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s版实验教科书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下册

s版实验教科书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下册

2018-09-09 20页 doc 612KB 25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不系舟红枫

从教近30年,经验丰富,教学水平较高

举报
s版实验教科书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下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s版实验教科书小学教案s版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课题:16范仲淹的故事 第(1)课时 总第()课时 主备教师:李飞 参与教师: 备课时间: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3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掌握部分词语。能够听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云山苍苍,江水泱殃,先生之风,山高水长”。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认识3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掌握“米...
s版实验教科书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下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s版实验教科书小学s版实验教科书五下册语文教案 课题:16范仲淹的故事 第(1)课时 总第()课时 主备教师:李飞 参与教师: 备课时间: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3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掌握部分词语。能够听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云山苍苍,江水泱殃,先生之风,山高水长”。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认识3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掌握“米粥、废寝忘食、凌晨、佳肴、咽不下、宰相、泱泱、毫不介意、和衣而眠、于心不忍、清高、千载难逢、殿试”等词语。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 教具学具 生字卡及相关资料 教法和学法指导 自主合作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活动 1、导入1.出示《江上渔者》,读这首诗,你能看出什么?(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关心、同情)2.简介范仲淹2、检查预习情况1.听写词语毫不介意粗茶淡饭废寝忘食贫寒闭门不出 自主读书(一)读课文,读正确流利(学生自由读)(2)同组互读,检查读书情况(三)读课文,想想文章写了范仲淹的几件事?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活动 3、检查预习情况2.听写词语毫不介意粗茶淡饭废寝忘食贫寒闭门不出3.用上以上听写的词语,试着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4.联系文章内容解词     划 粥 割 齑(1)读词(2)文中告诉我们这个词是怎么来的?(3)从中你能看出什么?      大夫(1)齐读(2)大夫的“大”还可以怎么念?     (3)范仲淹“淹”字的三点水还可以换一部分,能有什么字?     (4)只身  只得  只煮米粥  一只(1)读准“只”字在不同词语种的音。3、师生共同质疑解疑4、布置作业1.读课文2.找有关范仲淹的故事 听写词语同桌互相讨论回答教师的问题再读课文,提出不懂问题 板书设计 16范仲淹的故事只身求学划粥割齑谢绝佳肴闭门不出爱国爱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教学后记 课题:16范仲淹的故事 第(2)课时 总第()课时 主备教师:李飞 参与教师: 备课时间: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想象文中描写的场面。(3)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具学具 课件 教法和学法指导 自主合作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活动 复习导入新课1、指名谈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出示词语,指名认读。二、品读、感悟(一)学习第一段1、默读本段,找出能反映范仲淹在文化史上地位的词和名著、名句。2、指名反馈。3、ppt出示: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2)初步感受范仲淹的高尚品质。4、指导朗读 5、小结:范仲淹能成为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与他少年时代刻苦读书是分不开的,接着学习第二部份。(二)学习第二部份质疑:指名说这部份讲了范仲淹的哪几个故事?并ppt出示   认读词语讨论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活动 只身苦学、 划粥割齑、 谢绝佳肴、 闭门不出1、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找出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旁边写出体会。2、指名反馈。3、ppt出示重点句4、归纳学习方法:读、画、写、说提示:这段中范仲淹求学有两个地点变换,在背诵时稍加注意。(三)利用上面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3、4、5自然段(四)学习第六自然段1、ppt出示第6自然段全班齐读并讨论感受。2、指导朗读。(具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读得应清晰、响亮)(五)总结作者写作方法(六)学习第七自然段ppt出示最后一句话,并帮助学生理解。三、课堂总结,拓展1、今天,你学了这篇文章,有什么收获呢?2、讨论:你在学生或生活中也遇到过哪些类似的困难,你又是怎样克服的呢?四、作业练习1、借初中语文课本范仲淹的名著《岳阳阳楼记》读一读,再次感受人物的高尚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写一个你身边熟悉的人。 指名朗读读:小组内一起朗读3、4、5自然段画、写、:找出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旁边写出体会。说:同桌或小组内讨论你的答案并说出理由。讨论,谈自己的体会 板书设计 16、范仲淹的故事               爱国爱民               闭门不出               谢绝佳肴               划粥割齑               只身苦学 教学后记 课题:17体育课 第(1)课时 总第()课时 主备教师:李飞 参与教师: 备课时间: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疤、嘘。会写:疤、洛、膝、碍、、嘘、臂、饶、憋、握。掌握词语:伤疤、膝盖、碍手碍脚、小菜一碟、双臂、握手、君临天下、旁若无人。 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体育课上涅利在同学、老师、妈妈的关心和鼓励下,是怎样爬上横木顶的,体会涅利的坚持不懈、自信自强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 1、认识:膝xi“憋”的笔顺  2、体会涅利自信、坚持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 体会涅利自信、坚持的精神品质。 教具学具 生字卡有关自信和勇气的格言 教法和学法指导 自主合作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活动 一、文本导入  《爱的教育》这本书我们并不陌生,说说你的了解。今天我们从书中选取一个小故事读一读。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认读纠正字音“膝XI”纠正“憋”的笔顺  2、听写词语伤疤膝盖碍手碍脚小菜一碟双臂饶恕  三、初读课文,感知形象  1、自由读课文,看清楚,读准音,把课文读通,边读边在脑海里过电影,你仿佛看到一个怎样的涅利?  2、学生(涅利坚持到底、自信、不怕危险……) 谈自己对《爱的教育》的了解听写词语自由读课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活动 4、再读课文读中悟情  过渡:刚才同学们说了那么多,与其说是看到的,不如说是感受到的,读文不能光有感受,还要把感受读出来。再课文,想想怎样才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五、奠定情感,体会母亲的担心  1、要上体育课了,涅利母亲在想些什么?  <一>出示母亲的话:涅利太瘦弱了,他做不了那样的活动。  练习:涅利太瘦弱了,他做不了那样的活动。  母亲指的是什么样的活动?板书:危险、费力、  从哪看出来?  将这些词放进句子里读。  <二>除了这些,母亲还想了什么?补充涅利驼背的信息板书:嘲笑  2、从母亲的话中你感受到什么?板书:担心  3、除了母亲的话语,你还能从别的地方看出她的担心吗?  抓住“费了很大的劲、犹犹豫豫,满是爱怜,不敢看、焦急”词体会  4、小结:母亲对儿子的担心在语言和神情动作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六、涅利会表现如何,下节让涅利给我们答案。 、学生带着感受再读课文。读课文,理解词语读中悟情回答相关问题 板书设计 17、体育课            涅利:爬横杆——自强自立             教学后记 课题:17体育课 第(2)课时 总第()课时 主备教师:李飞 参与教师: 备课时间: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体育课上涅利在同学、老师、妈妈的关心和鼓励下,是怎样爬上横木顶的,体会涅利的坚持不懈、自信自强的精神品质。 领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重点 了解体育课上涅利在同学、老师、妈妈的关心和鼓励下,是怎样爬上横木顶的,体会涅利的坚持不懈、自信自强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 领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具学具 相关勇气、自信、鼓励方面的格言 教法和学法指导 自主合作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活动 一、回忆引入前文  1、还记得体育课上别的同学是怎样爬横木的吗?  2、看来体质不同爬横木的效果也不同。身体强壮的爬得轻松,瘦弱的爬得很费劲。涅利的身体呢?(瘦弱、还有点驼背)  二、再读课文,品味人物精神品质  《一》质疑  1、涅利在体育课上做得怎样,请你从同学们的评价中找找答案。板书:涅利。出示课件指导读赞扬的语言  2、听了他们的话,母亲怎样?  3、质疑:现在你最想知道什么?(他怎么爬的?)《二》帮助  1、涅利是怎么爬上去的呢?板书:?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8—13自然段。思考:这么多困难的时候,谁帮助了他?  2、四人小组探讨学习:读要求 回忆课文内容学生质疑带着问题读8--13自然段小组讨论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活动 ⑴默读8-13自然段  (2)你怎么感受到的?  (3)想想:怎样读出自己的感受。  3、学生汇报  《三》努力  1、在大家的关心、鼓励下,涅利上去了吗?  2、出示句子。指导品句:费力吗?怎么看出来。把你体会到的读出来。  3、小结:作者细腻的动作刻画,让我们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了涅利的努力。  4、除了这里,书上还有哪里写出了涅利的努力?  5、每次涅利快要坚持不住的时候,他在想什么?哪个词最能体现他强烈的愿望?(也能)读句子。他不但这样想他也是这么说的。找到涅利说的这句话。  6、引读三次动作描写的句子。    《四》感受成功  1、出示“他在笑呢!”读。  2、想:站到平台上了,涅利心情如何?万般感受全集于一“笑”之中。读  3、你想用什么词语说说涅利  三、情感升华  1、老师同学的关心鼓励,母亲的担心,铸成了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那就是——爱。有了爱,嘲笑消失、危险吓不倒、费力也不放弃,爱让涅利成功了。  3、请你从涅利、老师、同学们、母亲中选一位,谈谈你对爱的理解。    5、总结:用今天写下的话语,去面对困难和挫折吧,没有什么是不可战胜的。 圈出帮助涅利的人  画出他们帮助涅利的语句。品读重点句子谈自己对涅利得评价谈对爱的理解写学后感言 板书设计 17、体育课            涅利:爬横杆——自强自立            老师、同学:鼓励——关心、爱护 教学后记 课题:18*虎口藏宝 第(1)课时 总第()课时 主备教师:李飞 参与教师: 备课时间: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瞥、栩、眶、忡、蝶”5个生字,学会“瞥、瓷、栩、寄、琢、眶、遮、胶、陌、堪、晕、歹、徒”13个生字,掌握“瞥见、陶瓷、栩栩如生、琢磨、眼眶、遮掩、胶卷、陌生、疲惫不堪”等词语。   2.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把握课文内容。   教具学具 教法和学法指导 自主合作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活动  一、导入    同学们,看到《虎口藏宝》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要提出吗?面对这个题目,你又想知道什么呢?  二、初读预习   1.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本课生字和不懂的问题,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指名读课文,读后进行简单评议。   3.组织交流。    (1)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三、检查预习1.读词     纳塔利 威廉    (1)指名读    (2)出示:疲惫不堪    (3)指名读    (4)疲惫不堪什么样?    (5)在疲惫不堪时说的话,该怎么读? 初读课文交流初读感受,提出不懂的问题预习反馈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活动  2.“虎口藏宝”的“宝”指什么?(胶卷)   3.谁藏的?为什么藏?怎么藏的?通过读书初步解疑。  四、理清文章层次   1.全文围绕着“藏”字,分几部分来写的?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他为什么又要让我再把它藏起来呢?”)写纳塔莉从陶瓷虎口中发现了一卷胶卷。     第二部分(从“纳塔莉把胶卷塞进衣服口袋……”到“好了,大功告成!”)这部分写陌生人搜查胶卷、纳塔莉藏起胶卷、歹徒枪走被调了包的胶卷的过程。     第三部分(从“那两个家伙一溜烟似的离开了……”到结束)写威廉叔叔知道纳塔莉巧妙地保住了胶卷惊呆了,高兴地夸奖纳塔莉“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五、布置作业  (略) 理清文章层次在体会深刻的地方做好旁批完成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课题:18*虎口藏宝 第(2)课时 总第()课时 主备教师:李飞 参与教师: 备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了解威廉叔叔为什么夸奖纳塔莉是个聪明的孩子,学习纳塔莉聪明、机智和勇敢的精神品质。   2.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具学具 教法和学法指导 自主合作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活动 1、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这篇文章主要写了谁的一件什么事?  二、深入学习,感悟理解  (一)抓人物言行、心理,体会文章主要内容    1.浏览全文,“塔莉玛”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聪明、机智……)    2.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用笔画出塔莉玛的动作、心理,仔细读读,谈谈体会。     回顾课文内容抓人物言行、心理,体会文章主要内容小组分角色朗读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活动 (二)朗读体会    1.分角色小组内练习    2.小组汇报,全班同学中你认为谁读得好,为什么?(评读)    3.指导后练习朗读    4.师生对读    5.分角色朗读全文 三、拓展活动    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表演  四、巩固练习    1.读本课生字,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记住它们的。    2.读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课后练习第3题)    3.读读写写。(课后练习第4题) 小组汇报朗读评价分角色朗读交流自己的体会完成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发现胶卷——藏在虎口18*虎口藏宝搜查胶卷——翻箱倒柜(机智聪明)胶卷调包——保住胶卷 教学后记 课题: 第()课时 总第()课时 主备教师: 参与教师: 备课时间: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座无虚席、惊羡、歉疚、惊心动魄、陶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3.体会文章蕴含的哲理,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重点 1、品味课文中描写顶碗少年的相关句子,体会少年的心理变化。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顶碗少年的精神。 教学难点 1、品味课文中描写顶碗少年的相关句子,体会少年的心理变化。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顶碗少年的精神。 教具学具 敢于挑战的格言 教法和学法指导 自主合作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活动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杂技表演吗?谈谈你的感受。  师:是的,杂技是一项很复杂的表演,有时一个节目经过几年的训练,可以说是台上3分钟,台下十年功。但是你想过没有,当一个杂技演员在表演时两次出现了失误,他还有信心表演下去吗?今天我们就来读读顶碗少年的故事,你或许你会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来。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听读,纠正字音后练习读熟。  3.默读课文分段,看看课文是分几部分写的,每部分写了什么内容。三、细读课文,理解文意  1.找一找文中那一句话是作者对这一次表演的总体评价?    交流自己看杂技的体会自由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带问题细读课文,理解文意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活动 2.理解“惊心动魄”的含义。  3.小组合作:找出课文中能体现“惊心动魄”的词句:  ⑴ 表现顶碗过程的词句。  ⑵ 表现观众的词句。  4.体会:为什么这些词句表现了表演的“惊心动魄”?  5.理解“拼搏”的含义。  6.小组合作:找出课文中能体现“拼搏”的词句。  ⑴ 表现顶碗过程的词句。  ⑵ 表现少年神态动作的词句。  ⑶ 表现观众的词句。  7.体会:为什么这些词句表现了少年的拼搏?  8.找一找“一叠金边红花大瓷碗”在文中共出现了几次?每一次的出现你都有什么感受?四、汇报交流,朗读体会  1.指名交流讨论结果。  2.结合汇报让学生朗读相应的部分,朗读第一部分让学生充分地在读中去体会少年的心理变化及观众的心情。  3.白发老者会对少年说些什么呢?4.反复读,反复品味“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那一次的演出,每每想起,我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从文中的省略号你读出了什么?5.有感情朗读全文。五、畅谈感受,明确哲理六、拓展延伸,启迪思维 小组合作找出课文中能体现“惊心动魄”的词句:汇报交流朗读体会反复读反复品味 板书设计 19*顶碗少年失误——努力  失误——努力 ====成功失败是成功之母 教学后记 课题:20*失去的一天 第(1)课时 总第()课时 主备教师:李飞 参与教师: 备课时间: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生字新词,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理解“游手好闲、羞愧、馋涎欲滴”等词义。2、通过比较“佩佳的一天”与“人们的一天”,感受把握今天、珍惜时间的重要性,树立珍惜时间为荣,虚度光阴可耻的观念。3、巩固边读边思的习惯,理解“失去的一天”的内涵。 教学重点 通过比较“佩佳的一天”与“人们的一天”,感受把握今天、珍惜时间的重要性,树立珍惜时间为荣,虚度光阴可耻的观念。 教学难点 通过比较“佩佳的一天”与“人们的一天”,感受把握今天、珍惜时间的重要性,树立珍惜时间为荣,虚度光阴可耻的观念。 教具学具 珍惜时间的格言 教法和学法指导 自主合作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活动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出示课题:失去的一天(齐读课题)2、反馈预习。预习课文,你能说说课文写了谁失去了一天?(板书:佩佳)小结:在佩佳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最后佩佳又有了怎样的醒悟?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预习了课文,根据提示,简要复述课文内容。出示:清晨,妈妈上班前叮嘱佩佳……可是佩佳……傍晚,妈妈回来后发现佩佳……于是,妈妈便……1)默读课文,用直线划出相关内容。2)个别交流1:(板书) 预习反馈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默读课文用直线画出相关内容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活动 预设1:你们认为哪个词语最能概括佩佳这一天的表现?◆游手好闲:(板书:游手好闲)◆理解游手好闲:游荡成性,不爱劳动。预设2:佩佳游手好闲地度过了这一天,那具体都做了些什么?3)同桌互相练习,全班交流。◆学生自由练习,指名说。(在指导中,注意学生第三人称的转述以及语言的连贯性。)2、指导学生读好描写佩佳几处心理活动的语句。三、抓住重点,突破难点。1、佩佳就是这样游手好闲地度过了宝贵的一天,难怪当妈妈问起时,他羞愧地不敢望着母亲的眼睛。◆理解佩佳羞愧的原因。(学生回答时注意语句连贯。)2、妈妈却是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出示妈妈的话,指名读)3、理解“现在,无论你多么努力,也无法了解你失去的这一天所应了解的一切。”◆学生自由回答四、感悟总结,了解作者。1、总结全文,布置作业。同学们,今天学习了《失去的一天》这篇文章后,你有怎样的启示呢?能不能恰当的用上一、二句“劝人惜时”诗句、名言,写一写读了这篇文章的感受。 理解重点词语“游手好闲”自由练习说话理解交流重点句子“无论你多么努力,也无法了解你失去的这一天所应了解的一切。”写学后感言 板书设计 20、失去的一天收获的一天佩佳人们睡觉耕地闲坐砌墙吃鲜果做面包嬉戏看书游手好闲珍惜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教学后记 课题:语文百花园四: 第(1)课时 总第()课时 主备教师:李飞 参与教师: 备课时间: 教学目标 教学温故知新部分。 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地使用关联词语,能够采用联系上下文、多想想为什么等方式理解句子的含义。 教学难点 能够正确地使用关联词语,能够采用联系上下文、多想想为什么等方式理解句子的含义。 教具学具 相关课件 教法和学法指导 自主合作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活动 一、理解与运用1.学生自由读句子。2.指名读一读,引导学生注意加点的词语。3.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加点词语在句子表达中的作用。4.集体反馈。5.指名任选一组关联词语说一句话。6.动笔写一句话。7.指名读一读自己写的一句话,集体评议。8.再读文中的句子,加深对这三个关联词语的表达效果的感悟。二、拓展与交流1.教师:同学们,在读课文的时候,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怎样才能深入、正确地理解这些含义深刻的语句呢?我们先来听听丫丫和宁宁是怎么说的。2.分别指名读一读丫丫和宁宁说的话。3.指名反馈:你从丫丫和宁宁说的话中了解了哪些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一是多想想为什么;二是联系上下文) 自由读句子集体反馈再读句子,加深对关联词的理解分别指名读一读丫丫和宁宁说的话。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活动 三、阅读平台㈠认识林肯,激发阅读兴趣。㈡读文,感受参议员们对鞋匠的蔑视、嘲讽。1.教师:在参议员们看来,鞋匠又是个怎样的业?请你自读课文,读完后告诉大家。2.指名反馈。(卑微)3.指名说说“卑微”是什么意思。(是指地位低下而渺小)4.教师小结:为此,整个参议院的议员们都感到尴尬,并有不少的参议员傲慢地嘲笑林肯是鞋匠的儿子。那么,林肯是怎样回击这些的蔑视和嘲讽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用笔划出他当时说的话。㈢品句,感悟林肯的高风亮节。.教师小结:一个“一定”,两个“永远”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林肯对父亲的尊重和爱戴以及深切的怀念。正是这份真挚的情感,使参议员们的态度发生了变化。教师:读了这两段话,你觉得林肯是个怎样的人?(谦逊)㈣总结全文,启迪学生。1.教师:这是一篇阅读课文,作昔通过参议员前后对林肯态度的变化,塑造出一个具备高风亮节的总统形象。2.教师:你们从这位总统的身上收获了什么呢?(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紧扣主题,各抒己见。)四、布置作业1.继续收集林肯的资料。2.把这个故事讲给人家听。 认识林肯,激发阅读兴趣自由阅读短文交流讨论学生各抒己见谈自己的收获 板书设计 语文百花园四关联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后记 课题:语文百花园四 第(2)课时 总第()课时 主备教师:李飞 参与教师: 备课时间: 教学目标 创设情景,学会电话留言或发手机短信的技巧。 教学重点 创设情景,学会电话留言或发手机短信的技巧。 教学难点 教具学具 电话、手机。 教法和学法指导 自主合作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活动 1、展现情境,导入新课1.教师事先组织两位同学模拟打电话,要找的人却不在家的情境。(结果:打电话的人愣了一下,就把电话挂了。)2.教师:同学们,在现代社会中打电话是人们生活中常用的通讯方式。但有时候电话通了,你想通话的那个人却不在;有时候对方又是录音电话,这就需要你留言,这个时候,我们该怎样说话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给对方留言。二、组织阅读活动建议,明确要求1.学生自读活动建议部分。2.指名反馈要求,教师总结。⑴确定打电话的具体内容。⑵设置电话留言的情景。⑶自由组合,模拟进行电话留言活动。3.教师:活动建议中给我们提供了哪些情境呢?(学生结合活动建议内容说一说) 两位同学模拟打电话读活动建议反馈要求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活动 三、组织活动1.教师:我们班有四个小组,正好活动为我们提供了四个情境,我们就按小组来分配任务。第一组:第一种情境。第二组:第二种情境。第三组:第三种情境。第四组:第四种情境。2.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分工合作,再现情境。3.各小组上台表演。4.教师根据学生的表演情况,进行指导。⑴有礼貌。⑵语言尽量简洁。⑶要把事情交代清楚。(如谁的留言,什么事情,或者还可以留下自已的联系电话等)6.第二轮的情境再现。(各小组根据同学的建议进行整改)四、课堂小结教师总结:同学们,打电话,当对方的因素而无法接通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电话录音留言、手机短信或交代其家人等办法及时转达自己要表达的内容。五、布置作业1.借用父母的手机,发一条短信向老师祝贺五一快乐。2.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⑴如果你有紧急的事情要和班主任联系,但是你把班主任的电话号码弄丢了,你会怎么办?⑵得到班主任的电话后,你打老师家里的电话可占线,打她的手机又无法接通,你会怎么办? 选择情境模拟打电话上台表演学生评价解决老师给出的生活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 电话留言 教学后记 课题:语文百花园四 第(3、4)课时 总第()课时 主备教师:李飞 参与教师: 备课时间: 教学目标 指导习作,写自己和熟悉的人之间发生的一件事情。 教学重点 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使事情更加具体、生动。 教学难点 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使事情更加具体、生动。 教具学具 习作范文 教法和学法指导 自主合作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活动 1、谈话,激发兴趣1.教师:在日常牛活中,你们经常和谁接触呢?(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同学、老师……)2.教师小结:亲人、朋友、同学、老师都是和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的人。3.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和这些熟悉的人之间发生的一件事情。二、交流,拓展思维1.教师启发:在和这些人交往的过程中发生过这样或那样的事情,这些事或让你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或让你感到幸福,或让你感到难忘……哪件事情留给你的印象最深呢?2.学生和同学自由交流。3.指名集体反馈。4.教师小结:从大家的介绍中,老师发现这些故事里面不仅掺杂着大家的喜、怒、哀、乐,还记载着你们成长的足迹。 回答:在日常牛活中,你们经常和谁接触呢?同学间相互交流概括说说印象最深的人和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活动 三、指导,写好习作1.教师:怎样写好这篇习作呢?我们来读读这篇优秀习作。教师读范文2.指名反馈:你觉得这篇习作好在什么地方?(学生反馈,教师适当引导。总结归纳)⑴能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具体的叙述。⑵真实地表达了自己在这一事件过程中的心理感受。⑶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刻画得细致、生动。3.教师:通过这篇习作的赏析,相信同学们一定受到了不少的启发。你们准备写什么呢?(指名说一说)4.指导学生列一下简单的习作提纲。5.教师巡视,个别辅导。6.集体反馈、评议。四、依纲,自由创作五、讲评,修改习作六、布置作业1.欣赏佳句。2.习作欣赏。 指名反馈说说想怎样写,写什么列写作提纲自由创作习作欣赏 板书设计 我最熟悉的一个人选材按一定顺序外貌神态动作心理 教学后记 课题:古诗三首 第(1)课时 总第()课时 主备教师:李飞 参与教师: 备课时间: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学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秦、邸、熏、汴”4个生字。2.学习《出塞》,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3.自学《题临安邸》、《示儿》 教学重点 感悟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感悟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具学具 生字卡诗歌朗诵录音 教法和学法指导 自主合作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活动 (1)导入:  同学们,谁记住了本单元的主题?为什么称为“赤子情怀”,这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赤子怎样的情感呢?我想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大家一定会有所了解。(二)新课1.学习《出塞》(1)读古诗,有韵味 ①读正确、通顺。读古诗 自由读两遍这首古诗,注意在读第一遍时可以查字典、看注释读准字音;读第二遍时注意读准停顿,把古诗读通顺。 指名读。B这首古诗有好几个多音字,你能读准字音吗?你能结合注释,提醒大家注意它的读音吗?引导学生读准:还(huán):回来。未还:没有回来。将(jiàng):将领。飞将:汉代著名将领李广。教(jiào):让。不教:不让。 指名读。除了多音字,还有一个生字,谁来读一读,说说你怎样记这个字?“秦”字查什么偏旁?(禾) ②读出古诗的韵律。同学们,这首诗是几言诗?谁还记得七言诗怎样读,才能读出古诗的韵律?板书;有韵味自己读,指名读 自由读两遍古诗读准多音字有韵味地读古诗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活动 2)知作者,解诗题 想一想,读好了古诗,接下来做什么?(了解作者及题目的意思。)板书;知作者,解诗题。引导学生答出;①出塞:到边防线上去戎守边疆。      ②王昌龄:唐代诗人,善写七绝,多边塞诗。(3)明诗意,悟诗情 ①明诗意: A了解了诗的作者和诗歌的题目的意思,接下来你打算怎样学?(可通过看注释、查字典、小组学习、与老师交流等方法学习)(板书:明诗意。) B自学古诗提出不懂的问题 C请同学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诗的第一句,从千年以前、万里之外落笔,描绘了从秦汉对就存在着的明月边关的景象:这句诗的意思是:明月照耀着边关,自秦汉时一直如此,至今没有什么变化,而边患依旧没有消除。  第二句是哀叹远离家乡的士兵不能回归故乡和家人团聚。 第三、四句:但使:要是。飞将:汉代飞将军李广。这两句是说,假如有李广那样的名将戎守边关,匈奴的军队就不敢越过阴山南下入侵了。 ②悟诗情; A学古诗,仅仅知道意思是远远不够的。你还要怎样学? 引导学生认识到通过想像,体会诗歌的意境。板书:悟诗情 B教师引导:让我们就展开想像,品一品,这首诗的绝妙。请你边读边想像,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C品读悟情:(4)总结全文,感情朗读 ①品味了这首诗,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②你会怎样读,表达出诗人这复杂的情感?自己读,指名读,背诵。 了解作者及题目的意思明诗意,悟诗情学生汇报,学习第一句学生汇报,学习二三四句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有感情地朗读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课题:古诗三首 第(2)课时 总第()课时 主备教师:李飞 参与教师: 备课时间: 教学目标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概意思。2.感受诗歌的意境,体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的情绪和意象,感受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的情绪和意象,感受诗人的情感。 教具学具 相关课件 教法和学法指导 自主合作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活动 (一)整体通读,把握诗境1.自由读两首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读后借助课文注释,试着说说两首诗的大概意思。(教师板书诗题:题临安邸示儿)2.指名朗读古诗,一人读一首。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3.这课还有两个生字,你能记住吗?4.全班齐读两首古诗,边读边想:两首古诗有哪些相同、不同的地方。读后交流:事。二)分步解读,品悟诗情1.学习《示儿》①过渡:边塞自古多战事。宋朝,匈奴人终于攻破北宋首都汴梁。北方大片土地沦陷,谁了解这段历史?在这片土地上,北宋遗民在做什么?②指名朗读《示儿》,读后说说题目的意思。③指名说说诗的大意。④想像,体会诗的意境。再读诗,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⑤教师引导:诗人陆游写这首诗的时候,中原已经沦陷整整65年了。同学们,65年啊,780个月啊,近二万四千个日日夜夜呀!⑥小结: 自由读两首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读后借助课文注释,试着说说两首诗的大概意思。朗读《示儿》,读后说说题目的意思说说诗的大意,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活动 2.学习《题临安邸》(1)过渡:就在诗人直到死还盼望统一时,那些令人心凉的南宋王师干什么去了?(男生齐读《题临安邸》)那些令人心凉的南宋权贵干什么去了?(女生齐读《题临安邸》)那个令人心凉的南宋皇帝又干什么去了?(全班齐读《题临安邸》)(2)讨论: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了,陆游至死没有盼到祖国的统一?你是从哪儿读出来的?在对话交流中重点引导:①体会“暖风熏得游人醉”读着这个“醉”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引导有感情地诵读古诗的后两句。②体会“直把杭州作汴州” 像他们现在这样,杭州不久也会成为第二个汴梁。(板书:醉生梦死丢江山)③朗读古诗三)体会情感,总结全课 1.当这两首诗同时摆在我们面前,一面是权贵们寻欢作乐一面是做为遗民的代表——诗人临终还盼望祖国统一,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同时出现在你的眼前,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感想?(自由畅谈。) 2.有感情读两首古诗。 ①学生齐读《题临安邸》。你感受到了作者那一颗怎样的心? ②学生齐读《示儿》。透过这临终嘱托,你感受到诗人一颗怎样的心? ③这是两首各不相同的古诗,最大的相同点是什么?那颗忧国忧民的心是完全相同的。(板书:忧国忧民) 3.升华情感:  面对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面对水深火热的北宋遗民,面对死不瞑目、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你想对谁说些什么?4、作业:背诵古诗。默写《示儿》。   讨论: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了,陆游至死没有盼到祖国的统一?自由畅谈,体会情感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想对陆游,对那些权贵们说些什么?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课题:22左公柳 第(1)课时 总第()课时 主备教师:李飞 参与教师: 备课时间: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捋清作者思路。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捋清作者思路 教学难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捋清作者思路 教具学具 生字卡 教法和学法指导 自主合作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活动 (一)导入;同学们,在清朝有一个自幼聪颖,14岁考童子试中第一名,曾写下“身无半文,心忧天下;手释万卷,神交古人”的对联以铭心志,后成为清朝一代名官,为收复新疆、建设新疆,发展民族工业等方面立下赫赫功勋的人,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今天我们就学一篇有关他的文章,看看他又有着怎样的匙子情怀?板书课题;左公柳(二)新课: 1.检查自学情况:(1)检查生字词的自学情况: ①自己读、指名读。 ②同学交流:字音词义:文中还有不懂的词语吗?课文中还有一些四字词语,快找出来读一读,积累下来: 如:楚楚动人、力排众议、马不停蹄、视死如归、英勇无畏等。这些词语中,哪些词语有特点?a楚楚动人(aabc);你能写出三个这种类型的词语吗?(心心相印、落落大方、夸夸其谈……)b视死如归(骨瘦如柴、惜墨如金游人如云执法如山、爱兵如子……)c不屈不挠(abac)(可歌可泣、载歌载舞、如诉如泣、有胆有识……)d普普通通(aabb)(大大小小、明明白白、干干净净……)(2)句子:A标点符号:    B复句  简介作者字词反馈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活动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提出不懂问题。(1)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讲的是什么?从几个方面介绍左宗棠的事迹?(两方面:收复新疆、建设新疆)(2)捋出思路:①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两方面内容?(4——13)介绍左宗棠事迹。②1——3,14各写什么?简要说一说。文章分几段?(3)质疑: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这是一篇写人还是写物的文章?(写左宗棠为什么题目是左公柳?)3.解疑:学习课文1、3段。(1)要想解答同学们自己提出的问题,我们先了解什么?(左公柳什么样,有什么特点?)(2)画出全文描写左公柳的语句,认真思考。       集体反馈:教师讲解:这几个句子,随文逐步出现,让我们对柳树的认识得以加深、升华。既是写物,更是颂人,这就是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板书:借物抒情(三)感知内容   (1)弄清重点段层次、内容(2)引导学生认识到先了解课文讲述了左宗棠哪些方面的事迹?(收复新疆失地、建设西北边疆)一共写了他几件事?你能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来吗?动笔写一写。第一件事:力排众议 主动请缨 收复新疆第二件事:抬棺出征 收复新疆 第三件事:植树造林 建设新疆建设新疆 弄清文章大致些什么了,请同学们带着疑问,自学课文,思考,下节课解决。作业:读课文、写生字词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提出不懂问题。画出全文描写左公柳的语句,认真思考。       集体反馈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左宗棠的事迹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课题:22左公柳 第(2)课时 总第()课时 主备教师:李飞 参与教师: 备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体会重点词句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和本文借物写人、抓典型事例写人的表达方式。3.理解课文内容,从左宗棠感人的爱国事迹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学具 课件 教法和学法指导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活动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2课《左公柳》。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问题:作者为什么借左公柳来抒发情感?为什么以左公柳为题?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二)新课:1.整体感知:初读了课文以后,你认为这课书写的是谁?是左公柳还是左宗棠?回忆一共写了左宗棠几件事?过度: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了解中国历史上这位著名的人物。阅读4——13自然段,思考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先自己读书,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把自己的体会写在书上。2.深入学文(1)学习4——13自然段你从哪找到答案?(你学懂了什么?)①学习课文5——7自然段。引导学生认识到:和这种柳树一样,左宗棠在困难面前,刚强、坚韧,决不低头。A所遇困难:a两股外敌b大臣们对收复新疆有偏颇的认识B体会左宗棠刚强、不屈不挠、坚韧(6、7自然段)重点学第六自然段:抓“力排众议”理解。小结:第一件爱国事迹主要是写的力排众议、还是主动请缨呢?(力排众议)写人的时候,要选取典型事例来写,写时要注意有详有略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把自己的体会写在书上深入理解课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活动 。②学习课文9-11自然段你还从哪读出左宗棠爱国、刚强、坚韧、不屈不挠?引导学生答出:左宗棠抬棺出征。这部分内容在9——11自然段。A左宗棠收复新疆用了两年时间,这两年中有血雨腥风的战斗,有和敌人巧妙的**,还有与沙漠恶劣环境的抗争。但作者没有写这些,却偏偏选取了哪个这个材料,这是为什么?B抬棺出征这个爱国举动,感动了全国人民。请同学们默读这一部分,把最能打动你的词句画出来,在书上做出简单的批注。一会儿以朗读的形式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C指名读,读出自己的感受③学习课文13自然段你还从哪读懂左宗棠爱国、刚强、坚韧、不屈不挠?(2)回读第十四自然段 ①引读第十四自然段:听完左公柳名字背后的故事,我们再次凝望它。这哪里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它分明就是—— ②作者为什么这么说?朗读。指名读。③解题:此时的“左公柳”仅仅是那棵柳树吗?3.总结谈话 (1)作者借左公柳突出人的品质。文章学到这里你有哪些收获?(2)布置作业:①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深受感动的段落。通过本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写人的文章要选择典型事例,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来刻画。②今天作业的第二项请你用这种方法,通过一件比较典型的事来写写你身边一个人的特点。 同桌交流,概括9---11的主要内容(加小标题)默读这一部分,把最能打动你的词句画出来,在书上做出简单的批注。朗读交流讨论此时的“左公柳”仅仅是那棵柳树吗?谈自己的收获 板书设计 22左公柳力排众议主动请缨抬棺出征建设新疆 教学后记 课题23:郑成功收复台湾 第(1)课时 总第()课时 主备教师:李飞 参与教师: 备课时间: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经过,认识郑成功的爱国精神,懂得作者的行文思路。2.指导学生认识生字,学习新词。 教学重点 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经过,认识郑成功的爱国精神,懂得作者的行文思路 教学难点 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经过,认识郑成功的爱国精神,懂得作者的行文思路 教具学具 教法和学法指导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活动 (1)导入: 1.课题有什么特点?(题目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2.教师讲解:除了这课,我们还学过哪篇文章的题目也直接告诉我们主要内容?(二)新课;1.检查预习情况:(1)出示生字词憎恨、厦门、战舰、盘踞、铭记、撰写 这些要求会认读的生字中,哪个字的字音容易读错?提醒大家注意?(2)积累词语;本课书还有不少四字词语,你能从书上找出来读一读,并摘录下来吗?2.自读全文,复述课文(1)关注课后思考题:指名读。(2)学习要有法。读题目,我们怎样才能完成好这道题?引导学生认识到先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再读经过部分,捋清重点段的层次。  读课题质疑预习反馈自读课文,关注课后思考题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活动 ②汇报、交流:全文可分为如下四个部分。 起因:(第1——2自然段):自幼立志,驱除荷虏。 经过:(第3——8自然段):率兵东征,收复台湾。 结果:(第9——10自然段):宝岛回归,同胞欢庆评价:(第11自然段):丰功伟绩,永载史册③再读重点  想想郑成功渡海东征的时间和阵容,经历了哪些战斗,克服了哪些困难?注意郑成功是怎样指挥每次战斗的,面对敌军的顽抗及求和又是怎样说和做的。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逐段阅读,简要概括把每段的内容串起来,就简要地把这个事件说清楚了。④讲述故事  简要说说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经过,讲述前可列一个提纲,也可在心中打个腹稿。先自己练一练。请2——3位同学简要复述课文⑤听了同学们的复述,你觉得郑成功有着怎样的品质?⑥总结学习方法: 我们怎样把这一事件的经过简要复述出来的?3.课文精彩片断欣赏4.拓展活动 根据阅读所得,办一期小报,自命一个恰当的题目。或写一篇小练笔,描写一个活动场面。 汇报交流逐段阅读,简要概括把每段的内容串起来复述课文总结学习方法 板书设计 23*郑成功收复台湾       起因:自幼立志,驱除荷虏。       经过:率兵东征,收复台湾。       结果:宝岛回归,同胞欢庆。       评价:丰功伟绩,永载史册。 教学后记 课题:24隐姓埋名三十年 第(1)课时 总第()课时 主备教师:李飞 参与教师: 备课时间: 教学目标 1.认识“撤”等5个生字,学会12个生字,积累“渺小”等词语。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3.读文,理解“隐姓埋名”的不容易,以及王承书“隐姓埋名”的坚定和原因。4.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有关的词语。 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的条理,理解“隐姓埋名”的不容易,以及王承书“隐姓埋名”的坚定和原因。 教具学具 生字卡及相关资料 教法和学法指导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质疑探究1.教师板书“隐姓埋名”,全班读一读。2.指名说说“隐姓埋名”的意思。(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不让别人知道。)3.教师把题目补充完整,引导质疑。4.学生质疑,教师归纳。⑴谁隐姓埋名三十年?⑵这个人为什么要隐姓埋名三十年?⑶这三十年的时间里这个人都做了什么?二、读文释疑,整体感知1.教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⑴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⑵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可以直接找到答案的,用笔画出来。 自读课文质疑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活动 2.检查生字新词的学习情况。⑴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集体读一读。⑵教师进行再强调。字音:“撕、忱、撤、拆、署、昼、眈、键、炼”。字形:“毁、拆”;注意区别“撒”和“撕”、“署”和“暑”、“炼”和“练”的区别。⑶教师再次出示词语卡片,开火车指名读。渺小热忱掌握采购撕毁关键刊物署名提炼不分昼夜隐姓埋名不假思索欢欣鼓舞⑷集体再读,巩固认读。3.指名反馈:谁隐姓埋名三十年?(王承书)4.引导学生展示搜集到的王承书资料。5.教师:王承书为什么要隐姓埋名三十年?(因为祖国需要她参加研制原子弹.这是保密性极强的工作。)6.展示资料,了解中国的原子弹研究历史。7.教师小结:为了这一天,多少技术难关,多少繁杂工序,多步个拼搏的日日夜夜!钱学森、任新民、屠守锷、黄纬禄……功勋榜上,那一个个熟悉的名字令人肃然起敬,王承书就是其中的一个,她为此隐姓埋名三十年是多么不容易啊! 学习反馈巩固认读展示收集的资料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课题:24隐姓埋名三十年 第(2)课时 总第()课时 主备教师:李飞 参与教师: 备课时间: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王承书的动人事迹,体会她的奉献精神和爱国情感。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深受感动的段落。 教学重点 了解王承书的动人事迹,体会她的奉献精神和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 了解王承书的动人事迹,体会她的奉献精神和爱国情感。 
/
本文档为【s版实验教科书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下册】,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