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塔尔斯基_奎因和_去引号_之图式_T_

塔尔斯基_奎因和_去引号_之图式_T_

2010-05-16 12页 pdf 296KB 34阅读

用户头像

is_074994

暂无简介

举报
塔尔斯基_奎因和_去引号_之图式_T_ 塔尔斯基、奎因和“去引号”之图式 (T ) 〔美〕 牟 博    1、目  标 大家都知道, 在塔尔斯基的语义真理论中, 有这样一个等值图式 (T ) : x 在L 中是真的, 当且仅当 p 。在塔尔斯基设法刻画我们关于真的前理论理解——“一个真理性的语句描述了 与其一致的事物”这一点上, 图式 (T ) 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然而, 在像奎因和收缩论者的某 些关于真的去引号的说明中, 塔尔斯基的语义图式 (T ) 则变成了“去引号”的图式, 它被假 定显示了甚至塔尔斯基都没有注意到的真理谓词的某些逻辑2句法作用。关于图式...
塔尔斯基_奎因和_去引号_之图式_T_
塔尔斯基、奎因和“去引号”之图式 (T ) 〔美〕 牟 博    1、目  标 大家都知道, 在塔尔斯基的语义真理论中, 有这样一个等值图式 (T ) : x 在L 中是真的, 当且仅当 p 。在塔尔斯基设法刻画我们关于真的前理论理解——“一个真理性的语句描述了 与其一致的事物”这一点上, 图式 (T ) 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然而, 在像奎因和收缩论者的某 些关于真的去引号的说明中, 塔尔斯基的语义图式 (T ) 则变成了“去引号”的图式, 它被假 定显示了甚至塔尔斯基都没有注意到的真理谓词的某些逻辑2句法作用。关于图式 (T ) , 到底 是塔尔斯基的说明错了还是去引号的说明错了? 构成语义图式 (T ) 和“去引号”的图式 (T ) 各自的直观基础是什么? 收缩论的去引号的概念能正确地抓住奎因的去引号的概念的要 旨吗? 这些问题, 正是我在本文将要研究的。 在本文, 我将对塔尔斯基关于 (T ) 的语义解释、奎因关于 (T ) 的“部分去引号”的解 释和收缩论者关于 (T ) 的“完全去引号”的解释三者之间作对比性的考察, 我将区分两种经 常被混淆的等值式: 关于真或“真的”的等值式 (T ) 和关于“真的”达的等值式 (M ) : (M ) : 对于任何一个人X 所理解的表达p , X 所作出的p 是真的这一断言的意思是 (对X 来说) 等同于他的断定p 之含义。 通过研究奎因是怎样刻画一个单个的真概念及其语言学表达的两种不同但又相关的使 用, 我将考察 (T ) 和 (M ) 分别表示的“真的”意义的两个不同方面。这样, 我试图说明如 下四点: 第一, (T ) 的去引号的解释建立在将 (T ) 和 (M ) 合为一谈的基础上; 第二, 这种 合成是不正当的和站不住脚的; 第三, 这种合成不仅与奎因刻画去引号特征时在修辞学和辩 证表述上的过度有关, 而且也导致了某些严重的理论上的失策; 第四, 虽然带有其修辞学和 辩证方式的修饰, 但是, 奎因的去引号的说明仍十分不同于收缩论的去引号的说明; 奎因的 两个中心论点一直被收缩论者所忽略, 这两个中心论点是: (1) 去引号预设符合; (2) 去引 号并不仅仅是为了逻辑2句法的目的, 作为一个语义提示物和断定者的方法, 它扮演着决定性 的角色。在下面, 首先, 我将讨论塔尔斯基的方法并详细说明其图式 (T ) 的要旨。其次, 我 将通过 (T ) 的双重解释、区分 (T ) 和 (M )、探究 (T ) 和 (M ) 分别表示的“真理谓 词”两个不同的意义, 对奎因关于塔尔斯基图式 (T ) 的去引号的解释给出一个批判性考察。 再次, 我要考察去引号的收缩论者是如何将奎因在这方面的见解发展成他们关于真理性的收 缩命题的, 从而说明他们不能从整体上把握奎因的观点。 2、塔尔斯基的方法和图式 (T ) 也许, 大多数人都能同意关于真理性的基本观点是如下的前理论的“符合式”理解: 一 个真语句或陈述对事物作出实事求是的描述。虽然看起来很朴素, 在日常的自然语言中, 这 个观点经常用如下没有争议和明确的条件句而被简单地表述为: 14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RL T 1) 如果雪是白的, 那么“雪是白的”是真的。 (RL T 2) 如果雪不是白的, 那么“雪是白的”就不是真的 (或是假的)。 (RL T 2′) “雪是白的”是真的, 当且仅当雪是白的。 我把上述条件句称为“日常成真条件句”。为了讨论的方便, (RL T 1) 和 (RL T 2′) 被合 二为一: 我称之为“日常成真条件等值式”或“日常语句”。我们关于真理性的前理论理解的 一个关键性特征就是: 一个语句, 比如说“雪是白的”, 是通过雪实际是白的这一成真条件而 成为真的, 而不管雪是白的这一点的本体论地位究竟如何。其成为真这一点并不是由认知者 所赋予的。这个特征被反映在公式 (RL T ) 左边的特征上: “‘雪是白的’是真的”的意思不 应被理解为“一个认识者 (通过加上真理谓词) 将真理性赋予“雪是白的”这一语句。而应 被理解为“‘雪是白的’是真的”。从这个意义上说, 我们日常的成真条件等值式是与认识者 赋予真理性这一点无关的, 或者说, 是非认识性的: 它并不包含说话者对“雪是白的”的某 些认识态度 (即是说, 将真或假归于一个语句)。另一个特征是: 如此的成真关系是一种非语 言学的关系, 就是说, 是语言项“雪是白的”和超语言项雪实际是白的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因 为语义学研究的是语言表达式和语言表达式所代表的超语言的对象之间的非语言性关系, 所 以, 我们的日常成真条件等值式自然也是语义的。从这一方面看, 在上述意义上, 我们的日常成 真条件等值式是处理非语言学的真的非认识的和语义的等值式。我们关于真理性的前理论理解的 上述两个特征构成了在日常语言中真理谓词之意义的“符合性”方面的两个中心观点。 塔尔斯基相信, 日常成真条件等值式, 与日常语言中的构造一起, 构成了我们关于真的前 理论理解的好的或者甚至是最好的非形式的刻画。换言之, 塔尔斯基认为, 在这一点上, 日常T 语 句比自然语言中的任何“哲学的”公式更好, 甚至比亚里士多德著名的公式都要更好。为了刻画我 们在一种没有语义悖论的一致的语言中关于真理的前理论理解, 塔尔斯基依照日常语言中日常 T 语句的 (RL T ) 模型, 建构了他的图式 (T ) , 塔尔斯基的图式 (T ) 是在一种恰当的一阶 语言中的日常 T 语句的概括的一个形式上的模型。他的图式 (T ) 如下: (T ) : x 在L 中是真的, 当且仅当 p 这里的“x”被为之定义真 ( t ru th) 语言L 中的任何语句的任何名称所代换, “p”被该语 句在L 的元语言M L 中的翻译所换。塔尔斯基相信, T 语句、图式 (T ) 中的那些实例, 与其 形成规则一起, 将能够刻画我们关于真的前理论理解的本质特征。塔尔斯基自然地考虑的关 于真理性定义的第一个候选者是一个列举式定义 (对一种有限的语言而言) , 其原因是: 它是 所有相关的 T 语句的合取。只有在考虑了一些技术上的困难之后, 塔尔斯基才转到了他的通 过“满足”而形成的递归定义。然后, 对于任何试图刻画我们关于真理性的前理论理解的定 义来说, 塔尔斯基提出了关于它的实质上恰当的原则, 即约定 T: 如果一个定义有下列 (逻 辑) 后承, 那么该定义就是一个关于真理性的恰当的定义, 这个 (逻辑) 后承是: 所有那些 图式 (T ) 的实例 (实例是这样形成的: 用一个真已为之定义的语句的结构地描述式名称代替 “x”, 并且用它们在M L 中的翻译代替“p”。) 在本文中, 我把那些实例称之为“相关的 T 语 句 (建立在‘是真的’这一谓词之上)”。 注意到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塔尔斯基也要求关于真理性的可接受定义必须是形式上正确 的, 虽然在这里为了某一目的, 我只集中讨论他关于实质上恰当的原则。为了对塔尔斯基的 语义真概念有一个完全的了解, 为了更清楚、精确地表述塔尔斯基的约定T , 下面我将给出约 定T 一个更形式的表述。在这一表述中, 塔尔斯基关于形式上正确的关键性要点将被显示。首 24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先, 让我们在真理论 (包含统辖谓词“是真的”的公理的一种理论) 与真定义 (一种双向条 件句“Π x”[x 是真的当且仅当⋯ ]) 之间作一区分。假定元语言M L 是语言L 的一个扩展, 它在所有常用的逻辑手段的基础上对每一个 i 增加引号〈Ωi〉, 且 P (x) 是M L 中的谓词。那 么, 对语言L 中的每一个语句 Ω, 我们称M L ——公式 P (〈Ω〉) ∴ Ω为相对于 P (x) 的“T 语句”。在这种情形下, 约定 T (同名的) : M L 中的一个元理论M T 恰恰在如下状况下: 是相对于L 的一个真理论, 在M L 中有一 个谓词 T r (x) 是如此地可定义的: 对于所有 Ω∈L , M L 3 T r (〈Ω〉) ∴ Ω。 现在, 假定M L 不是L 的一个扩展, 则要求有一个映射 : L ] M L , 它赋予L 中的每一个 语句 Ω的值为它在M L 中的一个翻译 I′(Ω) , 那么, 约定 T (翻译的) : 关于M L 中的一个元理论M T 恰恰在如下状况中: 是相对于翻译 I′的关于L 的一个真理 论, 在M L 中有一个谓词 T r (x) 是如此地可定义的: 对于所有 Ω∈L , M T 3 T r (〈Ω〉) ∴ I′(Ω) 为了满足通过逻辑规则而施加于定义的那些形式要求, 真定义可以通过M L 作为M T 内的一 个公理给出: 如果对于M L 中的某些 T r- 自由公式 7 (x) , M T 3 Π x (T r [x ] ∴ 7 [x ]) , 那么, 定 义Π x (T r [x ] ∴ 7 [x ]) 是在M L 中M T 内的一个真定义。 例如, 前面提到的列举式定义 (如果L 的语句的数量是有限的) , (即所有相关 T 语句的 合取) , 都需要被给出不同的但又在逻辑上等值的如下形式 (假定L 的语句都被列举为 {Ω1, ⋯, Ωn}, 并且是同名的状况) : LD: Π x (T r [x ] ∴ 〔 {x= 〈Ω1〉∧Ω1} ∨⋯∨ {x= 〈Ω1〉∧Ωn}〕) LD 连同 (或将之作为其逻辑的后承)。公理和以及用M L 中的L 的句法规则合在一起, 便蕴 涵了所有的 T 语句 T r (〈Ωi〉) ∴ Ωi。 塔尔斯基的约定 T 的目的是通过关于真理性的恰当定义与那些相关的 T 语句之间的强 逻辑联系, 而在这种定义与我们关于真理性的前理论理解之间确立一种本质的联系。在这种 方法中, 有趣和有意义的是: 塔尔斯基选取了一种直接的和最没有形而上学负担的方法, 其 目的是为了刻画我们对真理性的日常理解的本质特征。他在一种特定的状况下 (那些现实的 T 语句) , 用图式 (T ) 的形式直接概括了人们关于真理性的前理论理解的一般的和明白的表 述。塔尔斯基所给出的日常 T 语句是自然语言中我们关于真理性的前理论理解的最无可非议 的、最清楚明白的表述, 他关于真理性的概括存在于所有的日常的T 语句中普遍地或一般地 出现的那些概念元素中, 我认为, 塔尔斯基通过凭借 T 语句来刻画我们关于非语言的真理性 的前理论理解的方法是可行的, 其方向是正确的。 总而言之, 塔尔斯基的图式 (T ) , 具有下述几个相关要素: (1) 他的图式 (T ) 的直观基 础是我们关于非语言的真理性的前理论的“符合式”理解而不是别的; (2) (T ) 是基于对如 此一种理解的我们自然语言中最无可争议的表述——我们日常成真条件T 等值式; (3) 由于 我们的日常 T 等值式的非认识性的和语义的特征, 正如塔尔斯基所试图构建的并且它的实际 结构所显示的, 图式 (T ) 本质上是非认识性的和语义的。 34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3、对奎因在其关于真理性的去引号的说明中关于 (T ) 的双重特征解释的分析 在这一部分中, 首先, 我将对指出奎因关于在其去引号的说明中关于 (T ) 的双重特征解 释作出一个表述。其次, 通过识别其对 (T ) 和 (M ) 的混淆, 我将解释奎因为什么以及如何 通过其关于 (T ) 的双重特征的说明及其对修辞学的与辩证的强调, 而得出“真在于去引号 的”这一结论。再次, 我将讨论 (T ) 和 (M ) 这两个等值式的混淆是否是正当的。最后, 我 还要进一步讨论: 即使这种合成是不正当的, 那么, 它是否是无害的呢? 3·1 奎因关于 (T ) 的双重特征解释 虽然奎因认为他关于真的解释本质地是沿塔尔斯基的道路前进的, 但奎因确实给出了对 (T ) 的一个不同的解释。一方面, 奎因认为, (T ) 能刻画我们关于非语言的真理性之前理论 的“符合式”理解的中心意思, 他写道: ⋯⋯真将随现实而定, 而不是随语言而定; ⋯⋯只有现实使得一个语句是真的。正如塔 尔斯基已经告诉我们的, 语句“雪是白的”是真的, 当且仅当现实的雪确实是白的。 虽然如此, 但另一方面, 奎因也认为 (T ) 确切地表达了语言上的真理谓词的“取消力”, 即去引号的使用或“去引号之方法”。他说: ⋯⋯我们总是看到如何通过不诉诸命题而只上升一步将真理性归于语句来表达所希望的 那种一般性。这种对语言学参照面的上升只是从世界上的暂时退却, ⋯⋯真理谓词是一种信 号, 它提示我们, 虽然在技术上上升到谈论语句, 但我们的关注所在仍在世界上。这种真理 谓词的取消力在塔尔斯基的范例中是很清楚的: “雪是白的”是真的当且仅当雪是白的。 引号的使用在谈论词和谈论雪之间造成区别。引号所引的是一个包含雪的一个名称即 “雪”的语句的名称。我们通过要求语句是真的来要求雪是白的。真理谓词是一个去引号的手 段。我们可以通过仅仅说出它来肯定一个单个的语句, 而不需要引号或真理谓词的帮助; 但 是, 如果我们想肯定某些我们只能通过谈论语句来划界的无限多的语句, 那么, 真理谓词就 有用了。当我们为了某些概括而求助于语义上升时, 我们需要它来恢复对客观对象的指称。 所以, 我把奎因对 (T ) 的解释称之为“双重特征的解释”, 因为它赋予 (T ) 两个不同的 特征或功能。奎因的贡献就在于: 他用了我们关于真理谓词去引号的使用的前理论理解。并 且说明了这种用法的重要作用。但是, 它也留下了一些有趣的问题: 语言上的真理谓词的这 一“去引号”的用法被 (T ) 本质上是由 (T ) 来刻画的吗? 他关于 (T ) 的双重特征解释会 造成什么样的哲学后果? 让我们对奎因关于 (T ) 的双重特征解释再作进一步考察吧。 确实, 在提出其关于真理性的正面观点之前, 奎因常常批评真理符合论。但要注意的是, 奎因所批评的并非符合论的核心思想, 而是符合论的不同传统上的表述理论形式。当作出其 批评时, 奎因总是十分小心地说他所批评的是那种试图“为了刻画符合而用补充抽象对象 (比如事实) 来弥补实在之不足的”、“迄今为止给出的”那种符合论。然而, 奎因从不迟疑地 承诺“相对于符合真理论的潜在有效性”或“被符合论所暗示的”有效性。符合论的核心思 想或者它的潜在有效性, 正如奎因所看到的, 是一个语句的“真理性在于世界的存在状况如 同该语句所说”。对奎因来说, 如此理解的最好表述就是由下述句子所例示的塔尔斯基的图式 (T ) 那样的例子: (T S) “雪是白的”是真的当且仅当雪是白的。 相反, 奎因不喜欢那种看起来像 (T S) 但又带有形而上学负担的表述, 比如: 44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雪是白的”是真的当且仅当这是一个事实: 雪是白的。 这个表述包含一个假定了貌似有理的事实的含混短语“这是一个事实”, 虽然如此, 但是, 现在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 奎因在坚持真理性在于符合这一点上是毫不犹豫的。 然而, 这里也出现了一些看来伤脑筋的事情: 奎因却提出真理性在于去引号。在要求塔 尔斯基的 T 2双向条件句刻画关于真理符合论的潜在有效性之后, 奎因马上提出了另一个等值 式 (M 1) : (M 1) : 将真归于一个语句“雪是白的”也就是将白归于雪。 看来, 他只是把 (M 1) 看成是对 (T ) 的一个实例 (T S) 的另一种说法。所以, 奎因评 论说“符合就是如此”。但是, 奎因进一步提出: “赋予真在于引号的消去, 真在于去引号。” 奎因所谓的“去引号”的确切意思是什么呢? 奎因承诺了两个不同的真理性概念——符合真 和去引号的真吗? 或者, 那些看起来十分不同的关于真理性的观点, 实际上显示了在其为了 识别和显示两个相关但又不同的主题而作的关于单一的真理性概念的说明中的修辞的和辩证 的强调方式吗? 如果是这样的话, 那么, 是什么使得奎因从前面已经提到的关于真理的“符 合式”的前提跳跃到了“去引号”之结论呢? 或者, 用奎因自己的话说, 是怎样“从符合论 衰落到去引号论”的呢? 下面, 我试图通过考察如下三个问题来研究上述问题: (1) 符合和 去引号是否构成了 (T ) 的双重特征或者它们事实上是被两个不同的等值命题 (T ) 和 (M ) 来 刻画的吗? (2) (T ) 和 (M ) 的合成是正当的吗? (3) (T ) 和 (M ) 的合成是无害的吗? 3·2  (T ) 的双重特征或两个不同的等值命题 我相信, 等值式 (M 1) 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奎因思想轮廓的线索。要注意的是, 照字 义来说, 等值式 (M 1) 是含混的。当 (M 1) 中的“归于”不被看作是由一个认识所完成的一 种认识上的行动时, (M 1) 可能被认为是 (T S) 的另一种说法。换言之, (M 1) 可以被读作 “〔相对于 (T S) 的右边〕将白归于雪”。虽然如此, 但是我认为, 根据奎因原文的语境, (M 1) 需要被读作: (M 2) : (对于一个认识来说) 将真归于语句“雪是白的”(通过加上一个真理谓词) 也就 是 (直接) 将白归于雪。 (M 2) 实际上是下述日常真理谓词的话语等值式的另一种大众化说法, 比如: (M 3) : 某人 (即一个认识者) 所作出的“雪是白的”是真的这一断言之含义等同于他的 话语“雪是白的”之含义。 这也表述了下面我将要说明的我们关于日常真理谓词的去引号用法的前理论理解。如此 的理解通过下述的等值命题被更准确地表达其特征: (M ) : 对于某人X 所理解的任何一个话语p , X 所作出的p 是真的这一断言之含义 (对X 来说) 与X 的论断 p (带有论断力地说出该语句) 的意思是同样的。 在这里, “p”是由某种语言中的任一语句的引号名称来全称例示的。事实上, 显示奎因 所说的真理谓词的“去引号”使用的不是 (T ) 而是 (M ) ; 至于 (T ) , 作为 T 语句的一个图 式, 它处理的是其已在上一部分指出来的“真的”这一谓词的“符号式”基本意义, (M ) 所 处理的则是真理谓词的去引号的意义, 它由下面两部分组成。 (É ) 如果一个语句通过其结构地描述的名称而被明白地给出, 那么, 当我们通过一个语 句而诉说某事物时, 在大多数情况下, 我们相信并且认为它真而不是仅仅表达一个没有承认 其真的思想。这也就是说, 它包括了一种认识性态度, 即我们断定该语句。正如弗雷格所分 54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析的, 当通过说出其结构地描述的名称 (例如“雪是白的”) 而明白地给出一个语句时, 我们 就能通过带有论断力地说出该语句而不使用真理谓词而形成一个该语句的断定。奎因也说 “ (在这种状况下) 当归于一个给定的语句时, 真理谓词是多余的; 你完全可以只说出该语 句”。这也就是关于真理谓词的去引号使用 (去引号意义) 的“多余性方面”, 真理谓词在这 种语境下被认为是多余的。 (Ê ) 如果一个语句没有被明白地给出, 那么, 当一个语句 S 没有被明白地给出, 而是通 过一些非显示性的或非结构地描述性的名称给出时 (比如“塔尔斯基所偏爱的语句”这样的 名称) , 对语句 S 的直接的断定就不能通过只说出这一名称而被简单地实现: “因为只有当语 句所要断定的 S 的涵义 (sen se) 或思想被断定”已得到了明白的表述时, 断定力量才发挥其 作用。在这里, 真理谓词发挥如下作用: 当它加在一个名称上时, 它发扬一种通过语义上升 来谈论 S, 从而恢复完全句之结构的句法作用, 作为一种取消语义上升的功能或消去语言学参 照的方法——去引号, 以便X 断定 S 或断定世界与所说的一样。这是真理谓词的去引号或 “去引号”。奎因的重要贡献就在于在其去引号的用法的基本方面的使用中识别和显示了真理 谓词的双重身份。 在这一途径下, 表示真理谓词的去引号用法的两方面特征是 (M ) 而非 (T )。这一点从 前述的奎因 (M ) 和 (T ) 仍用合成的引文也不难看出。下面这一点是很明确的: 奎因将 (M ) 和 (T ) 合成, 使得他十分自然地从在 (T ) 中所刻画的关于真理性“符合式”的理解, 转到了在同样的 (T ) 中所刻画的他关于真理性的“去引号”的结论。看来, 这也是“符合论 衰落为去引号论”的一个原因。在这一点上, 我们还将有两个问题要提出: (1) 如此的合成 是有恰当理由的吗? (2) 即使如此的合成不是正当的, 它是简单无害的吗? 换言之, 为什么 我们不能只同奎因关于 (T ) 的双重特征解释和平共处呢? 3·3 两个等值命题的合成是正当的吗? 让我们首先回答 (T ) 和 (M ) 的合成是否是正当的这一问题。有三个理由说明 (T ) 和 (M ) 的合成不是有恰当理由的。 首先, 虽然 (M ) 的两边都传递了同样的信息, 但 (T ) 的两边传递的却是本质上不同的 信息: 在一边需要了解的概念在另一边不一定需要了解, 比如下述T 语句:“塔尔斯基偏爱的 语句是真的当且仅当雪是白的”(令“塔尔斯基偏爱的语句”是“雪是白的”的一个名称)。一 方面, 要理解这个语句的右边, 我们就必须了解被诸如“雪”和“是白的”之类词项所包含 的概念, 而要理解该语句的左边, 我们则不需要了解这些。另一方面, 为了理解其左边, 我 们必须了解“是真的”的意思, 而要理解其右边, 则不需要了解它。因此, 一般地说, (T ) 的 两边并不是简单地同义的。 (T ) 的一边并非“只是说”另一边说过的东西, 相反, (M ) 的一 边则“只是说”另一边说过的东西。 其次, 这两个等值式建立在人们关于真或“真的”不同的直觉理解的基础上, 它们谈论 的是不同的事物, 它们有不同的特征。正如在最后一部分所讨论的, (T ) 是一个非认识性的 语义命题; (T ) 基于我们关于非语言的真理性的前理论的“符合式”理解, 并且仿照了我们 关于日常成真条件 T 语句。相反, (M ) 是一个认识性的语用命题, 它基于我们关于上述真理 谓词的两方面去引号用法的前理论理解。因为我们关于“真的”的去引号使用的前理论理解 包含了X 对被加上了“真的”的语句的认识性态度, 所以, (M ) 本质上是认识性的。由于如 此的理解要涉及语词“真的”的位置以及认知者的认识意向, 所以, (M ) 本质地也是语用的。 64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因此, (M ) 是一个认识性的和语用的等值命题。 再次, 虽然 (T ) 和 (M ) 这两个等值命题都可以被认为表示了真理谓词的意义的特征, 但它们具体说明的是“真”的意义的不同方面。日常的 T 语句和它们在形式语言中的副本所 表示的特征是语词“真的”的措辞意义: 一个真值载体的真在于它的“符合”或与现实一致。 这一意义是基于我们关于真值载体的非语言学的关系性质 (即所谓“非语言性的真”或“非 语言性的真理性”) 的前理论理解上。然而, 另一方面, (M ) 所表示的特征是在“真的”话语 情境下“真理谓词”去引号意义, 这也就是奎因所指的“真理谓词”的“去引号”的用法。 在这一点上, 人们自然会提出“真理谓词”的意义的两个方面之间的关系这一问题。在 考察了前述的关于“真理谓词”的去引号使用的多余性方面论和去引号论两部分之后, 我们 将看到, 这两个部分都在下列意义上预设了其言辞的意义: (1) 关于“真理谓词”的去引号 使用的多余性方面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真理谓词”的言辞的“符合”意义 (说一种说法是 真的的意思是世界与所说的是一样的) 确切地说, 就是通过带有断定力的表达如此的说法所 断定的; 因此, 真理谓词是多余的。 (2) 去引号的观点包括句法和语义两个方面, 后者是消 解语义上升作用的一种方法, 它允许语句的说出者增加“真理谓词”以要求世界与语句所说 的一样。所以, 事实上, “真理谓词”的意义的“去引号”方面显示出是对现实的使用中其基 本言辞的“符合式”意义的公开申明; 换言之, 前者预设了后者。从真理谓词存在的理由这 一观点来看, 我们关于像 (M 2) 那样的日常真理谓词话语等值式或其精炼化 (M ) 都预设了 我们关于非语言的真理性的前理论的“符合论”理解。事实上, 虽然奎因将 (T ) 和 (M ) 进 行了合成, 但他也通过他在前面所提到的去引号的使用中对真理谓词的双重作用的说明, 指 出了真理谓词的两方面意义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其修辞上的辩证表述, 比如“真在于去引 号”, 奎因确实试图提醒人们: 必须在上述 (1) 和 (2) 所表示的方式下同时记住这两个相关 但又不同的方面。虽然如此, 但是, 正如我将要说明的, 不知什么原因, 他对 (T ) 和 (M ) 的合成导致了在该方面的辩证过度。 人们可能会反对说: 当对真理谓词作出的去引号使用时, 我们不需要预设我们关于真理 性的前理论“符合式”理解; 我们可以仅仅把它看作是一种恢复一个完全句结构的方便手段。 这种反对观点似乎是有道理的, 但是, 它恰好是我增加“从真理谓词的存在理由观点来看”这 一修正的理由。如果仅仅只是想作为一个纯粹的句法工具而使用的话, 那人们也可以使用其他一些 谓词; 人们在这种状况下使用真理谓词的理由并不构成真理谓词存在的理由。有人可能还会反对 说: 这个纯粹的句法上的理由的确构成真理谓词存在的理由, 因为它恰恰是我们在那些状况下对真 理谓词的使用习惯。虽然如此, 但是, 当人们试图得到任何关于真理谓词的存在理由时, 我们就必 须透过使用习惯的表面现象去发现使用习惯背后的真正的东西。因为上述原因, 我们发现支持使用 习惯后面的东西: 它就是我们关于非语言的真理性的前理论的“符合式”理解, 或者是我们关于日 常真理谓词的基本的言辞意义, 正是它支持了如此的使用习惯。 总之, 鉴于上面所讲的三个理由, 我认为 (T ) 和 (M ) 的合成既不是有恰当理由的, 也 不是合理的。 3·4 这种合成是无害的吗? 现在, 让我们回到在前面的 3·1 部分的后面所提出的第三个问题: 即使 (T ) 和 (M ) 的 合成是不正当的, 如此的合成是无害的吗? 或者, 我们能够与奎因关于 (T ) 的双重特征的解 释和平共处吗? 事实上, 我认为, 我上面关于这种合成是不正当的三个理由就已经给出了对 74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这个问题的否定回答: (T ) 和 (M ) 的合成并不是无害的。之所以说并不是无害的, 一则是 它们显示了 (T ) 和 (M ) 之间的区别并不是表面的而是深层次的, 二则它们表明了它们的合 成将导致某些关于真的严重的概念上的混乱和不正确的哲学结论。就我看来, 我们可能将在 下面两个方面发现一些相反的哲学结论: 对奎因自己去引号说明的损害和对那些作为结果的 要求被奎因在其关于真的去引号的说明中的洞察力所鼓动的收缩论者的相反的蕴含。在这里, 我先说明前一种状况, 在下一部分, 我再说明后一种状况。 在我看来, 被关于奎因自己去引号的说明的 (T ) 和 (M ) 的合成所引起的损害主要是如 下这些。首先, 这一合成直接导致了在奎因的诸如“真是去引号的”和“从符合论衰落为去 引号论”等说明中的某些看起来十分模糊和使人误入歧途的观点。一方面, 当评价这些观点 时, 我们需要考虑奎因对真的非语言学的符合论的承诺, 他关于“真的”的意义的两个方面 之间的本质联系的强调以及他在其中形成那些观点的语境; 所以, 我们有理由把它们看作在 其关于一个单个的真的符合论概念如何与它的语言学表达的两个不同但又相关的使用相协调 的解释中的修辞学的和辩证的方式。然而, 在如此的修辞学的和辩证的方式下, 奎因实际上 利用了 (T ) 和 (M ) 的合成去显示他的观点。但是, 如此的合成导致了他的辩证的过度。事 实上, 奎因的合成本身就将被 (T ) 表示特征的“真的”的意义的去引号方面的、本质的、概 念上的区别弄模糊了; 所以, 这种合成导致了符合论向去引号论的衰落。实际上, 考虑 (T ) 和 (M ) 之间的区别以及它们的不同点, 我们可以把奎因的那句修辞学格言“真是去引号的” 的要点可论证地、更清楚地、重新系统地阐述为: 通过使用真理谓词而成的对真的“符合 论”的归因而并非真本身是去引号的。 其次, 通过 (M ) 同 (T ) 的合成及其关于 (T ) 的双重特征的解释, 奎因实际上提出了 (T ) 的模糊性。然而, 我们关于现实的 T 2语句与其在第一部分已说明的构造规则一起, 是我 们关于非语言学的真的前理论理解的适当而清楚的表述, 如此的关于 (T ) 的双重特征的解释 看来并非是使人信服的。 再次, 还有一个更加相反的结论。要注意的是, 正如前面已讨论过的, 奎因也强调“真 的”的去引号使用的语义的角色, 这一角色与我们关于真的前理论的“符合论”理解是一致 的。在这种途径下, 事实上, 这一合成对奎因自己的去引号的说明的伤害, 比起对作为结果 的收缩论的去引号说明要少。虽然如此, 但是, 奎因必须付出并且也已经付出了一些代价: 可 能与他的意图最相矛盾, 他对 (T ) 和 (M ) 的合成导致了对他的去引号说明的中心观点的一 些严重的误解。关于这一点, 我们将在下一部分再讨论。 总之, 我认为, 奎因关于真的去引号的说明的主要贡献包括两个方面。首先, 除了我们 关于非语言学的真的前理论的“符合论”理解, 或“真的”的意义的言辞的“符合论”方面 以外, 奎因还集中讨论了我们关于“真的”的去引号使用的前理论理解或其意义的去引号方 面, 同时, 奎因还对这种使用所起的重要作用给出了一个正确说明。奎因由此强调单一的真 理概念及其语言表达的两种不同而又相关的使用。其次, 通过诸如“真在于去引号”这种修 辞上的辩证表述而加以强调真理谓词之意义的两个方面的内在联系, 奎因实际上提醒我们: “真理谓词”的意义的两个方面必须被共同地保持, 在形成真理谓词的去引号的使用中不能放 松对“世界上的眼睛”的观察。然而, 另一方面, 奎因的论题也表明了其辩证的过度或他将 自己的方法归因于他对 (T ) 和 (M ) 的合成的失败, 根据前面的分析, 这种合成分别处理了 “真理谓词”的意义的两个方面。奎因对 (M ) 的特有的“去引号”特性的贡献, 导致了塔尔 84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斯基体系的真2条件图式 (T ) 部分地变成了一个“去引号”的图式。在这一方式下, (T ) 和 (M ) 的关键的区别被弄模糊了, 非语言学的真的“符合论”的核心思想“衰落成了去引号 论”。这样, 奎因在其关于真的去引号的说明中的修辞学方式就导致了对去引号之概念的一些 误解。换言之, 奎因这种方法的失败, 在某种程度上也导致了在这一点上跟随其方法的某些 收缩论者的失误。因此, 对于奎因要求激励收缩论的去引号说明这一点, 我们并不感到惊奇; 正如我将要在下面说明的, 在后来的进一步发展中, 奎因对图式 (T ) 的部分去引号的解释变 成了图式 (T ) 的完全去引号的解释。 4、收缩的去引号的说明与“去引号”之图式 在奎因的说明中, 如果塔尔斯基体系的语义图式 (T ) 被认为是一个语义2句法图式或只 是一个“部分去引号”的图式的话, 那么, 在我将要说明的收缩的去引号的解释中 (T ) 就变 成了一个纯粹的逻辑2句法图式或一个“完全去引号”的图式。关于真的收缩的去引号的说明, 作为收缩论在当代的一个变体, 被认为直接地吸取了奎因的去引号概念的灵气——它从奎因 关于去引号的说明来标志自己的理论认同。 在继续讨论之前, 让我们首先就收缩论说几句。“收缩论”或“关于真的收缩处理”这一 概念一般被用来粗略地涵盖这些同一家族的理论: 那些被认为共有同样的中心思想但又力主 各种各样的观点并贴上各种各样标签的理论。这些观点共有这样一个思想: 真理谓词对语境 的语义内容并没有什么贡献, 它只是作为一个谓词出现: 说一个语句是真的也就是断定它, 除 此之外没有别的。收缩论在当代的不同变体还增加了这样一个思想: 真这一谓词的存在的理 由仅仅是与其逻辑2句法的功能相一致的, 即恢复语句结构或表达某些概括, 把它赋予我们不 能明确地展示其内容的语句的名称 (比如在语句“约翰所说的每一件事都是真的”中)。根据 收缩论的观点, 任何对真理性作出额外刻划的哲学观点都是关于真的说明或实体化。收缩论 者的观点或者关于真的收缩命题是: 真不是实体的。关于真的收缩的说明典型地包含两个部 分: 第一部分是关于真理谓词的意义和功能的一个语言学描述或分析, 第二部分则是从这种 描述和分析中得到的关于真理性质的哲学结论。这里所讨论的收缩论的去引号的说明的一个 特性是: 它首先形成了奎因关于普通语言中真理谓词的去引号使用的语言学描述和分析的使 用。那么, 由于误解了奎因的说明或者没有掌握奎因关于去引号使用的语义观点的方法, 收缩论 的说明试图通过在下述意义上给出图式 (T ) 的一个“完全去引号”的解释导出其关于真的哲学上 的收缩论命题: (T ) 所处理的只是被认为与我们关于真的前理论的“符合论”理解没有必然联系 的真理谓词的去引号的使用, 并且前者并不预设后者但与其他事物一起, 产生了后者。 为收缩论的中心思想而进行的关于收缩的去引号的说明的典型论证, 就是我称之为“纯 粹逻辑方法的论证”, 我之所以这么称呼它, 是因为这种论证建立在这样一个要求的基础上: 真理谓词纯粹只是作为一个逻辑语形工具而起作用。 为了为关于真的收缩论命题辩护, 所有的收缩论者都典型地将他们的论据建立在一个我 们的语言中关于“真理谓词”的看起来直观的言语行为的等值定理 (E) 的基础上: (E) : 说一个语句是真的就等于使用那个语句。 在当今的收缩论者的文献中, 类似 (E) 这样的直观的等值式经常被通过塔尔斯基体系的 等值式来具体说明: (T ) : x 是在L 中真的, 当且仅当 p 或 94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T P) 命题“p 是真的”当且仅当 p 正如前面所说的, 收缩论者试图通过他们对被要求通过 (T ) 显示的真理谓词的使用的语言学 观察和分析来为其关于真的收缩论命题辩护, PLD 论证就是围绕这一线索的一个典型的论 证。 PLD 论证是建立在对“真理命题”的逻辑2句法功能的如下语言学观察和分析基础上的: 在我们的自然语言中, 真理谓词经常被用来恢复一个语句的结构或表示某些概括。让我们来 看一看一种有代表性的收缩论解释 (1·1a) 到 (1·1d) , 它将解释真理谓词是怎样扮演一个 逻辑角色的, 它是一位重要的收缩论者在其著作中提出的。要注意的是, 从 (1·1a) 到 (1· 1d) 的关于收缩论分析的中心论点既不是要论证一阶对象性量化比替换性量化更自然, 也不 是要论证我们不能在普通语言中消去真理谓词; 它都认为是当然的。它的要点就是提供一个 关于日常语言中真理谓词的存在理由的解释; 即说明为什么在我们的日常语言中真理谓词能 够被消去以及它是怎样扮演其逻辑角色的。 现在, 假定: 你相信爱因斯坦关于物理学的断言。并且假定, 你并不知道爱因斯坦关于物理 学的最后断言是: 量子力学是错误的。那么, 确切地说, 在其关于物理学的最后断言中, 究竟哪一 个命题变成了你的信念的合适对象呢? 看来, 我们需要某些与无限的合取相等的东西: (1·1a) : 如果爱因斯坦说的是“没有事物跑得比光快”, 那么, 就没有事物跑得比光快, 并且, 如果他说的是“量子力学是错误的”, 那么, 量子力学就是错误的, ⋯⋯等等。然而, 如果你想断定所有那些合取支, 那么, 你就必须确定带有变项的代换的语句的数量。但是, 看 来上面的无限的合取并不能使用普通的全称量词“每一个”来概括, 这种方法是对语句变项 之上的概括: 对于每一个命题 x 而言, 如果爱因斯坦说的= x, 那么 x 。 在英语中, 量化最自然地被构成为一阶的和对象性的。但是, 通过“真的”的帮助, 我们可 以用一阶的、对象性的量化表达无限的合取。根据去引号的收缩论的观点, 在等值式 (T ) 的 基础上, 最初的合取式 (1·1a) 可以被重新阐述为: (1·1b) : 如果爱因斯坦说的是“没有事物跑得比光快”, 那么“没有事物跑得比光快”就 是真的, 并且, 如果他说的是“量子力学是错误的”, 那么“量子力学是错误的”就是真的, ⋯⋯等等。 它又可以通过使用关于对象之上的概括的普通的全称量词“每一个”而被概括为: (1·1c) : 对于每一个对象 x, 如果爱因斯坦所说的= x, 那么 x 就是真的。 或者, 可以更通俗地表达为: (1·1d) : 爱因斯坦所说的都是真的。 上面关于收缩论的分析, 是想解释为什么在日常语言中真理谓词不能被消去以及它是如 何扮演其逻辑角色的。真理谓词的逻辑2句法的功能可以被叫做“命名”。现在, 在“真理谓 词”的逻辑2句法功能的语言学分析的基础上, 去引号的收缩论者更进一步要求: 首先,“真理 谓词只是为了某些逻辑的需要而存在”; 这也就是说, “真理谓词”的存在理由与其纯粹的逻 辑功能是一致的; 其次, (T ) 仅仅只是显示这一功能是如何实现的。那么, 为了建立关于真 理性的收缩论命题, 他们主张下面这种方式: (1·1) : (从上面的语言学分析看) (T ) 仅仅显示了真理谓词是如何扮演其逻辑角色的。 (1·2) : (自明之理) 我们关于真理性的基本的前理论理解是由 (T ) 表示其特征的。 05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1·3) : 〔从 (1·1) 和 (1·2)〕真仅仅与真理谓词的逻辑2句法功能相一致; 除了“真 理谓词”的某些逻辑2句法角色之外, 真这一概念并不扮演任何解释的角色。 (1·4) : 〔从 (1·3)〕关于真的收缩论命题: 真不是实质性的。 就我看来, 在 PLD 论证中, 去引号的收缩论者对我们语言学实践中真理谓词的去引号使 用的逻辑2句法角色作了一个很好的分析。但是, 首先, 他们没有通过PLD 论证证明他们哲学 上的关于真的收缩论命题的正当性。其次, 他们并没有把握奎因关于去引号的语义观点的方 法, 他们并没有公平对待“真的”的去引号使用的语义作用。 现在, 让我们来看看 PLD 论证什么地方有问题。如果我在最后一部分的分析是正确的话, 那么, 在前述的我们语言学实践中“真理谓词”的重要的逻辑2句法功能就是通过 (M ) 而非 ( T ) 表示其特征的。然而, 在 PLD 论证中, (M ) 的特性被错误地归于 (T ) , 这样, (1· 1b) 与 (1·1a) 所说的就不是同一件事了, 因为, 正如在 3·3 部分已经说明的, (T ) 的两 边并没有传递同样的信息。实际上, 在这一语境下, 去引号的收缩论者通过在从 (1·1a) 到 (1·1b) 的子论证中明确地回复到 (M ) 而不是 (T ) , 可以并且也将避免这一陷阱。在所考 虑的语境下, (1·1a) 的任何合取支本质地包括了行动者 x 的认识态度; 要注意的是, (1· 1a) 被假定表达的是行动者关于爱因斯坦有关其物理学的最后主张的信念。在这种方法下, 例 如, 合取支“如果爱因斯坦说的是‘没有事物跑得比光快’, 那么, 就没有事物跑得比光快”, 事实上就需要表述为“如果爱因斯坦说的是‘没有事物跑得比光快’, 那么‘没有事物跑得比 光快’将是 x 所作的一个断定”。所以, 合适的是 (M ) 而非 (T )。在这一途径下, 如果 (1 ·1a) 通过诉诸 (M ) 而被表述为 (1·1b) , 那么, (1·1b) 的意思就是与 (1·1a) 相同的。 虽然如此, 但是, 在那种状况下, 去引号的收缩论者就将赢得局部战斗而失去整体战役, 因 为, (1·1) 将变成定理 (1·1) 3 , (1·1) 3 的内容是: (M ) 而非 (T ) 恰恰显示了“真理谓 词”是怎样扮演其逻辑角色的。然而, 从 (1·1) 3 和 (1·2) 并不能推演出 (1·3) , (1· 4)。在这一点上, 我们可以看到, (T ) 和 (M ) 的合成实际上在 PLD 论证中起了极为重要的 作用: 只有当 (M ) 的特征被归于 (T ) 时, 整个论证才是有效的。 (T ) 和 (M ) 的合成的另 一个结果是: 由于 (M ) 的特性被错误地归于 (T ) , 并且由于前面已特征化的 (T ) 的性质, 所以, 我认为 (T ) 的观点并不能被在 PLD 论证中合适地解释。在这种途径下, 虽然整个论 证是有效的, 并且虽然我们可以承认 (1·2) , 但 (1·1) 却是站不住脚的。相应地, (1· 3) 和 (1·4) 也是不可靠的。所以, PLD 论证是不正确的。 因此, 虽然去引号的收缩论给出了关于真理谓词去引号使用的逻辑2句法角色的卓越的分 析, 但是, 塔尔斯基体系的等值定理 (T ) 被误认为是支持关于真的收缩论命题的。 PLD 论证的另一个困难是: 它只强调了去引号使用的逻辑2句法作用却忽略了其语义作 用, 而其语义作用与其逻辑2句法作用至少是同样重要的。我认为, 在这一点上, 去引号的收 缩论者关于去引号使用的解释基本上偏离了奎因的解释。注意到这一点十分重要: 正如在 3· 2 部分已经说明的, 在奎因的说明中, 所谓的真理谓词的去引号的功能并不仅仅只是逻辑2句 法的功能, 而且本质上也是语义的功能, 这一语义功能需要真理谓词的使用者用关于非语言 学的真的“符合论”理解。当奎因谈到真理谓词的逻辑2句法功能时, 他所强调的是: 为什么 我们需要真理谓词而不是一些其他的谓词来发挥如此的逻辑功能。奎因的意思是十分清楚的: 达到去引号以便谈论现实的最自然而又直接的方法是真理谓词而不是一些其他的语言学谓 词。在形成一个断定时, 我们有基本的目的: 或者是将真归于一个语句, 或者是要求世界与 15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语句所说的一样。那么, 当我们必须形成某些技术上的上升去谈论语句或命题以便作出一个 断定时, 我们简单地就需要真理谓词作为一个语义的信号, 它提示我们正在真实地谈论的东 西, 我们也需要真理谓词作为一种断定的方法, 它断定我们正在真实地谈论的东西。正如奎 因所指出的: “真理谓词可用来通过语句指示现实, 它作为一个信号提示我们: 虽然语句被提 到, 现实仍然是全部的中心。”“真理谓词的效用恰恰就是对语言学的参照物的消去, 真理谓 词是一个信号, 它提示我们, 虽然对语句的谈论有一个技术的上升, 但我们的眼睛仍在世界 上。”而且, 通过使用真理谓词, 我们要求语句所说的真, 即是说, 我们要求世界与语句所说 的一样。例如, 正如奎因所说的, 我们把白归于雪。确实, 奎因的担心是严重的: 如果我们 在那种状况下不使用真理谓词, 我们就将失去客观的参照物; 通过使用真理谓词, 我们就作 出了一个指向世界的断定。在这一途径下, 奎因的“去引号”这一概念基本上是一个语义概 念而不是一个逻辑2句法概念, 并且, 它预设了我们关于真理性的前理论的“符合论”理解。 如果我对奎因关于去引号的说明的理解正确的话, 那么, 看来, 在奎因的“去引号”概 念被用来支持去引号的收缩论这一点上, 我们对奎因的观点存在一些严重的误解。当收缩论 者或其他一些作者从奎因关于去引号的说明中借用“去引号”这一商标去标志收缩论的主要 的当代变体之一时, 这是对“去引号”的滥用, 它既在整体上偏离了奎因的观点, 也给所谓 的去引号收缩论贴上了一个引人误解的标签。事实上, 去引号的收缩论所强调的并不是奎因 意义上的消去引号, 而是这样: 真理谓词所能扮演的仅仅只是一个装备一个语法完全句的逻 辑2句法作用。 5、小  结 在本文, 我考察了在塔尔斯基关于真理问题的语义说明、奎因关于去引号的说明和收缩 论的去引号的说明中图式 (T ) 的三种不同的解释。通过分析它们的不同的根源、结构和功能, 我区分了两个经常被混合但又根本地不同的等值式 (T ) 和 (M ) ; 通过研究有时在修辞学的 和辩证的词语下奎因是如何刻划一个单个的真理性概念和其语言学表达的两种不同但又相关 的使用, 我考察了 (T ) 和 (M ) 分别处理的关于“真理性的”的意义的两个不同方面及其紧 密联系。在文章中, 我试图说明下列四点: 第一, T 的去引号的解释建立在 (T ) 和 (M ) 的 某些合成的基础上; 第二, 这种合成是不正当的、站不住脚的; 第三, 这种合成不仅忍受了 奎因在其去引号的特征中的辩证的过度, 而且也导致了某些如同在一个有代表性的收缩论证 中所显示的严重的理论失策。第四, 然而, 奎因的去引号说明是非常不同于收缩论的去引号 说明的, 因为奎因的两个关键的观点被收缩论者忽略了: (1) 去引号预设了符合论; (2) 去 引号并不只是用于一个逻辑2句法的目的, 作为一个语义提示物和一个断定的方法, 它扮演了 一个重要的语义角色。 (BO M OU , TA R SK I, QU IN E, AND“D ISQUO TA T ION ”SCH EM A (T ) , 原载 T H E SOU T H ERN J OU RN A L O F PH IL
/
本文档为【塔尔斯基_奎因和_去引号_之图式_T_】,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