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再探敦煌遗书《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煎药及服药规律

再探敦煌遗书《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煎药及服药规律

2010-04-27 3页 pdf 311KB 45阅读

用户头像

is_337558

暂无简介

举报
再探敦煌遗书《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煎药及服药规律 中国中医药科技 2OO8年 7月第 l5卷第 4期 Ju1.2008 Vo1.15 No.4 · 315 · ·文献研究· 再探敦煌遗书《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煎药及服药规律 张永文 沈思钰 蔡 辉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南京军区中西医结合中心·南京 210002)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以下简称《法要》)是敦煌遗书中保 存较为完整并极具代表件的著作,绛学者多方砸考证与研究认为其 有较高的学术价值-1 J。《法要》叶1 :“商有圣相伊尹,依《神农本草 经》及《桐霸采药录》,撰《汤液经》三卷,其载方三...
再探敦煌遗书《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煎药及服药规律
中国中医药科技 2OO8年 7月第 l5卷第 4期 Ju1.2008 Vo1.15 No.4 · 315 · ·文献研究· 再探敦煌遗书《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煎药及服药规律 张永文 沈思钰 蔡 辉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南京军区中西医结合中心·南京 210002)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以下简称《法要》)是敦煌遗书中保 存较为完整并极具代表件的著作,绛学者多方砸考证与研究认为其 有较高的学术价值-1 J。《法要》叶1 :“商有圣相伊尹,依《神农本草 经》及《桐霸采药录》,撰《汤液经》三卷,其载方三百六十首”,“凡共 三百六十苗也 ,实万代医家之,苍生护命之大宝也。今检录常 情需用者六十首,备山中预防灾疚之用耳。”《法要》中共记载方剂六 十首,依据病邪的轻重、病势的急缓、病位的上下及病体的强弱等提 出的服药法度有急症顿服、随症时时服之、一 R再服、一 日三服及 日 三夜一等法。煎约法及服药法亦是方剂运用的一个重要环节,药物 配伍与剂型选择虽皆严密,若煎药法与服药法不当,则药亦无功,正 如徐大椿《医学源流论》中云:“病之愈不愈,不但方必中病,方虽中 病,而服之不得其法,则非特无功,1ii==『反存害,此不可不知也。”张仲 景《伤寒杂病论》中诸多方剂在《法要》中均有记载【3]。《汤液经法》 未能流传下来 ,故对于《法要》一书中有关煎药及服药规律的探讨有 助于研究《汤液经法》组方用药规律。兹参阅《法要》,对于其煎药服 约法度进行探讨,以冀为现代医家提供参考。 1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简介 《法要》在历代未见著录,原书为卷子本,藏于敦煌千佛洞,1900 年重见天口后西方列强伯希和盗运敦煌文物时选中此卷,幸被一装 车道士暗中留下,民圈初年售与河北省威县中医师张南先生.张氏 视为珍宝,殁后传与嫡孙张大昌中医师,世袭而藏,大昌先生屡用此 卷方约治病,均获良效,并将此=}5传于弟子,惜其原卷毁于文化大革 命。今存两种抄本,甲本乃张大昌的弟子之间转抄本 ,乙本乃张大 昌追忆而成。书中所载的内容在历代均无流传、无记载、无刊行 。 《法要》书名下加“梁华阳隐居陶弘景撰”,其成书年代大约在陶弘 景之后至隋庸之间。 2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服药法度 2.1 急症顿服 《法要》中记载顿服方剂共七首,小泻肝汤 ,治肝实。 两胁下痛,_枞实、芍约、牛姜 ,以清浆三升,煮取一升 ,顿服之;小泻心 汤,治心巾毕急痛,龙胆草、栀子、戎盐,以酢三升,煮取一升,顿服; 小泻脾汤,治脾气实,附子、干姜、炙甘草,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 服;小泻肾汤,治小便赤少,茯苓、甘草、黄芩,以水三升,煮收一升, 顿服;小腾蛇汤,治天行热病,腹满而喘,枳实、厚朴、甘草、芒硝,以 水六升,煮取二升许,顿服之;小泻心 (心包络)汤,治胸腹支满,黄 连、黄芩、大黄,以麻沸汤三升,渍一食顷,绞去滓,顿服。启喉以通 脾气:治过食难化之物,赤小豆、瓜蒂、咸豉,以水二升,煮豉,取一 升 ,内散一 t5,顿服,少顷当大吐则瘥。 以上七首方剂均煎一次,其中有六首煎取一升,顿服,分治肝 实、脾气实、胃气实、心中卒急痛等急症 ,其性为实,其势多急,急症 发病卒暴 ,变化多端,其势凶险,病情复杂,故急宜采用吐法等让邪, 以期邪去_F安,宜顿服。《法要》皆取“小”方,关于制订原则,《索问· 至真要大沦》 11云:“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一臣三优 五,制之小也 ; 君一臣三 儿 ,制之大也”,以.Iz七首方剂,药物组成皆在三至pq味 之问,药少 『『l=『力专,并取顿服,服后再根据病情变化『『li凋整用药,若 瘥。则止后服。 2、2 随证时时服之 《法要》·fi记载随证时时服之方剂共四首,大泻 心汤,治暴得心腹痛,龙胆草、栀子、占参、升麻、豉、戎盐,以酢六升 , 煮取-;rt ,服一丁l’,当大吐;大青龙汤,治天行表不解,发热而喘咳不 已者,麻黄、细辛、芍药、炙甘草、桂枝、五味子、半夏、干姜,以水一 斗,煮取三升,温服一升;大腾蛇汤,治天行热病 ,大腑闽结 ,枳实、厚 朴、甘草、大黄、葶苈、生姜、芒硝,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四升,温服二 升I/J、肯龙汤,治灭行发热恶寒 ,汗不出而喘,麻黄、杏仁、桂枝、炙甘 草 ,以水七升,煮取三升 ,温服八合,必令汗出彻身 ,不然恐邪不尽散 也 。 以上四首方剂,均煎一次 ,分治暴心腹痛及喘证等症,病性为 实 ,其势更急,其症更危 ,甚则“痛如刀刺”或“昏不识人”,时时危及 生命,故急用汗、吐、下等法以饮邪,多取”大”方,盖言其药味多用量 亦大,以治邪气盛的重剂,其药专,其效宏,先服适量,然后根据疗效 时时服之,如“瘥”则止后服,不效,则继服,直至得效。 2.3 一 日两服 《法要》中记载一 日两服方剂共十四首,大泻肝汤。 治头痛同赤,枳实、芍药、炙甘草、黄芩、大黄、生姜,以水五升,煮取 二升,温分再服;大泻心(心包络)汤,治心中怔忡不安,黄连、黄芩、 芍药、干姜、炙甘草、大黄,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温分再服;大泻脾 汤,治腹中胀满,附子、干姜、黄芩、大黄、芍药、炙甘草。以水五升,煮 取二升,温分再服;4c泻肺汤,治胸巾有痰涎,葶苈子、大黄、芍药、炙 甘草、黄芩、于姜,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日二服;大泻肾汤,治小便赤 少 ,茯苓 、甘草、大黄、黄芩、芍药、干姜,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日二 服;4c补心汤,治胸痹,栝蒌、薤白、半夏、枳实、厚朴、桂枝 ,以白哉浆 一 斗,煮取四升,每illS--升,日再服 ;dqtl,心汤,治胸痹不得卧。柄蒌、 薤白、半夏,以白截浆一斗,煮取四升,温服一升,日再服;小泻肺汤, 治咳喘 J 气,葶苈子、大黄、芍药,以水三升,煮取二升,温分再服;小 勾陈汤,治灭行热病,脾气不足,Id。草、干姜 、人参、大枣,以水五升。 煮取二升,温分再服;泻肝汤,救误用吐法,枳实、芍药、代赭石、旋覆 化、竹时’,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分再服;泻心汤,救误用清下,黄 连、黄芩、人参、炙甘草、干姜,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分再服;泻脾 汤,救误用冷寒,炮附子、十姜、麦冬、五味子、旋覆花,以水七升,煮 取一!升,温分再服;泻肺汤,救误用火法,葶苈子、大黄、生地黄、竹 叶、甘草,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分再服;泻肾汤,救误用汗法,茯 苓、甘草、桂枝、生姜、五昧子,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分再服。 以上十四首方剂亦取头煎 ,有八首方剂每服一升,五首方剂每 服一升半,皆口服二次 ,肋痈、胸痹、咳喘等症,其症亦重,其势亦急, 但较前顿服及随证服之等症又为轻,而五首治误治方,其人阴阳气 血奉虚,而误用汗、吐、下等法,致正气更虚,其人或“惊烦不宁”,或 “神识迷妄”,或“心中悸动”,虽虚其势亦急,故需一 H二服,以达到 祛邪扶j 恢复脏腑功能的目的。 2.4 一日三服 《法要》中记载一 日三服方剂共 卜r{:首,小补肝汤,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316 ·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08年 7月第 l5卷第 4期 Ju1.2008 v01.15№ .4 治心中恐疑,桂枝、干姜、五味子、大枣,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 升,El三服;小补心(心包络)汤,治血气虚少,代赭石、旋覆花、竹叶、 豉,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SI‘,口三服;小补脾汤,治饮食不消 化,人参、炙甘草、千姜、白术,以水八升,煮取 升,分i服,日:i服; 小补肺汤,治汗出口渴,少气不足以息,麦f J冬,五味子、旋覆花、细 辛,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每服一升,日三服;小补肾汤,治虚劳失精, 地黄、竹叶、甘草、泽泻,以水A.SI,煮取三丌,口三服;养生补盯汤, 治肝虚,蜀椒、挂心、韭fli-、芍药 、芒硝、胡麻油 ,以水五升,煮三升,温 分二服:调中补心汤,治心劳,旋覆花、栗子、葱叶、豉、栀子、人参,以 清洒阴升,水六升,煮取三升,温分三服;建巾补脾汤,治脾虚,炙甘 草、大枣、生姜、黄饴、桂枝、芍药,以水 七升,煮取三 ,温服一SI‘,口 尽之;宁气补肺汤,治肺虚,麦门冬、五味子、白截浆、芥子、旋覆花、 竹日f,以白敲浆共煮,取得升,温分服。固元补肾汤,治肾虚,王瓜 根、苦洒、炙甘草、碰白、下姜,以苦洒合外泉水五升煮之,取得三升, 每服一升,一日 之;大白虎汤,治天行热病,石膏 、麦门冬、炙甘草、 粳米、半夏、生姜、竹叶,以水一 斗二升,煮至六升 ,温服二升,日_二 服.,J、自虎汤,治天行热病,大汗出不止,石膏、知母、炙甘草、粳米, 以水一斗,煮取六升,温服二升,El三服;大勾陈汤,治天行热病,脾 气虚,甘草、人参 、半夏、生姜、黄芩 、黄连、大枣,以水一斗,煮取六 升,温服二升,El j!服;小朱鸟汤,治天行热病 ,心气不足,鸡子黄、阿 胶、黄连、黄芩、芍药,以水六升,取三升,温服七合,f={三服;小玄武 汤,治天行病,肾气不足,伏苓 、芍药、白术、干姜、附子,以水八升,煮 取三升,温服七合,口三服;小阴且汤,治天行病身热,下利者,黄芩、 芍药、生姜、炙甘草、大枣,以水 七升,煮取j升,温服~升,El三服; 小阳旦汤。治天行发热,自汗出而恶风,桂枝、芍药、生姜、炙甘草、大 枣,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大阴旦汤,治凡病头 目 眩晕,胸胁支痛,往来寒热方,柴胡、人参 、黄芩:生姜、炙甘草、芍药、 大枣、半夏,以水一:1-2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El三服。 《法要》中以一H三服者为最多,以上十七首方剂亦取头煎,有 十三首每服一升,而大小白虎汤每服二升,主天行热病,症见汀:出、 n渴、脉洪大等,盖血虚证津伤较甚,故取每服二升,一 日三服方剂 多治五脏虚证或天行热病,虚证气血津液耗伤明显,且『『=腑功能失调, 故一 H服药三次,而《法要》IfJ所提出的天行热病,当为外感疾病之 总称,其症邪气重而正气亦虚,其治当扶正与祛邪并用,以期邪去而 正自安,正复而邪 自去。 2.5 日三夜一服 《法要》中记载 日三夜一服方剂共八首,大补肝 汤,治肝气虚,桂心、于姜、五味子、旋覆花、代赭石、竹叶、大枣,以水 一 斗,煮取四升,温服一升,日三仪一服;大补心(心包络)汤,治心中 虚烦,代赭石、旋覆仡、竹叶、豉、人参、炙甘草、干姜,以水~斗,煮取 四升,温服一升,日j夜一服;大补牌汤,治脾气大疲,人参、炙甘草、 干姜、白术、麦门冬、五味子、旋覆花,以水一斗煮四升,温分四服,日 三仪一服;大补肺汤,治烦热汗出,少气不足以息,麦门冬 、五昧子、 旋覆花、细辛、地黄、竹叶、什苹,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分四服,口 j夜~服;大补肾汤,治精气虚少,地黄、竹111‘、甘草、泽泻、桂枝、干 姜、五昧子,以长流水r一斗,煮取四升,温分 服,H三服夜一服;大 幺武汤,治肾气虚疲,伏苓 、白术、附子、芍药、于姜、人参、炙甘草,以 水~ .,煮取四升,温服~升,口三夜一服;大阳旦汤,治凡病汗出不 止,气息慑慑,黄芪、人参、桂枝、生姜、炙甘草、芍药、大枣、饴,以水 一 斗,煮取四升,每服一升,H三夜一服;大朱鸟汤,治天行热病,更 下恶毒痢,鸡子黄、阿胶、黄连、萤芩 、芍药、人参、 :姜,以水一斗,点 至四升讫 ,每服~升,U三夜一服。 以上八首方剂取头煎 ,均每服一升 ,日一i夜一服,皆以“大”命 名,药物兰f{成皆在七昧以 f ,主治肝气虚、一 气虚、脾气虚、肺气虚及 肾气虚等五脏虚证,其症如“心中虚烦”、“脾气大疲”、“少气不足以 息”等皆言正气虚损甚,且虚损较前一El三服之证更为蕈。而其他方 剂如大阳旦汤主治正气虚而表未解,大朱鸟汤主治天行热症兼重下 恶毒痢,赢瘦如柴,皆为病 长,正气虚甚,故其治以补益扶正为主, 而服药除了H三外还加夜一服,以增强补益之效。 2.6 特殊服药法 《法要》中的特殊服药法有三首,小泻心(心包络) 汤,治胸腹支满,黄连 、黄芩、大黄,上三味,以麻沸汤三升 ,渍一食 顷,绞去滓 ,顿服;小阴旦汤,治天行病身热,下利者,黄芩、芍药、生 姜、炙甘草、大枣,以水 七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H三服,服汤已, 如人行三心里日t】,令病人啜白哉浆一器,以助药力 ,身热去,自愈利 自止也;小阳旦汤,治天行发热,自汗出而恶风,桂枝 、芍药、生姜、炙 甘草、大枣,以水七升,煮取j三升,温服一升,服已,即啜热粥饭一器 , 以助药力 ,稍稍令汗出,不可大汗流漓,大汗之则病 除也,若不汗 出,可随服之,取瘥止,日三服。 《法要》中提出的特殊服药法有麻沸汤绞服、药后啜白哉浆及药 后啜热粥法,麻沸汤渍服法狂《伤寒杂病论》中亦有记载,小阳旦汤 支为仲景之桂枝汤,仕枝汤其服药法较《法要》小阳旦汤更为周详, 可见张仲景诸多方药及服药法皆以《汤液经法》为基础,升在临床巾 不断地加以丰富和完善,而形成了“方书之祖”的《伤寒杂病论》。 3 结论 《法要》I{J所有方剂均只煎一次,然后分次或顿服。所有方剂皆 木提出具休煎药时间,而以最终煎取药量为度,陶弘景在《木草经集 注》中云:“煮汤,欲微火令小沸,其水数依方多少,大略二十两药,用 水一斗,煮取四升,以此为率。然则利汤欲生,少水而多取;补汤欲 熟,多水而少取”,同时陶氏又指出 古秤惟有铢两,而无分名。今则 以十黍为一铢,六铢为一分,四分成一两,十六两为一斤。虽有子谷 柜黍之制 ,从来均之已久,正尔依此用之。但卉秤 皆复,今南秤是 也。晋秤始后汉末以来,分~斤为二斤耳,一两为二两耳。金银丝 绵 ,并与药ln],无轻重矣。古方唯有仲景,而已涉今秤 ,若用古秤作 汤,则水多殊少,故知非复秤,悉用今者尔。”不论《法要》中所载“两” 是否为复秤(即一两为二两),用水一斗,煮取四升,煎药用水量与最 终取药量之比为2.5:I,考《法要》中煎药用水量与最终煎取量之比 为 2,5:1者 { 五首,2.3:1者七首,3:1者六首,2 7:1者六首,2:1者 五首,故共有三十九首方剂 用水最和最终煎取剂量之比在 2~3:I 之间,二升到三升水最终煎取一升这个 比率当为《法要》中煎药的基 奉规律,服药只取头煎及煎药用水量与最终取药量之比2~3:I亦可 为现代医家煎药服约提供参考。 《法要》中提出的服药频次以一 日三服为最多,《医砭》云:“古方 一 剂必分三服,一日服三次,并有日服三次、夜服三次者。盖药味入 口,即行于经络, 邪养正,性过即已,岂容问断?今人则每 日服~ 次,病久约暂,此~暴 寒之道也。又有寒热不得其宜, 暮不合其 时,或与饮食相杂,或服药时即劳动冒风,不惟无益,反能有害。至 于伤寒及外证、痘汪,病势一日屡变,今早用~剂,明晚更用一剂,中 I’ⅡJI.ⅡJ隔两昼一夜,经络已传 ,病势益增矣。”通过以上对《法要》方剂 的分析,若病势急重,病性实,多取顿服或随证时时服之 ;若病势稍 缓 ,病性为实,正气不虚或虽虚不甚 ,则一 日二服;若病性为虚 ,或虚 实错杂,则一口三服;若正气大虚,病性虚 ,病程长,则 口三夜~服。 《法要》中明确列出方剂名、药物组成及服药法度的方剂共有五 卜首,所有方剂均只取头煎,其中每服量有七合、一升、一升半及二 升, 中以每服一升者为最多,共有-三十六首,那么每服一升到底相 当于现代多少毫升呢?学者邱光明先生考证云H :流传至今最早的 带有铬文的量器是 1857年【 东胶县出土的子不子铜釜、陈纯铜釜和 左火铜铷 ,据铭文 ,知足齐国设置在火 L的量器,“东周以斛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08年 7月第 15卷第 4期 Ju1.2008 Vo1.15 No.4 · 3l7 · 和斗为单位,每斗约合 1950毫升”;“齐国以豆、 和、区、釜、钟为单 位,每釜约合 20580毫升;燕国以觳为单位 ,每觳约合 1766毫升;赵 围、韩围以斗为单位,每斗约合 1700和 1750毫Yl‘;魏围以斛、斗、益 为单位 ,每益约合 225毫升;秦闰以升、斗、斛为单位,每升约合 202 毫升。”“秦量器,多为椭圆形带单柄,器壁 都刻印(戳式印信)统一 度量衡诏书,单位容量为每升合 200毫升”,汉代“两 、合、升、斗、斛五 量之制大约建于秦”,“汉量器,以新莽所造标准器为代表,⋯⋯新莽 量器每升约 200毫升。东汉量器以大司农颁发的为标准器,⋯⋯单 位量值每升约 200毫升。”如今考占界一致认为秦汉四百多年问度量 衡制是统一而且相对稳定的,一斤约等于 250克,一两约等于 15.6 克,一升约等于200毫升,一等于 200毫升,从以上考古结果可 知 ,商及西周由于槲今过于卉远,其量器单位儿从考证,而各个朝代 量器虽单位不一,flI皆在 2000毫升左右, 以“斗”为量器单位最早 出现在东周,以“升”及“斗”为量器单位出现在秦代,那么商代伊尹 所著的《汤液经法》中为何以秦代的“斗”及“升”为量器单位呢,究其 根源,当为传抄者或校正者依据当时换算关系将其转换为当代的量 器单位,之后一直传抄至今,故《法要》中每服 1升当以秦国200毫升 为准,且每服 200毫升也比较符合实际,此亦可为现代医家指导患者 服药提供参考。 《汤液经法》中方剂均取头煎,每服剂量约相 于现代200毫升, 煎药用水 与最终取药量之比约在2~3:1之问,服药频次以每 H三服 为主,敞临床不仅要强调辨证论治,还应强调依据病邪的轻晕、病势 的急缓、病位的上下及病体的强弱等辨证服药,故《法要》中提出的 服药法度值得现代医家借鉴。 参考文献 1 丛各雨.敦煌巾医药全书.北京:巾医古籍出版社,1994:116. 2 张永文,郭郡浩,蔡辉 .敦煌遗书《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探究 .安 徽中医学院学报,2003,22(3):3. 3 张永文.以敦煌遗 l5《法要》探讨张仲景经方之源 .中国中医基础 医学杂志,2002,8(3):75. 4 邱光明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围古代度量衡器 .上海:中国大百 科 版社,1993: 659. (收稿:2007—10—15) 电针 与抗 生素联合 治疗急性盆腔 炎42例临床观察 陈 娟 宁维翱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广兴医院·杭州 310(}07)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2006—07~2008—02我院妇科住院 确诊为急性盆腔炎的患者,共 84例。按随机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 42例,年龄 23~43岁,平均 34.2岁;对照组 42例,年龄22~45岁,平 均 33.6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九显著性(P>O.05) 1.2 纳入标准 (1)妇科检查官体 痛,附件区压痛或官颈触痛明 显者,Ⅱ下腹疼痛婀显,或伴腰骶瘥坠感、尿频、尿痛等;(2)体温超 过38.5℃(口表);官颈脓件分泌物量多、异味;血白细胞均 ≥10 X lO9/L ,C反应蛋白升高,红细胞沉降率升高。(3)全部病例经 B超检 查均提示单或双侧附什区不同程度增厚,增宽或炎性包块,瓮腔积 液存在的表现。(4)排除异位妊娠、急性阑尾炎、卵巢囊肿蒂扭转等 其他妇科疾病;排除哺乳期及肝肾功能异常者。 1.3 中医症状积分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头孢地嗪 2g静脉滴注,2次 ,d,加奥硝唑 O.5g,2次,d,7d为 1个疗程。治疗组加用电针疗法,选 用 3o号 3寸毫针,选取太冲(双)、三阴交(双)、足三里(双)、气海、十 七椎等穴。穴化常规消毒,指切法后直刺进钊,进针后行提、插、捻、 转等手法,使患者所有穴位均处得气状态。得气后于太冲 一太冲、 气海 一十七椎及三阴交 一三阴交、足二望 一足三里等 4纽穴之问连 接 G680—2型电针仪(上海医疗器械高技术公司)。取疏密波形 ,调 整强度至患者能忍受为度,电针刺激叫问为3O分钟,1次/d,7天为 1 个疗程。2个疗程结束统计结果。统计方法:计数资料采用 7。检 验,计量资料采用 t检验。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根掘《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痊愈: 症状 、体征消失,血自细胞正常,血沉降至 20nun/h以下,秋分评为 0, 停药半年后九复发。显敬: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血白细胞正常,血 沉降低 60%,治疗后积分值 比治疗前降低 2/3以上。有效:症状、体 征好转,血白细胞 常,m沉降低 50%,治疗后积分值比治疗前降低 1/3以_J 。无效:症状、体征治疗后无改善。 3.2 结果 见表 1~2。 表 1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4-s,分) 与本纽疗前 比较 *P
/
本文档为【再探敦煌遗书《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煎药及服药规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