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膀胱经

膀胱经

2010-04-08 26页 ppt 2MB 46阅读

用户头像

is_768820

暂无简介

举报
膀胱经null第七章 足太阳经络与腧穴 第七章 足太阳经络与腧穴 Points of Bladder Meridian of Foot—Taiyang,BL. 第一节 足太阳经络 第一节 足太阳经络 足太阳膀胱经在内眼角与手太阳小肠经衔接; 在足小趾与足少阴肾经相接。 联系的脏腑器官有 目、鼻、脑,属膀胱,络肾。 络脉别走足少阴。 经别别入于肛,到心,入于项。 经筋结于臀,挟脊上项,结于舌本。     一、足太阳...
膀胱经
null第七章 足太阳经络与腧穴 第七章 足太阳经络与腧穴 Points of Bladder Meridian of Foot—Taiyang,BL. 第一节 足太阳经络 第一节 足太阳经络 足太阳膀胱经在内眼角与手太阳小肠经衔接; 在足小趾与足少阴肾经相接。 联系的脏腑器官有 目、鼻、脑,属膀胱,络肾。 络脉别走足少阴。 经别别入于肛,到心,入于项。 经筋结于臀,挟脊上项,结于舌本。     一、足太阳经脉 (一)经脉循行一、足太阳经脉 (一)经脉循行 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 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 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 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入腘中。 其支者,从膊内左右别下贯胛,挟脊内,过髀枢,循髀外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腨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指外侧 。巅:指头顶最高处。 耳上角:指耳上方。 肩膊内:意指肩胛部。内,指内侧。 脑:颈之上为头部, 头内为脑,颈后部称为项。 膂:夹脊两旁的肌肉。指当肾俞部进入深部联络肾脏。 挟脊:此支从肾俞处分出挟脊下行,经过八髎、 会阳至会阴部,故称此为会阴之脉。贯臀:指通过臀下当承扶穴部,直下经殷门,至委中。 贯胛:此支从肩胛骨内缘,夹脊肉(竖棘肌)外侧直下, 当正中线旁开3寸。髀枢:意指髋关节,当股骨大转子处。髀外:大腿外侧。 腨:腓肠肌部。 京骨:第五跖骨粗隆部,其下为京骨穴。 足太阳经络循行简示 足太阳经络循行简示 目内眦上额巅耳上角入络脑还出项(1)肩胛部内侧,挾脊柱腰部入体腔(络肾,属膀胱) 臀部 腘窝(2)项后肩胛内缘(旁开3寸) 髋关节 腓肠肌外踝后第五跖骨粗隆小趾内(二)经脉病候(二)经脉病候 是动则病,冲头痛,目似脱,项如拔,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腘如结,腨如裂,是为踝厥。 是主筋所生病者,痔,疟,狂、癫疾,头囟项痛,目黄,泪出,鼽衄,项、背、腰、尻、腘、腨、脚皆痛,小指不用。 踝厥:指本经经脉循行小腿部气血厥逆的见症。 主筋所生病:太阳为巨阳,行身之后,经筋即以 足太阳之筋为首,所以主筋所发生的病证 。癫疾: 癫痫等病证。 囟:音信,即囟门部。 尻:音考,平声,骶尾骨部的通称。 二、足太阳络脉二、足太阳络脉 足太阳之别,名曰飞阳,去踝七寸,别走少阴。 实则鼽窒,头背痛;虚则鼽衄。取之所别也。 足太阳络脉:名飞扬,在外踝上七寸处分出,走向足少阴经脉。 实证,见鼻塞,头痛,背痛;虚证,见鼻涕清涕,鼻出血。可取足太阳络穴治疗。三、足太阳经别 三、足太阳经别 足太阳之正,别入腘中,其一道下尻五寸,别入于肛,属于膀胱,散之肾,循膂,当心入散;直者,从膂上入于项,复属于太阳。足太阳经别:从足太阳经脉分出,进入腘窝中,一支在骶骨下五寸处分出,进入肛门,属于膀胱,散布联络肾脏,沿脊柱两旁的肌肉,到心脏部进入散布开;直行的一支,循脊部两旁的肌肉上行,进入项部,仍归属于足太阳经。四、足太阳经筋 四、足太阳经筋 足太阳之筋,起于足小指,上结于踝;邪(斜)上结于膝;其下循足外踝,结于踵;上循跟,结于腘;其别者,结于腨外。上腘中内廉,与腘中并,上结于臀。上挟脊上项;其支者,别入结于舌本。其直者,结于枕骨;上头下颜,结于鼻。其支者,为目上纲,下结于九页 。其支者,从腋后外廉,结于肩髃。其支者,入腋下,上出缺盆,上结于完骨。其支者,出缺盆,邪(斜)上出于九页 。 其病:小指(趾)支,跟肿痛,腘挛,脊反折,项筋急,肩不举,腋支,缺盆中纽痛,不可左右摇。null第二节 足太阳膀胱经腧穴第二节 足太阳膀胱经腧穴本经一侧67穴 其中10穴分布于头项部足太阳膀胱经腧穴足太阳膀胱经腧穴39穴分布于背腰部 18穴分布于下肢后外侧部 本经腧穴主要治疗头、项、目、背、腰、下肢部及神志病. 背部第一侧线的背俞穴及第二侧线相平的腧穴,主治与其相关的脏腑病症和有关的组织器官病证。 null攒竹睛明眉冲曲差 1.睛明* Jīngmíng(BL 1) 手、足太阳、足阳明、阴蹻、阳蹻脉交会穴 【定位】 在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主治】 ● 近视,目视不明,目赤肿痛,迎风流泪,夜盲,色盲,目翳 ● 急性腰痛 【操作】 嘱患者闭目,医者押手轻轻固定眼球,刺手持针, 于眶缘和眼球之间缓慢直刺0.5~1寸,不宜提插捻转, 以防刺破血管引起血肿;不宜灸。 2.攒竹* Cuánzhú(BL 2) 【定位】 在面部,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 【主治】 ● 头痛,眉棱骨痛 ● 目视不明,目赤肿痛,眼睑瞤动,眼睑下垂,迎风流泪 ● 面瘫,面痛 ● 腰痛 【操作】 平刺0.5~0.8寸。 3.眉冲 Méichōng(BL 3) 【定位】 在头部,当攒竹直上入发际0.5寸,神庭与曲差连线之间。 4.曲差 QūChā(BL 4) 【定位】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旁开1.5寸,即神庭与头维 连线 的内1/3与中1/3交点上。 null五处承光通天络却 5.五处 Wǔchù(BL 5) 【定位】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 旁开1.5寸。 6.承光 Chéngguāng(BL 6) 【定位】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5寸。 7.通天 Tōngtiān (BL 7) 【定位】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4寸 ,旁开1.5寸。 8.络却 Luòquè(BL 8) 【定位】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5寸,旁开1.5寸。null玉枕 9.玉枕 Yùzhĕn (BL 9) 【定位】 在后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3寸, 平枕外隆凸上缘的凹陷处。  【主治】 ● 头项痛 ● 目痛,目视不明,鼻塞 【操作】 平刺0.3~0.5寸。天柱 10.天柱* Tiānzhù(BL 10) 【定位】 在项部,大筋(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约当后发际正中 旁开1.3寸。 【主治】 ● 头痛,眩晕 ● 项强,肩背痛 ● 目赤肿痛,目视不明,鼻塞 【操作】 直刺或斜刺0.5~0.8寸,不可向内上方深刺。null大杼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 11.大杼 Dàzhù(BL 11) 骨会,手、足太阳经交会穴 【定位】 在背部,当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 ● 咳嗽,发热 ● 头痛,肩背痛 【操作】 斜刺0.5~0.8寸。风门 12.风门* Fēngmén (BL 12) 足太阳、督脉交会穴 【定位】 在背部,当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 ● 伤风,咳嗽 ● 发热,头痛,项强,胸背痛 【操作】 斜刺0.5~0.8寸。 13.肺俞* Fèishū(BL 13) 背俞穴 【定位】 在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 ● 咳嗽,气喘,咳血,鼻塞 ● 骨蒸潮热,盗汗 ● 皮肤瘙痒,瘾疹 【操作】 斜刺0.5~0.8寸。 15.心俞* Xīnshū(BL 15) 背俞穴 【定位】 在背部,当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 ● 心痛,心悸,心烦,失眠,健忘,梦遗,癫狂痫 ● 咳嗽,吐血,盗汗 【操作】 斜刺0.5~0.8寸。 17.膈俞* Géshū (BL 17) 血会 【定位】 在背部,当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 ● 胃脘痛,呕吐,呃逆,饮食不下,便血 ● 咳嗽,气喘,吐血,潮热,盗汗 ● 瘾疹 【操作】 斜刺0.5~0.8寸。null                                                                            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 18.肝俞* Gānshū (BL 18) 背俞穴 【定位】 在背部,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 ● 黄疸,胁痛,脊背痛 ● 目赤,目视不明,夜盲 ● 吐血,衄血 ● 眩晕,癫狂痫 【操作】 斜刺0.5~0.8寸。 19.胆俞* Dǎnshū(BL 19) 背俞穴 【定位】 在背部,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 ● 黄疸,口苦,呕吐,食不化,胁痛 ● 肺痨,潮热 【操作】 斜刺0.5~0.8寸。 20.脾俞* Píshū(BL 20) 背俞穴 【定位】 在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 ● 腹胀,呕吐,泄泻,痢疾,便血,纳呆,食不化 ● 水肿,黄疸 ● 背痛 【操作】 直刺0.5~1寸。 21.胃俞* Wèishū(BL 21) 背俞穴 【定位】 在背部,当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 ● 胃脘痛,呕吐,腹胀,肠鸣 ● 胸胁痛 【操作】 直刺0.5~1寸。 23.肾俞* Shènshū(BL 23) 背俞穴 【定位】 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 ● 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带下,遗尿,小便不利,水肿 ● 耳鸣,耳聋 ● 气喘 ● 腰痛 【操作】 直刺0.5~1寸。 25.大肠俞* Dàchángshū(BL 25) 背俞穴 【定位】 在腰部,当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 ● 腰痛 ● 腹胀,泄泻,便秘,痢疾,痔疾 【操作】 直刺0.5~1.2寸。null 27.小肠俞 Xiǎochángshū(BL 27) 背俞穴 【定位】 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一骶后孔。 28.膀胱俞* Pángguāngshū(BL 28) 背俞穴 【定位】 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二骶后孔。 29.中膂俞 Zhōnglǚshū(BL 29) 【定位】 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三骶后孔。 30.白环俞 Báihuánshū(BL 30) 【定位】 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四骶后孔。 31.上髎 Shàngliáo(BL 31) 【定位】 在骶部,当髂后上棘与后正中线之间,适对第一骶后孔处。 32.次髎* Cìliáo(BL 32) 【定位】 在骶部,当髂后上棘内下方,适对第二骶后孔处。 33.中髎 Zhōngliáo (BL 33) 【定位】 在骶部,当次髎下内方,适对第三骶后孔处。 34.下髎 Xiàliáo(BL 34) 【定位】 在骶部,当中髎下内方,适对第四骶后孔处。 按语  上髎、次髎、中髎、下髎作为一组穴位,主治类同,统称“八髎”。 其中次髎最常用,常用于来治疗痛经、月经不调等。null 36.承扶 Chéngfú(BL 36) 【定位】 在大腿后面,臀下横纹的中点。 【主治】 ● 腰腿痛,下肢痿痹 ● 痔疾 【操作】 直刺1~2.5寸。 38.浮郄 Fúxì (BL 38) 【定位】 在腘横纹外侧端,委阳上1寸,股二头肌腱的内侧。 【主治】 ● 膝腘痛麻挛急 ● 便秘 【操作】 直刺1~1.5寸。 39.委阳 Wěiyáng(BL 39) 三焦下合穴 【定位】 在腘横纹外侧端,当股二头肌腱的内侧。 【主治】 ● 腹满,水肿,小便不利 ● 腰脊强痛,下肢挛痛 【操作】 直刺1~1.5寸。null 40.委中* Wěizhōng(BL 40) 合穴,膀胱下合穴 【定位】 在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的中间。 【主治】 ● 腰痛,下肢痿痹 ● 腹痛,吐泻 ● 小便不利,遗尿 ● 丹毒,瘾疹,皮肤瘙痒,疔疮 【操作】 直刺1~1.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腘静脉出血。null 41.附分 Fùfēn(BL 41) 手、足太阳交会穴 【定位】 在背部,当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42.魄户 Pòhù (BL 42) 【定位】 在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43.膏肓* Gāohuāng (BL 43) 【定位】 在背部,当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44.神堂 Shéntáng (BL 44) 【定位】 在背部,当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45.讠意 讠喜 Yìxǐ (BL 45) 【定位】 在背部,当第六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46.膈关 Géguān (BL 46) 【定位】 在背部,当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43.膏肓* Gāohuāng (BL 43) 【定位】 在背部,当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主治】 ● 咳嗽,气喘,盗汗,肺痨 ● 健忘,遗精 ● 羸瘦,虚劳 【操作】 斜刺0.5~0.8寸。null大杼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风门 41.附分 Fùfēn(BL 41) 手、足太阳交会穴 【定位】 在背部,当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42.魄户 Pòhù (BL 42) 【定位】 在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43.膏肓* Gāohuāng (BL 43) 【定位】 在背部,当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44.神堂 Shéntáng (BL 44) 【定位】 在背部,当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45.讠意 讠喜 Yìxǐ (BL 45) 【定位】 在背部,当第六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46.膈关 Géguān (BL 46) 【定位】 在背部,当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null                                                                            肝俞胆俞脾俞胃俞魂门阳纲意舍胃仓肓门志室 47.魂门 Húnmén(BL 47) 【定位】 在背部,当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48.阳纲 Yánggāng(BL 48) 【定位】 在背部,当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49.意舍 Yìshè(BL 49) 【定位】 在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50.胃仓 Wèicāng(BL 50) 【定位】 在背部,当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51.肓门 Huāngmén(BL 51) 【定位】 在腰部,当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 52.志室* Zhìshì (BL 52) 【定位】 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主治】 ● 遗精,阳痿,遗尿,小便不利,水肿,月经不调 ● 腰脊强痛 【操作】 直刺0.5~1寸。三焦俞肾俞null胞肓秩边 53.胞肓 Bāohuāng(BL 53) 【定位】 在臀部,平第二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54.秩边* Zhìbiān(BL 54) 【定位】 在臀部,平第四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主治】 ● 腰腿痛,下肢痿痹 ● 痔疾,便秘,小便不利,阴痛 【操作】 直刺1.5~3寸。null委阳委中合阳承筋承山飞扬跗阳昆仑 55.合阳 Héyáng(BL 55) 【定位】 在小腿后面,当委中与承山的连线上,委中下2寸。 【主治】 ● 腰脊强痛,下肢痿痹 ● 疝气,崩漏 【操作】 直刺1~2寸。 57.承山* Chéngshān(BL 57) 【定位】 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 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 【主治】 ● 痔疾,便秘 ● 腰腿拘急疼痛,脚气 【操作】 直刺1~2寸。 58.飞扬* Fēiyáng(BL 58) 络穴 【定位】 在小腿后面,当外踝后,昆仑穴直上7寸,承山外下方1寸处。 【主治】 ● 头痛,目眩,鼻塞,鼻衄 ● 腰背痛,腿软无力 ● 痔疾 【操作】 直刺1~1.5寸。null昆仑仆参申脉金门 60.昆仑* Kūnlún (BL60) 经穴 【定位】 在足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凹陷处。 【主治】 ● 头痛,项强,目眩,鼻衄 ● 腰痛,足跟肿痛 ● 难产,颠痫 【操作】 直刺0.5~0.8寸。《大成》:“妊妇刺之落胎。” 62.申脉* Shēnmài (BL62) 八脉交会穴,通阳蹻 【定位】 在足外侧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主治】 ● 头痛,眩晕,失眠,嗜卧,癫狂痫 ● 目赤痛,眼睑下垂 ● 腰腿痛,项强,足外翻 【操作】 直刺0.3~0.5寸。null京骨束骨足通谷至阴 67.至阴* Zhìyīn (BL 67) 井穴 【定位】 在足小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主治】 ● 胎位不正,难产,胞衣不下 ● 头痛,目痛,鼻塞,鼻衄 【操作】 浅刺0.1~0.5寸或点刺出血,胎位不正用灸法。 64.京骨* Jīnggǔ (BL 64) 原穴 【定位】 在足外侧,第五跖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 ● 头痛,项强,目翳,癫痫 ● 腰腿痛 【操作】 直刺0.3~0.5寸。
/
本文档为【膀胱经】,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