面 ,“游离化”的边缘化知识分子群体性的社会心理挫 折不断聚集为强大的反体制力量。在科举制度下 ,中国传统士绅 知识分子有“参与”的传统 ,以进入仕途为人生基本追求目标。对 于希望通过科举得到功名的人来说 ,本来已经为此付出了许多 的心血 ,但科举制的突然废除使他们丧失了这一制度化的入仕 渠道。而经济、年龄和知识结构的限制使他们又无法进入新式教 育系统中学习。他们的利益被侵害了 ,使其从原有体制的支持力 量变为反体制力量。接受新式教育的知识分子群体由于不能被 现有的政治体系所吸纳 ,也对现有的政治体系产生强烈的不满。 虽然科举制突然被取消了 ,但传统知识分子“参与”的传统并没有 立刻消失 ,因而那些接受新式教育的知识分子仍具有强烈的参 政愿望。每年有大批学生从学堂毕业和留学归来的青年知识分 子由于不能被面临重重危机的政治结构所吸纳 ,就会产生挫折 感 ,然而 ,新式教育是一种职业教育 ,毕业是一次性的 ,没有对功 名追求者的挫折感的“自我消除机制”,因此 ,这种挫折感就会转 化成群体性的社会不满。革命的情绪也最容易在这些富有理想 而又对现实生活倍感绝望的处于“游离态”的边缘化知识分子中 发展起来 ,使其聚集成反体制的力量。 总之 ,知识分子在清末政治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却是在其相 对与政治权力的地位不断边缘化的过程中体现的。伴随着科举 制度的废除、晚清帝国的衰落 ,中国知识群体从传统政治社会结 构中的中心位置不断边缘化 ,从而使边缘化知识分子兴起。现实 的危机和士的传统使边缘化知识分子不断向中心涌动 ,而参与 “革命”表达这一集团重新寻求政治社会“中心”位置的努力。他 们先是成立各种社团 ,最后选择组建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发动辛 亥革命结束了满清的皇权统治。 参考文献 : 〔1〕刘晔. 知识分子与中国革命 :近代中国国家建设研究〔M〕. 天津人 民出版社 ,2004. 〔2〕李路路 ,王奋宇. 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结构及其变革 〔M〕.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2. 〔3〕〔美〕邹谠. 二十世纪中国政治〔M〕. 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 ,1994. 〔4〕〔美〕吉尔伯特·罗兹曼. 中国现代化〔M〕.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5. 〔5〕邹谠. 二十世纪中国政治〔M〕. 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 ,1994. 〔6〕〔美〕塞缪尔·亨廷顿 ,张华青 ,等译 1 变动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9. 〔7〕萧功秦. 从科举制的废除看近代以来的文化断裂〔J〕. 战略与管 理 ,1996 , (5) . On Effect of Marginalization of Intellectual after Abolition of Imperial Examination at the End of Qing Dynasty SHAO Ning , WANG Xiao (Public Administration School , Yunnan University , Kunming 650091 , China) Abstract :In Chinese traditional political ideology ,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keeps the intellectual stay in the core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power structure. An abolition of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at the end of Qing Dynasty impels the empire authority to col2 lapse. The intellectual groups are marginalized in the core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tructure , which impels them to participate in “revolution”to refined their glory in history. Key words :Intellectuals ; Marginalization ; Imperial Examination ; Revolution 342006 年 10 期              邵 宁 ,王 潇 :论清末科举制的废除对边缘化知识分子的影响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
本文档为【论清末科举制的废除对边缘化知识分子的影响】,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