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学习中医并不难系列

2010-04-14 10页 doc 149KB 23阅读

用户头像

is_388858

暂无简介

举报
学习中医并不难系列学中医并不难(系列1到14)2007-1-17 紫枫林收集 学中医并不难(系列)1 中医是国粹,以传统文化为基础,是中国圣贤智慧的结晶,简而言之,宇宙起源明白了,中医就明白了。宇宙起源于“气”,混沌的“气”为无极,无极是无穷无尽的时间和空间中的一切事和物的总和。 无极生太极,小宇宙成矣,人生于小宇宙中,必须与小宇宙 的气保持一致才能不生百病。   人所生存的空间在太阳系,以太阳的光(能量)为生存基础,有太阳(阳)则生,无太阳(阳)则死,太阳光把地球上的草木植物(木)从大地(土)中获得养分变成人体必需的食物。这些食物经胃肠协合...
学习中医并不难系列
学中医并不难(系列1到14)2007-1-17 紫枫林收集 学中医并不难(系列)1 中医是国粹,以传统文化为基础,是中国圣贤智慧的结晶,简而言之,宇宙起源明白了,中医就明白了。宇宙起源于“气”,混沌的“气”为无极,无极是无穷无尽的时间和空间中的一切事和物的总和。 无极生太极,小宇宙成矣,人生于小宇宙中,必须与小宇宙 的气保持一致才能不生百病。   人所生存的空间在太阳系,以太阳的光(能量)为生存基础,有太阳(阳)则生,无太阳(阳)则死,太阳光把地球上的草木植物(木)从大地(土)中获得养分变成人体必需的食物。这些食物经胃肠协合肝胆脾胰腺吸收后成为后天精微物质的来源。后天精微不断来充养先天的“精”,精化气来滋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   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到西方落下,日在南则为冬,日在上则为夏,日从东北照来则为春,日从东南照来则为秋,四季成矣。四季的更替产生了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厥阴风木对应风,太阳寒水对应寒,少阳相火对应暑,太阴湿土对应湿,阳明燥金对应燥,少阴君火对应火。在天有六气,在人有六脏(五脏加厥阴心包),六腑,十二经脉合于六气。   太阳为阳,必借草木植物而化生含能物质,成为人体食物的来源。食物、植物得天地的四气:温热为阳气,寒凉为阴气,来平衡人体阴阳的偏颇。用植物的寒热温凉四气来平衡人体的阴阳气、血、津、精、液,就是中医的药物疗法。用食物的寒热温凉四气来平衡人体的阴阳气、血、津、精、液,就是中医的食物物疗法。用砭针、艾叶燃耗来温煦、调整经络气血的平衡就是针灸疗法。 学中医并不难(系列)2--人体概论   人禀天地之气而生,因四季而有四肢,因五方而有中土,因太阳而有灵魂之主宰(头)。   五藏六腑十二官: 《素问•灵台秘典论》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肺者,相传之官,治节出焉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 ;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 出焉;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 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灵枢•刺法补遗篇》云∶ 脾者,谏议之官,知周出焉;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补此方是十二官之数也。 六脏(五藏加心包络)六腑纳甲诗 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大肠庚位原相属,牡肺(《内经》云∶“肺为牡脏。”辛方更可详,壬水为膀胱肾癸合,三焦附丙膻(膻中即心包络)丁藏(旧诀云∶“三焦亦向壬中 寄,胞络同归入癸方”,今欲张氏改正。)阳干宜纳阳之腑,阴(脏)配阴干理自彰。   五藏六腑经气自旺之时,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午心小未中,申膀酉肾心包戍亥焦子胆丑肝通。   六藏六腑禀受天地之气而生,天地之气实为水火化成,内经言:“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天地之气因季节的更替而分之为六,其中三阴三阳:太阳寒水、少阳相火、阳明燥金、太阴湿土、少阴君火、厥阴风木。此六气循环无端而成一元混合气。人体顺应天地之气则无病。逆天地之气而偏阴(真寒)、偏阳(真热),表现出三阴病、三阳病。三阴病、三阳病,各有阴阳之分,三阴三阳为经可以涵盖五脏六府四肢百骸经络气血津液的病病变。因此六经辨证是高层次的辩证方法,万世不移,恒久不变,故可为“经”。   因此,辨病治病要明辨辨阴阳,细分六经。阴阳清,六经明。顺应天地那有病?! 学习中医并不难(系列)3---格物致知   人生天地间,顺应天地气不偏,太阳(日)的对地运动 产生了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日出日落,人顺应之,气机升降出入,白天太阳的能量把水化成气,夜间水气释放能量变成寒水,春天转暖,犹有余寒,脉欲鼓动而被寒束故呈弦象,夏天日光灼热,人脉气充盈,故洪大而长,秋气寒凉肃杀脉在皮毛,故浮,冬天阳气归藏,脉也潜伏,故沉。 学习中医并不难(系列之4)---精气论 混饨初开立五方,乾坤日月布三纲,周天万象排星斗,天清地浊分阴阳, 风雨雷电皆虚气, 山高水阔有良方,乾天坤地分高下, 排成甲子周天地,配合男女两成双,四时八节分昼夜, 九宫八卦接天罡,五行颠倒推千转,金木水火土中央。太极就是混合气,内藏元阴和元阳,元阴就是先天精,精得元阳化气象,元阴元阳合一气,水谷精微来充养。水谷精微清为精,充养五脏先天精,浊者为液六腑藏。水谷之气与天气,合一化赤为血液,营养六腑和五脏。 学习中医并不难(系列之5)---阴 阳 三阴三阳   六经   六气 《 四圣心源》黄元御:阴 阳 变 化   阴阳未判,一气混茫。气含阴阳,则有清浊,清则浮升,浊则沉降,自然之性也。升则为阳,降则为阴,阴阳异位,两仪④分焉。清浊之间,是谓中气,中气者,阴阳升降之枢轴,所谓土也。 枢轴运动,清气左旋,升而化火,浊气右转,降而化水。化火则热,化水则寒。方其半升,未成火也,名之曰木。木之气温,升而不已,积温成热,而化火矣。方其半降,未成水也,名之曰金。金之气凉,降而不已,积凉成寒,而化水矣。   水、火、金、木,是名四象。四象即阴阳之升降阴阳即中气之浮沉。分而名之,则曰四象,合而言之,不过阴阳,分而言之,则曰阴阳。合而言之,不过中气所变化耳。 四象轮旋,一年而周。阳升于岁半之前,阴降于岁半之后。阳之半升则为春全升则为夏,阴之半降则为秋,全降则为冬。春生夏长,木火之气也,故春温而夏热,秋收冬藏。金水之气也,故秋凉而冬寒。土无专位,寄旺于四季之月,各十八日,而其司令之时,则在六月之间。土合四象,是谓五行也。   澄空按语 :无极而生太极,宇宙成矣,人类生活的空间是以太阳为中心,能量来源于此,日出则明,则阳生,日入则暗,阴生,阳气归藏。日出则水化为气,此为坎水,水气中藏阳,日入则气释放能量再结成水,此是寒水。以赤道为中心,太阳向北移动到北回归线则为夏,太阳南移到南回归线则为冬,四季因太阳的位置变换而成,万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体得天地之正气而为人,顺应天地之气的生长化收藏则无病。四季的更替产生了六气:风寒暑湿燥火。六气正常情况下水火合一,就如十二经脉表里二经经气合一循环无端,病态下则出现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太阴湿土、太阳寒水、少阳相火、阳明燥金,运用针、灸、按摩、中药合六气为一气就是中医六经阴阳辩证法 学习中医并不难(系列之6)---六经阴阳辩证 阴阳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内经》言:“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水阴而火阳。水寒而火热。水火交而化“气”,气藏水火。阴阳有生理和病理之分,生理上阴(水)就是精微物质(精血津液),阳(火)就是阳气(能量)。寒热分阴阳。真寒也就是阴寒(阴证)则阳气少,真热(阳证)则精津耗。真寒属阳虚(阴证),真热属阳盛(阴虚,阳证),虚热有阴虚(精微物质少)发热和阳虚(阴证)发热(虚阳外越)。病理上阴是湿、痰、饮水、寒、淤,阳是真热。真寒则用温热药(辛甘淡发散回阳类),真热则用苦甘寒酸咸药,阴虚发热则用甘淡寒药,阳虚发热要回阳化气药(淡附子、干姜、肉桂、生甘草等)。辛甘化阳,酸、苦甘咸寒化阴。阴阳辨证金口诀总纲领阴阳辨证要仔细,有神阳证无神阴,二便反应真消息。肾司二便之开合,少阴虚寒大便溏,小便也是清和长。小便灼热渴饮冷,此是阳证很分明。大便色白或色青,口渴饮热或不渴,此属阴寒盛在中;大便色青渴饮冷,四肢逆冷格阴证(阳热在内格阴寒于外故四肢逆冷),急下存阴承气行。阴结便秘大便干,溲频淡黄口不干,或者口渴喜热饮。阳结便秘口干渴,渴喜冷饮溲黄赤。烦躁潮热或盗汗,口渴饮冷真阳证;五心烦热或盗汗,渴不思饮或喜热,溲频便溏虚阳越。阴证唇口青白目无神,声低息短但欲寐,身重懒言体畏寒,饮食无味吐清涎,舌质青滑或黑润,苔白浅黄舌滑润,津液满口不思饮,口渴思饮不欲咽,或者口渴喜热饮,小便清长大便溏。 大便色白如陶土,阴寒极盛少阳阻,大便色青质糟粗,太阴阳明阳气虚,口气腥臭寒热杂,寒多热少食不下,脉息无神是阴证。舌虽无苔但口润,二便自利口不渴,专注回阳无差错。阳证阴虚面目唇口红,精神矍铄不知眠,口臭气粗声音亮,恶热身轻大便干,溲赤黄短烧灼热,口渴饮冷饮不休,六脉长大有力气,舌苔干黄或黑黄,全无津液满口刺,烦躁潮热或盗汗,干咳多痰或少痰,脉息有神是阳证。口渴饮冷身发热,二便不利烦谵语,身冷如冰形如死,此是热极内潜伏,阳不达外似纯阴,此时还需验口气,口气虽微热气蒸,舌根虽红但不青,急宜攻下存津液,莫认阴证误性命。阴阳辨证寒热真假杂病诀阴寒阳热是阴阳,只在真假作文章。真热口渴小便黄,渴喜冷饮下肚肠,有神烦躁不安宁。真寒溲频面色苍,无神倦怠但欲寐。真热口渴喜冷饮,假热漱水不欲咽,真热便干面红赤。假热面赤溲清长,真热息热气粗长,真寒息冷气短微。真热舌焦苔干黄,真寒舌青苔水滑。阴极似阳属戴阳,面红目赤溲清长。阳极似阴肢冰霜。真假寒热来斟酌,阴证阳证断无错,真热阳证苦甘寒,真寒阴证温热汤。识得阴阳造化机,疑难杂病有处医。先天立极是水火,水火既济无沉疴。太阴虚寒大便溏,肝脏因此遭了殃,乙肝病毒逞威风,附子干姜作文章。少阴阳虚溲清频,精微下泻眸不润,头昏腰痛也是因,回阳救逆四逆汤。白血病是阴寒邪,寒彻骨髓白C增,西医只知杀白C,徒将阳气杀戮尽。此病中医少阴病,太少两感麻附辛,少阴虚寒四逆汤,简便廉验神功显。艾滋病是阴阳离,西医验血便可知,常人验血一条线,艾滋血液两分离。阴平阳秘精神治,阴阳离绝精神绝,和合阴阳中医药,简便廉验最神奇。 学习中医并不难(系列之7)---六经阴阳辩证2 六经阴阳辩证 阴阳辩证 阳证 畏热,饮冷喜冷饮,有光泽,好动,喜暗(背向阳光),多言,面赤,大便干结(口渴饮冷),大便稀溏(肛门灼热、饮冷), 目光明亮有神,昼重夜轻。咳嗽无痰津液亏。 阴证 恶寒喜热,饮热,喜静懒动,喜明恶暗(面向阳光),无光泽,懒言,面青灰黯无光泽,面色苍白,口不渴,口渴不欲饮,口渴喜热饮;大便泻下(口不渴或饮热), 大便秘结(口不渴,口渴饮热,腹不胀), 目光暗淡无神,夜重昼轻。咳嗽有痰。 六经辩证 太阳病 太阳伤寒 无汗(伤寒);伤寒无涕,脉浮紧(伤寒), 恶寒(伤寒,发热重,伤寒郁而后热),手足微冷(伤寒),体痛(伤寒)。方宜麻黄汤;发热轻恶寒重(太阳伤寒、少阴虚寒),处方麻黄附子细辛汤。发热轻恶寒重、咳嗽体痛,食不下(太阳伤寒、少阴虚寒,太阴寒湿)。 太阳伤风 自汗恶风(伤风营卫虚),鼻涕(有则伤风,气不摄津),脉浮缓(伤风),恶风(伤风),手足皆温(伤风),形肿(伤风)。处方桂枝汤类;恶风、大汗淋漓方用桂枝加附子汤。 阳明病 脉洪大而长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阳明热证),处方白虎汤;。胃脘痛(暴饮暴食后食不下,食积,贪凉饮冷生姜红糖汤,重者附子理中汤,),。 小便黄赤,大便灼热稀溏,口渴饮冷,葛根黄芩黄连甘草汤主之。饮食生冷则直中阳明,法宜温中散寒,理中汤或者生姜红糖汤调理。 日晡潮热,手足汗多,腹中鞕满胀痛拒按,大便秘结,腹中转矢气,烦躁,口渴饮冷,甚则神昏谵语,狂乱,不寐,舌苔黄厚燥或苔焦黑燥裂,舌边尖有芒刺,脉沉迟实有力或滑数脉。治宜通便泄热、急下存阴。方用大承气汤或用增液承气汤。 暴饮暴食,食积阳明腑气不痛,或积而疼痛,或郁而发热,其热与太阳病发热不同,太阳病发热往往兼有体痛,而食积发热 是腹痛伴有发热,或者贪凉饮冷,寒滞中焦脾胃(戊己土),腹中冷痛喜按压。 治疗方法: 通用方: 陈皮、生山楂、神曲、麦芽、生姜各30克烧水喝,可加适量红糖。 分治法:肉食积滞,山楂陈皮革30克烧水喝;米面积滞,神曲、麦芽、生姜各30克烧水喝; 鱼虾蟹子紫苏、山楂、陈皮各30克烧水喝; 乳食积滞可用乳酸菌奶口服。 贪凉饮冷引起的腹痛可用生姜红糖汤食疗。 清淡素食是健康之本,上方是为不知道素食利益的人权益设计,动物食品是在为细菌、病毒提供营养。 少阳病 主证: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喜呕、转侧困难。 1: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喜呕、转侧困难,舌苔白润而兼黄腻。口渴,喜冷饮、便秘、往来寒热,发热重恶寒轻处方小柴胡汤。 2: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喜呕、转侧困难,喜热饮、畏寒、手足逆冷柴胡桂枝干姜汤。 3:口苦咽干、舌苔润腻之中兼有干黄,大便秘结,转侧不利,大柴胡汤主之。 太阴病 恶寒;脉浮而缓(太阴伤风),手足自温者(太阴病),处方桂枝汤;腹泻、口不渴、(太阴虚寒)理中汤;腹泻、渴喜热饮(太阴寒湿精亏),处方四逆汤加生晒参;腹泻、腹痛喜按压,处方理中汤加黄芪;便秘、腹不 胀、不欲食(阴结便秘),处方麻黄附子细辛汤配合四逆汤;   治太阴病,腹泻,腹痛,腹满而吐,食不下,脉沉而微,四逆汤主之(附子三钱 干姜 炙甘草各二钱)。 少阴病 脉微细、但欲寐,口不渴(少阴寒化),四逆汤。 口渴饮热(精亏),四逆加生晒参汤。 脉微数,烦躁,喜冷饮(少阴热化),黄连阿胶汤。 厥阴病 口渴、气上撞心,心中痛热,饥而不欲食(厥阴阴亏),处方一贯煎去川楝子;面目虚浮而红烦躁,少腹冷痛喜热、喜按压、腹泻久痢(厥阴阴阳两虚,寒热错杂,乌梅汤主之);胸中烦躁或痛,喜热恶寒,时自汗出,口渴饮热(厥阴伤风,桂枝汤主之)。面青肢冷(手足冰凉),少腹冷痛,男子囊缩,女子带下味腥或兼臭、阴冷(厥阴阳虚,当归四逆汤主之);巅顶痛,吐涎沫(厥阴头痛,太阴寒湿,吴茱萸汤主之)。四肢逆冷,口渴饮冷,大便稀溏肛门灼热,白头翁汤。 三阴合病 头昏、乏力、心慌、气短、畏寒、牙龈出血,嗜睡、喜温恶寒、喜热饮,自汗,腰痠,胃胀满喜按压,带下清稀味腥、阴冷湿潮(厥阴寒证,少阴虚寒,太阴寒湿),当归四逆理中汤加味主之。 3 1:当归6桂枝15党参10生白术10生白芍6生甘草15生姜3片干姜15通草7大枣3枚川附子15六付水煎服分二次早6时晚6时各一次。 2:当归6桂枝6党参7生白术7生白芍6生甘草8生姜3片干姜7通草7大枣3枚桑椹子7菟丝子7枸杞子7细辛2六付水煎服分三次服用 六经传变口诀 太阳伤寒少阴病,太阳伤风太阴病,少阳伤风厥阴病,阳明津亏太阴虚,阳明寒湿太阴病(湿困);风中厥阴少阳病,身体转侧不流利,小柴胡汤合病情。寒中太阴阳明病。 辨证规则 辨证就分阴和阳,六经所属仔细详。督脉病变找太阳,脊背病变在其疆;任脉病变太阴伤,胸腹正中仔细详。侧身病变究少阳,厥阴想逃也别想。阳明病变在前身,面部胸腹要遭殃。背心寒凉少阴病,心中阳气必亏伤,脐中冷痛掣及背,少阴虚寒莫商量,寒邪直中阳明胃,腹中冷痛喜热汤。 新病久病 暴病新病责太阳,伤寒伤风是其详。久病太阴寒湿困,精微物质不归藏,少阴虚寒难气化,厥阴肝血失温煦,心烦失眠手足凉。太阳不开气不升,阳明不合气不降。中土就是脾和胃,精微化生时时忙,心肾气交气血活,肝血上升胆汁降,太阳小肠生热量,敷布太阳化寒水。 [/size] 学习中医并不难(系列之8)---生命之源--水     天地氤氲 ,万物化生,水为生命之源,得阳化气,此阳在天为太阳之能量,得阳之水为阳水,在山之阳(南)坡,可以补气,在人为先天父母之元阳,凡是不见阳光的水(山的阴坡及地下)均为阴水,高山之水为活水,净(清)水,平原之水为浊水。阳水补气,阴水补阴。清水生人,浊水杀人。水从山中出则为活水,出于阳坡则为阳水,出于阴坡则为阴水。中国东北群山绵延,阳水阴水水量充足,水质清醇香洌,常饮此水,所以面色红润,红里透白,白净如膏脂,尤其东北的女孩更显得美丽过人,水土使然。   当今之人,喜欢大城市,人烟密布的地方,结果不得不喝自来水,自来水是阳水,是浊水,浊水杀人,所以百病丛生。古人煎药用井泉水,就是要用阴水来补人体的阴精。现在的中药辩证再准确也达不到古代的效果的原因就是因为水是死水,药被“现代文明”污染。 学习中医并不难(系列之9)---十二经络与六经     十二经络与六经   人身五脏六腑在内,经络在外,故脏腑为里,经络为表,经络内联脏腑外联肌表。在表手足各有六经,为十二经。以十二经分则六阳属腑为表,六阴属脏为里。以十二经分手足,则足经之脉长而且远,自上及下,遍及四体,故可以察周身之病,手经短而且近,皆出入于足经之间。   故诊外感者,但言足经,不言手经也。然足之六经,又以三阳为表,三阴为里。   而三阳又以太阳为阳中之表宜开,开则阳气敷布周身,以其脉行于背,背为五脏六腑之精气输注于背部的连线,背为阳,主表也;阳明为阳中之里宜合,以其脉行于腹,腹为阴,主里也,少阳为枢,转枢经气由阳明到太阳,半表半里,以其脉行于侧,三阳传遍,渐入三阴也。   故欲察表证,当分足三阳经,而又以太阳一经,包覆肩背周身,内连脏腑背俞,为诸阳主气,独四通八达之通衢,风寒伤之,先犯此经。足三阳由足入腹,太阳在肌表之间,而三阴主里,风寒自外入者,未有不由阳虚而入阴经也。若径入三阴,即为直中,必连脏矣,故阴经无独见之表证。 寒邪在表,必身热无汗,以邪闭皮毛也,此为太阳伤寒。寒邪客于经络,必身体痛,或拘急酸痛,以邪气外束,营血不能流利也。   寒邪在表而头痛有四:足太阳经脉上循头顶,故头连脑而痛,阳明经脉上循头面,故头连额而痛,少阳经脉上循发际,故头角作痛,厥阴经脉上巅顶,故头顶作痛。 惟太阴、少阴无多内伤头痛;肾虚头痛属少阴,痰厥头痛属太阴也。寒邪在表,阳气不伸,故令恶寒,此伤寒恶寒,如伤食恶食也。   邪气在表,脉必浮而紧,以营气为邪拘束,不能和缓舒徐也。 太阳经起目内眦上巅顶,下项项脊,抵腰膝。外邪干之,必发热而头项强痛、腰脊强,或膝胫痛也。 阳明经起目上下纲,循面挟鼻,行胸腹。故邪在阳明,必发热、头痛、鼻干、不得眠也。   少阳为半表半里之经,绕耳前后,循肩下胁肋。故邪在少阳,必寒热往来、耳聋、口苦、胸胁痛而呕。   以上皆三阳表证,不可攻里。或表,或微解,或温散,或凉散,或和解,或温中托里,而为不散之散,或补阴助阴,而为云蒸雨化之散。   风寒在表,脉必浮紧,浮则为风,紧则为寒。风则伤卫,寒则伤营,营卫俱病,骨节烦疼,当开太阳(发其汗也)。风为阳,卫亦为阳,寒为阴,营亦为阴,阳邪伤卫,阴邪伤营,各从其类也。卫得风则热,营得寒则痛,营卫俱病,故骨节烦疼也。   三阴病色脉   若饮冷内伤,虽先埙胃,察色脉可知病在何经,若面青黑,脉浮沉不一,弦而弱者,伤在厥阴也,若而红赤,脉浮沈不一,细而微者,伤在少阴也;若而黄洁,脉浮沈不一,缓而迟者,伤在太阴也。 伤在厥阴。   若面青或黑,或青黑,俱见脉浮沉不一,弦而弱,伤在厥阴肝之经也,宜当归四逆汤   若其人病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汤纳吴茱萸生姜汤主之。   伤在少阴   若面红或赤,或红赤俱见,脉浮沉不一,细而微者,伤在少阴,肾之经一也。 伤在太阴   若面黄或洁,或黄洁俱见,脉浮沉不一,缓面迟者,伤在太阴,脾之经也。 理中丸主之、 学习中医并不难(系列之10)---火论   混沌初开,水火并列,水火合之为气,气有余便是火,不足便是水。人类的文明从使用火而逐渐鼎盛,同时也是因为火的泛滥而堕落。火炼水成汽,蒸汽机因此而发明,蒸汽推动涡轮运转成了原始火车的动力。   火的使用,出现了冶金术,器因火成。冶金术的升级出现了钻探,石油的发现,给燃油机械提供了能源。石油也是水,是含能之“水”。太阳是火,是远火,远火把地球上的植物转化成能量储存到根部和种子之内,经人体的先天能量(脾、胃、肝、肾、胆中的阳气)转化成后天的精微物质储存到血脉中来滋养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四肢百骸。   阳气是火的表现形式,阴不足则火有余,而成实火,口渴饮冷,大便干结,此时应该滋阴降火;阳不足则阴有余,阳被逼出体外,出现虚浮而红的面色,此时应该回阳 学习中医并不难(系列之11)---水谷精微与湿痰饮 图片: 五谷入口,牙齿咀嚼、唾液(来自脾肾)搅拌,然后送胃中琢磨成食糜,此时食糜为酸性,然后经过胃蠕动把食糜送入十二指肠,经食糜的刺激胆囊和胰腺同时分泌胆汁和胰液,这两种分泌液都是碱性,酸性食糜在十二指肠混合短暂停留然后进入小肠,在此产生酸碱中和反应,并释放热量,古人很聪明就把小肠叫做手太阳小肠,意思是说人体的后天能量来源于此,这些热量把食物的精微(津、液、精)经小肠绒毛膜送入静脉循环,然后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在肝脏中清升进入肝静脉(女性哺乳期这些精微直接进入乳腺,成为母乳),并经静脉输入心脏,经肺循环与宇宙中的大气交换能量变成赤色的血液(气血合一)然后进入心脏,在女性下行即为月经,浊者经肝内的小管汇合成肝总管,然后入胆囊,这就是胆汁。饮食物经小肠消化吸收后把糟粕送入大肠,然后再在大肠内充分吸收津液在送入血液循环,然后成为粪便排出体外。由此可以看出后天的精是饮食物经脾胃转化而成,先天的精需要后天水谷化生的精微来充养,也经肠胃直接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当先天的精被耗伤(食饮无节,起居无常,以妄为常,醉以入房,虚邪贼风避之无时)后阳气也被损伤,阳虚因此而成,体液(湿)无阳之温煦而成湿、饮,饮凝成痰,痰趁脏腑之虚而入,痰阻血行,百病丛生。     上列血液循环图,红色的是动脉血,紫蓝色的是静脉血 学习中医并不难(系列12)---澄空家传中医“气化论”、“识证论”、“治疗论”、“百病概论” 人身水火一团气,内营脏腑外卫体,通达九窍温肢体,奈何世人不自知,贪凉饮冷损元气。一日二日无大碍,久而久之气息低,寒凉上干太阴肺,咳嗽呼吸不流利,下干太阴脾失运,清浊不分飧泄起,脾阳损伤大便溏,肝脏因此要遭殃,精微不摄要硬化,胃肠寒热粘膜伤,久而久之要溃疡。清窍不营多病变,目失光明耳失聪。远离五谷食鱼肉,罪孽深重日日积,脂垢堵塞清窍道,不遂肢体蹒跚起,更有青年贪淫欲,少阴虚寒精髓虚,脾阳郁陷精微泄,消渴之病要发作,精伤百病因而起。内伤之后要外感,百病皆因风而起,六经病证内经有,伤寒杂病论仔细。七情伤人气紊乱,情病还需情来医。自然六气来养人,太过不及成淫理。 澄空中医从气论,百病心中了了的。用药就分阴和阳,识证也不阴阳离,阴阳辩证仔细详,次分六经与腑脏,以证类病无处藏,阴阳体质是根本,疾病是标记心上,颠倒阴阳祸患藏,阴证就用温热药,阳证苦甘寒药商,阴阳错杂寒热药,湿盛还需热药上。先天立极是水火,水火既济无沉疴。水火既济气化成,天天夜里香甜梦,火水未济要失眠,神魂颠倒不堪言。易经经传传阴阳,一阴一阳书中藏,万病不离阴和阳,离开阴阳无文章。圣贤真传一句话,愚者万卷藏书箱。不明阴阳莫谈医,误人害命应要知。人若识得此种妙,贵躯岂用托庸医? 学习中医并不难(系列)13---格物致知--说归藏    阳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中医理论来自自然,观察自然现象格物致知就可依此类推明白其它道理。夏天井水是凉的,为什么?阳气(热气)升达于地面,冬天井水,池塘水是热的,阳气归藏使然。人体与天地相应,同样有这个规律。 学习中医并不难之系列14--伤寒真义 学习中医要观察自然现象,因为中医理论来自自然,临床疗效来自实践。要学习古人的经验,明清以前的医家不务浮华,实实在在,汉朝以前有经方十三家,《伤寒杂病论》博采众家之方,以证的形式涵盖临床的各个学科,是理法方药的经典,方剂之鼻祖。     因此,学习中医就要先学经方,经方是古人彻晓人体与自然的关系后创立的万世不移之理法方药,每味药的配伍及其剂量都有深刻的含义,不容随便更改。     阴阳是中医的根本,内经说“谨熟阴阳,勿与众谋”,还说水为阴火为阳,水火交而气化成。整个一部《伤寒杂病论》就是讲了两个字“气化”,六气之中寒气伤人最重,故置篇首,并以伤寒冠名,实际上伤寒的本意就是伤于六气之后气机升降出入失常而出现的各种病变。 整个人体是一部永动的蒸汽机,无论水火出现盈亏“汽化“就会停止,因此治病要先明阴阳。最佳的疾病分类就是六经,因为只有六经才能涵盖脏腑气血津液等等全部。六经明,阴阳分,百病难入侵 光生对大家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令肺咳(10:35:12) *素灵对大家说:肺有不适则咳(10:35:14) 光生对大家说:肺是清虚之所(10:35:22) *素灵对大家说:我现在就咳(10:35:56) 光生对大家说:不适:1.外邪所加(10:35:58) 光生对大家说:2.五脏六腑不调(10:36:45) 光生对大家说:肝经做咳,坑坑;心经做咳,扣扣(10:37:56) *素灵对大家说:3、本虚做咳(10:38:37) 光生对大家说:肺虚做咳(10:38:40) ★公告★本聊天室的主题是:09月07日 光生对大千说:老师我不知道(10:42:22) *师承好对大家说:肺主治节.本虚后不能顺利作主.?????(10:43:43) 光生对大家说:五脏六腑皆有神(10:45:08) 光生对大家说:都可看做一个人(10:45:17) 光生对大家说:人虚了,做咳,那是为什么(10:45:26) ☆天行健☆对*附中说:222(10:46:04) 阳子对大家说:我爸爸不在啊.(10:46:49) 阳子对大家说:我是帮他录音啊 他在工作.是我爸爸在学习中医(10:47:18) 光生对大家说:咳是肺的清理工作,气虚本来没什么好清理的,但主人忙着打扫(10:47:28) 光生对大家说:似乎不安(10:47:53) 光生对大家说:气虚则馁,气虚则陷(10:48:45) 光生对大家说:肺通过咳,镇一下(10:48:54) *素灵对大家说:气虚则馁则陷,通过咳振奋一下(10:48:55) 光生对大家说:两者加起来,更会通过咳嗽,一则振奋自己,二则去除病邪(10:50:25 对大家说:打针烧退咳嗽,是寒邪内侵的表现,此时咳嗽有力,如继续用寒凉镇咳的药组织肺的宣降,则会继续深入(10:52:17) 毛扁对大家说:时间长变哮喘(10:52:40) *附中对大家说:肺气虚,无力宣发由脾上输的水液,而产生咳(10:52:56 咳嗽用加减麻黄汤调气血的药 毛扁对大家说:正气复(10:54:39) *素灵对大家说:化痰止咳,止咳平喘都有问题(10:56:05) *好人好报(qwer1wyq)对大千说:治咳嗽用川贝,梨是否是错的?(10:57:36) 艺芯对大家说:病人来好像就是要求治他的咳嗽(10:58:21) 光生对大家说:干咳无痰,正气不胜邪(10:58:44) *素灵对大家说:我咳嗽就喝治风寒感冒的感冒清热冲剂(10:59:08) *素灵对大家说:我家以前常备念慈庵(10:59:37) 光生对大家说:我爱吃念慈庵(10:59:51) 艺芯对大家说:燥咳可以喝川贝(11:00:22) 光生对大家说:吃念慈庵起作用的,一般是???(11:01:25 对大家说:外感风邪的不要用润肺的(11:01:44) 光生对大家说:加宣散是可以的(11:01:48) 光生对大家说:慢性支气管炎的,一般都有内里不调的(11:02:09) 艺芯对大家说:宣散药可酌加润肺的药(11:02:18 对大家说:上班族久坐经常空咳,一定辩准了有无外感,没有不能用宣肺散寒的方式解决(11:02:37) 光生对大家说:很多可能是肝脾不调(11:02:46) 对大家说:我同事女就是那种长期咽炎,喉咙时常作嗯嗯状,偶尔轻轻咳嗽两声,无痰(11:03:01) 光生对大家说:但天凉一点她咳嗽就会多,偶尔有点痰(11:03:24) *好人好报(qwer1wyq)对大千说:我对象最近总是干咳(11:03:25) *素灵对大家说:秋天到了,咳嗽的多了(11:04:20) *素灵对大家说:我咳嗽都一个星期了(11:04:30) *素灵对大家说:嗓子痒(11:04:58) 光生对*素灵说:11(11:07:14) ☆天行健☆对大家说:11(11:07:15) *好人好报(qwer1wyq)对*素灵说:1(11:07:16) *附中对*素灵说:清热?(11:08:28) 光生对大家说:被凉风吹到了,为何要清热呢(11:09:48) 光生对大家说:全是辛药(11:10:04) 光生对大家说:哦(11:10:12) 光生对大千说:老师什么时候要往里走(11:10:42) 光生对大千说:往里走加当归(11:10:49) 艺芯对大千说:老师,小孩秋天老出鼻血怎么调理?(11:11:13) 光生对大千说:久咳入络,要加活血的药,当归川芎(11:11:14) *素灵对大家说:麻黄汤加黄芪(11:11:53) 光生对大千说:拔寨的药(11:11:55) *素灵对大家说:喝热水感觉舒服(11:12:05) 光生对大家说:一个受风一个受寒(11:12:29) 光生对大家说:可是(11:12:29) 光生对大家说:咳嗽(11:12:32) 对大家说:还吃了附子理中丸(11:13:04) 光生对大家说:寒热的咳嗽分法有问题(11:13:13 对大家说:那是现成的药丸(11:13:51) *素灵对大家说:好(11:13:56) 光生对大家说:舍麻黄用里中,舍近求远(11:13:59 对大家说:紫,道家专门用的一个颜色,形容周身精华之气内聚外放的表现 对大家说:紫,道家专门用的一个颜色,形容周身精华之气内聚外放的表现 PAGE 9
/
本文档为【学习中医并不难系列】,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