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出凝血监测

出凝血监测

2010-05-20 17页 ppt 43KB 65阅读

用户头像

is_176343

暂无简介

举报
出凝血监测nullnull 第十二章 出凝血监测 第一节 出凝血监测 一、临床监测 (一)出血原因的判断 1.不能单纯用局部因素解释的出血: 2.同时出现的多部位出血: 3.自发性出血或轻微创伤仍出血不止: 4.有家族遗传史或常有出血史的患者: 5.有易引起异常出血的全身性疾病者,如严重肝病等。 null(二)出凝血异常的环节判断 1.血管因素;皮肤瘀点、瘀斑,黏膜出血 2.血小板因素: a.血小板减少,术中手术野渗血不止,但压迫止血有一定效果。 b.血小板功能缺陷,计数正常,常见血小板无力症和尿毒症的...
出凝血监测
nullnull 第十二章 出凝血监测 第一节 出凝血监测 一、临床监测 (一)出血原因的判断 1.不能单纯用局部因素解释的出血: 2.同时出现的多部位出血: 3.自发性出血或轻微创伤仍出血不止: 4.有家族遗传史或常有出血史的患者: 5.有易引起异常出血的全身性疾病者,如严重肝病等。 null(二)出凝血异常的环节判断 1.血管因素;皮肤瘀点、瘀斑,黏膜出血 2.血小板因素: a.血小板减少,术中手术野渗血不止,但压迫止血有一定效果。 b.血小板功能缺陷,计数正常,常见血小板无力症和尿毒症的患者。 c.原发血小板增多症,内脏出血和血栓形成。null3.凝血因子因素: a.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血友病多见。 b.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常见。 (三)病情动态监测 1.密切观察皮肤、黏膜、伤口等部位的出血及消化道、泌尿道、鼻咽部的出血情况。 2.生命体症。4.并发症。null 二、实验室监测 (一)检查血管壁和血小板相互作用的实验 1.出血时间(BT):皮肤破损出血至出血停止所需时间。 正常值:Duck法:〈4min。IVY法:0.5-6min。BT延长见于血管壁严重缺陷和血小板数量或质量缺陷 2.毛细血管脆性实验(CET):束壁实验。 正常值;男性0-5个,女性0-10个。特异性差。null(二)检查血小板的实验 1.血小板计数(BPC):正常值;(100-300)×109/L。BPC减少常见于原发性和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2.血块收缩时间(CRT):正常值:开始收缩时间0.5-1h,完全收缩时间18-24h。CRT延长见于血小板减少和血小板功能障碍。 null3.血浆ß-血小板球蛋白( ß -TG):正常值:11.8-50.2ng/ml。大于正常值时提示血栓形成前期或血栓形成。 4.血浆血小板第4因子测定(PF4): 正常值:2.89±3.2  g/L 。临床意义与ß –TG相同。 null(三)检查血液凝固机制的实验 1.全血凝固时间(CT):正常值:5-10min。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的凝血功能。 2.激活全凝血时间(ACT):正常值:90-130s。常用于体外循环监测肝素抗凝效能的指标。null3.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正常值32-42s。内源性 4.凝血酶原时间(PT):正常值12±1s。外源性凝血系统缺陷。 5.简易凝血活酶生成实验(STGT) : 正常值:10-14s. 6.血浆纤维蛋白原定量( Fg):正常值:2-4g/L。 null(四)检查纤维蛋白溶解的实验 1.凝血酶时间(TT):正常值:16-18s。 2.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固实验(3P):正常为阴性。 3.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LT):90-120min。 4.血清FDP测定: 正常值:1-6mg/L。null 第二节 出凝血监测在围术期的应用 一、出凝血功能的术前评估 (一)血小板评估:要求功能良好的血小板计数在100×109/L以上,50 ×109/L以下为禁忌。术前至少要达到(70-80) ×109/L。 (二)凝血因子的评估 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血友病),后天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VitK缺乏、肝脏疾病、DIC和大量输血、输液)。null 二术中和术后出血 (一)麻醉因素 几乎所有的麻醉药(除氯胺酮外)都有扩张末梢血管的作用。 (二)手术因素 手术期间血浆纤溶活性升高,凝血因子消耗引起凝血功能障碍,导致出血或渗血增加。null(三)大量输血输液 大量输血输液可导致稀释性血小板 减少症,也会导致凝血因子的稀释,从而引发出血倾向。 (四)体外循环 出血原因与血小板减少、纤溶活性增强、凝血因子消耗、肝素中和不足和鱼精蛋白过量有关。 null 三、DIC (一)病因: 1.感染。 2.手术及创伤。 3.产科意外。 4.肿瘤与白血病。 5.其他null(二)诊断标准 1.存在易引起的基础疾病。 2.两项以上临床表现: a.多发性出血倾向。 b.不易以原发病解释的循环衰竭或休克。 c.多发性微血管栓塞症状和体症 d.抗凝治疗有效。null3.实验室三项异常: a.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L或进行性下降。 b.纤维蛋白原低于1.5g/L或高于4.0g/L。 c.3P试验阳性或FDP超过200mg/l。 d.凝血酶原时间缩短或延长3s以上或动态变化,KPTT缩短或延长10s以上。 e.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缩短或纤溶酶原降低。null(三)DIC监测 1.监测病人引起的DIC的基础疾病 2.观察出血进展情况 3.结合临床及实验结果作出DIC分期判断a.高凝期b.消耗性低凝期c.继发性纤溶亢进期 4.定期复查DIC实验指标 5.如用肝素治疗需作CT监测null(四)DIC防治 1.去除和控制病因 2.抗凝剂的应用 3.抗血小板药的应用 4.补充缺乏的凝血因子。 5.抗纤溶药
/
本文档为【出凝血监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